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种田之流放边塞-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目送妻子走远,郭弘磊叹道:“难道她平日就吃这么点儿?”
  郭弘哲犹豫数息,偏头扫了扫门外,挪近些,小声答:“自从入夏以来,嫂子经常这样的,白天还好,晚饭只喝粥和羊奶,我们一劝,她就说‘喝了甜的不宜吃咸的’。”
  郭弘磊摇了摇头,没说什么。
  次日清晨,日上树梢。
  战马嘶鸣,马蹄裹了蹄铁,跺得青石板脆响。
  郭弘磊等四人戎装整齐,再一次离家回营,再一次依依不舍,脸上却谁也看不出离愁,故作轻快。
  “我们该回营了,待下次得空再探亲。”郭弘磊骑着高头大马,俯视家人,叮嘱道:“北犰一日未灭,边塞一日不太平,你们在家千万小心。”
  “知道!”郭弘哲重重点头,“每次一听见敌情,村里家家户户都进山躲避,不会有事的。”
  思及骁骑营,姜玉姝极度不放心,偏偏没有理由拦下为了全家着想的人。她硬生生摁下愁虑,仰脸说:“多保重!”
  “放心。”郭弘磊凝视片刻,军令如山,他最终狠狠心,控缰勒转马头,“驾!”
  翠梅嘴角弯起,眉眼却耷拉,挥手道别:“荣哥,保重。”
  “知道!你好生待在家里,我只要有空就回来。”彭长荣满心不舍,强挤出笑容,冲未过门的妻子笑了笑,策马追赶同伴而去。
  “唉。”潘嬷嬷一声长叹,老迈嗓音沧桑,“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也不知何时才是尽头。”
  姜玉姝立在阶上,目送四道身影远去,咬牙振作,转身说:“别怕,早晚会苦尽甘来的!”她雷厉风行,招呼道:“明早我得去县里一趟,咱们赶着先把红薯收了,顺手种第二茬,才半亩地,一天之内可以忙完。”
  “好嘞!”邹贵和胡纲两个半大小厮,勤恳恭顺,率先跑去收拾农具。
  周延妻打起精神,笑道:“村里好些熟人想看个新鲜,我去喊她们一声吧?”
  姜玉姝爽快答:“行!我答应了的。”
  刚忙完夏收,村民却无暇休息,马不停蹄地准备下种,家家户户忙碌烧制草木灰,并即将给土豆催芽。
  但郭家一招呼,立马叫出了二三十个大姑娘小媳妇,肩扛锄头手提镰刀,一路谈天说地,赶到红薯地后,兵分三路:割剪薯藤、挖红薯、起垄种第二茬。
  几十人齐动手,只半天,便忙妥了活儿。
  郭家借了几辆板车,把红薯和农具、剩余的大捆薯藤等物全往上搬。
  “啊呀,半亩地而已,竟收上来这么多?要是能称一称就好了,看看有多少斤。”里正妻弯腰拣起一个红薯,掂了掂,惊叹不已,感慨道:“唉,明明我们才是庄户人家出身,可论种庄稼,却比不上半路出家的,传出去真叫人笑话。”
  “数箩筐,我估摸着,至少有一千三百斤左右。”
  民以食为天,其余村民兴奋且好奇,附和道:“奇怪,她种什么都能丰收。”
  “不知道了吧?这是人家琢磨的新种薯。去年我路过郭家时,就看见她把红薯切成小块养在水里,养出苗来栽进盆里等开花,看着特别有趣。”
  “都城大户人家出身,果然不一般,懂得多。”
  ……
  耳畔七嘴八舌,姜玉姝习惯了被包围恭维的感觉,落落大方,本着感谢之心,便道:“多谢各位特地抽空前来,如果没有帮手,我们估计得忙到天黑。这半亩红薯,事先我已经问过庄主簿了,属于郭家、由郭家自行安排,你们若是不嫌弃,都拿些回家尝尝!”
  “嗳哟,这怎么好意思呢?”
  “其实我们没帮上什么忙,光顾着闲聊了。”
  里正妻搓搓手,赔笑问:“薯藤剩下许多,能不能给我一些?我家有一块坡地,白空着,倒很想种上红薯,给孩子们吃个香甜。”
  “我家也有块坡地!曾种过红薯,但结得太少,辛辛苦苦,根本不划算,就改种南瓜了。”
  “也给我一些,行吗?”
