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巨星 作者:七七家d猫猫 完结-第6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愣,诧异地回头看向了身后的艾伦,紧接着就听老人说到,“欢迎回家,施特雷洛先生。”
“这是我们家的老管家,菲利普,他从我爷爷时就在我们家待着了。”艾伦走了上前,热情地给了菲利普一个拥抱。菲利普眼神慈祥地快速打量了艾伦一下,但很快就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礼貌地推后一步,让开了空间,然后对着雨果微笑地说到,“兰开斯特先生,你可以称呼我为菲利普,你在这里逗留的期间,有任何吩咐都可以交给我。”
“雨果,请称呼我为雨果。美国人,对英国人这一套总是不太习惯。”雨果说了一句小小的调侃,但是菲利普却一脸冷静地微微点了点下巴,这让雨果不由有些尴尬。果然,德国人的幽默和常人不在一个频率之上。
而且,最重要的是,雨果还真没有见过真实的管家,这种感觉颇为奇怪。雨果不由多看了艾伦两眼,虽然他早就猜到艾伦应该是家世显赫,但既然有传承的管家,那情况又要更加不一样了。
但面对老人家,雨果也只能摸摸鼻子,然后礼貌地说到,“谢谢,这期间就打扰了。”
“艾伦的要求,我自然尽力满足。”菲利普这不卑不亢地回了一句,让雨果直接就噎住了:他为什么突然觉得,自己好像真的不应该过来打扰艾伦一般?
站在一旁的艾伦轻笑了起来,“雨果,不要担心,菲利普只是不太习惯陌生人而已,他对我的所有朋友都是如此。”菲利普看起来至少也有七十岁了,很有这个可能……
菲利普站在一旁,一副不置可否的模样,这让雨果不由歪了歪头,“先生,请放心,我没有使唤过女仆,所以我应该不会提出过分要求的。”
这话才说出来,菲利普是一脸凌厉地瞪着雨果,可是站在旁边的艾伦却是直接笑欢脱了,然后拍了拍雨果的手臂,无视了菲利普的情绪,“哈哈,你赶快先去休息吧,不是要调时差吗?”
第1429章 高冷影展
当人们提起欧洲三大电影节时,总是很容易产生这样一种误解,“哦,戛纳,热情洋溢的戛纳;威尼斯,水城之上的狂欢节,乔治…克鲁尼每年都一定会抵达;柏林?呃……好像很冷清的模样。”
这的确是一种误解,某种程度来说,却也是事实。
戛纳电影节对世界电影敞开了胸怀,特别是对好莱坞电影大力支持,在历史上,获得金棕榈次数最多的就是美国,十八次,远远高于以十二次得奖记录排名次席的意大利。这也使得戛纳电影节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关注,出色的市场营销让他们轻而易举就可以成为每年盛夏的狂欢。
威尼斯作为历史最悠久的电影节,每年都在试图改革,早年依靠意大利出色的文艺电影市场,权威性和专业性也达到了一定高度,但是伴随着意大利电影的没落,威尼斯的关注度也有所下降,不过华语电影在威尼斯一向倍受欢迎,特别是李。安导演先后依靠“断背山”和“色…戒”前后两次问鼎最高奖项金狮奖,更是让其在亚洲范围内十分有影响力。
相对而言,柏林电影节一直固执高傲地坚持着自己的专业路线,曲高和寡的得奖名单不说,由于柏林一直立志于鼓励有思想、有抱负的新生代导演,而且他们对于政治、社会、战争等黑暗严肃性的题材格外热衷,这导致了就连参展影片都十分冷僻,关注度自然不高。
虽然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在扶植新生代导演——特别是德国本土电影产业的道路上,柏林电影节是做得最为出色的;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商业元素也缺乏,再加上每年都是在寒冬举行,柏林电影节也就给人留下了冷清的印象。
特别是在威尼斯被多伦多电影节抢走风采、柏林被奥斯卡排挤之后,伴随着时间的推进,戛纳电影节在三大电影节里的声势越来越壮大。
但事实上,中。国电影在欧洲三大电影节战绩最差的恰恰是戛纳,仅仅依靠“霸王别姬”登顶了一次而已——而且还是和“钢琴别恋”并列;华语电影表现最为出色的则是威尼斯,前后一共六次问鼎最高奖项,如果包括由华人导演执导的“断背山”,次数还可以再增加一次。
