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人类未解之谜全记录-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n)不足造成的,适度的服用提高这个化学成分的药剂,可以达到安抚情绪、改善个性的效果。研究人员对100名脾气暴躁易怒的男女(各50名)进行观察实验,发现吃了“血管收缩及神经调节剂”之后,这些人对别人的态度就不再那么冷嘲热讽、不耐烦或容易生气了,而是容易和别人相处。“血管收缩及神经调节剂”是神经传导剂,可以帮助调节情绪、睡眠以及食欲。据说这个化学成分不但能够改变一个人的易怒脾气,还可随量增加,使人变成“和蔼可亲的领导人”,增进设定目标、然后指导大家往目标迈进的主导能力。
在人脑的使用方面,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年轻人和老年人的用脑是不同的。科学家早就公认,当人年满30进入而立之年之后,人脑的功能开始下降,但是,一般说来,只有年过60甚至更老的老年人才明显感到记忆力和思考力的衰退,这是什么道理呢?
最近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女科学家路易特。劳伦兹认为,年轻人并没有充分使用人脑的全部功能,而人脑的这个“后备力量”是为老年人准备的。路易特。劳伦兹找来一些老年人和年轻人做实验,在记住一些电话号码的问题中,她发现年轻人只使用人脑中负责语言和短期记忆的区域,而老年人还动用大脑的前额叶帮助记忆。在一个要在一组字母中找出重复字母的问题中,年轻人只使用大脑的左半球,而老年人的两个半球都参与工作。由此路易特。劳伦兹和她的同事得出结论,一般说来年轻人总是使用大脑的某一半球,而老年人却让整个大脑活动起来。但是老年人不要为这个结果而不服老,认为自己智力与年轻时一样。路易特。劳伦兹发现,在解决复杂的逻辑问题时,老年人即便动用全部脑力也赶不上年轻人。看来老年人该退休时还应退休才是。
现在有人宣传,他们有办法充分开发人脑没有全部利用的功能,来养天才少年,即便他们真能做到,那是否也是让人寅吃卯粮,把为老年人准备的后备提前使用了呢?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人们的工作、生活越来越明显地依赖电脑,而与此同时,电脑时代无疑使人脑退化严重。“电脑越先进,人脑越退化”的警告早就有人提过,不过,最近,日本、英国和美国的科学家发表研究报告警告世人,这一现象正日趋严重。报告中提到,日本的医学人员对经常使用电脑的150名、年龄在20至35岁之间的日本青年进行了一次智力测试,发现有超过10%的人记忆力严重衰退,有的甚至已经无法记住熟人的名字和约会的安排。医生们说这主要是因为在电脑时代,人们过分依赖各种电子产品帮助记忆,而很少用自己的大脑去解决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为此,人们列出了损害大脑的十大坏习惯:长期饱食:导致脑动脉硬化、脑早衰和智力减退等现象。
轻视早餐:不吃早餐使人的血糖低于正常供给,对大脑的营养供应不足,久之对大脑有害。
甜食过量:甜食过量的儿童往往智商较低。这是因为减少对高蛋白和多种维生素的摄入,导致机体营养不良,从而影响大脑发育。
长期吸烟:常年吸烟使脑组织呈现不同程度萎缩,易患老年性痴呆。
睡眠不足:大脑消除疲劳的主要方式是睡眠。长期睡眠不足或质量太差,只会加速脑细胞的衰退,聪明的人也会糊涂起来。
少言寡语:经常说富有逻辑的话也会促进大脑的发育和锻炼大脑的功能。
空气污染:大脑是全身耗氧量最大的器官,只有充足的氧气供应才能提高大脑工作效率。
蒙头睡觉:随着棉被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氧气浓度不断下降,长时间吸进潮湿空气,对大脑危害极大。
不愿动脑:思考是锻炼大脑的最佳方法。不愿动脑的情况只能加快脑的退化,聪明人也会变得愚笨。
带病用脑:在身体不适或患疾病时,勉强坚持学习或工作,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造成大脑损害。
