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普天之下-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耶律楚材等众人在一旁颇觉好笑,赵诚轻描淡写将自己的责任给推得一干二净,好像金国皇帝还欠着他好大的人情。
“耶律楚材,你说说看,我一来免了蒙古人对金国的屠城灭国之恨,二来又未让徽、钦靖康之旧事重演,三来又为金主诛了一个大奸臣。此何功也?”赵诚问道。
“此不世之功也。国主若是将太后与皇后送给宋国,则宋国君臣必付太庙祭祖,举国相贺也!”耶律楚材也一本正经地回答道。
乌古孙仲立刻端面色如土,双肩剧烈地抖动,赵诚说话时仍然含着笑意,在他看来却如同一个恶魔一般令人恐惧。他唯唯诺诺,只得哀求道:“金银不过身外之处,国主若是能谨守诺言,我朝自不会计较。不过,在下不过是我朝一小臣,无法代我朝陛下首肯。”
赵诚自信地挥了挥手:“无妨!贵国皇帝陛下不久就会回汴,你只要将我地话带到就行了。”
然后赵诚的条件并未说完。
“河东平阳府与河中府,为本王河外之侧翼,本王想得到它。”赵诚道。
“可那里已经被逆贼侵占。”乌古孙仲端道。
“本王会率军取来,不劳大人费心。”赵诚道,“潼关以西诸州,如今也为本王所有,贵国也不可妄想收回,否则本王与你们就是敌人。”
“就怕国主守不住。”乌古孙仲端说着气话。
“本王跟你谈这些,只是要你传个话而已。”赵诚不以为意,“贵国皇帝若是寻本王晦气,本王下一次就不会这么客气了。”
“刘翼刘明远是本王之心腹,他的两位亲属浑源刘祁刘郁兄弟就在汴梁内,我要带走他们。”赵诚不管这位金国大臣的感受,又道,“听说崔立这次想给自己立下功德碑,让翰林王若虚与元好问撰写碑文,这两人这次有些不地道,但也是人之常情。王、元二人之才名,本王也曾如雷贯耳,这次本王会将他们带走。太学里的学生看来留在这里也无用,武不能沙场却敌,文不能治国安邦,本王就受累一些,全部带回中兴府。”
巍巍汴梁城下,尽管刚入秋,暑热仍未消散,乌古孙仲端心底却感到一丝寒意。
眼前的这位王者,将自己扮成一个古道热肠的救世主,却根本不在乎别人地感受,乌古孙仲端知道他既使用最好听或者最难听的字眼去形容赵诚,也不会令赵诚收回自己的决定,因为赵诚是刀俎,金国却是鱼肉。
这算是一个不是城下之盟的城下之盟。乌古孙仲端无权代替皇帝完颜守绪答应赵诚什么,更无力反对,只能任凭赵诚为所欲为,半强迫地夺取他所感兴趣地一切东西。因为在这个大帐之中,除了自己,人人都认为自己的国王已经很客气了。
“乌古大人不妨留下来,与本王同饮几杯?”赵诚最后说道,“你虽为金臣,本王却将你看作朋友的。朋友来了,怎能没有酒呢?”
乌古孙仲端欲哭无泪。
第四十五章 战潼关㈠
塞外初捐宴赐金,当时南牧已。
只知灞上真儿戏,谁为神州竟陆沉。
华表鹤来应有语,铜盘人去亦何心。
兴亡谁识天公意,留着贺兰阅古今。
秋风乍起,贺兰军整装待发,数十面赤旗迎风高高飘扬,猎猎作响。汴河边,河水长流不复返,大才子元好问应贺兰国王之命作诗《壬辰七月十八日出京》。
自古国家不幸诗家幸,若无安史之乱,也许就成就不了杜工部的“诗圣”或“诗史”之名和他那沉郁顿挫的不朽诗篇。大才子元好问被迫随贺兰国王赴河西,此时此景,犹如徽、钦二帝被北掳时的情景重现一般,国破山河碎,他感叹国家沦丧,只有以诗寄托自己的哀思。
元好问的身旁,王若虚、刘祁、刘郁等人也站在汴河边回首眺望汴梁城,沉默不语。这一年,王若虚五十岁,字从之,号慵夫,元好问四十三岁,字裕之,号遗山,刘氏兄分别为二十九岁和二十六岁。
赵诚轻笑道:“耶律楚材,你觉得元裕之此诗作如何?”
