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种田之流放边塞-第1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仁厚、容易相处。”
  “哈哈哈,看来,下属对我的印象不算太糟糕嘛。唉,这些年,忙忙碌碌,有几次气急了,发怒的时候,拍桌瞪眼,连吼带骂,简直像个泼妇。”
  “哪里?”
  少年眼里饱含崇敬,倒背双手,一蹦一跳尾随,“母亲治理有方,能让百姓丰衣足食,深得人心,政绩显著,大家只会夸您‘女中豪杰’,绝不会笑话您像‘泼妇’的。”
  “好小子,越来越会说话了,为娘甚欣慰!”
  姜玉姝谨慎检查一圈,转身招手,示意儿子往外走,叮嘱道:“太子、安王爷、纪知府同时巡察图宁,此期间,衙门会非常忙,你要老实待在书房用功,未经我允许,不准擅自外出,也不准接近钦差,记住了吗?”
  “记住了。”郭烨开朗懂事,“孩儿不会给您添乱的。”
  “傻孩子,娘只是担心你,怕你不慎得罪天潢贵胄,怕保护不了你。”安王虽然平易近人,但做母亲的有顾虑,不愿儿子落个“攀附权贵”的骂名。
  她柔声嘱咐:“快开宴了,我得忙了,你自己吃饭,早睡早起,认真读书。”
  “是!”少年胸膛一挺,顺从离开了宴厅。
  姜玉姝含笑目送长子背影,拍拍手,率领下属走向客房,边走边问:“太子殿下他们还在喝茶吗?”
  “是。”
  她严肃吩咐:“稍后的接风宴,以及钦差巡察期间,务必打起精神,小心伺候。万一出了差错,轻则受惩罚,重则掉脑袋,故切莫疏忽大意,明白吗?”
  “卑职明白。”胥吏规规矩矩,恭恭敬敬,唯恐冒犯了天潢贵胄。
  翌日·清晨
  除非休沐,否则,姜玉姝一贯起得早,今天起得格外早,迅速洗漱穿戴整齐,打听得钦差尚未睡醒,趁有空,她吩咐厨房张罗早饭后,匆匆赶往前堂,交代几件公务。
  半个时辰后,天光大亮。
  小厮飞奔禀告:“大人,太子殿下他们已经起了!”
  “嗯,知道了。”她奋笔疾书一番,旋即搁笔起身,叮嘱下属:“春耕事宜,就按照刚才商定的办。”
  “是。”几名小吏捧走了各自的公文,她疾步返回后衙,径直走向正厅,途中却见管事喘吁吁跑来禀告:“夫人,太子殿下他们经过园子的时候,停下了,正在观赏您栽种的庄稼和瓜果蔬菜。”
  “观赏?”
  庄稼和蔬菜瓜果,又不是奇花异草,有什么好观赏的?
  姜玉姝停下脚步,皱了皱眉,改而走向园子,“我去瞧瞧。”
  不久,当她赶到园中时,远远便听见一阵谈笑声,定睛望去:
  春日晨光下,天晴气暖,后衙庭园栽种的各色作物抽芽吐绿,生机勃勃。
  众人谈笑,以太子和安王为首,知府纪学琏陪同,围着一棵桑树打转,观察其嫁接穗条。
  “这是……接上去的?”安王屈指弹了弹刚萌出的嫩叶,捏住两指粗的穗枝,试探摇了摇。
  纪学琏答:“对,嫁接成活的,当地桑农每年春季都得忙一遭,培育桑树。”
  太子作为嫡长皇孙,满腹诗书,知道“劝课农桑”,对具体农活却一窍不通。他微微皱眉,盯着被削过的砧木,疑惑问:“为何把树干给砍了?”
  事实上,老知府对农桑也无甚研究,从未亲手尝试嫁接树木,仅凭昔日巡察的记忆解答,颇为吃力。纪学琏思考间,随从突然悄悄一指,他眼睛一瞥,顿时如释重负,“姜知县来了!”
