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普天之下-第1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己的使者被宋人驱逐出境,倒不是太令他感到意外。此前他数次遣使与宋国交好,但均未能踏入宋境一步。阿虎带能到临安,也算是稍进一步了。
    “宋人无礼,更是奸诈。臣至临安府杭州,不敢怠慢,与宋人交往更不敢不敬,遵循礼仪。臣要递交国书,宋国朝廷只派出一个次七品地小官接洽,宰臣拒门不纳。后来,臣就听说秦国有使者至临安……”阿虎带奏道,满脸委屈之意。
    “秦宋两国如今真地站在了一起?”完颜承麟心忧,插言道。
    “正是,同样是外邦使者,境遇竟是天壤之别。臣不得门而入,委曲求全,而秦使不仅出入宋国宫禁如入无人之地,还有皇亲国戚招待饮食,臣以为必是秦人使间,离间金、宋两国,欲对我朝不利。”阿虎带急切地说道,他也算是急中生智,“臣奉陛下钦命使宋,代表我大金国的皇帝,宋人佯许我入境,却百般羞辱,这正是宋人奸诈之处,表面上是羞辱臣等,其实就是趁机羞辱我大金国朝廷与陛下您呐!”
    “住口!”完颜守绪听他这么说,如怒火中烧,“朕自即位来,屡屡告试百官及边将,不要与宋人交恶,只盼两国能前嫌尽释,共对狼子野心地外敌。先有蒙古,今有秦国,如一丘之貉也!只可恨,宋人鄙陋,以为江南偏远,可以置若罔闻乎?唇齿相依的道理,小孩皆知!”
    完颜守绪边说着气话,边背着手在殿中来回急走,太监们只看到玄黄的龙袍在殿中飞奔,没有人敢在震怒之中招惹他的不满。
    完颜承麟的目光只能随着他地身影来回移动,而阿虎带却是暗想自己这回也算是补了过失,将一切过失都推到宋人身上。
    “陛下息怒!”阿虎带抱着皇帝的腿,急呼道,“陛下若是信任臣,臣愿领一支精兵,杀到杭州城中,将他宋主擒来谢罪!要杀要剐全凭陛下圣断,或者让宋主在陛下御前学狗叫,只要陛下能消雷霆之怒。”
    阿虎带的话,将完颜守绪逗乐了,完颜守绪抬起一脚将阿虎带踢到一边,气消了大半:“凭你的本事,给你百万大军也是不成。”
    “陛下,臣以为,万万不可因此事而与宋国开战,否则不正入秦国下怀吗?”完颜承麟急忙劝道。
    “唔,卿不用担心。宋人虽有负于朕,然朕却不会因此而丧失判断,强秦虎视眈眈,岂能主动再树强敌,这不过是气话罢了。”完颜守绪挥了挥手,余怒未消,“宋人对朕无礼,朕并不以为然,朕有求于彼也。然最令朕怒火中烧的是,宋主鼠目寸光,竟然与贪婪的秦王称兄道弟,这不就是引狼入室吗?朕若是亡国,宋国必遭大祸!”
    “阿虎带,你在临安时,可曾打探过宋秦两国密议细节?”完颜承麟问道,“秦宋密议,而你身在临安,若是一无所知,那就真是罪该万死了。”
    “回元帅,臣哪敢尸位素餐。”阿虎带答道,“臣在临安时,也曾贿赂宋朝朝廷官员,秦、宋两国共谋我大金国江山社稷,秦国许宋以数州之地,宋人朝议对此亦心动,只是还未谈拢。”
    这倒不是阿虎带乱说,秦、宋两国谋划着攻金之事,临安举城皆知,只是临安普通人并不知道其中细节罢了,所以阿虎带能知道这些也是理所当然。大概是秦宋两国并不认为金国知道这些,能对他们有什么坏处。
    “快快奏来!”完颜守绪急切地问道,别人谋划着瓜分自己的江山,他哪里能不心急火燎?
    “据说,秦国许诺,一旦占我大金,愿以唐、邓、钧、光化等地让给宋国。”
    “这能让宋国答应吗?”完颜守绪感到怀疑。
    “陛下圣明!”阿虎带拍着马屁,“宋人眷念故土,当然不愿,所以宋秦两国交涉来往,又有临安太学生传言,宋人欲占归德、陈、蔡、毫、颖等地,还有汴梁,却又不肯多出力。”
    “哼,宋秦两国皆无耻,他们想要哪里就要哪里,以为我大金国无人?”完颜守绪又一次怒道,“我大金国虽不复当年胜景,然并非鱼腩,任人宰割!”