7。揭示语言“切换”的秘密许多人除了自己的母语之外,还掌握几门外语。德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人们之所以在使用不同的语言时可以迅速“切换”而不会混淆,是因为各种语言的不同发音规则如同一个“过滤器”,使得说话者可以分辨出不同语言,进而自如切换。
德国马格德堡的奥托。冯。格里克大学的科学家蒙特带领的研究小组,选取能够熟练掌握西班牙语和加泰罗尼亚语(西班牙东北地区语言)的人作为研究对象,让其对西班牙语词汇、加泰罗尼亚语词汇和故意编造的“伪词汇”进行辨别。
研究人员同时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监测受试者脑部活动。结果发现,与只会一门语言的人直接从单词联系到其含义的过程相比较,双语受试者总是先确定其语言种类,然后才反应出其含义。科学家认为,这是由于各种语言不同的发音规则如同一个“过滤器”,首先确定语言并“关闭”掉脑部对另外一种语言的反应能力,然后才分辨其含义。
科学家介绍说,以前人们认为可能是大脑的不同功能区分别控制各种语言,才使得人们在各种语言间切换时不至混淆。但新发现表明,各种语言在脑部属于同一脑部功能区管理,语言的发音规则才是控制其识别机理过程的关键。这一成果发表在新一期《自然》杂志上。
8。发现人脑记忆“新大陆”
发现人脑记忆新大陆这是一块沉睡已久的“大陆”,比指甲盖略大,深藏脑中,不为人知……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和实验,我国科学家不久前在人的大脑中发现了一个和学习、记忆功能有关的新区域,并得到国际科学界的承认。
作为我国近年取得的一项重大原始性创新成果和全球脑科学领域最引人注目的一项重大发现,专家认为,人脑“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研究某些学习记忆障碍疾病发病机理的新途径,并将促进老年性痴呆、帕金森氏病等疾病的研究。由第一军医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舒斯云教授发现的这一新区域“边缘区”,被国际权威专家称为“舒氏区”,“边缘区”理论也被权威学者列入专著,并被国际神经科学界广为引用。
对于人类来说,大脑至今仍是一个谜。作为宇宙中已知最复杂的组织结构,人类对大脑中许多区域的功能知之甚少。早在80年代,舒教授在研究老鼠脑皮层下的高级运动中枢———纹状体时意外发现,和纹状体的圆形或三角形细胞不同,其边缘有一群纺锤状的细胞,这些细胞组成一轮弯月的形状,在纹状体边缘形成一个特殊区域。“这是一个从未见过,也从未见人报道过的‘新大陆’。而且细胞形状不同,功能肯定也不同。”舒斯云乘胜追击地进一步发现,不仅老鼠,而且在猫、猴子和人的大脑中都存在这一区域。“我想这是哺乳动物普遍存在的一个结构,而且越进化,这一结构就越发达。”
化学刺激诱导、迷宫实验、核磁共振……为进一步探究其功能,严谨的科学家使用了一系列方法进行实验。结果发现,作为哺乳动物脑内新发现的一个重要结构,这一区域参与了大脑的学习记忆活动,和脑的学习、记忆功能密切相关。学习、记忆是人脑最重要的功能。
科学家已发现的分管记忆的海马、杏仁核等结构分散在大脑的不同部位,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问:这些分散的结构之间是怎样联系的?“新大陆”的发现无疑为破解这一谜团提供了新线索:原来,“新大陆”正好位于几个结构之间,处于“枢纽”位置,与它们有着密切的功能联系。“边缘区的细胞像珍珠一样在脑内闪闪发光。”国际权威专家格雷比尔教授幽默地说。
大脑嗅觉区与记忆有关与此同时,德国科学家最近发现,人脑中除了海马区与记忆功能有着直接关联外,另有一块控制嗅觉的功能区也与记忆密切相关。
