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东都岁时记(暴发户日常)-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时有下人在门口禀道:“郎君有请卫使君。”

    齐王妃觑起眼睛望了望几案上的莲花漏刻,抱歉地笑了笑道:“瞧我,一高兴尽拉着你们唠叨,连时辰都忘了。”

    卫琇起身行礼:“侄子先告退,改日再来看望堂姑母。”

    又对钟荟道:“我去拜见殿下,若有什么事可以差人来寻我。”

    齐王妃见他如此着紧妻子,掩口笑起来:“阿姜在姑母这里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一行说一行起身相送到门口,又道:“好不容易来了青州,时常来陪姑母说说话儿,今日事多,你的两个姊姊在后头待客不便相见,下回家里人聚一聚。”

    卫琇再三保证:“侄子一定常来叨扰。”

    齐王妃则反复叮咛:“切莫食言。”

    依依不舍地目送他出了门,这才回身挽起钟荟的胳膊道:“不瞒你说,阿晏在信中夸你聪慧绝伦,我还有些难以置信,如今一见才知果然是个秀外慧中才貌双全的好孩子。”

    钟荟不知卫琇竟然在书信中说这些,红着脸道:“堂姑母过奖了,郎君是夸大其词。”

    齐王妃又道:“听闻你有过目成诵之能,若是画呢?看两眼能依原样描出来么?”

    不知道她这没头没脑的话从何说起,想了想犹豫道:“大约可以一试。”

    齐王妃笑了笑道:“不一会儿便开宴了,阿姜随我去见见姊妹们和别家的夫人娘子罢。”

    两人穿过过厅和庭院,沿着廊庑走到内院听室中。

    屋里燃了淡淡的青木香,随处点缀着菖蒲、石榴和栀子等夏日花卉。十来个华服女子三三两两或坐或站,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见了来人纷纷抬起头或是转过脸,钟荟略扫了一眼,把那些或玩味或戒备的目光尽收眼底,毫不意外地在人群中发现了个熟人——房氏入乡随俗地着了一身浅黄地绣玉兰花纱衣,藤黄色织金罗裙,按说这样的颜色肤色白皙的人穿了才好看,可衬着她蜜色的肌肤竟有种异乎寻常的美,不费吹灰之力便成了人群中最醒目的一个,叫人挪不开眼睛。

    房氏笑盈盈地望着她,仿佛将觊觎她夫君的事忘了个一干二净,钟荟心中块垒难消,微微抬起下颌,面无表情地看了她一眼,然后不屑地移开了视线。

    房氏不以为忤,笑意反而越发深了。

    齐王妃将两个姿容出众气质清华的年轻女郎揽到身前,年长那位约莫二十五六,宽大的衣袍也遮不住高高隆起的腹部,显是即将临盆了,年幼的大约二十岁上下,也作了妇人装扮,两人眉目都与王妃很相似,尤其是年长那位,简直像是直接拓下来的。

    齐王妃膝下没有儿子,生了三位乡公主,二女三岁时夭折了。钟荟猜到他们身份,笑道:“这两位定是大表姊和三表姊了。”

    “正是我那一双不成器的女儿。”齐王妃笑着道,又替钟荟引见齐王的侧妃刘氏和高氏,两位侧妃都来自青州当地世族,刘氏生得五大三粗,有些男相,高氏却比一般青州女子瘦小些,五官柔和秀丽。

    两位侧妃各有见面礼赏赐,刘氏赏了一对五色文玉环,高氏则赏了一对同心七宝钗。高氏正是齐王第三子司徒隗和云麓乡公主的生母,钟荟不免多看了两眼。

    这是大郎媳妇,二郎媳妇,四娘,六娘,七娘。。。。。。五娘前日贪凉染了风寒,在自己院里歇着,”齐王妃顿了顿,给钟荟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这是三郎媳妇阿崔,阿房你大约已经见过了。。。。。。”

    钟荟留意了一下司徒隗的妻室崔氏,那女子生着张窄而尖的白皙脸旁,细眉细眼,眼角微微往下撇,显得很无辜。

    齐王妃接着将其他几位郡守和王国卿相的夫人一一介绍给她。

    钟荟与流辈序了年齿,寒暄了几句,不免出于礼节关心一下长女金南乡公主的身孕,王妃本来在一旁听着,偶尔叮嘱些饮食起居上的忌讳,突然话锋一转,对着钟荟问道:“阿姜打算何时为我卫家添个宁馨儿?”

