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种田之流放边塞-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安王悠闲游玩,午饭后继续观赏,尽兴挑选花纹奇特的石雕和砚台,傍晚时分,满载而归。
  待抵达衙门,姜玉姝刚下车,便听见小厮禀告:“夫人,将军回来了!”
  “哦?”她顿时笑上眉梢,忙问:“什么时候到的?他人在哪儿?”
  小厮答:“中午到的,拜见太子殿下和纪知府后,歇了两个时辰,这会子刚起,在后衙卧房。”
  “知道了。”
  郭烨兴冲冲奔近,“我爹回来了?”
  “嗯。”
  安王率先迈进门槛,闻言扭头,愉快说:“他总算到了。快,吩咐下去,准备好酒,本王要与郭将军痛饮几杯!”
  男人小聚,罕有不喝酒的,多半一醉方休。姜玉姝不赞成,却习以为常了,爽快答:“忙了一整天,您先歇会儿,待宴席准备妥当,再请您出席。”
  安王欣然颔首,大踏步朝后衙走,吩咐道:“小子,告诉令尊,今晚,本王必定会把他灌倒!”
  “哦,好、好吧。”郭烨挠挠头,暗忖:谁把谁喝趴下,还不一定呢。
  夜间,开席了。
  太子略饮几杯,闲聊小半个时辰,便表示不胜酒力,在侍卫簇拥下离席,人前始终一副沉稳文雅模样。
  随后,知府纪学琏年事已高,怕贪杯勾出旧病,歉意告罪,获安王允许后离席。
  喝到深夜,陪客一个接一个地醉倒。
  酒壶空了一个又一个,渐渐的,郭弘磊举杯动作变得笨拙,安王说话大着舌头,却一刻不停歇,谈性甚浓。
  “唉。”安王结结巴巴,“你不在都城,打、打猎少了伴儿,无趣,变得无趣了。”
  郭弘磊醉醺醺,“无妨,来日方长,以后、以后有机会,再一起打猎。”
  “何、何必等‘以后’?明天,明天就去!”安王豪气冲天,拍桌道:“听说,草原、草原上打猎,格外有趣,咱们去草原,猎几头狼回来。顺便,路过乱石沟的时候,逛一逛,挑几块别致石头。”
  郭弘磊莞尔,“石头?那沟里无数,要多少,有多少,奇形怪状,五颜六色,我早就看腻了。”
  “你、你小子腻了,可本王还没看够!”
  “这个简单,可以顺便逛逛。”
  “猎狗有吗?”
  “没、没有。”
  安王脸通红,一拍桌,“打猎怎、怎么能不带猎狗?来人,来人!快,弄几条机灵猎狗来,明天打猎,必须带上!”
  ……
  小吏和侍卫在旁,劝不听,拦不住,不敢硬夺酒壶,苦着脸伺候,直到两人醉倒,才七手八脚把人送回房。
  半夜三更,万籁俱寂。
  后衙,房门“咣当~”被推开,几个下人合力搀扶醉得踉跄的郭弘磊。
  “小心。”
  “慢点儿走。”
  “先别让他躺下,靠着靠着!”姜玉姝拿了两个枕头,让他半躺半坐,丫鬟迅速沏了解酒茶,婆子端了热水来,几人忙碌一通,她轻声吩咐:“大半夜的,赶紧回屋睡觉吧。”
  “可将军醉成这样……”
  “没事儿,我会照顾他。”
  丫鬟婆子便福了福身,“奴婢告退。”
  少顷,卧房内仅剩夫妻二人。
  “唉,我真是不明白,你们男人,叙旧就叙旧,为什么喝那么久酒?醉成这样,不难受吗?”她忍不住叹气,拧了帕子为他擦汗,“醉醺醺,还怎么聊天?”
  郭弘磊仰靠床栏,醉意上头,酒热冒汗,“夫人。”
  “嗯?”
