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2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了皇帝如此的解释,孙承宗释然了,确实,三法司虽然名位高,但是,手下却并没有多少人手,如果不借助地方官府的力量,连看管犯人都是问题,别说到处去抓人了,更何况这事涉及到了边将卫所,实际,锦衣卫在这里面,大有可为,孙承宗一直紧绷的脸,也松开了,提醒道:“陛下,要防备他们借助当地官府的官吏办案啊!”
“嗯,这倒是,大伴,给曹化淳去个信,三法司的人到了山西,要尽量以礼相待,对他们客气点,不管他们人多人少,就以严防泄密,当地官府可能牵涉谋逆案为由,不准他们借调山西的官吏参与办案,让他们到京城调人……”杨改革想了想,笑着道,孙承宗不愧是朝中的老手,给自己提的这个醒,确实十分重要,这一下子,就有了更多的时间了,这样长的时间里,够锦衣卫折腾了。
王承恩抿着嘴答应道,这一招,果然是坏透了。
孙承宗也莞尔,三法司那帮子人到山西,就算比较近的张家口,怕也要个五六天,如果再让他们回京调集人手,这下,没十天半个月,他们根本无法调集到足够的人手审案,到了那时候,这个案子都不知道展到什么程度了,可能事涉全国各地,他那点人手,又不够了,估计连翻看卷宗都是一件吃力的事,皇帝这招,果然够阴的,再有十天半个月,锦衣卫把该问的都问了,该抓的都抓了,该办的都办了,他们去了,也就是对着“铁证”干瞪眼,只能审那些铁证,既然都是铁证了,谁去审都一样,如果三法司带着一大帮子人去,以他们官老爷,钦差的作风,路上会拖的更久,怕是连拖延时日都不用了。
“再给孔有德,耿仲明去个消息,跟他们说,他们是朕的新军,凡是,都要以朕为考虑,对朕有利的,就果断一点,对朕无益的,大可不理会,别昏了头。”杨改革又道。
“奴婢遵命!”王承恩又答道。
……
从平台出来的百官,更是对这次晋商谋逆案议论纷纷。
“乔大人,此次晋商案,您如何看?”一个官员抱拳向另外一个官员请教道。
“此事非同xiao可,陛下……那些晋商,着实该杀……”这名乔姓官员原本准备说陛下所谋非xiao,可话到嘴边,又改成那些晋商该杀了。
“这倒也是,没料到,我朝居然会有这样不知廉耻,认虏作父的人,数祖忘典啊……人心不古,人心不古……,这些坏我朝大事的人,着实该杀……呵呵呵,这次,想必陛下又可以抄到不少银子吧,这可是一大笔银子啊!我说乔大人,我怎么觉得,陛下这是没银子,想nong几个银子huahua?乔大人如何看?”这名官员长叹了一声,感慨道,也说出了自己的猜想…——皇帝没银子hua了,想要nong银子。
“这……那是,那是……”这名乔姓官员根本就没想过皇帝是为了银子而干这事,听了这个官员的猜想,楞了一下,嗯嗯腾腾的应承过去了,别过这名官员,加快了脚步,几步赶上前面一位大臣,这才放放慢了脚步。和这位大臣对看了一眼,两个人的眼里,都充满了焦急和疑huo。
“韩兄,此事,你如何看?”乔姓官员带着不信,疑huo问道。
“晋商通虏么?该死……”韩姓官员丝毫没有犹豫的就答道。
“……仅仅就是一个晋商?就是为了抄点银子?”乔姓官员补充的问答,刚刚那个官员跟他提的银子的事,他也顺着说了出来。
“……银子?……,或许吧……,不过,谋逆之事,向来会牵涉朝堂,就怕不是为了点银子啊!如果仅仅是晋商通虏,那还好说……”这个韩姓官员也楞了一下,他还真的没仔细考虑过皇帝是为了银子的事,这下,心中更加的míhuo了,这事透着蹊跷和玄乎,或许,真的仅仅是一桩普通的谋逆案而已,如果真的要以此案牵涉到朝堂,那皇帝也不会如此干脆就答应三法司介入啊!应该是强硬的一直以锦衣卫独办此案才对。
“……唉,不管会如何,这三法司还是得尽快的去山西啊!这人选,陛下让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自己推选,这事,还得尽快啊!”韩姓官员猜不透其中的缘由,只能先走一步看一步再说。
