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巨星 作者:七七家d猫猫 完结-第8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目标,再联系起来构成人生。但如何抵达这些小目标却有不同的方式,这一个个节点之间的过程才是可以改变的。比如说一个人注定会结婚,但和谁结婚、以什么方式,却是有不同的诠释方式。
  这只是基础的思考,后续发展之中,我逐渐发现,人的思维其实是可以控制的,通过遇到的人、看过的书、欣赏过的电影、倾听过的音乐、经历过的事来改变原来的想法,或者事创建一种新的思想观念。这种思考发展到最后,就回到了我最初的想法:整个地球就是一个被观赏的世界,甚至是整个银河系都是一个微缩的世界,而在银河系之外的高级智慧生物创造了这个微缩世界——就好像拍摄一部电影一般,一部叫做‘楚门的世界’的电影,作为娱乐观赏使用。
  源于这个理论,我一直相信生命中发生的任何一件事都是有原因、也有结果的,小的可以改变生活状态,大的可以改变人生观世界观。遇到的人、彼此相处的时间也都是早就安排好的。在社会普遍思想里,把这个理论称之为‘命运’,也有人称之为‘信仰’。于是,上帝就成为了一切的根源。
  现在,‘楚门的世界’却用这样的方式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重新唤醒了我儿时的想法。我们似乎每一个人都是楚门,分辨不清楚到底什么是现实、什么是虚幻、什么是梦境,也分辨不清楚到底是上帝在背后操纵这一切,还是某个娱乐节目在操控着我们这些人偶。
  我们对真实和虚构之间模糊界限的认识,定义了真正的自我。”
  首映仪式的喧闹结束之后,阿蒙德依旧久久地坐在位置上,始终不愿意离开,一直等清扫的工作人员进入放映厅开始工作,阿蒙德这才依依不舍地站了起来。他第一个反应就是到售票窗口,想要再购买一张电影门票,第二次观看“楚门的世界”,但却被售票员告知这部电影还没有上映。阿蒙德这才反应过来,今天仅仅只是首映式而已,全面公映要等到这周的周五。
  还有四天。
  阿蒙德是一路走回酒店的,一路上脑海里思绪万千,思想浪潮经久不息,回到酒店之后,他就撰写了这篇影评,“真实与虚幻的界线——‘楚门的世界’带来的思考”。
  这部电影对阿蒙德最大的冲击就在于克里斯托弗所构建的这个虚拟节目,天堂岛就好像是地球一般,而隐藏在地球背后的克里斯托弗就是外星人,每一个人的生活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却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
  “在电影里,楚门屡次觉得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彷佛整个地球都在围绕着自己转。他的一举一动都可以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这让楚门陷入了困惑之中,努力想要摆脱这种感觉,却始终没有成功。当楚门把这种想法告诉好朋友时,受到了嘲笑,‘你没有那么重要’。
  的确,地球是围绕着太阳公转的,而我们不是太阳,我们只不过是一个普通人而已。但似乎每一个人都至少曾经一次产生过类似于楚门的错觉,彷佛以自己为中心形成了整个小宇宙,就连一个眼神都可以引起天崩地裂的效应。
  当我们长大以后,就会告诉自己,这是不正确的,这是一种错觉,这是一种自大——这仅仅只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幻想。于是我们开始逐渐妥协,学会顺应着社会的指示前行,回到所谓的现实之中,和社会融合在一起。
  但如果……如果我们混淆了真实和虚幻,把虚幻当做了真实,把真实当做了虚幻,那又该怎么办呢?我们所以为的真实,真的是真实吗?我们所以为的那些虚幻,又真的是虚幻吗?
  ‘楚门的世界’里深刻地探讨了这一问题。楚门的成长几乎是被‘上帝之手’在幕后操控着他,他的梦想是成为麦哲伦,但是恶犬的袭击、地理老师的泼冷水、灾难事故的频发以及父亲的去世,却让楚门对那片大海望而生畏。于是,他把梦想重新收拾了起来,老老实实地留在了原地。
  他的爱人是劳伦,但是劳伦父亲的强制介入、母亲的重病、梅丽尔的陪伴和马龙的说服,却让楚门和一个根本不爱自己的人走到了一起,被困在了日复一日的生活里,茫然自失,却又没有勇气改变。
  生活里,这些意外时时刻刻都在发生,似乎都是真实的,我们都会把这些意外、这些灾难、这些巧合归咎于命运,推卸到上帝身上,然后就把这样的生活当做了‘真实’,说服自己去接受这些‘真实’,把梦想悄悄地深藏在心底。但如果,如果这些意外和‘楚门的世界’里一样,都是上帝的手法,你又是否愿意去打破这样的束缚,追求真正的真实?
