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落棋无声-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淡的微笑。
数日后,宗旭升率兵三万前去收复尚未归顺的五府府兵,另一方面书宰相派人前去游说鲁山王合击雁汾王,又派人追查前太子的下落。紧接着,书宰相令我到工部任屯田属员外郎,全力恢复京城及三秦之地方圆之内的粮仓储藏。我在书金屏和文晴湖的辅助下兴修水利,劝课农桑,加强税收,广开财源,提倡节俭之道,顺道督促同僚严惩贪官,同时在各地大量建立军仓。幸好那年风调雨顺,年底谷米满仓,总算完成了任务。
于是书宰相便调我统领驾部司和库部司,负责平时和战时部队的军饷、马匹、粮食和武器装备,遇有军事行动,便委派专门官吏供应粮草。这活我一干就是三年,这三年里冀飏王势如破竹,连续击败雁汾王、前太子,平定各地乱军,招降鲁山王,和北狄人结盟,统一北方,可谓战绩辉煌。
等听到冀飏王终于要班师回朝的消息,我跟书金屏说:“你看另三个兄弟都跟父王打天下,战绩显赫,像我这个只躲在后面种田的不成器的儿子恐怕当不了太子吧。”
书金屏皱眉答道:“夫君不会开玩笑就别勉强了。不过,夫君性格宽和,又听得进话,还有父亲和文官一派的支持,是守成的主,将来坐天下的必然是你。”
“可是假如要征服南方的话,恐怕大家都会认为下一任皇帝还需要尚武的继承人吧?”
书金屏闻言笑着看我道:“夫君有此想法,我可以安心了。何况最关键的守城一战,夫君可是亲自上了战场,京城还会有人认为夫君孱弱不武的话,可就有眼无珠了。”
我吓得缩了缩头:“我可不想再打仗了。”
“这倒像夫君会说的话,不过你也赞同统一南北,平定中原吧?”
“是啊,既然本来是同一个国家,老是处在分裂的状态也不好。大家都有这种想法的话,战争就少不了,所以还是尽早统一,平定战乱比较好。”
“这就行了。反正以后又不用夫君亲自去打仗,自有手下代劳。天子所做的只是发号施令,统御天下臣民,如此而已。”
“就算这么说……”
“那年上元节太子叫你做的咏月诗,不知夫君可还记得?”
“怎么突然问起这个来了?”我脸红地别过头,那首诗虽说简陋,可也是我拼命做出来的,只是如今回头看还真不好意思叫人知道。
“那就是记得了。”书金屏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地念道:“远涉重洋过千山,才到中天觉路难。只为不忍众生苦,岁岁笑把人间看。”
我更加恨不得要钻个地洞了。
“我一直在想,也许只有心系苍生的人才能做出这样的诗,依此认为夫君有帝王之相也未尝不可。当年,我可是用这一首诗说服父亲的啊。”
“咦——?!”我大吃一惊,慌张转头看向书金屏。
“你不知道么,当时回到京城的时候,父亲得知真相心里很不'炫'舒'书'服'网',偏偏你对他又是踹又是打的,把你赶走后,在大家的面恼羞成怒大发雷霆,嚷着非要退婚不可。我可是费了好大的劲才说服他的,就借了你的这唯一一首诗,说些怪力乱神的事,不然他可看不上你这个女婿。”说着,书金屏露出了淡淡的微笑。
我脸红极了,半晌只能干咳一声,摇头道:“这也太扯了。”
“夫君也认为这是迷信?”
“嗯。”
“那你给我解释解释你是怎么借尸还魂的罢。”
我无言以对,只好顾左右而言他。
www。fsktxt。com
第28章 第二十八章
祈朝末帝登基第四年的夏天,冀飏王终于进入京城面圣。军队凯旋,全城百姓夹道观看,纷纷窃语说要换天了。同年秋,末帝禅让给冀飏王,祈朝正式宣告灭亡。冀飏王登基称帝,史称高祖,国号冉,年号武成,行功论赏,册封群臣,大赦天下。
高祖又册封宗族,上至亲王下至县男无所不包,其中封长子宗旭成为楚王,次子宗旭升为燕王,幼子宗旭征为赵王,长女齐光为昌乐公主,幼女姬光为安乐公主,而我理所当然的成为了皇太子。
直到父皇册封宗族的典礼上,我才见到宗旭征和齐光,不禁多看了几眼。宗旭征是冀飏王最小的儿子,也和两位兄长一样是庶出,比我小六岁,从小天资聪颖,幼年被世外高手看中带走习武,直到冀飏王起兵后才回来参军作战,经常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如今战功赫赫,人称“勇将军”。据书金屏说,这位幼弟对宗旭升可是非常亲近,也和宗旭成关系极好。
而齐光相貌只能称得上娟秀,性格温和,并无其他特点,也不甚受父皇宠爱,丈夫早死,如今寡居,颇为孤独伶仃。我听说这位姐姐的遭遇,不禁同情起来,便问她为何不再嫁。齐光只是苦笑,轻轻摇头道:“如今还有谁敢娶我呢?”
