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立志传-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37mm、44mm步兵炮,还拥有12门75mm野战炮。这样一支装备精良的部队对于段祺瑞来说,是其在平汉线上的又一个劲敌。杨洪森很显然已做好两手准备。
    杨洪森给冯达山的命令:“战役发起,切断平汉。”为此,梅洪森在六安面授技艺。
    此时,湖北的王占元得到了段祺瑞暗示后也开始坐不住了,他致电冯国璋,“必要时刻望兄迅速西进,缓解湖北危局。”
    冯国璋在南京会战中被打的彻底没了脾气,部队大量减员,在江苏他只能通过强征来充实兵源,苏军、淞军这些地方军队的将领对冯国璋意见很大,士兵们畏惧与皖军作战,江苏的百姓也极其排斥北洋军,与湖北王占元一样,停战后,社会人民党开始向军队系统渗透。浙江都督朱瑞上调中央后,浙江沦为社会人民党势力范围,这让冯国璋极为不安,遂电告浙都朱瑞,令其尊崇袁总统手谕,对离浙上京这一命令予以抵制,同时秘密联络浙江籍亲袁将领。朱瑞有冯国璋的支持,再加上隐藏在后面袁世凯,他决定先试探一下部下们的意见,这些部下中支持者有,反对者,中立者也有。朱瑞的举动浙江方面的社会人民党人致电安徽。
    杨洪森致电朱瑞,“安徽、浙江兄弟省份,彼此之间应相互来往,今闻兄长上调中央,我在浦口备下水酒,待兄大驾。”
    接电之后朱瑞很害怕,准备辞去内阁任命,到上海租界暂避。时原浙江“讨袁军”王金发率部回浙,并被任命为浙江军政部部长。嘉湖镇守使吕公望、台州镇守使张载阳迅速表示态度,希望朱瑞早日赴京。
    浙江此时形势逐渐明朗化,冯国璋接到袁世凯密电后放弃己见,静观其变。
    杨洪森和他的社会人民党在浙江一早就是不受欢迎,其实行的《土地改革》政策,为浙江乡绅、地主所深怕,但是他们最缺乏的是一个领头的。
    郭明远率皖军第1师进入浙江后,像吕公望、张载阳这样的镇守使,他们都感觉到了自身位置不保。
    按照杨洪森命令原浙江陆军接受统一编遣,皖军第1师在原基础上扩充为新1军,下辖三师一旅,原浙江陆军各部团长以上军官到庐山军官训练团学习,连长以上官军至杭州接受轮训。吕公望、张载阳、童保暄、李炜章、周凤岐、顾乃斌等将领根本没有办法反抗,拿着郭明远的介绍信以及省财政拨款前往江西庐山学习,他们在三到六月之内都无法回到浙江。
    只要杨洪森有事可作,对于袁世凯而言他就可以进一步推动他的计划了。
    进步党组阁的热情随时间渐渐消失,新政府向各国致函希望得到西方各国的承认,同时为新政府提供贷款,当然获取西方贷款才是更为重要的事。袁世凯下野是不假,但是国家的钱全在他的手里,现在的财政部就是一个空架子。
    政府公务员的工资严重拖欠,办公楼中十间有九间门是关着。陆军部方面,那些北洋军人不时地到陆军部闹事,要求补发饷粮和津贴,这让蔡锷头大无比,却也无可奈何,因为他没有钱。
    蔡锷上任之初就写了一份《全国陆军编遣计划》,准备打造一支真正的国防军,但是这个计划只能停留在纸面上。钱是一个原则,另一个原因是段祺瑞、冯国璋、王占元三人反对激烈。
    “这个计划完全就是针对我北洋军,我等万难从命。”
    三都联合通电这让内阁中的进步党大佬们很难堪。西南方面除了唐继尧响应外,桂、黔两都一点声音没有,关键的时候杨洪森说话,“编遣计划是陆军部提出的方案,现在还没有正式拿到国会讨论通过,怎么能算是针对北洋?鄙人认为陆军部的编遣计划应在创立样板师的基础上再行编遣,否则军队编遣没有标准,势必达不到编遣之目的。”
    有杨洪森支持编遣,进步党人腰板为之一振。
    陆军部长蔡锷也认为此法可行,编遣工作由点到面,那么第一期工程就从直隶开始。
    直隶都督是袁世凯的爱将曹锟,他以中央不给粮饷、津贴为由派出兵痞在北京、天津地区闹事,京、津地区的老百姓为了减少损失,把东西变成现金纷纷外国大银行。
