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兵器奇闻趣事-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市民们忘掉战争,忘记痛苦,纷纷走出家门看热闹,许多人还跟着音乐跳起舞来。可是正当人们为美妙音乐叫好、迷醉时,几艘德国登陆舰进了港口,打开大门,坦克和装甲车从大门里冲上岸。接着步兵、炮兵也从容地走
上了岸,很快2万军队在音乐声中包围了这个城市,过了半小时,空中又传来嗡嗡声,大批乌鸦似的德国飞机掠空而过。市民们抬头一看,天啊!恐怖笼罩天空,城市被德军占领了,市民们要反抗已经晚了。
同一天,德军又入侵丹麦,希特勒又用音乐作开路先锋。一支德国军乐队跟随先头部队冲进首都哥本哈根,接着占领中心广场。军乐队立即摆开架势,在广场举行了露天音乐会,美妙乐曲瓦解了市民们的反抗情绪。
两个多小时的音乐会结束时,市民们离开广场才发现,所有交通要道、高层建筑,全被德军控制了。
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军队几乎每战领一个城市,它的乐队都跟先头部队一块进城,音乐成了瓦解敌国意志,鼓舞纳粹分子士气的“特殊兵器”。
8 “陆地巡洋舰”的来历
1916年9月15日,英国和德国军队在索姆河上进行着大规模的战斗,双方都坚守着自己的阵地,谁也没有突破对方阵地。索姆河岸到处是沼泽地,炮弹不时在河岸四周爆炸,一股股泥浪被抛上天空,浓烟笼罩着河岸。
突然,从英军阵地上传来隆隆的巨大响声,一群钢铁碉堡似的怪物,冲出阵地,向德军阵地压去。德军士兵见到这些怪物,拼命朝它射击,用炮轰击,可是那怪物刀枪不入,还打机枪打炮,一边还击一边照样隆隆朝前压来。
德国士兵一看这巨大怪物就要把自己碾成肉饼,吓得抱头鼠窜,只好躲在战壕里求上帝保佑。这些钢铁怪物轻而易举地进入德国阵地的纵深,给德军带来极大的威胁。
这巨大的活动钢铁堡垒,就是英国首次发明并投入战场的“陆地巡洋舰”——坦克。它有28吨重,乘员8人,侧外呈棱形,在两侧炮塔上共装有两门口径为75豪米的大炮的几挺机枪,采用过顶的重金属履带,刚性悬挂,最大速度为6千米/小时。没有什么通信设备,带有几只信鸽(小说下载网|。。),必要时就靠信鸽去联络。
这次参战用的59辆坦克是在极其秘密情况下运到前线的。有10辆因有机械故障留在后方作“预备队”,有32辆进入战斗出发地,其中14辆按时出发,9辆晚了一些时间,有5辆陷入泥潭内难以自拔,只有9辆冲进德军阵地,向纵深突进13千米。成功率只有15%,可是那壮观威风的场面给人留下非常深的印象,使过去攻不动的德军阵地一片混乱,被英军轻而易举地突破了一部分;而英军士气得到极大的鼓舞。从此,坦克在战场上的价值被军事家承认了,各国都纷纷研究,很快坦克就成了陆战主兵器。
英国人发明的坦克,为什么第一批称为“陆地巡洋舰”呢?据说有这样几个原因。当时英国在世界称雄是靠海军,海军的最漂亮最有威力的是巡洋舰,坦克第一次问世,就好比威力强大的巡洋舰,因此就叫“陆地巡洋舰”;
