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姜姬-第3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蓝如海他不但自己来了,还带来了蓝家到这里来以后,与本地联姻生出来的六个孩子,三子三女,都是五六岁光景,聪明机灵,天真烂漫。
  龚香荐人,就直接把蓝家六子都送过来了。
  姜姬看到一群这样“合适”的小孩子,不由得对姜武感叹:“世家的生命力真强。”
  她本以为蓝家早就没有生命力了,但现在看到这些小孩子就知道蓝家还没有完。蓝如海也真不愧是能得段小情和龚香两人举荐的人才,她当年也觉得他不错,只是蓝家早一步选了姜奔,为了牵制姜奔,她也只能将蓝家视为同党。
  这六个小孩子显然在家里只开了蒙,家中旧事他们一无所知,家人长辈平时也只让他们自然生长。她见过之后,就把人送到三宝那里去了。
  三宝和姜陶相处得不错,这两个孩子与她和姜旦相反,姜陶成了“兄长”,三宝则幼妹。虽然幼妹顽劣,但聪明机灵,姜陶远离家乡后,与三宝“相依为命”,不知不觉间就和三宝的感情越来越深了,他每日都跟三宝一起读书,教三宝背书、习字、习武。三宝对学习不怎么感兴趣,她只喜欢听故事,谁讲的故事她都喜欢,什么故事都爱听。姜陶被教的有点教条了,失了几分孩子的天真之气,他认为读书是最好的事,还常拿姜扬来举例,言称“太子叔叔”如何如何。
  三宝当面没反驳他,却悄悄告诉姜姬说,她觉得“鲁国太子叔叔”不是好人。
  姜姬问她:“那怎么办?”
  三宝:“他是坏人,杀了他。”
  姜姬笑着亲亲她的额头,“坏人也有用。”
  这个孩子真的越长越像姜武,但性格越来越像她。她还以为她这种人没那么常见,属于基因变异,没想到三宝会继承这一点,就是不知是好是坏。
  姜武走后不到十天,姜姬就发现她又有身孕了。
  她摸着还不见丝毫起伏的肚子想,或许应该加快一点速度了。
  她召来姜俭,命他传令到万应城去,“告诉卫始,给列国送信,道……国朝不永,盼忠臣驰援。”
  万应城。
  城外无数良田正在进行收割,但收上来的不是粮食,而是马草。从公主城到万应城,城外的田地在去年一年种的最多的不是稻谷,而是马草。
  这是卫始下的令,他在得到干旱的消息后就命百姓改种马草了,因为他记得哪怕是浦合,满是盐土,马草仍然可以种植。
  他不能让百姓逃离,只能用马草来栓住他们。他记得在商城时,公主就用同样的办法留住了商城外的逃民、逃兵。
  地里只要能长东西,百姓能收获,他们就有用这收获交上税,换来粮食,就能活下去。
  所以,当时公主根本不在意百姓能收什么,能收多少,不管是谷子还是豆料,能下种子的全种下去,收什么她都愿意。
  在他还在鲁国时就听说商城的百姓已经超过了九万人,在公主离去后,商城的百姓竟然还在慢慢增加,田地真的留住了他们,让他们不舍得离开。
  他用同样的办法,果然成功安抚住了在黎氏之变后不安的百姓,马草的丰收也让百姓们度过了旱情。
  商人贩走了马草,带回了粮食,万应城在他的手中平平安安的稳定了下来。
  等贫家百姓发现马草可以吃以后,种马草的人更多了。
  这一日,一行快马身背红色令旗跑进了万应城的城门。城墙上的守卫看到后,换了城墙上的旗。鲜红的旗飞扬在空中,不止卫始看到了,徐青焰等一众徐家子弟也都看到了。
  徐青焰快步走到庭院里,扬头看向城墙的方向:“红色令旗,是公主的消息!公主派人到万应城了!”


第692章 今天太晚了,晚安
  徐家地位超然,不管哪个人想登临九鼎; 都会把徐家看做眼中钉。这一点; 徐公不辞辛劳的把它种在了家里每一个子弟的脑子里,确保他们不会犯错。
  所以; 当徐公安排全家逃跑; 徐家子弟也都乖乖听话的跑了; 他们舍弃高屋华服; 不得不亲手衣食,操持贱役; 离乡背井,到现在已经有两年了。这两年里; 家中小一辈的男孩子甚至都有结婚的; 女孩子倒是有几个耽误了花期; 或与不合适的人相爱; 被家人拆散,闹了一顿意气。
  总得来说,他们没吃太多苦。
  但不可预测的未来却叫他们日夜难寐。
  他们修经天纬地之才,读天下智慧之书,难道终其一生只能困守这座小城?