  “夫人。”
  “怎么了?”她垂首,帮他解开衣带,敞着舒服,然后盖上薄被,“口渴?头晕?还是想吐?”
  郭弘磊目若朗星,忽然伸手一拽,“恭喜。”
  “哎——”
  她毫无防备,被醉酒下手没分寸的人拽得栽倒,摔进他怀里,鼻尖一磕,疼得险些流泪,捂着鼻子,嗔道:“恭喜什么呀,鼻梁骨差点儿被你弄断了!”
  郭弘磊醉得不轻,燥热,一直冒汗,语带笑意,自顾自地说:“恭喜,你不再是知县,升为知州了。”
  “同喜同喜。”她无法与醉酒之人计较,揉揉鼻子,“将军不也升迁了吗?从今往后,你是塔茶卫指挥使啦,一卫之长,更便于施展抱负咳、咳咳,松手,我喘不过气了!”
  成亲至今,夫妻聚少离多,同在图宁没几年,又要分别了。郭弘磊浑身酒气,双臂收紧,牢牢拥住她,长叹息,“以后,我不在图宁卫,不能经常看你了。”
  她使劲撑起上半身,自然不舍,安慰道:“但塔茶离西苍近啊,快的话,估计五天就到家,老夫人肯定高兴。”
  “你怎么办呢?”他眉头紧皱。
  “放心,虽然我升了官,虽然图宁县升为宁州,地名变了,但地方没变,我能应付!”
  “说实话,我真希望,朝廷把你调去塔茶。”
  姜玉姝忍俊不禁,“夫唱妇随?”
  “不好吗?”
  “当然好。只可惜,我得留下来。”
  在他心目中,妻子绝非女中豪杰,一弱女子耳,永远需要呵护。郭弘磊虎着脸,不无担忧,“咱们同在图宁,谁敢欺负你?但、但离得远了,鞭长莫及,你明白吗?明不明白?”
  她见他醉得眼神迷蒙,语无伦次,仍不忘关心妻子,登时十分感动,笑盈盈答:“明白,我明白!你放心,我好歹在图宁混了六七年,如果轻易遭人欺负,颜面何存?”
  “万一有人刁难你,你、你立刻告诉我。”郭弘磊头晕脑胀,喃喃叮嘱,醉得逐渐昏睡。
  姜玉姝顺着安抚他,半晌,轻轻挣脱,重新拧了帕子,帮他擦汗,一夜没睡踏实,给几次嚷着“口渴”的人倒水。
  三月底,吉日良辰,春光明媚。
  “噼里啪啦~”爆竹声响起,众人注视下,“图宁县衙”旧匾被摘下,换上了崭新的“宁州府衙”匾额。
  姜玉姝官袍笔挺,仰望匾额,感慨万千,恭谨道:“多谢太子殿下为匾额题名,此举实乃宁州的莫大荣耀!”
  人群中,穿着官袍的标致女子笑眯眯,格外引人注目。
  太子背着手,仰头望了望由自己题的字刻成的匾额,惯常一副四平八稳模样,“举手之劳罢了。”
  安王抬头扫了两眼,夸道:“太子的字,越发写得好了!”
  “王叔过奖了。”
  “走吧,约好了的,去营所看宋指挥使练兵。”安王迫不及待,兴冲冲说:“今天看练兵,明天去打猎。”
  “又跟郭将军去打猎?”
  安王颔首,乐呵呵答:“我年少时,经常与他结伴打猎,难得来一趟西北,下月中旬就要回都城了,抓紧多打几头草原狼,痛快过瘾,方不留遗憾。”
  打猎,又去打猎。姜玉姝不由得担心,“王爷千万多加小心,打猎毕竟——”
  “知道知道!”
