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姜姬-第4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至于就咱们父子二人。”
  人多,家族才壮大。
  “不过幸好现在有了。”董瑞对董诚笑着说,“以后你生女儿也没关系,全都留在家里招婿!儿子女儿都留下,家里的人很快就会变多了!”
  齐藉携董城城主的名帖归来,王姻当即把他给带到姜姬面前去了。
  姜姬近几日得到不少好消息。云贼死得干干净净,徐公平安无事,姜武就要回来了!
  外面各城正在一小拨一小拨的乱斗,风迎燕已经走了四个地方,都被他给挑拨的开始为“英雄”和“贤人”而争斗起来。霍九弈离了包家,却受各方招揽。季张离开李家,前往伍家,她正在等他的下一步动作。
  现在齐藉回来,立下大功,还带回了董城。
  姜姬对王姻说:“当赏。”
  王姻含笑望着底下已经激动的不能自禁的齐藉,“秋实立有大功,公主看如何赏才好?”
  齐藉,字秋实。
  如今是到了收获的季节了。
  姜姬温柔问道:“齐公子想做什么呢?”
  齐藉是个政斗的人才,说客。这种人需要好好安排,让他能发挥所长。
  齐藉努力镇定下来,抖着声音说:“全凭公主!”
  果然是个忠心之人。
  姜姬就把他交给王姻了,由着王姻怎么安排都行。
  王姻把齐藉领回来就安排他去吏事局。
  “官员任免,赏功罚恶,都在此局中。”王姻对齐藉道,“公当一心做事,休要令公主与我失望。”
  齐藉深知这是一个重要的位置,但也相当危险。
  他求王姻教他:“不知公主最恶什么?”
  ——底限在哪里?他要知道,避免一不小心踩上去了。
  王姻:“我侍奉公主多年,只知一事,便是忠心。只要忠心,公主万事都可包容。若是心藏奸恶,公主是绝不会放过的。”
  忠心。
  齐藉知道该怎么做了。
  凤凰台上,阿陀前来禀告:“公主,段大夫回来了。”
  段小情回来了。
  他不像徐公名气大,被抓的时候就没人注意他,回来了也照样没什么人关心。
  姜姬:“让他回去好好休息,明日再来见我。”
  阿陀:“公主,大夫还带回来一个人,现在就在殿外。”
  姜姬:“……”
  她猜到他把什么人带回来了。
  确实,他放在外面,没有放在凤凰台里安全。
  姜姬:“让他进来吧。”
  段小情一进来就五体投地行大礼。姜姬为表示一点都不介意他从贼时做过的事,特意让三宝去扶。
  三宝虽然还没有明封,但谁都知道她是谁。
  段小情见一个行动优美,长得像姜将军的女童过来扶他,立刻就站起来了,坐下就开始夸三宝:“公主龙彰凤姿,令人见之忘俗!”
  姜姬:“……”
  她回忆起了以前被龚獠、冯瑄使劲夸的事了。
  这些人的嘴啊……
  不过好处是三宝都到了小女孩爱美的年纪了,都不觉得自己容貌不美,生出什么自卑心来,叫她发愁。
  姜姬安慰了一番段小情,让他回去休息,又准备明天再给他升个官,好好抚慰一番他受惊吓的心。
  然后她就去看了皇帝。
  他本名很有意思,叫蛇。不知先帝到底是出于什么心理,给这个痴子取了这么一个名字。
  他不认识姜姬,但一开始把她认成了朝阳公主,还很高兴的招呼她,对她啊啊叫。
  蒋胜在一旁行礼。
  “以后,他改个名字。就叫林扶。”她道。
  赐其姓林,扶,他这一生都要别人扶着走。
  她叫上蒋胜一起走。蒋胜立功不小,不能再让他留在宫中任侍人了。那样会出事的。
  “阿胜,你想做什么?”姜姬问他。
  蒋胜跟在她身边,道:“某不知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姜姬:“我也不知道你能做什么。你对这大梁知道多少?”
