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陆海巨宦-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饶是李彦直眼下的定力已相当了得,听到这话还是忍不住啊了一声,严世蕃这话真是大出乎他意料之外,但转念一想又在情理之中,他马上就明白了过来,吩咐周文豹“留下保护景王”,自己就要去赶嘉靖。但严世蕃却一句话就把他留住了。
    “没用地。李哲。陛下不是这两天走地。我们到达海州之后地当天晚上。陛下就在家父地保护下出了城。往南边去了。只是景王留在这里等裕王地消息。这会……我看陛下已经到南京了吧。”
    原来嘉靖到达海州之后。只留下景王和严世蕃在这里周旋。让北京方面以为他还在海州。自己却带了严嵩秘密前往南京了………若徐阶李彦直一开始就知道嘉靖已前往南京。那所出地招数就势必现在还激烈十倍。至于如何瞒过海州地地方官。或者干脆就控制了这里地地方官。以嘉靖、严嵩地能耐那可真是小菜一碟了。
    李彦直本已奔出了七八步。这时才顿住了。回过头来看严世蕃。三只眼睛对望了片刻。李彦直便确定严世蕃不是在说谎。若真是如此。则现在再追下去也变得毫无意义了。他手里只有几百人。接掌海州没问题。但要是让嘉靖和严嵩先一步到达南京并控制了局面。那李彦直再到南京也别想进去了。所以在这片刻之间李彦直已知道必须等后续大军都来了。然后再水路两路并进南下。那时才有反复乾坤地可能。
    “李都督。”严世蕃脸上地神情似乎写着“胜券在握”四字:“王爷就在里面啊。你这样过门不入。实在有失礼数啊。而且朝廷派你来护驾。你却不管王爷。回头论起来。却也是个罪过。”
    李彦直哼了一声。真正到了十万火急时。谁会顾得这些礼数之罪?只是嘉靖若真地一到达海州就前往南京。那他现在再追也没用了。不差这一时半会了。便跟了严世蕃入府拜见景王。但李彦直还是担心严世蕃在故弄玄虚。因此仍让风启带了人去追赶。风启追出百余里。没找到半点线索。这才回来。
    拜见完景王只是一个形式。之后严世蕃便邀李彦直在耳房“喝茶”。茶虽是好茶。李彦直这时也没心情品茗。单刀直入就问:“东楼。太上皇是如何脱困地?还请东楼告知一二。”
    严世蕃笑了笑说:“我们离开天津以后。便在海上遇到了一伙倭寇,跟着那伙海盗便到一个海岛上呆了一段日子修船。那伙新来的倭寇,为首地却是个叫玄灭的和尚,那和尚倒也识趣,见了陛下以后俯首参见,之后又劝说那王贼放了我们。还派了一艘海船将我们送到这海州附近,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此事和李彦直风启等所料几乎一致,至此李彦直才完全确定破山果然来了,他心里牵挂着商行建的生死安危,就想着如何向严世蕃打听才是。
    “怎么?”严世蕃却不住地品啧那他在北京时绝不肯入口的茶叶,好整以暇地说:“李都督不像这么沉不住气地人啊,怎么突然变得这么着急?”
    其实换了谁遇到这事也不能不急,但李彦直被严世蕃一句冷嘲,却猛地大笑起来:“我急什么!太上皇名分早定!我有什么好急的?”
    这句话是告诉严世蕃:裕王已经登基,嘉靖已变成了太上皇,这名分已经定下了了,所以我不着急。
    严世蕃见他大笑,也跟着笑起来…………却是冷笑!他的冷笑似乎是认为李彦直这大笑是色厉内荏。
    “李总督啊李总督,在陛下心目中,你本来也算是个忠臣,可惜这件事情你却大大地做错了!让陛下好生失望啊。君父尚在,儿臣就登基…………这是哪门子的法礼?你们得到陛下首肯了吗?有君命吗?有传位诏书吗?”
    “君父虽在,但身陷贼手,当今皇上是临危以承天命!”李彦直双手朝北京方向一拱:“唐玄宗奔蜀,则肃宗继位,宋徽宗北狩,则高宗承统,这是危亡之际继绝开泰之正路,虽然没有传位诏书,但天下士民都拥护地。远的不说,就说本朝,不也有这样的先例么?”