“姐姐可是公主,一定能找到一个好驸马。”
“多谢皇弟吉言。”齐光道了谢,慢慢离开了。
我也不知道能做什么,只好先忙自己的事去了。因为被封了皇储,我们不日便要入住东宫,书金屏和文晴湖于过来跟我商量大丫鬟们的事。
王府原先的规定是这样的,丫鬟们凡是年满十八岁的,根据出身会安排不同的出路,有的是外放自谋生路,有的是和小厮配对等等,不一而足。然而这两年因为冀飏王——如今的高祖的称帝霸业的缘故,香茗、芳柳、念荷、忆菊、妙喜她们的终身不得不耽误了。如今局势稳定了下来,大丫鬟们早已经过了双十年华,看在她们这些年的功劳的份上,书金屏和文晴湖想给她们安排个好一点的归宿。末了,文晴湖说:“我想先问问她们的意思,再安排出路。”
我没有反对意见,书金屏则有些犹豫道:“眼下偏偏撞上大量换人的时候,我怕会招些不干净的人进来。东宫也需要人,是不是该放一放?”
文晴湖道:“论理金屏妹妹是说得不错,可情面上就说不过去了。倒不如先给好处,再日后兑现,我们才站得住脚,不至于叫人家指脊梁骨说我们苛刻下人。”
书金屏低头想了一会儿道:“姐姐说的不错。把她们叫来分别问过,再做决定吧。”
我忍不住问道:“我说,这事你们自行决定就好,为什么还特地叫我呢?”
“那是因为——”文晴湖想了想方才继续说道,“贴身丫鬟们都有被主人收房的不成文规定,我是想问问夫君,如果她们有这个意思的话,可愿意接受?”
我想也不想立即摇头,文晴湖立刻笑着跟书金屏说道:“你看夫君多干脆。”
书金屏也抿嘴笑了:“这多伤人哪,如果我没看错的话,还是有人喜欢夫君的。只是夫君太粗枝大叶了。”说着,有意无意地瞟了我一眼。
我哑然:“居然还有人喜欢我啊?”
“夫君倒有自知之明,不过也不必把自己看得太低了。”书金屏别过头,没让我看见她的脸上是什么表情,只有文晴湖平静地微笑着。
后来问过大丫鬟们,只有香茗、芳柳和妙喜想留下来预备做女官,其他人表示愿意外嫁,就是不知道谁是哪一个喜欢我的。念荷和忆菊要走,我有些恋恋不舍,毕竟是朝夕相处的人,都有感情了。书金屏不惊反喜,私底下跟我说可以把这两位安排在朝廷新贵的身边,以留后日之用。
我当时说:“你不是不想让别人的卧底进来吗,如今却在别人内部安插卧底,这是双重标准哪。”
书金屏白了我一眼道:“你不感谢我就罢了,还跟我说风凉话,有本事自己做去。再说,要在对方内部安插自己人哪有那么容易,我这是想争取中立党派,将来好有可用之人。”
我讪讪然地点头表示明白。于是除了香茗、芳柳、妙喜和凤林、佳颜之外,其他到年龄或者老大不小的人都放了出去,东宫里转眼间就只剩下了几个老人了,其他的都是从民间征选来的妙龄少女。不久,我又将凤林和佳颜分别送给两位将军作姬妾。
见我遣散了丫鬟,一位进京述职的州官在兵部尚书设宴时候私底下向我献了两个美人,让我纠结不已。这位州官的目的我倒是知道的,因为眼下改朝换代,父皇又有破旧出新,调整官制的意向,不少人于是都纷纷寻找门路谋取前程,眼前的州官自然也不例外。书金屏跟我说过眼下正是在朝廷中培植和安插势力的时候,朝廷地方有不少人是祈朝的老臣,尚未站队,这些人最是需要争取的,无论父皇还是我,将来治理天下都需要他们。