  电影里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克里斯托弗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到为什么楚门在三十年里一直没有发现他所在的世界是虚假的。克里斯托弗说,‘因为人们接受现实’。
  因为人们接受现实!
  这是一句十分精辟的回答,几乎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角度。我们总是把生活里的意外、磕绊、挫折、灾难、痛苦、折磨归咎于命运,归咎于上帝指示,然后心安理得的相信这就是自己的生活、这就是自己的真实,而那些与‘命运’违背的都是虚幻。
  可是,如果真的有一天,真相被揭晓了,我们每个人都是楚门,我们每个人所相信的真实都是‘楚门的世界’,那么我们是否有勇气去追求真正的真实呢?
  这恰恰也是整部电影最为伟大的地方!因为当楚门知道了真相,他犹豫、彷徨、恐惧、迷茫,但最后还是选择了继续前进,离开了这个以他为中心的世界,走向了另外一个未知的世界——或者虚幻或者真实,谁也不知道。
  这个世界很可怕、很残酷、很血腥,但楚门却给了我们勇气,活下去的勇气。
  每个人对‘真实和虚幻之间的界线’的定义和观点,定义了这个人的存在。你是楚门吗,你是否生活在一个虚假的真实之中;你又是楚门吗,敢于去挑战真实和虚幻的界线;你真的是楚门吗,知道了真相之后,勇于迈出那一步?”
  
  第2009章 余味不散
  
  阿蒙德的影评以一个出人意料的角度进行了解读,对于真实和虚幻之间模糊界限的定义不像是一部喜剧电影的影评,倒像是一部形而上学的哲学作品,也像是一部科幻电影的评论,这着实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
  但不得不承认,阿蒙德的观点赢得了许多人的认同,类似的想法几乎每个人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出现过。伴随着阿蒙德的解读,“楚门的世界”又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观看,这着实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从喜剧电影之中看出科幻味道来。
  阿蒙德刊登在“纽约时报”的这篇影评,伴随着满分一百分的肯定,阿蒙德送上了自己至高赞誉,对这样一部喜剧电影来说,如此评价几乎是无法想象的,即使在整个电影历史长河里,无数喜剧大师的作品也难以达到如此高度,这也是喜剧电影局限性的重要体现。
  另一方面,鼎鼎大名的罗杰…埃伯特也没有例外地第一时间在“芝加哥太阳报”发表了自己的影评,这位一贯秉持着客观权威态度的影评人,在首映仪式结束之后,还没有撰写影评时,他就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表示,“我对于雨果的挑片眼光十分惊叹。”
  从这一句话就可以看出罗杰对“楚门的世界”的态度了。
  事实也是如此,罗杰再一次为“楚门的世界”送上了满分一百分的评价,并且给予了满星四星的强烈推荐,就连罗杰自己都不由感叹,“我已经记不起这是第几次我给予雨果…兰开斯特的作品满分和四星了,但我相信,这依旧不会是最后一次。”
  “自由至死,荣耀至死”,罗杰以这样一个十分具有标志性的标题撰写了这篇评论,其实标题的愿意是“自由还是死亡;荣耀还是死亡”,这与雨果的乐队荣耀至死交相辉映,由此也可以看出整篇评论的基调。
  “‘楚门的世界’是一场人类天性与社会残酷的较量。
  偷窥是人类内心邪恶肮脏思想的宣泄口,它源自于黑暗,却光明正大地出现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因为每个人内心深处都隐藏着这种接近变态的心理。八卦和狗仔队就是如此诞生的,而1994年第一次真正出现的‘真人秀’更是如此。
  正是因为人类内心阴暗的偷窥。欲,我们就像‘楚门的世界’里那些观众,强烈地渴望着窥视楚门生活的一举一动,那五千多个隐藏镜头就是现实生活中我们梦寐以求的眼睛。于是,为了满足人类的欲望,为了源源不断的利益,有人想出了这样绝妙的点子:将一个新生婴儿领养并且圈禁,然后为他构建一个完美的世界,让全世界的人一起窥探他的生活。除了他之外,所有一切都是假的,都只是演员而已。
  对于观众来说,这是一档电视节目;但对于这个婴儿来说,他却活在一个谎言之中。