另一个原因,当时坦克上应用的炮和机枪都是从巡洋舰上拆下来装到坦克上的,由海洋走向陆地,因此把坦克称为“陆地巡洋舰”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为什么又叫坦克呢?据说英国人为了保密,在将这批坦克运往前线时,所有包装箱上都写“水桶”的名称,英文字“桶”翻成中文就是“坦克”,后来人们都把“陆地巡洋舰”称为坦克。
9 莫洛托夫鸡尾酒瓶炸弹
坦克投入战场后,给陆地战争带来新问题,如何消灭钢甲铁马成了极大难题。当时各国都有些发明,但都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因此坦克在战场上占有极大优势。
德国用坦克进攻西班牙时,西班牙人拿不出更好的对策,在绝望中他们只好跟坦克打交手战。人们躺在壕沟或堑壕内,等坦克快要开到他们身体上方时,他们突然跳了起来,爬到坦克顶部,对着观察孔向车内射击,或者用撬杠撬开乘员舱口盖板或火炮发射孔板,然后向里射击。有的战士向发动机内倾注汽油,把它点燃。
在这种交手战中,西班牙人发明了一种极其简易的反坦克武器,叫莫洛托夫鸡尾酒瓶炸弹。几乎人人能做,家家可以制造,这种武器多少给德国的坦克带来了威胁。
什么是“莫洛托夫鸡尾酒瓶炸弹”呢?就是在酒瓶内装上汽油、水和黄磷的混合物,同时还要附一块胶皮。胶皮和挥发油起作用后,可以生成一种粘性胶体。一旦见到敌人坦克来了,就使劲摇动酒瓶,然后向坦克投击。一旦瓶子撞碎在坦克上之后,流出的黄磷在空气中立即燃烧,火焰很猛烈。这种武器本身不能把坦克击毁,但往往给坦克造成极大的破坏。
燃烧的浓烟很快会进入坦克乘员舱内,滚滚浓烟首先引起驾驶人员的惊慌,怕发生爆炸,总是赶快停止操作,从舱口向外爬出来。这个时候就很容易被反坦克手用枪打死,当时坦克都采用汽油,而且油箱都在外部,莫洛托夫鸡尾酒瓶的炸弹一燃烧,往往把坦克油箱点燃,然后引起坦克燃烧,失去油料而停止运动。
当然莫洛托夫鸡尾酒瓶炸弹在运用上是危险的,跟坦克距离很近,具有冒险性。但在没有办法时想出这招,这不能不说是西班牙人的一种创造。
10 一辆坦克阻击一个步兵师
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1941年末,德国军队大规模地向苏联境内进攻。
有一天,德军在立陶宛境内的一条河的桥头上,突然和苏联一辆新型坦克相遇。这辆坦克独自停留在道路中央,用炮火阻击从桥上过来的德军,迫使德军后撤好几英里。
德国鬼子恼火了,一看只有一辆坦克,就调来一个连的炮兵,架起六门炮向这辆苏联坦克炮击。猛烈炮火在坦克周围爆炸,突然有两发炮弹直接落在坦克上,可是炮弹被弹飞了,坦克一点没有破损,相反苏军用坦克炮向德军炮阵地上迎击,咣挡咣铛几发,'奇/书/网…整。理'…提=。供'就把德军四门炮打得飞上了天,使许多德国鬼子血肉横飞。
