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民国立志传-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民国立志传》
作者:黑胡子
'民国立志传 / 黑胡子 著 '
;:/
书籍介绍:
空投来到民国,成为革命大家庭地一份子。
成为革命家。。。。。
成为有钱人。。。。。。
成为有权人。。。。。。
成为大军阀。。。。。。
成为。。。。。。
黑胡子刮了胡子,还是黑胡子,很短,却很性感
章节内容开始…
作品相关 军歌声中的近代史(转载)
更新时间:2008…12…25 16:11:18 本章字数:2832
近代史上各时期的军歌,先说说太平天国和义和团时期的歌曲,这段时期西学还不普及,所以歌曲还是以无厘头的成分居多。
《四月榴花火样红》(又名《致天王洪秀全》)
「四月里石榴火样红,南徐州发来了那长毛兵。长毛兵是天兵,哎咳呦,杀富济贫救百姓。」
注:这歌词本身没有什么,但如果你用基督教《三一颂歌》的福音曲调去唱的话,估计就算上帝真是天王的亲爹,也很有可能要崩溃。
《义和团》
「义和团是好汉,大刀神拳钢石拳。灭清人,杀赃官,烧教堂,有铁胆。不怕洋人不怕砍,洋枪洋炮挡不住大刀片,胸膛一露冲上前,洋枪洋炮完了蛋,说俺造反俺就反,竖起大旗保庄田。」
不用多说,肯定小宇宙爆发了。
接下来说说海归派创作的中体西用的学堂乐歌。
音乐人:沈心工,名庆鸿,字叔逵。上海人。秀才出身,曾应聘于约翰书院执教中文。后留日,入弘文学院。学成归国之后,专门从事学堂乐歌创作。
以清末来说,要论流行音乐的教父,大概就要算是他了。
当时乐歌,军歌的创作,大体有两个路数,一是用外国现成的曲调,谱上国语歌词,这是主流。还有一种就是完全原创。各举一个例子,都是沈心工的成名作。
原创型
《黄河歌》(杨度词,沈心工曲)
「黄河,黄河,出自昆仑山,远从蒙古地,流入长城关。古来圣贤生此河干,独立堤上心思旷然。长城外,河套边,黄沙白草无人烟。思得十万兵,长驱西北边,饮马乌梁海,策马乌拉山,誓不战胜终不还。君作铙吹,听歌凯旋。」
这种歌曲H是H了,但完全没有考虑俄国朋友的感受。
翻唱型
《从军新乐府》(沈心工词,曲用日本军歌《勇敢的水兵》)
「飞龙招展汉旗黄,十万横磨剑吐光,齐唱从军新乐府,战云开处阵堂堂。海外冤氛逼九州,吾人今日赴同仇。牺牲血肉寻常事,莫负生平爱自由。」
这首歌本是给清朝北洋军创作的,不想没多久辛亥革命爆发,小沈子脑筋灵活,立马转向,而且一点都不浪费,用同样地曲调,给南军创作了一首同类型军歌。
《革命军》(沈心工词,曲用日本军歌《勇敢的水兵》)
「吾等好百姓,情愿去当兵。因为腐败清政府,真正气不平,收吾租税作威福,牛马待人民,吾等倘使再退缩,不能活性命。」
民国建立,自然就要有国歌。早在清末,就分别有多种不同的国歌版本流行在不同人群。
其一,清帝国,陆军军歌(曾代国歌)
《颂龙旗》
「于斯万年,亚东大帝国!山岳纵横独立帜,江河漫延文明波;四百兆民神明胄,地大物产博。扬我黄龙帝国徽,唱我帝国歌!」
其二,清帝国,正式国歌
《巩金瓯》
「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皞,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此外,海外流亡份子,也各谱了一首,表达各自追求的预备国歌。
《演孔歌》(康梁师徒版)
「尼山聿倅,猗彼鲁东,灵麟吐书,檀纵瑞聪,智周万物,道与天通,脱然地表,岂不雍容,乃心盹盹,实哀憨蒙,誓言拯之,共其吉凶。」
(这里头用了好几个错别字,这都怪康师傅不地道,用词拗口,有兴趣的可以去百度搜索)
《黄帝歌》(宋黄版)
「美哉黄帝子孙之祖国兮,可爱兮。北尽黑龙江,西跨天山,东南至海兮,皆我历代先民之所经营拓开兮。如狮兮,奋迅震猛,雄视宇内兮。自由兮,独立兮,博爱兮,书于旆兮,惟此地球之广漠兮,尚有所屈兮,我黄帝子孙之祖国,其大无界兮。」
民国建立之后,围绕国歌,又是另一番局面。
首先,是南京临时政府版
《国歌拟稿》
「亚东开化中华早,捐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再后,是袁世凯时代,曾向社会各界诚征国歌,参加PK的是这两首。
