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徐后传-第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妙仪握着匕首,刀尖微微颤抖,在朱棣结实的腹肌上找着合适的位置,停下。
    徐妙仪缓缓抬头,几个月来头一次正眼看着朱棣,朱棣笑了,“妙仪,你终于肯原谅我了。”
    徐妙仪紧紧握着匕首,说道:“我爱你。”
    朱棣笑,轻轻抚着她的脸颊,“我知道。”
    徐妙仪又道:“我爱你。”
    朱棣说道:“我也爱你。”
    徐妙仪再次说道:“我爱你。”
    言罢,不等朱棣回答,徐妙仪一刀捅过去,深没刀柄。
    朱棣痛得睁圆了眼睛,却低头温柔的吻住了徐妙仪的唇……
    
    ☆、第283章 打起来了
    
    燕王遇刺,病情危机!
    消息传出,举国震惊。
    燕王妃徐妙仪写了奏本,说丈夫病情严重,即将离世,请求放三个孩子回北平,见父亲最后一面。
    在京城为人质的朱高炽、朱高煦、永安郡主跑到外祖父徐家哭泣,两个舅舅魏国公徐辉祖、还有二舅徐增寿皆上本启奏建文帝,要外甥们回北平在病榻边尽孝道。
    建文帝朱允炆以贤孝闻名,他不能拦着朱高炽等三人尽孝道,毕竟燕王快要死了。
    可是就这样放了朱高炽他们回去,万一……
    虽然得到燕王府里的奸细葛诚的情报,燕王确实被刺杀,一刀命中腹部,捅了个对穿,危在旦夕,但是建文帝多疑,依然命令亲信北平布政使张昺和北平卫所的指挥使谢贵两位文武大臣,携两名太医并药材等物探望燕王朱棣。
    盛夏七月,燕王朱棣昏迷不醒,身上滚烫发烧,嘴唇干裂蜕皮,却说着胡话:“好冷!好冷啊!快快生火炉!”
    谢贵大惊失色,”燕王这是?”
    燕王妃徐妙仪在病榻边掩面哭泣,“王爷自从遇刺以来,连日高烧不止,神志不清,天天说着胡话。”
    张昺朝着两个太医使了个眼色。
    太医说道:“燕王妃,皇上御赐了宫里的秘方伤药,特命微臣给燕王换药治病。”
    徐妙仪忙从病榻上起来,一副急病乱投医的模样,“快快,你们给我们王爷好好瞧瞧,宫里的秘方自然比民间的好得多,说不定我们王爷就得救了。”
    太医小心翼翼解开裹在朱棣腰间的纱布,洗净了敷药,果然是匕首刺伤,而且洞穿了整个腰身,伤口红肿溃烂,腐臭难闻,几乎能看见蠕动的肠子!
    看来燕王妃所言非虚,伤成这样,都是大夏天的,燕王必死无疑了!
    京城,御书房里,建文帝举棋不定,“诸位爱卿,你们意下如何?”
    兵部尚书齐泰一直都是倾向先削燕王的强硬派,“微臣觉得不能放三位人质回北平,只要燕王一天不死,我们就不能放人。“太傅黄子澄说道:“可是皇上一再拒绝,会被人议论有违人伦,不敬孝道。”
    翰林院大学士方孝孺说道:“既然太医都说燕王病重属实,不会再威胁,我们也没有正当理由强留他们。而且也没有强留的必要啊,何必让皇上担当违背人伦孝道的骂名呢?微臣觉得,还是放了他们回去吧。”
    齐泰强烈反对,“不行!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都不能放三个孩子回北平!”