“有中原文坛盟主王从之在此,臣不敢造次!”耶律楚材捋着美须笑着说道。
赵诚的目光转向一边正黯然神伤的王若虚。
“诗文唯穷真是也,哀乐之真,发乎情性,方为佳作。”王若虚道,“裕之此作,发乎于情,不事修饰。是为佳作。有杜工部之遗风,立意沉郁,无矫揉造作之嫌。”
王若虚评价着元好问的诗作,想到此时此地此情。顿感无趣得很。
“本王早闻中原文士大名,赵闲闲(赵秉文)、王庭筠、周昂等。只可惜,本王来晚了一步,速不台围汴赵闲闲应完颜守绪之命所作罪己诏,听说满城百姓闻之皆泣,奈何赵翰林五月病逝,本王未能相见也。”赵诚道,“赵闲闲之誉名,既使我文章不显的河西士人也知其大名。”
元好问道:“赵公才名,我等末学不及也。”
“诸位也不可妄自菲薄。王从之与你元裕之的大名本王也是早有耳闻,就是刘氏兄弟本王也是心仪已久。”赵诚道,“诸位随我回中兴府,本王虚位以待也!”
赵诚这是表明自己地诚意,然而却没有得到这几位老中青才子领情。
赵诚却不以为意,又道:“本王曾读过元裕之那首《摸鱼儿》,那句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让人赞叹不已。”
“那是元某年少时所作,不过是游戏之作,少年不识愁滋味罢了。”元好问淡淡地说道。那首《摸鱼儿》是他16岁时赴并州赶考时写的。因途中碰到一个捕雁的人说,他今天捕杀了一只雁,另一只逃脱的雁悲鸣不止,然后投地而死。元好问听后非常感动,从猎人手里买回了那只殉情地雁,把它葬在了汾河边上,立碑刻下“雁丘”二字。并即兴感怀写出一首传世之作《摸鱼儿》: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别离苦,是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为谁去……
当年他是何等的年轻,过着是优裕地公子哥的生活。然而在他21岁之后,却见到无数烽火、流血与满眼的疮痍,写的最多的却是丧乱诗,大有杜工部复生之势。
“呵呵。”赵诚轻笑道,“此一时彼一时也,譬如你方才所作之兴亡谁识天公意之语,若天公决定着天下的兴丧,决定士农工商的存亡,我等何必逆天?本王敬天却不信之,只信手中的刀箭,只有刀箭才能护得天下苍生,只有刀箭才能让敌人避我于千里之外。人定胜天也,若是一国有亡国之迹,将所有的罪责全归之于天,则人主无罪乎?崔立辈亦无罪乎?”
“国主若是如此自负,为何还要让我等手无缚鸡之力地儒士同归呢?”刘祁问道,“刘某观国主也是仁君,贵军对城中百姓秋毫无犯,为何与我等书生为难?”
“本王是为你们好,若是某天有人再一次杀到汴梁城下,诸位能杀身成仁吗?”赵诚反问道,“诸位若是因兵祸而亡,虽求得己身之仁,却也只是名节得保,于世并无多大益处。”
刘祁等人默然,他们连崔立之徒都应付不了,何谈为皇帝尽忠的勇气?虽然皇帝仍在,但他们已经将自己看作是亡国之人,有屈辱与痛苦之心,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不过,他们瞧赵诚有些得意的神情,却又像是想用他们为官的模样,都有了不为赵诚所动的打算。
强扭的瓜不甜,赵诚可没有让他们立刻为己所用地打算,他准备将他们全送进贺兰书院里去,整个贺兰正缺少这些儒士。所谓文治武功,一文一武不能偏废,他可以招到无数沙场奋战的勇士,但治国牧民之文臣却是极少。
“传我军令,全军开拔!”赵诚挥了挥手。
一时间,麾下两万余儿郎怒马狂奔,尘土飞扬,很快将汴梁城甩在了身后。随行的还有金国宗室包括太后、皇后在内的十几位“人质”,还有无数地金银财宝与皇家实录典籍。
乌古孙仲端站在汴梁城上,目送着一群还算“知礼”的强盗远去,胸中满是惆怅、痛心与伤怀。而王若虚与元好问等人却只有伤感,碧空如洗,尚不到大雁南飞时,唯有断肠人远离故都乡土,沦落天涯。而贺兰国王赵诚自始至终未入汴梁城一步。