“这倒是!”乔姓官员附和道。
……
晋商谋逆案的爆,在京城犹如刮起了一道旋风,迅盖过办学,成了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听说了吗?正是因为晋商通虏,所以,近年我朝在关外才会一败再败啊!”茶楼上,几个人一边喝着茶,一边热议如今京城里最热门的话题。
“这事,我看啊!八成就是那些晋商干的好事,想七八年前,咱们大明在朝鲜打倭人的时候,可没那样废,那有输得那样惨的?可怎么一到打东虏,就不行了呢?我看啊!八成是那些该死的晋商走漏了消息,古语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东虏把咱们大明的底细mo了个一清二楚,怎么会不赢?那些人啊!该杀,好在如今圣明天子在位,那些该死的,才会被挖出来,不然,还不知道要败到什么时候呢?搞不好,还真的让他们的jian计得逞,咱们都得做野猪皮的奴隶呢……”立刻有人接过话茬,高声谈论起来,也不怕,反正如今整个京城都是在议论这件事。
“唉,惨啊!要是早点把那些人挖出来,我大明在关外也不会那样惨……”有人感慨道。
“这还用说?唉……,那个惨,你们是不知道哇,我家隔壁有家邻居,就是从辽东逃难过来的,如今在工场里做工,听说了这个消息,全家整夜整夜的嚎啕大哭啊!那哭的那个伤心,唉……连我媳fù也跟着落泪,说可怜,……这些该死的晋商,着实可恨……,唉,多少人家破人亡,都是因他们而起啊!……”另外一个人也立刻附和道,并且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八卦出来,将辽东战败的责任一股脑的推到晋商身上。
“唉……”围在一起议论的人听了纷纷作惋惜状。
“依我看啊!圣天子应该立刻将这些人抓起来,活剐了,让辽东那些人吃他们的rou,喝他们的血,这才解恨,看他们以后还当不当汉jian……”立刻有人提议,虽然没人应答,但是,看大家的意思,也都是不反对这样的。
“哎……,你们听说了没有,听说,就连前去办案的锦衣卫,都直喊抗不住,搬救兵呢,这次,怕是有不少人要人头落地……”这几个人沉默了一会,又有人说道。
“……嘘……,听说,这事,牵连大着呢,听说牵连到边将了,甚至朝中的大臣,这事啊!如今说这个还早着呢……”另外一个消息灵通的悄悄说到。
“牵涉到边将这个我信,不过,要说朝中大臣,这未必吧?”立刻有人不相信的打听道。
“嘿嘿,你们也不想想,这东虏起事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也有些年头了吧,那边将边官就不会升官?就没有一个钻进朝堂里的?”有人立刻爆料。
“嗯……”
“嗯……”几个人都点头作将信将疑状。
“嘘……,嘘……”立刻有人提醒,这事说过头了。
几个围坐在一起喝茶的人,又转身看了看四周,见没人注意他们,又继续喝茶。
第四百五十九章 感动出的国策
第四百五十九章感动出的国策
晋商谋逆通虏案依旧是整个北京城街头巷尾的热议话题。
朝堂之上,通过了三法司介入晋商谋逆案,杨改革轻松了下来,这第一步自己已经占据了有利的位置了,接下来,就该做第二步了。
“陛下,施辅到了,可否要见?”王承恩看着气色不错的皇帝,也跟着高兴,笑眯眯的禀报道。
“见!”杨改革正在悠闲的喝茶,盘算着自己的算盘接下来该如何打,听见王承恩说施凤来到了,立刻就见,这好戏,要一出一出接着登场了。
“臣叩见陛下!”施凤来进了暖阁,就xiao心翼翼的行礼,在施凤来看来,皇帝必定是暴怒,必定是气急败坏,必定是气色不佳,可他抬头悄悄的望了望皇帝,这可就怪了,皇帝的气色没自己想的那般差啊!
“免礼了,坐吧!”杨改革笑着示意道。
“谢陛下!……”施凤来xiao心翼翼的坐下,见皇帝的神色没有异常,脸色也不差,不像是对晋商谋逆案有多恼火的样子啊!
