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省委大院-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河东市毕竟有几十年的工业基础,设备还在,产业工人还在,只要有资金,生产正常运行,生产的产品在全国还是有销路的。于是逐渐缓过劲来,国有、私营、外资一起上,随着国家大环境的改善,经济逐渐景气起来,河东市一批大型企业又恢复了元气,取得了更加辉煌的发展。工业总产值又开始占到全省的三分之一左右,成了西江省工业的一面旗帜。

在这样的城市当一把手——市委书记,在全省的干部中那是相当有地位的。这也说明了马正红在王一鸣那里行情在看涨。

第九章 领导艺术(9)

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范志鹏一眼就看到马正红和蔡名扬都站在马路边,于是就提醒李耀说:“老板,马书记和蔡市长都来了,看这个样子,比较隆重,你还是下车吧!”

李耀说:“好,下车,和他们握握手,寒暄一下。”

于是,司机小胡在离人群有七八米远的地方把丰田霸道停稳,范志鹏一扭身下车,为后面的李耀拉开车门。李耀缓缓地下来车,就看到马正红和蔡名扬带着一帮官员迎上来。

马正红老远就说:“李省长,新年好,欢迎啊欢迎。”说着双方握手,寒暄。

李耀说:“有劳你马老弟亲自远迎,实在是过了,过了。”论年龄,李耀大马正红一两岁,李耀没有当省长以前,两个人都是以兄弟相称。

马正红说:“应该的,应该的,李省长春节刚过就选择到我们市视察,是对我们市委、市政府工作的肯定,我们万分感激。”

市长蔡名扬是李耀的铁杆之一,他这个市长还是李耀推荐的。

蔡名扬原来在江城市市政府做常务副市长,上一次干部大调整,他就走了李耀的门子,说想下去当市长,随便哪个市都行,只要升了正厅级就心满意足了。

李耀在江城市当市委书记的两三年年时间里,对蔡名扬印象不错。李耀刚来的时候,对江城市的干部不熟悉,迫切需要发展一批马仔。

蔡名扬一看,巴结李耀比巴结市长范照斌更有价值,李耀是省委副书记,省委常委,范照斌才是正厅级,跟着范照斌肯定没有跟李耀有前途。

蔡名扬也是江城市土生土长的干部,从市委办公室的秘书起步,做过市委办公室的副主任,城中区区委副书记,团市委书记,城北区区长,区委书记,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李耀到江城市当市委书记的时候,他副厅级已经当了六年多了,想升官,就是苦于没有多少机会。为什么?因为上面没有什么大人物为他说话了。

在从政的二十多年里,蔡名扬也算是一帆风顺了。因为他父亲蔡武是江城市的老干部之一,蔡名扬也属于是标准的官二代。蔡武是南下的解放军战士,解放后担任过江城市江南区政府的工作人员,文革时期做过公社书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做过江南区的副区长,区长,区委书记。以后升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委副书记。退休之前,做过一届的市政协主席,从级别上来说,也属于正厅级干部了。

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有了父亲蔡武的关照,蔡名扬大学毕业后就被安排到江城市市委办公室做秘书,那个时候蔡武还在江南区当区委书记。安排自己的儿子进市委办公室,对于他来说,并不是特别难办的事情。当然,必要的工作还是要做一做的,要给市委秘书长打个招呼,请人家吃顿饭,送些礼物。那个时候,送钱也是不多的,一般的情况下送些名烟名酒之类的东西,就把事情办成了。

蔡名扬按部就班地从科员一路升迁到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是几个兄弟姐妹中官运最好的,他父亲也特别看重他,希望儿子能够像自己一样,最少做到正厅级。

但到了副厅级这个级别后,蔡名扬升迁的步伐一下子慢了下来,六年换了两个位子,但是级别不变,还是副厅级。

蔡名扬一看,就有些心急,时间不等人啊,自己过几年就到五十岁了,如果还不能升迁为正厅级的官员,这一辈子就只能以副厅的级别退休了,怎么办?他思前想后,总结出一条原因:就是自己是寡妇睡觉——上面没有人。