    他说的本朝先例指的就是瓦刺南侵期间明英宗被俘虏,于谦辅佐王登基的事,这件事情严世蕃自然不可能不知道,但他却说:“是啊,本朝是有先例,但后来于谦是什么下场,徐阁老和李总督想必也清楚得很。”
    原来在当年于谦扶明景帝登基以后。到了景泰八年,武清侯石亨等却联合太监曹吉祥发动兵变,迎“太上皇”重新登基,是为“夺门之变”。不久拥立景帝的于谦等人统统处死,严世蕃刚才这句话,明着是说于谦,其实是暗指李彦直,李彦直自然不会不明白他的意思,但他这时心想事已至此,什么害怕忌讳也都顾不得了。轻轻哼了一声,说道:“可惜我不是于谦,徐阁老也不是。”说着就要告退。
    他知道自己已没有退路了,这次出去就是要点齐兵马下南京。
    严世蕃却一把将他拉了回来。压低了声音道:“李都督,这里只有你我二人,有什么话,出你之口。入我之耳………咱们就挑明了吧。如今你是站在悬崖边上啊,走错一步就万劫不复,不但自己,十族性命都不保啊。”
    李彦直打了个哈哈,斜睨严世蕃说:“东楼,你既是明白人,又何必来和我说这废话?我现在是走在悬崖边上,可你也是啊。而且你我二人都已经没有退路了。再说,就算咱们都知道危险。可你我还有退路吗?前面虽是万丈深渊,但我们还是得跳,跳不过去那自然就是粉身碎骨,但若跳过去了,兴许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他这话算说得很明白了:他自从拥立了隆庆皇帝那一刻起便没退路了,因为他明白嘉靖不会放过他的。他明白。严世蕃自然更明白,但这个独眼龙却依然微笑着说:“你跳不过去地。”
    “哦?”
    “你以为自己可能跳得过去,那大概是因为徐华亭在南京是早有准备了吧,可我告诉你,那没用。两京地形势你也知道,一个是冷灶头,一个是热灶头,那帮烧冷灶头的人蓦地见到一个大火团从天而降,还有不扑上去的?这是大势所在。徐阶就算在南京安插了几个亲信也没用的。只要陛下一出现在紫金山下,秦淮河边。南京六部的大小官员马上都会涌过去参拜拥立,这时候徐华亭安插地那几个人如果还不顺应大势出头压制,那马上会被人用口水淹死。没用的,没用的。”
    明朝自靖难之役以后,设置有北京、南京两套中枢系统,北京有六部,南京也有六部,而且南北六部都有齐全的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可以说几乎北京有的衙门,南京都有一套,只不过北京地衙门是实权衙门,南京的尚书侍郎们就都挂个衔头,是闲职,这些尚书侍郎们,品级俸禄虽然都和北京一样,但有职而无权,坐的都是冷板凳,历来都是那些在北京不受待见的贬官才被发配到这里来坐体面牢地,能够当上南京六部尚书、侍郎地人,其本身资历年望都不会在北京的尚书、侍郎之下,只要给这些人一个机会,他们摇身一变,一下子就可以从无权闲官变成大权在握地中央巨宦…………这就是严世蕃所说地“两京大势”。
    在这种局面底下,南京六部官员的焦躁可想而知,这些人平时都是削减了脑袋想调往北京的啊,当初张璁就是靠着“大议礼事件”,一两年间从南京的一个闲散部门飞身入阁,为此哪怕是与整个士林为敌也在所不惜。现在倒好,新皇才刚登基,龙椅都还没坐热呢,老皇帝就跑南京来了,南京的那帮闲官能不欣喜若狂么?能不戮力拥护么?
    嘉靖是皇帝,严嵩是首辅,两人到了南京以后,由严嵩在南京六部里头挑两个尚书入阁,这个中枢就齐全了,南京的闲六部就会变成正六部,所有的尚书侍郎马上就由影子尚书、影子侍郎变成实权尚书、实权侍郎,这事不但名正言顺,而且利益大过天,有几个人耐得住这诱惑?所以李彦直知道严世蕃所言绝非虚语。
    如果让嘉靖顺利掌控了南京的话,那大明天下会如何呢?
    届时中国就会出现两个中央政府:北面是新皇帝隆庆,南面是老皇帝嘉靖。那时各省督抚要听谁的?该听谁地?
