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开在古代的杂货铺-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什么叫一语成鉴?这就是,刚说让人惦记,那边方队正已经过来了,他早就知道这东西了,只是没赶上,这一次可不能错过了,如今他们可是连襟,这么一个亲戚关系不用,那就是傻子了。直接就要走了十亩地的种子,说的还特气人。
“知道你这种的也不多,怕是还有旁的关系要顾着,我也不为难你,只要让我明年能种上十亩就成,等着收获了,到了后年也就差不多够种了,三百亩中田,一百亩坡地,还有二百亩旱地,唉,想弄点好种子难啊。”
你咋不上天呢?那可是五十斤玉米,他一共才收了不到三千斤,这一下子就去了这么多,要是你这样的多来几个,他岂不是都替别人忙乎了?居然还说便宜话?人杨七郎可是早就盯着了,那边杨七郎的几个兄弟也眼红的等着呢,还有戴莫什么的,算算这关系户可不少啊。
“一亩地最多五斤种子,收获可有五石,百倍呢,连襟啊,你这就是明年走人情送种子都够了。”
老肖也不说别的,将这收获直接点出来,翻着白眼没半点好气。经过了这么多事儿,他和方队正那是半点不客气,自己人嘛,客气了反而生分。
“有这么多?哦,那我大概算错了。那你这里剩下的估计也不少,这样,再给上点吧,凑上一百斤,我也回家磨点熬粥吃,这东西在你这里吃了几回倒是挺合口味的。”
和这么一个厚脸皮的,你还能怎么说?不花钱白吃的,谁都和口味。可老肖能拒绝?看看边上方队正送来的新书,给海涛他们的笔墨纸砚,知道这是亲戚之间,不好用银子买卖,怕太难看,特意用来抵充这玉米钱的,还给得不便宜,只能摸着鼻子,再给了一麻袋,足足百斤。
“知道你也吃不到嘴里,不定给谁留着呢,那,这个给你,替我送给将军,至于你自己?一会儿另外装二十斤磨好的走就是了。”
到位不?老肖自己想想,都觉得自己相当的到位,看看,连着你上级都想到了,绝对让你有脸。当然了,这二十斤磨好的东西也不是白给的,老肖顺带的还将自己做青储的事儿给方队正说了一通,表示若是到了冬日开窑真能成,这事儿还要麻烦方队正往上说说。
有这么一个体贴的,又吃又拿,还总是让他沾点功劳的连襟,方队正表示,这亲戚实在是太舒心。一边把袋子往自己这边拎,一边大笑着,不住的拍着老肖的肩膀说到:
“好,好啊,老肖,有你的,这事儿要是成了,不说别人,这大营管着马政的校尉,那都能和你结拜不可。以后这大营里,你就是横着走,都没人说一句不是。好。”
“我又不是螃蟹,要横着走干啥?我这是感激将军给的一百亩地,感激将军赏识,这才绞尽脑汁试的。别说的我那么势力啊。我要真想那啥,靠着玉米,都能结交一帮子人来,如今这东西眼红的可不少。”
“行行行,你是感激将军,这话我一定给带到。不过话说回来了,这玉米是不错,过上几年,估计都能成咱们这一片的特产,我算了算,就咱们这几个老兵村今年流出去的,估计几个县城下头的村子都能有种植。谁让这娶得媳妇都是这一片呢,对吧!再过一年,真的,估计也就一年,府城都能种上。若不是有这种两年要种一茬豆子养地的弊病,就凭着这五石的产量,知道的都得疯了不可。中田种上都能直接翻倍啊!这日子,特别是那些苦人家,一家子一二亩地的,都能直接吃一年了。我说,你就没想过靠着这个再寻点赏赐?读书人总说,以农为本,这要是传到上头,赏赐估计比上次还多呢。”
“树大招风,我这没背景没人脉的,何必争这么个光鲜,万一让人惦记了,再多的东西也扛不住。能多活几个人就成了,我这是积德行善,以图后世。”
“也是,日子顺当比什么都强,这样慢慢的散开也挺好。成吧,这事儿我也给担了,等着送到将军那里,帮你再说几句,免得有什么没眼色的,找你麻烦。等着明年遍地开花了,就啥事儿都没了。”
“这可感情好。”
老肖乐了,他这水泥已经够扎眼了,可真没想过用玉米求取点什么,这么一个连根底都没有的人,真太招人眼为了,万一寻点什么出来,那可怎么好,想想那船?想想家里的房子?以前是无所谓,没多想,可如今呢?老肖怕啊,要是真有人寻根究底了,那可都是漏洞,到时候万一暴露了点什么,那可怎么好,烧死都有可能,可别为了那些虚名折腾没了性命。贪心一时,后悔就晚了。
“老肖,老肖,在家不?”
