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夺清-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个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早日到达他的“心愿”。
    时代的步伐按照原有的轨迹在前进。薛兴华焦急地等待着廖卫先能在朝鲜为兴华军找到一个立足之地。能够在战争爆前将陆军所需的武器、弹药、粮食等必需品存储起来,否则,战争一开始,耗费巨大的兴华军有可能无弹药可用、无东西可吃。日本人近水楼台先得月,他们封锁朝鲜海峡掐断兴华军的海上运输线是非常可能的。海军舰队还可以脱离战场自己主动前往远处与外面的运输船队汇合而取得补给,而陆军就没有这个便利只能咬紧牙关死等。
    三市离朝鲜有五千二百多公里,二千八百多海里。现在的货轮、运输船一般航速只有八节左右。从三市出,运输船不休不息日夜兼程,即使广袤的大海风平浪静,它们也至少需要十五天。战场补给绝对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直到三月底,廖卫先总算拍来了一封秘密电报。电报称王炽的手下千辛万苦在朝鲜平壤北面靠海边的地方已经找到了一个叫高原的小镇子可以作为陆军的补给基地。这个镇子离元山港口不远。镇里的人已经被那些手下收买,县衙门的官员也已经受了贿被胁迫,他们答应替他们掩盖并提供方便。在高原镇的后山上有很多废弃的铜矿坑道,可以存放物质和隐藏人员。
    虽然元山津港日本人“特别居留地”,港口有不少的日本人,但因为这些日本人不受朝鲜人欢迎,他们的活动范围反而很小,基本上不到五十里外的高原镇去,只要时间不是很长,人员上岸尽量利用晚上进行,则有可能瞒住日本间谍。
    另外,电报里还告诉薛兴说王炽的在朝鲜的汉城、平壤等大城市开办的商号或明或暗地积存了一些粮食,以备大军将来之用。
    王炽的触角达位置之所以比历史上的远得多,还得益于薛兴华的资金帮助。除了采购军舰和大宗货物,薛兴华的资金都存放在王炽的钱庄里,正因为王炽有了薛兴华的资金,他的生意比历史上的要红火得多。历史上的商号并没有开设到北京、天津、辽东,更不用说到朝鲜开设分号了。但现在他在这些地方开了好多家,虽然从外表看其规模不大,房屋建筑也大部分是租赁旧的,但实力却不小,特别是与当地官府的关系很不错。不少官员从他的商号里得到了好处,自然在生意上帮衬一二。
    王炽也玩得很保险,做生意的只:生意,做间谍的情报人员不与商号生横向联系。除了王炽的少数几个心腹,其他人都不知道间谍和商号都拥有同一个主人。
    收到廖卫先的这个电报,华轻松了许多,马上命令秦洪刚安排船队偷运送补给前往朝鲜。他们商定运输船打荷兰人的国旗,冒用到朝鲜销售布匹、粮食,收购人参、毛皮、玉石、贵重木材等特产的名义。
    随这队第一批前往朝鲜的还有胡长石率领的二百特种兵。这些人假冒运输船上的水手、劳工和押运人员,他们过去不但负有保护弹药等物质的责任,还有查看地下掌握周围情况的责任。一个月之后的第二批人员是田虎手下的徐一凡率领的一个步兵营。
    四月初,好不容易送走载武器弹药的补给船和前期士兵前往朝鲜,薛兴华的身心又投入到军事训练中。他几乎隔一天就询问智利的海军训练情况,针对训练中的问题不时表自己的意见。为了提高训练效果,薛兴华不断那些人加压力,也不断给表现好的官兵进行奖励。
    根据训练中显露出来的问题,结合前世的一些知识,薛兴华对陆军进行了一些小的变动。同时将炮兵、工兵、辎重兵、医疗兵等技术兵种正式纳入野战部队中,与主力部队一起进行训练,提高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协同。一批改轻了的小口径山炮、野炮也从兵工厂或西方军火商手里拿来充实到部队。
    【感谢订阅】
第一第171章 【准备充分】
    1711章【准备充分】
    另外,部队里也充实了不少电话交换机,这玩意在战场上非常有用,能协调部队的力量,能取到倍增器的作用。
    与此同时,薛兴华对兴华军的军服进行了大规模修改,参照二次世界大战时一些国家军队的服装式样进行的设计,但陆军的军服颜色普遍采取草绿色。海军则还是采取上白下蓝的传统色。军服几经修改之后,试穿出来要比原来的样子神气多了。当然,这些服装都是李安庆家里的服装厂生产的。薛兴华要求这个厂家生产二万套陆军军服和一万套海军军服后,再秘密生产军用冬装,为将来在冬季寒冷的朝鲜作战而准备。
    但是,薛兴华没有急于采用军衔制,他觉得现在兴华军的人数太少,如果实行军衔制的话,最大的自己也就能配一个准将的军衔而已,田虎等团长也就是上校,叫起来一点也不响亮。将来在战场上遇到日本人的时候,人家少将、中将、大将都有,明显高一截,郁闷!