其一,《卿云歌》(汪荣宝版,也称第一版)
「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其二,《南风》(又名南熏操)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以上两首都是根据古曲来的,最后专家们报请袁世凯大总统,项城向专业人士咨询,又是沈心工,毕竟是音乐大师,上密折,指出《卿云歌》有暗喻禅代之意,是吉兆。大总统高兴,就选了第一首。
又过了几年,帝制之前,采用了荫昌作词的新国歌《中华雄立宇宙间》
「中华雄立宇宙间,廓八埏。华胄从来昆仑巅,江湖浩荡山绵连。共和五族开尧天,亿万年。」
洪宪时,稍作修改接着用。
「中华雄立宇宙间,廓八埏。华胄从来昆仑巅,江湖浩荡山绵连。捐让开尧天,亿万年。」
然后,到了北洋政府时代,再度起用《卿云歌》(第二版)
《卿云歌》
「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说完北洋时代的国歌,再说说当时的军歌。南方的新军,谈谈武昌首义的鄂军。
《行军歌》
「汉军起义立志将仇报,里应外合,都有我同胞,长枪大炮,早已预备好,楚望台上旌旗飘。」
《光复纪念》
「八月十九武昌城,起了革命军,张彪与瑞征,纷纷出城去逃生,都督黎元洪,黄兴总司令,渡江收复汉口镇,汉阳龟山树汉旗,文明,文明,鸡犬不惊武汉平,清廷吓得心胆惊,遣将帅,发救兵陆军派荫昌,海军莎镇冰,屯兵不敢进,三战三败笑死人,中原十数省,不日皆反正,汉水汉水情,历史增荣名。」
若干年后,冯玉祥抄袭了这首歌的曲调,编成了《国民军军歌》,作为西北军军歌。
《国民军军歌》
「真正革命党人应该加入国民军,要剪除军阀,与帝国主义死拼,我是国民军,我是国民军,打仗为救老百姓。兵为民族。」
第一卷 穿越家 第一章 以下穿越仅供参考
更新时间:2008…12…25 16:11:18 本章字数:2879
滔滔江水西来,受山势影响在此拐了个弯变成南北走向,经过不知道多少年的淤沙堆集形成了现在的这块沙洲,渐缓的水势在此一分为二后又再次合二为一奔流入海。在沙洲上张家村的人们已经不知在此繁衍了几代,时下汛期将至村民在村长的带领下打点行装迁到高地上去,洪水虽然无情,但是依然比不上那多如牛毛的苛捐杂税。
洪水席卷而来沙洲变成了一片沼泽。
江水夹带着将一处处土房推倒,从高处下来的人们,整理着自己的小家,叫骂着老天的不公。打赤脚的孩子们嬉戏在泥水中,不时地为抓到一只螃蟹或小鱼、小虾而兴奋的呼喊着。
洪水自古有之,而这里的百姓对此也习以为常,在这里不停的上演着‘水来我退,水退我还’的情景。
张二喜,是张家村村长张善仁的小儿子,洪水退去,他带着一帮子小屁孩子来到了江边,洪水退后,江边总能有一些意外的收获,比如从上游漂下来的家具、衣服,或用其它一些重建家园的有用之物。
张二喜腰上别着竹篓,将那些在河滩之上到处横着走,不时的高举着双拳,耀武扬威的螃蟹们“双规”在竹篓中。一边抓着嘴里还不停的叨咕着,“看你们,还横着走。”
“大喜哥,快来快来,那边有好东西。”张二喜跟着这些孩子来到江边,一看,好家伙,一把上好的太师椅正半埋在沙土之中。
张二喜走过扯了一把,没有扯动,引来周围孩子们的一阵哄笑。
“你***。”张二喜在手掌心上啐了一口,大吼一声,脸涨的通红。张二喜那叫郁闷,在村里他也算是‘力大无穷’,硬是没有拉出来,心里琢磨着,这下面是不是有什么东西把椅子绊住了。
“都给我过来,把这些沙土给扒开。”
孩子们蹲在那里,或用手,或用树枝扒了起来,张二喜刨着,很快他们刨出了一只手,这只手被泡的发白,但却紧紧的抓着椅子腿,张二喜被这支手吓倒栽在地上,孩子们也被吓的洪散开来。
张二喜咽下口水,咬着牙关,鬼使神差的蹲在那里又刨了起来,几个胆大的大孩子在他的指挥下,就这样从河沙滩里硬是刨出一个大活人,“二狗子,快去村里喊人,这人还活着。”张二喜不知道这个人在这里被埋了多长时间,也许他最初的动机并不单纯,但是人活就要救。
杨洪森在冥冥中感到心田传来阵阵暖意,他睁开双眼挣扎着坐起来的时候,看到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命不该绝,被洪水卷走了还能活下来了,看着这个惨淡的家室心中感慨。他摸了摸头痛欲裂的额头,下了板床缓缓的向外走去。看着门的场景,杨洪森惊呆了,“这是什么地方啊!”
