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中华-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东非大裂谷。炎火之山即乞力马扎罗山。
    《大荒西经》所提到的昆仑并不是现在回鹘境内的昆仑山地区,其描述的地理特征,以及昆仑读音与肯尼亚相同,推断昆仑的地理位置在非洲的肯尼亚及其周边地区,而不是昆仑山。历代相传,已经把今天的昆仑山与非洲北部、东部的肯尼亚一带混淆起来了。
    刘通将《山海经》的描述与上古神话故事所载之内容,与各大洲作了一番比对。借助《山海经》和古代传说,将真实的世界地理说明清楚,既隐藏后世学问,又证实《山海经》,可谓用心良苦。
    刘通所授来自后世,绝非全然的子虚乌有,也许其中一些内容不准确也不恰当,但在当时,对于人们认识世界,认识宇宙,辨明是非起到一定的作用。
    《山海经》新解,轰动一时。刘通等人回到长安之后,大宋朝诸多文人和天文学者找他交流和辩论。有将信将疑的,更多的是充满疑问。
    有人追根究底时,刘通的解释为:古人写出了《山海图》,而今只剩《山海经》而不见山海图,我只是根据自己的见闻,加上自己的理解,把山海图补上而已。上古之人能够做到,今天的人为何不能做到。在西方称为大夏国的古希腊,早在1600多年前,就有一位毕达哥拉斯的学者提出地圆学说了。地球说就是源于古代大夏国的这位宗师。
    刘通出使西夏的另一件大事就是商谈合作事宜,其中又以联夏攻辽为重心。西夏对合攻辽国暂时兴趣不大,与宋国结成战略同盟倒不反对。李乾顺的对外策略一贯如此,善于见风使舵。西夏提出,宋国帮助其农业、建筑业和冶金业的发展,加大输出农业技术和种子,请宋朝工匠传授火药技术、造纸技术、冶炼技术,同时增派留宋学生。
    宋方同意西夏加派留宋学生。对于农业科技、农作物种子的输出没有拒绝,并答应派人协助西夏兴修水利。在建筑业和造纸业,也可以提供帮助,输出部分技术。但在冶金方面,只同意加大上等铁器等金属制品的出口,输出初中级的冶炼技术将来可以考虑,但近期内也就是数年之内不予考虑。高级冶炼技术和火药技术乃是立国之技,不可外传。
    宋方提出,放宽对宋国购买马匹的限制,调低宋国商人销往西域的过路税,调整宋国商品在西夏境内的税率,双方不搞贸易壁垒。我方在与辽国作战时,不应设置障碍。西夏要对辽国作战,我方同样不予干涉,双方同时出战时,应事先协商作战区域,避免发生摩擦。
    经过多轮会谈,达成扩大经济文化合作,适度取消贸易壁垒,增加贸易,加强官方和民间往来的协议。
    对夏事务既定,接着重点对辽国展开政治攻势,同时加紧进军辽西的军事准备。拟在年底或明年初,将制置署北移至太原府,加强对北方事务的统筹规划。
二二 江南之乱
    宣和二年十月末,方腊起义终于爆发。义军势力发展迅猛,于十一月底占领浙**溪县城,至十二月下旬,相继攻占睦州(浙江淳安)、寿昌、分水、桐庐、遂安、杭州等地。义军攻下杭州后,影响巨大,仙居、东阳、永嘉、嵊县、缙云、兰溪、苏州等地,相继爆发农民起义,与方腊义军互相呼应,义军烽火燃遍江浙大地。
    摩尼教聚众百万,攻占六州五十二县,踪迹遍布江南十四州的广大地区。奏章告急,朝廷震动。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正月,宋庭连日紧急朝会,商讨应对方案。随即作出几项重大决定:罢朱勔官,撤销应奉局,停办花石纲,派大军进剿。
    刘通丁忧,在家闲居,没有参与朝会。朝中大臣来拜访的不少,他们与刘通商谈时局,对刘通先前的大胆预测充满惊异。朝中大臣均为才智超群之士,不同之处在于为公还是为私,为民还是为己。朝廷作出上述决断,同情民间的意见还是占据主流,蔡京、王黼、朱勔之流未能占得上风。徽宗能够听进建议,与他后来不听主战呼声、力主对金妥协的态度大异其趣。
    朝议之余,徽宗传刘通入宫。徽宗说道:“中明来了,朕有一事不解,你曾多次提及江南事务,让朕留心,而今果然事发,中明何以知之?”