  蒋胜:“略知一二。”
  他来了几年,一日没停过学习。
  姜姬:“那,你就先替我去做个使者吧。”


第744章 凤旨
  在姜姬的心目中,侍人与士人没有那么大的差别。她还就愿意用侍人。
  实在是卫始几人用起来忠心又省事。
  蒋胜虽然出身蒋家; 但这也不算什么。她连龚香都用得好; 余下的花万里、徐公等人还在前列呢; 都吃过她的苦头; 身家、性命、功名,都被她夺走; 又从她的手中再取回来。
  当然不会不敢用蒋胜。
  她交待蒋胜脱了侍人的衣服后悄悄出宫去; 先离开凤凰台; 然后借商人的手再回来; 恢复旧姓名后; 以莲花台八姓之身重新拜到她面前来。
  “有八姓在身; 我也好用你。”她道。
  莲花台八姓算是一个非常好的封官的理由了。
  蒋胜万万想不到,公主竟然打算连他的旧姓也一并还给他!
  以后他可自称蒋氏了!
  让蒋胜自己做梦,他都不敢做这样的梦。
  他愣在那里,一时连跪下谢恩都忘了。
  姜姬道:“你如果有别的想法也可以告诉我。若是让我来安排,我想让你先去一趟董城。”
  蒋胜立刻就知道:“董城?位于伍家坡前吗?”
  交通要道之地。
  姜姬点头:“王大夫那里有个叫齐藉的刚从董城回来。他说服董城的董氏依附于我。不过那家只有父子二人,又受过义军的苦; 一时半刻的; 估计是不可能让他们心甘情愿的归顺。”蒋胜说起正事来; 脑子是不慢的:“公主此时也犯不着要这座小城。只要他肯乖顺听话就行。”
  交通要道的好处,当然是过兵了。
  姜姬点头:“还用我再交待你什么吗?”蒋家人跟别人不同。
  蒋胜自己先在胸中算个七七八八后,才道:“我去董城; 会让董城交出此城城防; 会让董城人在城外十里内建军营。将军也该有一座府邸在城中好安歇; 往来属官、衙门也都该有。”
  姜姬这就放心了。蒋胜很清楚她需要董城做什么。
  那么小的城,不需要他出钱或出人。
  她要的是位置。
  换句话说,就是董城的位置。
  ——更直白一点,她要董城。
  只是一开始她不能把城里的人都赶走。她只能让他们自己走。
  蒋胜就瞬间明白她要什么了。
  他要把董城百姓的生活空间都给挤占完,让他们恐惧战争,害怕在家门口打仗而逃走。
  他不会取董城一分一毫。
  他是去吓唬人的。
  姜姬笑道:“非君莫属。”
  蒋胜此时才起身,整衣整冠,大礼参拜。如是三拜后,才恭恭敬敬的倒退着下去了。
  姜武的兵大多都布置在了凤凰台周围,但现在她想占领的地盘在不断的扩大,兵力就显得有点不够了。
  可她并不想再去征丁。
  一来,她不想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安全感再次被打破。
  百姓们现在都认为“公主在的地方是没有战争”。这就是源源不绝的逃民向她聚集过来的原因。
  哪怕这种安全感事实上非常薄弱,她也不想打破它。
  在失去皇帝,天下大乱的时刻,百姓们不再是为了大梁皇帝而来,而是向着她而来。
  这就是她要的民心。
  既然不打算再征丁,她就必须用别的办法来保护自己。
  从凤凰台向下,已经有万应城、公主城等落到她手里了。
  河谷也指日可待了。她现在需要的就是让从公主城到河谷之间的城全都归顺。
  既然她不能用打的。她就只能让其他人打得更凶一点。
  他们打得更厉害了,就显得她这里是世外桃源了。
  这样他们也没功夫来找她的麻烦了。
  姜姬想了几天,把王姻请来。
  “我需要一个凤印。”她道,“然后用它下旨。”
  王姻立刻道:“臣等早就准备好了!这就捧来!”
