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立志传-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八卷 胡子记 第三章 中午没回家
     更新时间:2009…1…24 1:14:40 本章字数:3080
    美国不需要冯国璋这样的代表人,虽然他很有实力但是美国人的势力范围在南方,美国在华利益需要杨洪森更多些。另外,杨洪森与冯国璋政见不同。至于英国人他们势力范围主要在长江以南,欧战以来势力范围正在消退,现在无瑕关注远东。
    冯国璋虽然公开投入英美,实则没有得到任何经济和军事援助。
    对于北洋内部的这种对抗杨洪森自然又耍弄起他的小手段来,杨洪森以美国的名义向冯国璋提供了800万元的低息贷款,这笔钱虽然不能满足目前直军日益增长的军费,但有比没有强。冯国璋跟段祺瑞私下叫起板来。
    现任广西都督陈炳焜对于南方派来的省长钟斌进行武力抵制,同时联络唐继尧、刘显世。
    唐继尧已陷在四川了,虽然他从军事上没能打败熊克武,可他却借着摆和局酒将熊克武诓进局把他的部队给做了,自从他把熊克武从重庆赶跑后,四川就风云就变化莫测了,川中将领不愿被唐给吞并掉,便抱成团打出了“川人治川”的口号,同时致电北、南政府要求“讨唐”。
    从重庆被赶出来的熊克武带着一千多残兵退守至万县等站住脚后,立即派员去南京向杨洪森救援,俗话说的好,有困难找组织,熊克武发现有组织和没组织就是不一样。
    面对着熊克武来电,杨洪森继续玩起两手来,一方面他告知唐继尧在四川迅速戡乱;另一方面他把皮球踢给孙中山。
    熊克武老党员,且又是同盟会的老同志。党内被武斗派占据着,他们主张出兵“讨唐”将西南的问题彻底解决。孙中山本人犹豫不定。
    “你们都说说该怎么办啊!”
    “熊克武那边还是要给个回话才好。”无聊人士的无聊回答。孙中山也知道要给个话,但是怎么委婉地回话才是最好,才能最大限度的化解矛盾。
    内务部长陈其美说,“此事不如把玉琨请来商量如何?”
    戴季陶道,“前日,我们拜访过杨总长,因为他与唐继尧私交甚密,所以他说全听先生的意思。后来我再三寻问如何处理西南的乱局,他的意思是不主张派兵,而是采取政治手段解决。”
    “那就是说玉琨已有解决办法。”
    “他没有说,我也没有细问。”
    陈其美拍腿起身道“迂腐,且让我拉他到这里来。”
    西南的问题其实是很好解决。你是爱出兵不出兵,这样的重要决定当由孙中山指定大方向才好。陈其美找他的时候,杨洪森正在南京军事学院讲课,为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他可是看了很多名家军事著作,并且把最基本的东西在最短的时候学了一遍,等杨洪森讲完课,陈其美匆匆就把他拉上了车。
    “你啊,同志们在商量着西南的乱局,你到好躲在军事学院给人讲课。”
    “这些同志可都是未来的上将啊!”
    “好了,好了,我也和不和费话,我且问你西南的事当如何解决?”