在一个省里,正厅级的关键岗位就那么几十个,都在省委书记和省长手心里捏着呢。一般情况下,省委书记要掌握个百分之七八十,剩下一部分,大部分由省长说了算。其他的省委常委,就看你和省委书记的关系了。关系好的,可能你推荐的人选省委书记会用一个两个的。关系不好的,你推荐的人人家偏偏不用。所以,要想从副厅升任正厅级,还想到那些关键的岗位上当一把手,比如当市委书记或者市长,没有省委书记或者省长直接给你说话,是万万不可能的。

李耀刚到江城市当市委书记的时候,蔡名扬就认识到李耀的价值。李耀是以省委副书记的身份兼任江城市委书记,这在江城市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三年后正好赶上省委、省政府的换届,到时候李耀必然是省委书记和省长的候选人之一。这样的人是有很大的投资价值的。这个时候你巴结上了,属于是一本万利。等到时候人家当上省委书记或者省长了,巴结的人就多了,你想巴结都排不上队的。这叫做善于押宝,有先见之明。

蔡名扬就从那个时候刻意和李耀保持好的关系,在市委常委会上,附和着李耀的发言,有时候不惜牺牲尊严,说一下过分的话,拍马屁的话,让大家听着很肉麻,让李耀听着晕乎乎的,心里很受用。官场上,千穿万穿就是马屁不穿。李耀从心里也对这个善于察言观色的蔡名扬有了好感。

逢年过节,蔡名扬都会抽时间到李耀家里或者办公室里坐一坐,送上些礼金、购物卡之类的东西,反正这些东西都是别人送给他的,他拿来转送给李耀,乐得做一个顺水人情。钱并不多,三万两万,有那个意思就行了,表示表示情感而已。到外地出差或者出国考察归来,蔡名扬也会带给李耀些稀罕的礼物。什么名贵的补品、工艺品、高档的西服、皮鞋之类的东西。那些东西也不用蔡名扬花钱,都可以开发票报销的。

这样来往的多了,双方的关系就逐渐密切起来。等李耀当了代省长,在正厅级干部的任用上有了话语权,蔡名扬的投资也开始显现出效果了。

一天晚上,蔡名扬提前联系好,知道李耀在家里,就提上一个密码箱,里面放了一百万的人民币,让司机开车把他送到了李耀家的楼下。

当时是晚上八点半,李耀正坐在客厅里看电视,看蔡名扬提着个密码箱进来了。这几年,蔡名扬是他们家里的常客,李耀家里的人都认识他。

李耀老婆高金枝连忙站起来迎接,说:“小蔡来了,快请坐。”又对保姆说:“快,为蔡市长倒茶,要最好的茶叶。”

蔡名扬说:“谢谢高大姐。”

李耀站起来,和他握了握手说:“走,上楼吧,我们去书房里说话。”

两个人一前一后上了二楼,到了书房里,里面放了一套沙发,两个人坐在沙发上说话。保姆把茶杯给蔡名扬放好,就关上门出去了。

蔡名扬单刀直入地说:“老板,我听说省里要调整一批干部了,范市长要升副省级,市长的位子你看我有希望吗?”

李耀摇了摇头,说:“你一步到位比较难,因为王书记的意思是,从外地调一个市长来接范照斌的位子,估计会是河东市的崔天健来。”

蔡名扬心里很失望,说:“唉,那么说我又没有什么机会了?”

李耀说:“也不是完全没有,到下面哪个市,你愿意吗?”

蔡名扬说:“愿意啊!只要能当一把手,做市长,去哪个市都行。”

李耀说:“这样吧,我和王书记说说,安排你到河东市当市长怎么样?”

蔡名扬说:“那就太谢谢老板了,只要给我解决了正厅级的位子,我就谢天谢地了。何况是到河东市当市长,我太满意了。多谢老板!我会一辈子记住您的恩情的!”

