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姜姬-第1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怎么回事?
  乐城附近几时有了这么一股人他却不知道?!
  “是姜武回来了吗?”龚獠瞪圆双目跳起来,“他在哪儿?他的人在哪儿?”
  没人知道。
  甚至没人知道是不是姜武。
  但偷袭的这一队士兵藏在哪里却很好猜,就是城外的流民村。
  早在龚獠与龚香密约前,流民村已经超过十万人了。但他们都散落在附近的野村中,衣食都靠施舍,手无寸铁,这样的一群人,龚獠也没放在心上,后来合陵兵来了也没把他们放在心上,他们还进去抓军奴呢,也没遇见反抗。
  但现在龚獠发现问题很严重了。因为合陵兵进流民村抓过人,流民村的人就一轰而散的全跑了,现在流民村的人和樊城附近冒出来的流民、游兵汇集到了一起!
  他分不出哪些是乐城原本的流民,哪些是外来的。
  他也没办法找到这里面藏的敌人了。
  万般无奈之下,龚獠只好命人围剿流民,可现在乐城外的流民粗略估计也差不多近二十万人,在这里找哪些是姜武的兵,无疑是大海捞针。
  偏偏姜武的兵和别人的兵还不一样!他的兵跟流民没有分别!都是不梳头不洗澡不骑马不好好穿衣服的!
  龚獠命人追剿,没找到正主,倒是每天都能听到有队伍又被围杀了。没办法,他下令围剿流民,流民又不会全都聚成一堆给他杀,流民都是这边几百人,那边几十人的一小撮一小撮躲着,合陵兵也不可能每回都是一两万人一起出动去追几百人,势必要分兵,于是……
  但被杀的次数多了也未必没有好处。
  情报也多了。
  “你说真的?”龚獠问眼前的探马。
  探马的什长肯定的说:“绝对没错,那一队人往樊城去了。”
  “原来是樊城的人!”龚獠紧紧握住拳头,面无表情。
  姜武坐在地上,周围的人或躺或坐或歪着,都在地上歇息。
  屠豚就坐在姜武身边,有些害怕……因为他把公主给将军的话一说,将军的脸色就很不好看……最近将军已经换了六个矛头了,前五个都把矛尖留在尸体上的,有戳到骨头缝里拔不出来的,也有杀的人太多,矛尖扎断的。
  看着将军新换上的闪亮的矛尖,屠豚不禁有点冒冷汗,他喃喃道:“……公主是关心将军,不想让您有危险,公主说您只需要隐在暗处,等樊城的兵马尽出,与合陵兵分个胜负后,您再带人去把他们打一顿就行了。”
  姜武扫过去一眼,屠豚抖了一下,又蹦出来一句:“……公主真是关心您的……”
  那她呢?
  就以为他不会担心她吗?
  她独自在城中,身边还有姜旦和姜扬,她要保护三个人,要与他们周旋,他就不担心吗?
  他听说她中毒了……也听说她又有了亲的情人……
  他只想快点回去保护她!
  ……
  她却让他不要回去。
  摘星楼中,顾釜听说了合陵兵围城的事,还听说合陵兵与士子村的人发生了冲突,不得不避让。
  他已经明白公主所指的时机了。
  就是现在!
  樊城顾家想要洗刷身上的污名,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攻击外面的合陵兵!
