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了铜,俺的牛车、马车就能做得出来了,铜轴是不需要润滑剂就可以正常工作的,铜合金不仅比较耐磨,还有自润滑性能。。。。。。牛车可以实现大量的物资运输,马车么?呵呵!奢侈了一点吧,不过是很好看的快速运人交通工具啊!
    还有俺们村的马具也应该换换了吧,一整套铜马具可是很不错的配置哟!一直没有办法上马掌。就是没有金属的结果,没有马掌,会大大限制马的使用寿命和使用范围啊,将来在城与城之间如果有了硬质路面,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全是草原和森林的话,钉了马掌的骑兵可以高速奔跑在这些道路上,爽啊!
    还有硬度比较高的精铜,奢侈一点。做几副犁用用会不会太过份啊?
    俺当太昊族长这么些天了。是不是也得有把铜佩刀呢?
    还有,所有的农具、木工工具、陶工工具是不是也要升级换代呢?
    但一个月后传回来的消息给了我一个沉重的打击:孔雀石太少了,只有两名骑兵从马上带回来的不到70斤散碎石头,其中最多有十分之一是比较纯地,多数都以杂质为主,我估算了一下,能有30多斤纯正的孔雀石就不错了。
    看着这堆驳杂花哨的石头。我苦笑了一下,这点石头够做什么?一辆马车?一把刀?
    不对吧,难道铜矿就孤零零地长这么几颗?
    一定还有更多的矿石存在!
    我拿过木恩的回复,还好,上面说了发现孔雀石的位置——就在离莱鹰地部族那个旧址不到20公里的地方。
    好啊,老天真是看顾,连我要的煤都准备好了。
    不等了,我让梅梅高高兴兴地玩那几块石头,跟着骑兵们往贸易城出发。
    木驼还得呆在太昊,协助管理后期的建设工程。贸易城现在是马齐当家,显然他没有想到我会亲自过来,连迎接的准备都没有。
    但在太昊辛苦了太久的骑兵们还是享受到了大元宗庙的美食招待。
    贸易城现在是大元四城里最富足的,一是位置居中,二是马齐在过去这一年多里经营得很不错,商业区的规模比居民区还大,城内最多时已经达到近7000人居住。
    以前送到太昊的礼物中,最好的陶器居然都是出自贸易城而不是大元城,看来土土的徒弟们真的青出于蓝了。
    “族长要那些绿色的石头?”马齐私下里向骑兵们打听我的来意。
    骑兵们也是一头雾水,不知道我拿石头做什么用。
    我先不急着解释,而是让马齐准备一批农具,包括石锄、石锹等,给每一名骑兵带一把。
    这下子骑兵们不乐意了。
    就算是在太昊农忙的时候,所有的骑兵都还是从事马上工作:保护、运输、狩猎。。。。。。可从来我都没让这些在太昊城辛苦的骑兵们做过农业!
    骑兵的专业化应该就是从他们这一批200来人开始的。
    可他们却没有想到,这一次不是要他们改行搞农业生产,而从事一项全新的职业——矿工!
    五天后,我们到了莱鹰原来所在的那座山,木恩坚决地执行了将煤矿控制在骑兵手里的原则,山洞现在是大元骑兵的基地。看到族长到来,巡逻的骑兵立即将30多名长驻的骑兵全叫了出来。
    “族长来找石头?”
    那种黑色的石头要不是能烧,已经足以让这些骑兵腹诽至死——强大的骑兵不是用来战斗或狩猎,却守着一堆石头!
    现在族长又来找石头了,是不是另有一帮兄弟得摊上同样的任务?
    这伙心怀不满的骑兵看着跟我来的大队人马居然每匹马上搭了一把农具,都悄悄偷笑,而我们这边后来的骑兵竟然还真把脸臊红了的。
    但由于木恩派遣大队人马来找过这种石头,我拿出一块石头,守媒的骑兵立即就认出来了。两名骑兵自告奋勇要带我们去发现孔雀石的那座山头。
    缓缓地往东跑了一个多小时,已经见到了前面有一座显得比较特殊的山,高度大约在150米左右,但植被比周围的山要少,裸露出来的崖石比较多,风化的岩石在向晚的夕阳中呈现美丽的金黄色。
    这个颜色让我有点流口水——要都是铜那多好啊!