  安王满不在乎,拉上侄子,快步走向马车,嘀咕说:“天底下的女人,大概都一样胆小,这危险、那危险,谨小慎微。”
  赵旻裕笑了笑,没说什么,目不斜视地登上马车,叔侄俩率众赶去军营,观看练兵。
  此时此刻·西苍赫钦
  郭府后院上房,门外,郭弘轩之妻刘慧娘,带着侄媳妇聂菲儿,两人的丫鬟皆捧着食盒,意欲探望王氏。
  “老夫人服药之后,睡下了。”王氏的心腹仆妇恭敬告知。
  刘慧娘富态温婉,“那我们过会儿再来请安。菲儿,走,不要打扰老人休息。”
  “好。”聂菲儿作为孙媳妇,自然言听计从,两人轻手轻脚离开,“四婶,慢些。”
  其实,王氏并未入睡,而是在捶胸哭泣。
  “唉,这下糟了,糟糕了!”
  “弘磊去了塔茶当指挥使,玉姝留在图宁当知州,一耗,多半又得忙三年五载,猴年马月才能回都城?”
  王氏白发苍苍,满脸皱纹密布,伤心失望,甚至开始绝望,哽咽说:“从离开都城那天起,我就盼着,一直盼着,盼望早日回家乡,谁知,十几年过去了,仍然待在边塞咳、咳咳——”
  “老夫人,您没事吧?”
  两名仆妇百般宽慰,“二爷升官了,二夫人也前途大好,想必早晚会调回都城的。”
  “对呀,早晚会回都城的,您只要保重身体即可。”
  王氏思念家乡,失望得无以复加,连儿子升迁也高兴不起来,剧烈咳嗽,咳得直不起腰,气喘吁吁,“早晚,早晚,究竟多早晚是个头呢?我、我的身体,一年比一年差,怕是等不到那一天了。”
  “活着回不去,死后,灵柩一定要运回去!赫钦虽好,到底不是家乡,落叶归根,我一天也不想多待——”
  话未说完,伤心激动的老人喘了喘,眼睛一闭,颓然倒下——


第280章 世事难料
  王氏年迈体弱, 失望郁懑之下, 旧病复发, 小辈急忙请医用药, 全力救治, 千方百计开解宽慰, 日日夜夜, 寸步不离地照顾病人。
  府里上下齐心协力,却收效甚微, 病人病情时好时坏,迟迟未能康复。
  因为, 老人得的是心病。
  五月初,天晴气暖。
  王氏的儿子儿媳、长孙次孙齐聚厅堂, 商议家务大事。
  嫡母病了, 而且信上说“病重”,远在都城翰林院任职的郭弘哲一听, 吓得立即告假, 带领妻子和一双儿女, 火速赶回边塞。
  气氛凝重, 人人无一丝笑意。
  姜玉姝率先开口, 开门见山, “大夫明说了, 老夫人得的是心病,心病还须心药医。自从离开都城以来,老夫人一直思乡心切, 逐渐思乡成疾,郁郁寡欢,导致病情时好时坏。因此,搬迁回乡一事,不能再拖了。”
  郭弘磊接腔,严肃说:“搬家是大事,趁人齐,商定个章程出来。母亲若是同意,咱们就妥善安排,早日送她回都城颐养天年。”
  “二哥二嫂所言极是。”郭弘哲天生孱弱,本就清瘦,赶路累得更瘦了,脸色苍白,说话中气不足,“兴许,等搬回都城,母亲一高兴,便无药自愈了。”
  “那样最好不过。”
  郭弘轩握拳一挥,“商量了好几年,搬就搬嘛,落叶归根,早就可以搬了,又不是甚么难事!”他话锋一转,无奈皱眉,“唉,问题在于,母亲不愿一家人分隔两地,她盼望朝廷把二哥二嫂调回都城,齐齐搬走,全家团聚。”
  在老人心目中,次子次媳可靠,其余儿子媳妇靠不住,故犹豫至今,不愿远离依靠。
  姜玉姝叹了口气,“官职的调动,不是官员本人能左右的,依我看,还是别继续等了,能回去的人先回去。即使四海为官,也是心系亲人,有空岂有不回家探亲的呢?团圆是早晚的事儿!”
