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靠!那你们全给我下厨房不就得了!我对这种话有点腹诽。
说成来吃年饭的不就得了么?
“族长!不是这样……哎哟!”
他身后的一名小族长靠近来想要说什么,被姜飞起后腿踹飞到兄弟中间倒下。
“没…………没事,大哥咱们走……”姜由换上笑脸,为我开道。
我笑笑…………这帮兄弟们在玩什么把戏?
正文 第一百二十三章 … 行贿好礼
更新时间:2009…2…16 14:04:56 本章字数:2256
姜由规矩矩地陪着我步入庙门,他们族里的长老们见到铜头进来,便作势要跪,姜由站在我身后一摆手,老头子们乖乖回到了座位上。
盛宴开始之前,我带三族代表一起,进祭太昊祖神。
自太昊宗庙建成,我将那石壁上的镂雕像反复揣摩,最后才在麻布旗上画得有九分神似。将这面旗挂在宗庙主殿壁上以后,长老们都已经不太坚持一定要到神山去祭祀了。但为了兑现诺言,我还是在神山那边建了一座“小庙”,供长老们前往祭祀时歇脚用,并在庙里安排了几名族人长住,维护神山石壁前的卫生。
太昊宗庙的主殿是一个长方形建筑,长近百米,宽却仅有20米,主要是架椽比较困难,主梁是很多根梁接成的,以至殿内有数十根立柱支撑,大柱直径达到了近50厘米。这样的建筑对我而言没有什么冲击力,但其他族的长老和族长则有“大开眼界”的感觉。
人工绘制的“神壁图”在长方形的一端,我带着太昊族人在香案前跪下,其他两族并列在后方跪下,前排跟我跪在一起的还有姜由和盈伯。
兄弟之族就是这样来体现的,这是第一次三族族长和长老团在同一个地方祭祖神。
“祖神庇佑!我太昊、少昊、黎三族于太昊四年春播粟种,秋获丰收,族人无忧,牲畜无害,风雨无灾。”
“有炎一族,毁我良田,伤我族人。幸我三族,戮力同心,并肩作战。终败强敌,使族人得以保全,宗庙不致毁损,祖神之祀不绝,皆是得祖神与三族先祖庇佑,天地诸神庇佑!”
“今有三族族长元齐、盈伯、姜由,率族中长老,谨以三牲,祷谢于诸神,愿诸神长佑我三族平安,来春粟苗茁壮,牲畜肥美。”
“年岁更替,日月轮回,唯诸神不灭,可鉴三族致祭之诚!”
祭后是盛宴正式开始。太昊族端出数十坛粟米酒待客,宾主尽欢。
这点酒来得不易,本来考虑到将来的扩张大计,我对粮食是颇为顾惜的,总想利用难得的丰收,扩大明年的太昊人口容量。将搜寻散落部族的工作范围扩大到200公里以内。这项工作需要大量的粮食支撑,按目前太昊近20000人的规模测算,一人一年300斤的口粮,太昊的粮仓就所剩无几了,再增加人口的话,负担能力有限。
但这一年的年饭意义重大,不仅通过一场大战,将三族紧紧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初步的联盟,更为文明扩张打造了一个相对牢固的基础,也有了在一定阶段足够的人口规模条件。
所以在我的亲自指导下,为这顿年饭酿造了近百坛粟米酒。这种上了一点规模地酿酒工作还是需要很多技术上的细节把关的,如粟米的挑选。酒水的蒸馏,陶坛的密封。尽管还没有到后世蒸酿的程度,但质量与细节密切相关却是跑不掉地。
我在心里YY。如果我把这个年代的酒曲用坛封好,到后世考古人员打开以后。泸州老窖的1573就算不得老酒了。
“元齐祝三族长盛不衰,永为兄弟之族!干!”
宴会厅内轰然响应,欢声四起,杯箸交响。
姜由的大眼四下张望,觑个空子,悄悄举杯跑到我边上。
“大哥啊,这东西真好,你还有没有啊?”他小口地啜着粟米酒,腆颜陪笑说。
“有屁就放,绕什么弯子!”我笑骂。
“嘿嘿嘿!”他又下意识地去摸后脑勺,却伸手就碰到牛角,“我黎族那边兄弟们都说这东西好啊,又好看又好用,所以今天死活缠着要我带他们来,看大哥能不能也给他们都做一个?”