该发现进一步揭示了人脑记忆的生理机制,也很好地解释了人脑记忆功能在视觉、感觉等刺激下得到强化的原因。据此间媒体报道,由于一些癫痫病人在接受脑部灶切除手术后会出现记忆受损的症状,波恩癫痫医院的科学家尝试测量病人发作时脑部的记忆活动来确定定位病灶。科学家将测量电极放置在病人脑部海马区的附近,同时给病人出示几组互不关联的词汇以进行试验,并记录下病人记住这些词汇时脑部的活动。
结果发现,大脑中除了海马区外,另有一块所谓“嗅觉大脑”也参与了记忆过程。科学家们在对比试验数据时发现,当病人看见一个词汇时,总是距离海马区约15毫米的嗅觉功能区里的神经元首先活动,然后才是海马区的神经元开始活动。而一旦两个功能区的神经细胞活动达到绝对同步的时候,给出的词汇就会被病人完全记住;而当两个功能区的神经细胞分别活动但没有达到同步的时候,给出的词汇则不能被病人记忆住。由此,科学家们通过观测两个功能区神经细胞是否同步活动可以断定病人的记忆情况。此外科学家还发现,该同步活动是以近40赫兹的频率在所谓的伽马振荡区里发生的,而此前已经发现,大脑在处理视觉刺激时也有这种40赫兹振荡的同步现象。同时科学家还发现,如果记忆活动与喜悦、恐惧或者激动等感觉结合起来,大脑中控制感觉的杏仁体也会传递信号,刺激两个功能区的细胞活动,加深记忆功能。记忆是人脑中最为重要的功能之一,此前科学家已经陆续发现了一些与记忆相关的功能区,但对于其生理机制尚不清楚。
德国科学家认为,他们的最新发现将有助于完全解开人脑记忆之谜。
左撇子”记忆力特好美国新近发表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左撇子”或具有“左撇子”倾向的人,其记忆力高于其他普通人,因为他们左右脑合作能力较“右撇子”强。
美国俄亥俄州托莱多大学克里斯特曼博士及普帕尔博士在《神经心理学》学报上发表文章,对两种记忆力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左撇子”是事态性记忆,对事件细节有较强的记忆;而“右撇子”是非事态性记忆,对于事件只能记起其中的大概及其内涵。根据他们的研究,事态性记忆要靠左右两个半脑“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左撇子”或具有“左撇子”倾向的人能够很好地调动两个半脑的活动,因此能够很好地记忆事件的细节。
另外,他们的研究认为,由于4岁之前,人体内连接左右两个半脑的器官还没有成熟,因此,人们很难回忆起4岁以前所经历的事件的细节。
肚子也有记性当我们说“记性不好”时,记性指的是需要用脑的智能记忆。然而这些记忆并不都是大脑的专利。人体还有其他许多可以储存记忆的地方。德国一些科学家认为,人类的许多感觉和知觉都是从肚子里传出来的,实际上记忆应该是由大脑与肚皮各自的记忆相结合而成的。脑神经记忆的信息量高达10的11次幂。
记忆,是人脑中最为重要的功能之一,影响着一个人的理性决定。
热恋电脑记忆下降最新研究表明,如今的年轻人正在变傻,理由很简单———玩电脑。日本的一项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16岁到30岁的青年人因为对信息技术的依赖与日俱增,正受到严重的记忆力衰退的困扰。
德国汉堡教育学家彼得。施特鲁克说:“电脑的危险首先在于其夸张的虚拟世界,而且它使人坐的时间太久。”在电脑上消耗过多时间和精力,除了会导致身体姿态的损害,可能还会带来偏头痛、记忆力衰退、心神不定和注意力不能集中的障碍。
受记忆力衰退困扰的人们抱怨说,他们记不起名字、写过的东西以及约会,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工作。医生们把这些归咎于计算机技术、掌上电脑和汽车自动导航系统的发展。他们认为这些设备减少了大脑解决问题的次数,造成难以区分事情重要与否的“信息超载”。
一项针对150名16岁至35岁的人的初步研究表明,1/10以上的调查对象记忆力有严重问题。日本北海道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说,青年人记忆功能障碍需要进一步研究。北海道大学神经生物学教授泽口俊行说:“他们正在丧失记住新东西、调出旧资料和区分信息重要与否的能力。这是一种大脑机能障碍。如今的年轻人正在变傻。”