  “诸位,早。”
  姜玉姝扬起笑脸,加快脚步靠近,端端正正行礼,随即,客套关切问:“图宁的水土和饮食,不知殿下和王爷适应不适应?”
  太子偏头看了女官一眼,“还算适应。”
  “我们在西苍歇了几天,一缓过来,倒觉得边塞饮食滋味独特,很有些意思。”安王拍拍桑树,扫视四周,“听说,这些作物,全是你的杰作?”
  姜玉姝谦逊答:“‘杰作’不敢当,只是下官平日空闲时种的,常见作物而已。”
  太子金冠华服,玉扣玉佩,雅致至极,难掩一国储君的尊贵气派,目光锐利,微笑说:“虽是常见作物,但听纪知府说,经由姜知县钻研培育出来的,往往会变成良种,大获丰收。姜知县真是聪慧绝伦。”
  “殿下实在太过奖了,下官不敢当。”
  安王爽朗健谈,“不必过谦!郭夫人擅务农桑,闻名遐迩,本王当年运粮来西北时便听说了,你若是一无所长,朝廷岂会破格任用女官?”
  姜玉姝少不了又谦逊一番,郑重表明:“朝廷的恩德与信任,下官铭记于心,没齿难忘,一定恪尽本分,以报效朝廷!”
  “唔。”太子颔首,满意于女官的谈吐和礼仪。
  纪学琏和颜悦色,指了指砧木,催促道:“来,你快给太子殿下说一说:为什么把树干砍了?”
  姜玉姝稍一思索,简略解答:“嫁接树木,需要砧木作为根基,然后选取优良桑树的枝条作为穗,目的是栽培更多的优良桑树,所以,砍掉多余树枝,有助于接穗成活。”
  “这一片,就是桑树苗?”安王对新鲜事物皆感兴趣。
  她颔首答:“对。等它们长大些,即可作为砧木,接受嫁接。”
  “那底下,盖着什么东西?”太子背着手踱步,悠闲中流露审视之意。
  “菜苗。”姜玉姝弯腰,把密织的薄草席揭开,供天潢贵胄观看,“油菜、芹菜、豆角等等,眼下,边陲夜里仍然寒冷,得保护起来,避免嫩苗被冻死。”
  太子恍然颔首,旁观女官熟练的动作,暗忖:看来,她平日没少干农活,否则,手脚麻利不起来。
  她拍拍手上灰尘,恭谨告知:“早饭已经准备妥了。”
  “唔。”太子转身。
  她抬手引请,“殿下,这边请,纪大人,请。王爷?王爷?”
  “来了。”安王春游踏青一般惬意,摘了片嫩绿桑叶,闻了闻,感慨说:“偌大园子,满是庄稼和蔬菜瓜果,竟然没有一样花草?郭夫人,你真是、真是——果然,你是专心致志钻研庄稼菜蔬的。”亲王咽下一句:脂粉未施,素面朝天,痴迷于耕种,活得几乎不像个女人。
  在她心目中:人的一生,时间精力有限,奇花异草仅能观赏,远不如培育庄稼或经济作物有意义,研究园,根本没有空地种花。
  姜玉姝亲自引路,招呼道:“殿下,请,当心台阶。”
  于是,大群随从簇拥两位显贵和知府,用完早饭后,喝了杯茶,太子提出巡察前堂。
  知县自然毫无异议,即刻答应,一路解答钦差疑问。
  当行至前堂时,安王余光一扫,发现月洞门外人头攒动,诧异问:“那些是什么人?为何拥挤进衙门?”
  姜玉姝解释道:“那是新投来的流民。一年之计在于春,今天碰巧是开仓日,他们是来领取粮种的,用以开荒耕种。”
  “哦?”太子身负皇命,十分关心流民的安置情况,抬脚说:“走,去看看。”
  “殿下!”
  太子眯起眼睛,“怎么?”