    不过,薛兴华也知道这只是自欺欺人而已,用师长、团长等称呼还不是一样比日本的军长、司令、师团长低一截?也比清军的什么总督、提督、总兵小一截?能够说的理由应该是日军、清军、兴华军的官职名称都不同,谁也不说谁大。如果统一用将、校、尉的等级来区分,那就一下就看出。
    薛兴华想在甲战争之后,根据自己所占有的领土来配备合适的陆军海军规模,到那时候才真正执行军衔制。
    在对陆军进行完善时,参人员也在薛兴华的安排下进行调整。先根据这段时间的训练情况对各舰舰长进行了确定,也正式下达任命书:
    任命林启为兴华军海军舰队司令;任命关应雄为海军执法官兼陆战队队长;任命柯良玉为舰队旗舰卜拉德号铁甲舰舰长;任命林华为新下水的白郎古恩卡拉达号巡洋舰舰长;……
    韦远超、霍斯特、施奈德、伊随风等都被正式任命为来源于智利、秘鲁、三市的九军舰舰长。
    为卜拉德、白郎古恩卡拉达、康德尔等名称对华人而言很拗口,对华人也没有什么意义,所以薛兴华将它们全部改了名:卜拉德舰被改名为“上海号”;白郎古-恩卡拉达被改名为“天津号”;二艘从秘鲁买回的巡洋舰分别被改名为“海南号”、“台湾号”。智利的二艘炮艇康德尔、林则分别改名为“长沙号”和“徐州号”。加上之前的“四川号”、“婆罗洲号”、“云南号”一共九艘。
    九地简单数大致如下:
    上海号甲巡洋舰排水量69011吨。最大航速1833节。主炮为238毫米口径地舰炮副炮为8门120毫米口径速射炮。定编3人。旗舰。购自智利。舰长柯良玉。
    天津号巡洋舰排水量。最大航速228节。主炮为2门203毫米口径地舰炮副炮为1C门152毫米口径速射炮。定编327人。购自智利。舰长林华。
    海南号巡洋舰排水量2950:。最大航速19节。主炮为2门254毫米口径地舰炮。副炮为152毫米口径速射炮。定编270人。购自秘鲁。舰长霍斯特。
    台湾号巡洋舰排水量2750:大航速185节。主炮为2门254毫米口径地舰炮。副炮为6门120毫米口径速射炮。定编258人。购自秘鲁。舰长韦远超。
    四川号巡洋舰排水量2700:。最大航速18节主炮为2门152毫米口径速射炮。副炮为120毫米口径速射炮。定编214人。三市自有。舰长施奈德。
    婆罗洲号巡洋舰排水量215C:,最大航速155节,主炮为2门152毫米口径速射炮,副炮为2门120毫米口径速射炮。定编175。三市自有,舰长科隆。
    云南号巡洋舰排水量1296:大航速1节,主炮为1门180毫米口径速射炮,副炮为2门120毫米口径速射炮。
    定编122人。三市自有,舰长伊随风。
    长沙号炮艇排水量713:,最大航速206节主炮为3门75毫米口径速射炮。定编87人。购自智利,舰长袁立俊。
    徐州号炮艇排水量713吨大航速206节,主炮为3门75毫米口径速射炮。定编87人。购自智利长奥巴利。
    军舰定员近二千人,加上基地后勤人员人数约五千。
    为了更好地挥它们的功能将来的海战中出大力,薛兴华让海军参谋王杰民制订了庞大的弹药、炮管、军舰维修物质购买计划,订单以智利的名义如雪花一般飘向不同的国家:英国、法
    国……,这些国家一个个对智利笑逐颜开,军火商们请智利的官员们。智利官员在眉开眼笑的同时,也不得时常向周围国家解释利并没有大规扩军计划,让巴西、阿根廷他们半信半。
    这天下午,薛兴华刚吃完中饭回到办公室,海军参谋王杰民和秦洪刚就跟着进来了。王杰民的手里拿着一叠文件,他报告说:经过一番艰难的谈判,在答应付出高额租用费之后,西班牙驻菲律宾的殖民当局答应将菲律宾最北面伊特巴亚特岛旁边一个不知名的岛屿租赁给三市市政府使用二年,租金每月二千两白银。双方签订了租赁协议。
    只要听到对甲午战争有利的事,薛兴华就兴奋起来,说道:“真定下来了?他们只要二千两的租金?”