  顾家与樊城的其他家族并不想谋反,他们真的不想!但整个鲁国的人都以为他们要谋反,要打乐城,打大王。
  他本以为顾家再也没有希望了。
  没想到合陵龚氏竟然就这么送上了门。
  当然,他很清楚顾氏再加上樊城其他家族所有手中的兵马未必是合陵龚氏的对手,如果蒋家还在,或许会是另一番局面,但换成顾氏,却不敢说大话。
  顾氏不需要打赢合陵,只需要做出姿态就可以了。
  只是有一件事让他无法释怀。
  这一切早在公主的算计之中吗……如果是真的……
  他手中一顿,弦断了。他仰头,摘星楼二楼上栏杆处垂下了一条红色的丝带。
  他抱起琴走进了摘星楼,拾阶而上,来到二楼,看到榻上倚着的少女,她通身穿着白色的纱衣,只在腰间系一条红色的腰带。薄纱轻透,仿佛能看到她的肌肤,她的肌肤比白纱更白。
  顾釜没有再走近,他席地而坐,放下琴,对着榻上少女伏首,“顾氏观澜,愿为公主拂琴。”
  那双黑色的眼睛清澈透亮,朝他一望,把他的心肝都冻成了冰。
  “靠近些。”她轻声笑着说。
  顾釜压抑住激跃的心,抱起琴,缓步走向她。


第324章 合围
  顾釜从莲花台出来了,悄无声息。他进去的时候是被宫中侍卫绑进去的; 家人、下人、行李统统没带; 等他回到当时租住的院落时,只剩下他的从人; 名叫徐兔的一个半大孩子; 看到顾釜回来; 徐兔先是高兴,跟着就是害怕。
  顾釜进屋一看; 屋里像被洗劫了一样,除了他的书没卖,剩下东西全不见了; 连碗筷都没剩下。
  “你都卖了?”顾釜倒是不吃惊。
  徐兔道:“您一进去就不见回来,他们都说你死了,都走了; 我留下等您,没钱吃饭……”偏偏乐城的粮食和樊城一样,最近半年贵得离谱,如果不是有点家底的人家; 饭都吃不起——不是夸张; 现在街上还有小儿在唱:家有黄金千两,屋里饿殍四张。有钱买不来粮食,金银又填不饱肚子。最近城中最受人欢迎的是木匠和砖瓦匠等手工艺人,他们可以在家中合适的地方挖一个地窖用来藏粮。
  徐兔是顾釜从街上捡来的,小小一个; 蹲在街角,顾釜从旁边经过看到,还以为他在看蚂蚁——遂蹲下同看,不料此子是因为肚子饿到发疼,所以蹲下省劲的。
  顾釜就把这小子给捡回了家,洗干净后看举止也不像是没父母的,但问起家人姓名,家乡籍贯,一问三不知。顾釜便犯了难,不好让他入奴籍,又没办法替他找到父母,画着人相的招贴画在城门口挂了两年都没人来找,估计不是本地人。普通人一生都难以离开家乡,这个孩子不管是拐来的还是自己走丢的,再回家的可能都很渺小了。
  于是,顾釜就劝自己的从人回家抱孙子去,儿戏的把徐兔算做了自己的从人。
  徐,是徐兔唯一有一点印象的,只是不知是徐,还是许;是姓,还是城、村、集的名字。甚至有可能是他们家街口一家店铺的名字。
  兔这个字就是顾釜的兴趣了,他曾想给自己儿子取名叫猴子,给孙子取名叫黄莺,皆被他叔叔顾朝给否决了,家中的仆人也自有他们的父母给取名,正好徐兔无父无母,年纪幼小,他便一偿所愿,从此心满意足。
  顾釜把门关上,悄悄问徐兔:“粮食有吗?”
  徐兔立刻点头,把他领到寝室,在原本是床榻的地方铺着一张草席,掀开,下面就是块木板,再拉开,就出现一个地洞。
  这是徐兔花大价钱请人来帮着挖的地窖,他特意藏在顾釜的寝室里。地窖中藏着十几袋粮食。
  顾釜大喜!好好夸了徐兔一顿,再下去扛了一袋上来做熟,与徐兔大吃一顿后,把徐兔留在家中,他出去转了一圈,把剩下的粮食买了个好价钱,换来一辆车,两匹马。
  他要回樊城了。
  坐在车上出了城,徐兔的一双眼睛仍哭得通红。听说顾釜把他好不容易攒下来的粮食全卖了,徐兔当时就哇哇大哭,看人来抬粮食就躺在地上不起来,还是顾釜把他给拖起来的。
  “就要回家了,你不想回家吗?”顾釜哄他。
  “不想。”徐兔红着一双兔子眼,“叔叔不是说当时出来就没打算再回去吗?”
  顾釜笑道:“此一时,彼一时。”
  徐兔仍在哀悼他们被卖掉的粮食,早知要卖,他每日就多抓两把来吃了,现在省下来的都便宜了别人,好亏……
  不过出城不到十里,他们就遇上了两拨人,第一拨运气好,看是一个士人和一个随从就放过他们了,第二拨就土匪了点,把他们的两匹马给抢走了。
  马一没了,车就趴下了。
  顾釜叹气:“早知就该要驴的。”现在他也明白为什么买主会甘愿给他马了,因为现在马出城比驴危险。
  抢马的是一伙十几个汉子,个个身上都带血,有的血都发乌了,行动带着一大股如影随形的苍蝇,气味熏人欲醉。
  徐兔早吓得缩到顾釜身后了,顾釜表现得落落大方,其实还是有点害怕的……怕被这些人抓去当兵。
  其中一人笑道:“有驴正好可以吃肉!”