  妯娌颔首赞同,“对。”
  “深谈几次,母亲已经答应了,同意先带一部分人回乡,我和玉姝留下。”郭弘磊下定决心,叮嘱道:“辛苦三弟、四弟,护送母亲回都城,待为兄卸下职责重担后,再合力侍奉。”
  郭弘哲郑重表明:“奉养母亲,是为人子的责任,岂敢言‘辛苦’?说来惭愧,近几年,我远在都城,未能在母亲膝下尽孝,汗颜至极,幸而,即将有尽孝的机会。请哥哥嫂子放心,等母亲搬回都城,我和小茹一定用心侍奉!”
  “嗳哟,手足之间,不要说见外的话。”经商应酬多,郭弘轩仗着年轻,从不加以节制,吃喝出双下巴,腰带一勒,腹部肉呈圈状,豪迈说:“三哥在翰林院,我在都城有几处铺子,加上亲戚朋友的关照,母亲应能安享晚年,哥哥嫂子不必担心。”
  郭弘磊满意一笑。
  姜玉姝垂眸沉思,“老人过什么样的生活才能叫‘安享晚年’?无非子女孝顺、儿孙满堂、衣食住行无忧等等,目前大多具备,只一点,宅子,宅子难办。”
  “唉,确实!”
  郭弘轩犯了难,其余人也头疼。
  置办宅地,不仅是婆婆的要求,也是家庭的需要,供日后回都居住。
  厅内,郭烨年纪最小,忍不住插嘴问:“娘,咱们家不是已经在都城买了宅子吗?当年,父亲带我和大哥回去拜访亲戚的时候,还住过几天。”
  有虽有,但婆婆十分不满意,嫌偏僻,嫌狭小。姜玉姝面色如常,解释道:“有虽有,但那是个二进院,狭窄了点儿,咱们是大家庭,不够住。”
  横竖暂时无法一起回乡,顶多住二十口人,为什么不能将就将就?郭烨暗中嘀咕,却明智颔首,“也对。”
  郭煜欲言又止,最终沉默,恭敬倾听。父母双亡的孤儿,祖母在哪儿,他便带着妻子跟到哪儿,发奋苦读,立志像三叔一样金榜题名,自立养家!同时,他由衷庆幸,感激二叔宽厚、二婶大度,乐意栽培侄子,情同父母。
  父母在,不分家。郭弘磊作为一家之主,责无旁贷,盘算道:“换吧,换成三进院,宽敞舒适。当年,母亲也是突然决定回乡,匆匆忙忙,无暇精挑细选,买得偏僻了些。”
  姜玉姝期待问:“我的品级不够高,幸而弘磊够了,卫指挥使,正三品,按例,朝廷或赐一所宅子、或赐一块地,料想是不错的。但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到手?”
  “不清楚。据说,往往需要耐心等候。”郭弘磊透露道:“譬如宋指挥使,等了三年,工部营缮司才拨出一块地给他。”
  “三年?”
  “太、太慢了吧?”
  “如果赏赐了地,还得盖房子,猴年马月才能入住?”
  众人议论片刻,摇头说:“母亲急着回乡,等不及的。”
  “看来,只能先买一所大些的宅子住下,然后再从长计议。”
  姜玉姝看着两个小叔子,“你们刚从都城回来,最近,有没有发现合适的?”