  自从她跟龚香商量过以后登基了,姜武该在什么位置,三宝和以后的孩子要如何论排行等问题后,龚香为首的鲁人一系都开始替准备她登基的东西了。
  据说现在冠冕、袍服等东西都齐了。因她是妇人,所以比起男帝只需要戴个冠就行了,她这里还有百花百钗,百鸟百簪之类的成套的首饰。袍服也更能展现女性美感。
  这一点上,她很高兴他们不是想把她打扮成男性,而是从一开始就着重强调她的女性身份。
  当然帝玺也已经造好了,造了好几方,白玉的、青玉的、红玉的——好像是玛瑙,黄金的、白银的,等等。
  各种大小,各种材质都造了。
  形态各异。用的是凤鸟。
  还不是一般的凤鸟。她曾见过一方,上面的凤鸟有三对翅膀。
  姜姬:……
  为了让这只凤鸟更不一般一点,他们也是想尽了各种办法。
  她这边说要,王姻立刻就送来了十七八箱。
  她捧出一个不太大的,上面用鲁字写出了她的姓氏:林。
  她看了看就放下了。
  现在还不是用它的时候。
  她让王姻把用纪字与鲁字刻着“安乐”的拿出来。
  这个印上的纪字在下,鲁字在上,各分半壁,看起来还挺有意思的。
  她道:“你来写吧。”
  王姻写完,她盖上印,然后就递到黄松年那里去了,让他像圣旨那样看过后就发出去。
  黄松年接了旨意,心里多少有些不安。
  ——公主没叫他们过去就下了旨。
  要么是这旨不重要,用不着他们。
  要么是这旨太重要,公主担心他们反对。
  黄松年敢当面反驳公主,却不敢把她刚下的旨再退回去。
  他真没这个胆子。
  怀着不安,黄松年展开凤旨。此旨是以纪字和鲁字分别书写的。
  他刚扫上一眼就知道它写的是什么了,立刻眼前一片漆黑。
  他喘道:“速去把毛昭叫过来!”
  毛昭很快来了,但神色也很不好看。黄松年一看,他也捧着一道旨!
  跟他的一模一样!
  黄松年瞬间明白过来了,立起来道:“公主不止下了一道旨?”
  毛昭黑着脸把旨意展开,“公请看。”
  两道旨意思一样,篇幅略有差异。
  都是请人来凤凰台做皇帝的。
  就是两道旨,等于她要请两个人来做皇帝。
  黄松年两道旨都看过后,叹道:“……公主这是在逼我们啊!”
  两个人都请过来当然是不可能的。那安乐公主披着的“大义”的皮就要掉了。
  但公主清楚,她这道继续搅动风雨的凤旨很可能会遭到黄松年和毛昭的反对。
  所以她给了他们两个人选,而不是问他们这个主意好不好。
  她用这两个人选来告诉他们,这件事非做不可。
  但你们可以选一个合适的。
  这道旨送给谁,那个人就会是下一个云贼。成为众矢之的。
  旨意中的两人都是近来呼声相当高的贤人与英雄。
  一个是李非。传言他杀了大哥,还杀了三弟,称得上是一个恶人了。
  但他手中有兵!
  虽然人现在正在四处游荡,但因为有兵马,倒是没什么人敢对他轻易下手。
  姜姬担心他回到滨河去,重新得回滨河,那就不好打了。
  所以想趁他在外面时要了他的命。
  正好,李非正是当日冲进河谷的人。之前围困河谷,他也算有“大功”。
  姜姬就决定把杀云贼这个功劳安在他身上,请他来当皇帝。
  她在凤旨中哭诉,这天下急需英雄来解救。李非有强军,正好可以保护天下——兼保护她这个无助的女人。
  这道旨意算得上顺理成章了。理由还是很充分的。
  第二道旨意,却是写给据说还在世的段氏帝皇遗脉。
  她说现在皇帝无德,不能当皇帝,她又是一个妇人,实在难托天下,难托这亿万黎民。
  听说有遗脉在外,不知是兄是弟,是叔是侄,既然十代之前大家都是一个祖宗,那此时能当皇帝的,除了你们还有谁呢?
  快来吧!奴在凤凰台虚位以待!
  这一道旨虽然没有哭诉,没有示弱,但更可信。毕竟那边关系再远,也是段家血脉。只要回来了,改回祖姓,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黄松年来回看这两道烫手的凤旨,越看越为难。
  选谁呢?
  这不是选一个牺牲品,这是……公主在质问他们的良心。
  李非是世家。正是黄松年和毛昭一直想维护,想保护的世家。
  但李非有不臣之心。
  选他的话,等于给了公主一个理由去除掉世家。
  ——只要将其逼反就可以了。
  虽然李非现在看来也不像能从公主手中活下去的样子,但这跟他们送李非去死还是不一样的。
  公主可以对李非下手,他们不行!
