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枭雄-第4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方智大喜,上前单膝跪下,“愿为大将军效力!”
。。。。。。
柴绍以雷令风行的手段整顿军队,将江陵城的七万军队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此时他已接受了隋军统治江面的现实,开始重新部署兵力,他将江陵城外的民众全部赶进城内。
又命士兵在江边用泥土袋修建防御工事,命心腹大将罗兆麟为江岸防御统领,率一万弓兵严守江边码头,构筑江陵城的第一道防御。
同时柴绍又强行动员五万民夫协助唐军守城,城墙上六万守军和五万民夫严密防御,将整个江陵打造得俨如铜墙铁壁一般。
江陵城内,一队队士兵正挨家挨户登记青壮,按照柴绍的命令,凡十六岁以上,四十岁以下,不事农业的男子皆要上城协助防御,这样一来,商人、工匠、失船渔民以及一些无业游民都必须上城协防,家家户户关闭门窗,男子躲藏,江陵城内闹得鸡飞狗跳。
在江陵城池,距离柴绍所住的别宫不远处,也有一座同样占地近四十亩的巨宅,这里便是江陵萧氏的府宅,南朝萧氏从来都是名门贵族,鼎盛时建立了梁王朝,统治长江以南。
但自从六十年前侯景率军攻破健康城后,萧氏家族遭遇灭顶之灾,健康城的萧氏家族几乎被斩尽杀绝,而大将陈叔宝趁机夺取梁朝江山,建立陈朝,一部份萧氏子弟西逃荆襄,以江陵为都城,重建西梁王朝,直到杨坚派大军南下,萧梁举国投降,萧氏家族得以幸存并重用,包括杨广的皇后也是萧氏之女。
而这时,萧氏家族几乎已经全部北上隋朝,留在江陵城的萧氏家族已经很少,包括萧铣重建萧梁后,他所能用的萧家之人也不多了。
目前江陵城萧氏家族便是当年的敦煌萧家,他们被逼迫离开敦煌后,迁回了江陵,依靠他们在敦煌所赚取的商业利益重建家族,并得到了萧铣的全力支持,使萧氏家族一跃成为江陵第一名门。
此时在萧府一间密室内,五六名萧家主要人物聚在一起商量着事关萧氏家族命运的大事,他们昨天刚刚接到了长沙郡太守萧彦琦的来信,转达了杨元庆对萧家的器重。
萧家的家主依然是萧茵茵,她掌控萧家近二十年,在萧家内部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但她这两年身体不太好,很多事情都交给兄弟子侄去做了,她只过问大事,而今天他们在一起讨论的,正是天大之事。
萧茵茵年近五十,但依然保养得很大,肌肤细嫩,容貌妩媚,和十年前没有什么区别,就像定格在三十岁一样。
“我们萧家肯定是要投靠隋朝,这个是不容质疑,琎儿已经做到梁郡太守,他又是楚王的心腹,将来入相不是问题,还有琮儿,现任赵郡长史。”
萧茵茵声音很轻柔,但语气中却有一种不容抗拒的威严,“更重要是隋军已经占领了北方,又南下江南,整个江夏郡以东都已并入了隋朝版图,唐朝剩下关中和巴蜀两地,若隋军攻下荆襄,天下便大势已定,在这个时候,萧家决不能站错队,不仅如此,还要利用一切人脉资源,帮助隋军夺取江陵。”
旁边坐着一名瘦高老者,他叫萧彦钦,是萧茵茵的长兄,也是萧琎的父亲,萧茵茵不对外,整个家族的对外事务都是由他来负责。
萧彦钦对众人笑道:“家主的意见我完全赞成,大隋天下名门士族何其之多,我们萧家要想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不仅仅要依靠琎儿在朝堂上的地位,还在于萧家在荆襄的影响,助楚王夺取江陵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要在整个荆襄扩大影响,争取成为荆襄第一名门。。。。。”
不等他说完,萧茵茵便打断了他的话,“大哥,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现在是说第一步,我们怎么才能帮助隋军夺取江陵?”
萧彦钦沉吟片刻道:“或许我可以找一个人帮忙。”
话音刚落,一名家人在门外禀报;“家主,唐军柴驸马来了,要见家主。”
柴绍居然来了,让众人一怔,一起向萧茵茵望去,萧茵茵心里却明白,如果是柴绍上门,那问题不会很大,她便对萧彦钦道:“我身体不好,不见外客,大哥去应对吧!”
