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日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序幕-第5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要动,站在那里,不要动。”警察似是在警告又是在哀求一般,“防疫部门马上就会到达,所以,不要在靠近了。”

记者终于停下了脚步,在愤怒和生存之间,他犹豫了一下之后,选择了后者,而围拢在凯旋门周围的警察们,也同时将注意力从大门内的恐怖分子,转移到了记者身上,以及刚刚由记者转播出来的那个让人震惊的坏消息。

“封锁这里,找到那些人质,接触过他们的,他们接触过的,哪怕只是问候了一句,拥抱了一下的人,都给我抓回来,现在,马上!”负责包围的警察局长用最大的声音命令道,随着名铃声响起,周遭的警车再次拉响警报,冲向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该走了吧?”相比于门外的混乱,此刻在门内,彭铮看了看外面喧嚣的场景满意地点点头,而后说道。

“从哪里走?”身边,战友询问道。

“听说法国的下水道不错,已经成为一个景点了,不如去看看。”彭铮指了指地下,“把剩下的人质从每一个门释放出去,我想在他们把这些家伙处理完,之前,没人会想到我们的。”

彭铮说完,嘿嘿笑着向大厅旁的走廊走去,就在刚刚,他看了一眼大厅的分布图,那里有自己想去的地方的标志。至于凯旋门,就留在这里吧,把巴黎搅乱已经足够让敌人吃一壶的了,至于这座堪称艺术品的建筑,彭铮没打算拿他怎么样。

战争本身就是针对人的,而不是毫无生命的物体。

中国人最具智慧的地方,就是从来不会将智慧妖魔化,或许在书中,文人墨客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近乎妖魔的智慧化身,但对于智慧本身,中国人则抱有着少有的严谨态度。这似乎听起来有点矛盾,但事实上也正是这种毫无神秘感的端正态度,才能让中国人一直以智慧来主导战争的胜负。

纵观战争史,所有战策都没有太多的奇思妙想,战争双方凭借的都是战场上真实实力的对撞,至于胜负的归属,仅仅是因为某一方将自己的力量和实力发挥到最大化,而这其中,勇气,技巧和智慧缺一不可。

什么是四渡赤水,不过是利用一条河与河水上漂浮的简陋竹筏迷惑了自己的行踪,让敌人造成了错误的判断。什么又是七擒孟获,不过就是借用孟获这块磁铁,将所有意图反叛者都屠杀干净,什么又是鼠疫?不过只是装进一只针管里的纯净水罢了。

战争最终针对的对象就是人,只有造成人的错觉,才会导致战争胜负的倾斜。就如同,没人会相信,彭铮这群疯子绑架了一百多人,让整个巴黎为之震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恫吓巴黎市民,因为这完全是损人不利己的疯子行为,但如果将彭铮的身份和所效忠的对象考虑进去,那么一切就合理的不能再合理了。

当彭铮带着众人钻进宽敞的下水道的时候,整个巴黎正在为那一百多个‘鼠疫病菌’的携带者而沸腾!

※※※

非洲,苏单

货轮在为数不多的巴基斯坦潜艇的护送下,有惊无险地到达了苏单,时间仍然是黑夜,地点也一如之前一般被彻底封锁。所不同的是,这一次,等候在码头上的,是大量的图装着黄绿的军用卡车,卡车的正副驾驶位上,坐着数量不等,但外貌却迥异于本地人的士兵。

庞大的吊车每将一辆车子装满,后面就会迅速有车辆替补上来,而之前的车辆则迅速点火毫不停留地遁入黑暗。

随着货轮不断的到达卸载,庞大的车队如同蚂蚁搬家一般将码头上卸载的货物一点点搬走,而后在广袤的非洲大陆上组成一道蜿蜒的线段,并一直向摩洛哥的方向延伸过去。

而在码头上,完成货物卸载的货轮却并没有立刻离开,实际上,一直等候在码头的士兵在货轮完成卸载任务后,再次将一条命令现场传达给所有船长。

命令将船队分成了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完成货物运输后,已经在前往好望角的途中。而另外一队正在接受他们的命令。

“你们将前往这里,然后才能返航。”士兵将一封写着坐标的信件交给每一位船长,而后转身离开,与命令一同送来的,还有一个孤零零的集装箱,箱子早已经在吊车的帮助下被运送到甲板上。