    刘通:“皇上,朝中诸多大臣早在忧虑此事,不光是微臣一人。皇上对臣信任,臣不敢藏私,宁愿让皇上责罚,也要多说几句。”
    徽宗:“你看王师南下能否平定贼乱?”
    刘通:“江浙动乱,起因于课税过重。皇上英明果断,撤销应奉局,停办花石纲,查办朱勔等人,此举一出,已然胜算过半。东南乱民,虽号称百万,其实大多为蚁附之徒,顽劣者顶多二十余万。此等顽劣之众,纠合聚集,既无训练,更缺军器,何以抵挡朝廷精锐。再者,乱军四面出击,兵力分散,犯兵家大忌。王师一到,必能扫清乱贼。”
    刘通先说动乱原因,接着不忘捧他一下,然后深入解析,徽宗听得暗自点头,又问:“依你看,平定贼乱需要多长时间?”
    刘通:“少则三月,多则半年。”
    徽宗:“何以见得?”
    刘通:“叛贼主力,大部聚集在睦州、杭州、歙州,其余诸州或是偏师,或是有人打着方腊旗号,却非方腊部众。乱贼号令不一,各自为战,只需拿下方腊,其余不足为虑。欲平方腊,估计三到六个月时间即可。”
    徽宗:“中明之言,让朕底气更足。要是你领兵出征,朕就更放心了。只是你丁忧未满,不得其便。”
    刘通:“皇上方略已定,只需坐镇京城,派谁督军都能克建殊功。”
    徽宗很高兴,拍着刘通的肩说道:“中明的见识远超朝中众臣,就是有些毛糙,经常捅篓子,老是让朕操心。”
    刘通也有些感动:“臣不敢忘记皇上的厚爱。”
    徽宗:“有这份心就好。”
    平定方腊的宋军由童贯统帅,以二浙制置使谭稹、都统制刘延庆为副手,分为东西二路南下。东路主力是王禀,西路主力是刘稹。东西二路大军节节推进,于四月会师浙**溪方腊的根据地帮源、样桐,旋即拿获方腊极其部将。浙江农民起义主力军至此冰消瓦解,义军余部在次年夏秋之间也被官军扑灭。
    浙江农民起义挫伤宋人的军心民气,打痛赵家王朝的统治,大伤北宋的元气。江浙是钱粮重地,此处受损,使得原本拮据的国库更加空虚,此后对辽作战更为艰难,对抗金兵更是陷入苦战。
    为应付江南战事,从西北抽调数万劲卒,西北的军力锐减,对辽形不成战略优势。江南战役,使得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不是用在对敌,而是用在内斗,实在令人痛惜。而其精神方面的创伤,更是无法用金钱衡量。
    刘通的丁忧致1121年二月期满,徽宗赐刘通猷阁待制,让其御前听用。此时江南战事正处在激烈的中盘阶段,形势的发展一如刘通的预见,官军步步进逼,义军节节后退。刘通既回朝堂,与徽宗相处的时间增加了很多。
    三月底一天,徽宗与刘通闲谈,论及江南事务,徽宗说道:“中明所见,果然如此。”
    刘通:“这都有赖陛下的明断。皇上,有句话还想跟您老说。”
    徽宗:“有什么话尽管说。”
    刘通:“方腊之乱不久可灭,这是好事。臣有一个担忧,朝廷的课税要是不作调整,江南之民恐有反复,小股乱贼可能会时起时落;江南之外的情形,大概也是如此。”
    徽宗:“果真如此?”
    刘通:“这是臣的担心。”北宋末年南宋初期,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其远因在此时种下。而其根本原因则是朝政**,民众不堪重负,被迫揭竿而起。
    徽宗:“中明的忧虑不无道理,只是国库很紧,到时再看吧。理完江南之事,对辽事务不可停下。咱们对辽之策是否还象从前?”
    刘通:“大的方向毋需变化,只是要多花一些精力。咱们的军事物资和财力在江南消耗不小,而辽人见我境内骚乱,自然会驻足观望,要吸引他们过来,比以前更难一些。”
    徽宗:“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实在难行,还是出兵的好。”
    刘通:“辽人在北,占有地利,咱们要想取胜,势必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物资要充足,兵力要占优,军心民气要鼓舞;若能奇袭,那是最好,不过恐难实现。”
    徽宗:“如何才能奇袭?”
