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姜姬-第3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人见此,灵机一动,沉重道:“大公子不知……唉,我虽不想离间大王与大公子的父子之情,但大王只怕另有打算啊。”
  那人就把他的父亲建立云青兰立云重为太子,而云青兰不答应的事给说了。
  当然经过了一番润色。
  在他口中,他的父亲前后求了不下百次,泣血哀求云青兰立云重为太子。而云青兰不但斩钉截铁的拒绝了,还直言云重并非是他心目中的太子人选。
  云重像被重锤击中,瞬间脑中一片清明。那如影随形的恐惧仍在,但现在带给他更大恐惧的不再是花万里,而是远在凤凰台的父王。
  “我父……当真说过这样的话?”云重阴森的盯着那人。
  “某不敢说谎。大公子如果不信,也可以遣人回去打探。大王的心意,只怕现在营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云重:“……父王想立谁为太子?不是我,难道是老二?还是老四或老五中的一个?”
  那人做势犹豫,被云重再三逼问才说:“只怕非五位公子中的任何一个。观大王心意,似乎是想等朝阳公主诞下小公子后,再立为太子。”
  云重立刻相信了。
  他想起云青兰派他过来颁旨,连他“暗中”把兄弟几人全都带出来都装做不知道。当时他以为这是父王对他的信任,现在看起来,只怕是父王根本不在意他们兄弟。
  他想把王位交给根本还没有落地的,朝阳公主所生的儿子。
  “父王骗我……父王骗我……!”云重咬紧牙关,口中渐渐溢出血味,他捂住胸口,眼前一片黑白交杂,天地倒转,噗的一声,血从口中喷了出来。
  “大公子!!快来人!!”
  无数只手扶住他,让他躺好。过了不久,滚烫的药端了进来,小心翼翼地给他喂了下去。
  云重挣扎着起身,指着来给他报信的那人:“把他……关起来……”亲信立刻将那人绑起来拖下去。
  云重现在面无人色,白中透灰,他靠在从人身上,喘道:“此人……是奸细。他说什么……都不要听信……派人给父王送信,光明正大的送去,就说……河谷一切齐备,请父王归国。”
  从人惊讶道:“这……王宫还没建好呢,现在请大王回来真的可以吗?”云重无神的双眼投向不知名的地方,他点点头说:“可以。现在正需要父王回来主持大局。”
  ——父王会回来吗?
  ——对了,外面传说他是战神,打败了花万里。
  ——父王如果不回来,就是怕他弑父吧?
  他要看一看父王到底会不会回来。
  ……是不是还相信他这个儿子。


第638章 士与民,民与士
  “为什么又要……普查?”祁连山化名齐山; 扮作一个家道中落的乡绅; 带着老妻幼孙在公主城外。
  祁家的人全都改姓齐; 自称是河谷外一个叫齐家村地方的人; 除了祁连山身为族长能当个“读书人”之外,其余的祁家男丁全都要去种地。
  因为根据公主城的法律; 种田的百姓不必服役。这个役只是指兵役,一般的修城墙修护城河修路什么的还是要把人给抽去的。不过这个役也可以用钱赎买,交够了钱就不必去服役了。
  所以祁家人才一到公主城就先买地; 因为附近的地早就被别人给“登记”过了; 他们想要,只能从别人手里买。
  第一次登记的人不必交任何钱; 只是需要把荒地变成田地; 要开垦,要耕种。地可以交易可以买卖,但地价却由衙门规定好了,卖之前由衙门请来的“田翁”评定这地是不是良田,该卖多少钱。
  田翁也是公主城才有的一种特别的“爵位”。祁连山在研究过公主城的鲁律后; 判断这是“爵位”。但它不是赏给有功之人的; 而是赏给有能之人的。
  田翁就是擅长种地的百姓,他们需要会种超过五种的谷稻,能防制害虫; 还会给庄稼治病; 什么白斑病、烂叶病、烂根病; 只要是发生在庄稼身上的病; 他们会治三种就可以当田翁了。
  衙门给田翁评级之后,他们就等于是公家的人了。当百姓们的庄稼出了什么问题,衙门就会让会治这种病的田翁去给百姓调治庄稼——如果有人不会治,或是超过十次没有治好,那他就会丢掉这个“爵位”,还要受罚。
  当然,如果治好了,不止百姓要送谢记,衙门也会给赏钱。到了年末论功评级时,这些功绩都可以让田翁再往上升级,升得越高,衙门每回给的赏钱也越多。
  祁连山一看就想去当田翁。祁家在河谷种地有七百多年了,连《田册》、《稻册》、《水册》之类的田书都写过不下百册。祁连山自己也著过一部田书,本来想等他百年之后交由儿孙,此时拿出来,只怕他这田翁能一口气坐上九级呢。九级田翁都可以封博士了!