。。。。。。
我无语。
刚才还以为他要的是酒,现在才明白过来,是脑袋上的这个东西。
这东西好使吗?
在石头城我就让他勉强取下来让我试了试,又重又夹头,难为他竟戴上去就不舍得取下来,现在竟然还要为兄弟们一人做一个。
果然是好族长,果然是好老大,能够推己及人。
“好是好啊,不过你找错人了,我帮不上忙!”我用手指着另一桌上的土鲁,故意调侃他。
土鲁来了以后,我已经将匠作区的事情都交给了他,甚至从工业村来的铜锭都是由他接收以后再进行分配,这个事情耗铜不少,还真得土鲁出面才能完成。
这个阶段由于他负责铜的分配,已经是匠作区匠人们的“上帝”,有时候他的发言比我还有效些。
不过姜由那是什么人,会有为难的时候吗?
五分钟以后,他已经坐在土鲁边上,搂着小个子的土鲁肩头一边拍一边称兄道弟了,我看着他每拍一下,土鲁就痛得呲一下牙,感觉这个友情对土鲁来说还是太“粗暴”了一些。
不过让我好奇的是,姜由居然悄悄从皮袍子里拿出一个兽皮袋,从桌底下递给土鲁。
好啊!你小子!居然知道“县官不如现管”的道理,向“匠作区主管”同志行贿了!
这小子在用什么好东西收买土鲁?
土鲁显然不懂得“财不露白”的道理,伸手就解开了上面扎死的鹿筋——看来他也比较好奇。
等他把里面的东西拿出来反复端详时,就该我粗暴了。
“给我!全都给我!”
我一把抓过兽皮袋,将土鲁手里的东西也抢了过来。
“还有没有?”我瞪着姜由。
“嘿嘿!”姜由不知道我为什么那么大反应,吓得干笑了两声“没——没有了,我都是从炎族人那里搜出来地。”
靠!抓获俘虏不许搜身!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知道不?
“这是什么东西知道吗?”我小心地取出一颗问姜由。
他先是摇摇头,后来又若有所悟。
“菽!炎族人说这叫菽!他们也是在山上发现的,有一座山上特别多。”
菽?我怎么看这是一颗豆子!
什么豆呢?有一点像后世的黄豆,也是黄黄地,不过要狭长一点点。
不管了,反正我又多了一种作物!
豆类作物是好东西啊!明年,说不定我就能喝上自己磨制的豆浆了。
正文 第一百二十四章 … 奔向黄河
更新时间:2009…2…16 14:05:42 本章字数:3369
我拿着这袋豆子,如获奇珍。
“把黎族的礼物转到土鲁的畜栏里面去,这东西归我了。”
姜由和土鲁面面相觑,不知道为什么我对这点东西兴趣那么高。
呵呵!等你们尝到大豆炖肉、豆浆,还有豆油,就知道这东西的好处了。
开了春,种完粟,我就会单独开一片坡地,把这些豆种下去。
但开春以前,我还有一件放不下心的事——炎帝到哪去了?
没有彻底的解决炎族的问题,我无法安心的全力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这些年来,拼命扩大人口规模,集中发展文明,所为都是尽可能的在有生之年能全面地提升这个世界的文明水平,但在农业文明没有真正地强大起来之前,我是不放心的。说不定在我嗝屁以后数十年,一个强大一点的游牧部落看着一地的鲜嫩粟苗,想用来喂牲畜,就顺便将我们的文明给灭了。
我得在还能战斗的时候,尽可能的全面树立农业文明的绝对优势地位。
不过这的确很难,不是我能轻易达到的目标,在过了数千年以后的后世强大王朝,仍旧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往往一个中等大小的游牧部落,就能将所谓的“中央王朝”打得纳币和亲,无还手之力。
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在发展中不断壮大骑兵的原因。
农业文明一定得有强大的机动力量作后盾,目前我们所拥有的这种马还远远达不到后世的中亚、西亚传过来的“高头大马”所能提供的那种战斗支持力,但经过不断的改良和引进,相信在很多年以内,太昊的骑兵在草原上应该都处于优势地位。
后世的封建王朝,拥人口数千万,有时往往连一支数千人的骑兵都建不起来,怎么能保卫其文化?