  楚门…伯班克,就成为了整个社会贪婪、欲望、恐惧和黑暗的载体,将所有的阴暗面都光明正大地承载在了这一个人身上。但是,隐藏在偷。窥。欲望的背后,人们却忽略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比起偷。窥来说,人类真正的本质欲望是自我,可以说是自私,也可以说是自立,但归根结底,就是树立起一个独立的自我,摆脱所有束缚,摆脱所有控制,勇敢地活出自我。当所有阴暗面成为了束缚翅膀的枷锁时,人类的本性将会爆发,努力挣脱所有的束缚,重新找回自我。
  我们称之为,自由。
  楚门从小梦想着探险,希望能够去探索那些麦哲伦还没有能够探索到的世界,节目制作人用老师的打击、恶狗的狂吠将这种梦想扼杀在了摇篮里,但显然这还不够,于是节目组让楚门的父亲遭遇海难,甚至还让楚门亲眼目睹了这一切的发生,如此残酷的方法却十分有效,让楚门彻底对大海产生了恐惧。
  节目制作组用这样的方式、以上帝的方式控制着楚门的思想,他们自以为这样就能够压抑人类的天性,让楚门安心地在天堂岛上度过一生。他们控制着楚门世界的每一个细节,除了楚门之外,他生活里的所有人都是演员,从街道边的流浪汉到报刊亭的主人,从隔壁邻居到公司同事,从他的家人到他的妻子再到他的至交好友,从他的亲情到友情再到爱情,甚至就连日出日落、降雨降雪都是在掌控之中的。
  五千多部摄像机从方方面面监控着楚门的生活,可以让全世界所有观众都看到楚门生活的点点滴滴,也可以让节目组从各个角落掌控着楚门的世界,但仅仅只差了一台摄像机——在楚门大脑里的摄像机,这也是人类所没有办法到达的领域,同样是上帝也无法控制的领域。
  这也恰恰是‘楚门的世界’唯一的漏洞。
  楚门是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灵魂的存在。即使没有任何意外出现,楚门的内心也可以感受到那些情感的差异,这一切是从爱情开始的。
  看似完美幸福的婚姻生活背后,却始终隐藏着挥之不去的空洞,妻子就像是精致的芭比娃娃,却没有任何生命力,他渴望能够得到妻子的回应,却总是对着空旷的山谷呼喊,于是,楚门开始寻找内心情感的皈依。也许,‘劳伦’这段初恋只是一个符号,时隔多年,他早已经忘记了那段感情的真实意义,但这个符号却是楚门内心接触过的仅有的真实温暖。就好像斐济之于楚门、劳伦之于楚门一样,那仅仅只是生活里的一个梦想,一个模糊却又真实存在的梦想。
  楚门始终在苦苦追寻着答案,却无法拨开眼前的迷雾,蹒跚前行,却始终不愿意放弃。节目组试图扮演上帝,控制着楚门的生活,控制着楚门的情感,控制着楚门的思想,但他们却忘记了,即使是上帝,也不能控制着人类的情感和思想。
  虚拟世界的裂缝开始逐渐增大,爱情的疏离,亲情的欺骗,友情的背叛……楚门那满是疮痍的内心已经变得空洞不已。此时楚门才真正地意识到内心的渴望:这是一个虚假的世界,充满谎言的世界,虽然他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但他却知道,他身边所有的所有都是虚假的,而堆砌在这无数虚假之上的完美生活也是毫无意义的,就好像空中楼阁一般,成为沙漠里的海市蜃楼。
  就连他自己的存在,都是虚假的。
  只有挣脱这种束缚,他才能拥抱自由,寻找到真正的自我。于是,楚门选择了离开。可笑的是,节目组再一次扮演了上帝的角色:狂风骤雨、汹涌海啸,一波接着一波阻止楚门。但战胜了对大海恐惧的楚门,对自由的渴望超过了一切,他宁可选择死亡,也不愿意回到那个‘楚门的世界’,那是别人的世界,不是他的。
  全世界都知道这是一场真人秀,可是除了一个女人之外,没有人愿意去告诉他真相,正如节目组所说,这个世界是病态的。但我们宁愿生活在一个病态的世界里,也不愿意成为这个病态世界的一个玩偶:这里没有隐私,没有人格,没有尊严,没有自由。即使这里就是完美生活,即使这里就是世外桃源,但失去了自我之后,仅仅只是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而已。
  如果拒绝把自己的命运交到别人手上,由自己来决定命运的走向,那么,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生活的导演,而不是别人世界里的演员——因为在别人的世界里,我们无法拥有任何真实的东西,更不用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东西,包括亲情、友情和爱情。