  而选遗脉,就等于他们从身到心都背弃大梁了。因为遗脉中真的可能会有贤良之主!也是大梁续命的唯一希望。
  留下遗脉,日后说不定还可以重新扶起大梁,而不必背弃君王,受万世唾骂。
  两人对座,皆沉默不语。
  两日后,姜姬听说凤旨已经发出去了。
  “往哪里发的?”她问王姻。
  王姻带着齐藉过来,让他答。
  齐藉笑道:“乃是往建阳发的。李非正在建阳。”
  姜姬轻轻笑了笑。
  王姻是知道内情的。他等齐藉退下后,安慰她道:“公主,以黄公与毛大人的风格来看,他们是不会对遗脉下手的。”姜姬点头:“我知道。”王姻,“除李非是除奸,除遗脉却是以下犯上,他们不敢冒这个风险。”
  不然,今日他们可以对遗脉下手,异日谁知会不会对公主下手呢?
  他们是不会犯这个错的。
  姜姬更好奇李非:“他应当不会束手待毙。”那他会如何应对呢?


第745章 奴儿
  烈烈的大风刮过荒野; 疲惫的士兵们拖着脚步; 缓慢的前行。
  李非牵着马; 也是一步一步的向前走。
  他的马儿已经很累了。
  他们已经有好几个月没能停下来休息了。
  身后有好几股人在追着他们。李非猜不出这些人的来意,因为他们全都藏头露尾,没有报上姓名。
  更因为这些人没有冲上来杀了他。
  他们只是跟在后面。
  如果李非扎营停下来; 他们就围上来。逼得李非不敢扎营。
  他想找个城市收留他。
  可是他带着这么多兵; 哪一个城都不敢答应下来,生怕他前脚进城,后脚就把城给夺了。
  他写信给亲友,给博有贤名的城主,都被言辞恳切或哀求的谢绝了。
  虽然拒绝他的人还会给他送来粮草、金银; 但这些帮不了他的忙。
  他的兵已经很累了。
  他们想回到家里; 坐下歇一歇。哪怕不是自己的家,只要是个城; 他们不必在野外时刻警惕着敌人,他们就能好好休息了,就能放松了。
  再这样下去,他的兵早晚会反了他。
  这让李非晚上连睡都不敢睡; 时不时的就会惊醒。
  滨河,他的家乡。
  他什么时候才能回去?
  他听说母亲带着家小逃去了凤凰台; 终于求得黄公等人出手相助; 安乐公主更是下令不许旁人染指李氏。
  他的亲信劝他去凤凰台; 求见安乐公主; 如果公主相信他的清白; 就可能会把滨河还给他。
  李非却不敢去。他担心安乐公主会以为他想当皇帝。
  亲信道:“将军为何不能成帝?公主广发《祈君书》,不是言称谁除了云贼,谁就是新帝吗?”
  李非知道,跟随他的人都希望他去凤凰台,不是为了拿回滨河李氏,而是为了得到帝位。
  但经过这一番劫难之后,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被吓破了胆?他已经不想当皇帝了。
  他已经不敢再抱着这样的奢望!
  他觉得自己做不到。
  ……如果他还想当皇帝,只怕会丢了性命!
  哪怕他不知暗箭来自何处,但他觉得只要他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肯定是死路一条!
  他怕死。
  他现在只想平平安安的活下去。把老母和妻儿都接回来,重新把李家传下去。
  他只有这个心愿了。
  这时探马来报:“将军,前方是建阳!”
  建阳是一座大城,想必会有许多粮食,可以借一点。
  李非命令全军就地扎营,然后取出信物,让亲信去建阳求见城主。
  “我不会带兵进城,只求一地,暂时栖身。若能得几袋豆粮,就是建阳城救我李非的性命!”他道。
  亲信深深叹了口气,再三劝他:“将军,何不求建阳收留我等?”李非摇摇头:“大城岂会少了守城将领?我们对建阳一无所知,还是不要莽撞了。”
  亲信去而复返,激动万分!
  “将军!井城主愿收留我等!城主就在后面!!”
  李非惊讶极了。他现在背负着杀兄杀弟的恶名,竟然还有人愿意收留他?这井氏就不怕他杀人夺城吗?
  井氏到底是何居心?