太昊的发展有必要给后世建立一个不间断文明的基础,让一个强大并领先的文明持续地发展下去。文明的持续需要有制度、宗教、民族性等方面的因素支撑,但任何时候,一个具有强大武力,并懂得节制使用的文明。应该可以得到安全的发展,而不致于轻易被中断。
但现在,这种优势还远未树立。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比较起来,还处于脆弱的风雨飘摇状态,一两年的欠收,就会让一个农业文明步入绝境。
这时候更经不起强大敌人的冲击。
可是我们也不是孤军作战,“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不是么?
春播之前,我必须得找到我们的敌人或者朋友。
大年后,我把盈伯和姜由都留了下来。仔细筹划年后的战斗。这一次攻守易势,我们在一段时间内将不用为后方担心,至少在春播之前不需要保卫粟地,可以把全部机动力量投入到对敌作战中去。
这方面盈伯和姜由就显得有些无能为力了。
他们的机动力量远不如我。
姜由努力训练了一个月,还没有完全掌握对牛群的驱赶技巧,只是他的铜牛头对牛群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而已。
长途奔袭对姜由控制的牛群来说,还是困难了一点。
另一方面,姜由的“牛骑兵”数量严重不足。黎族人和炎族比较起来,在骑牛方面的确还有欠成熟。
只有将我的骑兵先充分调动起来了。
除了后方留了100多骑兵用于通讯和必要的运输以外,太昊所有的骑兵都得参加这次作战。
太昊五年1月16日,石头城外,烟尘四起,如雷的蹄声大作。
姜由正在进行黎族最大规模的训牛演练,上万头牛在近千名战士的驱赶下,分成四五块,向不同的方向奔跑。经过这半个月的训练。族人的技巧正在趋于熟练。不过让姜由最为得意的是,现在他和他的兄弟们都已经戴上了“铜牛头”!
还真别说,这些“铜牛头”在驯牛中产生了不错的效果,基本上戴铜牛头的族长都会被牛群认为是“头牛”而紧随其后。
姜由骑马站在高处,满意地看着这样的训练效果。
一名“牛骑兵”靠近姜由,伸手往远处一指,牛群狂奔地声音盖过了他说话的声音,但从远处的长草间。一队骑兵的身影出现。在这个时代,几乎就代表太昊的族人来了。
“是太昊族长!”
姜由策马迎上来,翻身下马在前面恭候。
“上马吧!姜由!”我远远地招呼。
我们并辔驰上石头城。路边的族人纷纷下跪,我有些惴惴。姜由却安之若素。
这一次我带来的已经是第五批出发的侦骑,前面已经出发了近百骑,每组20余人,按俘虏的说法,他们的敌人在东北方向,所以我们的侦骑也是往东北方向进发。
一般这样的前期工作我很少参与,但有一天姜由带信给我,说有一名俘虏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消息——北方有一条大河,很大,四季的水颜色不一样,冬天清洌,上有浮冰,夏天会泛黄,浊浪滚滚。
黄河!
我被这个消息打动了。
姜由让人把这个曾经跟随炎族族长向东方征讨作战的长老带来,半晌后,一名看上去大约有30来岁的战士被带到了屋内,他个子没有姜由高,和姜巨差不多,肤色黝黑,看上去颇为彪悍,和太昊族中的所谓“长老”区别就太大了。
这时他已经没有披牛皮的资格,而是在城内从事修城墙和修房的苦役工作,但眉宇间一股倔劲还没有消退,见到姜由,犹豫了一下,却终于还是跪了下去。
“起来吧!太昊族长来问你话呢。”姜由淡淡地招呼。
望向我时,略带惊讶,大约他已经知道,这一次炎族其实是败在我手里。
但这种惊讶和刚才面对姜由时的敬畏有本质的不同,姜由对所有姜氏的族人都有一种天然的慑服力,不论他是炎族还是黎族的战士或长老。
我则明显是一个外族人。
“听说你见过北方的那条大河,能跟我说说吗?”