别人进献的若是古玩钱帛之物倒还罢了,可他献的是个大活人,我就为难了。踌躇了一阵子后,我对他说:“你的意思呢,我明白了,大人只需把简历交上来,资历符合的话自会留下来。这人,你还是带回去吧。”
州官只好唯唯诺诺告退了。
于是我也不当回事,又想起风尘中的一位好友,不知她怎么样了,遣人打听后才知道人家早就被赎了身,给一位京官做了妾,境遇也不是很如意。我深表关心,便照着记忆写了一张画,裱好后派人送去权作礼物。
干了诸如之类的闲事,却一样正事没做,譬如任命太子属官、安插朝廷势力之类的本该由我干的活全由书金屏打点,到时我只需出面张张嘴皮子,写写字就行了。文晴湖觉得不妥,委婉提点了我一下,我才醒悟过来,急忙跟书金屏学习太子该做的事情,一下子就忙了不少。
重阳节刚过,北方边境又传来战报:北狄进犯!朝廷大哗,纷纷指责北狄人背信弃义撕毁盟约,毫无廉耻之心。一阵口诛笔伐后,高祖询问由谁领兵迎击北狄人。楚王和燕王立刻出列自愿领兵,高祖沉吟不语,不知如何选择。
我曾从书金屏那里得知楚王宗旭成有勇有谋,在军中威望很高,是大将之才,可和燕王比就稍逊一筹;燕王宗旭升文武双全,虽然在军中威望略逊楚王,可是对战略的把握却胜过楚王。
高祖忽然向我问道:“不知太子意见如何?”
我吃了一惊,正如书金屏所料。她说过尽量不要发表意见,让高祖自行选择,如果实在无法回避,就另择一名将军出战。于是回答道:“回陛下,儿臣以为楚王和燕王旗鼓相当,实在难以选择,不过儿臣以为眼下还有一个合适的人选。”
“谁?”
“儿臣推荐左神武将军邓雄飞邓大人。”我也不是闭着眼瞎选的,这人是参与京城守卫战的将领之一,而且早年曾镇守边关,和北狄人打过大大小小数不清的仗,逐步积累军功才升迁到京城的,只是近年不甚如意。书金屏曾跟我说此人可以信赖,因而才敢有此一荐。
高祖欣然同意,楚王默然,燕王忽然朗声道:“陛下,儿臣愿随军出征。”
高祖笑道:“邓卿家能当此重任,仲成何以请求随军出征?”
宗旭升道:“儿臣以为此去迎击北狄,不宜一味打击,只宜软硬兼施,故而愿意请命随军。”
高祖笑问道:“何谓软硬兼施?”
“儿臣以为北狄是边患痼疾,服强欺弱,反复无常,一时难以降服。且眼下还有南方伪朝虎视眈眈,随时北上,此才是心腹大患。不若暂且安抚北狄,继续盟约,驱虎吞狼,吞并南方,一统江山,转而掉头对付北狄,一劳永逸,到此方可称大功告成。若一味打击北狄,失去盟友实在得不偿失,也不利于父皇一统大业!”
高祖沉吟道:“仲成所言不虚。由燕王领军,邓卿家随同,招降北狄。诸位卿家以为如何?”
文武百官山呼万岁,再无异议。赵王宗旭征出列表示愿意随同燕王出战,高祖允了。继而退朝,楚王宗旭成黯然离开,燕王追过去,两人不知在交谈什么。
我回去后将朝廷上发生的事一一跟书金屏说了。书金屏淡淡地听着,什么也没表示,只叫我做好军务后勤,让前方将士作战无后顾之忧。我忽然想起以前看的狗血剧情,心血来潮,笑问道:“这个时候难道不该给二哥下绊子吗?”
书金屏答道:“没有必要。燕王说的不错,此举若成功,有利于将来一统南北,此是一。给人下绊子也需要做得手脚干净,万一不慎留下证据,到时候反而有损夫君名望,不利皇储之位的稳固,此是二。燕王主动请命,令邓大人失去升迁的良机,彼此关系生了间隙,我们以后有的是机会乘虚而入,此是三。现在夫君还想在背后扯燕王的后腿吗?”