    方孝孺拿出一个奏本,说道:“这是燕王遇刺之前,为亲弟弟周王朱橚求情的陈情表,他说‘若周王橚所为,行迹暧昧,幸念至亲,曲垂宽贷,以全骨肉之恩。如其迹著,祖训俱在,臣何敢他议。臣之愚议,唯望陛下体祖宗之心,廓日月之明,施天地之德’。皇上,燕王这封陈情表已经刊印在朝廷邸报上,文武官员,藩王宗室们皆知,字字句句都在提骨肉之情和天地之德。”
    “皇上,我们肯定要将周王削为庶民的。而开封等地,以及给周王求情的陈情表堆积成山。治国之道,应当刚柔并置,我们顶着压力削了周王,以示强硬,就应该在其他方面做一些小小的让步,以示仁慈。”
    黄子澄同意方孝孺的意见,“恩威并施,方是明君之道啊。如果一味强硬,恐怕世人会觉得皇上太过冷酷,不是仁慈的君主。”
    在两位老师的劝谏之下,建文帝说道:“既然燕王即将离世,我们也必须削掉周王,那就放三个人质回北平,以示朝廷仁慈。”
    朱高炽,朱高煦,还有永安郡主接到圣旨,高呼万岁,当即启程北上。
    圣旨既出,建文帝心中隐隐有些不安,还不到两个时辰,他就改变了主意,吩咐道:“传朕口谕,快马追逐燕王府三兄妹,秘密扣押他们回京城!”
    太监顿时惊呆了,“皇上,这不刚下圣旨释放他们了吗?圣旨并非儿戏啊。”
    建文帝冷冷道:“所有人都以为朕放了他们,朕也会真的会放了他们,不过——是要在燕王的葬礼上。至于他们回去晚了,只能怪路程太长,耽误了时间,和朕有什么关系?”
    太监大赞,“皇上妙计!奴婢这就去办。”
    盛夏的夜里,听取蛙声一片,马蹄声由远及近,青蛙被生生跑了。
    一彪人马跑到了这里,前方是一条分岔路,为首的那人低声说道:“你们走左边,我跑右边,分走一半追兵。”
    “可是——”
    “没有可是,放心吧,他们不敢动我的。”
    兵分两路,继续逃亡。
    左边一路逃到一处渡口,人困马乏,被追兵围住。
    “两位殿下,请随在下返回京城!”
    永安郡主的马已经累得倒下了,她倔强的挺着脊梁,“回去干吗?我们宁可死,也不愿当什么破人质,拖累了父母!”
    朱高炽握紧了手中的双刀,“大姐不要怕,我来保护你,这些追兵瞧着人多,其实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话音刚落,就见后面的追兵亮出了兵器,首领立刻回头说道:“你们小心,皇上只要活口,不能打死了。”
    追兵低声说道:“遵命!”
    居然一剑刺穿了首领的咽喉!紧接着几声闷哼,一半的追兵倒地。
    怎么刚刚还追击自己的士兵们倒戈起内讧?朱高炽和永安郡主皆是一愣。
    纪纲和明月下马,将自己的腰牌和死亡的士兵调换,并划烂了尸首的脸,扔进长江。
    纪纲说道:“不要怕,我们都是燕王的内应,从今晚开始,我们都‘死’了,从此效忠燕王府。”
    调换腰牌,是为了用死亡掩盖真相,以保护还在宫里的胡善围。
    右边的分岔路上,也到了人困马乏的时候,逃亡的那人从上摔下来,滚到了草地里,追兵连忙下马,将那人五花大绑。
    那人却回眸一笑,“喂,你们为啥还要追我徐二爷?二爷我风流归风流,却从来不欠花账的。”
    居然是魏国公府的徐增寿!
    追兵们大怒,“燕王世子呢?”
    徐增寿装傻充愣,“我那知道?不是我说你们,你们眼神也太不好使了,我虽然和大外甥长得相似,但我分明比他要帅一点点啊!居然这都看错了!”
    徐增寿特意剃了胡须,而且穿得和燕王世子一模一样的衣服,在夜色下乍一看,外甥和舅舅尤其相似。
    追兵气得要动手打徐增寿。徐增寿主动伸出脖子,“打!来来来,朝这儿打,最好一刀把我捅死了!为民除害!这样我大哥魏国公就不用总是被人堵在门口追赌债了!”