看看,又有人来找了,不用问,肯定又是为了玉米的。
第134章 三年
方队正到底是见过大场面的,眼光十分的犀利,说是玉米散开那是半点不假,不过是过了三年,连着省城附近的村子都开始种植了起来,甚至这些常年种植的老农们还大胆的摸索出了套种这样的牛掰法子,让整体的出息又上去了一层,一个个干的比老肖利索多了。
而这样的不断研究,不断的增加产量,不用说,再次扩散已经成了必然,甚至连朝廷都已经堆玉米开始重视起来,并且已经允许少量的充做税赋,以便作为种子运送往全国各地。在民以食为天的时代里,这或许也将成为王朝顺应民心,上天给予的吉兆什么的来处理吧。反正老肖是啥好处没有,倒是皇帝被成为圣君的次数多了不少。
而这三年间,老肖带来的不只是玉米种植,改变了粮食产量。还有青储的事儿也一并慢慢的散了开来,当然这个因为干涉到军中战马的数量问题,一直被军方拢在手里,别说是卖了,外头就是见都没见过,到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老肖都不清不楚的,唯一知道的是,连着他这里也被关照了三五年内再不制作,免得让别国奸细盯上。可见这东西的用处必定不凡。当然了,既然要封口,总是会给点好处的,人老肖那么识趣,上头自然大方,所以老肖在送上去第二年就又得了上头奖赏的200亩水田,如今五百亩田地的小地主做的十分的滋润。
倒是最开始的水泥,如今变得不那么神秘了,托工部行动力不凡的福,也托早年河堤质量不过关的福,全国境内各处的河堤,凡事这几年里有重修事宜的地方,那是全换了水泥。给了水泥最好的证明自己的机会。
不知道是因为换了新材料,河道的贪官们一时没寻到作弊贪污的法子,还是如今却是政治清明,反正吧,这自打用了水泥修缮之后,这水泥河堤就成了坚固的代名词,为此沿河的百姓那是敲锣打鼓的往衙门送匾额。弄得河道的官员一个个很是傻眼。从来不知道自己居然还有这么受欢迎的时候。等弄清楚了原因,自然,这水泥就成了各处河道官员刷政绩的强有力的武器。这年头,想当个能从河道位置升职的官员实在是太不容易了。治河能吏什么的,名头还是很吸引人的。
除此之外,京城城里的下水道,路面也开始用上了水泥,虽说对于这样的好东西不能再第一时间里成为边军的防护重器,兵部感觉很不爽,一个劲的开始和工部闹腾,可不得不说,这在民生上,水泥确实已经开始了遍地开花的进程,随着需求增加,想来这作坊扩大什么的已经可以预见了。
能出现在老百姓眼前的东西,官员们自然知道的更早,所以喽,除了这些国家工程,好些官员已经通过人脉,一点点的从将作监开始往自家搬水泥了,哪怕只是家里铺个地面呢,那也是潮流。
到了如今,就是京城周边的村落里,也有了水泥的影子,那各个权贵人家庄子里的水渠就是明证。
“我就知道,这些人,一个个就知道往自己家里巴拉,看看,连着京城的围墙都才刚抹上,京城乡下的庄子上倒是已经有了好几条水泥路了,可见他们这私心有多重,就这些人家从将作监拿走的那些凑在一起,都能在边疆修上一座城了。”
刚随着方家将军从京城述职回来的方队正,坐在老肖家里,一边喝着酒,一边吐槽,这哥两好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亲兄弟呢。
“呵呵,送到了上头,自然是上头说了算,你这骂上几天也没人在意,何必和自己生气。”
当官的都是特权阶层,这事儿只要是个心眼明亮的估计心里都有数,老肖早过了生气的阶段了,看着方队正居然还吐槽,为边疆的军伍不平,觉得这人性子倒是有些方正,不像是官府混了这么久的,忍不住又高看了一眼,觉得这人要是升上去,说不得还真是个好官。可不想转头这人又来了一句。
“当初说不实用的是他们,吝啬给赏赐的也是他们,如今占便宜的还是他们,合着吃亏的永远是我们武人?靠着一张嘴,那是什么便宜都占,他们那是早就知道这是好东西啊!当初真是信了他们的邪了。武人吃亏就吃亏在嘴巴上!NN的,就知道这些人不是好东西。”
合着还是文武之争,是感觉吃亏了啊!好吧,权当前头的话没说,老肖给自己灌了一杯,重新扯开笑脸,没好气的劝到:
“那也是我吃亏,你气什么,好了好了,事儿都过去了,少说几句吧。对了,上次给你的辣白菜怎么样?可下饭?”