华语电影在柏林电影节先后四次登顶金熊奖,“红高粱”、“香魂女”、“喜宴”、“图雅的婚事”和“白日焰火”都得到了这一荣誉的认可——其中“香魂女”和“喜宴”是第四十三届并列获奖。可以说,比起好莱坞倾向十分明显的戛纳来说,柏林电影节对华语电影的支持力度也是不可小觑的。
就雨果而言,他对柏林电影节一直颇为欣赏,因为从这里走出来的金熊奖获得者总是能够让人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电影,比如伊朗电影“一次别离(A。Separation)”,比如美国电影“细细的红线(The。Thin。Red。Line)”,比如巴西电影“中央车站(Central。Station)”。
由于“柏林墙”的存在,从创立之初,柏林电影节就受到了强烈的政治影响。所以,柏林电影节所赞许的电影,也许不是商业方面能够取得出色成绩的作品,但是在电影思想方面却可以让观众感受到世界的差异,特别是对于政治恐怖、战争炮火、社会问题、东西方文化冲突的关注,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电影艺术,同时也是电影所属国家地区的一种意识形态,这本身也是艺术品背后所隐藏的重要价值之一。
简单来说,去年的“日出之前”,这并不是一部典型的类型片,名义上是爱情轻喜剧,但雨果却通过试验的方式,将个人的思想、将男人和女人对爱情的看法、将人生经历对生活的影响融入其中,尝试将“心灵伴侣”这样的名词通过短短的一百分钟呈现出来,尝试将一见钟情、一见如故之类的化学反应真实完整地呈现出来。
这是一个很大胆的尝试,但最后取得了成功,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银熊奖就是重要认可。
今年代表美国出征柏林电影节的作品也延续了这种风格,“理智与情感”、“矮子当道”、“死囚漫步”、“十二只猴子”、“理查三世”,可以说,基本上也就是金球奖十部最佳影片提名名单之中挑选出了五部参赛。
但是整体而言,柏林电影节却显得关注度不够,最大牌的也就是瑞典新电影创始人之一的波…维德伯格(Bo。Widerberg)、中。国台。湾地区新电影浪潮代表人物之一杨。德。昌、法国新浪潮电影代表人物之一贝特朗…布里叶(Bertrand。Blier),除此之外就乏善可陈了,不要说和星光熠熠的戛纳相比较,和威尼斯也有不小差距。
包括美国的参赛作品在内,李。安、杨。德。昌、蒂姆…罗宾斯等人,虽然后世是响当当的人物,但是在1996年的现在,都还不能算是顶尖存在,而且国际知名度都十分有限。
所以,当雨果出现时,第一时间就感受到了柏林和戛纳的截然不同,简单来说,如果戛纳是一场狂欢派对,那么柏林就是一场严肃研讨会,这样形容也许是有些偏颇的,但却基本上反映出了这两个电影节、这两个国家截然不同的风格。
由于雨果抵达时间已经迟了,他错过了柏林电影节此前一周的精彩,抵达柏林的第二天就是“死囚漫步”的首映式,所以雨果也没有时间去领略柏林电影节的风采,更没有时间像之前在戛纳一般慢慢享受电影的乐趣,第二天一早,抵达酒店屋子完成装扮之后,雨果就径直赶往了电影节举办地。
可是到达现场时,门口虽然有不少人在来来往往,但却没有显得特别喧闹杂乱,好像只是城市中心周末时的热闹景象而已,大门口竖立的柏林电影节旗帜在狂风之中猎猎作响,属于柏林标志性的金熊雕像冷清地在一旁张牙舞爪,没有黑西装的警卫四处环绕,没有观众的夹道欢迎,只有一条红地毯孤零零地铺陈在地面上,让人产生一种错觉:难道首映式已经结束了?
抱着这样的疑问,雨果走下了艾伦派出的专车,整了整自己的衣领,沿着红地毯朝前迈开了步伐,但视线却忍不住四处打量。一方面是因为缺少了影迷的欢呼和记者的杂乱,电影节的氛围似乎显得太过冷清了;一方面则是因为周围人们的态度实在是太淡定了,倒显得雨果有些格格不入,特别是跟在身后那四个约瑟夫坚持必须携带的保镖——让雨果看起来像是傻子。
“嘿,雨果!”右前方一个人扬声喊到,抬头看过去,就看到一张欢喜的脸孔,脸上带着浅浅的笑容,朝雨果挥了挥手。
察觉到身后的保镖似乎就要出动一般,雨果连忙制止了他们,“这里不是盐湖城。”约瑟夫显然是担心去年在圣丹斯电影节的混乱再次出现,所以让保镖们随时警戒,但眼前这一派平静的景象,着实显得很是滑稽。
雨果也朝对方挥了挥手,友好地说到,“上午好,请问你这是去哪里的路上?”