    “你找死!”
    “慢着!”另一个追兵拦道:“魏国公不好惹的,何况皇上一再说要活口。先带回去听候发落。”
    徐增寿被扔进了刑部大牢,天一亮,就被大哥魏国公领走了。
    听到燕王府三兄妹逃脱的消息,建文帝暴怒,“给朕继续追!无论死活,都要给朕追回来!”
    建文帝紧急召见顾命大臣,齐泰一听这个消息,脸色大变,“皇上,燕王使诈,用苦肉计骗了我们放走三个孩子。只要他们一回北平,燕王就要起兵谋反了!”
    黄子澄和方孝孺也追悔莫及,“燕王奸诈!皇上赶紧削藩!以免夜长梦多,藩王们也跟着燕王造反!”
    建文帝一拍御案,“削藩!朕要藩王们粉身碎骨!”
    七月,燕王的妹夫——代王朱桂全家被抓捕到京城,废为庶人,圈禁凤阳。以前的代王妃徐妙清被哥哥们接到了魏国公府。
    同月,岷王朱楩被指控谋反,被废为庶人,圈禁福建漳州。
    同月,湘王朱柏被指控私印宝钞,即将被李景隆押回京城受审问时,骄傲的朱柏将全家都反锁在祠堂里*!
    朱柏临死前大声笑道:“我亲眼看到很多在□□手下获罪的大臣都不愿受辱,自杀而死,我是高皇帝的儿子,怎么能够为了求一条活路而被狱吏侮辱!我愿意*以证清白!”
    同月,齐王朱博被控谋反,废为庶人,圈禁凤阳。
    建文一年,七月初六,燕王朱棣宣布朝中奸臣当道,迫害皇室,起兵勤王,史称靖难之征!
    
    ☆、第284章 你行你上
    
    七月初六,燕王府起兵,燕王手下大将张玉、朱能等人在一夜之间夺下了北平八道城门,唯有东直门仍旧负隅顽抗。
    老将唐云卸剑解甲,单骑进城门,对守城人说:”皇上已经允许藩王各制一方,汝等速速退下!”
    其实湘王朱柏全家被逼*,以证清白的惨烈已经传遍了大明,谁人不知建文帝要杀皇叔?守城人只是需要一个台阶下罢了,遂投降,归于燕王府。
    一夜之间,北平九门皆被收复。
    建文一年七月初七,燕王朱棣开始誓师大会。誓词是道衍禅师亲手操刀而成。
    “我,□□高皇帝、孝慈高皇后嫡子,国家至亲,受封以来,惟知循分守法;今幼主嗣位,信任奸臣,横起大祸。屠戮我家,我父皇母后创业艰难。封建诸子,藩屏天下,传续无穷。一旦残灭,黄天后土,实所共鉴。”
    屏风后面,徐妙仪暗暗吃惊,朱棣明明是高丽宫女出身的硕妃所生啊,她疑惑的看着义父。
    道衍禅师说道:“王不出头谁是主?藩王起兵,最大的困难是名正言顺。所以燕王必须是孝慈高皇后所生。”
    徐妙仪低声说道:“可……可是天下人谁人不知燕王和周王是亲兄弟啊?”
    道衍禅师说道:“事成之后,我会把太子、秦王、晋王、燕王和周王五个人的生母都改成孝慈高皇后所生。”
    徐妙仪顿时明白了,拉着一群皇子认母,老大,老二,老三都死了,当然就轮到老四……义父好狡诈!
    又听见高台上朱棣大声念着讨伐檄文:“《祖训》云,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必训兵讨之,以清君侧之恶……”
    徐妙仪问道:“义父,先帝真的写过的这样的训诫吗?我怎么没印象了?”
