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姜姬-第2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之后,青焰又把徐家的女眷引见给她。
其中有嫁到徐家的,也有嫁了人的徐家女。不过她们在徐家都过得十分自在。
她们虽然对姜姬很好奇,也没有当面问什么难堪的话题。见到绿玉,都会感叹,再看到绿玉与阿笨之间的情丝,又都各有感触。
其中就有觉得阿笨被她骗了的。毕竟绿玉一看容貌,就觉得像宠奴。虽然他有姓有名,但问起家传来都说不清,再谈深一点,都能看出他没正经读过书。
阿笨却是魏国公主。
这样一来,不就是她用一个宠奴骗了阿笨吗?
于是,就有徐家女眷想要暗地里提醒阿笨。
阿笨为人单纯,她们就避开她后,悄悄跟阿笨细细的分析当前的情景,她的处境,以及姜姬可能会有的险恶心思,还有,她那个情郎的居心。
阿笨听了之后,自然很感动。然后就开始解释。
比如,她并不想嫁皇帝。
徐家女都不知道皇帝有问题,在她们看来,皇帝十五岁,与阿笨很相配,两人年龄相当,阿笨又青春貌美,未必不能得到皇帝的真心啊。
阿笨还是摇头,说她喜欢绿玉,不愿意嫁皇帝。
真情难解。徐家女们都没话说了,只纷纷感叹,然后就悄悄劝她不要与绿玉太亲近了!
阿笨羞红了脸。
她们又替阿笨担心,问阿笨接下来要去哪里,是不是要回魏国?她们可以帮忙,给魏国送信啊什么的。
阿笨又摇头,说她不想回魏国。因为她去了鲁国,认识了公主姐姐之后才过得最好最幸福,所以皇帝选完之后,公主姐姐当了皇后,她就去鲁国了,姐姐说,让她住到鲁国去。
徐家女怔然后全都是一笑,直叹:是我们枉作小人了。
绿玉先察觉到阿笨不见了,怒气冲冲的来找姜姬。姜姬听了,以为徐家要做两手准备,拿阿笨做点什么,一转头却看到了青焰,她不及怒,先沉思起来,叫绿玉先稍安误燥,她这里试探一二。
不等试探完,阿笨和那些徐家女出现了。两边一起向姜姬赔罪道歉。
阿笨脸红红的把前因后果都说了,重点是她希望姜姬不要生她们的气,因为她们是好心,只是误会了姜姬。
徐家女们也诚恳的道歉,为对她的误会,然后感叹,不想此间也有真情。
两个本该要争一个男人,争天底下最高的地位的女人竟然真成了姐妹。
姜姬看了看阿笨,摸了下她的脸蛋就把她推到绿玉那里去了,绿玉刚才是真吓得脸色都变了呢。
等阿笨走后,她问青焰,请她打听一下去魏国的使者家住哪里。
“是我忘了,应该替阿笨去致意的。”
对诸侯国公主来说,去诸侯国宣旨的使者都是她们的“恩人”。所以她到徐家来,还带了给徐家的礼物。
魏国当时也是有使者去宣旨的。就是她没听阿笨提起,估计阿笨也不知道。她又把这事给忘了。
青焰说,这个不用去打听,她就能告诉她,只是那人还没回来呢。
“听说是被魏王留下了,当了魏王的官。”她笑道。
皇帝的官不好当,大王的官就好当一点了。那个使者去了魏国后,竟然不打算回来了。
姜姬笑道:“那也是件喜事,还是该去道贺的。”她命人备礼,叫段小情从病床上爬起来,亲自去道贺。
青焰没有办法阻止,只得安排了车马从驾,送段小情出去。
等徐公知道时已经是晚上了。
白哥被拘在徐公榻前抄帖子,听了以后就说:“老师,你这招是不管用的。”怎么可能关得住摘星公主嘛,她想出去理由多得是。
不过她为什么不出去就不知道了,总不会是在徐家住惯了不想走了吧?