  姜玉姝丝毫不意外,慷慨一挥袖,“区区薯藤而已,统统拿去!各位看着办分,每家应该够分个一亩的量。”
  霎时,众村民喜笑颜开,争相卖力帮忙,把大捆大捆的红薯藤搬上板车,急欲分了供各家种。
  翌日清早,朝阳明媚。
  两辆马车停在郭家院门外,庄松乘坐头一辆,后一辆给姜玉姝,官差们骑马。
  姜玉姝荆钗布裙,整洁素雅,举手投足从容不迫,端丽中透出些许英气。她一边往外走,一边嘱咐:“我这趟出门,归期暂无法确定,屯田事宜,你们按之前的方法,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必特地等我回来,以免延误农时。”
  “您放心吧,我们大概都学会了,学着村里忙活,应当不会耽误农时。”种地年余,周延颇有信心。
  潘嬷嬷叮嘱道:“翠梅、邹贵,你俩跟着出门,千万要照顾好少夫人,明白吗?”
  “明白!”邹贵背着包袱,劲瘦机灵。
  翠梅提着行囊,脆生生答:“嬷嬷放心,我一定寸步不离地服侍我们姑娘!”
  “明白就好。”
  突然出远门,一切匆匆忙忙,姜玉姝继续嘱咐:“盛夏炎热,三弟,你最好待在家里,闲来无事时,不妨看看书、练练字、弹弹琴,等我从县里回来,给你多带几本书解闷。”
  “多谢二嫂。”郭弘哲刚送走兄长,又送嫂子,家中一下少了两根顶梁柱,陡然失去依靠,令其内心闷闷且惴惴,小声问:“你、你一忙完就会回来的吧?”@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姜玉姝迈出院门,好笑地答:“当然了!我不回来,待在县里做什么?”
  “这就好。”郭弘哲止不住地胡思乱想,莫名害怕,唯恐裴文沣趁机扣留表妹。
  须臾,姜玉姝和翠梅登上马车,邹贵与一名官差共同赶车,“驾!”
  姜玉姝掀开帘子,探头说:“不用担心,我一忙完就回来。”
  “保重!”潘嬷嬷等人追出一段,不舍至极。
  三日后的傍晚,姜玉姝一行人抵达赫钦县衙。
  “废物!”
  “蠢货,这么件小事都能办砸了,简直废物!”
  县令潘睿大发雷霆,脸色黑如锅底,愤怒把茶盏、公文、笔架等物扫落,“当啷~哗啦~“一阵响。
  地上跪着一小吏,瑟瑟发抖,不住地磕头,磕头求饶道:“大人息怒,小的知错了,求您宽容饶恕一回。”
  裴文沣端坐一旁,温和劝说:“潘兄,消消气,大热的天,仔细气坏了身体。”
  “唉!”潘睿苦笑,汗湿乌纱帽,颓然跌坐圈椅。
  这时,差役入内,躬身禀告:“启禀大人,流犯郭姜氏求见。”
  裴文沣喝茶的动作一顿,凤目幽深。
  “哦?”潘睿眼睛一亮,缓和了脸色,吩咐道:“快带她进来!”


第81章 
  县衙前堂厅外,烈日炎炎, 葱郁树丛里蝉鸣聒噪。
  姜玉姝忐忑悬着心, 却面色镇定,步履从容, 带领翠梅和邹贵,尾随刘桐和庄松, 走去见县令。
  “大人, 此乃月湖镇刘村夏收细账,您请过目。”主簿庄松毕恭毕敬,双手奉上文书。
  粮马县丞刘桐,外出刚返回衙门, 汗湿官袍。他接过公文,止步停在树荫下, 定睛细看, 边看边点头,欣然赞道:“不错,很不错!亩产量越来越高了, 算一算,竟有三千斤, 实属罕见。小庄啊, 辛苦了,难为你一直守在偏僻山村照管新粮, 你的辛劳,我与潘大人俱看在眼里。”
  “这是卑职的本分, 岂敢言‘辛苦’?幸得大人信任,卑职才有了一份差事,平时仅是照管着,并不辛苦。”庄松躬身拱手,作感恩戴德状。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刘桐右手托着公文,背着左手,满意道:“总之,你是个踏实勤恳的,本官没用错人。”他转身,看着姜玉姝,愉快道:
  “还有你!”