  姜玉姝定定神,委婉说:“殿下身份尊贵,流民往往不懂礼仪,您——”
  “无妨。”太子不容置喙,昂首阔步朝流民们走去。
  姜玉姝只得尾随,督促衙役等人警惕戒备,深怕天潢贵胄在图宁受一丁点伤。
  顷刻后,太子和安王并肩站立,定睛打量:
  流民衣衫褴褛,大多面黄肌瘦,拖家带口赶到县衙,排着长队,交头接耳,眼巴巴张望。
  最前方,以两名小吏为首,带刀官兵协助,先核查流民身份,然后挨个发予批条,流民拿着批条,自去仓库领取粮种。
  此时,县衙上下皆知太子和安王来了图宁,小吏一见显贵驾到,慌忙搁笔起立,急欲下跪行礼。
  大批流民则茫然无措,好奇盯着陌生人。
  太子抬手,温和说:“免礼。你们接着忙,不要惊扰百姓。”
  “是,是。”小吏诚惶诚恐,哪里敢大喇喇落座?他们也站立,拿起名册,继续忙活。
  安王看了片刻,“不是说领取粮种吗?粮食呢?”
  姜玉姝答:“官府按照每一户的人口,签定数量不等的批条,流民拿去交给仓库,即可换取粮种。”
  “图宁多是栽种什么?”
  “土豆。”她耐性十足,“土豆产量较高,一年可以种两季,只要用心打理,如无灾害意外,在朝廷规定的垦荒免赋税两年期间,他们就不会饿肚子了。”
  安王缓缓转动玉扳指,“原来如此。”
  太子神色严肃,忽然耳语吩咐随从几句,其随从领命,飞快挑选几名流民,带到储君面前。
  姜玉姝纳闷不解,“殿下,您这是……?”
  太子不疾不徐答:“有几句话,想问问他们。”
  问什么?姜玉姝瞬间悬起心,“是。”
  少顷,流民被带到,惴惴不安,压根不认识天潢贵胄,只认得县太爷,扑通下跪,磕头,毕恭毕敬道:“草民拜见知县大人。”
  太子、安王、知府在场,你们给我磕头?
  姜玉姝来不及阻止,下意识避开了,发觉太子等人并无不悦之色,尴尬吩咐:“起来,立刻起来!咳,不用害怕,叫你们过来,是因为这位、这位大人,想问你们几句话。”
  几名流民犹豫站起,紧张杵着。
  太子语带笑意,堪称亲切,和善发问:“九州大地,五湖四海,你们为什么选择来图宁垦荒?”
  几名流民你推我、我推你,小心翼翼答:“家乡遭水灾,没活路了,听说图宁比较容易谋生,所以来碰碰运气。”
  “我大舅先来一年多,托人捎口信,说这儿不错,我就带着老娘投奔来了。”
  “我、我一路讨饭,跟着逃难的大伙儿走,走着走着,稀里糊涂到图宁。”
  太子目不转睛,又问:“你们来图宁之后,过得怎么样?住哪儿?天天吃什么?”
  流民们你一言我一语,感激答:“过得挺好。官爷不赶人,也不打人,第一天就给吃的,还请了先生,教我们种土豆。”
  “我们暂时住在郊外一个村子里,木屋,天天吃土豆,等站稳脚跟,再设法盖房子。”
  “唉,现在都急着种地,没空,更没钱,房子的事儿以后再说呗。”
  ……
  太子认真听完,和和气气,“来日方长,安家立业,急不得。”他又问了几句话,本欲吩咐打赏,虑及流民千千万,怕引发乱子,险险忍住,“行了,你们可以走了。”
  “哎。”流民赔着笑脸,临走前,又想给县太爷磕头。
  姜玉姝会意,及时摆手阻止:“别愣着,快去领取粮种!”