    就地望法理来说,北京的合法程度似乎会高过南京政府,因为自明成祖以来,所有皇帝都在这里君临天下啊。
    可就人和法理来说,嘉靖是当了三十年皇帝的天子。他此刻又已不再被强盗所挟持,若朱载是个成年人情况或许会对北京方面好些,但朱载却只是一个少年,又是徐阶趁乱扶立了他辅政,这个首辅究竟是周公还是王莽,天下人未免要怀疑,就算天下人不怀疑,严嵩在南京也一定会高唱此调来引导天下人怀疑…………所以在这一点上南京政府将高于北京政府。
    双方在法理上各有站得住脚的地方,也各有不足,最后会变成什么局势就要看双方的博弈了。也幸亏之前徐阶当机立断扶朱载登基。否则这时都不用再交手,只要嘉靖一到南京发出一道诏书,徐阶李彦直便一败涂地了。
    但严世蕃说了这句话,李彦直眼神中地自信仍未动摇。严世蕃那颗眼珠子一转,似乎就猜到了李彦直地心思,笑道:“是了,是了。光有官员拥护,这事还只有一半胜算。徐华亭若是早派人掌握了南京的兵权,则陛下到了南京之后,一时半会拿不到兵权,李都督你去到用强力手段把火一扑,甚至动刀杀几个立威,那时大明天下便仍然得改元隆庆了。”
    徐阶对南京的兵防早有准备,他不但下了严旨,派了监军。改了指挥使,甚至让兵部撤换了十几个将领,将兵权牢牢控制住了,这也是李彦直认为自己还有机会扭转乾坤的原因之一,但这时严世蕃却将此事点破,李彦直便不能不感不安………严世蕃既能点破这一点。只怕嘉靖在这方面也已经有应对策略了。
    但严世蕃说到这里却偏偏停了下来,优哉游哉地插了一句闲话:“对了,李都督,我听说你已经升官做了个什么海军都督府的右都督了啊,恭喜,恭喜。”他都叫了不知几句都督了,忽然来这么个恭喜不但突兀,而且是废话。
    但严世蕃在这种场合中会说废话吗?
    对眼前这个独眼龙,他每说一句话李彦直心里都要连挖带刨以揣摩他的言中之言、意外之意。像这样的智力博弈。真是说一句话都要绞半斤脑汁,但李彦直一时想不到他要说什么话。随便嗯了一声算应答。
    严世蕃笑问:“徐阁老为何不直接让你任左都督啊?哦,对了,李都督功劳虽大,年资太浅,这新衙门权力又太大,让你来做这新衙门的一把手,只怕士林要非议,言官要阻挠,这么一来一回地拖拉起来,东南的大事只怕要耽误了,所以才先做这右都督,等李都督在东南再建功勋,积年累进,然后再升为左都督就没人认为不妥了,应该是这样吧?唉,徐阁老也真是用心良苦啊。”
    若是性急一点地这时只怕就忍不住要问:“你东拉西扯地到底要说什么!”李彦直却忍住了,因为他知道自己越逼越追严世蕃只怕越要东拉西扯,所以干脆就不说话。严世蕃自言自语无聊了,自会把真意思说出来,果然严世蕃忽又问:“却不知左都督是谁?”
    李彦直听到这里还是没想到严世蕃说这话是什么意思,便随口应了一声:“左都督是魏国公。”
    严世蕃又问:“魏国公啊,却不知魏国公现在在何处?”
    李彦直要说出这答案时,但那两个字到了喉咙里,蓦地完全明白了,登时脸颊抽筋,见到严世蕃之后,眼神之中第一次现出恐慌之色来。他瞪着严世蕃,在这独眼龙背后似乎见到了嘉靖和严嵩的身影,忽然之间李彦直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巨大地错误!
    在海盗劫持了嘉靖以后,他心里几乎已开始将破山放在敌人位列中最显眼地位置了,但现在他却发现自己错了!
    破山的能耐虽然不小,但他对李彦直每每是以暗算明,打李彦直个措手不及才占了一点上风,而事后又总是被李彦直从容布置,反掌扑灭,可在面对另外两个人时,这种情况却是反了过来…………他李彦直这次在北京对付嘉靖、严嵩,其实也是以暗算明所以才大占上风。但现在双方一旦明确了敌我,让嘉靖、严嵩联起手来,将李彦直当做一个敌人来对付的话,李彦直还能取胜吗?
    “或许这件事情,破山也做错了……”李彦直心里忽然冒出一个这样的念头来:“他应该是想用嘉靖和严嵩来拖住我,但他可曾意识到自己放走地,有可能是一伙比我更可怕的人啊!”