    齐王妃此言一出,屋子里嗡嗡的低语声顿时停了下来,金南乡公主见卫夫人一脸尴尬难堪,赶紧解围道:“阿娘说什么呢!阿妹年纪还小,太早生产也容易亏了身子,孩子总会有的,不急在一时。”

    其他人也纷纷劝道:“此事急不得,日夜盼着他不来,一旦撂下不去想了,说不得转头就有了。”

    “阿姜年纪小,你表弟却不小了,同他差不多年岁的郎君都已经做了阿耶了。”齐王妃说着说着,口吻有些生硬起来。

    钟荟委屈地低下头,拿出帕子掖掖眼睛,再抬头时已经泪盈于睫。

    齐王妃见她这模样,叹了口气缓颊道,“好孩子,你莫怪姑母多事,十一郎的母亲和姑母们不在了,我是把他当自家孩子看待的。。。。。。我也是打年轻时过来的,如何不知道你们的心思?只是十一郎不比别个。。。。。。”

    她有句话没说出口,在场众人却都心知肚明——卫氏的香火全靠卫十一郎一人传下去。

    “阿姜啊,算姑母为了卫氏求你了,”齐王妃说着说着也是热泪盈眶,“你是个好孩子,姑母知你不是个善妒的,多半是怕屋里人啕气,姑母这里有可靠的人替你分忧,都是打小调。教出来的,绝不会惹事生非。。。。。。”

 第160章 美人

    齐王妃此话一出; 屋里一时间鸦雀无声,庭院中槐树上的夏蝉名声清晰可闻。

    两位乡公主一脸羞窘; 面面相觑,都不知该怎么把这场面圆过去。

    “我……”钟荟难以置信地抬起头,嘴唇嚅动着,却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一双杏眼睁得溜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将落未落; 那可怜巴巴的模样就是铁石心肠的人见了也要心生怜惜。

    齐王妃的这副心肝大约不是人间之物,佳人梨花带雨; 她也只当全未看见; 兀自对着身边那位寸步不离的老嬷嬷道:“嬷嬷去把他们带过来吧。”

    又转头对钟荟道:“阿姜莫忧心,姑母给你挑的人尽可以放心,若是胆敢啕气; 要打要杀要卖都在你的手里,姑母绝不置喙。”

    今日几乎整个青州有头有脸的女眷都集于一堂; 齐王妃当着众人的面如此说; 若是卫夫人真拿那女子如何,不等于坐实了她善妒么?

    钟荟腾地站起身,委屈道:“堂姑母; 您的好意侄媳心领了,这赏赐太重了,请恕侄媳不敢领。”说着说着眼眶又红起来; 拿帕子拭了拭,眼泪却越来越多,毫无预兆地滚下两串来。

    隔岸观火的女眷们对这棒槌似的卫夫人这屠户女几乎有些佩服,他们大多出身世家,这类事司空见惯,难免感同身受,设身处地一想,换了自己大约是不敢这么直言抗辩的。

    又免不得在心里暗笑她傻,又不是五六岁的稚童,眼里这么揉不得沙子,难道就不能变通一下,先顺着长辈的意收下来,即便入了郎君的眼,也不过三五日的兴头,过了之后还不是当主母的说了算?心慈些的往偏院里一锁,好吃好喝地待着,若是狠得下心,报个病死也是易如反掌,何苦为这点小事拂逆了夫君的长辈亲眷?