徐公叹气,“算了。能关几天也够了。”对徐丛说,“下一次文会,就订在这个月初十吧,正好围炉、消寒、赏雪。”
这个公主是真关不住啊。
第521章 旧人
段小情一直“病”着; 从进凤凰台前就真的快病了,人都瘦了好多。
他是在快进凤凰台时才被公主告知身后还跟着五千的大军。而这五千大军公主并不打算送回鲁国,而是就近在凤凰台外驻扎下来了。包括一路跟上来的百姓流民,大概四五万人吧。
她想建个村镇,叫段小情炮制一篇好文章; 到时递到凤凰台; 好叫这个小城名正言顺。
至于理由,就找公主思乡心切,所以咫尺之遥有个全是鲁人的村庄叫她心情舒畅; 类似的吧。
段小情:……
他是万万没想到,公主是带着兵来的!公主跟他说只有五千人; 可他不敢信!但历来嫁皇帝的诸侯国公主有带兵的吗?
没有!
都是带钱!
对啊,你一个诸侯国公主; 嫁皇帝,当然是要以下奉上啊。送钱才对,有送刀的吗?送刀; 这意思就不对了!
于是,段小情病了。
他既不敢劝公主改主意,又不敢去想到底有多少兵。每天睁眼闭眼; 都是凤凰台发现鲁国有不臣之心; 他被宣到殿上; 面对着殿前武士,皇帝与大臣的森森冷目、逼问,哑口无言; 只能撞柱一表清白。
可他又不敢死!
但不管怎么想,被皇帝发现、上殿、自尽,这就是他接下来的命运啊!
他病得没有一点折扣。
姜姬的队伍里有好几上三品、四品的御医呢,都是有真才实学的。至少治一治段小情这点心理问题不成问题,每天两帖药,段小情除了脸变白了点,身体变轻了点,人还是活得很好的。
姜姬一句话,要他带着礼物去访客。御医来给他再灌下一帖药,他就能坐直身,乘上车,出去也。
出去就被人堵了。
两个。
一个是熟人,老熟人,蓝家。
段小情在鲁地时跟蓝家不太熟,但也能认个脸熟,毕竟蓝家靠着姜奔还是稍稍热闹过几年的,那几年,段小情也在家中宾客里见过座次还比较靠前的蓝家子弟。所以碰上拦路的,一递名帖,就知道了。
既是蓝家,段小情就命人停车,叫人到车前来,问:“有何贵干?”为什么拦我的车?蓝家来拦路还真不是普通子弟,而是蓝如海的亲生儿子。
他在段小情面前不敢放肆,所以话说得很利落,就三件事:第一,问公主好;第二,问段小情好,他们一直一直想拜访公主,可公主根本没通知蓝家她到凤凰台了!他们还是从外面打听来的!然后公主就进凤凰台了,然后公主从凤凰出来进徐家了,蓝家进不去啊!蓝家很委屈!
段小情不太想应酬蓝家人,含糊道:“我知道了,一定把你们的忠心告诉公主。”
说完就要走,蓝家人赶紧再说一件事:他们家一个人,叫蓝田的,不知有没有跟公主一起回来?
蓝田回了鲁国后,很快就消失在茫茫人海中了,一直没给家里送个音讯。蓝家盼到公主到凤凰台了,赶紧问一问家中子弟是否平安啊?不会是发生什么意外了吧?