没人对命令抱有异议,实际上在他们离开卡拉奇的时候,就得到命令,完全听从安排。

货轮没有停留,携带的燃油足够他们完成一个来回,在看了一眼坐标之后,货轮随即起航,溯源而上,向连接地中海与红海自家的苏伊士运河驶去。

坐标的位置距离并不很远,实际上,甚至没有穿过苏伊士运河,船队仅仅在航行到运河入口前,就得到命令抛锚停泊下来,而随着船队停止,甲板上那只孤零零的集装箱仿佛被激活了一般忽然发出一阵阵低沉的响声,就在人们差异地想要过去看看时,集装箱忽然释放出一片绚烂的光芒,将整支船队包裹其中。

在货轮上的人们惊叹于眼前眼前这突然的变化时候,远在摩洛哥的操纵者对着身后不远处的殷勇打了一个OK的手势。

“可以动手了。”殷勇点了点头,随后将目光投向屏幕上几个闪烁的光点,下达了命令。

伴随着命令的下达,隐蔽在摩洛哥某些角落的地对地导弹阵地再次发起攻击。随着一阵阵光芒的闪过,一枚枚远程战术导弹随着烟尘腾空而起,向远在海峡对岸的西班牙飞了过去。

凄厉的警报声稍后在城市上空回荡起来,街道上人们慌乱地寻找着庇护所,而地面的雷达则徒劳地搜索着导弹的运行轨迹——除了大型远程雷达在导弹发射的时候侦测到了闪光和波动,之后的导弹飞行轨迹对于他来说则完全不存在,显然,这一次中国人使用的不再是他们缴获的武器,而是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撒手锏。

导弹很快飞入平流层,并在平流程里完成最重要的机动变轨之后,一头扎向地面。超过十马赫的速度让他与大气之间瞬间产生了等离子效应,原本若隐若现的身影彻底从雷达上消失不见。

西班牙境内,所有人都忐忑地等待着最后的倒数,虽然对方发射了几十枚导弹,但却没人敢于保证,会不会有其中一枚落在自己的头顶。

随着预估时间,导弹终于再次出现,而这一次,他的位置不再是头顶的平流层,而是距离地面只有几公里的低空。

最后的轨迹修正终于计算出了结果,但当看到这个结果的时候,所有人都忽然感觉到了一股浓重的阴谋味道。

导弹最终落在了欧盟联军可能的驻地,网格化的打击,让导弹群既不可能一窝端,但也不可能毫无所获——在均匀地轰炸了一遍之后,两个据点毫无疑问地变成了废墟。

“该死,为什么是我们?”联军的指挥官充满愤怒地大声质问道,不过这个时候没人想去触这个霉头。因为,在打击过后的很多发现,为指挥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出气筒。

“阁下,刚刚计算出来,中国人进攻我们的武器,已经不是从海军缴获的,而是他们的制式武器。”一名参谋快步走过来低声报告道。

“继续说!”回答他的,是一个压抑着愤怒的质问。

“这意味着中国人刚刚获得了补给。”有人立刻回答道,可就在指挥官刚刚准备开口的时候,一个更大的声音打断了所有人的交谈。

“卫星刚刚发现了一支船队正沿着苏伊士的方向返航,此刻已经进入红海。”声音大声说道。“如果按照时间计算,船队应该是在攻击发起前就完成了货物的运送。”

“这是不是说明,我们已经遭到背叛了?”指挥官看着勾勒出的虚拟航线,航线一端直接指向了直布罗陀海峡。而这一切,西班牙却毫无提醒和发现!!

第六章 分割

中国人在摩洛哥对欧盟的骚扰已经让欧盟有种焦头烂额的感觉,可即便如此,对于这个所谓的盟国,美国人仍然保持着极度的‘克制’,所有人都很清楚,对于欧盟的支持美国人并没有倾尽全力,不仅仅如此,甚至连基本的补充和支援都没有做到。

没人相信,仅仅凭借张伟的力量可以封锁美国到欧洲的航线,可事实上,张伟确实做到了,但他的做到并不意味着美国人的软弱,相反却更证明了,美国不会投入全力去帮助欧盟,张伟只是给了美国一个可以说服欧洲的借口而已。