“我和朋友们……”那个年轻的大男生指了指自己身后不远处的其他几个朋友,有男有女,好不热闹,他们察觉到了雨果的视线,也纷纷露出笑容朝雨果挥手打招呼,“正准备去看‘死囚漫步’的放映,我们可是等这部作品很久了,今天总算上映了。”
如果雨果没有理解错的话,也就是说,这群人就是来参加首映式的影迷,可是为什么他们看起来如此不对劲……难道是因为他们太过淡定了所以才不对劲?
这让雨果不由愣了愣,他还真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这样的场面,结巴了一下,“哦……”然后说话这才顺畅起来,“哦,谢谢,希望你们会喜欢这部作品。”
此时由于雨果停下脚步和对方交谈,周围也有小部分行人纷纷停下了脚步,这让四名保镖都警惕了起来。不过他们都没有围上来——即使认出了雨果,也只是站在原地看着双方在隔空交谈。
“我们听说你在这部作品里奉献了精彩的演出,一直都很期待。对了,我们是废除死刑的坚定支持者!”说完,大男生笑容满面地朝雨果抬了抬下巴,就好像好朋友、好兄弟之间打招呼一般,“希望观影结束之后,我们不会失望。”
一句调侃说得周围那群年轻人们全部都哈哈大笑起来,不少人七零八落地都扬声喊到,“看完就知道了,在离开电影院之前,我会一直抱着希望的。”这话让大家笑得更加灿烂了。
然后,那个大男生就转身离开了,招呼着朋友们就这样离开了……离开了……
雨果看着那群行人的背影,却是忽然意识到,他为什么会觉得奇怪了。也许,这就是所谓的耍大牌——当一个人享受着镁光灯、闪光灯、欢呼声、尖叫声的追捧时,突然某一天别人不再欢呼了,只是把他当做一个普通人来对待时,这种巨大差异往往会让人难以适应。
虽然雨果一直强调自己只是一名演员一名歌手而已,只是职业和普通人不同而已,其他没有任何什么不同;但真正面对这样的情况时,他还是难免有些惊慌。
意识到这一点,雨果不仅没有觉得尴尬或者耻辱,反而是露出了笑容:这就是柏林电影节,以一种高傲、专业的姿态展示自己态度的电影展示平台。
第1430章 围城之惑
作为一个在镁光灯笼罩之下运作的产业,好莱坞始终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顶尖明星和狗仔队的斗智斗勇其实就是一个浓缩,每当有狗仔队跟踪时,当事人往往都会十分愤怒,甚至直接拳脚相向,他们都会对着狗仔队咆哮,“滚开!给我一点私人空间!”他们一直在苦苦哀求着自己能够保存个人隐私,甚至不惜和狗仔队正面对抗、口出恶言。
雨果也是如此,他对自己的私生活一直都十分保护,始终拒绝狗仔队去侵犯他的私人空间,甚至于当初因为邦德先生对亚当的冒犯,雨果不惜直接和媒体开战。在这一点上,雨果和其他所有公众人物都是一样的。
有趣的地方就在这里:许多二线、三线艺人甚至不折手段地希望狗仔队来跟拍自己,好莱坞里就有许多艺人是付钱给狗仔队,提前告诉狗仔队自己的位置,然后让他们过来偷拍。比如说拍到这名艺人和大牌明星约会的照片,比如说拍到这名艺人与某个剧组进行谈判的照片……诸如此类,制造爆点。
这就是围城的困惑,站在围城之外的人总是好奇城墙另一边的景象,渴望着自己能够入城;但是真正进入围城之后,等新鲜感消失之后,却发现这就是一个监狱,他们竭尽全力想要逃出去,但往往只是无用挣扎而已。
不过好莱坞这座围城又更加特殊一些,城里之人离开围城并不是那么困难的事,只要有决心,就能够离开,但问题就在于,离开之后,他们会后悔吗?