    “你不会为了这一点小事来找我吧,派兵与不派兵仍选其一。”
    “有什么就直说,痛快一点。”
    “我的想法怕先生不接受,所以上次戴季陶来时我就光拉家常,这事我说顺过去了。”
    “你且说说看。”
    “要想敲敲唐继尧再简单不过,请刘显世到南京来当顾问委员。”顾问委员那就是拿着高薪不授予实权。看着陈其美沉思不语,“唐继尧任黔都之时,刘显世就从其左右,唐继尧任滇都后,所部黔军便是滇军的爪牙,这次我们夺回广东打跑了陆荣廷,西南问题应该加以解决,陆荣廷为了个人野心叛离南京政府,唐继尧也有可能,于其让他到时候背叛我们,不如先给他划个圈圈。”
    “这与派不派兵入川有什么关系。”
    “对于四川的形势军事力量的分布你可清楚。”
    “我又不是陆军总长。”
    “四川可是大小军阀林立,军政府进入四川容易,但要控制四川却很难,熊克武在四川也只能控制重庆一地……。”
    “你是想借唐继尧与川军对掐,然后中央派兵把滇军和川军全给整编了。”
    杨洪森点了点,陈其美半晌才道,“这西南的百姓只要忍受几年兵祸之苦了。”
    南京已经确立了武力统一中国的大方针,自然也就不能允许非中央系统军事力量的存在。第一中国的第一部分是统一南方省份,唐、刘、沈陈都是统一战争的绊脚石。
    熊克武在万县接到孙中山的亲笔钱后匆匆赶回南京复命。
    刘显世调至南京担任顾问委员,刘显世抗命,杨洪森调南军王天培部进入贵州。报经孙中山批准,后经议会审议分别任命张明哲为贵州省长,邱道常为贵州党支部主席。
    四川方面唐继尧因为得了杨洪森的密电,稍后将黔军全数整编吞进了滇军系统。
    张明哲、邱道常一到马上就开始了对贵州党、政、军进行整顿,刘显世走在半道上就被双规了,坏人自然由陈其美充当,孙中山当然是好人,刘显世兄弟被特赦免,但是贵州其它官员就没有好的运气了,而贵州各界对南京乃至于新任省长都一致叫好。
    熊克武回到南京之时被孙中山直接请去询问了有关四川的情况,杨洪森的汇报是有所保留的二手资料,熊克武的第一手资料让孙中山没想到小小四川竟然有这么乱,
    “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
    杨洪森也不知道孙中山怎么会有这样的感慨,熊克武来到南京当日,杨洪森在南京雨花台国宾馆设宴招待随熊来宁各川将,随同出席还有大批的四川籍议员。
    熊克武最敬畏的人一个是孙中山,另一个就是杨洪森,而回南京后他最怕见的人就是杨洪森,他的德械混成旅在重庆战损失达到四分之三,丢弃的各种物资不计其数,逃到万县时熊克武气地都吐血,比起川军那种垃圾部队,他的混成旅能顶几个师用“我丢了重庆还让总长处罚。”
    “今天我是代表先生给你接风洗尘。”
    杨洪森可不想破坏了这么好的气氛,不过宴会上谁都能看得出来,杨洪森与熊克武颇为亲密。
    之后,对于熊克武处罚陆军部很快就出来,他被调入军事学院进行深造,原熊克武的部队由曲风平代为指挥,部队也随即进入湖南进行整编补充,等熊克武回去接受部队的时候,只怕已面目全非了。熊克武对于这种轻微的处罚心里有数。这班是高级指挥员班,来此学习的有不少师长、旅长,教师中有两位美国退役将军,甚至还有一位德国将军,这使得熊克武的抵触心理少很多。
    四川的战事打的一塌糊涂,唐继尧根本无法从中脱身,杨洪森的电报显示,中央已经决定进行干预,另外杨洪森对唐继尧派兵剿了熊克武部颇为不满,这让唐继尧焦急万分,他越是想尽快平定四川,陷的就越深。
    北洋军在撤离四川时,这些川军大大补充了一下武器弹药,而于蔡锷短暂的主政期间,他们从南方联也进口了不少武器弹药,使得他们武器的数量和质量上都不比滇、黔两国差。再者,川军系本土作战,得到四川各界的支持,所以川军打地很疯。
    唐继尧虽然表明并不担心南京方对会对他下手,但是随着贵州、广州并入南京直辖,他对滇军未来开始担忧起来,而是否能将四川吞并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第八卷 胡子记 第四章 又老了一岁
     更新时间:2009…1…25 17:46:52 本章字数:3239