“不了,我只是随口问问。”
“我想也是。”
正当我准备继续和书金屏调笑,忽然一个小孩的稚嫩声音传了过来:“爹爹,抱抱!”我只好站起来循声望去,那是书金屏生的四岁的儿子,大名成雍,长相颇肖其母,不知为何挺粘着我的。照顾成雍的女官芳柳慌张跑来,不好意思地说她一时没看住,叫他寻机跑过来捣蛋了。
“嗳,乖儿子。”我一面听她的解释,一面抱起成雍,忽的想起文晴湖生的女儿成珠,便问她又怎么样了。
“郡主现在在睡觉呢,睡相非常可爱。”
“好吧,乖儿子跟我去看妹妹。”
“好~~”成雍高兴得不得了。
我于是跟书金屏打了招呼,带着他去成珠住的地方欣赏她的可爱睡相。成珠今年才三岁,跟她的母亲一块住,小小的很是可爱,不知为何挺喜欢睡觉,从小就一副淡定的模样,叫我囧囧有神,不知道跟谁学的。文晴湖坐在床边执着书卷,成珠则在床上侧卧着,露出了天真无邪的模样。
文晴湖看到我,含笑站起,关切问了几句朝廷的事。成雍挺懂事,轻声喊她“文娘”后,便自个到床边看妹妹去了。我把该说的都说了,然后和成雍一同观看女儿的睡脸。
说起来,文晴湖会生这个女儿,还是书金屏的功劳。书金屏也心细,自己先怀了孩子,而文晴湖却一点动静都没有,便疑心她是不是特地避开固定的日子和我同房,以至于到现在都没有孩子。她一面叫我多找文晴湖,一面又跟她说:“姐姐,你和我又不是外人,都有义务为夫君留下子嗣,何苦为了我而委屈自己呢?”
文晴湖笑着接受了书金屏的意见,私底下又对我说:“我的事先不用急,只要身体没有问题,迟早会为夫君生一个的。现在只愿金屏妹妹能生个儿子,我也好安心。”
我听后,心里挺不是滋味的,连生孩子也要这样小心,是不是太过了?可一对上文晴湖那温婉的容颜,就没辙了。而且我也不是不知道嫡长子有多么重要,看母上——如今的母后对我这么着紧就知道了。
于是在书金屏顺利生下一个儿子后,休养得差不多后,文晴湖才“正好”为我怀了孩子,直到那时候,我才晓得为什么她坚持要在书金屏生完孩子后再轮到她生了。若不打这个时间差的话,我一个人怎么挨得过漫漫长夜?
书金屏也醒悟了过来,一次云雨后,在我还没睡去,互相闲聊的时候感叹道:“我到底不如姐姐细心。”
“怎么忽然说这个来了?我看你也挺仔细的。”
“我是说在夫妻相处的方面,姐姐比我强了许多。”书金屏想了想,又笑道:“假若我和姐姐同时怀了孩子,你怎么办?”
“那就忍忍吧。”
书金屏笑道:“就不晓得找别人?比如凤林、佳颜。”
“这……也不是不行,总归没有你们好。”
书金屏笑着闭上了眼睛,忽的又睁开眼睛,似要说些什么,却没说出口,合眼睡了。我好奇她没说出口的话,可书金屏推说累了,只好作罢。
如今想来,我当真蠢得要死。书金屏要问的,分明只有那一件事了。
www。fsktxt。com
第29章 第二十九章
燕王成功威吓北狄,与之重新结盟后凯旋归来,京城百姓夹道欢迎。自那次京城守卫战后,人们都把击败北狄的人视作英雄,更何况燕王不损一兵一卒便吓退并降服北狄人,这令他们更加狂热了。于是大道上欢声震天,鲜花飞舞,英武的骑士们神采飞扬,虽然没有做出任何逾矩的行为,却还是忍不住和道旁的少女们眉来眼去。我没有亲见这样的光景,一切都是以前的一个小厮,现在的太子属官之一,叫做孟响的青年眉飞色舞跟我讲述的。
在接到战报后,我知道高祖应该会设宴封赏功臣,现正忖思该送什么贺礼比较妥当,看到孟响这么兴奋的模样,不由一笑,问道:“你也想出去打仗?”
孟响一愣,不好意思地答道:“回殿下,臣武功拙劣,谋略又不成,怕是不合适参军。”
我笑道:“你才二十岁,现在开始勤习武艺,研读兵书,三年就可以当一个军官了。”
孟响想了一想,嘿嘿笑开了:“那臣这就回去习武读书!”
“等等,你还是先把手头的活干完。”我急忙叫住他,哭笑不得,“别忘了你现在好歹也是一个官,玩忽职守怎么行!”
“是,殿下!”
