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兵器奇闻趣事-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第一道防线上,就要搞掉苏联坦克三分之二。
可是这下出人意外的被探照灯摧垮了,这些爆破小组只有少数在抵抗,而且他们的行动都在苏联坦克炮火之下,很快把他们消灭了。接着坦克火炮对着防炮洞射击,把躲在里面的德国鬼子炸死。
英雄的坦克团在喀秋莎火箭炮的支援下,又朝前冲去,逼近了柏林城。
百灯闪击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个创造,成了攻克柏林冲破第一道防线的突击兵器,立下了不朽功勋。
16 子弹在人体内旅行
原苏联有位老司机,1987年他已经69岁。有天夜里,突然他全身发冷,不停哆嗦,接着发起高烧。家里人立即把他送进了医院。
到了医院后,这位名叫萨波日尼科夫仍然高烧不退,吃药打针都不灵。
到了第二天夜里,他剧咳不止,全身战栗,突然,他从喉咙里咳出一粒金属物体,咚的一声落在水泥地板,上。他打开灯往地板一看,发现此物是一颗子弹。
原来萨波日尼科夫,在46年前参加卫国战争时受过伤,有颗子弹一直留在体内,没有想到这次剧咳竟把这颗子弹取出来了。
第二天他觉得病痛已除,就高高兴兴从医院里出来了。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这种子弹在人体内旅行的怪事还不少,英国伞兵李察·宾格利少校的身上,一颗子弹在他身上旅行了36年。
这位近70岁的退伍军人,现住在英国狄方郡。他是参加朝鲜战争受伤的,他清楚记得,在抢攻一座多石的山头时,被中国人民志愿军“哒哒”的
机枪打伤,连中四发。但奇怪的是,他在战场医院急救时,发现身上风有三个弹洞,医生也只取出三颗子弹,还有一颗是否在身上,他也弄不清楚,反正由医生来处理吧!他在这战斗中左眼瞎了。
30多年都过去了,他一直没有感到什么痛苦,可是到了最近几年,感到不对劲,老是脑袋疼得厉害。后来实在受不了,他要求到医院开刀。经医院检查,发现在他眼睛后面藏着一件硬物,但在动手术之前,谁也弄不清这硬物到底是什么。
手术进行得很顺利,眼科专家阿伯拉罕·韦已医生只用半小时,就找到了那硬物,镊子拿出一看,原来是一颗子弹。外科手术教授米路士·艾水博士对此医案非常有兴趣,详细地研究了这颗子弹为什么行走到眼睛后面。他说这颗子弹在朝鲜战场宾格利少校受伤时,进入了少校的心脏,并由一个心室进入另一个心室,再从主要的心脏动脉离开,总行程达3。5尺远,最后在左眼后面停了下来。博士说:“宾格利少校中弹时,子弹可能贴在一条静脉上,后来植入静脉之内。”
第二章水面兵器
17 火器首次用于海战
公元1161年,金兵南侵,其中应用700余艘兵船,水兵7万余人,由苏保衡率领南下,驻在胶州湾陈家岛一带,准备跟南京李宝清率领的舰队在海上决战。
李宝清经过分析,他认为战胜金兵是可能的,因为金兵在内陆上长期生活,不习惯海上生活,只要掌握好风向潮流就有可能制服金兵。当时宋朝拨给他的士兵只有3000人,战船120艘,跟金兵庞大舰队相比,显然是劣势。
宋军浩浩荡荡由江阴出发,舰队乘风破浪地北进。可是到了航途中间,突然遇到强大的北风,浪大风狂,很快把舰队吹散了,零零落落的退到宁波会合,同年9月,宋军舰队再次从宁波出航,这回比较顺利,到10月1日抵达海州。这里也有许多抗击金兵的义军,李主清召开了会议,进行合编,作短期休整,然后再次继续北上。