  “是。”流民们松口气,这才敢离开。
  安王不由得犯了嘀咕,讶异问:“你居然安排先生教流民种地?什么人呐?那般博学多才。”
  姜玉姝笑了笑,“不是教书先生,而是官府聘请的庄稼老把式,流民出于尊重,唤一声‘先生’。流民新来乍到,两眼一抹黑,得教一教,以免浪费粮种。”
  “你考虑得很周到。”太子再度满意颔首。
  她垂首表示:“职责所在,下官只是尽本分而已。”
  次日起,知县责无旁贷,带领钦差一行,陆续巡察纺织作坊、粮食作坊、桑山蚕室、县□□河等等,不仅公务繁忙,还要顾全食宿,精疲力倦。
  三月中旬,春雨绵绵。
  “驾!”
  郭弘磊率领几名亲兵,蓑衣笠帽,冒雨骑行于泥泞官道上,赶往图宁。
  这天清晨,姜玉姝半梦半醒时,被“滴答~”声吵醒了。
  她翻了个身,迷迷糊糊揉眼睛,蓦地清醒,掀开帘子,披上衣裳跑向窗,推开一条缝往外看,喜出望外:
  “哈哈哈,下雨了!”
  恰巧,房门被叩响,“夫人?”
  “进来。”姜玉姝心情大好,哼着小曲儿系扣子。
  翠梅笑眯眯,两个小丫鬟端着温水尾随,关切问:“今天下雨了,而且雨势不小,应该不用外出了?”
  姜玉姝挽起袖子洗漱,愉快答:“应该不用。”
  “太好了!连续忙碌几天,夫人也该休息休息了。”
  “这些天外出期间,险些愁死人。”她小声对心腹说:“公务不麻烦,麻烦的是食宿,吃什么、喝什么、哪儿歇脚,我天天提心吊胆,既怕委屈了太子和王爷,又怕发生意外。”
  翠梅耳语道:“奴婢明白。还是待在衙门好,省得您头疼吃喝住。”
  姜玉姝笑盈盈,“春雨贵如油,下下,最好多下两天,让我歇会儿。”
  “按节气,看架势,至少会下十天半个月的雨。”翠梅生了二女一子,发福不少,一笑便显出双下巴,“奴婢叫厨房做了几道清粥小菜,给您养养胃口。”
  “我最近没什么胃口,正想吃清粥小菜!”她跨出房门,“烨儿呢?”
  “大公子一向早睡早起,已经在厅里等您了。”
  主仆几个说说笑笑,渐渐走远。
  此时此刻·客房
  随从侍立,太子和安王对坐用早饭。
  “咱们来图宁待了小半个月,明察暗访,差事办得差不多了。”安王望着窗外,欣赏边塞春雨,慢悠悠问:“圣旨,该宣读了?”
  “王叔提醒得是。”
  太子放下筷子,擦擦嘴,威严吩咐:“来人,取圣旨,叫姜知县来接旨。”
  “是!”
  当侍卫奉命告知时,姜玉姝正在前堂处理公务,惊讶一愣,“圣旨?”
  “是。”侍卫一板一眼,“殿下正在等候,请姜大人立刻前去接旨。”
  “……好。”
  原来,钦差带了圣旨来图宁?她拍拍额头,仓促合上公文,“我、我得去接旨,你们先商量着。”
  县丞和小吏忙答:“圣旨要紧,县尊赶紧去!”
  姜玉姝深吸口气,满头雾水,跟随侍卫面见太子和安王。
  厅内,知府纪学琏也在场。
  她刚想行礼,“殿下——”
  太子抬手打断,使了个眼神,纪学琏站起,展开明黄圣旨,郑重道:“图宁知县姜勉,接旨。”
  她一阵阵紧张,听见“图宁知县”时,屈膝正欲接旨,猛地回神,迷茫抬眸,“姜、姜什么?”