“大兄弟,你终于醒了。”对面走来一个年轻壮实的小伙子,他轻轻的一拍差点没让杨洪森散架。
“喜子,不要胡闹。”从小伙子身后走出一位老者。
“我说小兄弟来先喝碗鱼汤。”杨洪森时下腹中饥饿,接过碗大口的喝了起来。“小兄弟不要急,你这身子虚,慢慢来,这鱼汤管够。”
这鱼汤在杨洪森嘴里别提有多鲜美了,以前怎么就没有发现鱼汤能有这么鲜美,“多谢,大叔。”
张善仁,“喜子,还不扶小兄弟回床上休息。”。
“这位大爷,我想问一下,这里什么地方。”杨洪森有一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在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还有这样贫苦的地方。
张善仁,“这里是张家村。”
张家村,杨洪森心中郁闷,一个张家村他哪里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全国有那么多个张家村、赵家村、李家村,“大叔,村中有没有电话?”
张善仁,“电话?你说的是电报吧,那个洋东西要去安庆府才有。”
安庆府?不对吧大哥,应该是安庆市才对吧,虽然我不是安徽人,但我好歹也上过几年学,就算我没有上过学,你也不能这么蒙我啊!杨洪森心里嘀咕着,不过看到老者那一脸忠厚的样子,再看看的场景杨洪森总感觉什么地方有一点不太对劲,但是具体那里不对劲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坐下来继续喝了口鱼汤,心里直犯嘀咕,“大叔这里也受灾了,现在情况怎么样。”
“年年如此,还能怎么样。”张二喜大大咧咧的说着。
年年如此,不会吧。杨洪森心说,“政府难道没有派人过来吗?”
张善仁,“你说的是朝廷吧?”
朝廷,这是哪跟哪啊!不过口上对应道,“是的,朝廷……”
“尽是一些吃人不吐骨头的家伙,提他们做什么。”张二喜气呼呼地说着。
张善仁瞪了一眼二喜,“不可胡说。”
看着张二喜等人愤恨的表情,杨洪森心里一紧,看来当地的干部工作做的很不好,贪污受贿、包二奶、截留公款的事这地方铁定少不了,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大的民怨,“哪你们村长和支书呢?”
张善仁,“我叫张善仁,正是本村的村长。”
“那你们村的支书呢?”
“支书是什么玩意。”
“就是党支部书记。”
“党支部书记?”张善仁疑惑的看着杨洪森,“那是个什么官啊!”
杨洪森想了想,这个村子都成这个样子,还要党有什么用,“难道你们没有将当地灾情向镇上、县里或市领导反映。”
张善仁叹了一口气,无奈的说,“反映,有什么用,去了也是白去,少不了挨板子。”
“什么?”杨洪森一听一蹦三尺高,“妈的,这还有王法了。”杨洪森没有想到安徽省的官员如此作为,中央的人都是瞎子啊!
“我说小兄弟别激动。”张善仁拉着杨洪森坐了下来,摇了摇头,“王法,这年头哪还有什么王法啊!”
