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英豪榜-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孝公:“快说下去!”

公孙鞅:“我听说作为一个国家的君主,注定为江山社稷而生,为江山社稷而死,永远没有私人的事。但现在我却想问主公一个私人的问题。请主公一定坦诚的告诉我。”

秦孝公:“什么问题?”

公孙鞅:“主公愿作一世之主,还是愿作万世之尊?”

秦孝公持酒杯的手一抖,酒洒在衣服上:“……这有什么分别?”

公孙鞅:“既然我有心为秦国效力,当然要根据主公的取舍来决定我效力的程度和方法。”

秦孝公:“我想听一听二者的区别?”

公孙鞅:“主公愿作一世之主,在位期间只需依古制治国,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就能安度一生。若主公愿作万世之尊,就必须根据时代的发展和需要推翻呆板的不合理的制度,建立新的制度。并且,今生今世都要劳累辛苦,竭力给子孙后代打下雄霸八方、一统天下的坚实基础。”

秦孝公凝神沉思了半晌,开了口:“你是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公孙鞅:“那只是一般意义上的解释。”

秦孝公再度沉思,半晌,拍了一下几案:“公孙鞅,我要作万世之尊!”

公孙鞅目光炯炯:“主公的抉择,令我万分钦佩。”

秦孝公:“那么,我该如何做?”

公孙鞅:“目前秦国朝野体制单调古板,却并不腐败;西域民风粗犷,却不慵懒。这是主公励精图治的基础。历来治国不外乎明确国家进取的方向;治军治民,不外乎有一套奖惩法令。主公招贤,天下各国的人才奔涌而至。只要分类采纳这些人的主张,就等于汲取了天下各国治国的精华。一旦主张变成制度在秦国推行,秦国就会在短期内从一个极端落后的国家变成最强大的国家。”

秦孝公:“是啊,是啊。”

公孙鞅:“主公,历来天下各国讲求治国之道,皆以强国为先,富民为次。所以,国家有一时的兴盛,却不能够荣耀长久。既然公主有心振兴秦国,就应以万民的利益为先,强国争霸的方略为次。治国必先治官,治官治吏方能治民。必须有一套完备的政律来鞭策约束百官,然后才能有一套法令来牵引和保护万民的切身利益。一旦律令实施,国家的大小事情就有解决的方法。这样,秦国开拓的疆土就能长久巩固,人民就容易治理。”

秦孝公:“对。牧马人手中有一根绳套和一根鞭子,就能驾驭万马奔腾。”

公孙鞅:“马之所以听从牧马人的驾驭,是因为牧马人的举措有章法。最主要的是牧马人从不轻易更改路线,给马非常好的信誉。主公,历来治国的方略,皆重礼、义、威、德,这些都是表面的东西。无论对国家和对个人来说,信誉才是最重要的。所谓的道德君子和奸诈小人却一天到晚妄言美与丑,善与恶。事实上任何一件事远远不止才有一面,但任何一件事的产生,必然以信誉为中心。”

秦孝公移席过来与公孙鞅并座:“妙啊。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小人?讲信誉的就是君子,不讲信誉的就是小人!公孙鞅,我读过很多书,可是书读得越多越矛盾。所幸今天终于明白了。文过饰非的一切理由终究只是借口。人生在世,信誉为先啊。”

公孙鞅:“主公如果以信誉治国,秦国必将傲立于天下。”

秦孝公:“好。你我君臣二人今日共饮一杯,立誓今生今世以信誉报效大秦国。”

公孙鞅斟酒,两人共饮。

几匹快马奔驰而来。

一名内侍滚鞍下马,奔入棚内下跪禀报:“恭喜主公,娘娘喜得贵子。”

秦孝公执住公孙鞅的手,笑逐颜开:“老天开眼,双喜临门,双喜临门啊。老天爷给我送来了你这个治国的栋梁之材,又给我送来了一个儿子。我真是有福啊。”

公孙鞅:“恭喜主公。”

内侍:“娘娘请主公给王子赐名。”

秦孝公对公孙鞅一笑:“你我既是君臣,又是无话不说的朋友,就请你给我的儿子取个名吧。”

公孙鞅:“这恐怕太放肆了。”

秦孝公:“为你朋友的儿子取个名,有什么放肆的?”

公孙鞅想了想:“那叫嬴驷怎么样?”