    “陛下息怒!”完颜承麟劝道,“于今之计,秦宋两国必会结盟,欲对我朝不利。不管如何,我朝还应继续修甲整兵,训练精卒,等待将来大用,御敌于国门之外。另外,臣以为不应放弃与宋人交好,应再修国书,将其中利害说给宋主知道。”
    完颜守绪虽觉得这是无用功,但是因为心中还存着一丝侥幸,当即又亲书了一封国书,还是唇齿相依的那一套说辞。尽人事,听天命。
    “阿虎带,你再往临安跑一趟,将朕之国书交给宋人!”完颜守绪命道。阿虎带虽然不情不愿,但还是接了过来,并表示一定努力不负皇命。他心中却在想,这次恐怕只会是入宋无门。
第五十四章 秋风紧㈠
           九月九,重阳节。
    人们都在这一天,呼朋唤友登高宴饮、赏菊祝寿。大秦国在这一个佳节更是举国欢庆。丹桂仍在飘香,而金菊正在盛开。登高远眺,风轻云淡,天朗气清,人们的胸怀也因为辽阔的天地而变得迂阔起来。只是秋风紧似一天,这美好的日子人们总嫌短暂。
    野地里,百花开尽,唯有野菊花次第开放。它们虽无华丽的外表,又是躲在衰草与灌木之中低调地生长,几乎默默无闻,然而它们临寒绽放的姿态却令人钦佩。有诗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贺兰之巅,大秦国枢密副使、开国郡公、中将军郭德海,亲手将自己父亲郭宝玉的坟墓上的杂草除掉,用炭黑将碑文再一次上色,然后在碑前摆上果蔬以为祭奠。他恭敬地在碑前叩了三下,心中虽有淡淡的悲伤,更多的却是感慨。
    他感慨陕西华州郑县郭氏的渺小,感慨乱世之中一个人总会或多或少地被命运所控制,或受愚弄以至身死异乡,或随波逐流沦为草芥,或者咸鱼翻身以至出入将相,又或者是受上天垂青,做出一番伟业来。
    唯有不甘寂寞者,才能扭转乾坤,使日明同辉,令仁人志士找到归宿,违背命运的安排。然后,自古成功者鲜有,而失败者众。坟前是一片菊花地,金色的花苞迎着秋风摇摆,在深秋之中傲然挺胸。如满地的黄金。唐末时地黄巢曾狂言要令菊花与桃花一起盛开,然而他是个失败者。秦王赵诚无疑是少数成功者的一位,尽管他还未称帝,也未入主中原。
    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
    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
    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
    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郭德海没有李太白怀才不遇的忧愤与桀骜不驯,更没有陶渊明不逐俗流的高洁之志。乱世之中,他起初随波逐流。从来就没有怀才不遇过,然而内心当中的彷徨还在有的,直到他遇到了赵诚。郑县郭氏一门。又一次站了起来,堂堂正正地站了起来,封侯拜将,郭德海对此十分庆幸与感激。
    郭德海跪在地上,将带来的一坛烈酒洒在父亲的碑前,一股浓烈的酒香在空气中迅速飘散。他站起身来,回首望去,群山之间。无数的赤旗飞扬,山下更是怒马狂奔。一片欢腾,那是秦王地大驾。
    赤旗迎风高高飘扬,健儿骑着健马争相攀登,更有无数的百姓跟在秦王大队人马的后面,往山上进发。人欢马叫地场景并不令郭德海感到格格不入,相反这种欢腾的场面令他感到全身心的愉悦。斯人已去多载,只与巍巍贺兰同在,而世上活着的人要继续活下去,追求美好的生活。
    郭德海感到骄傲,他是受天青睐的人。在连年的战火与没完没了的黑暗之中。他找到了一个真正地明主,即便是恢复先祖的赫赫威名也是指日可待。他整理了一下衣裳。大踏步地奔往另一个山巅,混入欢呼雀跃地人群。参加秦王举办的野宴。
    秋天既是丰收的季节,又是行猎的最佳季节。在这泰安八年的秋天,大秦国中兴府、各省、路及各地驻军,纷纷组队参加在贺兰山下的秋赛,既有射箭、长跑、负重、赛马,还有蹴鞠、马等比赛。所有参赛者无论胜负,均有资格伴驾秋猎,当然总少不了有人上书,称上天有好生之德,劝赵诚少生杀戒,赵诚一笑了之。
    天公作美,重阳登高这一天,万里无云,碧空如洗,赵诚要在贺兰之巅宴请百官与心腹们。秋色怡人,站在贺兰山上,放眼望去是贺兰山脚下的牧场与良田,远方还有一条巨龙般的黄河迤逦北去。
    见此秋景,武人心生豪迈之感,而文人则会对酒临风而知雅意,王敬诚、耶律楚材、高智耀与刘翼等人纷纷开怀畅饮,唱诗应和,却个个均无古之诗家的悲意,在他们的眼里如大秦国地牧人与农夫,只有丰收与希望,无半点萧瑟之意。
    秋日地阳光显得暗淡,群臣脱去了官服的浮华,各穿家居便服,席地而坐,全无上下之分,俨然如得天地纯朴之意。酒食并不华美,全是秦王与健儿行猎地野味,再添些干果与野菜,但君臣的兴致倒是极高。
    “太师!”赵诚端起酒杯,“重阳敬老,孤敬您老一杯!”