    齐王妃似是完全没料到姜氏会单刀直入地驳自己脸面,气得嘴唇发抖,半晌才道:“好!好!十一郎真是给卫氏寻了个好冢妇!”

    这话说得很重了,南金乡公主如坐针毡,随即生出了疑窦,阿娘出身卫氏,自小受的教养与兄弟们无有差别,眼界与一般内宅妇人不可同日而语,旁人兴许不清楚,他们姊妹和长兄从小由她亲自教导,最是了解她的心胸器局——她从小要他们务必将目光放远,免得囿于后宅的方寸天地。那些手段在她眼中根本不值一哂,即便担心卫氏的香火,何至于明着往堂侄房里塞人?

    南金乡公主神色复杂地望了望母亲,心中的不安越发强烈,她近来突然一反常态,连同他们姊妹在一块儿时都常发些不经颠狂之语,与她的秉性相去甚远。

    她回想了一会儿,依稀是从卫家出事那段时日开始的,随后便是她阿娘的乳母坠车而亡,主仆两人情谊深厚,她阿娘接二连三地受打击,先是彻夜难眠,接着便性情大变,若不是哀毁过度,便是……而她阿耶似乎就是在那时遣了乳母张氏前来伺候。

    那些本来看着并无不妥的寻常事一旦串在一起,桩桩件件都透着古怪,南金乡公主有孕在身,本就禁不住多思,这些事又关乎她父母,做女儿的夹在中间只觉茫然无措——若阿耶真的对阿娘做了什么,她又待如何?

    南金乡公主疲累地捏了捏额角,酷似王妃的纤眉紧紧蹙了起来,低低叫了声:“阿娘……”旁的话还来不及说,齐王妃便转头狠狠地瞪了她一眼。

    说话间张嬷嬷已经折返了,身后跟着几个垂眉敛目的年轻女子,个个生得花容月貌,身着一模一样的青色纱衣。

    钟荟眼泪还挂在脸上,往那些女子身上扫了一眼,兜着袖子傲然立着,脊背挺得笔直,冷冷一笑道:“堂姑母心疼侄儿和侄媳,我们夫妇感激不尽,不过这份情谊咱们实是消受不起!”

    张嬷嬷闻言暗暗垂下头,眼里闪过一丝莫名的笑意。

    齐王妃气得脸色铁青,一拍几案便要站起身,起到一半却突然扶住额头软倒下去,一旁的侍女眼明手快将她扶住,几个女儿媳妇儿急忙围拢上去,一时间掐虎口的,寻丸药的,张罗叫大夫的,禀报郎君的,乱成了一锅粥,一众看戏不怕台高的客人也不得不或真心或假意地上前关切询问。

    齐王妃气息奄奄,脸色青白,由侍女扶着靠凭几坐下,颤抖着手从袖子里掏出个小匣子,三女儿饶丰乡公主熟练地打开,倒出数颗小指甲盖大小的丸药,伺候王妃服了下去,又接过侍女端来的茶汤喂她饮了两口。

    王妃闭上眼睛缓了缓,片刻又睁开,缓慢而虚弱地抬起手,指了指依然倔着脑袋立在原地的钟荟,嘴唇一翕一合,显是气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饶丰乡公主气急败坏地对钟荟道:“阿娘素来有心疾,再如何也是长辈,还请卫夫人担待担待吧!”

    济南郡夫人宋氏是个口无遮拦的,说话很少打心里过,又喜欢管闲事当和事佬,当即大大咧咧道:“是啊使君夫人,今日好歹是王妃殿下寿辰,做小辈的就顺了老人家的意思,不过一个低贱女子罢了,难不成还越得过你去?”又对身旁的刘氏道,“刘侧妃您说是不是?”