秦孝公:“好。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但愿我儿子日后也是一个坦荡的君子。”

108.太庙

秦孝公率公孙鞅和百官参拜祖宗。

参拜完毕,秦孝公当堂宣布:“今天当着列祖列宗和众臣工的面,寡人宣布两件事。第一件事,寡人册封嬴驷为太子。第二件事,寡人拜公孙鞅为左庶长,统领百官,致力国家改革。今后凡国家事务,皆悉听左庶长调度。有违抗者,以逆旨同!”

百官脸色阴晴不定。

109.君子楼

公孙鞅在院子里种了一棵杏树。洪晔、龙旻、任鄙、南瑶、阿雯和阿雪站在一旁欢欣鼓舞。众多宾客则左右围观。

待树种好,阿雯忍不住问:“公孙大哥,为何你不种梅花和桃花,偏偏种一棵杏花呢?”

公孙鞅浅浅一笑:“梅花太傲,桃花太艳。杏花清雅纯洁,却一样傲立风霜。”

南瑶:“我明白公孙大哥的意思了。作人不可太过招摇,却也要有骨气。”

龙旻:“对,对。这才是君子的风范。”

公孙鞅眼望众人,诚恳地:“这段时间以来,我们相依为命,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从明天起,我就不在这里住了。各位有什么要我做的,就提出来吧。”

南瑶:“公孙大哥,我们三姐妹依然开店做生意。”

龙旻:“我也暂时留在店里帮手。公孙兄,你给洪晔和任鄙安排一个官位吧。”

公孙鞅微笑不语。

任鄙:“公孙大哥,你放心,我不会为难你。我会凭自己的本事去谋求功名。”

公孙鞅点了点头,望向洪晔:“我想听一听你的打算?”

洪晔:“和以前一样,我做你的家臣,永不作官。”

公孙鞅:“洪晔!”

南瑶:“公孙大哥,你就尊重洪晔的选择吧。你身边需要有一个贴心的人。”

公孙鞅拍了拍洪晔的肩膀,对众人鞠了一躬,向外走去。

众人尾随相送。

公孙鞅走到门口,看见樗里疾,停下了脚步:“你现在还喝酒吗?”

樗里疾:“不喝毒药,只饮佳酿。”

公孙鞅:“那好。我已经奏请主公在10日内分类招聘人才,希望你不要错过机会。”

樗里疾:“我一定竭力争取。”

公孙鞅笑了笑,出门跨上马车,等洪晔坐上来后,吩咐车夫:“去招贤馆。”

110.上林苑

春暖花开,各种花卉争奇斗艳,竞相开放。

秦孝公和景监在花丛中散步。

秦孝公:“您老人家既是我的老师,又是两朝老臣,对国家进行变革的事,您有何看法?”

景监:“老朽无用,但也知新朝就要有新气象。可变革就意味着要改祖制。这很难啊。”

秦孝公:“治理国家,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满朝文武有什么看法?”

景监:“左庶长大人任用了一百二十六名文武官员,汇同七千五百一十九名招聘的各国人才。正在修订律法文本。此举不理解的朝廷重臣很多,反对的大有人在。”

秦孝公:“支持的呢?”

景监:“恐怕不足10人。”

秦孝公:“包括您老人家吗?”

景监:“不包括。”

秦孝公停步,皱眉:“连您老人家也反对变革?”

景监:“不反对。但臣不主张要改天换地的变革。”

秦孝公:“这是您的心里话?”

景监下跪:“主公,国家整体改变,非同儿戏。弄不好,您会成为千古罪人啊。现在朝中有很多人议论,说主公致力变革,实际上是好大喜功,拿国家的命运开玩笑啊。”

秦孝公:“那我墨守成规,坐以待毙,就不是拿国家的命运开玩笑了吗?”

景监:“可是……”

秦孝公扶起他,浅浅一笑:“我已经认准了这样一个道理,对一个人有利的事,绝不会对整个国家有利。对千万个人有利的事,才会对整个国家有利。我是一国之君,所以,只能争取做对绝大多数人有益的事。您说对吗?”

景监:“主公,可您因此将背负太多骂名啊。”

秦孝公:“诅咒和赞美都不能左右我的追求。因为我不是靠闲言碎语生活的。我认定的路,前人没有走过,为此我一定要走下去。纵便走错了,也要走。”

景监哽咽:“主公……”

111.招贤馆

各类人才汇聚一堂。有的在议事大厅议事,有的在修订各种法令。

公孙鞅陪着秦孝公四处走动。

秦孝公:“你从哪儿弄来这么多的人?真让我吃惊。”

公孙鞅:“这仅是受主公的感召来投效秦国的一部分人才。”

秦孝公:“是吗?我已经把三座离宫改成招贤馆。你还需要几个这样的场所?”