萧彦钦点点头,起身道:“那我去去就来。”
他开门快步向门外走去,远远听见他问管家,“有军队一起上门吗?”
“没有,就柴大将军一人,还有两名侍卫。”
房间里,萧氏众人都沉默了,耐心地等待着萧彦钦归来。
。。。。。。。。
贵客堂内,柴绍正不紧不慢地喝茶等候,身边站着两名侍卫,柴绍作为唐朝高官,有很高的政治觉悟,既然掌控江陵城,自然希望得到江陵地方豪门的支持。
江陵萧氏便是他来拜访的第一家,不过柴绍并不知道江陵萧氏是从敦煌迁来,更不知道杨元庆心腹萧琎便是江陵萧氏子弟。
江陵萧氏从敦煌迁来,这是萧氏家族秘密,他们对外都是说自己从丹阳郡迁来,绝不会说他们是从敦煌返回,主要是害怕影响到名声。
这时,萧彦钦从外面走了进来,笑呵呵深施一礼,“小民萧彦钦参见柴大将军。”
;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四十五章 兵压江陵
柴绍来之前事先已打听过了,萧家的家主是个女人,名叫萧茵茵,不料来的却是一个中年男子,让他不由微微一怔。
他随即反应过来,家主是女人,不愿轻易见外人,他也拱手见礼道:“在下长安柴绍,冒昧上门打扰,不知家主可在?”
“家妹身体欠佳,卧病在床,不便见客,在下萧彦钦,欢迎柴大将军光临萧府。”
很简单的几句话,便告之了身份和在萧家的地位,柴绍也不多问了,两人按宾主落座,柴绍欠身笑道:“这次我封荆王之命援助江陵,暂时主管江陵军政,本该昨天就来拜访贵府,实在是事务繁忙,很抱歉!”
“大将军太客气了,大将军昨天才抵达江陵,今天就来萧家,是萧家的荣幸,萧家愿意为大将军分忧。”
萧彦钦说着客套话,心中迅速思索着柴绍的来意,一般而言,上任来访是想稳住江陵城内局势,但如果是想稳住局势,就不该这么强征民夫,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要让各大世家出血。
果然,柴绍寒暄两句,话题一转,便说到了正事上,他叹了口气道:“现在隋军来势汹汹,企图侵占荆襄全境,荆襄之战事关整个大唐国运,朝廷也极为重视,出兵十五万保卫荆襄,形成了江陵和襄阳两条战线,我奉命率七万大军保护荆襄,也是在保护大家的身家xìng命本来七万大军的军粮,我们已有准备,不需要烦劳地方豪门大户,只是五万民夫参与守城,也同样耗费钱粮巨大,军队已捉肘见襟了,只能上门请求各家大户援手,军民协力,共保江陵安全。”
柴绍的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就是要大家出钱出粮,说完,柴绍似笑非笑地看着萧彦钦,有些话他不需要说出来。假如不出钱粮的话会有什么后果?抓民夫可是饶了萧家。
萧彦钦沉吟一下,便道:“作为大唐子民,支援朝廷军队是应该承担的义务,萧家义不容辞。”
萧彦钦话说得很漂亮,先表态,愿意以钱粮支援唐军,但话锋一转又道:“萧家主要是以内河贸易为主。钱都放在外面,我们这些天尽快去收钱,但粮食可以先给。”
柴绍眯眼一笑,他也不需要问出多少钱粮,这个萧家应该心里有数,若出少了,可是要吃苦头的,这一点大家都心照不宣。
“多谢萧先生。那就告辞了,请代我向家主问好。”
柴绍起身告辞了,萧彦钦心事重重地回到了内宅密室。几个人还在等着他,一进门萧彦钦便道:“有点麻烦了,柴绍上门是来要钱粮。”
萧茵茵眉头一皱,“他要多少钱粮?”
萧彦钦坐了下来,摇摇头,“他没有说,估计是要等我们主动表态。”
萧茵茵沉思良久,回头问旁边管帐的从侄萧瑁道:“我们萧家在江陵城内还有多少钱粮?”
“回禀家主,有黄金一万两,白银五万两。钱五十万吊,粮食两万余石。”
“有这么多?”