“不行,这事我定要向省里反应,在不行我就直接去中央,现如今还是GCD的天下,难不成这些安徽省的官老爷们还翻了天不成。”杨洪森那里还能坐得住,这些村民对自己可是有救命,拼了这条命,要与这些贪官污吏斗争到底。“大叔,我在床上躺了几天了。”
张善仁,“已经有三天了。”
杨洪森,“那么今天是几月几号。”
“几月几号?”张善仁轻‘哦’了一声,“如今是光绪32年……”
“等等,你刚才说光绪32年……”
张二喜疑惑的看着杨洪森,“是啊,今年是光绪32年啊,大兄弟你没有事吧!”
“不会吧,光绪32年,天啊!今年到底是哪一年啊!”。杨洪森发现自己八成是疯了。
张善仁糊涂了,不是说了今年是光绪32年*吗,怎么还问。
*注:光绪32年即公元1906年
第一卷 穿越家 第二章 必须是一位武林高手
更新时间:2008…12…25 16:11:19 本章字数:2987
杨洪森在这个木棚子里一晃就是十五天了,眼前的发生的一切虽然有那一点诡异,但是眼前所发生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张二喜被一巴掌打的一蹦三尺高,“嗯,看来我真的穿到了光绪32年了。”
据张二喜口述,他是被他和几个孩子从河滩的淤泥里挖出来的。想想杨洪森都感到后怕,如果当时没有张村长屁股下的那把椅子,自己可能就交代了。作为曾经无神论的拥护者,杨洪森心里面正在向满天的神佛们祷告着,什么耶稣、什么阿拉,天上老君、神农等等……
又过了一段时间,杨洪森算是彻底看开了,想通透了,就权当免费度假吧。
张家村受这次到水灾影响,大伙的日子更加艰难起来,可是再艰难也要过,中国老百姓的忍受力是难以相信的,此刻沙洲上的各家各户都忙着重建家园。
田间又重新种上了稻种,孩子们则在田间帮着家人干着农活,男人们驾着舢舨在江面上打鱼以资家用,而杨洪森在这些善良的百姓的照顾,身体已经慢慢健壮起来,也能帮助村民干一些较轻的体力伙了。
村长张善仁觉得这个杨洪森不是一般的人,你瞧瞧他那扮相,再看看他的那双手,更重要的是这个人还能识文断字。
“杨先生,你帮我看看,这上面写的都是什么?”村长张善仁小心翼翼的从木箱子里子拿出几封信。
因为受了潮,有几封信上面的字都花了,杨洪森捡了一封出来,看着上面的毛笔字眉头一皱。新中国成立以后共和国才使用的都是简化汉字,繁体汉字多在香港、台湾等地方使用。眼前的这些繁体字通过简单的对照杨洪森到也能认出个八九不离十。
“张大叔,这是你儿子给你报平安信,说他现在很好,让你不必担心,等他月饷放下就寄回家里。”杨洪森推断这张善仁儿子八成是个当兵的。
“好,好,杨先生,您帮让看看其他的。”
杨洪森又找了几份保存较好的信在众人面前读了起来,这些信大同小异,多是询问家中近况,或报平安的家书,一时村中但凡有家书的便纷纷送到杨洪森处,读信这种事对杨洪森也只是举手之劳,如果是写信那可真叫麻烦了,毕竟他还真的没有用繁体字写过东西。
村民让杨洪森把这些家书读给他们听就已经心满意足了,要说到代写家书,他们既没有纸,也没有笔。
在养病期间杨洪森本想帮村民做一些,但张善仁每每看到都加以劝阻,“杨先生,识文断字,哪里能让你干这种粗重的活,你要是不嫌弃就在这里好好休息吧。”
杨洪森默默的将这份恩情记了下来,如果有机会能自己出人头地,必定十倍报答,那家送辆小福田。
什么事都不作有时候也挺郁闷的,既然大家都叫他先生,那就做先生的事吧,杨洪森有空就把村里的孩子召集在一起,教他们识文断字,每天也不多就五个大字,在教导这些孩子的同时,也是自我再学习繁体字的过程。
杨洪森本来就不是安分守己的人,而且心里一直想着怎么报大恩,所以他的脑子里想的都是怎么好大财,怎么出人头地。
去国外,那标准的中国英语,杨洪森想了想打消了这个不符合实际的念头。至于外快也不用想了,还是来一点实际的。经商做买卖,你有本钱吗?干力气活,就凭现在这身子骨。看到张二喜那黝黑的发亮的古铜色皮肤,杨洪森思索了一下,决定还是等病好再说。