“哦,蓝田!”段小情想起来了。
公主带过来的小吏中有一个是姓蓝的,叫蓝田,应该在准备新建的城那里,公主说,暂定名就叫公主城。
真是……一望即知。
蓝家人:“公主城?”段小情:“解县后面,你去找吧,有座新村子。他在那里替流民登记姓名来历。”人,应该是累瘦了,不过性命无忧。
蓝家赶紧再谢过,段小情的车终于走了。
他到了那一家,送上礼物,那家人也不怎么想招待他。鲁国公主现在虽然声势很大,但毕竟还不是皇后。这一家就不太想这么快就被算成鲁国公主的人,收下礼物,简单致意后就送段小情出来了。
跟着段小情就遇上了第二个拦车的人。
是王姻。
段小情不认识王姻。在建城,王家是老大,在乐城,那就没人在意了。段小情知道王家,但不知道王姻。王姻也没怎么在莲花台露脸,所以段小情听到他报出建城王家,又报出自己的名字后,仍没什么印象。
因为公主来凤凰台,本来就有不少人追随而来。他把这王姻当成也是一个追过来的人,就道:“你一路辛苦了,随我去见公主吧。”他想,公主见了他之后,估计也是扔到公主城去。
公主见到士子就一个念头:这是个会写字的,去当官吧。就把人扔公主城里当官去管流民了。
姜姬见到王姻多多少少有点吃惊,又不是太吃惊。
她手上已经有了当时被姜旦绑出去砍头的人的名单,也有了当日“劝诫”大王的人的名单。
其中有赵序,没有王姻。
但报上来说王姻早就因病去世了,她就以为王姻被赵序给干掉了。这个结果她并不意外,她早料到这两人会干掉彼此,或者最后同归于尽。
她以为赵序干掉了王姻,现在看来,是王姻干掉了赵序。
赵序的脑袋虽然没掉,不过姜旦的“优容”之下,他现在生不如死。快跟刘箐一个下场了。
都是被放在祭台上用来显示大王恩宠仁慈的对象。他们越受宠,就越招人恨。那些不敢恨姜旦的人的恨意就会冲着他们去了。
王姻是乔装过的,蓄了一把大胡子,脸也好几个月没洗了,一看就很苍老。
姜姬让他去洗漱过后再来见。趁机跟段小情又交待了两句,中心思想就是:别躺床上了,听说现在街上到处都是鲁国公主讨论会,你找几个参会者众多的进去听一听,回来跟我学一学,当然,如果会上有人骂我,你记得发挥一下,替我把骂声扭转过来。
段小情能说什么呢?只好答应了。
王姻匆匆回来了,听到了个尾巴,马上说:“公主勿忧,我已经在街上纠集了一些人,他们都向往公主的德惠,一定会维护公主的!”
王姻并不是毫无准备就上门的。他甚至比姜姬更早到凤凰台,并已经在此把该认的门都认清了,该认的人也都认清了。他还以鲁国士子之名结识了不少人,等姜姬到了以后,他早就开始在百姓中间替姜姬摇旗了。
今天会上门,也是因为他觉得他该把这段时间的功绩向公主表白一番,顺便扭转一下公主心目中他的印象。
他不能让自己一直停留在跟赵序同等的地位上啊。
他可以为公主做一把利剑,一柄宝刀,但他不是只能做刀剑的。
他还可以做许多事。
姜姬颇为惊讶,挥退段小情,留王姻在此说话,这一说就说到了半夜。
因为王姻很聪明,超出她想像的聪明。他不但把凤凰台的事摸清了大半,他还替她带来了更多鲁国的消息。
这都是他身在前线时的第一手消息。
现在鲁国的形势其实已经有点分裂了。
下层百姓和一些贫穷的世家都向往大王,他们都很喜欢大王继位以来的种种德政,因为大王替他们开通了一条又一条的晋身之阶。
而各城较大的世家、著姓,却反对大王。
当然,现在王姻知道这全是公主的手笔。
他对公主的佩服之情也是由此而来。
公主是一个粗暴的人。她虽是女子,手段却不见脉脉温情,她不婉转,不回旋,直来直去。
虽然有所掩饰,但结果总是很直接的就显露出来了。
王姻看出来一件事,而百姓们、世家们或许是察觉到了,或许也是看出来了。他们有的为此惊慌,有的为此兴奋。
公主在打破门户。
她以贪玩、贪财、贪权为借口,为掩饰,在大世家的眼皮底下,替小世家,替普通百姓建设了一条条通天道。
现在鲁国涌现出的新城、新村,任用的全都是新官吏。这些新官吏不是世家举荐,不是世袭传承。
他们是考出来的。
而考他们的人是公主,选他们出来的人也是公主。
不管选官的条件标准有多儿戏,他们都当上了官。
不管他们当的这个官有多下流不堪,他们都成了官,都身倚王权,手握律法。
他们的确是官啊。
苍蝇官就不是官了吗?
管束流民,替百姓女子打丈夫的就不是官了吗?这些官,每人所辖区域人口平均过万,多的,甚至手上要管四万、五万人。
这是能小看的吗?
不能。
那这些人已经慢慢填满了从莲花台到涟水大关的一大片区域,眼看晋江沿岸也要住满了人。
到底有多少人在这里?
各城不知,但他们可以估量。
只是数字叫人心惊。
鲁国的王城已经成了一只叫人心惊的巨兽。
它太大了!!