萧茵茵心中有点担忧起来,她害怕柴绍查抄萧家抢钱,早知道她就应该事先把这些金银转移出去。
萧彦钦建议道:“家主,趁现在隋军还没有渡江进攻,城池防御还没有那么严密。我们可以买通守将,趁夜从水路出城,我们府上还有五艘船,可以运送这些金银。”
萧茵茵点了点头,“可以把两万石粮食给柴绍,钱不给,就留在府库中用来保命,另外萧家所有十二岁以下的孩子都在今晚跟随船出城,无论出什么高价,今晚一定要出城。”
。。。。。。。。。
当天晚上两更时分,江陵城南水门,这里是荆水流出南城的水门,荆水从北至南横穿江陵城,最后流入长江。
夜sè深沉,水门旁的石阶上,百余名巡哨士兵手执火把,注视着萧家的五艘百石货船从他们眼前驶过。
在猎猎火光中,今晚当值城门的守将余寿仁站在台阶上,目光yīn沉地看着五条百石船由远而至,余寿仁也是江陵本地人,萧家毕竟是江陵第一大族,这个人情他无法拒绝,更重要是,他收了萧家的两千两银子,便答应了帮这个忙。
好在隋军还没有开始大举进攻,江陵城还没有进入战备状态,防守还比较松懈,有机可趁,若再晚两天,他也不敢私放萧家出城了。
这时,萧彦钦牵着一辆马车从岸边走来,余寿仁走上前笑道:“怎么,萧先生还不放心我做事吗?”
“哪里!哪里!”
萧彦钦命车夫从马车上搬下两只大木箱,他指了指木箱对余寿仁笑道:“这是五千吊钱,给弟兄们喝茶,是萧家的一点心意。”
余寿仁暗赞萧家会做人,考虑得周到,总不能自己掏钱安抚士兵吧!其实这就是送礼的学问,送给领导一份重礼,还得给具体办事员准备一点好处,这样事情才会办得圆满。
余寿仁呵呵一笑,对旁边校尉道:“把钱拿过去,晚上给弟兄们分了,大家乡里乡亲的,也不要太为难人家了。”
校尉大喜,连忙带领几名士兵把大钱箱子抬过,心中估摸着得给余将军留最大的一份。
这时五艘船只缓缓驶来,船上坐满了孩子,从两三岁到十一二岁,男女皆有,都是萧氏子弟,约有五六十人之多,由内府管事萧瑁带领,还跟着五六名女人照顾孩子。
余寿仁暗暗点头,萧家确实很有眼光,居然想到把年幼孩子们送走,不管江陵的战争打得怎么惨烈,只要孩子们平安,那么萧家就有振兴的希望。
他一挥手,“开城门!”
水城铁闸缓缓向上拉起,五艘船只驶出了城门,离开江陵城,向波光浩淼的长江驶去。
萧彦钦望着五艘船只出城,他挥了挥手,向萧家的孩子们告别。
。。。。。。。。。。
杨元庆策划了一夜战局安排,直到三更时分才睡下,但睡着没有多久,约五更时分,一名亲兵在帐外便将他叫醒了。
“殿下!殿下!”
杨元庆一下子从睡梦中惊醒,他见帐外还是一片漆黑,估计是有什么急事了,便问道:“什么事?”
“巡哨发现了五艘船靠南岸,是萧家的船只,说是萧家家主有信要送给殿下,还有一大群孩子。”
杨元庆一怔,‘孩子?’他立刻反应过来,笑了笑,快步走出大帐。
隋军大帐就紧靠江边驻扎,近六万人的大帐足有十几里,规模浩大,一顶顶帐篷望不见边际,隋军也没有进行足够的防御式扎营,没有板墙,也没有矛枪集簇,只是派了上千名巡哨在周围巡逻。
基本上可以确定不会有唐军前来袭击,唐军已渡不过长江,而且就算唐军从东面杀来,公安县也会点烽火报信。
杨元庆随着士兵快步走到几顶大帐前,一名三十余岁的男子在帐外焦急地来回踱步,有士兵提醒他,“楚王殿下到了。”
他一回头,只见大群士兵簇拥着一名头戴金盔的将领上前,他慌忙上前跪下,“小民萧瑁叩见楚王殿下!”
杨元庆听这个名字,便知道他是和萧铣一个辈分的,便笑着点点头,“请起!”
一名亲兵将萧瑁扶起,萧瑁取出一封信呈给杨元庆,“这是家主给殿下的亲笔信,请殿下过目。”
杨元庆打开信看了一遍,竟然是萧家愿助隋军夺下江陵城,他心中不由暗暗欢喜,便问道:“你们家主现在怎么样,大业四年,我见过她一次,已经十余年未见了。”
“多谢殿下关心,家主一切都好,她很感激当年殿下对萧家的提携,使萧家出了萧琎这样的大隋重臣。”
“呵呵!这是自己努力的结果。”
杨元庆回头见大帐里坐满了孩子,足有四五十人,有四五个女人照顾他们,便笑道:“这些都是萧家子弟吗?”