宋军舰队行至距陈家岛30海里的石臼岛停泊,金兵庞大舰队一听宋军的到来,立即准备迎战,一场海战迫在眉睫。
金兵组成的成份很复杂,内部矛盾尖锐,一部分部队没有参战就向宋军投降。再说女真人骑马射箭是高手,一到了战船上就“傻眼”了。那船整天东摇西晃,女真人看到天摇海晃,就头昏眼花,连站也不敢站直,只是匍匐而行,不敢乱动。
这些弱点,早在李宝清估计之中,1月27日李宝清下令向金兵发起攻击,整个舰队击鼓为号,向金兵舰队靠近。27日早晨,李主清判断会有南风,果然太阳一出来就南风劲吹,宋军战船发起攻击,先是放箭,接着又射出火箭,把金船点着了。正在金兵开始混乱时,李宝清又下令用最新的兵器。把一个个人球应用抛石机抛向金兵船队的上空,接着这些火球在空中爆炸,里面全是石灰和瓦片,杀伤了许多金兵,而且那石灰粉使金兵眼睛睁不开了,风助火势,使金兵舰队成了一片火海,互相撞击,动弹不得。金兵战船的帆,多数应用油绢,一遇火星就燃烧。倾刻之间,数百艘战船被烟火吞没,数万金兵将士,多数不会游泳,只好活活被烧死,被淹死。
金兵一部分未着火的战船,从侧面来攻宋军。李宝清指挥将士登上乘船展开白刃战,金军中又有3000多汉族士卒投降,打到深夜二更时,这场大规模海战才结束。李宝清这时得知,有数十艘金船漏网,他下令追击百余里,终于全部把金兵舰队歼灭。
这场海战决定了金朝的命运,皇帝完颜亮34万南侵的军队,由于海战失利,陆上又受挫,导至内证,完颜亮皇帝被杀害,南侵计划完全破产了。
这次海战,宋军人数战船都处劣势,但他掌握了天气的风向,又有先进武器火炮,实际上是火药包,结果战胜了南侵的金兵庞大舰队。
据历史学家考证,火药用于海战,金宋海上之战是首次,在世界上也是最早的。
18 彼得大帝是个造船迷
沙皇波得一世对航海和造船有浓厚的兴趣,他亲自办起第一所航海学
校。有一天,有人告诉他,学校里的一群贵族子弟不好好学习航海,竞相到修道院去胡闹,有意逃避学习。彼得一听很恼火,马上下令把这些贵族子弟集中起来,去工地上打桩做苦役,其中有海军上将的儿子、孙子,也有皇家子弟,一个也不例外。惩罚性的劳役结束后,又把这些贵族子弟送到外国留学,要他们学习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
彼得为了尽快掌握造船技术,他自己也以留学生的身份到阿姆斯特丹学造船,他在那里跟技师和工人门一起参加了建造三桅巡洋舰工程的全过程。
在工厂里彼得有双灵巧的手,干活学技术都非常刻苦,他干的技术活常常使技师和匠师吃惊。1697年11月,当彼得亲手参加制造的三桅巡洋舰“彼得保罗”号下水时,造船的老师保罗举行隆重仪式,把毕业证书发给他,并称赞他“是个勤奋而又聪明的木工”他掌握了一个木工必须掌握的一切技术。
他不但学会了造船的全过程,而且学会了船体结构和绘图学。
彼得掌握了这些技术之后,他马上回国全力抓海军建设,亲自领导为亚速海舰队的造船工程。
为了造船,彼得不吝惜时间和精力,就连吃饭和睡觉他都常常在工地上。
而且他还有一个特点,每一艘军舰下水,他都把它当成一件大喜事,他可以放下手中一切事情,赶去参加军舰下水仪式。1705年,在沃罗涅什船厂,就有29艘大型战舰下水,他每次都亲临现场。有次生病发烧,他也要人扶着他去参加。