黄河边,潼关上。
巍巍雄关头枕着大河滔滔的奔流,看尽天地变色风云变幻,仍静立不语。汉军及契丹军马步军万户宋平正召集手下众人商议军情。
他的面前摆放着一份邀战书。这是刘黑马之命送来的战书。贺兰军地游骑屡次在河东出现,刘黑马对蒙古人死忠,又担心贺兰军欲染指晋南富庶之地,他独立难支。所以他一边在晋北整军备战,择日南下。一边试图凭潼关天险而守,邀潼关宋平部,两方夹击,将贺兰军阻隔或歼灭于关河一线。
刘黑马建议宋平与他联手,将辖下的平阳府兵马都总管李守贤与河中府征行万户奥屯世英地兵马聚到潼关,加强防守,自己则领兵南下,欲拒河而守。
宋平收到刘黑马这封书信,就将书信在手下众人面前公开展示。众人都忐忑不安。贺兰国王已反地消息已经在潼关内外传播开来,这里所有人也都知道蒙古已经遭到了重大地打击,连可汗都被杀了。
契丹千户古哥偷偷看了看宋平此时地脸色,从宋平那古井不波地脸上,看不出什么异样来。他和身边的所有千户都是追随宋平多年,一向唯宋平马首是瞻,只是眼下这个情形却是诡谲不测。让人有些捉摸不定。
身为蒙古人附属军队中的一份子,他们本都应该为蒙古人尽忠,可是古哥等人知道,来自中兴府的钱、粮、马匹与箭矢。仍然源源不断地运到潼关,甚至比以往更多,更频繁,几乎每天都有行色匆匆的人进出潼关,甚至与宋平密谈。这代表什么?至少这表明自己一向信任的宋平宋大哥与贺兰国王是站在一起的,将自己诸人蒙在鼓里。人人都不说话,心知肚明地等着宋平主动开口。
然而。宋平却是问道:“诸位千户说说看。刘元帅欲派两军前来我关,共守潼关。以拒贺兰军入关回师之势,我军应该如何应对?”
众人你望望我,我望望你,都指望着别人回话。宋平的目光看向古哥,古哥不得不硬着头皮道:“将军,此事不妙啊。”
“哦?古兄弟请详言,我军有潼关天险可守,又得平阳府与河中府的兵马助阵,贺兰国王怎可视我天险为通途无物?”宋平故意怒骂道,“诸位都是久经沙场之人,岂能未战先怯?”
古哥心里腹诽了宋平一番,才道:“将军,五年前察罕为帅时,我们不过是个中等地万户军吧?”
“对,那时我们不过四千人马的中等万户,如今我们已经是个上等万户,虽然屡有老弱汰换,但总能保持满员一万人。”郑奇道,“兵强马壮,甲械齐全,钱饷充足,当年我军岂能有如此风光?”
“这是为什么呢?”古哥摊着双手,抛出这个问题,又自问自答,“这是因为这几年我们钱粮充足,钱粮从何而来?中兴府啊。士卒从何处征来?我们原驻守陇山一带,我们的军士当然大多是来自河西、陇山与横山外的人氏。这就是说,他们都是贺兰国王的治下百姓,他们要是知道我军准备与贺兰国王作对,在下料想,纵是将军军规严明,我等属下严控本部兵马,哗变也是免不了的,未战自溃可期,我等将以何而战?”
古哥还未明说的是,有资格参加议事地众人,大多数都在中兴府置地建宅,亲属也大多在中兴府过着优裕的好日子,他古哥就有三位侄子在中兴府读书。他这话既像是为宋平找理由,也像是在为众人找个不得以而降的好理由。
果然,他话音未落,众人七嘴巴舌地说道:“古哥兄弟所言极有道理,应从长计议。”
古哥又道:“那贺兰国王诸位兄弟都见过,国王曾与我等入陇山中行猎,每每席地环座,与我等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我等与国王曾相处极洽,也曾得到过国王无数的赏赐。贺兰国王在河西、陇西、陇东诸地地贤名,百姓交口称赞,视其为父母,我等……”
“古兄弟的意思是说,我等应主动向贺兰国王投诚?”郑奇故意问道。
古哥瞪了他一眼,心说这都是大家心照不宣之言,否则潼关早就乱了套,谁还会在听闻赵诚已反的这一个月以来照旧训练来自河西的士卒,照旧喝着中兴府送来的美酒,照旧领着中兴府送来的钱饷,仿佛什么大事也没有发生过一般?