    大口的吃肉;大口的吃酒;然后搓麻到黎明。
    ========
    四川对唐继尧来说是一块大肥肉,放着不吃那可是要便宜别人地。
    可川将们却有广大的四川乡绅做后盾,滇、黔两军进入四川后,尤其是在唐继尧代四川都督以来,军政要员全换成了滇、黔两地的人。
    唐继尧与北洋军打仗的时候欠了一屁股的债,而且随着地盘变大,军费开支变大,他需要把旧债还清好再借新债。他欠谁的债,还能欠谁的债,当然是杨洪森的债。
    向云南提供援助,合办企业、联络银行那不过是一个香饵。
    待恒生银行在四川、云南扎下根后,按照杨洪森的指示,为那些军阀们提供贷款,刘存厚、熊克武、刘显世兄弟、唐继尧等等都是他的客户,其中唐继尧的贷款数额最大将近650万元,借款中的大部分用于军费开支,靠着这么一大笔借款,滇军的装备也越加精良。
    唐继尧入主四川后最不服他的就是熊克武,所以他第一个就把熊克武推倒。刘存厚等川将为了自保纷纷联兵,同时向银行借款添置武器弹药,唐继尧的武力收服计划遇到了瓶颈。
    他为了获取更多的贷款,解决军费上的问题,他对“富庶”地四川大肆征税,搞的民怨四起,由于他在四川搞扫黄禁烟,结构把四川袍哥们的财路全断了,结果这帮了人倒入他的敌对面。
    别看川军装备较差,但是他们斗争经验丰富,且又掌握着地利、人和,双方一时相峙不下。
    战争打不开局面,那军费耗的就多了,光吃粮食就能把唐继尧给吃倒闭,更别说一场天灾般大败仗了。
    杨洪森希望这仗能继续打下去,只要能享受到利益,就算把四川打破产了也不要紧。
    随着,广州落入南京政府手中后,珠三角的开发也就被提到了议案上,当然广西的问题也要好好解决一番。
    做为桂系新生代的李宗仁、白崇禧、黄绍宏很快就进入了杨洪森眼中,他们成为了挺进广西的棋子。
    胡汉民对广东的治理实在是有些无力,除广州,各地均处于无政府状态,而李宗仁向广州和南京方面表明心迹,这才进行了杨洪森的视野。
    陈铭枢、许智崇作为社会人民党一系在广东受到排挤,陈铭枢为了避免矛盾,自请驻防韶州,许智崇由于个人野心与胡汉民矛盾较深也甩手离开了广州。广东省内龙济光、陈炯明、桂系的残余以及李福林这等军力量依旧存在,使得失去陈铭枢、许智崇两员重要将领保驾的胡汉民,更加力不从心。
    对于广州的乱局,杨洪森默然视之,他并不着急,对于那些人他正一步一步地下套子。
    在中央杨洪森虽交出很多权力,但安徽、江西、浙南、福建、湖北却都是他这系的人马,军队更是牢牢的控制在自己的手中,而党务方面也是丝毫没有松手,很多党员的入党申请书、党证都是由他直接批示、发放。在国民党内杨洪森这帮原社会人民党形成了一个很强的“左翼联盟”。
    国民党在党政建设方面能力最强的当属宋教仁,宋教仁死后杨洪森接手了这一块。杨洪森重新编写党务规章、行为准则等,经孙中山报请,杨洪森曾一次对2000余名党员进行了内部除名、记大过、观察、小过等处理,个别人等受到了军事法庭的处置。
    杨洪森执行党务以来,加强了监察机关,对于那些不听话的,他把这些人挂在好里不安排工作。在这些方面年轻的陈立夫受到了杨洪森大力的称赞。
    陈立夫系陈其美之侄,杨洪森离开上海时,家人多受陈其美照顾,所以当陈其美与孙中山一起流亡的时候,陈立夫一直都在杨洪森的庇护下。他原本在洋行工作,后被陈其美钱庄的经理,后因银庄垫付革命金费用过多而破产,这段时间杨洪森先将其安排进了恒生银行,由小职员慢慢提升到柜台经理,继尔担任房地产公司经理,社会人民党上海商务代办,上海军政府革命委员会副主席。孙中山回国后国民党改组,杨洪森将其调入党部,他也随之成为杨洪森手下的一员青年干将。
    陈其美也经常来此,也常带一些朋友过来,今天来的这个人让杨洪森眼睛一亮,此人他认识的某人有八分像。
    “这位是……”杨洪森不能确认这位就是风流才俊蒋光头。
    “智清,还不见过你二哥杨玉琨。”
    “弟蒋智清,见过学长。”
    据杨洪森称其是日本士官生,时间长了所有人都默认其为士官生,就连日本人说只有他们才能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军事人才,而眼前的这位蒋智清同志,貌似也是日本士官生。