    刘氏显然不想淌这混水,只是矜持地点点头。

    钟荟垂下头,紧紧抓着衣摆,流露出些许愧色:“我……我……我也不是有意的……”

    宋氏见她有悔意,觉得八成托赖她这说客的功劳,热情地走上去挽住她,浑然忘了这姜氏虽年轻,却是她夫君上峰的家眷,自说自话道:“王妃哪里会与你计较,好好同她赔个不是,大喜的日子,莫要哭哭啼啼的。”

    既然有人铺好了台阶,钟荟便顺着往下走,上前向齐王妃行大礼赔了不是。

    王妃面上还有些不悦,只不过伸手不打笑脸人,再同她计较便显得太小器了,便颔首道:“你知晓我的用心便好。”

    众人松了一口气,你一眼我一语地宽慰凑趣,气氛重又缓和下来。

    齐王妃往那些排成一排垂首站着的美貌女子一指,微笑着对卫夫人道:“自去挑两个罢。”

    张嬷嬷立即扬声对那些女子道:“把脸抬起来让使君夫人瞧瞧。”

    那些女子都知道他们此次前来是给卫夫人挑选的,叫她挑中的人有幸伺候惊才绝艳的卫使君,比被主人家随手送给某个脑满肠肥形容猥琐的中年官员巨贾不知强多少倍,俱都乖顺地抬起头来,个个桃腮微红,眸含春水,只除了一个,脸色苍白,眼神也有些惊惶,姿容比起其他人来要逊色少许。

    钟荟面无表情,眉梢眼角却流露出不甘愿和忌惮,她挑牛马似地将这些女子来回打量了几遍,目光落在一个体态丰盈的女子身上,挑了挑下颌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回禀刺史夫人,”张嬷嬷满脸堆笑地道,“这些人都是哑巴。”

    钟荟眉头一跳,看向这些女子的眼神便不由自主地透出一丝怜悯,不少世家大族都会从穷苦人家买些美貌女童自小调。教,待长成后当作贵重礼物互相赠送,不过像这样将人弄哑的却不多见,想来不是灌药便是令其吞炭——只是因为怕跟了新主人乱嚼舌根子或是透露旧主的阴私,便使这样的残虐手段防患于未然,这齐王府的作派实在是令人不齿。

    钟荟环顾四周一圈,几乎所有人都对此处之泰然,心里有些堵得慌,但是面上不能露出分毫,又问道:“能识文断字么?”

    张嬷嬷又代答道:“使君夫人说笑了,这些下贱人哪里会这些个。”

    钟荟似乎对此满意,点点头,闲闲地伸出手,看似随意地指了两个,被她点中的两个女子立即上前一步,其中一个满面红霞,一双水灵灵的眼睛左顾右盼,另一个则脸色如常,只是眼帘低垂,似乎有些羞怯。

    众人打眼一看,使君夫人果然从一堆美人中挑了相貌最不出众的两个,对她那点小心思都心知肚明。

    齐王妃也不管她挑的人是妍是媸,对张嬷嬷道:“嬷嬷带这两人去沐浴更衣,将规矩再与他们说一遍,一会儿派车送到卫刺史府上去,剩下的还是带回去,替我谢谢郎君。”

    不管中选与否,那些女子都向齐王妃和卫夫人谢了恩,低着头跟在张嬷嬷身后鱼贯出了厅堂。

    在场诸人便当没发生过此事,继续谈笑风生,这一场大闹耗费了不少时间,不一会儿便有侍女前来禀报宴席已经备妥,请各位夫人和小娘子移步流云台用膳。

    钟荟本是来贺寿的,叫人强塞了两个美人,心里必定不痛快,对着满案的珍馐自然也得食不下咽,略用了几口糕点便郁郁寡欢地撂下了牙箸,只在有人劝时稍动一动。

    一场寿宴下来,肴馔没吃到几口,倒是灌了一肚子茶汤。

    登上回临淄的犊车时,钟荟已经饿得眼冒金星,奄奄一息地往卫琇长腿上一摊,拿哀怨的眼神瞅他:“卫阿晏,你不厚道,叫人办差也得给人吃饱饭不是!”