谁能想像得到?十年前,乐城与其他鲁国的城没什么不同。除了里面住着一个已经叫人没办法去尊敬的大王。
十年内,不知从哪里来的流民蜂拥进乐城。乐城却没有被流民们拖垮。
它吸纳了所有的流民,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怪物。
王姻估算过,在大王——或者说,在以公主为首的姜氏所掌握的城池中,人口总数已经是鲁国其他各城的总和了。
也就是说,把鲁国其他所有的城捏一块,大概才能跟乐城打个平手。
这也只是在比人口而已。
其他城,有晋江、涟水、滨河三条连贯的水道吗?
其他城,有以姜大将军为首的几十万雄兵吗?
其他城,有以商城、浦合为后盾的商路吗?
他们有公主吗?
王姻以为,这场姜氏与世家的博弈,公主已经胜了。
所以,公主才会抛掉鲁国,来到凤凰台。
因为接下来的胜负不用看了,差别只在姜氏想用什么方式去收服那些城。
她把这个给大王和姜将军用来练手了。
各城大世家、著姓已经察觉到了所处环境改变,可他们束手无策!
他们想反抗,那就只能联合到一起,从几十家,几百家,变成一家,变成一个人,这才有可能和现在这个庞大的姜氏对抗。
但这可能吗?
而且以前会顺从他们的底下的百姓、小世家都变得不再顺从了。
人皆向利。在一座小城里博前程算什么?何不去大王面前博一博呢?
大王那里既接纳读书人,又喜欢勇武之士。而且听说在乐城种地不收税,经商不收税,会写字就可以当官,会数数就可以去上学,会一门手艺就可以去领俸禄。
怎么能不去乐城?
百姓要去,想换个地方好出头的士子们要去,人人都要去乐城。
王姻估计接下来鲁国的世家会变成三种。
第一种,带着人,带着城去见大王,献城以求安康,如果顺利,大王还叫他们继续留在城中,那就万事大吉了;
第二种,依附同样不想对大王,对姜氏投降的大城,联合起来,跟在大城身后捡便宜;
第三种,观望。
王姻说:“依我看,合陵只怕会是其中之一。”
做为一座将要被依附的大城,合陵实在很有优势。从地理位置看,就不容易被乐城拿捏呢。
姜姬笑了。
王姻转口道:“公主必是已有腹案了。”
姜姬摇头:“我并不知道合陵的情形啊。只是他若顺从,那就省事;他若不顺从,不是刚好吗?”有了出兵的借口了啊。
王姻听得心都激动起来了,“公主,我只恨现在不身在鲁国啊!”
姜姬:“你想回去吗?”王姻又一转颜色:“某只有一人,愿在此地为公主披荆斩棘!”
第522章 幸得君顾
当街上的每一个人都开始议论诸国公主的品德的时候; 凤凰台终于有了选后的气氛了。
公主们都长什么样?
年岁多大?
长得美吗?
长得丑吗?
品德好吗?
声音悦耳吗?
她们的父母什么样?出生之地什么样?
从出生到现在,有大错吗?有大功吗?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都成了街头巷尾议论的焦点。
这就显出龚香之前让人吹捧她的好处来了。说起赵国公主、魏国公主、晋国公主,都没有鲁国公主的故事多。
故事一多,就显得熟悉。在嘴边嚼得多了; 就好像认识了这个人。
人人都说鲁国公主是神女下降。
他们还说鲁国公主神性彰著——通俗点说; 就是性格比较鲜明,爱恨比较热烈,优缺点比较显著。
但一旦冠上“神”这个名词; 哪怕是缺点都不那么刺目了。
或者说,正因为有这些缺点了; 反倒让人觉得她平易近人了。
总之,由于先入为主; 姜姬的名声在一众公主之间还真不错。
与鲁国公主相比,赵国公主和魏国公主就成神秘人了。街上没人知道她们的故事,没人知道她们长什么样; 有什么爱好,有什么缺点。结果就没有人提起她们。
哦,还有一下晋国公主……她还在路上; 不知道能不能赶来呢。
配上三个小透明; 姜姬的“皇后”之位看起来更加稳了。
徐公是眼看着事情发生成这样的。他所做的; 也就是松开手,没插手。本想着鲁国公主人生地不熟的,就算想做什么; 也需要时间,需要时机。
但没料到事情竟如此顺利。
他都吃惊了,叫人去打听,打听的结果叫他不禁沉思起来。
他叫来徐丛与白哥,详细问了鲁国公主的事,其中白哥因为实在太笨,徐公就叫他一言一语把鲁国公主的事都原样学出来。
之后,他找来了毛昭。
如果说凤凰台上下有什么人是徐公能信得过的,就是毛昭了。
毛家本来只是个中等家族。体量、传承,在凤凰台都排不上号。
但因为皇帝不争气,还是一连三代,所以朝中人才凋零。近五十年,传出天才之名的人不少,可凤凰台却没几个,多数都在地方。
这种征兆当然让徐公心惊啊。
以前人才都在凤凰台,都在皇帝身边。现在人才都在外面,都在各城、各世家手中。
这意味着什么?