“回禀殿下,这些都是萧家子弟,实在是害怕战事惨烈,柴绍杀红了眼,祸及平民,所以先把孩子们转移出来,还有一些家产,恳请殿下保护。”
杨元庆知道这其实是萧家害怕帮助隋军的事情泄露,被柴绍屠杀,所以才转移孩子,他点了点头,“我会妥善安排他们,不过军营不方便,可以暂时住到后勤大船上去,那里生活更加便利一点,至于家产,可以一同带去大船。”
杨元庆随即命令士兵送他们去后勤大船居住,他又看了看东方天sè,已经略略有了一丝青明之sè。
“现在什么时候了?”
“回禀殿下,刚到五更。”
士兵话音刚落,隋军大营内立刻响起轰隆隆的战鼓声,这是出征的战鼓,一队队士兵从大帐内奔出,士兵们都是和甲而睡,可以迅速集结,今天,隋军将正式渡江攻打江陵城。。。。。。
天sè大亮,数百艘战船满载着隋军士兵,开始浩浩荡荡向长江北岸驶去,攻打江陵城的序幕正式拉开了。
。。。。。。。。。。。。)
s
第四十六章 激战码头
所谓荆襄,一个指的是襄阳,另一个便是荆州,也就是江陵城,江陵城是荆襄第二大城,城池周长近四十里,城墙宽厚高大,城头可并列跑六匹战马,城墙高三丈,坚固异常。
江陵城距离长江约两里,除了一条笔直的官道直通码头外,还有荆水穿城而过,流入长江。
此时,江陵城的防御混乱成一团,柴绍在一天之内下达了大量的命令,令军官无所适从,就像一个悠闲习惯的人,忽然得到大量工作一样,先是茫然不知所措,然后是没头没脑的一通忙碌。
大将们都在调兵遣将,安排自己的防区,尤其在争夺民夫上,几十员大将更是争吵得面红耳赤,谁都明白,手中民夫越多,中间的油水越大。
想要自己的子弟回家,可以,交钱来赎买,这就是生财之道,每个军官都心知肚明。
柴绍毕竟是唐朝高官名将,在关键时刻拿出了魄力,每个大将按照自己手中兵力大小配置民夫,这样便迅速平息了大将们的争吵,开始各自部署防御。
唐军在江陵一共有七万兵力,除了在码头上部署一万兵力为第一道防线外,其他兵力全部收缩回城,六万大军部署在四面城墙之上,加上五万民夫的支援,着实将江陵城打造得如铜墙铁壁一般。
天刚亮,柴绍便出现在城头上,他的心情很不错,昨天一圈拜访,竟然募到二十万石粮食,加上官库里本身存储的二十万石粮食,使他手中可以支配的军粮达到了四十万石,足以让他坚守一年。
柴绍从一开始的计划就是防御,利用江陵城坚固的墙城和足够的兵力和隋军对抗,给长安争取时间,只要能坚持半年。唐朝就能逐渐地缓过气来,再和隋朝争夺天下。
他从长安出发前,圣上就是这样要求他,即使荆襄战役无法取胜。也要拖住隋军,时间越长越好,而且柴绍心里也明白,隋军不一定拖得起。
城头上,唐军士兵正在紧张地备战,准备各种兵器,脚下堆满了一捆捆兵箭。一队队民夫则被士兵们解押着,将滚木礌石搬上城头。
柴绍和善地和士兵们打着招呼,士兵们的精神抖擞令他格外欣慰,士气是第一重要,听说李密军队就是士气太低落,被隋军一战击溃,杨元庆很善于攻心战。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忽然指着远方江面上大喊:“快看!隋军战船。”
所有人的目光都向远处江面望去。柴绍也看见了,只见江面上出现了数百艘大船,船帆遮天蔽日。浩浩荡荡向江北岸驶来。
柴绍的心中顿时紧张起来,他没有想到隋军来得这么快,昨天上午才毁掉了水寨,今天隋军主力便杀来了。
“敲响警钟,命全军进入战备!”柴绍大声叫喊。
‘当!当!当!’震耳的钟声敲响了,响彻全城,城头上所有士兵张弓搭箭,异常紧张。
城中家家户户关门闭户,携妻带子在祖宗灵前磕头烧香,恳求祖宗保佑全家性命。
隋军大船越来越近。刘方智低声建议道:“大将军,其实隋军兵力最多也就五六万,要么杜伏威军,要么萧铣军,都不是善战之军,不如咱们布兵出城。和他们一战。”