    刘通:“大规模的军事调动瞒不过辽人,但瞒天过海之策还是可以用的,此外,辽国若有内应,那是上上大吉,有了内应把握更大。”
    徽宗:“童太师对辽人有些偏见,对辽西的事务,还是你去主理。等江南之乱平定下来,你还回西北去。中明的大略是不错的,就是内务方面过于急切,经常让朕为难。”
    刘通:“政务改良可以暂缓,只是出兵北上之期也不能太早,皇上可要耐心等候佳音。臣殚精竭虑,一定不负陛下的厚望。”
    徽宗笑道:“就惦记着朕来催你,可以给你多些宽限,但也不能太久,五年总够了吧。”
    刘通:“皇上圣明,臣为前驱,一定给皇上争光,誓当扫平大漠,东拒女真,将来或有西进楼兰之时。不建功勋,决不回还。”
    徽宗大笑:“爱卿有这个志向,朕心甚慰。朝中一些大臣,要么畏首畏尾,絮絮叨叨;要么空有大志,却无才干,让朕很是失望。中明多些担待,好好用心,朕等你传回捷报。”
    刘通:“皇恩浩荡,微臣定当不辱使命,放马阴山之北,收复故土,保我大宋江山。”徽宗击掌赞之。
    公元1121年五月,刘通再次受命,西进秦川。他离开西北的七个多月中,西北人众大多在观望,西北的发展势头暂时放缓了,辽夏二国也在观望,宋夏边界局势骤紧。如今刘通回来了,西北民众鼓噪欢呼,西夏松了口气,辽西之人却是疑惑不定。
十九 保安凶案
    刘通等人出西夏,从陕西西北方向返回。一行人出银川,过灵武、盐池,进入大宋永兴军路的定边、保安,拟从延州南下返回长安。保安即后世陕西的志丹,延州即延安,均为陕北重镇。刘通走这条路线的目的有二:一、视察陕北、陕中的情况,二、为以后北上辽西作准备。
    一行人进入保安城中,正在街上行走,忽听前边人声喧哗,几个差人用铁链锁着一个壮汉。众人上前询问,官差说不要多管闲事。刘通等人亮明身份,官差的态度立马转向。
    刘通问过壮汉的名字,再向官差了解案情:此人叫高壮,涉嫌一桩劫财杀人案。昨晚,高塘街的高桥一家三口被人杀害,有人指证高壮曾经出现在高桥家宅,还跟高桥争吵。高壮五大三粗,身怀武艺,杀人嫌疑甚大,今日在他家中搜出带血迹的银钱若干,高壮说不清此钱的来历,此案跟他脱不开干系。
    刘通等人来到保安军节度使府邸,此时节度使虽已改称宣抚使,人们还是习惯称节度使。提审高壮,问清原委:高壮前日经人介绍,要去延州作护镖。他与高桥原本关系不错,昨夜去高桥家中借钱买马,高桥说手头紧,以后再说。高壮急需马匹,认为高桥有意推托,二人因此吵口。高壮离开后喝酒,酒后倒回去想向高桥借马,走到高桥家宅附近,见地上散落一些银两,就捡回来,没想到惹祸上身。因为捡了钱,心神不安,走的时候差点撞上高桥的邻居,那人还骂了他,没看清是谁。
    刘通:“你第二次倒回去,有没有再进高桥的家。”
    高壮:“没有。”
    刘通:“他家有无异状?”
    高壮:“他家没亮灯火,门却是虚掩的,他家的门夜晚一般是关着的,我当时觉得有些奇怪。”
    刘通:“高桥平时有无仇家?”
    高壮:“不曾听说。”
    刘通:“他平素为人如何?”
    高壮:“脑筋活络,就是有些吝啬。”
    刘通见他停顿一会才答问话,猜想其中定有隐情:“你自称清白,被人冤枉,而你现在有杀人的重大嫌疑,要是再隐瞒,那就坐实罪名。”
    高壮沉默一阵,方才说道:“哎,反正他人已死,人死万事休,我就说吧。以前我见过他家有藏着许多大钱,问他哪来的,他叫我别问。我说有发财的道道,要招呼兄弟,他说掉脑袋的买卖,最好别掺和。”
    大钱是蔡京搜刮民间的货币政策,以小额的钱币铸成大钱,换取超额的货币,民怨极大,一些不法之徒趁机勾结官府中人私铸大钱,牟取暴利。官府中互相包庇的大有人在。
    刘通:“他的家财,有这些钱吗?”
    高壮:“那可是一大笔家产,他几辈子也赚不来。”
    刘通:“你捡到带血迹的钱,难道不疑有它?”