彼得每当参加下水仪式时,也很有意思。他总不以皇帝身份参加,而是穿上造船工人服装去参加。对主持造船的高级长官,他表现格外尊重,总是毕恭毕敬先向长官敬礼祝贺。海军军官也总是庄严地回答:“彼得船长健康!”然后彼得请示:“海军总司令,船已准备好了,可以下水了。我们是否就把支撑船体的木桩打掉呢?”总司令回答:“可以下水了!”彼得对总司令鞠躬行礼,戴上帽子,然后下令造船工,一齐奔到高大的船身底下,拿起铁锤,七手八脚打掉撑住船身的支木,军舰便沿滑道进入水里。
彼得大帝的所有这些活动,都是为了快造舰,造好舰。在他的扶持下,俄国的海军越来越强大。
彼得不但酷爱造舰船,而且欢喜亲自带领舰船去作战。
1714年7月,俄国海军上将阿普拉克辛率领舰队与瑞典一支分舰队,在波罗的海汉古特展开大海战。沙皇彼得一世以海军少将身份率先头部队出击。
这位年轻的将军,三年前海军就为他送来晋升中将的报告,可是他以沙皇的身份,没有批准晋升报告,他觉得晋升将军,按规定应有显著功绩,而自己没有什么显著功绩,怎么能批准晋升海军中将呢?自己不严格按制度办事,又怎么叫别人信服,因此他把自己晋升的报告扣压下来。
彼得一世,这次亲自参加海战了,他根据获得的情报,瑞典人有116门大炮,而彼得自己只有23门炮,不到瑞军的五分之一,显然去硬打死拼,失败是肯定的。彼得经过侦察,弄清了瑞典艾伦彻尔德的指挥兵船的特点。
战斗开始后,彼得指挥兵舰,集中所有炮火朝瑞典指挥船攻击,同时他下令,用接舷战术,硬是冲上艾伦彻尔德的指挥兵船,抛上铁索缠住敌舰,然后组织跳帮组冲上敌乓舰展开肉搏。
敌人所有炮火不敢朝自己指挥船上轰击,击彼得的炮火朝别的敌兵舰猛烈射击,战斗十分艰苦,彼得指挥水手们从甲板杀向指挥台,把瑞典舰队指
挥官艾伦彻尔德活洁的抓住了,要他下令瑞典舰队投降。
艾伦彻尔德当了俘虏,在刀枪威迫下他只好下令挂起投降的旗帜,瑞典舰队彻底的输了。俄国舰队获得大胜。同年9月9日彼得堡隆重欢迎俄国舰队凯旋。在祝捷的仪式上,海军上将阿普拉克辛提名晋升彼得一世为海军中将,批准他每年签领军俸2240卢布,这一次彼得一世沙皇接受了,他笑着说;
“军官晋升应以战功为依据,不能无功受封,这次打败瑞典舰队有我一份功劳,晋升我海军中将是应该的”。
19 龟船
在朝鲜水军的历史上,有过奇特光彩的一页。他们的将领李舜臣在16世纪末创造了一种独特战舰,这就是电船。它多次重创日本海军,因而被称为朝鲜王辰卫国战争的“王牌”战舰。
故事发生在1592年,那时日本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由于这一年是壬辰年,朝鲜进行反侵略战争,因此称为壬辰卫国战争。日本军事力量很强,开始朝鲜接连失误,形势十分危急。但是李舜臣的水军,在多次海战中却取得了胜利,为什么他的水军能战胜日本水军呢?关键就是李舜臣发明制造了一种龟船,创造了奇迹。
这种龟船为什么能发挥神奇作用呢?它的特点在哪里?为什么把它叫成龟船呢?原来这种船形似龟,能守能攻,人力强、装甲厚,它跟一般舰船不同。整个船除了瞭望孔、射击孔及两旁的桨孔外,基本上是封闭的,既可以保护自己的将士,不易被敌人炮弹击中,又可以冲到敌船舷,进攻敌人。船的顶盖是弓形铁板,形如龟背,铁板上布满锋利的大钉子,像数十把锥刀,便于靠拢敌船,同敌人展开肉搏战。这种船头部留有铣穴,瞄准敌船后可以开炮,炮弹是铁沙和石灰,打到敌船上杀伤敌人,而且,杀伤面积大,能伤害敌人的眼睛,使对方睁不开眼,失去战斗力。这种船也可以喷火焰和烟雾;