    主管后勤的秦洪刚对王杰民租下的岛屿非常不满,马上激动地说道:“你说的轻巧,还只要二千两。就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一巴掌大,上面没有码头,没有仓库,他们凭什么收一千?依我看那个岛屿完全是无主之岛,我们亏老鼻子了!除了二千两一月的租金,他们还要我们承担一半的仓库建设费用,等仓库建好之后,我们还有支付仓库租赁费,真是岂有此理,简直是不要脸!”
    薛兴华笑了笑,问王杰民道:“王参谋,他们还有其他要求吗?”
    协议签订王民不敢看怒火万丈的秦洪刚,放低声音回答薛兴华的话道:“他们要求这个岛屿的安全由西班牙士兵负责,我们兴华军士兵上岸休息必须得到西班牙当局的批准,在指定的地方休息。我们的军舰不能靠岸停泊。”
    秦洪刚又说道:“不让军舰岸,说的好听。问题是那个破岛没有码头,军舰怎么停靠?货轮怎么靠近?”
    薛兴华看王杰民问道:“那我们怎么转运物质?”
    王杰民回答道:“只能将军舰和轮停泊在海里,然后用小船转运。”
    华道:“这些家伙还真够黑的,幸亏以前击沉过他们一艘军舰,要不他娘娘的亏大了。”
    秦洪刚和王杰被薛兴华孩子似的话说得笑了起来。
    王杰民里放松了好多,又说道:“对于从这个岛屿出的和前往这个岛屿的运输船,只要不是在战斗区域,西班牙人允许它们悬挂他们的国旗。”
    薛兴华问道:“这个倒是有一点点用。”
    但这个“优惠”显然没有让秦洪刚动心,他反驳道:“有什么用?这玩意的用处说大就大,说小就小。如果敌人不想引出麻烦,可能不会主动攻击悬挂西班牙旗帜的运输船。如果敌人为了消灭这些运输船而真正对我们动手的话,西班牙军队未必会替他们报仇雪恨。”
    薛兴华劝解道:“秦团长,我们现在实力小又非常需要这个地方,所以暂时还得受这个气。等我们打完这一仗,只要我们不死,我们一定把付出的钱连本带利给夺回来。”
    说到这里,薛兴华站了起来,几步走到前面墙壁那幅大的世界地图前。等王杰民和秦洪刚走近后,他的手指在婆罗洲、菲律宾、朝鲜之间划动了几下,然后停留在菲律宾的最北端,说道:“有了这个岛屿后,我们就能在战争爆之前就开始运送补给,将弹药、燃煤、粮食运到那里保存起来。一旦开战,我们的补给距离至少能缩短二千五百多公里,运时间缩短了六七天。这么长的时间,可不是钱能买不来的。”
    秦洪刚嘀咕道:“本来我们就不应该参加这场大战的。
    这是费力不讨好,人家光绪皇帝还不一定领我们的这个情。真正是劳命伤财还得罪了一个大家伙,将来日本人能不找我们的麻烦?”
    听了秦洪刚这句牢骚,刚才尴尬有气的王杰民一下有了知己之感,心中对秦洪刚的气一下全消了。他赞同地说道:“秦团长说的对,我们这么大张旗鼓地动用这么多资金、人力、物力准备战斗,实在是太盲目了些。即使从纯军事的角度上来讲,我们也做的不好:我们介入的时机不对。既然师长下决心要打,我不反对,但我们应该在他们两败俱伤的时候插上去。这样的话,我们不但可以得到最大的战果,能缴获更多的物质,还能让人家记住我们的好。现在他们双方还没动手,我们就着手准备,就计划帮一把,依我估计大清国肯定不会领我们的情,甚至还会提防我们。”
    秦洪刚原以为王杰民是这场战争的鼓动,所以心里对他有成见,现在听了他的话,才知道到现在为止一切都还是薛兴华一个人在坚持,其他所有人都是反对。
    【感谢订阅】
第一第172章 【日军出洞】
    洪刚看向王杰民的目光又柔和了些,马上说道:“参谋说的对。两败俱伤的时候我们下手才能最好。”
    薛兴华笑问道:“什么时候他们会两败俱伤?我们插手的最佳时机是什么时候?如果我们现在不做好一切准备,我们又怎么能抓住战机?”