“……陛下,都是臣失职,以至于出了晋商谋逆通虏这种大逆不道的事,还请陛下责罚……”施凤来mo不准皇帝的意思,准备探探皇帝的口风。
“那些个晋商?朕还没看在眼里呢,连他们的正主子东虏朕都打得告饶,何况是东虏底下的几个奴才?几个商人,还落到了锦衣卫手里,能掀起什么风1ang?说实话,朕也就是当时有些气恼,现在看来,朕如此气恼,倒是高看他们了,朕现在对他们是不屑一顾啊!”杨改革轻松的说道,确实,那些人只不过是自己手里的棋子,如今到了锦衣卫的手上,更是死人一个,自己犯不着为什么生气。
辅施凤来明白皇帝为什么不气恼了,又连连道:“……都是陛下圣明,dong悉了他们谋逆,这才没让我朝遭受更大的损失,不过臣仍请陛下责罚,陛下不是说,这事涉边将吗?更何况,臣在外面听说,……听说……”施凤来胆子很xiao,在外面听说这事还可能牵扯到朝堂,他更是害怕,生怕皇帝把这些责任推到他脑袋上,虽然他相信皇帝不会这样干,可也保不准别人会这样想,朝堂上出了这样大的“丑事”,是需要有人出来负责的。
“……听说什么?仔细说来。”杨改革问道。
“回陛下,臣在外面听说,这事还涉及朝堂之上,所以臣,……臣觉得愧对陛下,未能识破忠jian,让jian人hún入了朝堂……”施凤来不是皇帝的真正心腹,不知道皇帝在干什么,对这里面的“内情”一窍不通,乘着皇帝召见,特意来试试皇帝的口风,这事,如果硬要栽在他脑袋上,要他负责,他如果没人保,他就得滚蛋,所以,施凤来倒是很在意皇帝的看法。
“呵呵呵……,辅无需如此想,这事,朕从来不觉得是辅的错,辅只要记得,这帝党前面,有个帝字,朕自然会为你遮风挡雨,些许xiao事,辅无需挂怀,……”杨改革一看自己这位辅xiao心翼翼,畏缩的样子,就大致猜到这家伙的心思了,说白一点,就是个没主见,没胆识的人,杨改革现在,都开始有点鄙视这个辅了,原先杨改革在不熟悉朝政的时候,还觉得这家伙还有点用,可如今,杨改革对朝政已近基本熟了,倒是越觉得这辅没用了,不过,没用归没用,没用也有没用的好处,好任自己摆布。
“谢陛下开恩!臣明白了,一定将帝党二字铭记在心。”施凤来立刻谢恩,得了皇帝的准信,他倒是安心下来了,说实话,他就是想在皇帝的庇护下好好的干几年辅,要不是皇帝招他进帝党,他可没信心干这个辅,如今的世道,他是越来越看不懂了,太1uan了,还是在皇帝的庇护下干点成绩的好,也好来个青史留名。
“其实,朕倒是要谢谢那些个晋商,辅不觉得,这谋逆需要抄家吗?这抄家,不就是银子么?朕最近手头有点紧,这些人,倒是自己跳上案砧板了,辅说是不是,呵呵呵……”杨改革看着这个畏缩的辅,故意把气氛nong得轻松一些。
“这……,陛下……”施凤来汗颜,这位皇帝果然是个有想法的主,果然会生财,连谋逆这样大的事都如此看得看,这份豁达,可比自己强百倍。
“……呵呵呵,朕今日近心情不错,想跟辅讨论一下来年的国事,辅坐吧,不用站起来。”杨改革心情相当不错,一切都按照自己预计的展,这抄家,就是白来财,如何不高兴?