    第六卷 陆海巨宦 之三 公私兵
     更新时间:2009…5…29 17:29:27 本章字数:3573
    不知是否长途疲倦还是别的原因,回老家后身体有些不适,杂事又多,延误了更新,抱歉,抱歉。
    明天可能也会比较晚。
    请大伙儿见谅。
    李彦直对严世蕃的权术才智素来忌惮,同样一句话在别人口中说出来李彦直可以不放在心上,但由严世蕃道将出来,李彦直却不能不加多三分审慎。
    严世蕃提到了“魏国公”,为何会让李彦直有那么大的触动?想弄明白这里头的缘由,可就要从大明的整个军事制度说起了。
    明朝的军制,是割裂统军权与用兵权以防武人作乱。
    依制,用兵权在兵部手里,朝廷用兵派钦差御史为大将,或派文臣监临,这些大将、文臣领兵出征时权力甚重,指挥使、千户、百户都得受其节制指挥,但战事一歇兵权便解,因此无法拥兵自重。边关大将纵然统领十万大军,圣旨一下便得解甲听命,就得益于这套体制。
    然则战争未起之前,战争结束之后,这统兵之权又在哪里呢?那就是以五军都督府以及下辖的卫所体系。用兵之将一般是流动官,而统兵的都督、指挥使、千户、百户则一般是世袭官,这些人从百户、千户到指挥使,大多是开国兵将的后代,都有上百年的家世背景,经历了那么多代皇帝也雷打不动,和朱明宗室是血肉相连的关系。和这些世袭的公侯将领相比,文臣们…………哪怕是内阁的大学士们也只是“临时”的官员而已,纵然是杨廷和、杨一清这样地地位,恩泽所及不过一二代。哪像这些卫所兵将,只要不造反,他们家族的铁饭碗便可与大明同寿,由此可见其根基之厚、与朱明皇室牵涉之深,那是李彦直这样的骤起之臣所不能比拟的。
    卫所制度不但是大明皇朝的根基,而且也是一股真正名副其实的封建势力,而这股顽固势力的领衔人物,在当代便是开国第一名将徐达的子孙…………魏国公徐鹏举。徐鹏举是世袭国公,是军方的第二首脑(第一首脑就是皇帝),朱、徐两家一体。是一个徐阶也动不得的人物,别说徐阶,甚至就是历代朱明皇帝,只要徐鹏举没有谋反也不能拿他怎么样。
    不过徐鹏举这位军方领袖本人却不在北京。而是在南京为统兵守备,掌管南京地防守事务,管理南京地区各卫所。徐阶掌握政权之后在南京安插了很多人,对徐鹏举却没办法。这段时间徐阶没动徐鹏举。不是因为失策,而是因为力所不及。
    而且徐阶和李彦直之前认为嘉靖若到南京,必是由王直挟持,那样的话徐鹏举恪于礼制,也势必将他们拒之门外,不想这次破山竟然把嘉靖给放了,一个被挟持的嘉靖和一个自由的嘉靖,对徐鹏举来说绝不会是一回事。虽然徐鹏举魏国公地地位是世袭的,但“太子太保”等加衔却是嘉靖封的。在中年的嘉靖、近在咫尺地皇帝和少年的隆庆、尚无能力亲政的朱载之间,徐鹏举会怎么选择呢?
    李彦直在海州与严世蕃交涉之际。风启已经逐出城外。而正要去福建地蒋逸凡更已进入扬州府境内。到了这儿后他发现驿站地官员见到他地关防后有疑忌之意。但他赶着往福建。就没停蹄。直到他接近高邮之后才听说嘉靖已进入南京地消息!而且魏国公徐鹏举、内阁“首辅”严嵩以及南京六部官员已在应天府护驾听命。扬州府州县这时也已收到南京快马传来地公文。所以才会对北来官吏心存疑忌。
    蒋逸凡吃了一惊。忙派了人往海州报信。他却不知李彦直这时已从严世蕃口中知道了这个消息。并对局势进行了重新地评估与预判。
    “徐鹏举地话。还是有可能会选择老皇帝地。”李彦直清楚。眼下地局势。并不是拥立哪个皇帝这么简单。徐阶和李彦直背后实有一股企图进行改革地力量。这股力量锋芒所向。不但要扫荡一切行政层面地积弊。而这是那些因循地守旧派所不愿意看见地。
    在那些老旧功臣心中。朱载其实是被徐阶所组成地这个暴发户内阁所控制。其合法性或许会比嘉靖这个三十年江山地皇帝弱些。
    “李都督。”严世蕃似乎能透过李彦直镇定地面容看破他心中地犹豫迟疑:“魏国公地身份地位。别人不清楚。但你应该明白。只要他拥护皇上。登城一呼。不但南京所有将官都马上会执戈听命。就是普天之下地卫所官兵也都会听南京兵部节制。”