  李非心里转过十七八个念头,却不敢当时叫破,他身后的兵将虽多,却都疲惫不堪,根本不能对战。
  这井氏哪怕真有坏心,他小心周旋,未必就会中了他的计。
  若井氏真的愿意收留他李非,那他自然也会倾心报答。
  李非一边在心里思考有什么是他能为井氏,为建阳做的,一边不安的等着。
  又过了半天,一辆马车,三五护卫,就这么孤零零的向大军而来。
  李非已经命人整军,展现在井氏面前的是一个秩序井然,没有乱兵,没有喧哗,四处兵将严守军令的军营。
  车马到前,李非亲自站在车前相迎。
  井氏这次来的正是井氏家主,井源。他今年已经七十高龄,在一个年轻人的掺扶下下了车,与李非对拜之后,指着年轻人说:“这是我的十六孙。”
  年轻人也对李非行礼,恭敬道:“早闻将军大名,今日有幸得见。”
  李非掺扶起此人,道:“少年人英气勃勃,日后前程不可限量!”
  两边都说过客气话了,井源就直言请李非进城,住在井家,如果不嫌弃的话,日后就请留在建阳吧。
  井源的话说得很直白,称得上推心置腹。
  “滨河,将军已经回不去了,三五年内都不好说。但将军总不能就这么一走一停的在流浪十年。建阳是个大城,养得活将军座下万千军马!将军只管留下!”
  李非见井源直白,也直接问:“公为何留我?不惧我反客为主吗?”你就不怕把我请进去,我把你全家宰了,把建阳占了?
  井源苦笑,指着十六孙说:“不敢相瞒将军。”
  实在是井源也很可怜。
  他有过两个妻子。第一个妻子娶了三十年,一直没生孩子,井源就自觉此生无子,也没收个妾侍什么的。
  等元妻去世后,他续妻一房,不料一月入的洞房,十二月就生下一个儿子!
  当时井源都四十了,他爹不到五十岁没的,他以为自己也差不多快死了,实在没想到现在又得了一个儿子!
  既有儿子,自然要好好教养!
  但他生儿子生得太晚了。这一代中,他的儿子排行最末,前面最大的堂兄的儿子都比这个儿子大。
  这样一来,他就担忧等他没了以后,儿子镇不住家里的长辈们。
  小心翼翼捧着儿子长大,等他娶妻生子,井源还没放下心,一场风寒,儿子和儿媳妇一起死了。
  井源当时就几乎跟儿子一起去了。
  但看着还不到膝盖高的小孙子,井源怎么敢死呢?
  井源能把亲孙子养到这么大,手段心计也是不缺的,但他毕竟不能把井氏中所有不服的人都干掉,那井氏里也剩不下几个人了。
  可井家传到他手里,他只想交给他的血脉!
  他跪下,老泪纵横道:“某只借将军虎威,以震摄旁人,余的不敢劳烦将军!”
  李非听了以后觉得还是可信的,亲自将井源扶起:“公救我一命,该是我谢公。”说罢他也要跪。
  井源哪敢让这求回来的杀神跪下?连忙扶起。
  两边达成一致后。李非就入了建阳。
  他一入建阳,天下人的目光都被吸引来了。
  许多人闻声而来,涌入建阳求见李非。他们有的是想借李非之名成就自己,有的是想投效李非,有的是来试探李非的心意。
  井氏自然不敢怠慢李非。井源更是选了继妻的姐妹送给李非为妻。
  李非推辞不受,道家中已有贤妻。井源就将此女送其为婢,李非这才收下此女服侍起居。
  一日,有使者从远方来。自陈是黄公门下,特来宣旨。
  井源慌忙将使者引到李非门前。
  李非听说是黄公的弟子来宣旨意,不由得冒出一句:“陛下回了凤凰台?”那女子围着他服侍他穿衣梳头,行事不假他人之手。
  李非抱住她亲了一口道:“今日可有稀罕事了。”
  女子拂开他道:“什么时候了你还胡闹!穿好了!快出去吧!”说着叠着小碎步推他出门,她则赶紧转身回内室。
  李非出门迎接,长揖在地:“不知客从何处来?”使者笑道:“我知君从何处来。”
  李非惊讶道:“哦?”
  使者笑道:“君自温柔乡来。”
  这话一出,李非就笑了。场面也不再紧张。
  李非请使者进来,再请井源进来。
  三人坐下时要分主宾,都互相推辞。还是使者说:“李公先入座,待看过这旨意,公再让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