“既然如此,为了诸位兄弟的身家性命,只有降了贺兰国王。”宋平道,“但国王自中原东来,我等若是降了他,难保不让李守贤与奥屯世英起疑心,前来攻我。”
宋平表露出自己地意思,众人轻舒了一口气,关楼上微妙地气氛变得轻松了起来。
“若是雪中送炭与锦上添花,在下愿选前者。”古哥道“带着功劳降了国王,即为雪中送炭。若是因战败不得不降,那不过是锦上添花,并不令受降者尊敬,且无信也。”
“古哥兄弟详言。”宋平微微一笑道。
“将军,既然刘黑马命平阳府与河中府的兵马赴关固守,我等就将计就计,佯装与贺兰军势不两立,做出决一死战地模样。待国王率军亲至,我等从李守贤与奥屯世英的背后杀入,到时候,此既能为国王解危,又能表明我等投诚的心迹,甚至顺势能拿下河中府与平阳府。”古哥道,“我要是国王,一定会重赏这里的诸位兄弟!”
“妙计、妙计!”众人齐声赞道。
众人都是心领神会,纷纷献计,议论着具体方略。
注:原诗应为《癸巳四月二十九日出京》,最后一句应为“留着青城阅古今”。当年金人破宋,俘宋徽、钦二帝,在青城受宋人之降;正史中,蒙古军破金,也在青城受金人之降,历史的悲剧在同一个地方重演。癸巳年,是1233年,壬辰年是1232年。
注:正史中,汴梁城破,《金实录》落入汉军首领张柔手中,元好问曾欲抄之而不得,未能实现自己以布衣修成金史的愿望。但他所收集及编撰的大量资料,却为元末修宋、辽、金史,以至明朝修元史,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为修金史奠定了基础。正是因为有元好问这个有心人,元末蒙古人修的三史中,以《金史》史学价值最高。西夏王朝最遗憾,因为蒙古人未给西夏修史,以至后人对这个王朝了解太少。
第四十六章 战潼关㈡
潼关下,风呼呼地吼着。
无数的火把在风中摇曳着,飘忽不定,军士们的脸膛在这火光中忽明忽暗。汉军及契丹军马步军万户宋平站在关楼之上,注视着关下的手下军士。在军士们的面前,正捆着三十多位衣衫凌乱的男子,他们分别被堵住了嘴,拼命地抬头欲呼,却被军士死死地摁在地上。
“今查明,自六月初一以来,有中兴府人氏扮作商贾、流民,企图混入我关,刺探军情,阴谋作乱。幸天之助力,我军探马捕得其中三十五人,得弓七、弩三、刀三十,箭矢数百,并搜得令符一枚,因而未能让此等逆贼之阴谋得逞。值此军情紧急之时,万户大人有令,凡阴谋作乱者,杀无赦!通敌者,杀无赦!”有传令兵高声宣读着宋平的军令。
“万户大人有令二,从即日起,潼关东西关外三十里,严禁闲杂人等通过。各千户、百户、十户首领严控本部人马,凡有通敌者,格杀勿论!”
“行刑!”宋平命令道。一支鸣镝从关上射了下来,带着刺耳的尖叫声射在了关下临时的刑场之上。
“啊、啊!”一声声惨叫之后,在众目睽睽之下,一颗颗头颅滚到了地上。
关楼上,宋平轻声问左右道:“你们没抓错人吧?”
“宋大哥,这些人都是关西盗匪,每个人就是被砍上一百遍也是死有余辜!”郑奇轻笑道。
关西本是金国的版图,当然在更早之前。那里大部属于宋国的永兴军路。拖雷入川蜀,经宋境汉中直攻中原。让关西及潼关成了鸡肋,原先死守关河防线地金军被金国朝廷抽空,成了窝阔台亲率的中路军人马地囊中之物。关西成了最混乱的地方之一。百姓四散逃亡避祸。这免不了有人拉帮结伙成了流贼…………当强盗是乱世之中很常见的一种谋生手段,而且远比坐等官府可怜要容易得多。这三十五人就是被宋平抓来冒充是贺兰国王所谓“奸细”地。
宋平等人这是做一场戏,他们不敢保证河东李守贤与奥屯世英不会提防自己,因此他们将这些“奸细”杀了,来表明自己据关与贺兰军“决一死战”地心迹。
三十五具无头尸体被军士吊了起来,挂在潼关高高的关墙之上。暗夜昏暗的火光中。传来从关外军士中发出的嗡嗡议论声。
“听说,贺兰国王亲率大军从中原来了!”
“我们这是不是要和贺兰国王作战?我家小还在盐州呢!”
“贺兰国王可是位贤明仁义的国王,横山以北,哪个不知谁个不晓?”