    当年曹锟在京、津地区就干过那么一回,那次可是让各界人士印象深刻。那些曾亲身经历过的议员随即加入了反对阵营,北京地区的各国领使馆纷纷致电外交部,工商界人士也私下行动,联络议员使钱让他们在国会表决时反对陆军编遣。
    袁世凯一分钱都没花,只是让直隶的驻军走了一趟问题就解决了。
    “武力威胁……”梁启超气的手直发抖,“可调皖军杨洪森部上京清君侧。”
    梁启超对杨洪森的印象那可不是一般好,简直就把他当成了进步党的擎天柱。
    蔡锷为难的说道,“此事万万不可,皖军北上必先过河南、直隶方能入京,段祺瑞、曹锟若不许其借道,必定战火重开。”袁世凯就可以直接踢进步党出局。“此事当徐徐图之,既然曹锟不愿接受编遣,我认为可另行组建一师作为样版,练成之后亦可牵制北洋。”
    梁启超认为此法甚好,两师徒私下密谋完全把黎总统扔到了一边,黎元洪当的这个叫郁闷,北洋一系拿他不当数,连自己人都不拿吃劲,这个总统当的鲜光却着实没有意思。
    蔡锷拟建陆军新1师,在师长的人选方面他已经想好了,就是在“成城学院”同期学友蒋方震,
    蒋方震,字‘百里,笔名飞生,浙江海宁人,光绪秀才,1901年留学日本成城学校步兵科,1906年毕业回国任沈阳督练公所参议,后赴德国学军事,以第一名身份毕业,授日本天皇配刀,1910年任清禁卫军管带,辛亥革命后任浙江都督府总参议,1912年任保定军官学校校长,1913年在任期间自杀未遂,现赋闲在家。
    这样一个奇才放在家中实在太可惜,蔡锷直接找到蒋方震说明来意,请他帮忙组建样版新1师,并请他出任新1师师长,骄傲的蒋方震答应一下来,但此时新1师的筹建工作完全停留在纸面上,即使如此曹锟也不能放心,立即致电袁世凯寻问下一步对策。
    蒋方震有大才,但是他的思想有问题,革命倾向太过明显,所以回国以来他主要担任文职,手根本就没有碰过军队,但是他确实有才,遂被任命为保定军官学校的校长,结果他在学校里搞革命宣传,袁世凯只好私下使了一些小手段,没有想到这家伙对自己这么狠,拔枪自刎,搞的袁世凯都怕用他。
    “练兵不是说练就能练起来,让陆军部、外交部、财政部都用点心。”
    “是总统,卑职明白。”
    第六卷 马扎 第八章 
     更新时间:2008…12…25 16:11:38 本章字数:3049
    进步党内阁,甚至总统黎元洪对这支“新军”期望甚高,实业部部长张骞成功从英国方面借款250英镑,暂时缓解了财政上的支度不足,新军先期得到了100万银元。蒋方震也了解到蔡锷目前的难处,新1师的中下层军官皆出自保定军官学校,士兵也都是清白之身的良民,营地、营房都经陆军部特批,为了新1师的军火蔡锷特地拜访了日本驻华领使,日本方面对这个样板师也极其热心。新1师若能训练成功,那么全国将推广开来,到时候中国将全面编遣“日械师”,日本陆军的那些淘汰武器就不愁没有销路了。日本方面提出派遣顾问帮助组建样板师,蔡锷也不想让这日本人掺合的太多,提供武器,出一、二个教官也就成了,顾问团不用了,但在蒋方震这里日本教官他看不上眼,他让蔡锷保证三个月之内把新1师给练出来。
    蒋方震的能力越强,有人就会为之越加不安。
    有的人擅于训练部队,却不擅于作战,有人擅于作战,却不擅于训练部队。
    蒋方震在国内属于“未知”,他的作战、培训的才华从来没有展现过,当他展现出训练部队的才华时,让人不无担心其作战指挥能力。如果蒋方震只有才能而没有名气的话,或许他早就被袁世凯给解决了。
    “让人吃惊的才能,还好他不通政治。”
    新1师若能练出来,对国家有益,到时北方又将多了一支雄壮、威武之师。陆军部对新1师的特别关照,造成了北洋地方势力派诸如曹锟、段祺瑞、冯国璋、王占元的不满。
    “陆军部的王八蛋给我们发饷。”
    在京、津、塘地区的退役北洋军围攻陆军部,陆军部的参谋们也都加入期间,要求政府发放拖欠数月的工资。接着海军方面也开始发难。张骞总共才借了250万英镑,这么多人伸手要钱根本不够分。