    道衍禅师说道:“《祖训》原文是‘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我做了一点小小的修改。反正连皇族家谱都可以改,一篇小小的《祖训》算得了什么?”
    道衍算无遗策,一切都准备周到。徐妙仪沉默片刻,问道:“义父,您是不是早就开始写这篇檄文了?”
    道衍禅师慈爱的拍了拍义女的肩膀,“从十六前,你生下朱高煦才三天,就被逼赶到北平那一刻起,义父就开始谋划了。谁都不能欺负我的女儿,连皇帝也不例外。”
    徐妙仪顿时感激涕零,偎依在道衍怀中,“义父!”
    道衍禅师暗道:其实要更早一些,天机不可泄露,还是我一个人知道比较好。”
    朱棣念完了讨伐檄文,三军跺脚欢呼,喊声震天,甚至震动了头顶的瓦片,只听见哐当一声,瓦片落地,正好砸在了朱棣的脚边!
    出师不利,众人面面相觑,一片死寂。
    道衍禅师跑出来鼓掌大笑,“吉兆啊吉兆!我通天道,是老天欲燕王殿下要换下象征亲王的绿瓦片,而改换使用天子的黄瓦片啊!”
    按照大明的规制,亲王府用绿瓦,皇宫才能用黄色琉璃瓦。
    一言既出,三军备受鼓舞,复又开始欢呼。
    屏风后面,徐妙仪暗自擦了一把冷汗。可就在这时,军旗飞卷,晴好的天气突然乌云遮日,电闪雷鸣!
    刚刚鼓起的士气顿时再次跌落,道衍禅师又挥着双手哈哈大笑道:“吉兆!大大的吉兆啊!飞龙在天!真龙即将出世!”
    话音刚落,一股强风突然袭来,居然将乌云瞬间吹散了!一时间阅兵的校场上空,太阳穿破了云层,折射出了万道金光,将朱棣笼罩其中。
    众人皆惊,道衍乘机跪拜高呼:“燕王天命所归!真龙出世!万岁!”
    三军纷纷呼应,“万岁!万岁!万万岁!”
    屏风后,徐妙仪听见阵阵欢呼,暗道义父不该当和尚——当神棍比较适合他。
    靖难之征当日,通州军民念及多年受到燕王的恩泽,主动归降燕王。
    七月初八,靖难军攻破蓟州。遵化和密云主动投降,归附燕王。
    七月十一,靖难军攻破居庸关。
    七月十六,靖难军攻破怀来。
    七月十八,永平府归附燕王。
    七月二十四,靖难军逼近谷王朱橞的藩地宣府。朱橞放弃抵抗,拖家带口逃往京城,却秘密修书一封给燕王:“四哥,咱们这些皇叔与其一个个死在朱允炆这个侄儿手里,不如里应外合拥护四哥登基,弟弟先去京城了,他日定打开南京城门,迎接四哥入京!”
    七月二十七,道衍禅师用反间计使得松亭关守军们内讧,杀守将投降。
    八月,辽王朱植从海路逃往京城,和谷王一样秘密修书给四哥朱棣,约定“他日京城相见,打开南京城门,迎四哥登基。”
    同月,宁王朱权率领藩地军民,连同赫赫有名的蒙古骑兵“朵颜三卫”一起加入了靖难军。
    惊闻燕王的靖难军在一个月之内攻城略地,声势浩大,举国震惊,建文帝下诏书,宣布燕王谋反,要举国勤王,平定叛乱。
    可是建文帝很快发现了一个问题:谁当征讨军的主帅?
    经过空印案、胡惟庸谋反案、李善长谋反案、蓝玉谋反案四大案,朝廷几乎所有在战场上幸存的武将都被卷进去了,赐死的赐死,砍头的砍头。
    先帝爷朱元璋自以为除掉了权杖上所有的荆棘,将大明江山交给了藩王们守护,放心的将权杖交给了皇孙朱允炆,保证天下都在朱家人手中。可是朱允炆登基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磨刀霍霍向皇叔,率先撕毁了在皇爷爷临终前的承诺。
    可是大明年轻一辈的将领,谁是骁勇善战燕王的对手?
