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日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序幕-第4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会场上,没人因为这个已经在猜测中被反复提及的结果被证实而感到高兴,相反,一个个面色凝重,沉闷的的气氛仿佛要凝固成一块固体,将所有人包括起来一般。
作为会议的主持,周思维看着这些总参各个部门的大佬,以及将星闪耀的高级指挥员们,将后半段要说的话,咽了回去。
“跟美国人打,我们不容易赢吧?”终于,有人将烟头塞进已经找不到一丝空隙的烟缸里,皱着眉头说道,周思维目光扫过去,对方中将的军衔让他的眉头微微皱了皱。
“怕什么,推倒胡,大不了互相踢弹弹。”听到他的话,另外一个人直截了当地回应道。听到对方的话,周思维紧皱的眉头却并没有舒展开来,相反,却皱的更紧。从犹豫心里到毁灭心理,其实归根结底,都是怯战。
周思维很清楚众人此刻心里的想法,若非丁文彦的‘先见之明’提早将中国拉入战争,那么,恐怕此刻的中国正沉浸在一片中立与联合的呼声中。
“或许我们对敌人的核威慑会有效果,不应该是或许,而是一定会,假设美国人打到了我们的家门口,我们威胁使用核武器的话,那么美国人唯一的选择是会退兵。但是,是不是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周思维的目光注视向刚刚提出互相踢弹弹的发言者身上,凝视良久,才转移目光继续说着:“假设有一天,我们的大使馆被炸了,假设有一天,我们的油轮被非法搜查了,那么,我们是不是会因此使用或者威胁使用核武器呢?”
周思维的提问,再次凝固了会场的气氛,没人能回答他这个问题,因为历史上这样的事情多次发生过,但结局无一不是让人倍感屈辱。
“核威慑不能代替常规兵力,没有哪个核武大国在拥有了足以毁灭世界的武器之后,放弃了所有常规兵力。这甚至是肤浅和可笑的命题。”周思维在沉寂了片刻之后,继续说着,“实际上,核武器只不过是围墙,保护着我们,但也仅仅只能保护一次,我们不能躲避在核武器的保护之下,真正的双方利益争夺中,仍然是常规对抗。”
“而这一次,就是我们与美国人和欧洲人的正面博弈,赢了,我们将会得到我们之前一直期望得到的世界的尊重和认同,而失败了,我们或许不会失去领土,但肯定会失去很多价值不输于领土的东西。”周思维的话语中少有的充满了感情,而周围人似乎也被他感动了,或沉思,或醒悟。
“但是,巴基斯坦方面,对使用核武器有很强烈的要求,我们……”之前犹豫战争结果的中将再次开口道,但是话还没说完,就被周思维摆手打断。
“那是因为我们没有给他们一个看到胜利的机会和希望。只要,我们提供给他们哪怕只有一次的胜利,我相信巴基斯坦也不会选择用核武器。”周思维看着对方直截了当的说道。
“可现在的情况……”这一次,中将自己将话头打住,但所有人都清楚他的意思,目光再次集中到周思维的身上。
“美国人曾经扬言核平中国,因为他们输在了三八线。苏联曾经要外科手术中国,因为,他们输在了珍宝岛。”
“我们会取得我们需要的这次胜利的,但,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胜利,当美国人威胁对我们用核时,才是我们真正胜利的时候。”周思维说到这里,嘴角泛起一丝向往般的笑容。
※※※
殷勇得到了一份他不得不执行的命令,带领巴基斯坦人创造一次胜利。
这不是什么让人愉快的事情,尤其在你明确地知道眼前的战争会以失败告终。而你要去做一个改变和力挽狂澜的人时,这种感觉就更和所谓的愉快沾不上边。