“好,怎么不好,这辣椒做酱菜真是好主意,大营里用了这个,连着菜钱都省了三成。不过那些大头兵,饭量上去了不少,总的算下来,还是亏了些。”
嚓,你不一样吝啬?还说别人呢。老肖正想摇头,里屋孩子的哭声响了起来,还在外头收被褥的周氏忙不迭的快步往里走,不一会儿就听到哄孩子的声音,那哭声也渐渐的歇了。
“看看,我这媒做的不错吧,虽说只是个闺女,可才嫁过来三年,这孩子倒是有一岁了,可见是个好生养的,只要你抓紧些,过上几年,这家里必定又能多一根香火。”
说着还挤眉弄眼的,惹得老肖跟着笑了起来。正想说点什么,院子里肖海涛的声音就传了过来,
“爹,爹,我听到妹妹哭了,这是怎么了?”
“没你的事儿,背你的书去。”
老肖刚喊了一声,屋子门口方语就匆匆的进来了,见着他们两个大男人,腼腆的一笑,也不说话,转身就走进了里屋,想来是帮着哄孩子去了。看到她,方队正长叹了一口气,摸着脑袋,对着老肖说到:
“你也是个有心的,我听杨七郎说,方言那孩子读书不错,和海涛差不了多少,怎么,连着这孩子你也想送去考试?这可花销不小啊。”
“这又能有几个钱?既然养着,总要多为孩子想想将来吧,这都快十二了,再过几年就要说亲了,都知道是我表侄子,没爹没妈的,除了那山下的宅子,也没有什么产业,以后可怎么办?谁家愿意嫁闺女过来?可要是有个功名,哪怕是童生呢,那也好些,总能说个不错的。”
“我不是让人在村子里办了三亩地嘛,这算起来也有田有屋了,比当初那些老兵不差,怎么会寻不到媳妇?”
“好歹是你自家族里的孩子,难不成你让这娃也寻个寡妇不成?如今这村子里,周边,各家日子可都过的不错,没点养家糊口的本事,人家可不稀罕结亲。所以啊,我想着若是能考出来最好,将来也能接手杨七郎的活计,当个夫子,不能的话,那将来渡口的食肆就让这孩子接手。”
“那可是你的产业,你……”
“养了这么些年,和自己孩子有啥两样,又不是什么大产业。”
看着这样敞亮大气的老肖,方队正觉得自己好像特别的亏心,皱着眉头想了半响,这才说到:
“你这样,我都不知道怎么说了,罢了罢了,我在想法子吧,这村子如今地都让你们开的差不多了,再怎么折腾也难,不如我出钱给他在村子里开个油铺好了,不管考不考的中,有这么个店也能过日子。你们村河边那些地方,自打客栈扩大,如今是不用想了,就那么点地方,还不舍得将那芦苇荡子平了,也不知道你们图啥,倒是方言那宅子边上估计能整一块出来,看着挺合适。”
听到这话,老肖高兴了,能给方言弄点好处,他可不会手软,就像是他说的那样,养了这么多年,和自己儿子也差不离了。能为他多谋划几分,只有乐呵的。赶紧的,捧上几句定下才好。
“那感情好,还是你这个当伯父的仗义。”
老肖为自己这直钩钓鱼的成功相当的得意,看的方队正忍不住侧目,寻思自己是不是上当了,可一想着到底是自家孩子,索性丢了这一丢丢的疑惑,举起酒杯和老肖重新喝上了。