“我是韦州人。要不是国,我全家早就饿死了……”
虽然这嗡嗡的议论声并不大,可是听在关楼上宋平等地耳朵里,却无异于一声惊雷。宋平等人立刻意识到自己还是低估了贺兰国王在某些军士们心中的地位。
“不好,诸位兄弟立即分头回到自己本部人马当中去,安抚军士,严控本部人马。否则。我等要弄巧成拙了。”宋平立刻命令道。
夜深人静的时候。关东山沟的军营中,十户长夏冠英正在自己地帐房内擦拭着钢刀。
油灯下。雪亮钢刀将光线折射到他的额头,让他那两道剑眉显得更加醒目,他那双粗大有力的手,因为用力而青筋毕现。
当年蒙古兵攻庆州(庆阳),兵荒马乱的,百姓流离失所,无以为安。夏冠英的父亲听别人说横山以北夏、龙、盐、洪、韦等州太平无事,贺兰国王招纳百姓耕种,无论是何出身来历,均可授田耕种,还可免税三年,就举家迁到了洪州。如今全家在洪州过着虽不富足,但也比在庆州好上百倍的安定日子。所以,庆州人夏冠英当自己是洪州人。
他的身边聚集了上百号人,正等着他做出决定。
“诸位兄弟都想清楚了吗?”夏冠英沉声问道。
“这里地兄弟虽都未见过国王大驾。但个个家中父老乡亲都是受过国王恩惠地,如今这年头,咱穷苦人就盼着有一个仁慈点的国王,能有一口饭吃。”一位手持狼牙棒孔武有力地军士道。
“两个时辰之后,就轮到夏兄弟值守城关大门,所以我们才来找你。”另一人道,“只要夏兄弟点个头,到时将关门打开,我们就不会为难你。”
“可是宋万户平时爱兵如子,对我等也从无亏欠。诸位这么做,岂不是伤了他性命?”夏冠英道,“对了,你刘大川曾私自放军粮,救济逃难的百姓,宋万户也没为难你。”
持狼牙棒的大汉名叫刘大川,他面有赤色,争辩道:“这是两码事!正是因为我私放军粮救济金国百姓,宋将军没有为难我,我才觉得宋万户这次让我很失望。现在城关上吊着的尸首,夏兄弟难道没看到吗?那都是为国王而死的,万户大人这次怕是铁了心要为蒙古人尽忠!”
另一人道:“我等入了关,扮作巡逻的军士,伺机闯入他的营帐中,只是将他擒了,不伤他性命就是。”
“到时候,你们就以他的性命要挟全军?”夏冠英问道。
众人都一致地点头。
“你们这些人即使能顺利地摸到关楼下,并且进了关内,又怎能悄悄地摸近将军的营帐呢?”夏冠英讥笑道,“要知道,关楼并非是我这一个小小的十户长把守的。关内各个据点都是有人把守的,最近关内巡察的人多了起来,尤其是夜里。你们这么莽撞地闯了进去,我敢保你们还未出关。就被黑暗中射出来的箭矢杀了。就是城关没了,还有各个借势把守层层设防地据点、机关、暗桩。保你们有去无回。”
“那你说怎么办?”刘大川耻笑道,“你郭冠英枉称关西勇士,大事临头。却缩手缩尾的。好不爽快。”
“若是换成我,我宁愿阵前倒戈。”夏冠英道,“那总比你们这样冒险来得要保险地多。真到了打仗的时候,有谁还会管关内来来往往的行伍?”
众人安静了下来。营外传来一队巡察军士整齐地脚步声,众人都不敢弄出声响来。
待巡察地队伍离远了,夏冠英抱拳劝道:“蒙诸位兄弟看得起。你们来找我一同起事,没当夏某是外人。但依夏某之意,诸位还是放弃这个打算,听我一声劝。各自趁早回营,别让上官们起疑心。到阵仗真打起来的时候,我们再密谋不迟啊。蛇打七寸,你们这样干太鲁莽了,却办不了什么大事,让上官有了提防。”
“是啊,夏兄弟说得极有道理啊。我等不如静观时局。从长计议也不迟啊。”刘大川身边的一位面容清秀的人说道。“不可打草惊蛇啊。”
“这位兄弟面生的很啊?”夏冠英突然道。
“在下姓齐,在家乡庆州呆不下去。只好到军中混口饭吃。”那面容清秀者笑着道,“在下刚来不久,听说夏兄弟也是庆州人,那咱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