    第二天一大早,我拿着石锄,宣布此行的工作安排:50名骑兵负责狩猎和保护营地,剩下的150人以20人为一组,沿山脚仔细搜,不放过每一个草丛,一定要找到深绿色和金黄色的石头。
    朝霞中,高处山崖一片亮红,已经不是夕阳中的颜色,大队人马立即顶着朝霞四散而去。
    正文 第一百零四章 … 焉知非福
     更新时间:2009…2…16 13:59:01 本章字数:2252
    我骑着云龙,也选了山脚的一处,拔开草寻矿。
    渐到日中,温度已经上升,周身暖和起来,但换了好几个地方,仍是一无所获。
    再换地方,遇到了一个骑兵小队,他们却比我稍好一点,已经找到了一小块孔雀石,但小队长却很沮丧。
    他是负责守煤矿的队长,上一次的多数孔雀石就是在他的带的小队找到的。
    可这一次他带的人比上一次多,半天下来却只有这一点点成绩。
    我拍拍肩安慰他:“不要紧,我们还有的是时间。”对于铜器时代的到来,数千年时间都不过份,哪里能在乎这点时间!
    他们寻找的地点是上一次找到孔雀石最多的地方,所以这一次这名小队长满怀信必地带队过来,却不如想像的成绩好,也难怪他失望。但上次的收获也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我决定随这个小队在附近寻找。
    可惜直到日落之前,也没有找到第二颗孔雀石。
    晚上回到营地,我对于快速找到铜矿已经不像早上那样信心满满,躺在帐篷里,拿着全天找到的一大两小三块石头,对青铜时代的向往却更加热切起来。
    天明以后,我对寻矿工作进行了一些调整,后勤的人员不变,但山脚下寻矿的队伍大幅度减少,只留下50人,另有50人上山寻找,还有50人向周边的几座山寻找。我相信这几块孔雀石是不会单独存在的,一定还有它们的“亲朋好友”就在这附近。
    第二天晚上,稍让我安心了一点——这一天找到了15块大小不等的孔雀石,尽管成色比较差,仍能看得出深绿色的条纹。
    但打击就在这希望最大的时候接踵而来,接下来的六天之内,连块好看一点的石头都没有。甚至第八天上我看到一个寻矿的小队干脆去狩猎去了!
    失败!
    我决定给这个不听话地小队长一个起码的批评或警告。
    但等我穿过丛林,在附近的一个山脚下找到他们时,却不得不立即掉头飞奔——一群狼追逐着五六只野猪向我冲过来!
    我一边逃跑。一边往后发了几箭,却只“误伤”到了一只狼,其他的仍尾追不舍。那几只野猪好像也找到了出路,紧紧跟在我后面。
    偷懒地小队见状大惊。全队狂冲过来,靠近我之前,每人至少发了三箭。
    野猪倒下了四只。狼倒下了七只,其他的见形势不妙,立即化解了“种族矛盾”,改为同心合力逃命去也。
    我带着小队人员将一只试图带伤逃逸的野猪追到山崖边射杀了。
    小队长自知有错,屁颠屁颠地跑去捆那只野猪,却不料那家伙还没有死透,带着藤网又将小队长撞翻在石壁脚下。顿时招来近20只箭,把这只野猪变成了“豪猪”!
    小队长气急败坏,抓起一块石头砸向野猪地尸体。
    “不要!”我大吼一声。
    小队长瞪大眼看着我——族长连死猪的尸体也要讲“动物保护”?
    但让我紧张的不是那只猪,而是小队长手里的石头!
    那是一块金黄色的石头!
    我从摆着PLSE一动不敢动的小队长手里接过那块石头。那家伙才明白我看上的是这个东西,而不是那条死猪。
    我推开吓了一头汗地小队长,在他刚才爬起来的地方扒开草丛——额滴神那!得来全不费功夫!
    地上还有几块乱石,但掩不住埋在下面的金黄色石头!甚至从面前处处裂口的石壁上,也露出几块金黄色地壁角!
    这是铜矿而不是金矿!从颜色上可以看得出,是比较像金子,但却实际上是铜矿。金子的颜色还应该亮得多。
    我当即决定,让那个小队长去通知所有小分队,将营地迁到这附近来,其他人员随我在这座山脚下继续寻找。
    不过一顿饭功夫,我面前已经堆积了不下50块大小不一的孔雀石和金黄色的铜矿石。
    我看了看这座近100米高,方圆数公里的山,心想,老天!你不会这么慷慨吧!要是这座山都是铜矿,那不是得让少昊、太昊诸族跑步进入青铜时代啊!