说来老肖那真不是哄人玩,他是真心为方言着急,想让他多点养家糊口的本钱。不然也不至于这么支持他读书了。至于那食肆?这也是真心话,本就不是什么大产业,在五百亩水田的映衬下,更是不起眼的很,每个月能有一二两的出息,都是如今码头往来人口增多,生意不错的结果了。有什么舍不得的?又不是给了外人,再说了,当年他可没出多少本钱,这样算起来成本更低了。
至于为啥不是外人?嘻嘻,谁让自家儿子如今十四了呢,谁让方语十岁了,看着还特温顺能干呢,哪怕是为了给儿子娶个满意媳妇,他对方言也只有更好的。寻个合心意的媳妇可不是容易的事儿哦。
啥?还是萝莉?包办婚姻?这年头啥婚姻不包办?外头的女孩子,条件合适的有几个有方语这样会读书写字的?这样一算,这已经是最妥当的了好不,最起码自己儿子好歹熟悉,不是那种揭开盖头才看见第一眼的。
你说肖海涛不同意?嘿嘿,老肖又不是那不靠谱的,早和肖海涛商量过了,作为心理年级已经超过二十的大孩子,对此没意见,说不得还感觉养成挺不错呢。
转眼,他来到这个世界已经五年了,他三十五岁了,海涛也重新成为了一个小伙子,时间可真快啊!以前的种种,怎么感觉已经有些模糊了呢?有时候回头好像都已经寻不到现代社会的痕迹了。人果然都是适应性动物!
“老肖,老肖,喊你呢。”
“啊,怎么了?”
“看看,才几杯,就糊涂了。我说杨七郎呢,你听说没?杨七郎他嫡出大哥出孝后外放成了六品官了。”
“哦,听说了,这不是,连着嫡母也跟着走了,所以啊,杨七郎今年要去参加院试。说不得咱们这村子就要出个秀才了。多喜庆!”
“你说他这要是考中了走人了,你这学堂夫子可怎么办?”
“他说了,最起码再过三年,想看看有没有希望参加乡试。别看他温温吞吞的,心里有主意着呢,三年可没浪费,田地都有了五六十亩了,我瞅着,这是不死心,想将来混个官职呢。”
两个男人,喝着酒说着八卦,小日子过的,真心不错。如果外头那狼嚎一样的喊声不出来的话……
“老肖,老肖,快来看,猎着野猪了……”
“海涛,赶紧来,今儿有杀猪饭吃了。”
“欧欧欧,杀猪了喽……”
“呜呜呜,娘……怕怕……”
“别吼了,孩子都让你们吓着了。”
老兵组成的村子,永远都这么热闹!看看,连着周氏那嗓门都不一样了,听得方队正一脸的懵逼,一脸的不敢置信,这是他介绍来的那个不怎么敢说话的姑娘?忍不住用眼神询问老肖。老肖能说啥?也是只有摇头的份。环境改变人啊!
“那啥,一会儿一起吃杀猪饭吧,你这赶得真巧,可见是有口福的。”
“老肖……”
“海蓝娘,孩子让团团看着,你去看看吧,这会儿估计都该围上了,带着咱们家杀猪刀去,喊这么大声,肯定是为了这个。”
“老肖……”
“来,再喝一杯。”
“喝啥啊,你家这隔音不成啊,感情我们刚才说的,他们全听见了?”
“有没啥见不得人的,听见咋了?”
“……”
好吧,建油坊的事儿得抓紧了,不然孩子该怎么看?
第135章 石山渡
已经四十岁的全子挑着担,疾步的在山路上行走,后头他家大小子,今年刚二十的麦冬亦步亦趋,背着大大的背篓,拄着卷上了好些皮子的长杆子,走的满脸的汗。
“爹,咱们是去姑父家,还是去河边等着?”