柴绍摇了摇头,“不是你想的那样弱,还有隋军骑兵,至少王君廓的五千骑兵在,我们敌不过骑兵,会吃大亏。”
这时,柴绍的目光向码头上的一万军队望去,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这一万弓弩兵,他们的工事是否已构筑完成?距离码头约五十步,唐军用麻袋装土,构筑了一条长约三四里的防御墙,和码头平行,防御墙高约六尺,一万唐军弓弩兵便藏身在防御墙后,紧张地注视着隋军大船靠近。
之所以要在码头上部署这样一支弓弩军,主要是阻止隋军士兵下船,由于隋军大船不可能全部靠上码头,只能轮流靠岸,这样每次最多六七艘大船同时靠岸,一次从船上卸下兵力二千余人。
这样一来,唐军一万弓弩便足以用弓箭阻击隋军士兵下船,可以产生极大的杀伤效力,迫使隋军战船无法靠岸。
北岸和南岸不同,北岸岸边水浅,只有码头三四里长的一段距离是深水区,可以支持五千石以上战船靠岸,其他两边延绵百余里都无法使隋军战船靠岸,这种天然的条件便给唐军创造了战机。
他们只要用强弓硬弩封锁住码头一带,隋军就难以登陆。
一万唐军弓弩兵的指挥将领名叫李长辕,出身河西李氏家族,身高六尺三,长得身材魁梧,膀大腰圆,武艺高强,弓马娴熟,使一把八十斤重的劈山大斧,是柴绍手下少有的悍将,出任亚将。
李长辕目光冷厉地盯着隋军大船靠近,尽管他不善水战,但他却善于指挥弓兵,他心中早憋了一口气,要给隋军来一次迎头痛击。
三艘隋军战船已经先后靠近了码头,都是万石战船,一座座庞大如小山一般的船体正缓缓驶近,距离码头不足三十步。
船舷边忽然出现了数百名士兵,举弩向岸上唐军士兵射去,一阵噼噼啪啪箭雨射向了伏身在防御墙后的唐军弓弩兵,唐军士兵措不及防,数十名士兵惨叫着中箭倒地。
李长辕大怒,战刀一挥,“放箭!”
梆子声响起,码头上唐军士兵万箭齐发,箭如暴风骤雨般射向大船,也有十几名隋军士兵被射中翻到,有数人还从船上栽落下船。
密集的箭雨钉满了船壁,压得隋军士兵抬不起头,一连三艘大船都缓缓靠岸,但士兵都无法下船,一万唐军弓弩兵所形成的箭雨,有力地阻击了隋军士兵登陆。
后面的一艘艘大船都停在了江面上,前面船只不离开码头,后面的船只就无法靠岸,隋军似乎开局不利,遇到了一个大难题。
在第五艘大船上,杨元庆负手站在船头,冷冷地看着岸边唐军弓弩军的阻击,昨天下午,他斥候就已经很清楚地告诉他,唐军士兵在构建工事了,所以唐军弓兵出现在岸边早他的意料之中。
其实柴绍考虑问题还是欠缺了一点,只想到部署一支弓兵来拦截他靠岸,若是他杨元庆,就会在码头水中将堆积那些烧毁的船只残骸,或者搬运巨石抛入水中,他的大海船就根本无法靠岸了,而军中可以随意靠岸的千石江船也不多,这样运兵渡江就成了一个难题。
只能说柴绍的经验还不够丰富,而有经验的本地战将好像又不愿提醒他,从这一点,杨元庆便感觉到,唐军内部似乎并不是很团结一心,当地将领或许已经有了想法。
这样,杨元庆的目光向东面望去,目光里充满了期待……城头上,柴绍兴奋异常,他没有想到部署的一万唐军竟然发挥了这么大的作用,迫使隋军战船无法靠岸。
他旁边副将刘方智嘴唇动了动,似乎想提醒他什么,但最终忍住了,他是当地人,对各种大船了如指掌,隋军都是海船过来,虽然在长江里航行没有问题,但想在江陵北岸停泊靠岸,会有很大的问题。
“刘将军想说什么?”柴绍看出了刘方智的欲言又止,有些不悦问道。
刘方智指了指西面数里外的荆水道:“大将军,如果隋军战船从荆水杀入,倒是一件麻烦事。”
一句话提醒了柴绍,如果隋军战船从荆水靠近城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