殷勇觉得,自己仿佛置身在茫茫大海中,而他所要做的,就是指向一个方向,然后带领大家靠岸,而在此之前,包括他自己在内,没人知道岸在哪。
“我答应!”总参给了殷勇三个小时的时间考虑,而殷勇回答的时候,只用了三分钟,原因无他,战况不容拖延三个小时。而在三分钟后,他已经坐上了前往巴基斯坦前线指挥部的直升机。
对于这个忽然空降下来的中国指挥官,巴基斯坦人表现的却要有信心的多,实际上,殷勇之前那偷巧一般的开放性战争建议,让巴基斯坦的部队终于打破了之前委于防守的局面,甚至在一些无关痛痒的战斗中,取得了一些虽小但却不可忽视的胜利。对于这个传说中的名将,一个将名字留在教科书比留在报纸上还多的人,所有人对他抱有足够到爆棚的信心。
“这是一份伤亡预估,在这一次全线反击中,我们的伤亡可能会很大。”殷勇在见到巴基斯坦总参谋长时,将一份已经写好的评估递给对方,作为交接指挥权的一次开场白。看到这份东西,总参谋长的笑容凝固在面孔上,不过很快的,他甚至连看一眼都没有,就将报告折好放在口袋里。
“真正的穆斯林不怕伤亡。”总参谋长平静的回答道。
“这和是否存在伤亡没关系。按照计划,我将调动特种部队完成潜入任务,而后,防线士兵将会按照命令发动反击。”殷勇用对接下来的作战分析结束了勇气和牺牲的讨论,而周围众人,则聆听着他的安排。
“全线吗?这样会不会……”身边一名参谋提出疑议,但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总参谋长的一个眼神制止。
“是的,全线出击,我们只有一次机会。”殷勇回过头,看着身边的参谋,一字一句的说道。
彭铮和屈俊杰因为命令被拆分成两组,而他们的任务,就是尽快带领巴基斯坦的特种部队熟悉对定向射频武器的使用和操作。
作为第一组掌剑者,屈俊杰很清楚,手里黑绿色涂装,外表看起来毫无特别的武器,到底具有多大的破坏力,但他更清楚,这种破坏力根本无法为他们的生命提供任何保证。
“按照战术预演,执行任务者,最多之幸存三分之一,我希望,你们能逃脱这个概率。”在队伍临出发前,屈俊杰再次将彭铮等人叫到身边,低声说道。
罕见的,没人回答屈俊杰,众人只是在交汇了一个眼神后,率领队伍转身离开。
※※※
美利坚民族实际上是个非常善于学习的民族,只是他们故意宣扬的创新,掩盖了他们这个优点。而眼前,对于殷勇战术的模仿,在抄袭的同时,以C5Isr系统作为辅助,弥补了原本的不足,让渗透式进攻模式呈现出近乎完美的表现。
如何打败敌人?殷勇发觉,自己被推到了一个充满谬论的命题面前,打败敌人抄袭自己的战术,间接的如同在否定自己。
“或许,这就是人类矛盾体的具体体现。”殷勇自嘲了一句,随后下达了作战命令。
在他的命令下,代表着巴基斯坦士兵的颜色,迅速扩散,很快,在大屏幕上均匀分布,进而逐渐扩散到战线的每一个角落。
在命令下达之后,没多久,美军前线指挥部门那三块3米乘以2。4米的大屏幕上,原本代表着士兵的一片片斑点,忽然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消失着。
“发生了什么事?故障在哪里?”前线指挥官喊出疑问的同时,爆炸骤起,代表反攻的信号在战场瞬间炸响。
第六章 胡克定律(1)
渗透和反渗透之间,本身就是矛盾的关系。更直截了当的说,渗透本身就是模糊了进攻模式的进攻。而对于敌人的反渗透,在某种程度上,已经算是打响反击的第一枪。
在彭铮和屈俊杰的带领下,巴基斯坦特种部队鬼魅一般的向敌人的锋线扑去。没有战前火力准备,没有定点清除防御,双方就这样在出色的伪装下悄无声息的碰撞到一起,而后,则是生死相搏。
美军大间隔的纵深渗透,显然不代表着他们对空白区域不具备控制力,实际上,恰恰相反,美国人的C5IsR系统经过长时间的打造之后,所具备的复合侦查手段足以控制这片庞大的留白区域。从战术无人机到远程预警机,从单兵雷达到头顶的侦查卫星,多手段,多层次的侦查足以让所有锋线的留白纤毫毕现,当然,更加宽泛的打击许可,将任何他们情报搜集者认为可疑的目标都作为打击目标,可疑的,类似的,模糊的,看着不顺眼的,心情不爽的……而打击手段更因为没有己方兵力的存在而变得多种多样,毫无顾忌和具有毁灭性。