李耀说:“当然,事情没有最后定,我只是这样一个提议,要是王书记不同意,我也没办法,到时候把你安排到哪个厅当厅长,你也要做好准备。”

蔡名扬说:“好的,就是万不得已,当厅长也行。”

李耀说:“先这样吧,你的事情我知道了。”

蔡名扬说:“好的,好的,多谢老板了。”说着,把随身携带的密码箱放到沙发上,说:“老板,我听说顺平要买房子了,我这个当叔叔的,总得有所表示吧,这是我准备的一点意思。”

李顺平前一段给蔡名扬打电话,说他看上一个高档楼盘的一套楼中楼,两百六十个平方的,位置很好,户型也不错,问蔡名扬认识不认识开发那个楼盘的房地产公司的老板。

蔡名扬说:“认识,是我一个小兄弟开发的。我们是高中同学。”

李顺平说:“那就麻烦蔡叔叔出面打个招呼,让他们打个折扣。”

蔡名扬说:“没问题,我给你问一问吧!”

事后,蔡名扬给那个公司的老板打了一个电话,人家一听是关系户,是省长的儿子要买小区的房子,连忙破例打了一个七折,便宜三十多万。

蔡名扬走后,李耀打开密码箱,看里面放的都是现金,整整齐齐地码了一排又一排。他数了数,是整整一百万。

这个数如果换了别人,用来买一个市长当,说实话有些少。不过蔡名扬送这些,还说得过去。一来蔡名扬资格到了,当了几年的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论资排辈也该轮到了;二来呢,他长期跟李耀关系密切,是李耀的铁杆,这样的小兄弟,今后日子还长着呢。他给你的回报是长期的,不在乎那一时一地。

有了李耀的鼎力支持,蔡名扬如愿以偿地得到了河东市市长的职位。这一次李耀到河东市视察,蔡名扬自然要当作头等大事来办了。

李耀和马正红握过手,然后又和蔡名扬握了握手,用半开玩笑的口吻说:“小蔡,你和老马搭班子,他没有欺负你吧?”

蔡名扬说:“报告老板,马书记为人很好,没有欺负我。”

李耀说:“他要是欺负了你,告诉我,我为你们评评理。”

马正红知道蔡名扬是李耀的铁杆部下,于是笑着说:“李省长,你看上的人,我敢吗?”

大家于是一起哈哈笑起来。

李耀和其他的人也握了握手,寒暄了一下,于是大家分头上车,向河东工程机械公司开去。

过了十几分钟,车队就进入了河东工程机械公司的大门口。大门两旁站满了身穿蓝色制服的工人和公司领导。大家一看车队过来了,连忙鼓掌欢迎。

李耀下来,和大家挨个握手,寒暄。电视台的记者扛着摄像机,在前面抓拍着新闻镜头。一个漂亮的女青年手捧一束大大的鲜花,献给李耀。

李耀接过鲜花,说了声:“谢谢你,谢谢大家!”冲欢迎的人群挥手,抱拳。

大家簇拥着李耀往大门里面走。一边走,公司的领导在两边陪着,向李耀介绍着公司的情况。

河东工程机械公司是西江省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建厂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国有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在工程机械领域一直占据重要位置,是全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基地之一,产品畅销全国,并出口东南亚、欧美等发达国家。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河东市考察的时候,多次到过这家企业,是当地的标杆企业之一。

李耀是第一次来,所以看什么都感到新鲜。他先是来到展览馆,看了企业发展的历史,听了讲解员的介绍。然后在公司领导陪同下,到了产品展览大厅,看了各个时期生产的装载机、挖掘机、铲车等各种设备。在一台超大型装载机面前,李耀停住了脚步,他抬起头看着这个黄色的庞然大物,整个装备足有三层楼高,单单是一个轮胎直径就有两米多,人站在它面前,都感到渺小。

旁边的公司董事长林兆民解释说:“这是公司的最新产品,是全世界最大的装载机之一,是公司的拳头产品,现在畅销欧美、东南亚。市场反映很好。”

李耀边摸着轮胎边说:“很好,很好,就是要敢为人先,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我们中国制造要争气,在国际上打出我们的名气,就是要有一大批你们这样的先进企业。”

李耀提出,能不能爬上去,亲自体验体验这台装载机的驾驶室空间。

林兆民说:“可以,可以,我陪您一起上去。”

林兆民是老技术员出身,各种情况熟悉得很。他陪着李耀坐进了宽敞的驾驶室,解释着各种仪表的功能,并发动机器,做了各种展示。电视台的记者抓住机遇,拍了很多精彩的镜头。当天晚上,许多老百姓通过电视都看到了李耀坐在装载机里面的镜头。

从装载机上下来,李耀又参观了总装车间。

两条生产线在开动,工人们在有条不紊地生产。李耀走到正在工作的工人旁边,和他们聊天,问他们生产的情况,生活情况,工资收入多少,住房问题,对工作满意不满意。

工人们一一做了回答。

当听到工人说,他们的收入平均每月有三千多块时,李耀问林兆民:“这个收入在河东市属于什么水平?”