  一群人哈哈笑起来,扬长而去。
  顾釜松了口气,拖着徐兔继续往前走。
  正值夏季,草木茂盛,蛇鼠兔鸟都挺多,顾釜武艺说不上出众,就地绑一副弓箭射几个小猎物填饱他和徐兔的肚子还是不成问题的,但无马车代步,这样一来路程就更远了。
  走了四天,他发现乐城周围的环境变糟了。看不到百姓,他记得当时他来乐城时,这附近到处都是背着行李、挑着担,或是坐着马车往乐城去的百姓,大家行色虽然匆匆,神态却很悠闲,路边也能看到踏春的少年少女。
  这才过去几个月,全都变了。
  草丛间依稀可见血迹与尸块,狼与豺大白天就敢尾随在人后,这些凶畜都尝过了人肉味,看人就像看兔子看狐狸,都是它们嘴边的肉。
  顾釜知道这样下去不行,他和徐兔两人早晚会出事,必须要尽快找到一伙人加入进去,再想办法回到樊城。
  这个时机来得很快,他们每天都会碰到几伙人,有几十个的,也有几百个的,乌泱泱一大片好像成千上万的也遇到过,不过他远远望到就带着徐兔躲到草丛里了。
  这次遇上的这一伙像是读书人比较多,大多穿着长衫,扶老携幼,而无论老幼,哪怕行走途中都在大声咒骂龚大夫,别说祖宗八代,十八代都被骂尽了。
  顾釜带着徐兔过去,隔着老远就行礼问好,再骂两声龚大夫,倒是很容易就融入进去了。
  一起走了一天后,顾釜才知道这些人原来都住在士子村。士子村是浑名,大王叫它迎客村。村子里房子白住,水随便打,大王还给粮食发布、发钱——于是除了家中不缺钱的世家子弟之外,穷读书的穷书生也有不少。
  是很不少。
  大概是家里有房子不住的士子的十倍吧。
  读书人是不干活的,你让他拿锄头下地?挑担子走街串巷卖货?拿着锯子、麻绳当木匠?这都不合适。如果家里出了个读书的孩子,基本上就等于开了个无底洞,不能指望他挣钱,他花钱比挣钱在行。
  多的是家中小有资产的父母,然后供个儿子专心读书把家底读光的人家。一听说有士子村这种好东西,便举家搬来了。
  好处不止是大王给粮食给布,而是周围都是读书人啊!终于不用因为儿子想去找书友而给他准备盘缠了!一去几年,除了回信要钱别的什么也不会带回来。读书是很崇高,但读到最后,父母老病而亡,儿子却未必能成名。
  顾釜一听就明白了,不由得感叹,龚氏只怕是没有料到一个小小的士子村能有这么大的作用。
  因为士子村显然很意外的,讨好了鲁国大多数人。除了世家,百姓们也很喜欢士子村。
  结果合陵兵把这个马蜂窝给捅了。
  顾釜猜测这其中一定有人在煽动,就是不知道是谁,不过不管是谁,他们都跟他一样,在挖龚氏的墙角。
  刘箐带着十几个人回到了乐城刘宅。刘家虽然在开元城是城主,但到了乐城,却只是个稍微有点名气的“普通百姓”。
  所以房子的位置并不好,有些偏,地方也不大,里面的陈设也不怎么样。
  跟刘箐回来的都是从士子村逃出来的人,也是刘氏兄弟之前收服的其中一部分,当然,跟他们的关系也最好。
  “不要拘束。这里现在就我自己,我爹和我兄弟都已经回开元了。”刘箐道。
  付明有些感慨,危机来临,刘氏做出了选择。刘竹与刘箐两兄弟,刘箐留在了险地,替刘家博一个未来,若赢,他带刘氏飞升,若输,就只死了一个不肖子弟而已。
  “贤弟高义。”付明赞道。
  其他几人也纷纷称赞。
  刘箐笑道:“我大哥走的时候险些没被我气死。不多说了,家中有粮食,只是没有人做,灶上的人是来了乐城以后雇的,我前段时间就把人辞了,现在这种情况,家中还是只留信得过的人好。”
  “刘兄说的对。”
  “有道理。”
  “无人下厨也无妨,谷米生嚼更甘甜!”