    “真是辛苦夫人了。”卫琇变戏法似地从袖子里掏出一个蜡纸包,在她眼前晃了晃,钟荟顿时来了精神,一骨碌坐起身,三两下将纸包打开,见是几样精致的糕点,轻轻欢呼了一声。

    “慢慢吃,小心别噎着。”卫琇取过执壶和琉璃碗,替她倒了一碗牛乳,伸出手指抹了抹她嘴角的一星点心渣。

    糕点下肚,钟荟终于缓了过来,抚抚心口道:“堂姑母处境堪忧,她身边那嬷嬷不对劲,回去再同你细说。”

    卫琇点点头:“不忙这些,回去先用膳,眼睛也要好好洗一洗敷一敷,下回别再用这法子了。”

    钟荟叹了口气道:“这不是怕演得不真么。。。。。。卫使君夫人还真不是个轻省的差事,好在你夫人我冰雪聪明,若是哪一日我撂挑子不干了,不知上哪儿去找人接替。。。。。。”

    钟荟一句玩笑话未及说完,便被堵住了嘴。这一吻来得蛮横,钟荟慢慢有种行将溺水般的窒息感,不由自主地拿手推了推他,卫琇紧紧扣住她的后脑勺不放,蛮横中几乎带上了些许恨意。

    不知过了多久,卫琇总算松开她,深深看她一眼道:“不许再说这种话。”

    钟荟没想到一句戏言惹得他大动干戈,心有余悸地点点头。

 第161章 暗通

    两人回到临淄已近子夜。

    主人未归; 奴婢也不好就寝。一踏进院子,阿枣便风风火火地迎了上来; 焦急道:“娘子!您总算回来了!”随即注意到一旁的卫琇,屈膝行了个礼,态度比平日少了几分恭敬,多了点忿懑:“见过郎君。”

    钟荟见她柳眉拧得都快打了结; 猜到她为什么火冒三丈,故意笑着撩拨:“怎么了?家里出什么事了吗?”

    阿枣碍着卫琇在场不好直抒胸臆; 别别扭扭道:“……是齐王府; 今儿下午送了两个……人来。”

    “哦,”钟荟朝一脸无奈的卫琇挤挤眼; 不以为然地道; “我正要问呢,你把人安置在哪里了?”

    阿枣有些怒其不争,他们主仆说话一向不讲究; 可当着郎君的面不能削了娘子的脸面,不情不愿地努努嘴道:“没叫他们进院子; 在东厨后头呢……”

    东厨后头不是菜窖便是柴房; 钟荟感佩阿枣的忠心,不过把人家娇花似的小娘子关柴房里实在不厚道。钟荟哭笑不得,对阿枣道:“我和郎君先去屋里歇会儿; 叫杏儿去厨房传些汤羹点心。你去把那个子矮些的姑娘带过来,在西厢房里候命。”

    卫琇皱了皱眉:“奔波了一整天你也乏了,待明日再问吧。”

    钟荟借着廊庑下的风灯看见他不豫的神色; 想了想,大约是介意外人进内院来,便改口道:“人来了还是带到外头听事里吧。”

    阿枣领了命正要离开,钟荟突然想起了什么:“枣儿,你是不是没给人家饭吃?领他们去厨房吃些东西,今夜先找间客房,叫那高个的姑娘先去安置,明日再安排住处。”

    待阿枣转身走了,卫琇捞起钟荟的手捏了捏,忿忿不平道:“自己还饿着肚子,你倒记挂旁人。”

    钟荟心里熨贴,慷慨道:“有你这句话,便是再饿上三天也无妨。”话音刚落便听腹中“咕噜噜”一串响。

    钟荟无奈地拍了拍肚子,低声骂道:“酒囊饭袋!尽拆我的台!”