    杨洪森极为客气的招呼他坐下来。
    蒋智清可以说是陈其美一手带出来的,其从日本回国后跟随陈其美参加革命活动,有一段时间他也是极为风光,可以随着革命形势的逆转,陈其美到日本投孙中山后,他一直在国内转悠,虽然陈其美提到过他这个名义的二哥,但是毕竟不认识,所以一直在上海,陈立夫到是常与其接触,上海光复后一直在上海军政府担任参谋,陈其美回国后,蒋智清已经升任为军政府军事厅副厅长。在南京期间陈其美想找几个帮手,便致电蒋智清来南京,他真不太愿意来南京,他现在的工作好,薪俸高,在租界还分有一套小别墅房,上司也对极为欣赏,并派他去南京军事学院进修,这暗示他学习回来后必能晋升,这时候让他辞职去南京,他真是不太乐意。他不愿辞职,更不愿放弃他的福利,所以便借学习之名来到了南京,陈其美随即通过组织程序把他调到了南京。
    “智清现在何处谋职。”
    “原为上海军事厅副厅长,现已调对内政部。”
    听到这里杨洪森摇了摇头,“你一个军事干部去内政部干什么,不如把智清调到我们陆军部来吧。”
    陈其美笑道,“正有此意,来此还怕你不答应呢。”
    蒋智清不愿与内政部的那些人打交道,而且在内政部升迁太慢,到陆军部就不一样。
    “明天,我就派人把智清要过来。智清委屈一下先来参谋部述职。”
    “军人一切以服人命令为天职。”
    “都是自己人不用这么严肃。”
    杨洪森最讨厌装13的人了,这大概与他长期装13有关。
    “智清在南京可寻得住处。”
    “初来还没有。”
    “那么,就先住在我这,来日我再替你找一套房子。”
    杨洪森对蒋智清那可是说是“照顾有佳”,蒋老三在杨老二这里住了几天后,杨老二便为其找了一处别墅,他这就算是在南京安定了下来,在陆军参谋部他一来就参与了,对桂军以及入川作战的计划制订。参谋部的人对他这个新来的到是十分客气,那个德国的顾问极有绅士风度,唯一让他不快的就是美国顾问团团长迈德尔,他那口地道的美国脏话,再加上哈瓦那的雪茄,足以让他弃职而去。
    “我们的美国军事顾问就这样。”
    蒋智清最终在这里坚持了下来,二个星期后他被保送进了中央军事学院,这是杨洪森的意思,对于蒋的学历杨洪森认为有待加强,据李姓人士透露,蒋在日本学习实为自费形式,而不是由陆军部保送,日本军校没有陆军部保送一般都不会接受,也就是说蒋的士官学历有问题,但是他貌似在日军部队实习过。
    南京中央军事学院是全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师资力量雄厚,资源充足,这里的讲师多在军队或陆军部任职,比如杨洪森就挂着校长兼讲师的名头。军校采用的全封闭军事化管理,学生的活动范围仅限于军校内。蒋智清踏进铁门的一瞬间感觉这里更像是一座“监狱”。
    第八卷 胡子记 第五章 夜深了好想吃饺子
     更新时间:2009…1…28 1:29:20 本章字数:2984
    孙中山的大总统办公室内,司法部长伍廷芳,内务部部长陈其美,副部长居正,财政部部长唐绍仪等一般留守政府内阁成员聚在一起。
    唐绍仪打破了沉默“先生,我督导不当以至出现这种事,我愿辞出部长一职。”
    财政部副部长周学忠在任半年期间贪污、挪用公款亏空达3500万元,唐绍仪真是无话可说,南方军政府财产情况不错,但是3500万元这是多大一个坑,尤其是现在南方经济百废待新,各地的国有投资项目都需要钱。孙中山更是亲自规划准备花十年的时间在长江上游修建一个大项的水利工程,用以解决整个南方的用电,杨洪森以陆军部长的身份全力筹措,南方各省老百姓更是勒紧裤腰带购买财政部发行的建设债券,财政部专户上的8000万元周学忠挪用炒股,身为财政部长唐绍仪居然不知道。
    孙中山的脸色极为难看,3500万元,在革命初期他为了几万元奔走于南洋、欧美。曾几何时他因未说明几万元革命资金去向,结果把他批斗的差点退出江湖。
    陈其美拍案而起,“杀,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海军添置的两艘军舰也不给2500万元,金陵兵工厂的总资本才1100万元,这么一笔钱那要买多少军火,这么多钱够他们打两次北伐了。