  他们的前途不应该在这里!他们的子孙后代也不应该在这里!
  哪怕为了儿女的前程; 他们都要回去!
  徐家人日夜盼望着能回到凤凰台。
  他们听说公主到了凤凰台,听说公主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整个城的臣服; 听说百姓已经归心; 听说反对的人都掉了脑袋; 听说……
  公主何时才会召唤他们?
  才会允许他们回凤凰台呢?
  徐丛和徐树都身陷河谷云贼之后; 徐家为首的人不知何时变成了徐青焰,就连徐青焰的父亲都非常看重她的看法。
  徐家子弟中,一部分人认为或许公主只是哄骗徐家,她得了凤凰台之后就不会再需要徐家了。现在徐家拱手让出凤凰台的大好家业,徐公更是不得不被背负从贼之名,徐家已经不负英名,已经没有什么好顾忌的了,公主也不必在意她曾与徐家的盟约。
  徐青焰却认为公主不会骗他们。
  “公主其人如何,我远比你们这些随意臆测的人更清楚!”她说,公主早晚会叫我们去凤凰台的!如果公主想要丢下我们,为何又让我等在万应城为官呢?
  徐家人跟着卫始又到万应城后就被安插到各个地方,把万应城原世家的位子全都顶替了,可以说万应城能这么快的恢复正常,徐家人居功不小。
  徐青焰说这都是公主的主意。
  虽然她觉得公主可能只是临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才把徐家送给卫始用一用。
  但她也担心公主会慢慢忘了徐家。
  所以一看到城墙上的红旗,她就去求见卫始。
  徐青焰虽然是个女子,却身担刑律文书一职。卫始本来是想让她去户律,掌管女子立户的事。结果徐青焰的性格却是出他意料的激进,户律并不适合她,几番调整之后才发现刑律才是她能大展长才的地方。
  这半年来,经徐青焰的手裁定的犯人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其中有半数都是世家。
  卫始也是没想到,有时甚至觉得徐青焰的许多做法和想法孝有些神似公主。
  后来他得知公主在徐家时曾与徐青焰相伴多时才恍然大悟。
  徐青焰一到,卫始就知道她是来做什么的。
  “公主没有提起徐家。”他说。有很大概率是公主忘了徐家,徐家除了一个徐公之外,没别的能让公主想念不已的人才。
  徐青焰:“能不能替我送信给……公主?”
  卫始点头:“可以。你还有别的事吗?”
  徐青焰沉默半天,还是忍不住问:“公主现在想做什么呢?或许我可以……”
  卫始摇了摇头,“青焰,公主如果有需要你做的事,她一定会想起你。而你现在所做的一切,日后都不会白费。万应城虽小,五脏俱全,你在这里多多学习,日后见到公主,方能一展所长。过几日,你去户律看一看吧,刑律的事你都熟了,也该换个地方了。还是你想去商律?”
  徐青焰之前拒绝过好几次让她去户律的事,但这一次她犹豫了一下就答应了。一个万应城就许多她不知道的事,她怎么能保证见到公主后,公主能看得上她呢?
  公主以前就觉得她空费日月,白做了徐家人,却只求丈夫闻达,可笑可怜。
  现在她在万应城,又做走马观花之举的话,异日见到公主,只怕又要令公主失望了。
  万应城是凤凰台咽喉之地,从这里可通向西、北、南三个方向。往西是公主城,往南则是河谷。
  这段时间以来,从北边和南边逃来的流民变多了。
  卫始命人将流民拦在了三十里之外,让流民在那里建村安身。实在是万应城太要紧了,他不能让这些身份不明的流民靠得太近。
  为了控制流民,万应城的守军在这三十里的建了四个驿站和五个哨岗,驻守兵丁,建造坞堡、地堡、箭堡等。
  建造这些防卫的钱全都是万应城的世家贡献出来的。
  卫始用尽千般温柔手段,几乎把这些世家掏空。但世家却并没有外逃,因为越来越多的流民带来了一个消息:云贼意在天下。
  云青兰带兵从河谷出来后,由南向北,一路打过去,受害的城池不知有多少。
  虽有义军联合起来,结成战阵,对他对抗,但两者胜负难料。
  而且世家了解自己,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这个义军、盟军中有多少是真心实意跟云青兰打,有多少是趁机摸浑水讨好处,这个不好说的。
  反正前者肯定没有后者多。
  世家不相信外面那个盟军的能耐,万应城就成了他们唯一的救命稻草,卫始这个自带大军的安乐公主之臣也变得可亲可爱了。
  更别提他要钱要粮是为了建驿站哨岗,他们肯定要支持啊!