  郭弘哲为难摇头。
  “唉。”郭弘轩无能为力,苦恼搓下巴,“都城寸土寸金,而且,好地方的宅子,有钱也买不到,根本与财力无关。譬如,咱们以前的家,靖阳侯府,位于朱雀坊,邻居全是勋贵之后。又譬如,烨儿外祖父,住在清平坊,那一片全是朝廷大员,等闲之辈休想挤进去。”
  入住朱雀坊或清平坊,足以证明主人地位显赫。
  无权无势者,家财万贯也不管用。
  大乾开朝至今,数百年了,虽然几次扩大都城,但城墙内土地毕竟有限,无半尺荒地,欲在都城安家,绝非易事。
  即使战功赫赫的西北名将,堂堂宣威将军,也难拥有一处满意住宅。
  因为,将军之母,王氏的要求高,看不上二进院,嫌它坐落于偏僻处,拒绝与商贾为邻。
  王氏出身名门,千金贵女,嫁为贵妇,昔日的侯夫人,骨子里永远认为自己尊贵——倘若不能风光回都,她宁愿客死异乡。
  郭弘磊变不出宅子,定定神,宽慰道:“无妨,咱们退而求其次,多留意,多打听,总会发现合适的。”
  姜玉姝嘱咐:“一旦发现有合适的宅子出售,立刻稳住卖家,假如钱不够,就把那个二进院卖了!”
  “好。”郭弘轩颔首,“我不敢松懈,一直托亲戚朋友留意着呢。”
  这时,下人飞奔禀告:“老夫人醒了!”
  “哦?”
  郭弘磊即刻站起,姜玉姝亦放下茶杯,“走,去看看。”
  不久
  病榻上,王氏越来越消瘦,眼神浑浊无光,恍若风中之烛,令人心惊。
  儿子儿媳、孙子孙媳,十几人侍立榻前,嘘寒问暖。
  姜玉姝慢了一步,双手托着轴端裹金的诰封文书,含笑说:“老夫人,看,这是什么?”
  王氏扭头,眯起眼睛,有气无力问:“什么东西?”
  “弘磊年初为母亲请诰封,朝廷批准了,诰封轴到了!”姜玉姝弯腰,展开诰封令,“恭喜恭喜,您又升了,如今是三品诰命夫人了。”
  “哦?”王氏瞬间眼睛一亮,“是吗?我、我瞧瞧。”
  其余人见状,附和扬起笑脸,七嘴八舌道贺:“恭喜老祖宗。”
  “莫说西北,全天下也没多少三品诰命夫人,母亲真是好福气!”
  “婆母教子有方,自然有享不尽的福。”
  “孙儿看看,上面写了些什么?”
  ……
  王氏挣扎着半坐起,捧着诰封细看,喜笑颜开,“哟,哈哈,好,好!”老人的眼睛有了神采,抬头,招招手,“弘磊,来。”
  郭弘磊一撩袍摆,跪立在脚踏上,“母亲有何吩咐?”
  “还是我的磊儿有本事,能为母亲争光!”
  王氏骄傲自豪,拉住次子的手,虚弱感慨:“这十几年,真是辛苦你了,征战沙场,出生入死,重振家业,光耀门楣。当年,除爵抄家、流放屯田,如果没有你和玉姝顶着,我实在撑不住,要么累死,要么病死,十有八/九活不到今天。娘活到今天,吃过苦头,也享了无数清福,一辈子算是值了,值啦。”
  老人此言,大有不吉利之意。
  由于婆媳之间始终无法真正贴心,婆婆当众肯定自己的好,姜玉姝听得一愣,宽慰道:“哪里?老夫人天生有福气,好好保养身体,今后还有享不完的清福呢。”
  “是啊。”其余人纷纷安慰:“当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福运绵长,您一定会长命百岁的!”
  “长命百岁?”王氏笑着摇摇头,病容苍老憔悴,“不敢想喽。”
  “您、您切莫灰心,大夫说了,很快会康复的。”
  郭弘磊低头,盯着母亲的手,瘦得简直皮包骨;而后抬头,母子对视,老人眼神慈爱……霎时,他难受极了,嗓音发哑,“儿子为家里所做的一切,皆是本分,只要母亲高兴,儿子就不觉得辛苦。”
  “高兴,当然高兴!我儿如此有出息,为娘岂会不高兴?”