    “目前,我们司法部将时咱时按了下来,涉案有关人员均被收押,但是这么大的案子,如果不妥善加以善处理,将直接影响到军政府及我党形象。”伍廷芳主张杀,而且还要公开宣判。
    孙中山想都没有想就在司法部的上报材料签上了名字,接着看了看唐绍仪的辞职书。
    “财政部还需要你。”孙中山书信封递给了唐绍仪。
    孙中山可以不追究此事,但是他没有满脸这个位子上坐下了,“我推荐李鼎铭接任财政部长,望先生批准。“
    在改组前,财政部由李鼎铭负责,唐绍仪当选后,李鼎铭为副部长,中央银行成立后,李鼎铭调至中央银行担任行长。推荐李鼎铭一方面是业务素质高,他在党内极有人缘,与陈其美、居正等人都熟识,而且这一任免也将能得到杨洪森所属左翼联盟的支持。
    周学忠挪用公款事件终于曝光是由于他选择的赌场实为军情处控制下的情报交易所,军情处的那帮野狗一下就把他盯上了。周学忠被司法部传唤后逃到天津,结果杨洪森一句话,结果连周学忠在英国的一对儿女全被请回了,其本人更是被军情处安插在北洋密探内的特工人员绑了回来,如果不是伍廷芳的司法部介入此事,那必定又是一场血雨腥风。
    李鼎铭刚把中央银行扶上轨,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军政府调其出任财政部长。
    对于这一任命他并不感到惊奇,当他离开财政部的那天,他就预感到自己还会回来。这是杨洪森常用的招式,但却极为有效。这些党员中正直的一个没有,全都他TM是混蛋。
    继任他担任中央银行行长一职是他在恒生银行的老部下刘汶。
    周学忠一案在南京高等法院审理,本案轰动南方,毕竟数额巨大,周学忠一审判决驳夺公权、判处死刑,没收家中所有财产。与周学忠一道被司法部提起公诉的另有21人,这些人一审均被驳夺公权、判处死刑。由于孙中山的特别指示,周学忠一案审理的极为细致。
    南京方面外交部新闻发言人透露,军政府已经设立了廉政公署,并向外公布举报地址、电话。
    孙中山在中央日报对此事向国民致歉,在新闻局极力做正面宣传,力求减少负面影响。
    此事件对孙中山没有任何影响,只是那些政府官员却倒霉了。
    南京留守政府议会表决通过了《公务员行为准则实施细则》,该准则在中央日报,以党内、外报刊上进行公示。
    对于南方的“清廉政治”北方段祺瑞只能苦苦一笑。
    “这南方政府还真有钱3500万元。”
    北洋政府不要说是3500万元,你要能从财政部挤出100万元那简直可以说是袁世凯显圣了。
    段祺瑞与黎元洪的矛盾已无法调和,段祺瑞虽然这么拖着,但是黎元洪却早动了免除段祺瑞一切职务的心思,可是他的大印被徐树铮给借跑了,黎元洪干脆通电全国废了段祺瑞的国内、外所有职务,并且电请孙中山、杨洪森来京。
    北洋的干将们一听都不干了,纷纷通电不承认黎元洪对段祺瑞的命令。直隶随即风云突变,部队频繁调动,形势陡变,吓得黎元洪惶惶不可终日。他没有什么新招数,只得恳请北洋派元老徐世昌出来组阁,圆滑的徐世昌却坚辞不就。黎元洪又找王士珍,王士珍则以曾劝黎元洪辞职为嫌回绝,黎元洪又请李经羲出来组阁,李经羲吓得躲在天津租界不敢出来。
    此时,一直在徐州练兵修武的张勋突然打来电报,表示愿进京调停,黎元洪喜出望外,张勋可是独立于北京、南京的第三大势力,张勋在南、北都吃的开。但是张勋尾巴一翘,段祺瑞就知道他要干什么。
    黎元洪这边立即复电张勋进京,并派出专车到徐州迎接张勋。
    张勋来了,而且还带着3万大军,段祺瑞没有想到张勋的实力膨胀的这么厉害,能养这么多兵。
    对张勋来说不过3万而已,他在徐州还留了4万种子,现在南京所属七省内那些合法经营户因为高额的税收基本处于亏损状态,而私下烟土贸易,军政府毫不留情的扫荡,然后把那些商人抄的连裤衩都没有。对于这些苦难的烟土商人来说北方才是他们希望。作为中国老牌烟土种植商,张勋拥着产量和价格上的优势,光靠烟土贸易他每年净赚千万元,别说养7万人,就算10万人也不成问题。
    张勋从袁世凯称帝中认识到袁世凯称帝并不是他到台的直接原因,最重要的就是他与日本乱签什么协议,在他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