  据说博士是由鲁王王令册封的,有冠有袍,每年还可以入宫领宴。
  祁连山想到这里都有点激动了!
  祁连山依令登记之后,回到院子里就看到李氏正带着家里的女眷们纺线织布,纺车摇啊摇啊,发出整齐又缓慢的声音。
  他不由得驻足在旁,欣慰又充满爱意的凝视着李氏。
  这一次祁家能平平安安、顺顺利利的从河谷逃出来,多亏了李氏。是她建议他在云重登门要粮时不要反抗,尽数给他。同样也是她坚持在云重前脚离开河谷后,就要带着全家出逃。没人知道他们跑了,连祁家的人都有很多在出城时根本不知道他们这是在“逃”,只以为是去城外的田庄上而已。
  这一走他们就成了逃人。如果被抓回去,全家,包括子子孙孙都只能世代为奴了。
  逃走的路上,祁连山还不停的后悔,但等他们在公主城外安顿下来之后他就没有再后悔了。
  虽然现在家里男人都要去种地,女人都要纺线织布,不能使唤奴婢,还必须隐姓瞒名。
  但家里再也不用担心云贼突然带兵上门了。
  老人不再惊慌,小儿不再恐惧。男男女女,从此可以安心度日。
  至少他们一家人还在一起。不像王家……
  祁连山没有打扰那些女人。这公主城因为是鲁国公主当家的关系,女人在这里可跟河谷大不一样呢。
  女人在这个城中可以有房子,有地,有奴仆,哪怕没有父母,也可以自己决定婚事,招赘上门。赘婿要改姓,认为义子,生下的孩子也是从母姓的。
  现在他就害怕李氏会不会带着孩子离开他。他一直都知道李氏比他更果断,也更有冲劲。他现在家业败亡,也不知道有生之年还能不能再回到家乡,能不能重振祁家,说到底,是他拖累了她……
  祁连山沉默的站了良久回了屋,继续在书案前琢磨自己的书,他要写的这本叫《田舍小记》,全是一些他自己的心得,还有一些是他在田间地头时听老农讲的故事,其中有散文,有随笔,有神怪志异,也有病虫害。
  他想凭这一本书得个爵位回来,要是能当上博士就更好了,这样他就能继续照顾李氏,她也就不会离开他了吧?
  李氏进来叫他去吃饭,看他还在写书就坐在一旁等他。祁连山察觉到她进来了,就停笔不写了。
  李氏:“今天衙差来是干什么?”
  祁连山:“又要人口普查了。”
  李氏奇怪:“怎么又查了?不是才查过吗?”祁连山站起来,两人互相扶着出去,现在外面暖和了,一家人就在庭院里支着桌子吃饭,也看起来热闹些。
  祁连山说:“我看,还是担心咱们家里收容了流民当田奴吧?”
  从河谷逃过来的人越来越多了,很多人根本不识字,当然也不可能到城门口去看告示。他们也自然不会知道公主城对流民的政策。
  附近村庄的百姓发现流民后,就把他们偷偷藏在家里,把他们当奴隶用。为了让这些奴隶不跑,百姓们当然也不会告诉流民在这里根本不会有人抓他们,他们反而会恐吓流民,衙门里如果有人来检查就把他们藏在家里,或者赶出门去。
  被赶出去的流民太多了,这样就被发现了。
  姜姬得知后没有容情,流民是被骗为奴的,一经发现,收容流民骗其为奴的百姓全都要罚为奴隶。
  现在公主城内外都在加紧搜查。她也设立了举报箱,如果有人举报犯罪行为,查实后都有奖励。
  卫始听说这件事后就斥为“刁民”。姜姬却认为这是人性,人本性就是驱利的,看到好处肯定是想去拿的。世家做的并不比百姓做得少,区别只在于世家会把事情做得更好看,话也说得更好听。
  “有事就解决,不必动气。”姜姬看卫始现在的样子,总觉得他已经是个老人了,很怕他气出个好歹来。
  卫始谢过她的关心,说:“公主,已经送信回鲁国去了。只怕这一回送过来的人会远远超出公主的预计。”
  姜姬觉得不会有什么事能吓得住她,“最多是阿旦也把他的儿子送来,不然还会有什么?”卫始:“公主,我是说可能龚相会亲自过来一趟。”
  姜姬:“……怎么,燕、魏还不够他玩吗?”