在这种情况下的反渗透,充满了危险和不确定性。
“北斗显示,敌人的卫星刚刚飞过去,我们应该有七分钟的时间。”在3D伪装系统下,屈俊杰带着众人飞快向前奔跑着,作为尖兵一组,他们实际上是走在所有人前面,担负开辟一条相对安全的通道的任务。这让他们的行动在危险的基础上,更多了一些冒险的成分。
在北斗的指挥下,头顶的卫星似乎并不能给他们造成太大的麻烦,而实际上,所有人都清楚,相比于头顶的卫星,他们更该担心的是不间断的在低空飞行的无人机和不知道隐藏在哪个角落的简易侦听雷达——后者是敌人仿制水听器制作的简易信号接收器,在现代战争中,对于无线电信号的依赖,让即便是单兵都可能成为一个信号源。
在屈俊杰的命令下,士兵们飞快地跟在他身后奔跑着,队伍的第二人负责杂波的逸散,这让他们在被动侦听雷达的侦查下,看来起如同自然界的背景辐射,而通讯信号则被加密后通过这样的伪装发送出去。
在士兵的背后,雷达被动接受着四周的侦听到的短波和微波,敌人的监控系统决定了他们频率的特定性,虽然国内紧急支援的3D伪装系统以及防红外作训服让他们可以逃脱常规的光学侦查,但在日益精确的雷达面前,他们的伪装仍然可以轻松被揭穿。
侦听者成为所有人留意的目标,所有人在奔跑中都时不时的用目光扫过他,他任何一个动作,都可以凌驾于指挥员的命令之上被优先执行,而事实上,众人已经在他的命令下,停止了前进,聚拢在一起,躲避着头顶上忽然飞来的战术无人机的侦查。
“……十七,十八……超过曲度,可以走了。”侦听者向众人点点头,做了一个行动的手势,众人纷纷起身,继续向前走去。听着身边响起的整齐划一的脚步声,屈俊杰将目光投向手里的作战系统终端屏,上面,距离预定的区域只有几公里的距离,作为一处高地,这里通常意味着可能接收到更多的电信号。
“发信息,告诉其他人,我们已经进入预定区域,建议他们进入待分配区域,等待任务分派……轰!”屈俊杰抬头搜索了一下四周,在伪装激光的照射下,周围的景物如同处于毛玻璃后面一样,模糊而不真实,而就在他话音刚落,一阵突如其来的爆炸忽然在身边响起,爆炸声中,一名士兵的身体如同鼓风机前的火星,跳跃着摔倒,滚出伪装区域。
“移动,警戒,禁止还击,禁止还击!”气浪打的屈俊杰声音一哽咽,但随后他及时的呼喊,让所有人都冷静下来,众人簇拥着移动起来,重新将摔倒的同伴笼罩在伪装下,随后尽量缩小目标,让自己躲开突如其来的打击。
“开启弹道雷达,测算敌人火力点。给他看看伤势,另外,掩盖一下血迹。”屈俊杰一边下达着命令,一边看着四周炸起的尘土和烟雾。“应该是三十毫米机关炮,看来是火力侦察。”
“长官,他内脏受伤了,如果及时后送的话,或许还有救。”身边,医护兵扯开伤者流淌献血的伤口,按压了几下之后,一脸为难的说道。
“背上他,告诉他,他必须坚持任务结束,我们只有一套伪装系统,如果让给后送者,我们将暴露在敌人的侦查系统下,如果我们一起把他送下去,那么其他的渗透者将会在这段时间一直暴露在敌人的锋线上。”屈俊杰看着一脸大胡子的巴基斯坦医官,沉吟了片刻后,向对方说道。
翻译的转述,让所有人听到了命令,虽然理智上,大家都清楚这是目前最正确的安排,但感情上,谁都无法忍受看着一名战友一点点走向死亡。
“大家轮换着背他,注意扫清血迹,我第一个来。”屈俊杰没有给众人继续思考下去的机会,在下达第二条命令后,率先抓起伤者,背在后背上,随后大步流星的向前方走去。
相比于屈俊杰等人的波折,彭铮带领的队伍显得多少‘轻松’了一些,按照计划,他们将在敌人必然进攻的锋线上潜伏下来,在敌人的进攻下,完成被动的反渗透,随后等待侦测指挥组的命令。但实际上,彭铮对潜伏这两个字的理解有着与常人不一样的定义,在他的率领下,小队偷袭了一辆敌人前出的装甲车,并且反馈信号校对之前,顺利脱离。