    国会召开之时议员们吐口水、叉眼睛,使用棍棒,无日不吵骂,无日不打斗,国会外每天都有医护人员在外守候。
    政府内各部自行其事,进步党人为了维护党内团结,维持政府的正常运作是不遗余力,但是情况却越变越糟。新政府成立不到二个星期,总理被迫宣布辞职,新总理一下就成为争夺的焦点。此时进步党内斗的情况也是越演越烈。
    在南方国民党内斗最终爆发,孙中山对国民党改组后,取消了中华革命党,开始的时候大家还都听孙中山的话,但是时间长了就不行了,有人开始指责孙中山搞独裁,指责的人迅速被打成“右派”。
    “左派”很多人虽不满孙中山取消北伐命令,但是他们不能指责孙中山,所以他们把目标全都指向了宋教仁。宋教仁不愿加入中华革命党,反对伟大的“清洗”运动,分裂革命力量,甚至大选失败的原因都被归结到了他的头,宋教仁辞去了国民党的职位,借口治病前往了日本。国民党的短暂改组,就如同进步党的短暂内阁一样,孙中山彻底把国民党给抛弃了,他要建立一个纯粹的革命党派,因此他重新恢复了中华革命党这一称号(其在国内根本就没有设分部)。国民党内部老是来回反复,搞的人心大乱,使国民党彻底变成了一盘散沙。
    手中已经掌握三个半省的杨洪森并不满足于眼前的一切,远在美国的毕逊正在帮助他联络对中国铁路有兴趣的财团。
    “其实现在的我的资金十分充裕,何必要肥水外流呢?”
    对中国铁路有兴趣的美国公司大有人在,可毕逊对中国铁路已经到了四尺的地步。
    铁路是西方各国都十分敏感的东西,铁路决定着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杨洪森的亲美态度,简直就像是一块天大的陷阱,但是陷阱中的陷饼实在是太诱人了,让商人们有一种不惜一切跃身而入的冲动。
    毕逊带给美国人带去了《三都澳港口船厂计划》,这个被搁置很多看的计划再次让美国人的心飞快地跳动起来。
    1898年,清政府将三都澳正式开放,并成立福海关,吸引英、美、德、日等地公司在此设立洋行,使它成为当时福建省最繁荣的商港。1910年8月,清政府筹办海军事务大臣载洵考察美国,并与伯利恒钢铁公司秘密谈定了总额为2500万两的海军借款。1911年10月2l日,公司董事长席洼泊与清政府正式签订了借款合同。
    合同规定,美国提供的借款将用于在美国订造海军船舰和大炮,改良及新建兵工厂、海军造船厂,而伯利恒公司得以承办建造并经营这些工厂。合同还规定,中国海军学生可进入美国海军学校,并在美国军舰上实习,美国海军军官可来华教练中国海军。
    美国曾派员到三都澳考察,并向政府提交报告指出三都澳的战略重要性,报告指出“谁控制这个港湾,就可以控制整个西太平洋;美国如取得三都澳,太平洋就会成为美国湖。”
    虽说这种语调过于夸大,但是却更加突现其重要性,不过在三都澳美国有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日本人”。
    当《三都澳港口船厂计划》由毕逊带到美国展开实施时,日本大本营方面也已收到这个消息。
    目前袁世凯已经下野,可是即使他没下野,也无法管到福建那边的事。福建的都督虽是孙道仁,但是决定一切的是社会人民党领袖、安徽都督杨洪森。
    《三都澳港口船厂计划》已经开始进入实施阶段,上海犹太财团早已经行动了起来,杨洪森生意上的伙伴毕逊已经在美国帮助杨洪森实施这个计划。犹太人对这个消息封锁的很严密,直到毕逊前往美国后消息才传开。,
    日驻华公使山座圆次郎向美国公使芮恩施提出非正式警告,
    “我必须告诉你福建省对于日本战略上的重要性,中国已答应不把这个省份割让给其他国家,日本再度要求维护在那个地区的利益”。
    新任的美国公使芮恩施,还不知道发什么事,对于杨洪森的《三都澳港口船厂计划》,犹太财团在上海地行动,毕逊的美国之行等等他都不知情,看着眼前这位气势汹汹地山座圆次郎,芮恩施毫不退让。