船的两侧,有14个射击孔。根据战斗情况,可射箭,可发铳炮。船尾下面是舵,其上也是铳穴。总之,这种兵船360度都可以攻击,没有死角,而且重型武器和常规武器的配备齐全,相当厉害。
这种龟船一般长113尺,船首宽12尺,腰宽14尺5寸,尾部稍狭为10尺6寸。它非常灵巧,进退纵横,快速如飞,如一座海上活动堡垒。几次跟日本船队交锋,都使敌方毫无办法,显示出龟船的强大威力。
20 一幅油画与一艘战舰
故事发生在1770年,俄国舰队在一次海上激烈战斗中,击败了土耳其一支舰队。
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一听,高兴得手舞足蹈,她吩咐大臣们,要好好庆祝和纪念这次海战胜利。大臣们提了许多建议,有的说给指挥官晋升提级,给士兵们加薪;有的说建造纪念塔;也有的说给军舰命名。只有一个大臣提议,叫著名画家画下这次海战场面,然后挂在纪念馆里,这样千秋万代就可以传下去。
女皇叶卡捷琳娜一听很高兴,赞扬这是个好主意。她要大臣赶快吩咐画家去落实,而且她吩咐大臣,这幅画她要亲自审定。
一个星期后,大臣们向女皇报告,海战的油画已经画好了,请女皇前去观看。女皇走到那幅画的跟前,竖看横看,总觉得海战的气氛不浓,不够火药味。她间着身边大臣奥尔洛夫伯爵:“你满意吗?”大臣摇头说:“海战好像不够味,气氛不浓!”女皇对画家说,“你到海边去看看,再修改修改。”
他们一行人来到海边,油画家望着波涛大海,愁得拧紧眉头说:“我没有见过海战是个啥样,我想象不出来啊!”大臣一听,这怎么办呢?忽然这时海上出现一艘巡航战舰,他灵机一动,马上命令海岸炮台,集中所有火力,向这艘俄国自己的巡航战舰开炮。
猛烈炮击不到半小时,巡航战舰立即燃起浓烟烈火,接着弹药库爆炸,战舰粉身碎骨,很快沉下海去,数百名官兵葬身鱼腹。
大臣对身边油画家说,“你看清了吧,这就是海战的场面和气氛,你就按这个样子画吧!”
油画家一脸惊色,连连说:“好的!好的!我看清海战可怕的场面了。”
油画家回去之后,对作品进行多次修改,终于完成了这幅海战油画。大臣们又送给女皇看,女皇笑着说:“像!像海战样子!”这才通过了,把它送入宫中。
不过这幅油画的代价也太高了,白白毁掉一艘巡航战舰,还付出了数百名官兵的生命。
21 邓世昌与“致远”号
1894年7月,日舰“吉野”号等三艘兵舰,在朝鲜牙山口处的丰岛海域,突然对我北洋舰队两舰发动袭击,把我运兵船炸沉。这使北洋舰队广大官兵非常义愤,纷纷要求讨还血债。
8月1日中日宣战。9月17日,日本舰队挂着“中立”的美国旗帜,向北洋舰队悄悄扑来,又要重演丰岛的故技,企图趁我不备时进行突然袭击。
北洋舰队发现后,立即布阵迎战,邓世昌一马当先,他指挥“致远”号冲锋陷阵,用猛烈炮火轰击日舰,把日本“比睿”,“赤诚”两舰打得冒着浓烟烈火逃出战列。
战斗个把小时,日本联合舰队分成两个纵队,从左右两侧夹击我北洋舰队,形势变得严重。日舰“帝国精锐”号“吉野”号等四舰,团团围住丁汝昌的水师旗舰“定远”号,日舰集中炮火向“定远”轰击,“定远”被击中,舰上火光冲天,浓烟滚滚。邓世昌见此情景,万分焦急,他当机立断,下令“致远”号开足马力,冲到“定远”号之前,奋勇地去跟日舰厮杀,以援救“定远”号旗舰。
日本“吉野”号航速很快,达23节,而“致远”号只有18节。“致远”号冲进敌舰包围圈后,吸引了敌舰的炮火,顿时受到猛烈炮火的袭击,连中数弹,“致远”号多处受伤,舰身开始倾斜,情况非常严重。邓世昌牙关一咬,把辫子往脖子上一绕,对大副陈金揆喊了一声:“冲过去把敌舰撞沉!”