  王氏爱惜摩挲诰封,愉快吩咐:“把诰封匣子拿来。”
  “是!”仆妇领命开箱,小心取出一个锦匣,打开,摆在病人面前。
  王氏心情大好,亲手把新得的诰封放进匣内,食指点了点,告诉孙辈:“这个,是十年前,你们二叔第一次给祖母请的诰封,这是五年前的,加上刚才的,一共三个。全是你们二叔给祖母挣的,孩子们,多学着点儿!记住了吗?”
  “记住了。”孙辈们挤在榻前,好奇观看,愈发敬佩郭弘磊。
  母凭子贵,妻凭夫贵,郭弘磊慢慢升迁,陆续为母亲和妻子请诰封,他希望她们过得风风光光。
  姜玉姝退后几步,把位置让给孩子们,宽慰道:“您老多保重身体,待将来,儿孙封侯拜相也未可知,到时为您请更高品级的诰封!”
  其余人小心翼翼,绞尽脑汁,专聊老人爱听的,“对,母亲的大福气,还在后头呐。”
  “煜儿媳妇已经有喜,等您有了重孙子,又是一层喜。”
  “另外,烨儿的亲事,正需要祖母掌掌眼。”
  ……
  王氏吩咐下人收好诰封锦匣,旋即,挥退孙辈,关切问:“说起烨儿的亲事,弘磊,安王爷究竟是认真,还是开玩笑?他的女儿可是郡主,容貌品性,咱们一无所知,怎么议亲啊?孩子的终身大事,马虎不得,务必仔细打听,即使对方是郡主,也不能草率答应,以免显得郭家卖、卖子求荣似的,惹人耻笑。”
  “卖子求荣?”
  郭弘轩呆了呆,捧腹大笑,“母亲真是幽默风趣!”
  姜玉姝忍俊不禁,“您老放心,哪怕一贫如洗,我们也不会卖子求荣的。”
  “王爷是认真的。”郭弘磊解释道:“其实,他前两年就提了,当时我觉得不太般配,婉拒了,今年他又提起,推不过,我只能说得问问您的意思。”
  “那位郡主,多大了?容貌怎么样?品性如何?”
  “只知道她比烨儿小两岁,其余不知。”
  “啊?”头几个孙子,是在祖母眼皮底下长大的,心肝宝贝,深受宠爱,王氏絮絮叨叨,“烨儿是我从小宠着长大的,几乎没受过什么委屈,万一郡主娇贵刁蛮、仗势压人,我孙儿岂不是要受委屈?我是舍不得的。”
  姜玉姝哭笑不得,“我也舍不得!您别担心,八字还没一撇呢,聊聊罢了。”
  郭弘磊莞尔,“所以,等咱们搬回都城后,还请母亲设法观察那位郡主,合适才议亲,不合适的话,无论如何得推了。”
  “唉。”王氏愁眉不展,“我倒是好奇,但现在,宅子还没有置办妥,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启程。”
  “快了快了!”郭弘轩安抚老人,“这几年,家里一直托亲戚朋友留意着,说不定过两天就有好消息,买个大宅子,供您颐养天年。”
  “唔。”
  开怀畅谈一场,王氏不仅不累,精神反而好转,满怀期待,“我早就想回去了,瞧瞧都城的变化,也想知道亲戚朋友的变化。”
  姜玉姝注视老迈衰弱的婆婆,“这有何难?回去就能见面了。”
  王氏反复催促,“快,要快,最好能赶回去过年。”
  “儿子明白。”
  于是,为了让老人如愿,郭府发动所有亲友,努力打听,终于在七月底,得知清平坊有户人家,家主犯错丢官,其子嗜赌如命,坐吃山空,家境败落,又因其子鲁莽得罪权贵,为了保命,卖宅筹钱打点,举家回乡避祸。
  一晃眼,中秋前夕,边塞天高气爽。
  郭府下人惯例精心准备各式风筝,供公子小姐玩耍。
  空地上,大孩子,小孩子,蹒跚学步幼童,足有十几个,有的会放,有的拖着风筝跑,欢呼追逐,热闹非凡。
  凉亭内
  姜玉姝展开一张图,指尖轻划,“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