“去河边吧,对面学堂的夫子昨儿好像回来了,估摸着今天你表弟会跟着走一趟,好问问啥时候开学。”
听到说起读书的事儿,麦冬脸上忍不住露出了几分艳羡,可惜,当初对面学堂办起来的时候自己就已经大了,都说了亲了,再没有丢着活不干,家不养,反而去读书的道理,所以自然是只能放弃了这么一个美事儿。
好在家里那么多亲戚孩子,还是有人能沾到这好处的,像是姑父,方树根家的大小子,当初只有11岁,正是个半大的孩子,和对岸富户肖家的大小子很是亲近,常来常往的,所以第一时间就凭着这关系,入了学堂,虽说因为家底减薄,孩子自己也不是那块料,没能和戏文上说的那样,一下子成了才。可读了这几年,好歹这孩子已经能读能写,能说会算,按照那些老人说的,就是放出去当个账房估计都能成了,这是啥本事?绝对是亲戚道里第一等的,将来或许从此就能摆脱这山里泥腿子的身份,成为一个城里的本事人。
“爹,等着您孙子能过河了,咱们也送去读书吧,看看表弟,自打他读了书,旁的不说,光是年前给各家算账,写对联,那挣的就不少,都顶的上寻常汉子,好几个月的出息呢。”
表弟在怎么好,那也不是自家人,麦冬如今也是当了爹的人了,自然胳膊肘更向着自家儿子,忍不住为自己那臭小子争取点好处。
“我还能不如你清楚?过上几年,等着满了7岁,到时候就送对岸去让先生看看,只要肯收,咱们自然是要供的。”
郑全在一处山脚转弯的地方将肩膀上的担子往别上一靠,一卸,站定了随手拿起框子上的布巾开始擦汗。他们村子离着那大河边距离并不远,可挑着担子自然不好走那些翻身越岭的险路,拐着弯的山夹道几下子圈子一绕,这距离立马就上去了。可即使这样,算起来,渡个河,到对岸走动,那也比去南面,北面的镇子县城容易些。按照时间算的话,怎么也能剩下一多半,连着去往府城什么的,也方便了很多,这一算,可不就对着对岸走动更勤快些嘛。
“今年咱们收入不错,玉米的出息就够咱们一家子吃喝了,剩下的皮子,药草,这才半年,已经攒下了不下六两,等着到了年底,攒上十两是半点问题没有啊!等着桔娘的婚事办完,咱们家接下来可就没啥大事儿了,攒下的钱可不就能给孩子们做束脩了嘛。”
说道这些,郑全的脸上绽开的笑怎么看怎么灿烂,就是那已经有些银丝的头发,也似乎多了几分光亮。连着麦冬听着都神清气爽的,
“等着咱们家也有了识字的,爷爷还不定怎么出去晃呢。”
“老小孩都这样,赶紧的,不歇了,早点到了地方,早点也能安心,今儿可不是你姑父撑筏子,晚了人家可未必会等咱们。”
早年间老肖和方树根接触的那个河边石碓如今早不复原本的模样,有些被锤平了,有些被水泥抬高了,总之已经有了一大块的平地,河边上还多了一个三层厚实的竹筏子,这就是这边的山民通往对岸的交通工具了,即使往老肖那边去很有些逆水行舟的艰难,可到底距离短,即使再怎么慢,两个人一前一后的撑,也能顺利的过去。再不济还能直接到了对岸后,靠着人力拉纤过去,方便的不是一点两点,抓紧点一天就能走个来回,这自然被这边隔绝了不知道多少年的山民视为最合适容易的交易点了。
“全子,这么又是这么多,你这是攒了多少东西啊。”
“又不是我一个的东西,还有村子里其他人家的货呢,都是不怎么值钱的,这两筐,也没有你这一背篓显眼,看看,这么多木耳,这是你家全部了吧,怎么,这是半点不留了?”
“马上都要出秋木耳了,这些还放着干啥,还不如都卖了,正好买点棉花回去,做两床新被褥。”
这岸边已经集结了五六个人,等着不远处方树根父子过来,还没招魂几句,这竹筏子就开始动了起来,这会儿河里水可不少,比冬日行驶难了点,不抓紧时间可不行啊。
等着到了老肖他们村子的渡口,时间上都快到中午了,看着岸边停着的五六条船,还有一溜沿河的屋子,就是方树根都忍不住感慨了起来。
“这才几年啊,看看,这里都热闹成这样了,果然人气还是挺要紧的,自打这里建了村子,那是一年一个样呢。”
确实,这里再不是往日的模样了,那简陋的渡口虽然看着还是那么质朴,没有什么大气势,可那渡口边上竖着的大石头上,红漆书写的石山渡,却十分明显的高告诉了所有人,这里已经有了名号,不再是默默无闻的野渡口了。
还有岸边的屋子,也不在只是食肆和客栈两个铺子,沿着河边,客栈已经往北又拓展了一个院落,多出了不下五个房间,最北面还有一处牲口棚子,也不知道这哪家船还能带牲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