  卫始顿时失笑,道:“公主,在你身边看到的世界可比鲁国那个小地方大多了。龚相思念公主已久,几成心魔。”
  姜姬也不是不能理解。她早算到龚香对着姜旦这个鲁王不可能心服口服,哪怕有她压着,龚香也最多忍上两年就是极限了。如果没有她,姜旦只怕也早被架空,只能在莲花台称王了。
  她把燕、魏抛出去就是想再牵制龚香一阵。毕竟鲁国是需要一个人坐阵的。现在姜武在她这里,如果龚香也来了,那国中就只剩下蟠儿了。蟠儿在身份上还是没有龚香能压得住。
  如果让她来选,她更想让蟠儿来,龚香继续留在鲁国。
  卫始让侍人从门外搬进来一只箱子,打开一看,全是一卷卷的书信。
  “这是龚相送来的。”卫始指着箱子说。见姜姬好奇想看,摆摆手说:“不看也罢。全是骂我的。”
  姜姬还是拿了一卷看,一展开就笑了,实在是龚香骂人骂得特别直接,不引典故了,就是从卫始的祖宗开始问候起,骂得还是挺上口的,读起来抑扬顿挫,很有气势。
  卫始虽然改了姓名,但他入宫为侍是就是龚香下的手,说龚香是杀他全家的仇人都不过分。
  后来两人勉强算是同殿为臣,姜姬也没看出两人有仇来。但这信中却很明显了,龚香骂卫始是骂他的真祖宗的。
  她看了半卷就放下了,问卫始:“你不生气?”
  卫始的表情看起来确实没生气,反而很怡然。
  卫始笑起来,“不敢欺瞒公主,我现在每天吃饭前都会读一读他的信,饭都吃得香甜了呢。”
  这是说看龚香气成这样,他已经很爽了。
  姜姬也懂了,问:“那你提起龚相是为了……”卫始正色道:“龚相身负重任,依我之见,等公主见了他,还是应该劝他回去。”
  姜姬:“……”所以,你是想等龚香来了以后让我亲自把他赶加去是吗?
  姜姬让人把那装满龚香怨恨的小箱子搬开,换了个话题:“河谷几家都来了吧?查清他们在哪里了吗?”卫始点头,从身边的书架上拿起一卷说,“祁家改为齐姓,王家改为刘姓,这两家都还算是安生,来了以后就老老实实的。祁家扮作农人,买了地,子孙都在种地;王家一直在闭门读书,学鲁字和新数学,应该是想考进衙门。”
  姜姬:“种地可以。王家的考进来再看,不行就都送去做小吏。”低级官吏目前还是奇缺,王家乃是世家,子孙学识方面肯定都不错,去当小吏最好了,他们私心少,蝇头小利打动不了他们,又因为读过书,自己的品性如何不好说,公正公平做事对他们来说并不难。
  那些从百姓中考出来的小吏大多数都倒在贪和拉帮结派上了。她是不杀百姓,可并不忌讳杀官。不把他们砍怕了,他们的胆子大着呢。
  像魏国那样国库中的祭器都被人偷出来卖,她可不想以后公主城也变成这样。
  “还是要读书。”她叹了口气说。哪怕当苍蝇官用不着太好的学问,但读书最重要的是可以修心。在这个时代的书籍本本都是一个目标:把读书人都变成君子。
  也算是思想品德教育了。
  她不求这些人读成大家,至少多读一读君子书,多在心里种下一点君子之德就行了。
  她对卫始说:“除了鲁字与新数学之外,再添几本书吧。”
  卫始问:“添哪几本?《农典》还是《商律》?”