  “你也辛苦了。明明出自都城显贵之家,侍弄起农桑来,却屡获丰收,委实令人惊叹。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赫钦连年闹饥荒,许久未丰收,你立了功了!”@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姜玉姝顺势上前,翠梅和邹贵一左一右,紧随其后。两人熟识,她毫不拘束,微微欠身答:“哪里?刘大人实在太过奖了。其实,我从头至尾只是动嘴皮子而已,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收成全靠刘村家家户户的汗水,我可不敢居功。”
  “哈哈哈~“刘桐打量不卑不亢的流犯,暗中佩服,眉开眼笑,“我并未过誉,是你过谦了。”他收敛笑容,招呼道:“走吧,一起去见潘知县。小庄,带她的人去偏厅,稍后我有几句话交代你。”
  “是。”小小主簿,无品级未入流,轻易得不到县令传见。庄松习以为常,招招手,翠梅、邹贵只得跟上了。
  刘桐带领姜玉姝,一前一后,头顶烈日,步履匆匆。
  “刘大人,“姜玉姝趁机打听,试探问:“您可知县令为何传见我?莫非我不慎触犯了律法、即将受审?”
  “啧,哪里的话?根本没有这回事!”刘桐脚步一顿,失笑摇头,“放心罢,潘大人特地把你从月湖镇叫来,并非审讯,而是有要事相商。”
  姜玉姝愣了愣,诧异问:“堂堂县令,与一个流犯有什么要事相商?”
  “嗳,世上流犯千千万,你在其中非同一般,做人不可妄自菲薄。”刘桐感慨颇多。
  须臾,两人立在槛外,听得里头传出一声“有请“,刘桐便领头,引领姜玉姝迈进正厅。
  刘桐略躬身,“大人。”
  “罪妇郭姜氏,“姜玉姝垂首,规规矩矩,意欲下拜,“拜见潘大人。”
  “免礼,免礼!”潘睿高坐上首,和颜悦色,抬手虚扶道:“起来吧,都坐,无需多礼。”
  若非州官在场,刘桐本无需行虚礼。他快步近前,把庄松呈上的公文交给县令过目,而后落座,差役立即奉茶。
  “谢大人。”姜玉姝悄悄吁了口气,乐得不跪。她直起身,一抬眸,却见裴文沣正坐在侧边,登时愕然。
  潘睿居高临下,把一切看在眼里,笑眯眯问:“怎么?表兄妹碰面,吓呆了?”
  “哦!”姜玉姝迅速冷静,定定神,微笑答:“乍一见面,确实有些吃惊,让您见笑了。”
  裴文沣站起,官袍笔挺,温文尔雅,皎如玉树临风前。他迎近些,指了指椅子,温和说:“表妹,坐。”
  “表哥也坐。”姜玉姝落座,接过衙役奉上的热茶,忒烫,转手搁在几上晾凉。
  两人并排,裴文沣扭头,强忍激动之情,关切问:“炎天暑热,一路赶来县衙,身体还好吗?”
  “我没事。”姜玉姝颔首,礼尚往来,落落大方,回以关切地问:“你呢?没再水土不服了吧?”
  裴文沣顿了顿,目不转睛,不疾不徐答:“自从用了你家大夫的药方,好多了,记得替我向那位大夫道个谢。”
  你家?我家?姜家?郭家?
  姜玉姝猛地忆起,上次两人曾因为“谁家“而争执不休,几乎算吵了一架。
  再见面,对方谈笑自若,似乎释怀了。可眼神一撞,她却直觉有异,隐隐不安。
  “表哥痊愈了就好。等回去,我一定替你道谢。”
  刘桐不明内情,喝茶解了渴之后,面朝姜玉姝,插嘴道:“此刻后衙内,还有一个郭家的亲戚,索性提前告诉你,免得你又吃惊。”
  “什么?”姜玉姝一怔,忙问:“不知是哪位?”
  “知州龚大人。”刘桐乐呵呵。
  姜玉姝恍然大悟,诧异问:“原来是表姐夫!当初在府城一别,亲戚之间至今未见面,他怎么来赫钦了?”
  “惯例。”刘桐呷了口茶,简略解释道:“官场层层考察,州官年年下县里巡察,今年恰巧是龚大人负责赫钦。”
  姜玉姝点点头,“明白了。原来官场有这样的规矩,我孤陋寡闻了。”
  表姐夫?
  哼,龚益鹏算是你哪门子的表姐夫?他是郭家亲戚。
  你喊“表姐夫“亲亲热热,对正儿八经的表哥却疏离冷淡……裴文沣低头喝茶,目光一沉,心也一沉。
  上首,潘睿睁大眼睛,仔细审视半晌,“啪“地合上公文,长长松了口气,高兴道:“夏收的第一日,消息便快马加鞭送到了县里,根据亩产量,我大概估算了一番,可具体对比,我估算得少了,实际竟高达一百二十万斤!”