公孙鞅:“至少10个。”

秦孝公:“你知不知道,现在朝廷里的很多人都在非议你?”

公孙鞅:“这是好事。”

秦孝公:“好事?”

公孙鞅:“至少,各人从不同的角度,都在关注国家的变革。”

秦孝公:“我还以为你会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公孙鞅:“不论正义与邪恶,如果仅是少数人在心里认同的道理,就不是真理。现在有上万的人在为秦国的变革全身心地做各种准备工作。这就说明主公变革的主张与社会的发展相吻合。至于极少数的人反对变革,那是因为反对的人往往不是从国家利益,而是从个人利益上来衡量得失。私欲越多,自由越少。”

秦孝公:“是啊。公孙鞅,做秦国的国君很难。做秦国的官员更不易啊。尤其是在这种时候。”

公孙鞅:“为了缔造国家的辉煌,纵便千难万难,也值得。”

秦孝公:“你这么想?”

公孙鞅:“您也一样。”

秦孝公点了点头:“希望有你我这样想法的人,会越来越多。”

112.后宫

妙玉一手抱着熟睡的太子,一手轻轻为在灯下批阅奏章的秦孝公捶背。

秦孝公:“妙玉,你领孩子去睡吧。等批阅完这么多的奏章,就该上早朝了。”

妙玉:“我再陪你一会儿。主公,你不能天天都如此操劳啊。”

秦孝公一边在奏章上批着字,一面回答:“有一心为国的臣子,就不会有慵懒的君王。我知道在这个时候,公孙鞅带着一大帮臣子肯定也还没睡。国家改革,关系到国计民生,我不能有丝毫的松懈。”

妙玉转到前面,挑亮了灯花,把孩子抱到床上睡下,然后又转回来为秦孝公沏茶:“主公,你能不能给我讲讲关于这场变革的主要内容?”

秦孝公停下笔,招呼妙玉在身边坐下,娓娓地:“国家的改革整体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整顿朝纲,建立中央政府。把全国现有的领土分成三十一个郡县,县以下设亭、乡、里,由朝廷亲自任命官吏管理。第二部分是制定行政律法,文官分九级任用,武官分二十级任用。第三部分是制定相关的律法条文。这其中有四种形式,即律条,中央或地方政府对律法条文的解释;地方政府发布的文告及对审理案件的技术规定。第四部分是根据律法,中央政府来决定对百官的任免、爵位的封夺、赋税的增减、律法的存废、外交的和战、军事的指挥和府库资财的使用。地方政府根据中央政府的指示,决定对臣民的生杀赏罚,对土地的收夺和赐予。奖励农耕、鼓励开矿、鼓励行商坐市、鼓励服兵役及根据实际情况增减赋税。”

妙玉:“这种层层管理的制度非常好。”

秦孝公:“这样一来,大秦国开拓一地就能巩固一地,国家就能长治久安。更重要的是,在这种制度下人人都能得到实惠。而一旦触犯刑律,不论是官是民,皆会受到律法的严惩。”

妙玉:“不错。可是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并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

秦孝公:“这一点公孙鞅早就想到了。治国必先治官,治官治吏方能治民。所以,国家的变革首先必须从治官治吏开始。”

妙玉:“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希望主公不要擅开杀戒。”

秦孝公:“只有轻罪重罚,论功行赏,从上到下才能恪守律法,进行自律。法不容情啊。”

妙玉幽幽地发出一声叹息。

113.朝堂之上

文武百官分等级伫立在殿内外。

接受朝拜之后,秦孝公娓娓地:“寡人自即位以来,首次召集各部的臣工汇聚一堂,是为了通报大家,国家改革从今日正式开始,律法从今日起正式在全国全面实施。这段时间以来,修订的律法条款相信诸位都一一通读和领会了。根据律法,诸位臣工都应该已经明确了自己的职责。诸位对推行的改革举措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吗?”

大夫唐姑果出列禀奏:“主公,臣有话要说。”

秦孝公:“唐姑果,你有什么话说?”

唐姑果:“臣联同一百余名礼部官员联名上奏,请主公马上停止实施改革律令,斩杀公孙鞅,以正朝纲!”