“谢陛下!”刚刚因为紧张和畏缩而站起来的施凤来,再次坐下。
“辅,这里是徐师傅刚到的奏疏,辅看看。”杨改革递过去一份奏疏,是徐光启写的关于推广番薯的,今年陕西的番薯,丰收了,所以,徐光启再次上奏疏,力陈推广番薯的重要xìng,恳请在皇帝在全国大面积,大力度的推广。杨改革看了,被徐光启的这种真正为国,为民的精神所感动,原本打算待自己彻底掌握朝政之后再说的,现在,杨改革准备把这件事安排进自己的计划里。
施凤来接过去,仔细的看了,并且思索了一阵,才认真的道:“陛下,徐子先为国为民,乃是我辈之楷模啊!臣自愧不如……”施凤来看了徐光启这份声情并茂,有理有据的奏疏,也给感动了。
“辅对这件事,可有想法?徐师傅的意思是,要在全国大力的推广,或者说全力的推广,借鉴陕西的模式,将番薯的栽种和官员的升迁挂钩,或者说,和官员每年的评定挂钩,按照徐师傅的构想,如果能达成徐师傅说的,对于减轻天灾,抗旱,有相当大的作用……”杨改革道。
“回陛下,臣觉得徐子先说得对,只要陛下支持,臣毫无问题。”施凤来立刻表态,虽然对徐光启的这份奏疏十分的欣赏,十分的感动,十分的看好,但是,他还得看皇帝的脸色,皇帝怎么说他就怎么办,他可从来没打算自己去筹谋这件事如何办。
“……”杨改革想笑笑不起来,自己这辅,真的是……,楞了一下,接着道:“既然辅也支持,那这朝堂上,至少有你和徐师傅是支持的了,孙师傅多半也不反对,这内阁里,也就基本没问题了,辅根据徐师傅的这份奏疏,为来年,甚至未来几年详列一个施展的计划,作为来年或者未来几年内阁的施政目标,到了年尾,根据计划施展的情况来评定内阁的成绩……”杨改革虽然对自己的辅很无语,不过,也并不反对他当辅。
“……”施凤来呆呆的看着皇帝,不知道该说什么,一个种番薯,种一年就算了,还要种好几年?这朝廷就是一个种番薯的朝廷吗?这内阁,岂不是番薯内阁吗?施凤来的脑子,半天没反应过来,这种番薯即便是要推广,也不至于要把这胆子压在内阁上吧?
“……回禀陛下,不是臣不愿意,只是这内阁向来都是辅助陛下处理国事,一般都不实际执行某项具体的差事,这……,此事,陛下还是派钦差比较好……”施凤来想了半天,没明白皇帝是什么意思。
“辅可能没理解朕的意思,朕的意思是说,将种番薯当成未来一年或者几年的国策,不用年年说,月月讲,各地官府,各地官员,都据实的按照这项国策去做,不用等每年都要重新下令,朕没那个精力过几天就说一次,内阁也没那个精力来回的批复这一类奏疏,这太1ang费了,成了国策,这就不用朕,不用朝廷每日每月的说,也不用内阁来回的批复,地方官员心里也有个准备,也有个数,也才放在心上,这种番薯,能落到实处,辅以为呢?”杨改革将自己心目中的种番薯计划说了出来,那就是把种番薯当成国策,一项坚持n年不动摇的国策,相信有了这样大的力度,这天灾必定会减轻,吃不上饭的农民,也有个能填饱肚子的东西。
“啊!……”施凤来目瞪口呆的看着皇帝,国策?种番薯都要搞成国策?这下可真的坐实了番薯朝廷,番薯内阁了,皇帝的想法实在是太过于匪夷所思了,实在是太出人意料了。
“国策……,这,陛下,是不是有些不妥呀?”施凤来一想到那番薯成了国策,就觉得一堆番薯在自己脑袋上飞来飞去,这番薯内阁怕是跑不掉了。
“有何不妥?自古就是民以食为天,民为重,君为轻,为了天下的百姓能吃饱肚子,自然是要把这番薯放在位,成为国策,又有何不可?名义上是以番薯为国策,可是,这实际上,也是暗合了‘民以食为天’这句古语啊!朕虽然身为君,比起天下老百姓的食,却还是轻啊!”杨改革道,看着自己这个辅有些不好意思,有些不情愿的样子,大致猜到这家伙觉得番薯上不得台面吧。
“这……,陛下圣明,陛下为天下万民计,臣佩服。”施凤来听皇帝如此一说,倒是认同了皇帝的说法了,这位皇帝果然是一个悲天悯人的好皇帝,心里一直就装着天下的百姓,和他心里想的那点玩意确实有很大的区别。
“好,你能明白就好,按照徐师傅的这份奏疏,起草一个一年,或者四年,五年的计划,由内阁监督着各部司衙门,两京十三省的巡抚衙门,布政使司,再由各部司衙门,各地的巡抚,布政使司监督各州府执行,各州府再监督各州县具体执行,一级监管、督促一级,将这项民以食为天的国策落实下去,可以将各官员的年考和执行的情况挂钩,让各地官员有压力和动力去执行这项‘民以食为天’的国策……”杨改革淳淳教导着。
“臣……,明白了!”施凤来大致明白是个什么意思了,以其说是种番薯国策,不如冠以“民以食为天”,这样,倒是大方和有气势多了,一看就让人不能拒绝,这个计划,其实,徐光启这个奏疏里也大致写明白了,陕西那边也有现成的经验,倒是不怕nong不成,施凤来想明白了,这才有胆子回答。
“明白就好,辅可还有问题?”杨改革又问道,见施凤来皱着眉头,似乎在思考什么,杨改革又问道。
“回陛下,臣没什么,没什么,只是……,只是,臣想问,这推广番薯,必定是要银钱的,这户部估计拿不出银子,陛下……,这……,臣担心这个……”施凤来结结巴巴的说着,心里,更是掀起了滔天巨1ang,皇帝刚才说什么来这?一年,或者四年,五年的计划,那就是说,这个国策起码要执行好几年,如果这项国策执行得好,那不是说,他这辅不是还能干上好几年?四五年辅?施凤来的心里,狂跳起来,只要舍得撒银子,就没有种不出来的番薯啊!只要皇帝肯出银子,岂不是说,他这番薯辅,不,辅当定了?