  刘箐便去灶下盛来一斗谷米,倒是都磨去了壳,他把谷米倒入几个大碗,几人就这么抓着生嚼起来。
  一时满屋噎得咽不下去,呛到喉咙里的咳嗽声。
  并非刘箐清高……他是真不会做饭,这辈子都没见过不在盘子、碗里的饭菜是什么样子,他也奇怪,这嚼起来像砂子一样的东西就是他平时吃的香香软软的饭吗?他以为味道不会差太远,但这差得何止太远?简直像别的东西了。
  发大话的人先吃不下去了,主动开口占住嘴,问道:“刘兄,大王写给你的话在哪里?可能取来一观?”
  其他人不约而同的都停下了……能少吃两口就少吃两口。
  刘箐也从善如流的放下手中的碗,去室内的柜子中取来一个木盒,回来摆在众人面前,郑重的打开。
  这就是当日他与刘竹悄悄送到莲花台的竹简,他取出后翻到背面,大家就看到背面果然有锲上去的字,字迹有些拙劣,确实是大王亲笔。
  大王的字迹就如同三岁小儿。
  “孤安好,卿勿忧,感卿深情,孤泣,望卿珍重自已,勿妄动、勿妄言,盼与卿有重聚之日,与卿同座、共饮,握手言欢”
  短短数句,倒是把不少人的眼泪勾出来了。
  大王其实不擅言辞,说话时都是短句,他们当时心中难免有嘲笑与轻视,但现在再看到这一行字,心中却想起那个沉默寡言,但温和善良的大王。
  他一个人在莲花台,该是何等的害怕、何等的恐惧?但他没有愤怒、怨恨,只是安慰他们,让他们不要替他担心,让他们保重自己。
  付明伏地大哭,“大王!大王……那龚氏的贼子!吾必取你性命!”
  其他人也双眼血红的发誓:“必不饶龚氏!”
  “龚氏险恶,天地难容!”
  刘箐忙叫大家悄声,不要大叫,免得引来龚氏的人,他道:“我们还有许多志同道合之人,在羊兄与年兄那里,大家一定能想出一个办法,救大王于水火之中!”
  顾釜与徐兔与那些人在樊城附近分了手,他终于平安回了樊城。樊城城门紧闭,守城的将军认出顾釜才放下吊篮把他们拉进去。
  顾釜惊讶的看到城门下竟然有数千刀甲士兵集结,问将军:“难道龚氏攻打我城了?”将军大笑:“非也,非也!公子回家便知!”顾釜回到顾家,见了顾朝后才知道,原来顾家早在合陵兵来了以后就发现这是一个洗刷顾氏的好机会!
  “已经小胜过几场了。”顾朝笑道,“龚氏太骄傲了,不过一群乡下人,就敢在王城脚下耀武扬威!”
  顾釜目瞪口呆。他还没有带来公主的许诺,顾家就自己钻了进去。
  顾朝笑道:“不止我们,我猜,姜将军已经回来了。我们遇上了几回,没认出姜将军,但除了他也没有别人了。”看顾釜神色不对,他安慰道,“开始险些打起来,后来就避开了。”
  顾釜让人都下去,才悄悄把公主的话说了,道:“叔叔,此事可应吗?”顾朝也有点吃惊,不是吃惊这个条件,而是提出条件的人。
  “你应了?”顾朝问。
  顾釜点头:“是。”
  “你都应了,难道我还能说不行?”顾朝笑道,随即又皱起了眉,深深的叹了口气:“一个女子……”
  非姜氏之福啊。


第325章 稻草
  顾釜刚回到家还不到半天,城里其他人家听说后都赶来拜访; 顾朝把顾釜从浴桶里提出来; 让他速速打理干净去见客人。
  “到了外面不要胡说八道。”顾朝交待他,“公主的事……半句也不要提起。”
  顾釜当然不会把公主的事四处嚷嚷; 但他看顾朝却不是这个意思。他若是出于爱护; 顾朝就是想避嫌了。
  一时也来不及询问四叔的意思; 顾釜带着家人匆匆出门见客,他久不回来; 街上以前去的酒肆都关门了,人们无心玩乐,但人们也习惯了樊城如今的境况; 不再像大半年前那么惊慌,倒显出一种不得不接受后的淡然,让人敬佩和感伤。
  来见顾釜的是钱、赵、杜、马、范家的人。来得齐全。
  顾釜出去先团团一礼; 问安道好。这几家人也不显急色,还与他谈笑了一番,最后才有一个人仿佛不经意的问他:“听闻顾郎在乐城颇得公主青眼……”
  顾釜道:“惭愧,某行为放浪; 惹了一些麻烦。”
  另一人紧接着问:“但我听说; 顾郎开始是惹了麻烦,后来也因祸得福了。”
  顾釜道:“没有没有,贵人量宽,不与我计较罢了。只是也关了一些时日,此时才回家。”
  几人半信半疑。
  顾釜道:“诸位要是有什么想打听的; 尽管直言,何必客气?”