    卫琇忍不住笑起来,流丽的灯火映照着弯弯的眉眼,别有一种好看,钟荟不防瞥见,不由怔住,连方才丢人都忘了,义正辞严道:“阿晏,你当着旁人可不许这么笑。”

    卫十一郎眸色深深,笑意更浓:“谨遵夫人之命。”

    ***

    两人沐浴更衣,用了些阿杏送来的羹汤,阿枣也带着那矮个的美人到了外头听事。

    卫琇想要避嫌,钟荟却道:“既然是堂姑母遣来的人,你还是一块儿去罢,免得我有疏忽遗漏。”

    那美人一见卫刺史夫妇,诚惶诚恐地起身行礼,看得出来她已经尽力克制,可那自小习得的媚态已经深入骨髓,卫琇脸色便又冷了一分。

    “不用拘谨,”钟惠见她畏缩,好言安抚道,“你有名字么?”

    女子撩起袖子给钟荟看她手腕上刺的“庚戌”两字。

    他们这些人口不能言,又随时可能被挑中了送人,名字不过是多余的东西,倒是编个号更方便嬷嬷管人,到时候跟了新主人,若有这个雅兴便给取一个。

    “小时候的名字不记得了么?”钟荟又问。

    女子不料夫人会突然问这个,咬着下唇使劲回想了一番,无奈她卖入王府时年纪太小,记忆早就模糊成了一片,只得满怀歉意地摇摇头。

    “从今日起你便叫阿乔,”钟荟说着指了指身前几案上的笔墨和帛纸,“开始罢。”

    阿乔欠了欠身,生疏地抓起笔,往墨池里蘸了蘸,犹豫再三才下定决心落在绢帛纸上,因为墨蘸得太饱,一落笔便洇开一团黑乎乎的墨迹,阿乔赶紧战战兢兢地搁下笔,伏倒在地不停磕头。

    钟荟见她这杯弓蛇影的模样便知这些女子在齐王府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忙道无妨,叫她起来。阿乔见刺史夫人并无怪罪责罚的意思,这才坐起身重新握住笔杆。

    她从未学过读书写字,仅凭心中的记忆将齐王妃给她看过一回的书信摹写下来,东一笔西一划,全不是按写字的顺序,与其说是在写字,毋宁说在画字,起先绢帛上只有些谁也看不懂的凌乱线条。

    过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绢帛上的字迹渐渐成型,自然有错漏之处,书体也歪斜扭曲不堪入目,可卫琇和钟荟连猜带蒙,将大意看了个八九不离十。

    随着整封信逐渐完整,两人的神色也从震□□为凝重。

    阿乔涂完最后一笔,反复端详了许久,方才下定决心搁下笔,向两个新主人拜了拜,用袖子掖了掖额头上的汗。

    整封信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但是一个不识字的人仅凭片刻的记忆便大致描摹出来,这是何等困难的事,钟荟不由对这女子刮目相看,怜悯之外又多了几分遗憾和唏嘘,勉强露出个微笑称赞道:“你写得很好,今日晚了,你先去歇下,明日我再赏你,从今以后你便是卫府的人,安安心心留在此地吧。”

    说着扬声叫来等候在屋外的阿枣:“你带阿乔去安置。”

    又对阿乔道:“这是你阿枣姊姊,要什么找她便是。”

    阿乔顺从地跪倒在地,以额头触了触地面,抬头时眼里隐约有泪意。

    待两人的脚步声渐远,钟荟起身放下垂帷,合上门扇,匆匆走回卫琇身边。

    卫琇自然地拉住她一只手:“为何把那两个女子留在家里?若是不忍心送回王府,远远打发到庄子里便是了。”

    送回王府自然最好,说不定还能把回信传给齐王妃,钟荟原先也是这么打算的,可方才对上阿乔泪光闪闪的双眼,便鬼使神差地决定将他们留下,那双眼睛里的感激分量太重,叫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