英国北翁布里亚大学的帕姆。布里格斯教授最近在主持英国心理学协会有关技术的影响的讨论会上说:“我认为越来越多地使用因特网和计算机技术开始产生一种后果。如果你把计算机当成一种外部记忆,你的日常记忆将会受到威胁。”
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小学里接触信息技术多的班级,“小专家们”在文学创作方面要明显落后于其他同学。原因是整天玩电脑使孩子们的思维迟钝,联想能力差,难以写出自己的感受。
亚特兰大心理学研究所的戴维。坎托博士在医治记忆力和注意力有问题的病人方面已有20多年的经验。他说:“许多专家认为信息超载正使得某些人无法吸收新信息,因为他们大脑可用于存储的容量已经饱和。”
9。没有女人,照样传宗接代克隆技术出现后,有人预言,男人将成为多余的了。
然而,克隆人尚未问世,科技界又传出令人觉着不可思议的新闻:人造子宫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这意味着,将来即使没有女人,人类照样能传宗接代。不孕症是困扰无数夫妇的问题,也是医学难题。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已经能够利用辅助生殖技术使一些不孕夫妇拥有自己的孩子。但是,无论是体外授精、试管婴儿等技术,都需要妇女的子宫孕育胎儿,而有些妇女确实因有子宫缺失或是子宫内膜破坏等疾病无法怀孕,于是科学家尝试制造“人造子宫”。
最初是尝试做子宫移植手术。即像肾移植、肝移植等器官移植一样,把来自供体的健康子宫移植到病人体内,但这会遇到很多技术问题,比如免疫排斥反应剧烈,如果服用免疫排异药物,将会影响胎儿的发育,所以一直没有成功的先例。
在俄罗斯,为了培育早产胎儿,科学家在玻璃瓶里注入羊水,把早产胎儿放入玻璃瓶中,接出脐带,放入机械装置中。这种曾经成功的方法相当于最初的“人造子宫”。
北京协和医院的辅助生殖中心的郁琦医生介绍,子宫结构复杂,研究胎儿在母体子宫中的发育过程非常困难,虽然从理论上讲,可以通过组织工程学的方法再造子宫,但那将是非常遥远的事。
美国康奈尔大学生殖医学与不育症中心的刘宏清博士最近主持的一个试验项目成功地在一个人造子宫里培育了胚胎,并使其健康发育了6天之久。刘宏清博士及其助手所做试验的第一步是从一个妇女子宫内膜抽取了部分细胞,将其置于模拟子宫内部一个由生物分解原料制成的架内,任它繁殖成长,当架子随细胞衍化成组织并分解后,再注入荷尔蒙,如雌激素等养分,造出人工子宫。最后,她们把少量胚胎植入这个人造子宫,胚胎随即在人造子宫着床生长。但是,由于美国体外授精条例的限制,这个试验在胚胎植入人造子宫6天后不得不中止。不过,刘博士现在计划继续进行她的试验,让这些胚胎在人造子宫里成长14天,这是美国体外授精条例规定的最高天数。其目的是看看这些胚胎能否在人造子宫壁上扎根,看它能否长出原始的胎盘。刘博士下一阶段的研究将利用老鼠和狗进行试验。如果试验顺利,她将要求美国政府修改体外授精条例,延长体外授精的最高时限。这个试验的直接目的是帮助那些因子宫受到破坏而无法怀孕的妇女实现做母亲的心愿。人造子宫的细胞是从妇女子宫内膜抽取。因此,刘博士说,这里不会产生排异反应。
其实,日本京都大学的吉森桑原也采取了其他办法进行过同类试验。吉森的研究小组将山羊胎儿移到一个与体温保持一样温度的充满羊水的玻璃容器里,然后将其脐带部位与一个小型机械连接起来,用这个机械提供营养,并排除废物。最后,吉森使这个羊胎在这个玻璃容器里成活了18天。不过,吉森的研究目的是帮助那些患有习惯性流产或是早产的妇女,以便让过早离开子宫的胎儿有一个安全发育生长的环境,而刘博士的目的是帮助无法怀孕的妇女。
但是,人造子宫招来了伦理方面的议论。最近在俄克拉荷马举行的题为“自然母亲的终结”的国际会议上,将就此问题进行讨论。这次会议的组织者、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教授斯科特。盖尔凡德博士说:“在这个问题上确实有些难,一些女权主义者会认为,人造子宫会意味着没有女人男人也会传宗接代,更会促使女人从这个星球上消失。这种想法是有一点大惊小怪了,不过,它确实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同性恋问题。人造子宫如果和现代克隆技术结合起来,同性恋“夫妇”会看到自己“生儿育女”的希望。这毫无疑问将激怒保守势力。