  “哈哈哈,朝廷只拨下两万斤新粮种,府城悉数拨给了赫钦,一转眼,两万斤变成一百二十万斤,不知翻了几番,令人不敢置信。”潘睿并不掩饰兴奋之色,大加赞赏道:“姜氏,你做得很不错,大大出乎本官意料,赫钦县志里,会增添注明‘教导栽种新粮者郭姜氏’,你将名垂千古。”
  姜玉姝吓一跳,下意识起身,使劲摇头,谦逊道:“古往今来,一共才多少人称得上‘名垂千古’?与之相比,我简直不值一提。大人谬赞了。”
  “你的功劳,有目共睹,不必过谦。坐,坐下谈。”潘睿扶了扶乌纱帽,十分和气,倾身问:“咳,依你估算,一百二十万斤土豆,到秋收时,大概能收获多少?”
  县衙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这……”姜玉姝垂首,心思飞转,稍一斟酌,谨慎答:“如无意外,大概在一千万斤左右。”
  潘睿眯起眼睛,屈指点了点详实记录新粮的公文册子,慢条斯理问:“不对吧?这册子里明明写得一清二楚,亩产三千斤、每亩用种三百斤,按此估算,应该是一千二百万斤才对。”
  姜玉姝眸光明亮,言辞恳切,委婉提醒道:“册子里写得没错,但事实上,庄户人家往往是看着老天爷的脸色过日子、靠老天爷赏饭吃的。如果风调雨顺,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方五谷丰登;如果缺任何一样,恐怕就难丰收了。”
  “因此,我是结合种种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形估算了一下,一千万斤左右,预计是可以达到的。当然,没称量之前,具体产量谁也没法确定。”
  “哈哈哈~“潘睿后仰,靠着椅背哈哈大笑,指着她,对其余两人说:“哼,你们听听她说话,滴水不漏的,聪慧机敏,嘴上却极谦逊。真不愧是侍郎之女、侯府儿媳,果然有过人之处,绝非等闲女流之辈。”
  刘桐曾在月湖镇待了好一阵,熟悉对方品性,由衷地赞同,“确实如此。”@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表妹历练过后,愈发聪明能干了。”裴文沣扭头,目光专注,心里充满怜惜之情,暗忖:假如没嫁给郭家,姝妹妹怎会遭连累获罪?又何需忍辱负重、抛头露面、风吹日晒艰苦屯田?这一切,全怪姓郭的,郭弘磊造孽。
  县令是夸我聪慧?还是笑我说话打太极?
  姜玉姝再度起身,尴尬表示:“三位这么一通夸,谁当得起啊?快别过奖了,我愧不敢当。”
  “坐,坐下谈!”潘睿喝口茶,清了清嗓子,终于透露目的,威严道:“姜氏,到秋收时,如果你能想方设法把新粮总产量提高至一千五百万斤,本官当众许诺,将送你一份大礼!”
  “一千五百万斤?”
  姜玉姝瞠目结舌,连连摇头,皱眉道:“这不可能!大人,容我提醒一句,今夏收的粮食,其中三成半属于刘村村民,官府只剩七十多万斤,粮种太少,几乎不可能翻出一千五百万斤。”
  潘睿却胸有成竹,姿态闲适,笃定对方会答应,和蔼反问:“奇怪,你就不好奇本官所说的大礼吗?”
  姜玉姝确实被勾起了好奇心,便问:“不知是什么大礼?”
  作者有话要说:
  端午安康呀我的小天使们,挨个喂一口鲜肉粽~


第82章 
  “准确而言,只要你做得到, 本官绝不食言, 年底将送给郭家一份大礼!”潘睿身穿七品县令青色官袍,胸前补子是鸂鶒, 面目和善。
  姜玉姝看着一县父母官对自己笑眯眯,心里莫名发毛, 恍惚觉得对方像笑面狐狸……她暗暗戒备, 胡思乱想数息,眸光闪了闪,微笑问:“究竟是什么大礼啊?您快说来听听吧。”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别急,本官会告诉你的。”
  潘睿底气足, 不慌不忙,暂未答, 而是严肃道:“靖阳侯世子卷入贪墨一案, 其余案犯皆处死,以儆效尤。但圣上顾念着开国功臣,特别网开一面, 赦免了靖阳侯府上下的死罪,责令除爵抄家、流放至西苍充军屯田。”
  “是的。”时过境迁, 姜玉姝心平气静, 既谈起,免不了识趣地表明:“圣上仁慈宽恕, 郭家一直心怀感激,埋头屯田充军, 老老实实反省并赎罪。”
  “唔,这才对。”潘睿话锋一转,娓娓告知:“作为流犯,死罪是免除了,活罪却难逃,处处受制。不过,朝廷有例,如果流犯能安分劳作满三年,将详实考核第一次,若被官府评为‘勤恳’,然后每三年一考,三次考核均为‘勤恳’者,则有望抹去流犯罪名,改入庶民籍,做平民百姓,无需处处受制。”
  摆脱罪民身份,是天底下所有流犯梦寐以求的!