    王杰民马上说道:“大清国和日本都是亚洲大国,如果是小规模的冲突,不痛不痒地打一下,只是宣示他们各自的武力,战争可能很快就会结束。这样的话,也就不需要我们插手。如果是大规模的冲突,是师长平时所言的一旦开战就是两个国家的国运相争,那么他们至少得打上三年五年,**年是的可能性最大。如果象英国法国那样打上一百年也是不可能。而且依我的分析,大清国胜利的可能性比日本胜利的可能性大得多,《风雨报》上的文章我也看了,断言大清朝必败,上面说的有点道理。但他们忘记了最根本的一条。”
    “哪一条?”
    “真如师长你以前说的,战争打的是二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也就是说战争的结局不会因为哪个皇帝少吃一餐饭就能胜利,也不能因为哪个太后多住了一间房子就会失败。”
    薛兴华想不到个海军参谋还把自己平时说话来对付自己,他问道:“按你这么说,我们应该在三四年之后再插手?”
    “对!至少是等一段时间再。他们谁都不会很快垮掉。”
    秦洪刚插道:“我还要说一句,大清国和日本会不会真的打起来很难说。如果拖上三年五年不打,我们怎么办?”
    薛兴华反问道:“能怎么办?的第一批士兵已经派出去了。”
    王杰民见薛兴华固执得难以理喻,只好嘀咕道:“如果战争拖上八年九年,我们有这么大的实力支撑这么久吗?”
    薛兴华只有阵苦笑:都看好地大清国在日本地全力进攻下。没有坚持到一年就投降了。1894年8月1日清朝向日本正式宣战仅到1895年17日就签下了屈辱地卖国条约《马关条约》。这几个月还包括双方谈判停火地时间。实际上战斗在1895年2月12日海军提督丁汝昌开枪自杀。北洋水师整体投降后清朝地军事行动就彻底失败了。
    可是这些事情自然不能跟洪刚、王杰民说。他只好笼统地说道:“大清国是我们地祖国。我们不是外人更不是趁火打劫地强盗。就如自己地子女帮父母一样。没有什么条件可讲。他们埋怨我们也好。赞扬我们也罢。我们都要做。说一句不好听地话。我们这些人都是从国内逃出来地。在国内人心目中地名声并不好。这是一次为我们自己正名地机会。我薛兴华在这里说一句话。无论这一战是失败还是成功论赚钱还是亏本。都要打。而且是付出全力地打!所有地人都要把心思转到怎么打、怎么打赢上来。现在我还说一句狠话。即使大清国和日本不打起来。我也要拿小日本开刀。让我们地舰队打到小日本家里去他们今后只能吃粥。他们地狗屁天皇不是只吃一餐饭吗?那就饿死他!”