看着孟响迈着轻快地脚步离开,我苦笑着站了起来,回到书金屏居住的凤临宫,询问这位聪慧的妻子的意见。
三日后,高祖在麟德殿举行宴会犒赏燕王、赵王、左神武将军邓雄飞等人,文武百官也前来祝贺。我依旧不甚起眼,在一旁观看玉树临风的燕王和英气勃勃的赵王两人意气飞扬的模样,不禁深深感到自己和他们的巨大差距,若不是有“嫡长子”这个头衔,恐怕如今已经做了一个安乐亲王吧。
邓雄飞虽然也在凯旋之列,可这次功劳归属于谁有目共睹,人人都争相向英雄敬酒,难免遭到了冷落,因而显得有些落落寡合。我便过去举杯道:“邓大人,祝你凯旋归来!”
邓雄飞苦笑一声道:“太子何出此言,谁不知道此次胜利要归功于燕王。”
“邓大人何必自轻。虽说我们已经和北狄缔结盟约,可北狄人反复无常的本性岂能轻易改变,只是如今时机未到,我们不得已才与之和谈。况且朝廷再无比邓大人更了解北狄的武将,将来总会有邓大人边疆扬威,勒马镌碑的一天!”
邓雄飞笑道:“托太子吉言!”
我又和他谈了片刻,看到有人找我,便告辞了。最后我看文武百官上前庆祝得差不多了,才来到燕王和赵王的面前,先为自己这么迟才来祝贺道歉,然后将一套套的恭贺官话送上,再说最后的目的:“我预备了一点礼物,现已送到各位的府上,二哥、小弟若不嫌弃就收下吧。”
宗旭升笑道:“三弟如此盛情,我就不客气了。”宗旭征也笑着点头同意了。
经燕王此举,北方边疆暂时稳定,南方皇储之争早就落幕,正在休养生息,一时不会北上,高祖决定趁此励精图治秣马厉兵,开始为如何招纳人才苦恼起来。
我来这里多年从来没有听说类似于科举的制度,倒是看到不少人明明没有什么才能,却因为是出身名门士族而被选拔举荐,甚至攀居高位。听书金屏说在祈朝中期的时候,这样的风气更加严重,只是近年来历代皇帝深受门阀世族之苦,不断打压他们的势力,逐步收回军权和朝廷人事,避开世家子弟选拔人才,才有了如今不少寒门子弟入朝进仕的良好趋势。
我想科举制度虽然一直被诟病,然而迄今并未完全消亡,依旧有着强悍的生命力,而且这也是老百姓唯一的出人头地的希望,就此推荐给高祖也不错。便把科举制度简单说给书金屏听了,书金屏听罢也很赞许,于是着手准备一个恰当的时机上奏高祖。
不久燕王开设学馆,招纳天下人才名士,并举荐其中优良之辈给高祖。楚王也不甘落后,也从军队中选拔青年才俊,充盈武将队伍。高祖大为喜悦。书金屏于是对我笑道:“夫君,现在不上奏父皇,更待何时?”
于是书金屏草拟一封奏疏,我抄了一遍后毕恭毕敬上交给高祖。高祖阅罢,沉吟半晌道:“这是好事啊,难得旦永也有这样的好主意,不过这文章不像是你写的,又是书家女儿写的罢。”
听高祖带歪了话题,我急忙回答道:“回父皇,奏疏确实是金屏草拟,可主意是我和金屏一同想出来的。只是事关重大,儿臣写文又夹缠不清,生怕父皇不耐,只好叫金屏帮我写了一个。还请父皇见谅。”
高祖笑道:“牡鸡司晨总非好事,你这般过于依赖妻子,将来如何统御江山?书金屏背后是赫赫的名门书家,若要科举取士,这书家便是第一个大障碍。”
我默然,半晌才回道:“科举取士一事难以一蹴而就,可以从长计议。儿臣以为可以先下诏另地方官根据各个科目择取贤良,如此数年,逐渐撤换朝廷人事,到时无人能够阻挡民心所向,再定为规矩,以此为江山永计。不知这样是否可行?”
高祖颔首道:“如此可行,这事他日早朝跟百官商议,再令中书省拟诏吧。”
我立刻称谢,又议事半个时辰后方才走出太极殿,长舒了一口气,如此算是在招纳人才之争上占了小小的上风,总算能向书金屏交代了。
自然我也把高祖的话一字没改的告诉书金屏,书金屏默默无语。文晴湖也在场,忧心忡忡说道:“科举的确是利在千秋的大事,可是这事必然会动摇门阀士族的根基,如果有人在科举未成之前看出其中的利弊并极力反对的话,只怕有人会将箭头直接指向夫君啊。”
书金屏点头道:“不错,这事需要父亲的支持。夫君马上着手准备筵席,务必请父亲过来,我来说服他。”
“不告诉他不行吗?”
“我不是不想,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