  最后,楚门挣脱了束缚,毅然决然地走向了那黑暗的出口,面对那无法预测的未来,拥抱那三十年人生以来第一次真正属于自己的——自由。
  属于自己的人生,属于自己的思想,属于自己的理想,属于自己的自由,这比任何事情都更加重要,因为支配自己的只能是自己的灵魂,在这里,没有奇特人可以控制。当拥有自由时,世界可以无限大,用充足的自由书写属于自己的剧本,这样导演出来的生活才有血有肉,自由给生活注入灵魂,使生命拥有不同的色彩。
  为了自由,即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因为,这是人类的天性,失去了自由,那么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这一直都是人类生活的永恒主题,从马丁…路德…金到贝蒂…弗里丹(Betty。Friedan),从奴隶社会到资本主义,从‘飞越疯人院’到‘肖申克的救赎’……在人类天性与残酷社会的较量之中,获胜的永远都是对自由的渴望。
  如果有人妄图扮演上帝的角色,用强力手段去控制别人的生活,用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去强迫别人服从自己的命令,用所谓的命运去扼杀人类的天性……那么这才是真正的可悲。
  而隐藏在这份可悲的背后,则是利用这种‘权利’去满足人类的私欲,将娱乐至死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这才是社会堕落的开始,这将是整个社会腐烂、腐朽、崩溃的起点。世界的分崩离析,就在眼前上演!”
  
  第2010章 自由至死
  
  在罗杰…埃伯特的这篇影评之中,以自由为切入点,对“楚门的世界”进行了深入解读,而在评论的后半部分,罗杰又一次提到了“娱乐至死”,这个观点也贯穿了雨果的诸多作品。
  “在雨果的作品之中,我们始终可以感受到那种对娱乐至死的嘲讽和戏弄,从‘七宗罪’到‘洛城机密’再到‘尽善尽美’,这些作品都可以清晰地看到电影对娱乐至死的批判,而这一次‘楚门的世界’更是直接就将这种批判演变成为了一场滑稽秀,声势浩大地上演。
  当娱乐产业发展到了极致,就连一个鲜活的生命力都成为了娱乐媒介载体,利益集团开始扮演上帝的角色,摆弄、操控、驱使着一段人生,让这段充斥着无数谎言的生活成为娱乐产物,打着‘完美人生’的旗号去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强制性地将这段人生加诸到一个人身上。
  不仅残忍,不仅冷血,不仅变态,而且自大、自傲、狂妄。
  在‘楚门的世界’里,人们娱乐的对象不再是没有生命力的物质载体,而是活生生的人类,将一个人类的情感、思想、观念玩弄在鼓掌之中。这不仅仅是让人不寒而栗,更是让人怒不可遏,因为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下一个成为娱乐对象的……可能是你,可能是我,可能是任何一个普通人。只要有利可图,我们的日常生活都可能成为娱乐的对象。
  多么可怕。
  更为可怕的是,电影给出了一个血淋淋的结局:楚门逃离了天堂岛,节目终于结束了,但是观众却没有任何感觉——陪伴了他们三十年的对象就这样离开了,而他们的下一步却是‘还有什么节目呢?’这才是最大的可悲,因为我们已经成为了娱乐至死的受害者,但我们却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因为走出去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无论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当我们逐渐习惯了身边所有的一切,习惯了自己的生活,再让我们去接受新鲜事物,过程都势必是无比艰难的。改变,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事,就好像让我们跳出自己的安全领域,尝试一件充满挑战的事,每个人都会感觉到不安,每个人都会感觉到恐惧。所以,更多的人都会选择退缩回来,裹足不前,老老实实地守着自己的安逸生活,不愿做出改变。
  更何况是楚门?那不仅仅是改变,那是他的生活,那是他的世界,那是他的人生,但他却要离开这个领域,走向一个未知,走向一个‘楚门…伯班克’不具备任何意义的模糊地带。这一份勇气,绝对不仅仅是说说而已。一步之差,却是人生的翻天覆地!