    高壮:“前头喝过酒,迷迷糊糊的,当时天黑,只感觉有点粘,回来就拿布包着。今日一早去朋友家,没再打开看过,那血迹等官差验看我才知道。”
    随后,刘通与当地官员再次勘察现场,同行的有保安军节度使楚丰、节度副使蓝澄溪、保安捕快郝坤、伍流深等人。经过仔细勘察发现,墙脚的砖缝中遗留一把一头尖、一头扁平的短铁棍,铁棍被破衣烂鞋盖住,沾了泥土,貌似陈旧,尖头部位有个黄斑,象是锈迹。刘通用手触摸,发现并非铁锈。捕快郝坤接过铁棍察看,见尖头那里有铁锈,认为是旧物。他见刘通对这把铁棍甚为重视,问道:“刘大人,这把生锈的铁棍有什么古怪?”
    刘通:“你再仔细看看有无生锈。”郝坤用手一摸,发觉不是铁锈,咦了一声,自言自语道:“不是生锈。”
    勘察完现场,刘通问有无画出现场图,众人回答没有,刘通让他们画出图形。随即向邻居调查访问,一是证实昨晚碰到高壮,二是判断铁棍不像高桥家中器具,三是获悉高桥平时做皮货生意,经常用马车拉些皮货回家。
    当下派出人手,到各处打铁坊查问有谁打过类似的铁器。捕快回报,南城的李麟曾叫铁匠打造过。捕快去带人时,李麟不在家中,据查问极有可能藏匿赌场。捕快赶到赌场,有人说他一个时辰以前,被人邀走,可能是回家去了。
    众人再次来到李麟家中,此时夜幕甫降,捕头伍流深让捕快叫李家的人开门,进去后对其家人说道:“李麟去哪啦,官府要找他。”差人们到各处搜查,既未发现李麟,也未找到有价值的信息。次日,乡民来报,在郊外西山发现一具尸体。经辨认,死者正是李麟。
    刘通等人至西山勘验现场,现场留下四排带血迹的脚印,左重右轻,二排脚印朝东,二排朝西,看似二人作案,但脚印一致,应为同一人的足迹。从足迹分析,此人离开后,曾经又再倒回,因此朝西的血足印较淡。
    死者李麟双手抱头,缩作一团,身上有几处淤伤,受到的击打不止一次,致命伤在胸口的锐器伤,利刃透胸而入,出血而死。按尸体腐变情况推测,李麟死于昨夜戌时前后。
    回到节度府,刘通与邓肃、钱松分析案情:一、高桥一家被杀,有可能是李麟作案。李麟已死,高壮的嫌疑无法排除。二、李麟的线索已断,高桥是否私铸大钱一事无法证实。三、李麟被杀,官府内部很可能有内奸。
    若能找出内奸,本案或能真相大白。刘通详细询问各队官差的外**况,又再检验李麟的尸体。李麟死时以手抱头,难道他怕头部受伤,不可能。据查,李麟习有武术,身手尚可,不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
    这二日刘通查案,郝坤、伍流深忙前忙后,很是兢业,刘通问道:“郝捕头、伍捕头武艺不错,学的是什么武功?”
    郝坤:“卑职学的是断门刀法,伍捕头学的是六丁开山掌。”
    刘通:“断门刀法倒是听过,六丁开山掌跟世传的开山掌有何不同?”
    伍流深:“一般的拳路多为左虚右实,六丁开山掌却反其道而行,讲究左实右虚,卑职习惯用左手,正是合适。”
    刘通:“我有个计划,你们按此名单通知大家晚饭后酉时到节度署集合。”二人领命而去。
    晚饭后,众人聚齐,刘通说道:“二起杀人案在保安军影响极大,如今人心慌乱,民众翘首以盼,等着官府缉拿凶手。凶案未破,刘通实感惭愧。”
    众:是属下无能,非大人之过。
    刘通:“今已查出凶手的线索,李麟已经说出谁是元凶,此案明日可破。”
    节度使楚丰:“死者怎么还会说话?”
    刘通:“死者确实不会说话,他身上的东西会说话,他的秘密存在西山神庙之中。明日辰时去山神庙,大家回去作好准备。”
    众人走后,刘通与邓肃、楚丰、节度副使蓝澄溪继续座谈。
    楚丰:“刘大人,你说明天能破案吗?”
    刘通:“当然能。”
    蓝澄溪:“大人何以如此确定?”
    刘通:“李麟为保自身,曾经留下一张字条,没想到还是被杀。恐怕是他的行迹败露,凶手不得已而下杀手。”
    蓝澄溪:“是什么字条?”