这样的行动,调动了部分敌人的兵力,在周围的一些兵力向袭击点接触和派遣侦查的时候,彭铮已经带着大家悠哉的走在前往目标区域的路上。
虽然一切发生的无惊无险,甚至毫无威胁,但是他带领的巴基斯坦士兵却对他的冒险行为喜忧参半,没人认为彭铮的袭击一定会调动他们前进路线上的敌人,更没人相信,敌人一定会抽调侦查力量侧重这方面的侦查,但一切却都按照彭铮的设想发生了——他优秀的战斗直觉,如同预测中奖一样,在众人的惊讶中,几乎全中。
这让彭铮先于屈俊杰到达目标区域,而在屈俊杰分派部署任务的时候,彭证已经好整以暇的吃完了午饭。
“开启匹配侦查!”按照单兵作战系统的惯例,终端的情报交互距离被显示在公里级范围内,而对方隐藏在背景辐射内通讯模式,让对他们的侦查只能通过通讯的交互性才能发现,而处于这个网络之内,成为侦查的先决条件——没人能容忍敌人的无人机一直在自己头顶飞,即便你获得了制空权,或者,你有一队神勇的特战小组在敌人的进攻锋线内。
“前方五公里,侦查发现交互通讯,匹配率96%……右侧五公里侦测到交互通讯,匹配率98%……”随着侦听系统打开,一条条信息瞬间显示出来,看着不断获取的情报,屈俊杰紧皱的眉头缓缓的舒展开来。
“将信号发送周边小组,开启扩散。”随着屈俊杰命令的下达,信息迅速发送出去,屏幕上,如同涟漪一般的信息扩散向四周,随着周围小组的进入,侦听范围随着几何级数向四周不断扩大。
屏幕上,越来越多的小组不断加入,而屈俊杰的屏幕上,一行绿色的数字也随着不断的跳动越来越接近一个预定的数值。
当又一队小组完成侦测获取目标之后,那行数字终于超过预定值,而在这一瞬间,屈俊杰随手按下早已经在手指下的按钮,随着轻微的噼啪声,所有小组携带的定向射频武器在同一时间被解锁。
“攻击开始!”当红色信号变成绿色的同时,屈俊杰淡淡的命令道,伴随着命令,远处的士兵迅速将早已经组装好的射频武器瞄向前方,在它的弹头里,锁定的信号坐标早已经被输入到电脑中,伴随着士兵按下稍有压力的发射擎,一枚长程火箭弹瞬间射出发射筒,向目标区域飞去。
“发射组撤退,引导组修正惯导坐标。”在喊声中,发射组的士兵扔掉发射筒,没命样的跑出发射阵地,而随着他们的奔跑,侦查雷达的屏幕上,一个个远程打击火力的弹道迅速闪现,每一个的终点,都指向之前的发射阵地。
战场上的第一声爆炸在攻防两端同时响起,没人清楚是长程火箭弹先爆炸,还是敌人的打击火力先摧毁了阵地,但是至少在双方爆炸的同时,敌人的屏幕上,原本不断刷新的数据开始逐渐缓慢,进而停滞。
进入目标区域的定向射频弹头内,无数微小的雷管被引爆,伴随着一次次的爆炸,微波倍频的放大下逐渐加强和缩短,当所有的发生器都在瞬间被激活之后,强度也在瞬间达到顶峰,如果此刻人有衣服蝙蝠耳朵的话,那么在这一瞬间,他听到的声音将一个巨大到极点,短促到极点的喊声,喊声中,所有可以‘听到’到这声喊叫的电子芯片都在瞬间被摧毁,冒出缕缕火花。
※※※
现代战争是一种对通讯及其依赖的人类活动,而这种依赖一旦具体化的话,就会发现,所谓的胜败得失,其实都依托在电磁波,这种看不见摸不到,但却真实存在的东西上。任何掌握了电磁波控制权的一方,就意味着他对敌人具有生杀予夺的大权,但事实上,这样的掌握只能存在于一些幻想中的军事小说中,而在真实的战场上,没人能做得到。
这并非不可逾越的技术手段和无法达到的科技门槛,实际上如果战争需要,人类可以用很多方法阻塞通讯频段,甚至可以维持长时间的全频段阻塞干扰。但问题是,谁会这么做?
没人想骑马去派发情报,尤其是眼前这个全信息化为主的战争模式下,当一名单兵具有可以摧毁一栋摩天大楼的能力时,谁还会任由他们迟缓的在战区内没头苍蝇一样的寻找战机?