    为了保证出师大捷,朱允炆只得选择了唯一幸存、六十五岁高龄的老将耿炳文。
    耿炳文率领三十万征讨军北上,在真定和燕王朱棣的靖难军短兵相接。
    真定之战,耿炳文败退,三十万大军居然不敌十万靖难军!满朝皆惊!
    建文帝震怒,下旨夺了耿炳文的元帅之职,将其老将押回京城候审,并屯兵五十万,再次征讨燕王。
    接下来建文帝又遇到了同样难题:选谁当主帅?
    真定之战血淋淋的事实已经证明这届老将们不行——那就选择年轻一辈的将领吧!
    选谁呢?
    逃当京城的谷王朱橞和辽王朱植纷纷进言说道:“我以前和四哥宴饮时,经常听他点评将领,说大明年轻一代的将领,他只瞧得起两个人。”
    建文帝急病乱投医,忙问道:“谁?”
    谷王朱橞说道:“第一个就是他的小舅子、魏国公徐辉祖。”
    建文帝有些不痛快:徐辉祖确实很厉害,可是他是燕王的小舅子,要避嫌的。
    辽王朱植说道:“第二个就是曹国公李景隆。”
    李景隆,朱元璋的亲外甥孙、大明开国大将李文忠的独子。论起辈分和亲戚关系,李景隆还是建文帝的表哥。
    兵部尚书齐泰连连反对:“不行!李景隆空有皮囊和李文忠相似,只会纸上谈兵,恐怕无力统帅五十万征讨军。而徐辉祖虽然有实战经验,战功卓绝,但是他毕竟是燕王的小舅子,燕王装病时,徐辉祖还上书请求放三个外甥回北平。微臣觉得徐辉祖的中心尚要考量一二,不可轻易重用。”
    谷王和辽王的建议被驳斥,有些下不了台,他们毕竟是亲王,建文帝要叫一声皇叔的,于是冷讽道:“既然我们建议的两位大将都不行——你行你上啊!”
    打人不打脸,齐泰气得跳脚,他虽然贵为兵部尚书,但他是科举的文臣出身,洪武十八年的进士,从此进入朝堂当官,兵书读了很多,但若实战打仗,齐泰自己也打怵啊!
    建文帝见齐泰一不能打仗,二也举荐不出更好的大将,思忖片刻,说道:“朕封曹国公李景隆为主帅,魏国公徐辉祖为副帅,一起率领五十万征讨军,北上讨伐燕王叛军!”
    建文帝觉得李景隆或许能力不够,但是身经百战的徐辉祖可以在一旁出谋划策,帮衬一二。
    而徐辉祖的忠心有待考验,所以必须由忠心耿耿的表哥李景隆监视、掣肘。两位大将互相弥补了对方的短处,强强联合,真是太完美了!
    誓师大会上,魏国公府的二爷徐增寿死皮赖脸跑到建文帝面前毛遂自荐,“皇上!微臣也要去!”
    齐泰大声呵斥道:“你故意放走了朱高炽三兄妹,酿成大祸!若不是看在你爹中山王徐达的威名、还有你大哥魏国公的面子上,早就将你下大狱流放了!你还有脸要求出征?”
    徐增寿大声喊冤:“皇上,微臣比窦娥还冤啊!微臣当时真的以为燕王快要死了,所以才放三个外甥回去的!微臣若知道燕王要谋反,早就留外甥在京城了,别和他们的爹瞎搅合,燕王才不足十万军队,咱们是百万雄师,他必败无疑,还要拖累微臣的妹妹和六个外甥。”
    “微臣此次去北平,是为了劝降的,大家都是一家人,能不打就不打呗。况且微臣在北平十六年,了解当地的地形和风俗,可以为李景隆和大哥带路啊!”