另外,人造子宫技术还将对劳动妇女的劳动保障及健康保险产生很大的冲击。这意味着妇女不再需要产假。同时,由于人造子宫与自然子宫相比不会受毒品及酒精的影响,健康保险公司会坚持让妇女使用人造子宫。英国生育学专家费舍尔博士承认:“确实,这将引起一系列棘手的问题。”生命伦理专家邱仁宗教授告诉记者,现在的技术制造人造子宫“只有抽象可能”。
子宫是个太复杂的结构,子宫壁由外向内分为外膜层、肌层和子宫内膜3层。虽然胚胎主要在子宫内膜着床,刘洪清教授的研究突破处主要是在子宫内膜上,但要造出真正的人造子宫还需要解决诸如血运、营养等问题,这些关键技术的突破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他还特别强调了科学成果的发布渠道。他认为,通过大众媒体报道研究成果不是正确途径。邱教授说,科学成果必须是可以检验的,并且是可以重复的。比如克隆牛,就是提供了相关数据、方法,通过了相关专家的鉴定,才被大家公认为正确的科学成果。邱教授说,早在70、80年代,就有人宣称克隆羊成功,但这位科学家始终没有提供他的研究方法,所以不被科学界承认。但“多莉”的克隆是在世界权威学术刊物《自然》上发表了论文,所以被大家公认。人造子宫研究真有那么可怕吗?
当前人造子宫研究领域的领头人物刘洪清教授认为,过分的担忧其实并没有必要。刘洪清现任康奈尔大学生殖医学与不育症中心分泌学实验室主任,她领导的小组曾在世界上首次用组织工程技术,在体外再造了人的子宫内膜。刘洪清一再澄清,他们取得的突破是在人造子宫内膜上,而不是有些媒体所炒作的人造子宫。她说:“我们离真正的人造子宫还远着呢,还有很多很多问题没有解决。”他们从帮助病人的角度出发而开展的研究所获得的初步成果,却被媒体炒作成“男人可以怀孕”、“男人不需要女人”等等,实在是有违他们的初衷。“这是一项对病人有益的技术,而不是一项负面的技术。”刘洪清女士强调。她指出,确实有大量的病人需要人造子宫技术的帮助来解决不孕等问题,而这也是他们研究的初衷:弄清为什么有些妇女不能怀孕,有些妇女老是流产。
传统上,胎儿在母体子宫中的发育属于“黑箱过程”,研究起来极其困难,而人造子宫技术可以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理想的“模型”。刘洪清等在研究中从妇女子宫内采集了部分子宫内膜细胞,并将其置于由生物可降解材料制成的模拟子宫内部形状的结构上,并使这些细胞成功地长成了类似人体子宫内膜的三维组织。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发现,这种在体外重建的子宫内膜,不仅与人体自身子宫内膜在组织结构上一模一样,而且功能也差不多。他们将早期胚胎与人造子宫内膜结合后,成功地观察到了胚胎的初期着床现象。由于美国规定用于体外受精研究的胚胎发育不能超过14天,他们的实验进行到第6天止步。这项进展为将来深入研究一些课题提供了基础,比如,妇女不孕究竟是因为子宫内部结构出问题还是胎儿本身有问题?有了体外的子宫“模型”,科学家们不仅可以进行大量的基础研究,而且能对病人进行更准确的鉴定,对症下药,治疗不孕。此外,这项技术在修复子宫上也有很大用途。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一些妇女子宫会受到损伤,如果利用这项技术再造子宫内膜,对患者子宫进行修复,让这些病人的子宫变得完整,使她们能够重新怀孕,无疑是一件好事。刘洪清认为,这个原理实际上与用人造皮肤修复烧伤病人没有什么两样。
至于如何看待有关人造子宫的伦理争议,刘洪清说,他们的技术确实存在着在将来制造出真正的人造子宫的潜力,讨论这项技术可能带来的正、负面影响是对的,但过早、过分地对它的所谓负面作用大惊小怪,则完全没有必要。
10。移植术奇观近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