林兆民说:“在企业里属于最高的之一吧,我们现在生产没有满负荷运转,到了旺季,产品供不应求,两条生产线每天可以生产上百台工程机械。工人的收入也会相应增加,每个月有的可以达到四千多块。”

李耀说:“不错,不错,我这个省长,现在满打满算每个月也才六七千块的现金收入。还是在企业好啊,收入高。”

林兆民说:“是的,感谢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我们年前算了算,我们公司的领导班子成员,去年一年最少的收入也达到六十八万了。我和总经理老覃是最高的,我是一百二十万,老覃是一百零八万。”

李耀说:“你们去年一年的总产值有多少?”

林兆民说:“一百零三亿,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利税十七亿。”

李耀说:“比上年增加多少?”

林兆民说:“百分之三十一。”

李耀说:“不错,不错。你们的收入高是应该的,因为你们为全省的经济做出了重大贡献吗!”

林兆民说:“我们今年力争达到增长百分之四十的规模,三年内超过200亿。利税三十亿以上,争取做工程机械行业的排头兵。”

李耀说:“很好,到时候我要亲自来一趟,为你们庆功!”文人小说下载

参观了厂区,李耀又到职工生活区,看望了五十年代参加企业创建的几个老技术人员家庭,和他们握手、寒暄,并了解了一下他们的生活情况、身体状况,退休金有多少,看病怎么办,养老怎么办。当了解到几个八十多岁的老人的退休金现在每个月才能领到2000元时,李耀说:“太少了,太少了,老同志为企业贡献了一辈子,献了青春献子孙,我们才给他们发这么少的钱,太对不起老同志了。”

第九章 领导艺术(10)

李耀说:“老林,老覃,你们看看,你们一年拿多少钱?一百多万,而这些老革命,一年才两万多,说不过去吗?!”

林兆民和覃一飞尴尬地解释说:“省长,这是国家规定,退休金企业都是这个标准,我们也知道这样不公平的,但是这些老人已经退休好多年了,退休金不归我们公司管了,统一归社保了。所以我们也无能为力了。我们现在只负责在岗职工,可以多劳多得,退休了就没有办法了。我们就是想给这些老同志发钱,也没有渠道处理啊!”

李耀想了一下,问旁边的马正红和蔡名扬说:“你们两个都是父母官,想一想办法,怎么样给老革命涨点钱吧?2000块一个月,你们说,让你们养老就靠这些钱,现在这个物价,吃得起羊肉、牛肉吗?还看得起病吗?”

马正红说:“确实不够。这样吧,回头我们市委常委开会研究研究,看能不能从市财政拿出一些钱,统一给退休的企业职工涨几百块钱,再多了,也困难。想要全部消灭退休双轨制,中央不出台政策,光靠地方财政,我看困难还很大。我们河东是工业大市,退休的老职工有十几万人,每人一年增加一万,就需要十几个亿,目前市财政也紧张,拿不出这么多钱,只能先解决一点点了。”

李耀说:“说实话,我们对不起这些老工人啊,他们当年许多人都是从上海、南京那些大城市,为了支援边疆的建设,响应国家号召来到河东市的。他们把自己的青春都献给这片土地了,现在老了,我们才给他们发这么少的养老金,对不起人啊!你们比一比,你们现在担任董事长、总经理的,哪一个不是年薪百万,或者七八十万,你们享受的待遇从哪里来的,没有这些老革命打下的基础,你们会有今天?!”

林兆民和覃一飞听了,心里说:“这都是国家的政策导致的结果,我们拿一百万,说实话还少了呢,那些大银行,国有的房地产公司,老总的年薪动辄上千万甚至几千万呢!现在的社会没法说,没有标准,谁该拿多少,靠命!”