之前迫于民众的压力,美国人派遣了一支送死的舰队,让他们全军覆没在海面上,而这样的直接结果就是,无限放大了中国人的武力值,并为以后的保守行动找到必要的借口。美国人不是笨蛋,他不会为了任何一个国家倾其所有,相反,对于他来说,所谓的欧洲盟国某种意义上也是另一个崛起的敌人。

能让两个敌人互相残杀,对于美国人来说绝对是一个最好的选项,在面对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美国总统选择支持欧盟的话,那么为他付出选票的公司会第一时间把他拉出白宫。

坐山观虎斗不是中国人的专利,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希望能看到自己的竞争对手和敌人拼个你死我活。

所以,对于欧盟与中国之间的冲突,美国人的选择是两不相帮。或者说,他选择的是等待两败俱伤后收拾残局。

当然,这只是理想化的状态,中国人的是玩弄计谋的老祖宗,一本几千年前的兵书战策都可以当做现代商战的教材,更遑论那些军事科学院的高参们经年累月的研究成果。

也正是由于美国人的暧昧态度,中国并没有选择与欧盟全面对抗,某种意义上来说,现在双方之间的冲突,更多的可以定义为是丁文彦的战争,而绝非中国与欧盟的战争。双方都想从这种局部的冲突中找到什么,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中国人才会任由美国人在东南亚做大,这样的态度和安排等同于张伟在大西洋的意义,双方都借由等待着丁文彦与欧洲之间能产生出一个可以让他们下定决心或者说至少可以接受的结果。

丁文彦当然更清楚双方的这种态度,他的计划从拟定之初就一直朝着这个目标而努力,丁文彦从来不认为自己是杠杆,他只认为自己是个支点,他的任务也不是撬动地球,而是在杠杆准备行动的时候,为他提供一个机会,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才敢于以一己之力站在欧洲的对立面上。

当然,他站在欧洲对面,首先要做的是成为一个合格的敌人,而合格两个字的含义,就是怎样才能打败对手。丁文彦很清楚,对付一个庞大的目标,永远不要选择从外部杀死他,因为,即便你能做到,也必然要付出足够的代价。对付一个人是这样,一个公司,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分裂,这永远是百用不爽的招数,欧盟作为一个松散的联邦制国家,某种意义上来说,仅仅是依靠法律和条文来约定了边界和范围,而一个真正的国家需要的不仅仅是法律,还需要原本法律更重要的民族文化,民族习性,甚至主体民族,也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让国家完整紧密。

欧盟显然没有以上的定义,这也意味着他远比想象的更能产生裂痕。

针对西班牙的计划就是着眼于此,要想分裂欧盟,首先要做的就是在欧洲找一个落脚点,西班牙显然符合丁文彦对于落脚点所有的要求,所以,才有了针对西班牙的进攻。

中国人有句古话,叫做不患贫而患不均,从战争的角度来讲,就意味着没有哪个欧盟联邦国会为整个欧盟承担战火和损失,所以打从一开始,针对整个欧盟的进攻就仅仅局限在西班牙境内,或许丁文彦拥有的武力无法将整个欧洲变成废墟,但把西班牙的几座城市变成战场却足够了。

整个欧洲可以承受几座城市甚至几十座城市的损毁,但一个小小的西班牙显然无法承受,那么,欧洲的态度在此刻就很重要了,面对丁文彦的进攻,欧洲人只有两种选择,第一,倾尽全力帮助这个承受战火的国家,第二,有限度地帮助,将丁文彦拖在这里,并且一直到他暴露破绽。

选择第一种办法,等同于以石击卵,以雷霆千钧之力瞬间秒杀对手,当然如果一切朝着完美走向前进的话,那么在短时间内集结大军干掉丁文彦自然是优上支选择,但是如果无法做到这一点呢?对于欧洲来说,也就意味着他们的主力将会被丁文彦有限的兵力所调动,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兵力上悬殊的差距,意味着消耗上海量的对比,无论是对峙还是猫捉老鼠,最终欧盟都会因为战争的迁延不愈而空耗国力,并最终在决战中一败涂地。

所以,在没有把握将丁文彦一击必杀之前,倾尽全力等同于慢性自杀。

而选第二种办法呢?将战火局限于一个成员国的境内,并且用添油战术牵制住中国人,将战争从双方军事上的较量转换成国力上的消耗,相信,即便是中国人已经控制了大半个欧洲,也无法完美地维持对远征军的补给线。

以远击近,即便是维持局部战争兵力的后勤补给,也意味着要消耗庞大的资源,中国人也必然会因此打出内伤。损失一个西班牙,却换来对整个中国的打击,欧盟的领导者不是傻瓜,自然之道要如何选择。

但似乎有人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在这二选一的选择中,西班牙人的意志没人考虑。

西班牙人愿不愿意为了伟大的欧洲甘心奉献?是不是愿意为了民族大义而勇于牺牲?如果欧盟真的有民族大义的话!