德国指挥官又调来两辆坦克,从桥上向苏联坦克边冲击边开炮。苏联坦克停在那里,不慌不忙地瞄准,咣铛咣铛四发炮弹,就把德国鬼子两辆坦克打得翻了个,冒了烟,全部毁坏了,成了一堆废铁。德国鬼子一个步兵师被阻在河的对面。眼巴巴望着这座桥,就是过不去。
苏联这种新型坦克,装甲很厚,一般火炮根本就打不进去,这使德国人感到头痛。这时天渐渐黑了,夜幕降临到这座桥上。德国鬼子知道强攻不能解决问题,就利用夜幕掩护,开始偷袭苏联坦克,他们派出12名工兵,悄悄
地泅过河去,绕到苏联坦克的身后,匍匐前进,悄悄靠近这辆坦克,突然两个德国鬼子抱着炸药包,跃上了苏联坦克,将炸药包塞入坦克悬挂装置内,然后拉动引信,又跳下坦克,滚到树林里。轰隆一声巨响,炸药包爆炸了,德国鬼子兴高采烈,以为这下子苏联坦克就完蛋了。
苏联坦克隆隆响起机声,接着开动起来,转了一个圈又回到桥头,履带和其它装备都没有损坏。这下12个德国鬼子工兵惊呆了,他们带来的炸药包用完了,别的武器根本对付不了坦克,只好扫兴地回来了。
当夜德国鬼子从别处调来一门高射炮,第二天架在离坦克800米的一个高坡上,那里相当隐蔽,德国鬼子正要准备向苏联坦克开炮。谁知咣铛一声,炮弹首先在高炮附近炸开,把这门高炮掀翻在一道沟里,苏联坦克早以发现这个阵地,时候一到就先发制人。
德国步兵师连续收到上级急电,要他们赶快过桥,可是苏联这辆坦克阻止一个步兵师,已经达到两天两夜了。
第三天,德国鬼子又调来6辆坦克,从上游用船渡到对岸,然后占领一片树林,形成对苏军坦克的包围之势。这些坦克来回运动,并从不同方向同时向这辆苏坦克射击。但炮弹并没有使苏军坦克损伤,苏军坦克不断地在还击,但它还是中了德国人的诡计。正在这时,另一门高炮躲在树林里,悄悄在瞄准苏军坦克。而苏军坦克的精力集中在对付那六辆坦克上,根本没有看到那门高炮。
突然,德国高炮连续发射7枚炮弹,有两发命中了,苏联坦克受到损坏,再不能开动了。德军六辆坦克立即冲了过去,一个小组爬上了正在冒烟的苏联坦克,从舱口内塞进了手榴弹,这才把苏军坦克手炸死。
事后德军发现,苏军坦克上只有两个破洞,其余上百发炮弹虽然击中坦克,但只是留下一些蓝色的凹坑,根本就没有真正穿透装甲。
这辆苏军坦克,拦截德军一个步兵师整整48个小时,创造了奇迹。
11 斯通纳的积木式组合枪
1966年美国一次武器展览会上,有一样武器一下子引起轰动,引起人们兴趣的这种武器,叫积木式组合枪,连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格瑞恩也赶去观看了。只见两个年轻人在表演,他们一下把自动步枪卸开,运用这些枪的零件,迅速地组成冲锋枪。把冲锋枪卸开,还是这些零件,又迅速地组装成机枪。接着又拆开,把轻机枪变成车用机枪。同样这些枪的零件,不同的组成,可以变成6种不同的枪,运用同样的子弹。就象变魔木似的,难怪人们被吸引了。
这种积木式的枪,叫斯通纳枪族。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因为发明这种积木式组合枪的是美国一位工程师,他的名字就叫斯通纳。
说起斯通纳发明这种枪族,还有个传奇故事哪!