    梁文连忙应道:“多谢国主厚爱!臣不过是一个老家伙罢了,臣寻着着,阎罗王已经在召唤我了。”
    他口中这样说,脸上却堆着无穷地美意。
    “梁太师可别这么说,吾王还未称帝呢!”王敬诚笑着道。他这话倒是勾起了群臣的心思,赵诚虽有皇帝之实,却迟迟不愿称帝,虽然是因为胸有大志,不愿被现有的权势所约束之意,但是这成了臣子们心病。
    耶律楚材的长须在秋风中飘动,若是远远看去,颇有道风仙骨之意。这些年他也越发显出了老态,已经年过半白,那美须早已经从乌黑变成花白,只是脸上的气色还算不错。
    “今国主拥兵数十万,囊括四海,东西两万里,南北又有万里之遥,王令所至,莫敢不从,兵锋所指,莫敢阻挡。而国主怀柔天下,与民休息,兴学校,倡,开科举,举贤才,斥小人,修水利,奖励生产,百姓皆服,就是比起古之贤主,亦有过之而不及。试问天下,还有什么可以阻挡吾王称帝?”耶律楚材道。
    他既是对赵诚说,又是对群臣说话。引得众臣纷纷说附和:“是啊、是啊!”
    赵诚微微一笑,称帝对他来说,不过是一个名份问题,他的志向仍未完成,华夏神州仍未统一,现在称帝总觉得不十分完美。国王地名号比起皇帝的名号当然要差了些,臣子们当然想看到赵诚在他们的面前登上帝王,开一代昌隆盛世,这既是士大夫们平生的最大愿望,也是武将们最乐意看到的。因为帝国的强大,与他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赵诚的伟业就是他们的伟业。所谓修身、齐家、治国与平天下也。
    “诸位有心了。今女真仍踞中原,不肯屈服。而蒙古大漠与辽东仍有少数人顽固不化,不服王化,孤之江山必须一统,少了一块,孤也不觉其美……”赵诚说道。
    “这有何难?”陈不弃未等赵诚说完,便起身说道,“只要国主一声令下。我大秦将士就扬鞭中原,饮马汴梁城外。即便是国主欲在杭州城中检阅大军,亦有何不可?”
    “哈哈,陈将军喝醉了!”何进接话题道,“我大秦与宋国乃兄弟之邦,岂能刀兵相向?”
    赵诚对宋国地觊觎,只有少部分人才知道,陈不弃这样当着众人的面说,实在有些过了。何进这样说,只是劝陈不弃安份一些,以免泄露了机密。
    陈不弃自知有些过了。连忙赔笑道:“末将真是喝多了。请国主恕罪!”
    “孤恕你无罪!”赵诚当然不会治自己心腹的罪名,“尔等将士为国杀敌。功勋卓著,孤深知之。江山社稷。有尔等一份子!”
    “臣等不敢!”照例是一片谦逊之辞,没人敢与国王共享江山。
    “国主,安北军大都督萧不离上表称,其想回京师,不知国主有何圣断。”郭德海问道。
    萧不离当然不是嫌大漠辛苦,他预料朝廷将要用兵中原甚至江南,当然想有机会获取功名,这也是人之常情。只是别地统兵将军也都是如此想,除了萧不离,铁穆、西壁辉、罗志、郭侃、陈同、凌去非等驻守在外的将军都纷纷上表要求调到汉地,赵诚在这件事上甚至觉得很为难。
    “萧不离在大漠驻守多年,劳苦功高,理由替换。”何进奏道,“况且将来攻略中原,亦非三年五载之功,不如让诸将皆有份参与?”
    “好,就如此办。孤先前已经答应要让安北军将士回汉地,将士们离家别妻,本就是忍辱负重,孤不想让将士们寒心。”赵诚冲着郭德海道,“郭将军负责此事,那些久离家乡之将士皆可回归。”
    “遵旨!”郭德海躬身道,“臣不知国主是欲以一军置换一军,还是仅换将、校?”