丁文彦,赌的就是西班牙人的态度。

“这是参谋部刚刚拟定的计划书,这一次他们的目标选择马德里。”殷勇走到丁文彦身边,坐了下来,同时将刚刚拟定完成的作战计划递给了丁文彦,后者看了两页,然后轻轻合上又工整地放在桌面,这才转头看向殷勇。

“步子有点大,你觉得?”丁文彦直接了当地问道,打从对方进来的时候,他就看出殷勇的表情凝重。

“我考虑的是,逼迫西班牙是不是步子走的太急?”殷勇点点头,说出自己的顾虑。

“原因?”丁文彦点点头,之后反问道。

“法国人不会这么甘心让他们的邻国落入我们的手里。”殷勇调出地图,在法国与西班牙之间的边界上画出一个大大的圈,“刚刚得到消息,卫星图片显示,法国人在边界又增兵了三个师,其中包括外籍兵团的两个步兵旅,这样的兵力绝对不是对付我们的,我想,他们的态度很明确,如果我们出现在西班牙,那么下一秒钟,西班牙全境就会变成战场,将我们彻底陷入其中。”

“所以,你反对打击马德里?”丁文彦点点头说道。

“打击首都,必然会导致他们更快选择投降,而一旦投降,我们必然要停止军事行动,这意味着到了摊牌的时间。”殷勇点点头,虽然目前看来,欧洲一直在作战中处于守势,但殷勇却不会自大的认为自己可以搞定整个欧洲。

“所以,我们一直在打击西班牙的沿海城市,至于我们真正的施压对象,其实并非他们。”丁文彦用手指将括在西班牙国土上的圈子蹭掉,而后,在一个拥有唯一邻国的国家上面轻轻地勾勒出一个圈子。

“葡萄牙!自从对西打击开始,沿海地区的居民有三分之二选择了逃到邻国葡萄牙,这导致在三个礼拜的时间里,双方边境难民营的数量猛增,据我们统计,数量已经达到了二十万人以上。”丁文彦说到这里,忽然站起身来,走到大屏幕旁边,手指轻轻点了几下,一连串数据立刻出现在屏幕上角。

“张伟的海军某种意义上已经控制了大西洋的航线,美国人的不作为导致从海面上运送物资的船队根本无法到达葡萄牙,而作为他们唯一的邻国西班牙也无法顾及,所以,我估计,只要这样的打击再持续两到三个礼拜,那么,葡萄牙的国民经济将趋向于崩溃边缘。”丁文彦说到这里,微笑着看向殷勇。

“所以,我们真正的目的是葡萄牙,打击马德里,更多的意义除了麻痹敌人之外,还意味着挑动当地的经济,让流入葡萄牙的物资变得更加匮乏?”殷勇瞬间醒悟过来,连忙追问道。

“是的,其实换个角度看,我们其实已经将欧洲的这两颗大门牙之一彻底包围起来。”丁文彦将势力分布图调了出来,渲染了颜色的图形让人看着一目了然,在大片代表着己方的红色中,蓝色的葡萄牙已经被团团包围。

“那么之后呢?”殷勇追问道。

“等他们来,我可不认为,洋人的膝盖真都不会弯曲。”丁文彦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

葡萄牙 里斯本

连日的战争,让葡萄牙与西班牙之间原本平静的边境堆满了难民的帐篷,虽然已经关闭了口岸,但是双方之间漫长的国境线却根本无法简单地凭借一个命令就被彻底封闭。自从中国人发动对西班牙的打击之后,从西班牙来的难民就络绎不绝,短短一个星期,难民的数量已经直逼五十万人。