日本“吉野”一看“致远”号带着浓烟烈火,向他冲来,吓得急转舵向外逃跑,同时发射数枚鱼雷。轰隆一声,“致远”号被鱼雷命中,锅炉爆炸,舰体破裂,“致远”号失去机动,歪歪扭扭向下沉没。
邓世昌被鱼雷爆炸的气浪,从驾驶台抛到海里。中国一艘鱼雷快艇冲过来援救落水人员,他们发现邓世昌之后,马上一边喊一边扔下救生圈。可是
邓世昌不愿活着,他推开救生圈,要与“致远”同命运。这时他喂养的小狗太阳犬,立即跳下海去,游到邓世昌跟前,衔住邓的臂膀,直往鱼雷艇上游。
邓世昌把太阳犬一把推开,一头往水下钻去。太阳犬叫了两声,又追上去一口衔住邓大人的长辫直往上拖。邓世昌誓与“致远”号共存亡,他把辫子咬在嘴里,一把抱住爱犬,一块淹没在波涛里。
邓世昌为国捐躯的那天,正好是农历8月18日,恰好是他45周岁生日。
邓世昌的英雄气概鼓舞了北洋水师全体官兵,奋力拼杀,以四舰抵敌十舰,一直打到下午5时,日本联合舰队一看不能取胜,无力再战,只好在下午5时半向南奔逃,北洋舰队追击十多海里,才收兵回到旅顺口。
光绪皇帝对邓世昌的牺牲极为悲痛,为他写了挽文,特颁御制碑文,万世铭记。山东的父老乡亲们,也专门集资为他在成山角之巅建起一座邓公庙,并塑像祭奠。人们把这位民族英雄称为“壮节”公。
邓大人的伟奇故事留芳百世。“致远”号兵舰的名字,世世代代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
22 “吉野”号最后的下场
中国人很讨厌“吉野”这个名字,因为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吉野”是日本联合舰队铁甲巡洋舰,是侵略中国、挑起丰岛海战的主力舰。
“吉野”在英国制造,排水量4160吨,航速22。5节,装有152毫米大炮4门,120毫米炮8门,47毫米炮24门,装甲厚达14毫米,甲板装甲厚45毫米,有400名官兵。
“吉野”号巡洋舰,在丰岛海战中,跟其它三艘兵舰偷袭了中国运兵舰,打伤了中国两艘旧式术壳巡洋舰。那么“吉野”号是不是拿了便宜安全无恙呢?不是的,中国北洋舰队官兵,英勇抗击了日舰。“吉野”号被中国“济远”号炮火击中,在逃跑返航中又被中国兵舰接连击中数发,打得舰首低俯,官兵死伤累累,急得挂起龙旗和白旗而逃。
但侵略者的本性是很难改变的,9月17日经过抢修,又作为日本舰队第一游击的旗舰,再次在黄海大东沟海战中,首先向中国北洋水师的兵舰开炮。
“吉野”炮火非常猛烈,相当两个团炮乓的人力,使中国舰队伤亡很大。但它跟丰岛海战一样,也被中国舰队炮火多次击中,被打得百孔千疮,乘员死伤很多,还险些被邓世昌的“致远”号撞沉。
“吉野”号在中国侵略战争中,两次打头阵,给中国海军留下深刻影响。
那么后来“吉野”号到底怎么样了,为什么无声无息了呢?原来它也没有好下场。
1904年2月10日,日俄争夺旅顺口的战争爆发。这时“吉野”号已显得陈旧,像个快要退休的老人,被编进了防护巡洋舰战队,参加了对旅顺口俄国舰队的围攻和封锁,显然再不能充当主角,而是当了配角。这个时候,它再也不能出风头,抢头功了,只能是默默无闻做点杂事,因此它的存在不为人知。