50年代初期,有一天斯通纳工程师到幼儿园接孩子,忽然他被孩子玩积木的情景迷住了。孩子们运用方块积木,有的堆积成高楼大厦、有的搭成大桥,有的组合成火车、汽车。同样几块小方木,在孩子们手里,变化无穷,真像是变魔术,妙极了。从此,斯通纳也买了积木,一有空就跟孩子一起玩积木,每次都有浓厚兴趣,久久凝视。
斯通纳是爱动脑子的人,他经常在想,积木块虽然就那么几种简单形状,[小说下载网·电子书下载乐园—wWw。QiSuu。cOm]
但却能搭积成式样繁多的器具,枪不也可以用一种基本部件为基础,换用不同枪管、枪托等部件,和搭积木一样,组成不同枪种吗?如果这种办法可行,那该多好。他就像小孩玩积木那样,开始了他的奇妙构思。
经过几个春夏秋冬的努力,1963年他终于试制成功了这积木式枪,被称为“斯通纳枪族”。这种枪一出现,就引起军方高度重视。因为它设计巧妙,组装快速,很适合战场的需要。在几分钟内,就可将步枪式冲锋枪改装成轻机枪。它的特点是将步枪、冲锋枪、机枪和重机枪的部件统一起来,组成一族。同一族内的枪,口径相同,弹药通用,零部件可以互换。
斯通纳枪族一出现,也引起了世界各国军方的关注。因为它便于大批生产,成本低,有利枪支弹药的后勤供应;同时它操作方便,掌握一种枪,就能使用其它几种,也简化了务完成,而且随时根据敌情变化进行改变,同时也便利维修,因此优点很多。
12 奇妙的头盔枪
柏林郊外公路上,一辆摩托车飞似地向前奔驰,车上坐着一位警察,他头戴铜盔,手把龙头,两眼注视着前方。他的车后坐上放着一只包,里面装的是数十万马克。
突然从侧面树林里钻出两个家伙,也骑着摩托向警察疯狂地撞来。警察用车灯警告他们,可是两个家伙还是喊着要警察停下,并用枪威吓。警察只好停下,把摩托架好。这两个家伙对警察命令着:“把钱留下,你可以走了”。
警察用头盔朝着前面那个家伙,啪地一声响,那个家伙惨叫一声倒下了。
后面那个家伙还弄不清子弹是从哪里飞来的,东张西望,因为他没有看警察手上有枪。正在他转身时,又啪地一声,第二个家伙也被击倒。警察说:“你们等着去坐牢吧!”他骑着摩托去报警了。
这两个拦路打劫的家伙是被何人的枪击中的呢?警察手上不是没有武器吗?子弹从何而来?原来谜底就在警察的头盔内,警察使用的就是一种特制的头盔枪。
这种枪的最大特点是没有后坐力,射击精度高,使用无壳弹,在100米以内,命中率相当高,几乎百发百中,而且隐蔽性很好,可以说是一种奇妙的兵器。
头盔枪的结构相当严密,在战场上它的用处很大。当敌人使用原子式化学武器时,头盔枪立即可以当成防毒面具,只要把通气孔关闭,里面的氧气就会自动地输送出来;前额瞄准镜也会自动关闭,保护双目。在头盔壳体中有一层内装重水的特殊防护层,能保护人的头部免受核辐射等的伤害。另外,整个头盔壳体是用重水泡沫塑料制造的,质轻强度高,不仅能承受500米以外的直射弹的射击,而且能抵挡强烈的冲击波。
头盔内还装有食品和水,在外界一时供应不上食品时,可以打开输送管,食物和水就会流进射手口中,可以保证长时间作战的需要。
头盔枪可以说是当代兵器的杰作,是自动武器向攻防兼备,灵巧别致方向发展的新品种。它的出现引起了世界的轰动和关注,是目前轻武器中最新奇的创造。
也许有人会问,这头盔枪是怎么问世的呢?头盔和枪本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为什么揉和到一块了呢?的确发明这种枪的过程,还有个很有趣
的故事。
原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军事专家们为设计步兵武器大伤脑筋。因为士兵在阵地上射击时,必须将上身露出地面才能瞄准射击,这就势必成了敌人瞄准射击的靶子。因此在第一线作战的士兵,伤亡最大。为了尽可能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要求步兵武器既便于隐蔽,又能最大限度发挥武器的性能。