五十万人对于总人口只有一千万的葡萄牙来说,已经算是一个极大的数字,因为这些人并非简单的逃离战火,被他们一同带来的,还有混乱和饥饿。

大量的储备粮食被运送到边界,并且以定量的方式分发下去,但这显然不能解决什么问题,五十万人的大嘴仿佛一个无底深渊,不断吞噬着所有为他们准备的物资,但却丝毫不见人话充盈和满足。

当然不仅仅如此,随着中国人作战强度的增加,更多的平民开始不顾一切地从城市里逃出来,奔向葡萄牙边境。

对于西班牙人来说,中国人以及将打击目标局限在西班牙的国境内,也意味着这里被他们选择成为战场,也意味着只要逃离这里,就不会受到战争的波及。

离开自己的家园有两种选择,一个是前往法国,一个是前往葡萄牙,前者路途遥远,而且听说法国正在闹瘟疫,并且在两国的边境地区,部署着数量庞大的军队,逃亡法国的不确定性,并没有让所有人都选择借此机会离开,于是在这样的情况葡萄牙成为平民逃难的首要选择。

于是,在中国人频繁发动打击的情况下,大量的平民也以各种方式汇聚到西葡边境,等待着机会进入这个邻居家里,如果在平时,这样的情况自然求之不得,但是在战争时期,这显然是一件让人难以接受的大事情。

这样的情况,直接造成了葡萄牙成为战争的间接受害者,从战争开始,针对葡萄牙的各种运输就彻底中断,无论是海上的货轮航线,还是陆地的公路铁路,甚至包括天空的空运航班,都在战火的影响下趋于瘫痪,将整个海岸封锁的中国人根本不会去甄别货轮里到底装的是武器还是生活必需品,所有意图靠近这里的货轮都会在得到两枚警告炮弹之后被迫离开,当然,也有人想要尝试着靠近,但所有尝试者都无一例外地随着货轮沉入水中。

如果说在平时,海上的运输在葡萄牙的运输业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作为欧盟的成员国,日常的运输和货物之间的交换互购更多依靠的是公路和铁路,但是自从西班牙成为中国人的目标之后,这一切就被彻底封锁。

作为葡萄牙唯一的邻国,西班牙的遭遇自然了然于胸,中国人完全没有想要让他们维系正常的货运运输以显示自己的仁慈,实际上,连日的打击中国,中国人根本是将运输线当做首要的打击目标。

而这样的情况在持续了一段时间之后,葡萄牙人很快发现,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已经被中国人彻底封锁了。

是的,彻彻底底的封锁了,无论是海上还是陆地,所有可以通往葡萄牙的路线都在敌人的火力控制之下,而这样的情况所导致的唯一结果,就是葡萄牙在短短的时间里,开始出现日用品的供应紧张。

没人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包括葡萄牙总统都不清楚,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自己并不是中国人的打击目标,为什么会在中国人与西班牙人的战争中被围困。

对于这样的哀叹,有人不知情,有人知情,但知情的人却不会有兴趣去解答这一切。

丁文彦就是知情者,他自然不会去为了满足对方的好奇心而将这一切和盘托出。

作为计划的你盯着和指挥者,丁文彦很清楚,葡萄牙才是他们的目标,没有之一,他们的国土位置优越而特殊,如果能从葡萄牙出兵,那么殷勇绝对有能力在一天之内出现在法国。而相比之下,西班牙太庞大了,一个庞大的国家无论是抵抗能力还是承受能力都不是一支部队所能胁迫的,所以,封锁葡萄牙要远比封锁西班牙来的容易的多。

也正是基于这一点,西班牙才在战火中逐渐沦为封锁葡萄牙的帮凶。

境内迁延的硝烟和难民,不断加剧着本就动荡的局势,而大量难民的涌入和补给的匮乏,也让葡萄牙陷入了困难境地,这种情况初时还不会表现的太明显,但随着攻击的不断加剧,情况也会变得越来越明显。

总统是甚至亲自要求欧盟总部能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援,但得到的回应却让原本充满希望的请求变成冰冷的失望——欧盟成员国正在努力抵抗中国人的入侵,而中国人的入侵目标显然不包括被忽略掉的葡萄牙。欧盟的大佬们不知道出于何意彻底否决了全力支持葡萄牙的决议。

是的,中国人确实没有对葡萄牙动武,但所有战争的后果却都由他们承担。总统甚至开始考虑,在所谓的欧盟责任与国内民生之间,到底要侧重于哪一边这个严肃而难以回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