若无野心,何必在外面吹捧自己呢?
徐公一直希望能找一个自己的继承者。徐家就算了。徐家有他一代,今后三代躺着过就行了,千万别再站起来,再出第二个徐公,那这天下就要把徐家压垮了。
徐公便选中了毛昭。
有他帮扶着,毛家渐渐就起来了,目前也算是能在朝中殿上都说得上话,有一言之力。
毛昭,虽然有些私心,爱争斗,好美名,但能力是有的,也有大局观,眼光不坏,心性够稳。换句话说,这人心眼多,城府深,有谋略,有手段,能忍,会忍。
最要紧的是,毛昭爱名,有意成就自己的一世之名。
身为臣子,什么叫美名呢?自然是扶持社稷了。
有这一条,毛昭就是个当臣子的好材料。
徐公把毛昭叫来,商量推动姜姬为皇后的事。
毛昭倒不介意哪一国公主为皇后,甚至就算真当了皇后,他也不在意。等皇后生了小公子,他再对着小公子使劲,把小公子扶为太子,那时才是他施展的时候呢。
徐公既选了鲁国公主,那就是她吧。
毛昭答应得很痛快。
徐公却道:“我选她,是因为不得不选她。”
毛昭奇道:“徐公何出此言呢?”
徐公问他有没有听到街上的人在说什么?他们都在说鲁国公主。
毛昭笑道:“一年前就听到了。”一年前,白哥刚到鲁国,不是已经有吹鲁国公主的美文流传过来了吗?
徐公问:“那你听到其他公主的名字了吗?”这个真没有。
但毛昭觉得这也不奇怪。魏王那边把使者留下了,赵王忙着侵郑,根本没把这事放在心上,他都没理那个使者,使者是灰溜溜的回来的。晋国弱小,使者也不想费力气替他吹捧。
所以,鲁国公主是占了这三家的便宜的。
徐公问:“那你知道为什么这一个月内,街上就变得人人都在说鲁国公主吗?”毛昭惊讶:“一个月内?”
他明明记得已经很久了。不过仔细想想也很奇怪,一个故事,说了一年了,人们都该说够了,最近一个月却变得比以前有更多的人关心了。
“不过,这也是因为鲁国公主开了文会的事。”他道。
因为鲁国公主开文会,这才引发了新的讨论。
徐公摇头:“不是。是商人,鲁商。”
毛昭的神情变严肃了,“鲁商?”
凤凰台的百姓们早该听惯了王公显贵的故事,一个小小的鲁国公主,远在千里之外,又没露出真容,怎么会对她产生这么大的兴趣?
短短一个月之内就传遍了大街小巷?
徐公让人打听来的却是鲁商,或者说从鲁国涌来的商人,是他们把鲁国公主的趣事不厌其烦的说了一遍又一遍,对每一个想来找他们打听的凤凰台百姓说,对每一个对鲁国公主好奇的人说。
他们夸耀鲁国公主,夸耀鲁国,夸耀鲁王,夸耀鲁地的山水。
这本来是很正常的。
但却偏偏应了天时、地利与人和。
刚好是过年前,所以商人的大量涌入没有引起徐公的注意。
所以早有准备的鲁商带着无数的货物涌入凤凰台,一边替鲁国公主扬名,一边赚走大量金银,收买走大量货物,甚至,他们在凤凰台百姓心中留下了印象:在鲁商那里,能买到别处买不到的东西;在鲁商那里,比别处都便宜!
鲁地的商人很少能走到凤凰台来。因为路途太远了。
但鲁国公主一路走,一路开路,追随她而来的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