    到晚上,所有的人都到齐了。而铜矿的基础探查也已经有了结果——这座山至少有七处发现了露天地铜矿!在我面前已经堆了近100多斤孔雀石,而金黄色铜矿的数量至少是孔雀石的五倍!
    后面赶过来的小队都被镇住了,只有那位被野猪放倒的小队长到处吹嘘,当时族长处境如何如何千钧一发,万分危急;他和所在的小队如何在他的英明领导下及时发现,紧急赴援;一头野猪如何死命挣礼,逃往山壁;他如何跟族长一起并肩作战穷追不金;最后——关键之时,他不慎被野猪撞倒,而因此发现了这个巨大的矿藏!
    一个人口沫四溅,周围一帮野汉子听得目瞪口呆。
    I服了you!
    我在心里比了一下这小子。
    但我没有时间跟他计较,按大元律,至少打他板子是少不了的,但看在他今天那“贵重的屁股”摔得正对地方,就放了他一马。
    我正对着那堆石头流口水。
    多好地东西啊!
    居然还有几块原生态的铜!
    而其他的铜矿石杂质也极少。看上去就是一个大四个叉——爽!
    这个年我是不打算回去过了,让骑兵们把贸易城的木匠、建筑工、陶工都各给我叫上30人来。
    族长我要炼铜了!
    接下来的几天里,没有人可以休息。后勤的人员开始在营地周围建起简单的木栅,其他骑兵都如我所料变成了矿工,而所带来的农具则用于刨开矿石上的乱石和浮土。
    我是一个真正的守财奴,每天只懂得在渐渐长高的矿石堆旁俊笑。但每找到一块天然铜,我就立即刨到我的帐篷里,每晚上陪着这些铜块睡就是香啊!
    20天以后100多人的专业技术队伍来到矿山现场,热火朝天的铜矿建设开始正式拉开序幕!听到要建筑工们开始建设土坯房,新生的“矿工们”面面相觑,猜到一时改不回行了。
    我在一旁偷笑:“还早呢!这里的建设量将不会小于建一座新城!”
    正文 第一百零五章 … 怒急拆炉
     更新时间:2009…2…16 13:59:10 本章字数:2198
    我感着要做的工作却不是炼铜,而是建墙。
    这个基地就算一时半会不能成为一座新城,但作为“工业基地”,基本的防御能力是需要的。这一个月里,不断见到狼群、豹子、野猪、熊,让我对工作环境的安全性极为担心。
    所以新来的技术人员主要工作首先放在基地“村”的建设上。
    很快,又一个月以后,一道墙厚达一米左右,高度2米5的围墙圈起了大约边长为200米的一个正方形,石壁成为天然的一道墙,所以这道围墙只建了三边。正方形建在一个山坡上,所以围墙的顶上也是一条曲线。
    而且由于按我的要求圈进了一条小溪,还专门在下坡方向靠近村门的地方,用山脚的碎石搭了一个下水道。
    看着紧张施工的土房,我又找回了数年前当村长的感觉。
    另一项建设工作也在同时进行,同样不是炼铜,而是烧砖!
    炼铜需要能产生高温的炉,而这样的炉应该需要能耐高温的炉壁,所以我先得烧制一批高质量的青砖!
    两座专门用于烧制青砖的竖窑也在紧张的施工中。
    还有一座专门烧制高温陶器的陶窑也已经着手在建设。
    就算用矿石炼不出来铜,我手里的天然铜也已经有近10公斤重了,只要铜炉一建成,应该有足够的温度可以融化铜块吧,我记得铜的融点比铁要低几百度,所以后世的奴隶社会匠人才会先发现铜的可冶性,铁的使用就晚得多了。
    但铜的融化温度应该也不会低于制陶所需要的温度吧!