  姜姬在这个世界也算是个半文盲了,一直没能脱盲。只好反问卫始:“你以前读书时读的都是什么?就挑几本教人向善,关于品德的书加进去。”
  卫始:“……什么?”姜姬把她的想法说了之后,卫始才懂,可他却并不赞成:“这些小官现在杀得这么容易就是因为他们是民。读士的书,不太合适。”
  他觉得他们不配。


第639章 士人与君子
  姜姬没说话。她不想改变卫始的信仰; 这是支撑他的尊严的东西。他现在没有家族; 没有姓氏; 也没有子孙后代。虽然高堂华服,可这远远不够。
  她一直希望卫始能多收弟子,哪怕只把“卫”这个姓氏传下去也行啊。可他就是坚持不收弟子,以他现在的身份和地位,每天自投上门的人不知道有多少; 可他就是一个都不肯要。
  对她说是因为已经有了阿陀,所以就不再收别的弟子了。
  可她觉得就算是现在的卫始,仍然觉得自己在给家族抹黑。身为侍人; 操奴仆事; 已经是下流了。
  黑了就白不了,也是她非常生气、非常没办法的一种道德上的坚持。
  但哪怕是现在的卫始,哪怕已经接受了她的一切不规矩的事; 也只是接受她的。可以说卫始是把她从“世人”这个概念中给单独分了出来。一些事; 她可以做,别人不能做;她可以想; 别人不能想。
  果然接下来卫始就说:“公主非常人。我知道在公主心里; 哪怕是那天庭御座上的皇帝陛下都只是一个戴着皇冠的人而已。”
  ——他还真说对了。
  姜姬有点小惊讶。没想到卫始竟然看得这么清楚。她对皇帝; 对九五至尊; 还真没什么敬意或特别的看法。
  人分三六九等; 皇帝就是坐的位置最高而已。
  卫始:“在公主心目中; 这世上的人都可以像棋子一样摆在合适的位置上。所以士与民; 公与奴; 在公主眼里只会是有用与无用而已。叫民读士的书,就像公主之前让商人可赎买其罪一样。士庶相混不是公主的目的,只是办法。”
  “但世上能像公主一样的人有多少?某生于世间四十余年,至今未见一个。”卫始摇头,“恕我不能答应。”
  他现在位居大夫。大夫是殿上臣,能与君王坐而论道。他说不答应,姜姬这个“王”就只能想办法说服,而不能把他拖下去打一顿逼他答应。
  姜姬点点头,“那就换个办法。”她可以换个办法让卫始答应。
  卫始警觉性很高,皱眉道:“公主如果是想先把我调开,再行其事,我劝你还是打消念头的好。现在我走了,城中可没有另一人可以主事。王姻和段小情都在凤凰台。”
  姜姬:“……”
  靠!
  姜姬投降了:“好吧,这个可以先放一放。”
  卫始柔声说:“公主之前的办法就很好。以杀立威,杀得多了,他们自然就知道好歹了。这样不比叫他们读书更简单方便?”姜姬:“城里的人一天比一天多,本来人就不够用了,再杀一些就更不够了。”她也是没办法。
  卫始道:“公主放心交给我,我有办法。”
  卫始的办法就是命人游走乡里宣唱律条。他在家时钻研学问快二十年,不出两天就编出了好几首诗歌小调,教给蒙童们学唱,然后让人敲着大锣,背着大鼓,抱着琴瑟,十几个人为一队四处游走,看到人群密集的市场乡村就停下来开始唱,今天唱《商律》,明天唱《民法》。
  唱来唱去的,倒还真的止住了骗流民为奴的势头:天天村头唱得响亮,流民就算是都被关在屋里也能听到啊。哦,原来不抓流民,不送返回乡,干农活是有钱拿的,主家还要包两顿饭,一只干饼要有半斤重才合格。
  还唱出了许多告官的。都是小吏贪财好色,欺压良善,也有趁势污告的,反正都锁起来慢慢审结。
  由于告官的太多,法官一时不太够用,阿陀都被卫始扔过去审官了,一天审下来据他说能审八十多个官,审得他两眼发花,也没时间精神去判断真假冤错,所以阿陀想了一个坏招:他先把被告的官都关在一起,特别是有亲戚关系的,平时来往多的。关上一夜后,把他们分隔开,一人一号,再告诉他们:如果可以写出别人的三项罪状,自己就可以减刑!