德国的一些武器设计家们,绞尽脑汁,怎么也想不出好点子,苦恼万分。
一次,他们在翻阅整理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些实战照片时发现,一名士兵将枪支在由阵亡同伴的头盔堆起来的空隙中射击,好像是在一个小碉堡里向外射击。这一镜头,顿时使设计家们灵感大开。有位设计家浮想联翩,一会想到攻防兼备的坦克,这不正是希望的那种射击武器吗?最新式的头盔枪。
专家们的精心设计,立即引起军事领导部门的重视,马上通过了这一方案,头盔枪就这样间世了。
13 神秘的毒伞枪
1978年9月7日,在英国伦敦发生一起用毒伞枪杀人的案件,一时引起了英国人的恐惧和不安。
那天。马尔科夫匆匆忙忙赶去上班,走在拥挤的人行道上。突然他的大腿部被一个身材魁梧的男人用雨伞尖刺了一下。那大汉转眼就挤进入群不见了。
马尔科夫上班后,感到右腿不对劲,有些痛,他被送到了医院。四天之后就死了。
奇怪,一个人给伞碰了一下,怎么会丧命呢?马尔科夫的死,引起了英国警察当局的注意。因为马尔科夫是保加利亚人,是个剧作家,在1969年访问意大利时背叛了祖国,后来到英国广播公司工作。他的身份不一般,因此警察当局就格外重视。法医解剖了马尔科夫的尸体,在他的右大腿的肌肉中,找到一颗直径为1。7毫米的银光闪闪的小圆珠。经鉴定,这小圆珠是用白金做的,体积很小,在这小圆珠上,有两个微小的孔,小圆珠的中心是空的,容积约为0。4微升。在小孔附近,找到蜡迹。估计两个小孔本来是用蜡封死的,进入人体后,蜡化了,小圆珠里的东西流了出来。
小圆珠里到底装的是什么东西呢?警察当局的毒药专家猜测,一定是氰化钾,可是按小孔容积计算,最多能装0。4毫克,而杀死一个人最少要100毫克,比半粒米大,无法装进这小圆珠孔内。另一种是砷化物,可以致死量也在100毫克以上啊!其它如“氟代醋酸”、“二甲基汞”也要50毫克才能致人于死,也无法装进这小圆孔内的。那么到底是什么毒药制成的毒弹呢?
伦敦警察当局对死者进行解剖,发现血液里没有放射性元素。是细菌或病毒吗?化验的结果也不是。最后才化验出来,小圆珠内装的是一种剧毒“蓖麻毒素”。
蓖麻毒素是从蓖麻种子中提取的,是英国化学生物战研究所首先搞出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苏联都研制了这种毒素。
那颗使马尔科夫丧命的小圆珠,是装在一把特制的雨伞里,这是一把杀人毒伞枪。一扣动板机,小圆珠就沿枪管射出,伞尖就是枪管,刺入人体足
以死也。中了这种枪弹,起先像被蜂叮了一下,四个小时后开始发痛,然后头晕眼花,在24小时内就可能丧命。
暗杀马尔科夫一案,据英国警察当局的调查,是保加利亚受苏联克格勃训练过的秘密警察干的。这种毒伞枪,是间谍使用的一种兵器,主要用来暗杀。而英国男子,出门欢喜拿把伞作装饰,显得有风度,间谍就是利用这一点作掩护。
14 微声专用暗杀枪
在美国纽约一家咖啡店里,两个黑人悄悄地走了进来,他们坐在白人对面的位置上闲谈。这时迪斯科音乐在响,有几个女郎在扭着腰卖弄风情,不时把雪白大腿在男人中间显露。
当音乐停下来时,那两个黑人拿着白人的一只箱子走了。那个白人趴在桌子上,好像睡觉了。突然一个女郎惊叫起来“血!血!杀人了。”人们朝那睡觉的白人一看,他身子底下在滴着鲜血,他被人用枪杀死了。
显然凶手是这两个黑人,奇怪的是他们开枪时,谁也没有听到。原来这两个凶手用的就是微声手枪。
微声枪有人又叫无声枪。实际开枪时不可能没有声音,只是声音微弱而已。这种枪跟普通手枪、冲锋枪差不多,不同的是在枪上增设了消音装置,并改进了枪弹等等。这种枪就是要求射击时做到:无声、无光、无焰的“三无枪”,它主要是用于暗杀。
据说,世界上最早的微声枪是英国马克茵姆发明的。他欢喜安静地工作,特别讨厌打猎的枪声。可是他住的那片树林里,偏偏有几个打猎人,老是传来枪声,这使他恼火。他大声对猎人喊着:“你们不会使枪不发出声音吗?”那几个猎人哈哈笑着说:“你有这种枪吗?要有我们出多少钱也要!”