  “勉,姜勉。”安王笑着告知:“年初拟旨时,圣上见你有名无字,特赐予表字,取‘勤勉’、‘勉励’之意。”
  ——乾朝规矩,女子莫说表字,长辈肯认真取名已是难得,纵有表字,不过私下玩笑耳,不敢宣扬。
  身为女子,能得皇帝赐予表字,实属莫大荣耀。
  “姜勉,”纪学琏催促,“接旨。”
  姜玉姝心如擂鼓,竭力冷静,慢慢下跪,“是。”
  纪学琏清清嗓子,严肃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图宁知县姜勉,恪尽职守,劝课农桑,勤于垦荒屯粮,安顿流民有方,政绩出色,堪当重任。经议定,升‘图宁县’为‘宁州’,并擢汝为宁州知州。钦此。”
  什么?
  朝廷决定把图宁县升为“宁州”?
  同时,把知县提拔为知州?
  这种变动,姜玉姝连做梦都没梦到过,瞠目结舌,彻底呆住了——
  作者有话要说:  末尾添了一段,关键信息,请小天使查收~
  我们玉姝升官了!
  =======
  年底比较忙,昨晚码字到凌晨两点,困得眼皮打架,现在补上(》人《;)


第279章 再度分别
  “姜知州, 领旨吧。”负责宣读圣旨的纪学琏和蔼道。
  然而, 姜玉姝震惊得呆住了, 跪着一动不动。
  “咳咳。”老知府清清嗓子, 提醒道:“姜大人, 领旨。”
  安王见状, 乐道:“瞧, 她惊呆了。”
  太子惯常神态威严,目光却隐约流露欣赏包容之意, “姜勉?”
  姜玉姝如梦惊醒,意识到失态了, 窘迫答:“在!咳,下官在!”
  “你该领旨了。”太子慢条斯理道。
  “是。”圣旨来得太突然, 旨意令人意想不到, 她心跳得飞快,激动之余, 莫名感觉一切不真实, 梦游似的抬起双手, 手掌向上接过圣旨, “下官领旨, 叩谢圣上隆恩, 从今往后, 必将竭尽全力为公为民,绝不辜负朝廷的信任。”
  “你明白就好。”太子目不转睛,注视由爽利干练变得茫然无措的女官, “起来吧。”
  “是。”
  第一任宁州知州,慢慢站起,双手捧着尚未卷成筒状的圣旨,明黄绢布微晃,挡住了她的脸,耀眼明黄色刺醒了她,暗忖:一切是真实的,图宁县升为宁州,我从知县变成知州……哈哈哈,我终于升官了!
  安王喝了口茶,笑眯眯说:“姜大人,恭喜恭喜。”
  姜玉姝彻底回神,刹那间无比欣喜,眸光水亮,双手使劲握着圣旨,指节生疼,极力镇定,“多谢,多谢王爷。这、这真是太令人意外了,下官惶恐,实在是惶恐。”
  “惶恐什么?论功升迁,实至名归而已。”太子端坐,不自知地放软了语气。
  “殿下过奖了。”姜玉姝欲言又止,激动得一时间不知该说些什么,垂首,小心把圣旨卷成筒状,珍惜握着,因为它代表了朝廷对她能力的肯定与褒扬。
  纪学琏和颜悦色,“恭喜,圣上待你,委实信任有加,皇恩浩荡啊。图宁县升为宁州,许多方面需要随之改动,接下来,你可有得忙了。”
  “圣上的赏识与提拔之恩,臣下无以为报,唯有鞠躬尽瘁,方能报答隆恩一二!”姜玉姝郑重其事,语调铿锵有力。此前,她官职低,既没见过先帝,也没见过当今永庆帝,却由衷感激,感激愿意破格任用女官的皇帝,给予其施展抱负的机会。
  “唔,对。”纪学琏捻动胡须,“此乃咱们为人臣者的责任。”
  人逢喜事精神爽,她嘴角眉梢难掩笑意,“多谢知府大人提点。”
  闲聊间,太子目光深邃复杂,注视女官半晌,直到雨势突然变大,才被雨声警醒,低头喝茶,心情难以言喻。
  两人虽然相识不久,但其实,赵旻裕还是王世子时,便已听说了“西北女官”,一度怀疑反感,认为女人当官不合体统,同时断定其难成气候。谁知,姜氏的名声越来越响亮,他被封为太子,她也升了官。
  他留意数年,愈发好奇,故当父亲吩咐巡察西北时,他一口答应了,期待一睹女官真面目。
  见面之前,太子想当然暗忖:她经历过流犯屯田,风吹日晒雨淋,辛苦奔波十余年,想必衰老憔悴,村妇模样。
  岂料,她却是高挑窈窕,肤色白皙无暇,端庄秀美,那握着圣旨的双手,十指纤纤,能执笔批阅公文、能骑马飞奔、能抄起惊堂木审案……原来,传闻不虚,姜氏堪称女中豪杰,实在令人、令人——
  这时,站在窗口赏雨的安王伸了个懒腰,拍打窗台,叹道:“唉,今天本该去一趟图宁卫营所,谁知突然下雨,差事得推后两天了。闲着闷,闷得无聊,不如出去逛逛?”