    所以我需要能耐高温地陶器来做坩锅,才能在里面融化天然铜块。还要烧制很长的陶柄,不然没法子把融化了的铜汗汁倒出来。
    对了,我还需要大量的碳。现在煤还没有大量开采并运过来,我想先使用木碳,早期的炼铜应该就是使用的木碳。
    但这一次我采用的制碳方法要做一点改进,纯粹靠堆烧大量木柴来制碳的话浪费太大。我让负责伐木地骑兵们给我将树干砍成1米来长的段,20根左右砌成一堆,用黄泥糊在外面封成一个土堆,顶部留一个出气孔,然后在周围堆起树枝点燃。两天以后打开。除了最中心那部分以外,基本上都碳化了。
    有了这个经验,工业村里烧起了十来个火堆——我需要的碳非常多。
    工业建设在篷勃发展,后勤工作也要跟上。马齐那边已经得到通知,大量的粟米正在通过骑兵运来。现在大元四城里随便哪一个,都比我这个族长所在地太昊城更富裕。
    一晃就到了太昊三年的二月底,再过三个月,就是我到这个世界的第十一个年头了,终于能从石器时代进入到青铜时代,看着眼前风风火火的建设场面,我对时间的流逝有一种隐含的恐惧。
    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我的伙食条件比较好,或者繁忙的工作锻炼了我的身体。应该近28岁左右的我竟然没有呈现出这个时代同龄人所应有地老态,这一点也在其他骑兵身上得到体现,骑兵们的身体状况一般要好于绝大多数同龄人。
    但我还是有一点紧张。
    要是在我挂掉之前,还没有能培养出能熟练的炼铜和铸铜匠人,那人类的青铜时代不是得又推迟许多年?
    还好,建炼铜炉所需要的青砖,陶坩锅和陶柄、陶勺(盛铜汁用的)都已经在烧制中,我下令尽快加大找矿力度,尽可能多找到一些天然铜块。
    坩锅是一个陶罐。直径20厘米左右。深度近30厘米,带有耳柄。
    现在我的主要工作是设计一个炼铜炉。
    按我的记忆,后世的炼铁所用地炼铁炉是用电流产生地高温,铁矿在里面完成还原过程以后,产生的铁水是通过一个可以开关的闸门流出来的。大跃进时在农村时到处都有土法炼铁的小铁炉。那时地水平都能炼出铁来,相信炼铜应该还容易些吧。
    所以我设计的炼铜炉是一个“大砖桶”:断面是一个D字形,其中的直边大约1米2,弧边最远距离直边有一米左右,深度是1米2左右,底部是斜的,在D字形底部的圆弧顶端,也就是斜底的最低处,炉壁上开了一道“门”,高10厘米,宽20厘米,“门”外用一块活动的陶砖堵上,陶砖带耳,可以通过过长陶柄操作开或者关。
    “门”外还紧接着放了一个50厘米长陶制的明槽,用于导流将要流出来的铜汁,明槽出口下将用来安放坩锅。
    3月10日,青砖和陶制炼铜工具都已经做好,我也早已经让骑兵带信到太昊城,让风余和木驼负责今年的春播工作,特别是选种工作继续加强,看看这边的工业生产,我是没办法这时回去了;两座按我设计施工的铜炉很快建设了起来,并在3月21日完成了内部的硬化烧结。
    22日早上,近200斤木碳倒入一个铜炉,数十块矿石投了进去,再铺上近200斤木碳,我从活动陶门的地方点上火,把陶门保持打开。
    很快,“轰隆隆”的火声从炉中响起,所有人都立即退后,1米外都能够感受到炉体发出的灼热。
    我和木壳一人拿一根陶柄,前面勾住那块陶门,就等看到铜汁产生,然后把门关上。
    可是等到近两个小时过去,碳已经烧得差不多了,按我的经验,也已经应该达到高温陶所需要的温度了,铜矿应该能够炼出铜汁了吧?
    可是就是没有看到任何东西出来。
    到中午时,火已经烧尽,余热未消,我让人给铜炉浇上水,跑到炉边往下一看:
    靠!所有的矿石全堆在炉底部,的确是出现了凝结的铜,却是将这些矿石都粘结在了一起,甚至跟炉壁也生了根。
    这下子我傻了眼。
    烧也烧不动,取也取不出。
    两天以后,几名浑身碳黑的骑兵傻乎乎地站在我面前,看今天还要不要下到炉子里去刨那几夫该死的石头。
    我脸红了半天,气急败坏地吼道:“拆炉!”
    正文 第一百零六章 … 开天铜斧
     更新时间:2009…2…16 13:59:20 本章字数:2258
    炼铜炉很快就拆开了,青砖被很快用于重建另一座炉子。
    面对拆开以后仍凝在一起的铜矿石,我仔细地观察了半天。的确能看到上面有还原出来的铜,甚至有的地方已经出现流动后重新凝结的比较纯的固定态的铜汁。
    这说明我们的炉温应该是达到了还原铜所需要的高度,但为什么会终止?