就像雨果刚才所经历的一样,当狗仔队和粉丝们真的如同他们所期望得一般,不给他们关注了,那么他们真的会甘心吗?他们真的会满意吗?他们真的不会后悔吗?
恐怕很难,撇开那些曾经隐退、被迫离开但却又千方百计想要回来的艺人不说,像麦考利…卡尔金那样,曾经品尝过“红极一时”滋味的人,他们是很难甘于平庸的。希亚…拉博夫、贾斯汀…比伯都曾经说过自己要隐退,但事实证明,这只是他们试图吸引注意力的另外一种手段罢了。
就好像现实生活里,许多人总是对于“当年勇”念念不忘一般,不仅因为那是自己人生曾经的巅峰,而且那一闪而过的风景却是永远无法忘怀的。
雨果觉得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命题,他原本以为自己能够保持平常心,就好像挑选剧本,就好像荣耀至死的活动,他一直都十分淡定,但刚才的场景却让雨果意识到,其实在内心深处,好莱坞这座名利场还是不动声色地影响着他,不声不响地,雨果也被困在了这座由镁光灯、掌声、欢呼声搭建的围墙之中。
也许,这就是雨果最近半年时间一直处于瓶颈的原因,不是演技瓶颈,而是音乐创作瓶颈。就是因为心态的失衡,雨果内心深处对于荣耀至死的追求和坚定都已经动摇了——即使他从来不这样认为,但事实上还是产生了偏差,所以他再也没有办法确定自己的目标,也没有办法创作出属于荣耀至死那种原汁原味的音乐。
这难道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吗?
雨果却是没有想到,这一次看似没有任何特别的柏林之旅,却让他意识到了自己所没有察觉到的变化,这着实是一个意外惊喜。同时雨果又想起了二十年后的柏林电影节。
从创立之初开始,柏林电影节一度被人认为是政治手段的一种,但是他们却夹缝求生,在激烈的政治、文化冲突之中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所以柏林始终是有别于戛纳、威尼斯的商业属性,他们一直将自己的目光放在作品本身,那种专业研讨会的气氛不是嘲讽,而是属于柏林的一种特色。
就好像刚才雨果遇到的这些年轻人一般,他们的确会因为看到顶尖明星而亢奋,甚至尖叫、慌乱,但比起明星来说,他们也希望把更多注意力放在作品本身上。这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传承。
在柏林也许没有办法感受到戛纳的狂欢、多伦多的热闹和威尼斯的嘈杂,但是这种的电影氛围却是最浓厚的,在电影节期间,观众们关注的、讨论的、热衷的话题就是电影,只有电影。
在这长长的二十年时间里,柏林始终执迷不悟地坚持着自己的路线,高冷傲娇,这也使得他们的关注度越来越低,由于关注度的下降,宣传效果自然也是越来越弱,那些真正出色的电影往往会为了更好的宣传而选择戛纳或者威尼斯甚至多伦多,于是前往柏林的优秀作品越来越少,这又导致每年参赛和得奖作品越来越冷僻。
如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没有关注也就没有赞助、没有后援,这也使得柏林电影节的前景越来越黯淡,“三大欧洲电影节”的名头名存实亡。
在这样的格局之下,柏林电影节也被迫不得不进行变革,他们也希望增加自己的商业属性,邀请更多好莱坞电影参赛,甚至开始追求明星效应,希望能够借此增加吸引力,这是在现实生活面前不得不低头的改变。但一直到雨果所了解的现实为止,还是没有看到成效。
这个想法让雨果内心不由有些戚戚然,难道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能够坚持到底、永恒不变的事吗?