    “东楼所言。太夸张了。”李彦直这时还有些摸不透对方地底细。却耐着心好像在和严世蕃认真讨论一般。“如果魏国公真地拥护太上皇。南方数省或者会响应。北方就难说了。不过到了那个时候。天下势必分裂为南北。若靖难之事再起。只怕天下就要大乱。难道太上皇就忍心父子相残、神州涂炭?更何况打到后来。究竟是夺门之变地结局。还是玄武门之变地结局。还很难说啊。”
    其实天下一旦分裂,那不单是南北分裂,而且势必是新旧政治势力的分裂,更是新旧两种军事力量地正面对决。
    李彦直通过京畿之变发展起来的水陆兵马,已是一支游离于卫所体制之外的军队,甚至具有相当程度的私兵性质(部分兵将非李彦直指挥不动),而海军都督衙门为一统兵衙门,李彦直以右都督身份出征,已是统兵权与用兵权合一,就大明体制来说这已经冲到体制允许的边缘了。
    嘉靖中期以后私兵本来就有抬头之势,只是这些私兵要么就是分散各地,不成气候,要么就没法跳进体制之内,如王直所率领东海的海盗。在不就是虽然进入体制之内却被迅速消化,没有对卫所体制形成冲击,如广西的土狼兵等。但李彦直的出现却加速了私兵地合法化,并使之成为保护新政治力量的武装。
    李彦直可不认为嘉靖会为了不忍父子相残、神州涂炭就放弃权力,他只是要告诉严世蕃你们的胜算其实不大。
    但严世蕃竟然长长叹息了一声,说:“是啊,陛下也不愿意看到这个局面。”他言语中竟有几分悲天悯人的语调,但这让李彦直十分不适应,“所以陛下希望裕王、徐阁老和李总督能以大局为重,以天下苍生为重。不要为了一时利欲,误了国家大事。”
    这番话若是夏言海瑞之流说出来,李彦直或者还觉得能听听,但从严世蕃口里说出来。却叫李彦直大起鸡皮疙瘩,但他随即隐隐想到了一个关键:“严世蕃也是不世出的人才!老皇帝把儿子留在这里做诱饵也就算了,但严嵩竟也儿子留在这里,这是为什么?只是为了传个话么?”
    严世蕃见他犹豫。又道:“李都督,其实陛下在海上巡狩时,曾说起于谦的事,我在旁边听说,也留心记住了,不知李都督可想听听陛下的评价?”
    他这句话说的虽然是“于谦”,李彦直却一听就知道说的是自己,便道:“愿闻其详。”小说整理发布于ωωω.ㄧбk.cn
    严世蕃道:“陛下曾说,土木堡之役。国家有颠覆之危,于谦临危应变,实有匡扶社稷之功,实际上并无不忠之处,后来英宗皇帝虽然重掌大宝,但在处置于谦一事上。却做错了。”
    李彦直心里一呆:“难道老皇帝留严世蕃在这里,除了要他打点震慑海州官员之外,还有让他来笼络我?”在这样险恶的局势下,若只留个太监在这里传话,无论嘉靖许下什么诺言,都无法取信于李彦直地。“难道老皇帝到现在还弄不清楚我们的立场?我对他来说乃是不赦之叛臣啊!还是说……他没有多少其它的选择了?”想到这一点,李彦直心中为之一宽:“或许老皇帝手中的牌,没我方才想到地那么多。”
    “那么……”他问:“陛下的意思,是应该赦免于谦的罪过了?”
    “不但是赦免。”严世蕃道:“而且还要大大的表彰。”
    李彦直心想:“老皇帝要给我甜头了。看来还真有笼络我地意思。”忽然想起了蒙古犯京之时嘉靖严嵩的仓皇无策:“是了!老皇帝和严嵩虽然厉害,但他们长于权谋。而短于实务…………这几个人说到在朝堂上玩弄权谋,或许我也不是对手。但他们内不擅治国,外不擅用兵。我慑于他们往日的权谋能力,刚才又被独眼龙误导,可把老皇帝和严嵩他们高估了!”又想:“海上大军,总得两三日才能到。此次随我来的陆上部队不多,京畿大部队要开动调到这里来,那也不是十天半月的事情,南京方面卫所官兵当有五万到八万人,如果老皇帝已在南京站稳,我眼下这点兵马,未必能够取胜。万一一战不胜,天下人心浮动,那我等就大势去矣!若是陷入纠缠,就算最后我能占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