    建文帝见徐增寿是个纨绔子弟,四十年如一日的不正经,即使加入了北伐军,也掀不起什么大风大浪……如果真的能劝降燕王,也是好的。
    建文帝说道:“准奏。”
    
    ☆、第285章 骨肉相残
    
    建文二年,四月。
    李景隆率领的五十万大军前往燕地,对外号称百万雄师。燕王朱棣帅靖难军应敌,双方在白河沟大战。
    李景隆手下大将平安伏击燕王朱棣,靖难军损失惨重,遭遇起兵以来最大的挫折。
    次日,朱棣重整旗鼓,再次渡河求战,率领精锐亲自突击,冲入了中军营帐,然而腹背受敌,被大军保卫!
    李景隆以为得胜,高呼“投降不杀!”
    朱棣冷笑一声,三易其马,继续战斗,箭矢用尽。三儿子朱高煦将盾牌竖在朱棣面前,“父王!我替你督阵,你先冲出去!”
    朱棣摇摇头,看着天色,“再坚持一会,道衍禅师熟悉这里的气候,他夜观星象,算出今日天气突变,风向会变,我们乘乱反败为胜!”
    话音刚落,天气果然骤变!晴朗的天气突然乌云遮日,风向从北转南!李景隆的中军大帐里,周王妃的弟弟冯诚早已暗中投靠了燕王,乘着周围军官们错愕之时,他偷偷放了一支冷箭,一箭射断了李景隆主帅的旗杆!
    “道衍果然不负我也!”朱棣大喜,忙挥起令旗,发动了火攻!
    火箭齐射!
    火借风势,加上有冯诚这样的“奸细”防火,瞬间点燃了李景隆的中军营帐。
    胜利在望,突然老天不长眼,使得李景隆瞬间陷入了被动。
    李景隆大惊失色,居然连撤退的命令都忘记了发出,自己先跑了!
    见主帅的旗杆都断了,李景隆也不知所踪,讨伐军群龙无首,加上火势凶猛,燕王的靖难军乘机反扑,讨伐军军心溃散,居然不再抵抗,四散而逃!
    白河沟之战,燕王转败为胜,元帅李景隆撤退济南。
    不,是李景隆自己先逃到了济南……
    燕地,北平城。
    魏国公徐辉祖率领十万大军围住了北平城!
    兵临城下,而靖难军绝大多数都跟着燕王去白河沟打李景隆去了,守城的士兵只有一万!
    徐妙仪穿着丈夫的盔甲,骑着战马,单枪匹马,缓缓走出东直门。
    围城主帅魏国公徐辉祖没有骑马,他穿着一身半旧的盔甲——这是父亲徐达的遗物,此外,徐辉祖双手捧着一个红布包裹的物事。
    徐辉祖揭开了红布。
    他手上捧的居然是中山王徐达的牌位!
    一见到牌位,徐妙仪立刻下马,神情肃穆。
    徐辉祖问道:“见到父亲神位,为何不跪?”
    徐妙仪说道:“跪天跪地跪父母,天经地义,否则就是大不孝。不过,既然要跪,你我兄妹应该一起跪下才是。”
    徐辉祖将红布铺在地上,仔细摆好了牌位,兄妹两个齐齐朝着徐达的牌位跪下。
    徐辉祖放缓了语气,说道:“大妹妹,你我虽然不是一母所生,但是血脉相连,都是父亲的儿女。
    父亲戎马一生,在北伐时重伤,得了背疮而亡,到死都是为了保护大明江山,你可认同?”
    徐妙仪点点头,“是,父亲一生,着实令人佩服,我敬他,爱他。”
    徐辉祖说道:“你一个妇道人家,夫唱妇随,燕王谋反,你作为妻子,实在有迫不得已的苦衷。我已经向皇上求情了,只要你知错能改,打开北平城门,带着孩子们一起投降朝廷,皇上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