    时间不够?
    那么是碳少了?还是矿多了?怎么样才能保证足够的时间?
    矿石在不断增加,我的烦恼也在同步增长。
    对了,我不是还有一点天然铜块么?
    炼不出铜来,先试试铜块好不好用总行吧!
    融铜之前我开始伤脑筋——这个世纪的第一块铜用来做什么好呢?
    我得选择一样既好看又实用的东西?
    兵器?一把铜匕?一把剑?
    农具?铜犁?
    木工具?凿子?
    ……
    不!这些东西都不具备足够的原始风味。
    最后我选择了铸一柄铜斧!盘古开天地,不就是用的斧么?那把斧是谁给他铸的?呵呵!不会用的是我将要铸的这把吧!
    一柄15斤的铜斧应该看起来有点视觉冲击力了吧!
    在建筑工人们修复炼铜炉这段时间里,我开始做铸造用的浇铸模,没有后世的条件,专用的型砂我是不打算去弄了,直接用粘土做的型腔,而且由于分模精度难以保证,我把整个斧头型腔都做在同一块粘土里。
    过程还是比较简单,我用四块木板拼了一个上下通透的“箱子”,把粘土倒进去夯实。表面刨平,趁粘土还没有干的时候挖出一个梯形,长边约有30厘米,短边约有15厘米。但断面是三角形的,从上往下看是一个梯形,梯形地短边比较深,达到约8厘米,略微倾斜:长边直到粘土表面。形成锋刃。
    这样子,一把斧子的形腔就有了。
    为了美观,我还特意将梯形的两腰修成弧形。不过这样还不够,还得为这把“原始第一斧”装上柄不是?
    为此还得铸出装斧柄的位置。我用一根木棍裹上一层厚厚的粘土。再用木刃修成直径约5厘米的泥圆柱。
    将这根泥柱小心地安放在斧头形腔中斧柄所在的位置,并用粘土压紧,以免被冲下来的铜汁冲走。
    接下来是做浇铸系统。
    我让木工另做了一个差不多大小地箱子,也是只有四个边框,上下通透,装入粘土前先在里面按我指定的位置插入两根直径约3厘米的木棍,等粘土压实后轻轻摇动并取出木棍,再把这个泥箱放到做了型腔的泥箱上——刚好,两个通孔正在斧腔地正上方,靠近柄的位置。
    其中一个孔口被我小心地修整成为漏斗形。做为浇口,融化以后的铜汁将从这里倒入,另一个孔将作为“冒口”,多余的铜汁会从哪里流出。
    融化铜块不需要那么大的铜,我在地面挖了一个直径约80厘米,深60厘米的土坑,点起大火烧结硬化,再放入一层20厘米厚的木碳,将坩锅安放在正中间。里面放入铜块。估计融化的铜汁将能装满我所做的型腔还稍多一点。
    点起火后,纯碳火的威力很快将我们逼得距离一米以外。
    但由于这个结构添加木碳比较方便,我们不断往坑中添加木碳,保持温度地不断上升,一个小时后。面上的铜块出现了往下陷的迹象,说明底部的铜块已经开始融化了。为了加快速度,我让人投入更多木碳,使木碳堆积的高度达到坩锅的颈部。
    火势愈大,一米外都不断有热气袭来,我和几个加木碳的人都不得不避让开一点。
    坩锅中的铜块加速融化,已经能看到铜汁从面上的铜块间漫上来。
    但这时面上地铜块却顽固地坚决不融化!
    木碳我不缺,但这坚决不融地东西我却无法可施。
    气怒之下,我抓起一根树枝,向火堆扫了几下风。
    嘿,居然有点效,坩锅边的碳火颜色变了一点,温度好像有点提高,铜块又漫过了一点,虽然碳灰满天飞,但为了出成果,我们几个顶着灼热,稍微靠近火边一点,小心地一边加碳一边鼓风。
    果然,这下子速度加快了,温度上升比较明显,坩锅在火面上的部分居然出现了透明的迹象,而面上的铜块也在快速地消融中。
    当最后一点铜块消失不见的时候,已经可以看见坩锅中“波光荡漾”了,铜块全部融成了铜汁,一锅黄亮的“汤”出现在我们面前。
    停止添碳后,火热略小了一点,我和木壳一人一根陶柄伸向坩锅的耳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