  卫始从这些流民中得到了不少消息,世家也打听得到,甚至比卫始更多。卫始从世家中选取了几个幕僚军师,听取他们的意见后,将这里的事全都奏给公主知道。
  然后公主递来的这个消息,让他有些意想不到。
  公主为什么让他把这个透露给诸侯呢?现在一个云贼还不够,还要再引其他人来吗?
  只看源源不绝来的逃兵,卫始就能想像得到战场有多残酷,为什么公主仍然要引起诸侯的注意呢?
  ……难道她还嫌这战场不够大?
  他想不通,他甚至有一丝胆怯。
  但他犹豫了一夜,还是照公主的意思,召来商人,让他们把消息传到赵、魏、郑去。
  商人问他,是不是这里的事都能说?要是让诸侯王们知道这里已经有一个庆王在打天下了,只怕他们立刻就会忍不住了。
  卫始艰难地点头:“可以……详述之。”


第693章 养寇自重
  快逃。
  快回去。
  往回走!
  肖望海把侄子推到草丛中藏起来; 自己跑向另一边时; 在侄子耳边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就是“回去”。
  回去!
  回凤凰台!
  这天下早不是他们的天下。
  这个大梁,也早就不是他认识的大梁了。
  皇权旁落; 贼盗四起。
  他们为什么要逃出来呢?凤凰台上的公主英明睿智; 有凡人未有之才; 哪怕屠刀落下; 死在她手中也好过死在野外。
  肖望海早就后悔了。
  他一边哭; 一边发出号叫,一边胡乱逃着,很快他就听到身后追击来的人声; 这是来抓丁的。他把他们都吸引过来了吗?
  在野外; 他们不是世家; 不是贵族,他们的姓氏,家声都毫无用处。这些人什么都不知道; 什么都不管。他们看到华丽的马车,一拥而上,不问姓名来历; 立刻杀马夺车; 他们眼中看不到古董珍籍; 只有美女娇儿; 他们不识宝瓶宝花; 只识金银珠玉。
  他们把老妇都杀了; 夺了年轻女子就走。肖望海的妻子就是这么被夺走的; 不管他怎么哭号,怎么唾骂,怎么哀求,都只能亲眼看着她受辱、自尽。
  他的姐妹,婢女,全都成了猎物。
  等他们这些没用的人活下来之后,他才想起自己的衣箱中是有剑的。宝剑锋利,从未饮血。
  他取出剑来,剑刃泛着寒光,吹毛可断。他用此剑挖了个坑想埋葬妻子后再自尽,此剑却折断了。
  没有了车马,他们只能步行。往哪里去?没有人知道。他们浑浑噩噩,漫无目的的向前走,还遇上了神女庙的野祭,虽然只是两尊石偶,石偶下只勉强摆放着一篮野果,他们还是用这些野果裹了腹,又汲来清水,勉强以清水为祭品,留给后来人。
  他们是为什么逃出来的?
  我们回去吧。
  甚至没有真的说出口,剩下的肖家子弟们都开始往回走了。为了避开之前遇到野人强盗的地方,他们绕了一个大圈。
  出城时几十驾马车,数百仆从,现在只剩下不到二十个人。他们餐风饮露,衣衫褴褛,渴了就寻低洼处挖坑,饮泥浆水,饿了不管是野草、野菜、野果,哪怕鼠蛇也能吞下肚。
  为了让身边的年轻人不至于丧失信心,肖望海他们有时也会引亢高歌,振奋精神,他们告诉年轻人,只要回到凤凰台就可以了,回到凤凰台后,他们就还是肖家子弟。
  直到又撞上了抓丁的队伍。
  肖望海他们分散逃走,可是一连几天,这些抓丁的人总是徘徊在这一带,他们不管怎么躲避,好像一直没跑出他们的包围圈。
  最后只剩下肖望海他们三人。
  堂哥先替他们引开了人,肖望海带着侄子跑了,但他们又被人发现了,肖望海让侄子藏了起来,做了叔伯兄弟们一样做过的事。
  他……其实不想回凤凰台了。
  妻子死的时候,他就不想回去了。他二十岁的时候才娶妻,还是在父母逼迫下不得不结婚,与妻子的感情并不深刻,两人在家里时只是相敬如宾,虽然从没吵过嘴,但他以为他其实没有爱上妻子。
  可是妻子在他的眼前被害之后,他的心好像被人掏去了。
  他为什么还活着?