    “中国有权在其领土的任何地方建设防御力量,美国公民也有充分自由在福建从事贸易,经营工业。”
    山座圆次郎临走前放出话,“如果中国如借美款在福建沿海修建海军基地,必定引起很不愉快的结果。”
    美国公使芮恩施马上派人去了解相关情况。日本方面在这个时候也行动了起来,面对日本代表指责是中外交部的官员们神情窘迫。如果《三都澳港口船厂计划》只是孙道仁的行为,内阁立刻就能解决,但是这中间牵涉到了杨洪森,黎元洪亲自致电杨洪森询问情况。
    “我准备在福建三都澳修建船厂,建立军港,用以联省舰船的安置,目前所需相关资金已基本到位,我已派员到美国寻找承建商,总统是否有意掺上一股。”
    黎元洪把杨洪森电报部分截取后交给日驻华公使山座圆次郎、美国公使芮恩施。
    电报显示这中间没有美国人借款的事,但山座圆次郎对此回答仍不满意。
    “中国找美国找承包商,表明中国不大重视我们大日本的友谊。”
    这个时候不要说芮恩施不满了,就连黎元洪也觉得太过了吧。这个工程由杨洪森牵头,由杨洪森筹措资金,由他来找承包商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事,难不成政府还发个指导性意见。
    “我靠,这不是让我得罪杨洪森。”
    第六卷 马扎 第九章 
     更新时间:2008…12…25 16:11:38 本章字数:3179
    《三都澳港口船厂》计划总投资在6000万元,杨洪森所筹得的款项只有1500万元,上海犹太财团准备投资3000万元,这些人犹太佬所开条件很高,杨洪森法租界有着大片的土地,犹太财团希望用这些土地作保,并且对贷款时间和利息做了特别的约定。上海租界西部的大片土地与《三都澳港口船厂》计划相比根本不算什么,但杨洪森并没有打算吊死在上海犹太财团这一颗树上,广泛地、多渠道的融资还是极有必要的。
    毕逊在美国的行程极为顺利,顺着美孚这杆子他极其频繁地与美国银行家们接触。毕逊再次以杨洪森代理人的身份到美国寻求贷款,整个贷款都是以杨洪森私人名下进行的,而他求助的第一对象是洛克菲勒。
    当洛克菲勒听到杨洪森要用马尾船厂向他抵押借1500万美元的时候眼睛微闭。
    “毕逊先生,杨洪森用马尾船厂作保抵押贷款是否出于政府的授意。”
    毕逊擦了擦头上了汗珠,看着享受着美酒的洛克菲勒,对顾问道,“没有什么政府授意,不过我声明一点,马尾船厂是杨洪森先生的私产。”
    “马尾船厂是杨洪森先生的私产?”顾问一脸不相信的看着毕逊。
    看到洛克菲勒轻轻挪动下身体,毕逊起身道,“洛克菲勒先生,我绝对没半句虚言,我这里有全套的文件。”和这样的大鳄级人物谈生意让毕逊心理压力很大。
    “坐吧,我相信你。”洛克菲勒轻描淡写的说道。
    顾问接过毕逊的证明文件,通过这些文件可以确认马尾船厂在1914年1月30日已经转化为杨洪森的私人财产。
    洛克菲勒没去理会亚洲事务顾问手上的那些文件。杨洪森是什么,中国的大军阀,控制着中国最富庶的江南地区,而且他们不久刚刚打败了政府军,迫使政府停战,总统下野。从生意方面上说,他们是合作者,而且通过后者在中国的影响力,美孚在中国的占有率呈现出跳跃式上升。洛克菲勒看重的绝不是这一笔小小的借款,他看重的中国的市场,他要把洛克菲勒财团在中国做大,做强。如果能将杨洪森树立为中国的代理人,未来将要取得的利润将是无可估量。
    “作为亚洲重要的伙伴,我愿意将1500万元借款,增加2500万元。”
    毕逊知道洛克菲勒下面就要但是了……
    “但是,我需要用铁路之类资产作为担保,你可以将我的话带为传达。”
    毕逊离开时还在哪里不住的擦着汗,在经济顾问看来毕逊是一个成功的冒险家,但他与乡下的土包子依然没有什么区别,先生接见他的理由,或者更多的原因是那位中国大军阀。