朝廷哗然。

秦孝公瞅了公孙鞅一眼,对唐姑果笑了一笑:“让我看看联名的奏章。”

唐姑果把奏章转给内侍,内侍又交给秦孝公。

秦孝公审阅了奏章后,对唐姑果平静地:“唐姑果,你说国家变革是违背了仁、义、礼、智。那么什么才不是违背仁义的作法呀?”

唐姑果:“主公,历来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主公作为一国之君,饱读《诗》、《书》,千万不可作出违背宗法的事啊。”

秦孝公点了点头,眼望公孙鞅:“你有什么话说?”

公孙鞅出列启奏:“主公,唐大人是一代鸿儒,学识渊博,令人钦佩。但唐大人刚才所说的话,臣不敢苟同。主公,普通的民众往往安于世俗,文人学士常常沉溺于虚幻的理论。这两者的所作所为跟仁义有什么关系呢?谈到治理国家,大周王朝的礼法一变再变,却因一味追求所谓的仁德导致王朝的急剧衰落。春秋五霸却因打破旧制度,实行变法而称霸天下。由此可见,一味只知遵从旧的体制,无异于坐在豪华而腐朽的门槛上等死。”

唐姑果刻毒地:“公孙鞅,你想推翻祖制,就是以下犯上,就是妖言惑众,就是谋逆!”

公孙鞅微笑:“改天换地是历朝历代的君臣根据时代的发展所肩负的重任。唐大人博览群书,难道就不明白这个道理吗?”

唐姑果浑身颤抖:“你……你……”

公孙鞅对秦孝公:“主公,唐姑果等一般文臣不思振兴社稷,歪曲祖制,刻毒攻击新法,请主公按《置吏律》第二条处置。”

唐姑果仓皇下跪:“主公……”

太史胡风出列下跪启奏:“主公万万不可诛杀大臣。古人说,‘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主公千万不可妄开杀戒啊!”

公孙鞅:“胡大人,你误解古人说的话了。如果礼不下庶民,民众如何感受仁义的教化,如何能体会浩浩天恩?如果刑不上大夫,执法者可置朝纲于不顾,随意触犯刑法,那律法的威严又如何体现、法度又如何公正分明?你身为史官,曲解历史,该当何罪?”

胡风叩头:“主公,历来圣明的君主都以仁爱治国,泽被苍生。如今主公欲推行的制度却繁酷暴虐,主公啊主公,不能以暴政治国啊!”

樗里疾出列启奏:“主公,太史大人只看到新法严密的一面,却丝毫置诸多催人奋进的奖赏律条于不顾,就咆哮朝堂,攻击新政,按大秦律当罪诛三族!”

景监出列启奏:“主公,胡风两朝为臣,忠心耿耿,请主公法外开恩。”

秦孝公沉思片刻,开了口:“左庶长大人。”

公孙鞅:“臣在。”

秦孝公:“法度不明,政令难行。寡人遵从信誉治国,倡导律法严明。唐姑果等一百余名学士歪曲祖制,借古讽今,按律坑杀;胡风曲解历史,咆哮朝堂,按律诛三族。景监妄言法度,削职为民,查封家产,流放三百里,永不录用。”

公孙鞅:“臣遵旨。”

114.法场

大批书籍被焚烧。

唐姑果等百余名文臣学士被活埋。

另一面,胡风及其家属八十多人被斩首示众。

血雨腥风。

115.郊外

景监饰戴枷锁,在四名小吏的押送下徒步而行。

公孙鞅跪在路边为景监送行。

景监走过来,看了看公孙鞅,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唉,你不用来送我。我,并不恨你。”

公孙鞅默默无言。

洪晔端了一碗酒上来,对景监恳切地:“在下敬你老人家一碗酒,祝您一路安康。”

景监接过酒一口饮尽,把碗递给洪晔:“你应该敬我一杯茶。君子之交淡如水。”

洪晔:“惭愧。”

景监:“公孙鞅,你知道我为何不恨你吗?因为你组织修订的律法,真正能引导秦国走强国之路。一个人的屈辱和一个国家的强盛相比,实在微不足道。老朽今生为大秦国所作的唯一贡献,就是举荐了你。今后的路还长,你一定要走稳,走好。”

公孙鞅点了点头。

洪晔:“您老人家也要一路走稳、走好。”

景监:“放心。我会好好的活着。我要看到大秦国真正繁荣兴旺。”

说完,向前迈动了脚步。

洪晔亦下跪相送。

朝霞满天。

116.议事大厅

众臣济济一堂。

秦孝公走进来。

众臣起身相迎。

秦孝公走到座位前坐下,挥了挥手:“大家都坐下说话。不必拘礼。”

众臣纷纷落座。

秦孝公:“我接到奏章,韩国已经正式迁都新郑,目前正在频频往边境上纠结兵马,对我国构成很大的威胁啊。大家议一议该怎么办?”