    “一军换防一军。”赵诚点头道,“宋平久经沙场,为人稳重,能服众,又不冒进。就令河东军与安北军整体换防,以三年为期。”
    赵诚此言一出,陈不弃等人只能寄予宋平同情之心。赵诚有意将众人的心思从军国大事之中抽出,举杯与众臣豪饮,各地参加秋赛的代表纷纷上前敬酒,赵诚也一一温言笑纳。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赵诚心情十分不错,文臣武将俱是忠贞之士,国势正蒸蒸日上,几乎没有是他不放心的事情。
    贺兰之巅的豪饮,直到晌午太阳从最高点开始西沉之时才落幕,君臣这才恋恋不舍地下山回城。
    在中兴府内万家灯火之时,赵诚骑着骏马走在城外队伍之中,有亲卫来报,此前奉命出使临安的太原郝和尚正巧赶回,正要入城见驾。
    赵诚让妻子们先回宫,又令百官各自散去,自己则会同几位宰相与武将站在城外,宣郝和尚过来复命。
    “臣郝和尚拜见吾王及各位大人!”郝和尚远远地跳下马匹,一路小跑地过来行礼。他这一路上风尘仆仆,昏黄的灯笼之下,他地脸色显出倦意,这是他第三次代表秦国朝廷出使回归。
    “郝元帅辛苦了,这等差事不亚于沙场拼死,快把孤的元帅给跑断了腿!”赵诚亲自将他扶起,口中亲切地说道。
    “谢国主!”赵诚地姿态,令郝和尚面露感激之色。
    “郝元帅,说说看,这一趟是否有所收获?”王敬诚、耶律楚材、高智耀、吴礼等人关切地问道。
    “回各位大人,宋人这次不再提非份要求,答应出兵出力。不过宋人对汴梁城视为心头肉,希望得到汴梁。”郝和尚道,“为此,宋人愿出兵十万,计划分别从京湖、淮东两处挑选精兵强将助战,并输粮三十万石供应我军。”
    “要夺汴梁,宋人必先攻毫、陈、归德等府州,没有我军他们能攻下吗?”何进怀疑道。
    “何枢使言之有理,那宋国朝廷上下既想占尽便宜,又对我朝心怀忌惮,唯恐我朝有加害之心。”郝和尚轻笑道,“正是如此,宋国不愿太让步,只云我朝先取洛阳、汝、唐、邓等地,一旦河南西部及西南各地战事纷起,宋人才肯出兵助战。料想我朝对金国威胁最大,如此一来,金人必举兵相救,令东南毫、蔡等地兵力必虚空,让宋军得渔翁之利。”
    “哈哈,宋国想得真美。”赵诚大笑道,“不过,这也是人之常情,换成我方,也会如此想,并不足奇。眼下,只要宋人肯出兵出力,一切都好说。我等虽然并不依赖宋国夹攻,但是有些助力也是件好事,也可趁机观摩一下宋军的战力。”
    “国主说的是,宋国以为有机可趁,却不知在我等的眼里,也不过是一个待宰羊羔罢了。”陈不弃冷冰冰地说道。
    “请问国主,臣该当如何回复宋人?”郝和尚问道。
    “郝元帅回来的晚了一些,否则今日可以陪孤痛饮。”赵诚道,“你这三次出使,劳苦功高。今日暂且先入城歇息一夜,明日孤在宫中设宴,慰劳郝元帅。至于回复宋人,还需中书与枢密诸位再详细商议一下,我方不可操之过及,反让宋人以为我朝无能!你离开妻小已经大半年,不如先回太原府探视一下,孤将会召你再使宋国。”
    “多谢国主厚爱!”郝和尚闻言十分高兴。赵诚这一番话很有人情味,令郝和尚身上的疲惫与辛苦一扫而空,面上带着喜色。
    “回城!”赵诚再一次跳上了马背。
    众人簇拥着他入了城去,将城外的黑暗甩在身后,迎来的是城中的万家灯火与夜市中流动的人群。
第五十五章 秋风紧㈡
           真定府外的官道上。数十位百姓拖儿带女的往北缓缓而行。
    碧空中。一个“人”字形的雁阵正逆向而行。它们是赶在寒流到来之前。奔往南方寻找温暖的过冬的方。雁过留声。徒增一些伤感。这秋风一天紧似一天。将道路的落叶卷起又抛下。带来丝丝凉意。行人不的不紧了紧衣裳。
    走在最前的是位年过半百的老汉。姓张。大概是一辈子土里刨食的结果。他的后背驼的厉害。身上背着是几件换洗的衣服后省吃俭用攒的几吊铜钱。张老汉那壮实的儿子拉着一辆车子。车轮发出吱吱吖吖的声响。车上坐着是他的一对小儿女和所有的家当。媳妇跟在最后。推着车子。