要说这村里的日子过了紧紧巴巴,村民之间都相互接济的过日子,相对于这张善仁家生活还是不错的了,为了帮助杨洪森尽快的恢复,张善仁常常让儿子二喜到江面上打鱼。虽说生活在江边,可是打鱼一件是很有危险性地技活。
长江之上常有外国兵舰使过,这些外国人(英国人)都不是好洋鸟。兴趣来了用就兵舰追着村民的小船,这些村民的船,说好听点是船,说不好听那就是几块破木板,运气好的还能从水里浮出来,运气不好的就再也上不来了。更可气的是洋鸟们心血来潮的时候会开上两炮,打上两枪。
两岸的百姓敢怒不敢言,至于地方官府哪里敢管这事,对这些村民呼呵一番,便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大清王朝至此又重获了太平。此时的杨洪森并不知道打鱼还这么的危险,毕竟他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没有经历过旧社会的生活。
在张善仁一家的细心的照顾下,杨洪森终于又站了起来,有了气力他也开始帮着村民们干些农活来,可张善仁那会让他干这种粗重活,所以杨洪森多数的时候还是教孩子们识字,而中午的时候,给大伙儿讲几段后世从收音机里听来的《评书》,村民的平常娱乐活动并不多,所以到中午或晚间休息的时候,大伙儿最大的乐子就是听杨洪森的评书。
要说这杨洪森的段子还真不少,除了传统的剧目,古龙、金庸的经典武侠小说纷纷登场,这些人听的如痴如醉,而杨洪森也渐渐的融入了张家村,成为村子里不可缺少一份子。
“先生,你是哪里的人啊,怎么知道的这么多。”近二个多月的相处之下,张二喜对杨洪森佩服极了。
“我是湖北武……”杨洪森本来想说自己是武汉人氏,但是想想这时哪里有什么武汉啊,新中国武汉市是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合并而来了,“我是湖北武昌人氏,早年读过私塾,后来一直在江湖上混迹。如果没有二喜你,只怕我早就去风都城了。”
“先生说哪里话。”
“你也不要先生前,先生后了,我们年纪相仿,如果你看的起我,就叫我一声杨兄哥。”
“好,就依先生。”说着二喜憨厚的一笑,挠了挠了头皮,“杨兄弟……”
“先生,杨兄弟,你每天早上打的什么拳啊!”
“这是我们家乡的六合拳,如果你想学,我教你。”
“这样好吗?”
“你是我的救命恩人,又是我小老弟,没什么好不好的。”杨洪森没有多想,而张二喜却欣喜异常。每天早晨和晚间的时候都和杨洪森练拳。
中华武术博大情深,门派众多,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传统的风俗,河北,河南、湖北等地区的大部分人喜欢舞枪弄棒;习练拳脚。所习的武术套路,多是师徒或子弟之间传承,不传外人。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大发展,习练武术的群体逐渐减少,很多武术套路都开始渐渐失传,一些开明的宗师级武术大师,进一步打破门户之别,让更多的优秀武术套路能得以保留下来。在这种没有门户之别的武术精神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杨洪森并不认为把自己所学拳术传给张二喜有什么不妥。
杨洪森当年习武时确是一位好学生,但是说到教人,他却不是一位‘明师’。
张二喜练拳充其量也只能是锻炼身体,好在杨洪森所学的可不只是六合拳,其对擒拿、格斗术他也颇为‘精通’。
初始只有张二喜一个人跟杨洪森练拳,后来村里的几个年轻人和孩子们都跟着他练拳,一下子杨洪森就收了大小十几个徒弟。
白天的时候帮村民干活,中午休息的时候讲一段《评书》,晚上的时候在平里教村民练拳强身。杨洪森发现没有灯红酒绿的城市生活,没有现代化的电器设备,日子过的却比以往更加的充实。
第一卷 穿越家 第三章 吃螃蟹地人们
更新时间:2008…12…25 16:11:19 本章字数:3334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