  他还有什么脸活下去?
  活着回到凤凰台以后,他就必须要承担起肖家子弟的责任。他必须要继续为肖家奋动,必须要再娶一房妻室,生育子女,可能在几十年后,他再想起妻子时,连她的脸都记不清了。
  那妻子不就白死了吗?她的一生还有什么意义?这世上还有谁记得她?
  世上每一对夫妻都是一对配偶,他如果再娶,一夫双妻,那他到底算是谁的丈夫呢?
  还不如就死在这里,这样他就不必再娶,不必再当肖家人,他只有一个妻子,永远只有她。
  肖望海被抓住后,被这一队人驱赶着走了一天,才在黄昏时来到一个营地。
  说是营地,其实就是一片平缓的野地,四处是躺在地上的士兵,他们或是抱着刀,或是枕着枪,在地上呼呼大睡。
  他们这些被抓来的人被赶到了一起,他在这里悄悄寻找了一遍,没有发现堂哥,也没有见到侄子,不由得心生欢喜,想必他们是逃掉了吧?
  太阳很快落山了,营中的人都在睡觉。肖望海能听到身边人的肚子叫了,他们都没有吃饭。但不远处的那些士兵也没有吃的。
  他不敢睡,把土一遍遍的擦到脸上、身上、头发上,他还努力想挤出尿来,活尿泥往身上涂。无奈挤不出来。
  他心中害怕,一直盯着天边。
  等看到天边开始泛白,有人醒了,有士兵到树下小解,他趁人不注意溜过去,忍住骚臭味,将尿泥涂在头脸上。
  天亮了,士兵们都爬了起来。
  被抓来的壮丁都更害怕的躲在一起。肖望海躲在角落里。看到有几个士兵商量了一下,向他们走过来。
  他们专找看起来年纪小的,或是个头不够高,或是体型不够大,肖望海哪怕身上涂满灰尘,他看起来也比旁边的人更好一点,但走过来的人刚把他抓起就闻到他头脸上的骚臭味,一把将他推倒,转而去寻别人了。
  肖望海赶紧钻到人群中躲好。
  终于,他们拖着一个半大的孩子出去了。孩子发出不似人的尖叫,向着人群求救。
  肖望海本来埋着头,听到这一声又一声的尖叫后,终于忍不住冲了出去。
  他磕磕绊绊的从人群中跑出去时,周围看到的士兵都在发笑,拖人的那几个人也在笑,那个孩子叫的更厉害了,向着肖望海喊爹,喊叔叔,喊伯伯。
  他知道,这个孩子不是在骗人,他只是想求救,就算不认识肖望海,也盼着是自己的亲人来救他。
  肖望海扑上去,被士兵用刀柄拍开,然后那个孩子就在他面前被拖远,三个人围着他,像戏弄一样,看他冲上来就把他踢倒,看他东倒西歪的挣扎。
  肖望海从人群中的缝隙里看到那个孩子被绑了起来,跪在地上,被抓住头发,被迫仰起头。孩子终于不喊肖望海了,他着天空长长的喊:“娘——!”
  “娘啊——!!”
  旁边的士兵嘻嘻笑道:“乖儿,你娘在我腹中呢!”
  “乖儿,喊一声爹来听听!”
  肖望海心中涌上一股怒火,他凭借最后一股孤勇,将围着他的一人扑倒,抱着他的头就在他脖子一侧狠狠咬下去!瞬间,一股腥热涌进嘴里,他条件反射的大口吞咽起来,就算这样血沫子仍喷出来,从他的下巴流下去,眼睫上也飞溅上红色的东西。
  那人发出惨叫,肖望海感觉到身后有刀劈来,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抱住这人的头,直接把那一块肉啃了下来,吞下了肚!
  那人的脖子少了一块肉,露出里面白色的筋,他能看到他的目光终于变得恐惧起来。
  啊,就是这样!就该让他们害怕!