    刘通:“以后再说吧。听说蓝大人的府上,有蔡相大人亲题的牌匾,不知有无此事?”蔡京的书法造诣冠于北宋,原本可以位列苏黄米蔡四大名家,因他是大奸臣,人们恶其名,把他排除在外,而选择蔡襄。
    楚丰:“蓝大人的中堂之上,挂着蔡相的手迹,是端沁二字。”
    蓝澄溪:“那是很早以前,蔡相大人给我的勉励,希望下官端正怡然,正己沁人,后来一直挂在中堂。”
    刘通:“蓝大人在保安多久了?”
    蓝澄溪:“快六年了,来陕西却有十来年了。”
    刘通:“按理四年就调,为何五年不曾调动?”
    蓝澄溪:“原先我在军中任职,二年前任的现职。”
    刘通:“世易时移,人都在变呵。”一时间,几人陷入沉默中。夏秋之交,天气仍然炎热,几人喝茶消暑,均无睡意。
    邓肃:“明天会是怎样的一天?”
    楚丰:“但愿能够抓住元凶。”此时钱松进来,给刘通使个眼色。
    刘通:“蓝大人,趁此良夜,咱们到你府上看看,顺便观赏一下蔡相的墨宝如何?”
    楚丰甚感惊愕,蓝澄溪很是惶惑:“子时已过,会不会太迟一些?”
    刘通:“此时正是时候,一点不迟。”说罢站起来,作个请的手势,蓝澄溪忸怩不安,走了出去。
    门外集结不少兵丁,楚丰问道:“带这么多人去?”
    刘通:“路上不安全,还是多带些人保险。”
    众人来到蓝副使家中,蓝澄溪的府邸占地极大。官兵们跟着刘通等人一起进去,楚丰甚奇:“军士们候在府外就行了,蓝副使府上多有不便。”
    刘通:“军士们没看过蔡相大人的墨宝,都想瞻仰瞻仰,让他们长长见识也好。”此时的楚丰方才会意,刘大人带兵前来,定有蹊跷,莫非凶手藏在蓝府。
    几人就着火把的光,走到大厅,蓝澄溪指着牌匾说道:“这就是蔡相的手迹。”
    刘通:“蓝大人对此二字有何感触?”
    蓝澄溪默然半晌,颓然坐倒:“刘大人是如何看出来的?”
    刘通:“并非是我看出来,是李麟的指引。”
    蓝澄溪:“他人已死,如何指引?”
    刘通:“记得我说的那张字条吗?”
    蓝:“字条从哪里来的?”
    刘通:“李麟的身上。”
    蓝:“他身上怎么会有字条?”
    刘通:“原本我也没有发现,李麟的死状如何?”
    蓝:“以手抱头,缩成一团。”
    刘通:“字条就在头上。”
    楚丰:“大家都验看过尸体,他头上并无异状。”
    刘通:“他的束发之物是什么?”
    蓝:“一根小簪,并不起眼。”
    刘通:“小簪之中呢?”
    蓝:“小簪里头有什么?”
    刘通:“一张极细的字条,上面写着八个字。”
    蓝:“什么字,难道跟我有关?”
    刘通:“依山而立,二泉映月。”
    刘通对这一句话,只解出前面四字,后面四字解不出。古人善猜字谜,去请教邓肃方才明了。邓肃看了,说道:“若是字谜,倒也不难。”他告诉刘通:泉为水,月为斜,以此去猜,那便容易。
    楚丰等人思索一会,啊了一声,蓝澄溪说道:“他早有防范,这我知道,别的可疑之物已经销了,没想到留线索在发簪之中。刘大人心细如发,竟然能够找到。”
    刘通:“就是没有这张字条,最终也能找到你这。”
    蓝:“为什么?”
    刘通:“伍流深。”
    蓝:“想必他已经被刘大人拿住了。”
    刘通:“知道他在哪里被抓?”
    蓝:“山神庙吧?欲盖弥彰,反而破绽更多。”
    刘通:“其实山神庙并无秘密。”
    钱松:“刘大人让我等在庙中,果然逮个正着。”
    蓝:“纵然是假的,也放心不下,总要过去看看。”
    官兵在蓝澄溪的地窖之中找到囤积的大钱,官兵押着蓝澄溪、解运大钱回节度署。路上钱松问:“依山而立,二泉映月是什么意思。”
    邓肃:“依山而立是个端字,二泉映月是个沁字。”
    钱松:“二泉映月怎么会是沁字?”
    邓肃:“泉是水,二泉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