    美国公使芮恩施正在了解情况,安徽都督杨洪森他正准备自行承建三都澳港口船厂,为此他已经准备了大量的资金,其合伙人毕逊不但是主要投资人之一,而且还为其在美国寻找承建商。据他了解,杨洪森手中只有一只吨位可以忽略不计海防舰队,港口的主要用途将是商务而非军事,如果海军能将三都澳港口承租下来,这将极大地保证美国在远东利益。
    日本方面的情报要比美方的更加详尽,他们对杨洪森在的资产情况进行的调查,上海犹太财务已经为杨洪森好了3000到4000元贷款,其中最为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人毕逊以及建港的动机。
    杨洪森手上的那几只破船根本不能称之为舰队,所以根本不需要花这么多钱特定修个军港,有证据表示杨洪森亲美情结严重,通过多方证据可以得到,美国想通过迂回的策略取得三都澳。
    日本报刊甚至暗示,美国方面已经私下收买了中国地方军阀杨洪森。
    与此同时,日本驻美公使珍田舍已还一再在华盛顿直接向美国政府提出质问。
    美国政府也是在驻华公使芮恩施致电国内以后才知道什么情况。中国地方军阀要修码头,到美国来找承包商,这管日本什么事,就算到最后把港口租借给美国作为亚洲军事基地,那也不管日本人的事。
    感情这工程就只许由日本公司去承揽?
    日本驻美公使出示了大量的证据材料,在证据面前美国政府j是抵赖不掉的,“这将极大损害日本与美国的传统友谊。”
    美国并未理会日本方面一波又一波的抗议。
    毕逊与伯利恒公司就修建三都澳港口船厂在美国签订合同,为了保证工程质量的工程效率,合同注明工程只限于聘任美国工程师,使用美国材料,如用他国工程师及他国材料,须付给伯利恒公司罚款。这个条款只在把日本人从这个工程中彻底踢出去。
    三都澳港口虽然不是一下就能修好,但是杨洪森故意把这个消息给发了出去,搞的南北两地无人不知。杨洪森走出了第一步,接着他开始了第二步行动,派出了船队司令长官周承炎前往北京、上海两地游说。
    袁世凯下野时把钱全给卷跑了,财政部没有钱,海军的拨款基本停了,袁世凯私下划拨了专款给刘冠雄,但对于海军来说这远远不够。对于周承炎挥舞着的人民币,第一和第二舰队的舰长们普遍失去免疫力。袁世凯对杨洪森的举动不已为然,杨洪森在陆上养着数十万部队,再加上海上力量,他手中能有多少钱让他这样折腾。再者说,等他袁某人上台后,中央一纸调令,这些人自然会回到岗位,杨洪森这么想要,他就先养着吧。
    先期抵达福建的有“楚观”、“楚同”、“楚泰”、“楚谦”四艘炮舰,原隶属于北洋1、2舰队的巡洋舰“海圻”、“海琛”、“肇和”、“通济”、“镜清”、“保民”,炮舰“楚豫”、“楚有”、“永丰”、“永翔”、“舞凤”,驱逐舰“飞鹰”、“同安”、“建安”、“建康”、“豫章”以及其它运输舰中26舰到达福建,再加上原福建水师,杨洪森手中一下拥了大小近40艘船,北洋海军大半被杨洪森圈了过来,杨洪森在此基础建立“海军第3舰队”
    原海军司今周承炎完全不能驾驭这支舰队,他需要一个新的司令,黎元洪向杨洪森推荐了萨镇冰。
    进步党内阁成立之初就曾打算启用萨镇冰取代刘冠雄,萨镇冰以秉承军人不参与政治自动退出,后被黎元洪任命为内阁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办事员。
    杨洪森分化海军得到了进步党的支持,并且积极帮助他选舰队司令,萨镇冰成了最佳人选。
    对于第3舰队司令的任命萨镇冰欣然接受,他也很想与杨洪森见面。萨镇冰认为在海军的建设方面,他比袁世凯有诚意。
    当大批的舰船到达福建的时候,对海军的“清洗”同步进行着,船员到陆上接受体能测试,舰长则被组织到香港旅游,有些舰长察觉到了什么,但是他们上了陆地,离开了军舰,那就由不得他们了。
    此时,驻华大使山座圆次郎、日本驻美公使珍田舍已同时被美国方面召见。种种迹象表明杨洪森在三都澳修建港口的目的就是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