“那条河在很远的地方。骑牛也要很多天,比草原上所有的河加起来还要大,每到夏天,就会变黄,水中有很多沙子,暴雨后会淹没草原,天地间全是河水,要不是我们骑了牛,战士都会被冲走。所以族人和羊群都只能在坡地上,冬天才能下平原地区来,牛群就不怕了,只要不离大河太近,洪水来的时候不会淹过牛背。”
“大河涨水会淹多远?”
“不知道,我们所能看到的草原都在水下,天地间只能看到水。”
未来水世界?
据说河南平原就是黄河从黄土高原上带下来的泥土冲积而成的,历史上黄河多次改道。想来每一次都会是浊浪滔天的壮观场面吧!
后世的大禹治水,是不是就治的是黄河的水?
“那你们的敌人是什么人?”
“和姜氏一样,是从西边山上过来的部族,却从由。。。。。。黎族学会了种草籽(黍),许多年前,也是因为我族的牛吃了他们种的草,才起的冲突,但是他们人太多,会用很多的矛打仗,开始我们打不过,后来族长带了所有的牛,才把他们打败。我没做长老的时候,有一次发了大水,他们不能收获草籽,才从平原地区逃走,现在到了东方的山地去了。”
我最感兴趣的是他说的“人太多”这句话。
从姜由的前辈们发明了种黍开始,到现在应该有百年左右的历史了。其间换了数代族长,却没能像姜由一样,将由族各部重新聚在一起过。那些散失的小族。完全有可能在飘泊中将种黍的技术带给了其他部族,并加以发扬光大。
能让炎族都认为“人太多”的部族。应该比太昊这边的三族联合起来规模还要大了吧!在这个年代,我相信,应该只有大规模的农业种植才能供养这么大的族群。
我对这个部族越来越有兴趣了。
“打了这么多年,你们又占有优势,那为什么你们还没有消灭那个部族呢?”
“他们占了山道,堆起石头,我们的牛群上不去。”
看来这个被打了数十年的大族也已经找到了对付牛群——至少也能自保的办法。但我却深知,河南平原在后世的很多年内,尽管洪水频发,却仍是重要的文明发祥地,除了宜牧之外,更是因为其农业发达,粟麦连年丰收。
进入山地的农业文明很难有大的作为。
看来面对共同的敌人,我们和被逼到山上的部族还有很多可能互补的地方。
不过既然炎族的主力都在东方对付强大的农业部族,还是让我先去看看闻名已久的黄河吧!
告别姜由,同时也拒绝他想同行的要求。
开玩笑,他现在练的兵,将来也许是我们对付炎族的重要力量呢!
我到黄河去,不过是一次带有“还愿”性质的探险之行罢了。
向北直行,沿途跨过无数的小河。这一带是我们的侦骑经常出没的地方,尽管我经常安排骑兵们来,他们一个个都显得轻车熟路,我却是头一遭,所见的景观居然有点像当初向南方探险所见的水乡。但北方的特点也十分明显,越往北,长草中的黄色就越多,再往北,几乎就见不到鲜嫩的绿草了。
“族长小心——前面有牛群!”一名侦骑兵跑回来。
正文 第一百二十五章 … 大河真相
更新时间:2009…2…16 14:06:04 本章字数:2320
我翻身下马,让其他战士把龙云牵好,和刚才返回的侦骑一起,步行从长草中向前潜去。
前面有一个小小的土丘挡住了视线,我俩从平均近1米高的长草间弓身抵达丘顶,往前方一看,果然是一大群牛,足有上千头。
不过有一样东西让我放下心来,营帐区的中间,树了一根旗杆,上面挂了一面麻布旗。
距离太远,没有看清上面画的是什么,但从高高卷起的旗面看,应该是一种鸟类。
这绝对不是炎族的牛群。
首先是麻布只有那些与太昊有贸易往来的部族才有,其次附近各族中只有少昊才是祀鸟的。
我站起来招呼了一下,后面的骑兵迅速地赶上来。我骑上马,带队直扑这个部族的营帐区。
一路了为了安全,我们连墨龙旗帜都没有带,但骑兵是太昊的标志,成队的骑兵只有在太昊才存在。所以这个少昊部族的战士们没有表现出任何不安,而是在欢呼中迎上来。
“是太昊族长!”