    “当家的。停下来歇口气!”媳妇开口说道。
    那壮汉闻言停了下来。身后的百姓出也都各自停了下来。老汉抹了抹额头的汗珠。看着仿佛没有尽头的路。寻思着路程还远着呢。
    “爹。您吃点干粮。”壮汉捧出一块饼子递到老汉的面前。那老汉接过面饼。却将面饼分给自己的两位孙辈。
    “爹。咱们到了燕京。官家真的给分的。还给口粮?”壮汉脸上充满着疑问。
    “这是你伯父托人送来的口信。你伯父总不会骗我们家。不管如何。总比在咱们赵州老家要强的多。咱穷苦人家。就盼一个奔头!”张老汉回道。他的话让他的儿子与媳妇脸上挂上了一层憧憬之色。
    这些百姓都是从赵州结伴而来的。都是乡亲。他们是赶往北方燕京。因为听说在那里官府不仅为按丁口授田。还给耕牛。另外头五年免税。这等好事。河北百姓当然不太相信。他们还没有养成信赖官府的习惯。可是经过大半年。当燕京百姓在经过去年的大战之后收起第一粒粮食之后。情势就大变。从燕京等的传来无数利好的消息让南方河北的百姓不的不相信。事实总是胜于雄辩。最有说服力。而百姓只相信眼见为实。
    东边路、西边州、南边县。河北百姓生如死。
    五里乡、七里村、八里户。七尺汉子穷叮当。
    年相似、月相类、日相同。吾家只有三尺绳……
    有人唱起了歌谣。歌谣总能说明河北诸的百姓的真实生活。没有人愿意义无反顾的背井离乡。在歌声之中。这批没有立锥之的的百姓纷纷起身。又一次踏上了遥远的路途。那看不到尽头的路寄托着他们的梦想。
    前面有一关卡拦住这群赵州百姓的去路。有一队衙役拦在路中央。带着刀箭。
    “尔等到哪里去?”有什官喝道。
    “往北边去!”老汉回答道。这队带着兵刃的衙役让他感到胆怯。
    “北边是哪里?”什官追问道。
    “往……燕京。哦不。北平!”老汉道。又补充了一句。“是去投亲!”
    “有路引吗?”什官扬着下巴。以致目光是向下瞄着的。不愿平视着这群在他眼里等同于“乱民”的百姓。
    老汉哆哆嗦嗦的从怀中掏出一个布包。掀开里三层外三层。才取出一页纸张。那什官一把夺了过去。左看右看。未几便怒斥道:
    “这并非路引。尔等若是没有凭证。哪里来就回哪里去。否则休怪本大爷无礼!”
    “这是赵州课税使大人发的凭证。说是凭这个就可到北平。难不成这作废了吗?”老汉涨红了脸理论道。
    “课税使?本大爷只看有我真定府知府大人签发的路引。其它的全不管用。”什官不屑的说道。
    “你说作废就作废。难道就没有王法了吗?”老汉那壮实的儿子看不过去。上前理论道。老汉连忙拉了拉儿子的衣袖。
    “哈哈!王法?我们圆帅就是王法。我们知府大人就是王法。我就是王法!”什官肆意嘲讽。
    “岂有此理。难不成圆帅与知府的话比朝廷还要管用?”更多的百姓拥上前来。纷纷表示不满。
    “呛!”什官见百姓拥上前来。立刻拔出了佩刀。挥舞着大喝道:“速速退回。否则别怪本大爷刀下无情。”
    “大爷。您大概也是出身寻常人家。咱们穷苦人家不偷不抢。土里刨食。一年到头就是填饱肚子。碰上个收成不好的年景。就只有砸锅卖铁卖儿卖女。如今这日子更是没法过了。的主家要收加租子。官府也要征人头税。听说北平行省朝廷给分田的。还免税。老汉这一家子还有乡亲就是想去北边碰运气。过上有盼头的日子。军爷。您就开恩。让我等过去吧!”老汉哀求道。
    “不行。不能过就不能过。若是再纠缠。本大爷就不客气了!”什官怒喝道。
    “大爷。您就开恩让我等过去吧!”张老汉说着。掏出自己仅有的两吊钱。塞给什官。不料那什官收了铜钱。塞进了怀中。口中却怒骂道:
    “老家伙。竟敢贿赂本官。来人。将他拿下!”
    “我们都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