  于是……
  姜姬看到审结的文书后,不由得夸阿陀:“这个办法好。剩下的都交给他吧,你忙别的去。”
  卫始点头:“已经交给他了,我终于可以轻松点了。”
  然后他就拿出了另一件事。
  这一件事乍看之下并不起眼,但卫始毕竟曾在浦合待过十年,那里是盐城,任何时候都少不了来偷盐的贼子。他跟各路人马勾心斗角十年后,已经练出了火眼金睛。
  “有商人被……绑架?”姜姬还真花了几秒钟去想这件事为什么会被郑重的递到她的面前,这种小事按说都不用卫始操心,姜武那边的城卫都自己收拾了。
  被绑了?交钱就去救,或者我救回来了你再交钱也行。
  然后她就想到了,最近比较重要的事,会送到她面前来的,还能跟商人扯上关系的:“河谷吗?云重?”
  卫始点头,“都是往南边去的商人失踪了,应该就是被河谷绑了。”
  姜姬:“河谷现在什么都缺,可又没钱,也只能绑商人了。”
  果不其然,又过了半个月就有商人家眷跑到衙门去报案,说自家主人被贼人绑架,愿出重金,求派人前往营救。
  有报案的,也有不肯报案的。不肯报案的商人家属就私下串连,准备了粮食、武器等准备运往河谷,当然,出城十五里的时候就被截住了。
  姜姬认为不能在城里抓,一旦在城里抓人,反而会让商人们惊慌失措,也显得她太没人情味。所以等人走远了再抓。
  “先关在别的地方,不要折辱,就说会尽力营救他们的家人。”她交待卫始。
  卫始:“已经有人求到我家去了,公主要不要见一见?”姜姬:“他们说什么?云重那边是什么条件?”
  云重其实也是被逼无奈。
  现在他手里就是一座空城,连以为是依靠的父王都可能包藏祸心。怎么不由得他不振作?
  而他最大的问题还不是这个,而是他不但没有粮,也没有人,更没有钱。
  除了有城墙的地方还能找到百姓之外,城外早就跑得连鬼影子都没有了。他的兵出城搜粮抓丁,把河谷给跑遍了,只抓回来两百人,加上城里的还凑不够一千。
  除了缺人,还缺粮。
  这是河谷,从七百年前起这里就是大梁的粮仓之一。哪怕在以前粮税最严苛的时候,也最多是百姓饿死,没听说征不上粮食的。
  但眼下就是没粮食了。
  河谷就算产粮,粮食也不会自己从地里长出来,不下种子,地里只长野草。
  现在河谷的良田全长着一人高的野草,春末夏初,正是草木茂盛的时候。从去年起河谷的百姓就越来越少,今年他先后征了两次丁,一次比一次狠,本来该春耕的时候就没有下种子,没人侍候田地,到现在更不可能长出粮食来了。
  云重天天派人出去搜粮,挖地三尺,都没能找到藏起来的粮食——他认为肯定有藏起来的粮食,就是需要找。
  但在没找到藏粮之前,大家也不能饿肚子。
  可现在河谷都成空城了,他四处寻觅,终于看到了一丝希望的曙光。
  虽然没有粮,没有钱,可他有许多奇珍异宝!
  于是,他抓来商人,言称要买粮,但他不付钱,他拿奇珍异宝换。
  商人甲乙丙丁:“……”
  现在走这条线路的商人几乎都是从公主城出来的,也几乎都经历过那段河谷粮疯长的时期,同样,他们也清楚同行的手段。
  ——天下哪有那么多奇珍异宝?还就在河谷粮疯长的时期人手一个?有的人更是有好几个,总能拿出奇珍来,一个卖了还有一个,再卖还有。
  都是干这一行的,谁不知道谁啊?
  更有甚者,其中还有过手的人。看到眼熟的“奇珍”,心道:那不是我卖出去的吗?哦,原来这老树疙瘩卖到这里来了。
  其中出身公主城的“见识”过有最多。比如公主从鲁国带来的好石匠,能打磨出“五百年前”的石牛,“三百年前”的石羊。他们就看到好几个颇有古意的神兽仙兽蹲在庭下,十分眼熟,好像在哪里见过……
  被抓的商人也没办法,有人就想了个主意,半真半假,也是抱着万分之一的期望,都说公主爱商人,现在他们这样,公主会不会救他们呢?
  他们就授意被放回去的家人,找上卫始,要替云重牵线买粮,货资就是那些“宝物”。
  姜姬听了以后,陷入沉思。
  卫始:“公主不必心软,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