  于是肖望海又咬了一口,这一口没咬下来多少肉,他正准备咬第三口,这个人抽搐了几下,竟然吓死了。
  这时,远处突然传来雷鸣声。滚滚而来。
  天仍是晴的。
  这里的士兵们却都惊慌失措起来,他们顾不上肖望海,四下吵闹着,喊着不知是哪里的话,然后开始瞎跑。
  没有方向,没有目标。一时往东,一时往西。肖望海从那人身上起来,就看到眼前这一群没头苍蝇一样的人。
  他茫然四顾,终于看到远处有一条细细的烟尘。
  它在慢慢逼近,慢慢扩大。
  这些人开始惨叫起来,他们终于找到方向,开始往烟尘的相反方向跑。
  哪怕是被抓来的壮丁们也开始跑了,他们跟着人群跑,哪边人多,就往哪边跑。
  肖望海没有跑,他就站在那里,像着迷一样看着那烟尘。
  烟尘后面竖着一根红色的旗,小小的,飞扬在空中。
  是公主的人。
  是公主。
  肖望海哈哈大笑着,哇哇大哭着,向那片烟尘奔去。
  他的身后,那个被绑着手的孩子一瘸一拐的跟着。
  凤凰台。
  姜武走了以后,每天都有战报送到。姜姬得已对发生在眼皮底下的这场“正义之战”有了更多的了解。
  正义之战打响了,却跟凤凰台没什么关系。
  两边都宣称自己是正义的。
  云青兰说他是皇帝封的庆王,打的是不交贡不交税的逆贼;
  对面说云青兰是逆王,是反王,是贼王,但关于云青兰的罪状仍有争论。
  有的人说,云青兰把皇帝杀了;
  有的人说,云青兰只是把皇帝关起来了,皇帝没死呢;
  有的人说,云青兰最大的罪状就是自己给自己封了这个庆王,这个王位,他不该得,河谷也不归他。
  于是,这个诉求就不一样了。
  如果皇帝死了,那打败云青兰的人不说可以当皇帝了,至少他立了一个下任皇帝必须再三重谢的大功,不管下一任皇帝是谁都逃不过。
  当然,这人想称帝的话,如果自认为身板够硬,倒是也可以试试;
  如果皇帝还没死,那打完云青兰就必须找皇帝要赏,那就要到凤凰台来了,这是公认的皇帝家,不管皇帝是不是真的在这里,到这里来找皇帝是最正确的做法。
  如果云青兰只是自立为王这一桩罪过,那就意味着有二十二座城可以自由了!
  姜姬听到最后一项罪状就知道,这背后一定是“庆国”内部有人反云青兰。
  她把这个先放到一边,只关注“正义之师”里面到底有几个人做主。
  以第一项诉求为主的是滨河李氏,李氏敢提出这个就表示他们是想直接干掉云青兰的。
  第二项则是春山包氏,看起来没有李氏强硬,但也说不准。
  目前这几家看似联合,但基本都在各干各的,互相之前根本没有站到一起打云青兰的意思。
  她甚至看出了几分跟她一样养寇自重的味道。有云青兰这个大贼,他们养兵就变得正常多了,也容易多了不是吗?
  果然人人都不傻,都知道云青兰活着是多好用的一个靶子。
  所以就不能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壮大。
  姜姬想了想,问侍人最近有没有人想偷偷钻到殿中偷看文书、章表、书信的人啊?
  侍人说没有,问她是不是想养贼了。
  她点点头,叹气,以前先有白清园,后有蒋胜,两个贼用得多顺手啊。她本来以为毛昭和白哥中至少有一个可当贼的,结果这两人都不自觉的避开了这条路,一个比一个听话乖顺。
  侍人笑道:“这也不难,公主何不在宫中多放几个文书?也好安抚一下宫外的人。”
  砍了一堆头,又跑了那么多人,确实该安抚安抚了。也看看其中没有合适的人选。
  她一点头,侍人就准备光明正大的收贿赂,举荐青年才俊入宫了。


第694章 病娇皇帝
  风迎燕站在宫阶上; 看到王姻领着一行人走过来,便装作偶遇; 迎过去行礼问好。
  王姻一看就懂了; 邀请他一起去见公主。
  走在长长的宫道上,王姻和风迎燕为首,隔着三五个人之后则是一列看起来惊魂未定的人。
  “像一群野兔子。”风迎燕小声对王姻说。
  他认识王姻虽然只有几个月; 但自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