  看看那些固守自己安逸生活的电视观众,离开天堂岛的楚门却做到了常人所不能,这一份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让整部电影都得到了升华。
  在雨果的履历表之中,‘荣耀至死’是所有人都不能忽视标签,雨果带着荣耀至死的精神,重新唤醒了摇滚信仰的种子,彻底改变了整个音乐历史的进程;而今天,‘楚门的世界’又带来了‘自由至死’的精神,贯彻始终,那种为了追求自由而不顾一切的思想犹如春风之中的勃勃生机,唤醒了一潭死水的冰冷社会。
  这不是雨果第一次表达这样的情绪,相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在娱乐至死即将到来的浪潮之中,雨果却在声嘶力竭地嘶吼着:‘不自由,毋宁死’!
  你们,听到了吗?”
  罗杰的这篇影评洋洋洒洒、轰轰烈烈、浩浩荡荡,几乎是把“楚门的世界”当做一部当代史诗来评价,事实上也相距不远了,罗杰在简短的推荐语之中说到,“我十分享受观看‘楚门的世界’这样一部喜剧剧情电影,我喜欢这部电影就像是喜欢‘阿甘正传’一样——因为楚门是一个好男人,诚实而容易触碰,却美好得令人向往。”
  罗杰将这部作品拿来与“阿甘正传”比较,显然是把“楚门的世界”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与满分一百分、满星四星的推荐相媲美,这也令所有人都对“楚门的世界”有了更多的期待。
  从“纽约时报”到“芝加哥太阳报”,影评之出色已经远远超出了预期,作为一部喜剧电影,就更加显得难以置信了。同样,西海岸的代表媒体“洛杉矶时报”在尼古拉斯…麦克伦的引领之下,也同样给出了一百分满分的评价,这是在“楚门的世界”首批评论之中连续第三个满分!
  不同于另外两位专业影评人,尼古拉斯的观点相对没有那么专业,但角度也更加有趣。
  “‘楚门的世界’是一部喜剧,毋庸置疑,但作为一部喜剧,这部作品却超越了查理…卓别林的‘摩登时代’,不仅反映了整个时代的特色,更深刻地探讨了社会的严重问题。从娱乐至死的恐惧,到失去自由的恐惧,再到真实与虚幻迷糊界线的恐惧,最后到生命失去意义的恐惧,那根源于社会冷漠、来自于利益至上的社会黑暗,在这个故事里被发挥到了极致,即使是一部艺术剧情电影,都难以达到这样的高度,但‘楚门的世界’却做到了。
  更为有趣的是,恰恰就是因为这是一部喜剧,一部荒诞喜剧,才将这种深层次的思想浪潮挖掘到了极致。‘楚门的世界’比‘摩登时代’还更近一步,挖掘了社会问题的根源,以细腻而真实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洋溢着幽默轻松的氛围,却引发了反思风暴。
  电影过程之中始终洋溢着一种近乎荒谬的黑色幽默,很多时候都让人哭笑不得,那种谬误所带来的荒诞感几乎堪称是黑色喜剧的典范,无论是梅丽尔那虚假到宛若面具一般的笑容,还是屡屡不合时宜到夸张的广告插入,都带有强烈的嘲讽,将喜剧风格发挥到了极致。
  作为一部喜剧,这无疑是令人赞叹的!同时,却又利用这种黑色幽默的反差带来了反思狂潮,以强烈反差制造出了远远超出剧情电影的深度。这让我们不由想起了一部经典佳作:‘阿甘正传’。
  同样是喜剧,同样是剧情,同样是社会史诗,两部作品同样是绝对佳作!但‘楚门的世界’比‘阿甘正传’更进一步,在喜剧的基础上对内核进行了进一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