“雨果,你看里面。”身边的保镖出声打断了雨果的思绪,透过眼前玻璃大门,雨果这才看到了里面的情况。
与户外喧闹有余、热情不足的景象相比较,室内始终弥漫着一股嘈杂,雨果迈开步伐推开了眼前的大门,刹那间氤氲的热气就扑面而来,那温暖的热潮一下就将身后的寒冷空气完全驱散。
呼啦啦,室内里的所有人都转过头来,此时眼前还是一条红地毯延伸到大厅尽头,不过红地毯两侧就占据着大量新闻媒体,约莫一打量,至少有一百人以上的规模。雨果只来得及粗粗打量一番,闪光灯就先后亮了起来,宛若洪水猛兽一般宣泄而下,迅速将雨果吞没。
这才是雨果所熟悉的景象,但经历了刚才外面的插曲之后,雨果反而是不适应了,他觉得这样的场景反而和柏林不太相符。
等视线适应了之后,雨果这才能够仔细观察现场的景象,那猩红色的地毯一路往前延伸,两侧站满了媒体记者,但有趣的是,记者居然比影迷还多,简单一个扫视,雨果觉得记者约莫是影迷的两倍、甚至是三倍,现场似乎影迷数量根本没有超过五十人一般;而且,影迷们虽然竭力在热情地欢呼和尖叫,但记者们那一张张因为过于激动而失去控制的脸庞才是真正的疯狂。
这是在其他地方所没有办法想象的景象,果然柏林是如此与众不同。
四名保镖将雨果护送到了红地毯之上,就从侧面离开了,绕过围观的人群,准备到后台去等待雨果,把红地毯的瞩目位置留给雨果一个人。雨果迈开步伐朝尽头走去,由于影迷不是很多,而且他们也不像戛纳的影迷那般疯狂地拖拉抓拽,相反居然还有人和雨果击掌,场面着实好笑,雨果仅仅花费了不到十五分钟就走完了红地毯。
站在尽头的一个男主持人迎了上来,笑呵呵地说到,“欢迎来到柏林,雨果…兰开斯特先生,我是沃纳…海森堡(Werner。Heisenberg)。”说完,他就握住了雨果的右手,然后友好地稍微碰了碰肩膀,就算是拥抱过了,“看到现场的沸腾了吗?这是今年电影节开幕以来最盛大的景象了,怎么样,你感受到德国人民对你的欢迎了吗?”
这就是开幕以来最盛大的景象了?雨果看着眼前不到两百人的规模,笑得格外开心,“当然,当然,虽然我才抵达这里未满二十四个小时,但已经深刻感受到了来自柏林电影节的热情,给我留下了生动的印象,我已经开始反省,为什么我去年没有来到这里了。”
雨果这小小的幽默让沃纳愣了愣,然后就笑了起来,“那么今年这算是补偿吗?”他这没头没脑的一句话,让雨果反而是不知道应该如何回答了,不想沃纳说完,他自己就在那里乐不可支,现场的影迷们也都轻笑了起来,而雨果和那些外国来的记者则都是一脸淡定。
果然,德国人的笑点很是奇怪。
沃纳似乎也没有希望雨果能够理解自己的幽默,他很快就接着说到,“当得知你将会前来这里参加电影节时,老实说,我周边的所有朋友们都兴奋了起来,格外期待你的到来。就好像教皇到来一样。”
这又是什么幽默?雨果只觉得满脑袋都是问号,他之前和罗兰、艾伦沟通也没有如此困难来着。不过沃纳还是流畅地继续说了下去,显然他已经习惯了,“今天现场的记者们,还有影迷们,都有许多问题想要亲自询问你,那么我就不占用大家的时间了,你做好准备和柏林电影节近距离接触了吗?”
转过头,雨果就看到了一双双如狼似虎的眼睛,从洛杉矶到柏林,他们估计都被憋坏了,这让雨果嘴角勾勒起一抹笑容,“我如果没有做好准备的话,是不是可以取消这个环节呢?”
这……这不太合适吧?
第1431章 应对自如
雨果的话明显让沃纳愣住了——他弄不清楚雨果这是玩笑话还是真心话,结果反而是让雨果扑哧一下就笑了出来,特别是眼前那一群记者焦急的表情作为背景,就更加充满喜感了。
眼前不少记者都是长期在好莱坞活动的,他们也都了解雨果总是喜欢开一些小玩笑,这也是雨果亲和力的一部分,现在他们看着沃纳的表情,都在担心,如果沃纳当真了,然后就真的取消采访环节,那就真是搞笑了。
就在这时,雨果自己拍了拍手,笑呵呵地说到,“只要你不使用德语来提问,那么我想我应该准备好了。”
沃纳这时才反应了过来,刚才雨果是在开玩笑——虽然他不知道幽默的地方在哪里,但还是礼貌性地扯了扯嘴角,紧绷的肩膀放松了下来,“那就让我们的记者们展现他们的能力吧。”
沃纳转头看向了记者群,然后就看到呼啦啦一片手臂都举了起来,几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