  潘睿所提的路子,流犯很清楚,但谁也没指望这条路,而是个个日夜盼望皇帝大赦天下。原因无他,三年一考,连考三次,一趟完毕便十年,人生七十古来稀,流犯艰苦度日,能熬几个十年?
  每当设想自己可能得顶着流犯罪名过一辈子,姜玉姝深切恐惧焦急。但眼下的局势,惶恐无济于事,只能冷静设法筹谋。她耐着性子,颔首道:“您提的这个,我大体了解。郭家去年初获罪,如今才第二年,且得继续劳作,满三年整,才有资格接受考核。”顿了顿,她起身,屈膝福道:
  “罪妇惶恐,到时还求各位大人怜悯关照。”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姝、表妹!”裴文沣见状,哪里坐得住?心疼之下,他不由自主地起身,险些当场流露怜惜之色,隐忍道:“你坐下,听潘大人说完。”
  潘睿抬手示意其落座,“坐。放心,只要郭家确属‘勤恳’,便是‘勤恳’,官府自会秉公处理。”
  姜玉姝复又落座,“谢大人。”
  “咳。”潘睿喝了口茶,郑重其事,承诺道:“姜氏,等秋收时,只要你能设法把新粮总产量提高至一千五百万斤,本县将破格,提前考核郭家,保评‘勤恳’并上书禀明你的功劳,如此一来,待大赦天下时,郭家在流犯中出类拔萃,应该能顺利获得赦免。”
  保优?请功?
  “这……”姜玉姝瞬间眼睛一亮,心思活泛,却未贸然开口,沉吟不语。
  “当着众人的面,本官既然敢开口许诺,便一定说到做到!”潘睿掷地有声,牢牢掐住流犯急欲摆脱罪名的心思,“其实,你完全不必有什么顾虑。一分为二吧,你若接下差事,只要尽心竭力,秋季无论丰收与否,本县都将提前保评郭家为‘勤恳’之列,名副其实嘛,本县做得了主。”
  “但如果未能丰收,就不宜上书了。”
  “辖下必须发生要紧大事,官员方可郑重上书。换言之,你得给本县一个上书的理由。”
  夕阳西下,暮色四起,蝉鸣渐休,但暑气仍炙人。
  姜玉姝鬓角冒汗,不知不觉抽出了帕子,心不在焉地擦拭,字斟句酌道:“大人的意思,我听明白了,实不相瞒,那两个奖赏,真是令人心动。”
  一切尽在意料之中。潘睿胜券在握,笑了笑,直白问:“你是个聪明人,应该做聪明事。别绕圈子,直说吧,这件差事,你接不接?”
  姜玉姝垂眸,迅速盘算了几遍,皱起眉,坦率答:“坦白说,我非常想接,可又不敢接。”
  “为什么?”
  姜玉姝叹了口气,缓缓道:“千万级别的粮食,在鱼米之乡根本不算困难,假如能宽限一年半载,在西苍也容易。问题在于现有的粮种太少,您又限定今年秋收,仅仅七十多万斤粮种,想翻成一千五百万,堪称希望渺茫。”她揪着帕子,苦笑表示:
  “唉,我倒想不管不顾地答应下来,却害怕到时收成差太远,县里失望透顶,各位大人一怒之下——咳,总之,事关重大,可否容我考虑考虑?”
  裴文沣扭头,安慰道:“你无需害怕,赫钦众官并非蛮横无理之徒,自然知道农耕不易,倘若老天爷不赏风调雨顺,谁也没办法。”
  “裴大人言之有理。”刘桐靠着椅背,“我们潘大人通情达理,即使收成差些,也不会冲你‘一怒之下’的。”@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潘睿始终和颜悦色,简略解释道:“其一,稀奇稀奇,稀少才珍奇。如果宽限一年半载才收获千万斤粮食,与今年相比,根本不叫‘新鲜事儿’,而是理所应当。其二,并不是七十多万斤粮种,而是一百二十万,那三成半虽然属于刘村村民,但产量属于赫钦,可以一并估算。”
  “哦?能加上那三成半,把握就大些了。”
  姜玉姝再度眼睛一亮,心思飞快转了又转,凝神反复默算。半晌,她起身,正色问:“请恕我胆小如鼠,想求句准话:万一秋收时收成差,官府会不会降罪惩治郭家?”
  “只要你们尽心竭力,官府必不会怪罪!”潘睿明确道,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今日,刘桐和表哥同为见证,即便达不到目标,县令应该不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