无论是敌人还是己方,都需要通讯,无线电就如同浸润了双方的毒品一样,让人欲罢不能,当初,伽利略,北斗和GPS的设计者们,将三者的频段有意无意的安放在一起的原因,也正如此。
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这个道理是中西方通用的,不是每个人总结出来,但却是每个人都懂的道理。
于是在这个问题上,敌我双方再次发现回到了核武器曾经陷入的奇点上,保持平衡,或者打破平衡。
在这方面,双方都在寻找出路,一种既可以干扰敌人,又可以保护自己的办法,美国人针对跳频序列的极窄频阻塞干扰,就在这种情况下诞生,虽然,所有人都清楚,这样的干扰,在大规模作战下,实际上所能起到的作用极其有限,但至少相比于之前尴尬的平衡,能让美国人增添了些许颜色。
而相比之下,殷勇则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着如何摧毁敌人以通讯为基础的联络系统,当然,他的办法,似乎过于土洋结合,操作性过于精巧,或者直白的说,这样的计划在实施之前没人会相信可以成功。
可事实上……
节点车被摧毁,让方圆一公里范围内的单兵序列忽然间发现自己陷入了真空之中。虽然友军在他们的前后左右,但失去了节点的中继,唯一的通讯手段似乎只能靠吼。当然,如果有柴火你还可以点狼烟。
没人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因为在这种状况出现之前,活跃的无线电网中,没有任何异状被公布,这一切就如同措手不及的停电,在毫无征兆下,忽然发生。
“我想,我们该撤退。”有人如是说道。
“或许,我们等一等,可能是故障,你知道,那帮家伙总是搞混一些开关”
……
如此的谈论不一而足,可是,在美军显然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里是战场,是一个并不适合交谈的地方,虽然敌人很希望他们这么做。
下一秒钟,在殷勇的一声命令下,战斗打响,相比于美国人来说,巴基斯坦部队落后的装备甚至无法满足C3I系统最基本的要求,但至少他们做到了可以发出命令,而这,足够了。
命令在各种模式的电台和接收机内响起的同时,士兵们终于放弃了没完没了的躲藏和隐蔽,纷纷掀开之前保护他们的伪装网,向目标发起攻击。
实际上目标的具体位置在哪里,他们甚至都不清楚,他们唯一清楚的就是向前发起冲锋。
从高空鸟瞰过去,此刻的战场双方,处于一静一动之间,在美军因为节点被斩断而停止动作的时候,巴基斯坦人则如同悍不畏死的死士一样,向敌人发起进攻。
当双方最终碰撞到一起的瞬间,战争中最基本并且是最永恒的主题——厮杀,一览无余的展现在所有人的面前。
没人知道第一个冲向敌人的巴基斯坦士兵看到了什么,或许是一辆正在向目标惯性前进的斯特瑞克,或许是一辆艾布拉姆斯。人们唯一清楚的是,巴基斯坦士兵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向他看到的第一个目标发起了进攻。
可是,除了殷勇之外,所有人都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美国人绝非待宰羔羊,虽然,他们失去了通讯节点,但不意味着他们失去了武装。在美国战术思想的全力打造下,美国人的单兵防护能力和火力配备,足够他们抵抗数倍于己的敌人,当然,前提是,需要有足够的勇气。
但不管怎么样,战斗在拉开序幕之后,却并没有展现出如某些人所想那样的一边倒。
一名巴基斯坦士兵,终于找到了自己需要攻击的目标,在他前方,一辆布雷德利孤独的向前前进着,在他的头顶上,一架无人机正缓慢的盘旋着,两者之前仿佛有条看不见得线连在一起一样,让无人机仿佛悬挂在战车的头顶上。
巴基斯坦士兵见此情景,小心的缩回头,向身后同样隐藏着的战友打了打招呼,其他人见此情景,纷纷领悟,连忙组装着携带来的无后坐力炮。
土坡上,监视者仍然尽职地监视着目标,随着目标的由远而近,他的呼吸也随之急促起来,敌人显然并没有发觉他们在这里,头顶的无人机也没有离开的意思,看着逐渐进入到射程内的目标,监视者再次埋下身子,向身后的同伴用力招手。
土坡下,无后坐力炮终于组装完成,在几个人的帮助下,炮管被牢固的固定在土坡上,老实的光学瞄准具也在调整下清晰的锁定在目标的身上。在十字线的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