马克西姆一生气,真的研究起无声枪来。经过几年的努力,1909年他终于制成了一种装在猎枪上使用的消声器,能使射出来的响声大大减小。他还把这种消声器送给欢喜打猎的美国总统。
1912年美国人又经过改进,制成了消音步枪,声音小得就像撕一张纸一样。后来美国间谍情报部门,又加强了研究改进,使微声手枪更加小巧玲玫,成了间谍人员主要武器。
当时美国总统有位好友,挑了一支最好的微声枪去送给总统。他进到白宫时,总统正在办公桌前跟一位先生交谈。这位朋友有意下去打扰总统,他把一只沙袋放在总统办公室对面走廊的角落里,对着沙袋打了十枪,然后用手绢包着手枪,进了总统办公室,这时周围的人谁也没有听到枪声。这位朋友把发烫的手枪往总统桌上一放,告诉总统他已经开了十枪。总统不信,伸手一摸手枪是热乎乎的,这才惊讶不止,并幽默地对朋友说:“只有你才能带着这种武器闯入我的办公室来,要是换了别人,说不定我脑袋早开花了!”
15 攻克柏林的百灯闪击战
攻克柏林的战役就要打响。吉瓦科夫上校率领的坦克团是一支英雄部队,担负着对德军阵地攻击的任务。白天成千成万士兵藏在奥得河岸,一到天黑就拼命修筑隐蔽阵地,使横穿波兰的坦克悄悄地进入这些掩体。
总攻命令下达,眼看只有五分钟了,各战车发动了机器,所有火炮装进了炮弹。时针指向五点整,这时奥得河还是一片黑暗。
突然,在奥得河主尼斯河的上空,5000枚红色、白色的信号弹腾空而起,将又长又宽的河西岸无际大地照得亮如白昼。也就在这个时候,前沿隐蔽着的140余部聚光探照灯。前沿阵地的所有汽车、坦克、装甲车上的灯光也同时打开,射向德军阵地。苏联的英雄坦克团立即冲击掩体,开着灯对着德军阵地向前冲去。相当1100亿瓦的强烈灯光直射德军第一道防线,刺眼的光柱照得德军官兵无法睁开双眼,相反苏联坦克团却对德国阵地一举一动一目了然。
同时德国官兵根据过去经验,苏联的火箭炮——喀秋莎一旦发言,就会闪出强光。对这种火箭炮的威力,德军吃尽苦头,打得他们抬不起头来,炮弹爆炸形成一股强大的风暴,要卷走一切,摧垮一切,相当恐惧。今天突然如此一片强光,德军官兵又以为喀秋莎要发言了,都吓得抱头鼠窜,赶快藏在防炮洞里,阵地上空无一人。
德军官兵面对这些奇特的灯光,恐惧万分,而苏联军队8000门大炮开始了猛烈轰击,在高空侦察机的指示下,不断修正方位,向目标猛轰。
万炮齐鸣,暴风雨般向德军阵地倾泻了足足半小时的炮弹;黑压压的轰炸机群、歼击机群从空中向柏林阵地压去。炮火开始延伸,坦克、装甲车,步兵在前进!
希特勒曾下令,在奥得河到尼斯河的第一道防线上,挖出无数道反坦克沟、陷井并架起数千门反坦克炮。这还不算,他们下令组织一万六千多个反坦克爆破组。希特勒扬言,在第一道防线上,就要搞掉苏联坦克三分之二。
可是这下出人意外的被探照灯摧垮了,这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