迎上来的战士们有步行的,有骑兵牛的,听到消息都立即跪在草丛中。
入帐以后,我才知道这是少昊伯益族的一个分支,少昊长老们早已经传下话来,少昊已经重归太昊神山祭祀,并得太昊族许可,另立神山,与太昊永为兄弟之族。
见太昊族长如见盈伯。
“你们有没有见过一个骑牛作战的大族?”我很想知道一点炎族的消息。
“听说北方有两个大族在打仗。有一个就是骑牛作战的。”伯益族长老恭敬地答道。
“距离你们有多远?”我问道。
“走路要一个月。”
那我们的骑兵不是五六天就能到了?看来并不远嘛。再一打听,这里距离少昊的神山走路也只有大半个月的距离,我们的骑兵应该四天可到。
“北方是不是有一条大河?小说整理发布于wwW。l 6K。cN”
“有!那个骑牛的部族就是沿河向东方的山地去与另一个部族作战的。”
还好。这么近的距离,炎族这些年居然没有南下,让少昊得以平安地繁衍生息。
临别时补充了一些食物——其实也不是我们要补充,而是实在推不掉,伯益族的长老们坚决要求我们收下族人的心意,并代为向神山致祭。这就无法拒绝了。
第二天继续向北。一路仍是望不到边的草原,看不见山,更不见什么大河。
两天后,却与先前派遣出去的骑兵不期而遇。
“族长!我们找到了炎族人,就在沿河往东,还没有进入山地,从这里过去骑马得十天时间。”
“那大河呢?”我问。
“就在前面,三天可到!”
“走!”
我们五十余骑纵马向北,如风卷过草原。
《黄河颂》的歌词中说“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5000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这话一点也不假,黄河沿岸的西安和洛阳,前后有20个朝代建都于此。
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却可能溯源还要早得多,从我现在所处的时代看,炎族和他们的敌人都是强大的部族,却都选择了沿黄河而居,只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黄河南岸可能更宜牧,近山地的地方更加宜农一些。
黄河再往南一些,就是我们太昊和少昊了。
可以说。就算没有我的出现,黄河流域也应该是这个年代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地区。
只是由于我的存在。加快了人口集中和文明发展的速度和提高了水平而已。
在思维上作为华夏后人的我,对黄河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这里本来是后世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中华民族的母亲之河。
如今,我终于要在这个世纪见到它了。
三天后,数公里外,我们远远地望见了河谷,一路地遐想却都被击得粉碎。
这就是大河?
这就是炎族长老所称的大河?
宽大雄伟的河谷让人觉得的确名符其实,但河谷中的水却——
太少了!
高大的芦苇丛中,我们艰难地前行,终于能近身地看到黄河的本来面目。
面前的一道河水既清且浅,看上去不过300米宽,且清浅可见底。
河里看不到后世的封冻现象,只有少许的冰块浮在河边,河中央偶尔可见碎冰流过。
河沙呢?浊浪呢?
后世的黄河里,一立方水有490公斤泥沙,号称一碗黄河半碗泥。
可我所见到的这条黄河,却清澈得可以直接饮用。
难道真是因为后世历代大建宫室城池,将黄土高原上的森林砍伐一空,才会出现浊浪滔天的情形吗?
若没有后世的砍伐,黄河是否将永远如我面前这样,只能称之为“河”,而永远成不了“黄河”?
我看着眼前这条清澈的小河,有泪盈眶。
能不能为它做点什么,让后世不要再出现“黄河”的景象!
我知道这不是黄河一直的面目,到夏天的汛期,它还是会夹带泥沙,荡涤这宽广的河谷,将黄土高原的泥土,不断的堆积这片平原,但绝不会达到一半是泥的惨景。
如果没有后世的滥伐,相信眼前这样的景象还会持续很多个世纪。
在我元齐的有生之年,我会尽量的告诉各族的人,永世都不要去砍伐西边高原上的森林。
沿河往东北,我们遁发现炎族人的方向而去。
河水地走向也正是往东北方向。
数天后,河岸上能看到大量的牛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