  太子的思绪被打断,晃了晃茶杯,闻茶香,神色如常。
  姜玉姝一愣,“逛?王爷想去哪儿逛?”
  “街市吧。”安王心血来潮,兴致勃勃说:“上回巡察粮坊和布坊的时候,路过几间铺子,专门卖石料、石雕和砚台,本王听说,料子全采自边境乱石沟,天然带着各式各样的花纹,琳琅满目,值得一逛。闲着怪闷的,干脆出去透透气!”
  “啊?这……”
  奔波操劳半个月,一天到晚紧绷着为天潢贵胄效劳,精疲力倦,她早起便高兴于雨天无需外出,乐得待在衙门安稳办公,此刻暗中苦笑,望着窗外风雨,试探劝说:“正下雨呢,街道路滑,风也挺大,出行不太方便啊。您若是喜欢石雕或砚台,下官马上派人——”
  安王摆手打断,不容置喙,“必须亲自观赏挑选,才有乐趣。风雨不大,无妨的,乘车出行即可。”
  相处两月,纪学琏了解安王性格,索性半句不劝,捻须提醒道:“街上人多拥挤,得多安排几个护卫,确保王爷安全。”
  姜玉姝无可奈何,只能领命,打起精神说:“王爷请稍等片刻,下官这就去安排。”
  “赶紧!”安王满意一挥手,随即吩咐:“记得叫上郭烨。那小子,天天待在书房用功,你也不怕他闷坏了。”
  又传烨儿?亲王赏识自己儿子,姜玉姝喜忧参半,镇定表示:“犬子驽钝无知,多谢王爷不嫌弃他。您坐会儿,容下官安排安排。”
  “唔。”
  太子在旁边喝茶,姜玉姝少不得近前询问:“殿下,王爷待会儿要去石料街,您可感兴趣?”
  女中豪杰,才貌双全,与之相处极有意思,可惜是有夫之妇,儿子都十几岁了。太子霎时清醒冷静,遗憾之余,硬生生摁住莫名悸动之情,惋惜碾碎它,撒进边塞春风细雨中,当机立断,决定静心冥思一番,威严摇头。
  窗旁的安王高声邀请:“难得空闲,外出透透气呗?”
  “不巧,我有两件事没办完,只能改天再陪王叔外出了。”赵旻裕待亲叔叔很是尊敬,歉意说:“雨天路滑,您多加小心。”
  众人邀请过了便罢,留知府陪伴太子,姜玉姝带上儿子,率领若干下属,众多护卫簇拥几辆马车,浩浩荡荡前往石料街。
  安王悠闲游玩,午饭后继续观赏,尽兴挑选花纹奇特的石雕和砚台,傍晚时分,满载而归。
  待抵达衙门,姜玉姝刚下车,便听见小厮禀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