甘龙禀奏:“主公,几年前魏国侵犯我国,韩国是从谋。如今韩昭侯迁都新郑,图霸天下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臣认为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

嬴少官:“臣认为在韩国尚未对我国宣战之前,擅自用兵实在不妥。”

秦孝公:“公孙鞅,你认为呢?”

公孙鞅:“臣认为羽毛没有长丰满的鸟儿,不可以高飞。”

甘龙:“请左庶长大人明示。”

公孙鞅:“历来征战,打的是士气和粮草。眼下,我国的改革刚刚起步,国库不充实,军民报效国家的热情不高涨。若此时仓促征战,恐怕得不偿失。何况对于我国来说,目前最大的敌人是魏国而非韩国。而魏国目前在三晋之中和韩、赵两国并不友好,又图谋对齐国开战,欲夺盟主之位。为此臣认为我国的当务之急,是深化改革而非对外用兵。”

甘龙:“臣不同意左庶长大人的看法。臣认为乘韩国迁都、局势不稳的时候出兵征伐韩国,一定能够开拓疆土,立威于诸侯。臣请主公下旨即刻在全国范围内征兵征粮。”

公孙鞅:“甘大将军,你想误君误国吗?”

甘龙:“臣对国家一片赤诚,对主公一片忠心。”

公孙鞅:“你不体恤民生,口口声声只顾杀伐,赤胆忠心从何谈起?”

甘龙傲然一笑:“臣一生浴血沙场,战功赫赫,才坐在现在这个位置上。我为大秦国立下的汗马功劳有目共睹。”

公孙鞅拍案而起:“甘龙,你说这话不觉得羞愧吗!作为大秦国的臣子,你为国效力是天经地义的事。如果没有千千万万的士卒喋血沙场,又岂会有你的赫赫功勋?你不体恤士卒的生命,不体恤士卒亲属丧失亲人的痛楚,只会居功自傲,你的品行如何有资格统率兵马?来人哪!”

侍卫应声而来。

甘龙脸色剧变,起身在秦孝公面前跪下:“主公,臣知错了。”

秦孝公:“你有什么错?”

甘龙:“臣……”

秦孝公:“我在等你说话。”

甘龙:“臣听说过这样的话:‘有了天下而不能随心所欲,实际上是把天下当成自己的枷锁。’臣一直认为这句话很有道理。现在才知道这句话错了。”

秦孝公:“哦?这句话是谁说的?”

甘龙:“申不害。”

秦孝公叹了一口气:“随心所欲?无论何时何地有这种念头都万分危险啊。幸亏你及时省悟,才不至于酿成大祸。公孙鞅,按大秦律,甘龙该受何种处罚?”

公孙鞅:“革职削爵,发配边关,将功补过。”

秦孝公对甘龙:“我记得你今年五十六岁了吧?”

甘龙:“是。”

秦孝公:“那你就去守边关吧。重新从士卒做起,一切重新来过。”

甘龙叩头:“谢主公。”

待侍卫把甘龙带走,秦孝公把目光转到甘茂身上:“甘茂,对于韩国大兵压境之事,你有何见解?”

甘茂:“微臣主张防守,但征兵是必要的。”

秦孝公:“说说你的看法。”

甘茂:“微臣认为目前修订的征兵条律十分得人心。凡服兵役者其家属减免五年赋税,凡镇守边关的将士其家属减免七年赋税,凡立功者皆按律奖赏升迁。这样,踊跃从军的人就会很多,民众就会对前方的将士给予多方面的支持。”

秦孝公满意地点了点头:“将门无犬子。现在去送一送你的父亲吧。多给他一些宽慰。”

甘茂:“遵命。”

他走之后,公孙鞅对秦孝公启奏:“臣推荐魏章接替甘龙之职。”

秦孝公看了魏章一眼:“准奏。”

魏章愣住了。

117.校场

军旗猎猎,战鼓隆隆。

魏章坐在高台上,亲自选拔将校。

按规定,勇士们骑马、射箭、徒手搏击、击剑、马上操戈搏击……

刀光剑影之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