  不等他们再废话,顾釜就大大方方的告诉他们乐城现在情形古怪,但大王与龚大夫正在角力应该是真的。
  他压低声,极为神秘的说:“就我所知,龚大夫根本无法踏入莲花台一步!大王不知用了何人、何法,令龚大夫始终不敢迈过这临门一脚。”
  众人听了,神色惊喜。
  顾釜又露出苦恼的样子道:“龚家有些尴尬,龚屌那人还躲在合陵不出来,龚大夫也闭门不出。现在乐城人人都等着看大王与龚大夫谁先出声,然后才能看出谁是赢家,谁是输家。”
  言下之意,其实他也不知道到底现在是大王占上风,还是龚氏占上风。
  所以到底是压龚氏还是压大王……这个你们不要问我。
  他要是极力推崇一边,这几家反而都不敢信。他现在推得干干净净,这几家倒信了八成。
  钱家的说:“大王不必胜,只要两边势均力敌,大王就是胜的。”
  杜家道:“话也不能这么说。只要龚氏不退兵,大王拿龚氏没办法,最后大王屈居龚氏之下也不是不可能。”
  顾釜就在旁边听他们说,说来说去,这几家都是一个意思,可以与龚氏打,但不能打得伤了和气。
  此时顾朝出来了,言称刚才是在教家中小儿读书,打发了孩子才赶紧出来见客。
  “不妨,不妨,有观澜在也是一样。”钱家道。
  顾观澜不但进了乐城,还进了莲花台,剩下几家虽然也遣人去了乐城,但能钻进莲花台的一个都没有。所以顾观澜的话是值得一听的。
  虽然听来听去……也没什么值钱消息。
  这几人在顾家呆了大半夜才走,他们一走,顾釜就歪在榻上昏昏欲睡。顾朝送完客人回来,看他这样,道:“去休息吧,明早再说。”
  顾釜摇摇头,爬起来问:“叔叔,这几家怎么这次这么心齐?”他刚才就发现了。以前顾家想做点什么,那是要一个个说通的,总有人会冒出一两个意见。这才是正常的。但刚才顾朝说话,这几家却都没有意见了。为什么?顾朝笑道:“因为是我把那剩下的两万人放出去的。”
  顾釜一下子坐直了!脸色瞬间苍白!
  其实他早就怀疑乐城附近出现的流民、游兵是樊城冒出来的,也多多少少……感觉可能是顾家,是顾朝的手笔。
  “叔叔……你太大胆了……”顾釜白着脸说。
  顾朝挑眉:“你怕什么?非如此,不能救樊城,不能救顾家!”
  对,确实是。
  乐城步步紧逼,樊城几家就真的想束手就缚吗?他们就不想活吗?
  顾朝说:“是大王……公主不给我活路,不给樊城活路,我又何必顾忌?”他笑了两声,“呵呵,早先以为是大王,我还有些愧疚。如今知道帘后之人是公主,我就不会这么瞻前顾后了。”
  顾釜:“……”
  他不知该说什么,半晌才叹道:“叔叔,你就没想过,公主是故意的吗?”
  顾朝缓缓点头,“你刚才提起与你提议此事的是公主时,我就想过了。”他深吸一口气,“公主是故意的,她拿樊城没办法,拿龚氏也没办法,便设了此计,令樊城与龚氏互为仇敌!”他问顾釜,“你可还记得之前龚大夫入城时,我们才接到大王要我们交兵的王令?”
  顾釜怎么会不记得?但当时顾朝认为龚氏不是他们要对付的人,与其与龚氏为敌,不如交好龚氏,所以就放龚大夫过去了。
  之后龚大夫也果然没有与樊城为难。
  “公主那是前计未成,又生一计。”顾朝叹息道。
  这一次,公主成功了。
  合陵兵以前就躲在樊城附近,顾朝也曾给他们不少好处。但给得多了,樊城中就出现了不合谐的音符。
  这么给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
  范家的人就为此抱怨过。他们家靠粮、盐、油为生,涟水河道被封后,外地的粮、盐、油要花数倍功夫运进樊城,却有大半都进了合陵兵的嘴。范家一直在赔钱,当然不高兴。
  何况喂饱合陵兵,范家有好处吗?没有啊!
  顾朝也发现了,龚氏在侧,不止大王受影响,樊城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