5月15日这一天,日本联合舰队“初懒”、“八岛”两艘巡洋舰,摆开阵势,在旅顺口外侧,用所有炮火港内的俄国兵舰猛烈炮击。可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在浓雾中驶进了俄国人布的雷区,“初懒”号首先触响水雷,顿时肚皮下炸个大洞,海水涌了进去。接着“八岛”也撞响水雷,尾部炸掉一
大块。两艘舰上烈火浓烟,舰上日军乱成一锅粥。
“吉野”号就在附近,听到水雷爆炸万分惊慌,在浓雾中想尽快撤离到安全区,结果被正在高速航行的“春日”号拦腰撞碰。咣铛一声;比水雷爆炸还要厉害,一个十来米的破口裂开了,顿时倾斜,很快就沉入了海底,舰上413名官兵只活了99人。“吉野”号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中国黄海的海底就是它的坟墓。
23 被骑兵捕获的军舰
故事发生在1795年的冬季。当时荷兰跟法国军队开战,荷兰的海军很强大,认为是天下无敌,不可战胜。
荷兰军队当时急于要消灭法军,占领法国,它的强大舰队浩浩荡荡向苏达海开去。荷兰军队指挥员心里想,他的兵舰甲厚炮利,一旦遇上法国军队就会不费吹灰之力把法军队击败。
到了苏达海之后,突然遇到了寒流,一夜之间海上结冰。第二天早晨一看,所有锚泊着的荷兰舰队,全都被雪白的冰层冻住了。冰层有半尺多厚,军舰无法动弹,完全失去了自由。离舰抛弃舍不得,前进又不能,完全被困在海中间了。
法国将军皮舒格利听到这个消息,喜从天降,他下令法国龙骑兵,赶快集结渡过结冻的海面,包围了荷兰舰队,这些习惯海战的荷兰水兵,哪里打得过法国的骑兵呢?法国骑兵冲上了军舰,挥舞战刀,跟水兵展开肉搏,水兵们哪里打得过陆战的骑兵呢,都纷纷举手投降,当了骑兵的俘虏。
荷兰强大的舰队,一旦军舰被冻住,英雄无用武之地,只好做了法龙骑兵的囊中之物。
这场荷兰和法国开战的插曲,看起来是个笑话,实际上非同小可,导至了荷兰战败,政府垮台,只好向法国政府议和。可见,兵器一旦失去作用时,后果不可想象,因此军事家和指挥员在应用自己的兵器时,必须要想到各种可能因素对兵器的影响,这样才能使兵器发挥最大效用。
24 水兵裤由来之谜
大家都见过水兵吧!只要你稍为注意一下,你就会发现,水兵的裤子跟陆军、空军的男兵裤子都不同,前面不开裆,没有扣子,是女子裤子模样。
你一定会问,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有何讲究吗?
说起水兵裤的由来,这里还有段趣事哪!
1713年的一天傍晚,英国军舰“海狼”号紧急出航,急急忙忙地驶往爱了堡港,航行还不到半小时,突然跟敌人一支舰队相遇,立即进入战斗。敌舰队分成两列纵队,形成钳形,用猛烈炮火轰击英国“海狼”号。“海狼”号势单力薄,很快被炮弹击中,起了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