    二人连连点点。一副很受教育地样子。但心里都不以为然:我们就不信你这支猫突然不吃腥了。没有好处地事你会做?你肯定是发现了有便宜可占地事。
    薛兴华地话由薛兴华自己在后来地有关会议上做了宣传。众军官和三发市地市政府官员都把心集中到了怎么为即将到来地战争上面。他们心里虽然不踏实。但大家都积极完成薛兴华所安排地工作。
    借助于薛兴华地威信和以前地一连串胜利。在薛兴华地高压下整个三发市军政大员地思想终于统一了。
    统一了思想薛兴华又给参谋人员一个很大地任务:为兴华军陆军登陆朝鲜、为兴华军海军进军黄河制定详细地计划。他为参谋们假设了几个条件:中日在八月份开战。中日两国都是全力而战。战争只延续一年。
    虽然薛兴华对整个甲午战争的历史熟悉,清楚地知道甲午战争中最著名的三场海战和六场陆战,但他没有说出来担心战争结束之后别人把他看成怪物。
    三场海战是丰岛海战、大东沟海战、威海卫海战,六场陆战是成欢之战、平壤之战、鸭绿江海防之战、金州旅顺之战、威海之战和海城之战。海陆九场战斗没有一场中国取得了胜利。
    将文案工作交给参谋薛兴华自己继续忙自己的事,只是过一二天去“指点指点”他们参谋们的计划与前世的历史慢慢吻合。
    如果将来有人发现计划太正确了,那
    家讨论的结果“怪”不到薛兴华一人身上。
    这天薛兴华带着陆军参谋魏利贺参观中华南洋第一兵工厂的地雷生产。不久前吴寿喜从英国引进了一项地雷生产技术,生产出来一批之后今天准备用山羊做实验。
    看着一群山羊茫然不知地朝前走,薛兴华心里竟然有了一丝不忍。当它们走过埋设地雷的地方时,爆炸的地雷将山羊撕碎了抛向各处,未死的山羊吓得四处乱逃。
    薛兴华看了一会,说了一些鼓励性的话就会回赶。因为现在工厂的主要精力用在生产手榴弹上面,地雷的生产只能靠边。不过,薛兴华还是在新加坡订购了一大批地雷,让运输船运往朝鲜那个叫高原的小镇。
    历史上,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就大量使用地雷。在袁世凯发往北洋大臣李鸿章的电报中就有如下内容:“日兵万人分守汉城,四路各要害及我军由陆地前来(汉城)之路均置炮埋雷,每日由水路运弹丸、雷械甚多……”
    正想着袁世凯时候,通信参谋徐健业骑马给薛兴华送来了一封机密电报。电报是上海的廖卫先拍来的,只有寥寥数语。
    薛兴华读完电报之后微着摇了摇头,心里对这个廖卫先的大局观非常认同。想到自己刚才在思考袁世凯的问题就来了这么一封电报,还真有的神奇。他对毕恭毕敬等他下命令的徐健业道:“回电!袁!”
    徐健业写了这个字,见薛兴华不但久久不说话还动身就走,连忙问道:“师长,现在不急于回电吗?”
    薛兴华反问道:“我不说了电吗?”
    “可你只说了一个‘袁’字,而且你说的底是哪个字,是援助的援还是原来的原……”
    “呵呵,是姓袁袁,就回给廖先生这个字。”
    “是!”徐健业虽然不明白为什单单一个字,但他还是立即回复去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日本的战争气氛也越来越来。田虎手下的徐一凡带着他的营也安全地达到了朝鲜的高原镇。与他们同去的还有一部分工兵,用来在弹药物质库周围用水泥石头建筑堡垒,防止将来日本人的进攻。
    沈元宜的手下从日本、朝鲜得到的情报也越来越多,薛兴华从这些情报中选出一部分,对它们进行一些“完善”后再发电报给《风雨报》进行刊登。
    沈元宜多次发现薛兴华看完他提供的情报后,似乎很随意地选取几份,然后很“随意”地进行大规模地修改再发出去。《风雨报》上刊登的消息与沈元宜得到的消息相差不是以道里计,有的完全是面目全非,一点原有情报的影子都不见。真不知道薛兴华这么做是为了保护在朝鲜和日本的情报人员,还是在用假情报蒙骗世人。
    他多次心里想:“他这么随意改,然后不管不顾地刊登在报纸上,难道就不怕别人说他捏造新闻?难道他的另一支情报人员真的能搜集到那么机密的情报?”
    薛兴华确实是在“捏造”新闻,只不过这种捏造是有根据的,就是他脑海中所记的甲午战争情况,只要沈元宜的情报能提示一下,他就能联想出很多事情来。他自然不会和沈元宜说这事,就让他怀疑有另外一个情报组织吧,还能激发他的竞争心。
    事实上薛兴华是有另外一个情报组织,那就是那些释放回日本的日裔。虽然经过日本政府大肆追捕后传过来的消息很少很少,也基本没有多少价值,但有时候也能佐证薛兴华记忆中的东西。
    六月九日的《风雨报》上刊登消息称日本政府于六月六日决定派一个混成旅团四千人由大岛义昌少将率领入朝进驻汉城,其理由是保护汉城的日本商民。
    六月十二日的《风雨报》刊登去年从日本驻大清国特命全权公使转为日本驻朝鲜特命全权公使的大鸟圭介已经于六月九日率四百名海军陆战队员强行进入汉城。同时刊登消息称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