“哦,银子的事啊!这个,辅加紧制定计划,加紧制定推广的方案,银子的事,下次早朝的时候提一提再说。”杨改革给了个模糊的回答。
“臣遵旨!”施凤来的心狂跳着,觉得自己的心都快跳出心口了。
……
施凤来走了,杨改革笑着回忆自己这个辅,觉得这辅有点意思,胆子特xiao,胆识没有,更别说什么长远的见识,高的治国水准,但是那期望倒是不xiao,回想着辅那面红耳赤的模样,杨改革就忍不住笑了起来。
“陛下,户部尚书毕自严到了。”王承恩道。
“见!”杨改革说道,见过了辅,该见户部尚书了。徐光启的一封为国、为民请命的奏疏,打动了杨改革,杨改革稍稍的修改了一下原本的计划,将种番薯当作国策融合进了自己的计划里,有些人,确实是站在了国家,民族,人民的高度来思考问题,看问题的,比如徐光启,就是之一。
“臣叩见陛下!”毕自严进了暖阁,行礼道,也偷偷瞥了皇帝一样,皇帝起色不错呀!可不是自己原来想的那样气恼。
“免了,坐吧。”杨改革同样赐坐,杨改革一直以来,都在群臣面前保持一个温和,好说话的形象,对帝党,更是有优待。
“谢陛下!”毕自严谢道。
“明年开net就有战事,明年可能是一个大战之年,大概需要几百万两银子,三四百万两怕是少不了的,景会如何看……”杨改革故意提及明年打仗的银子。
“陛下,这……”皇帝一开口就是三四百万两银子,毕自严的脸就红了,这是皇帝拿他开涮吗?打死他他也nong不出三四百万两银子啊!
“呵呵,没什么,朕今年打仗,费了不少银子啊!明年又需要觉得开销,朕也是捉襟见肘啊!”杨改革笑道。
“陛下,户部库房里,陛下又不是不知,真的是没几两银子了……”毕自严惭愧的说道。
“今年盐商答应的那五百万两银子,到了多少?”杨改革笑着说道。
“回陛下,那个银子……,臣惭愧,如今,到的不到一百万两,估mo着,今年最多和去年持平吧……”毕自严把脑袋低下来,打仗的银子他没有,这盐商的银子却还没收上来,他这户部尚书,不好当啊!纯粹就是个摆设。
“唉……,今年马上就要过去了啊!才不到百万两,徐师傅那里移民赈灾,可就指望着这些银子呢,朕已经贴进去一两百万两银子了,原本打算等盐商缴纳了今年的盐课再chou出来的,现在看来,又要泡汤了,那可是百万移民啊!没有银子安家,可就是个火yao桶,随时会爆炸……,这些盐商,唉……”杨改革叹息道。
“陛下,都是臣等催办不力……”毕自严立刻说道。
“朕知道,这不关你的事,盐商不缴银子,你一个户部尚书能管得了么?”杨改革道。
“臣……”毕自严倒是给皇帝这句话jī起了些火了,那些盐商确实不像话,明明答应了的五百万两,却连一百万都还没缴纳齐,看样子,又是打得拖欠的把戏,按照皇帝说的,他这个户部尚书,别人怕还没放在眼里。
“下次早朝,景会就把这事提提吧,那些盐商,确实不像话……”杨改革若无其事的道。
“臣领旨!”毕自严倒是给皇帝的话呛着了,户部尚书还比不上几个盐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