视察结束已经是上午十一点半了,李耀在大家的陪同下回到了他的下榻地:河东市最著名的宾馆——白河宾馆。这是一家五星级酒店,历史悠久,半个多世纪以来,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河东市视察时的接待酒店。白河宾馆由两栋主楼和一群附属建筑组成,有四栋最高级的别墅,通常用来接待国家级领导人。因为这两天没有国家级领导人到河东市视察,李耀就被安排在一号别墅里。

午宴规模不大,由马正红和蔡名扬亲自出面一左一右陪着李耀吃饭。按照时间安排,下午一点钟就结束了。李耀午休了一个小时,下午继续按照安排到河东市卷烟厂视察。

河东市卷烟厂是国家卷烟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出产的“白河”牌系列香烟畅销全国,并出口东南亚、欧美各国,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公司开发的“白河至尊”,被烟民们称为腐败香烟,味道醇正,口感好,一出现就成了市场上热捧的对象之一,售价高达800元一条,就那还供不应求。西江省里的官员以抽“白河至尊”为荣。因为这个烟基本上都是用来送礼的,抽的人基本上自己不买,买的人基本上自己不抽,所以,又被民间戏称为“礼品烟”。

烟厂位于河东市南郊,是一座刚刚从市中心搬迁过来的新厂区,占地面积三百多亩,到处是花园、草坪。崭新的厂房,现代化的办公楼,都彰显着这家工厂不凡的实力。

烟草业是西江省的支柱产业之一,整个行业的总产值虽然排不上第一,但是对地方财政的贡献长期位居第一把交椅。去年一年,整个烟草行业上缴税收八十多亿元,占到西江省整个税收的十分之一左右。烟草行业由于税收高,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税源之一。

李耀的车队到达厂区门口时,自然受到了厂领导和广大职工的热烈欢迎。

河东卷烟厂的厂长叫杨建,李耀认识,他是前省委书记杨春风的亲侄子,李耀多次在杨春风家里看到过他。前几年被杨春风从外省调过来,安排在省烟草专卖局做人事处处长。烟草局系统虽然是相对独立的,人事上的权力归国家烟草专卖总局管,像现在的局长、总经理薛亮,就是总局的办公室副主任出身,资格到了,就被下派到西江省,担任局长、总经理。

但具体到一个省里,不管你是哪一家中直单位,地方领导的面子你是不能不给的,尤其是省委书记和省长,你更是得罪不得,要不然你这个局长的位子就别想坐得稳当。所以,省里说得上话的大领导都会把自己的亲戚安排进这些单位就业。电力、银行、烟草、移动公司、保险公司,这些年薪高、福利待遇好、工作稳定的单位,是他们首选的地方。

杨建在省烟草局做了两年处长,杨春风向薛亮打了声招呼,几天以后,薛亮就开了局党组的会议,调整了河东卷烟厂的领导班子,原来的厂长年纪也大了,就调任了省局的调研员,任命杨建为河东卷烟厂新的一任厂长。

杨建才四十三岁,是杨春风大哥的儿子,在做高官的叔叔关照下,在官场上一贯顺风顺水的,现在在河东卷烟厂做着厂长,手下管着的有2000多名员工,想用谁用谁,提拔谁当车间主任,就是自己一句话的事。

厂里有七八百女职工,年轻漂亮二十多岁的有一百多个,三十多岁风韵犹存的少妇有三百多个,其中有些女人是很热衷于巴结领导的,她们已经习惯于用自己的性魅力勾引当官的。杨建又是帅哥,风流倜傥,年轻有为,自然更是吸引那些女人的目光,所以争相对他献媚、眉来眼去甚至投怀送抱的女人不在少数。当厂长一年多,杨建搞到手的女干部、职工,少说也有十几个。

现在的职场上男女关系之混乱简直没法说。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措施,权力高度集中,领导干部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几乎可以为所欲为,没有任何顾忌,根本不用看群众的脸色行事。有些人又放弃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不再谦虚谨慎,不仅没有了哪怕一丁点的高尚理想信念,而且价值观混乱,贪图享受,放纵自己的私欲,所以迅速蜕化变质为流氓和腐败分子。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威逼利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