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跟随曹操-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跟随曹操》
作者:张建邦
第一卷,曹操麾下讨董忙
第一章混迹洛阳初识曹操(上)
我曾经是个小乞丐,打小我最喜欢的就是躺在大汉都城洛阳温暖的南城墙底下,咬牙切齿的逮虱子,这是我唯一可以得到的“蛋白质”。请原谅我的胡言乱语,因为不知为什么我的脑海里总是莫名其妙地蹦出些谁也不懂的词。我曾经非常谦虚、非常恭敬的请教我们那学问最渊博的里正大人,却被他一脚踹到了一边,厌恶地拎起我刚洗出来的也是我唯一的一一件“背心”,擦了擦靴子,顺口赏给我一个“呆子”的称号。
是的,我是阿呆,这是我在“东汉”的第一个名字,天,“马爱高的”,这里明明是大汉的天下,我又在胡说什么。
常给我带从英雄楼讨来的饭的那个小李子有一天欢天喜地的告诉我,我们大汉市井中最能打的武师、而且也是皇子的剑术师傅王越快要招徒孙了,只要年满十岁,举起楼前的一个小石锁,资质好的就有可能跟随他的徒弟史阿大侠学习剑术了,差的也可以从军跟从蹇图大人。而且小李子兴奋的对大家说,宫里的大总管蹇硕跟他说话了。就凭这一点,他在我们这二三十人的小小丐帮中也神气了好多天。
后来有一天,有个大户人家要娶妻,两个半大小伙子花五十大钱雇佣我们捣乱。大伙中年龄大的说着吉祥话讨吃讨喝,年纪小的像我这般的就在花轿前满地打滚。趁新郎驱赶我们的功夫,那俩人把新娘抢出来看看。不过不知为什么他们就看了一眼,立马狼狈不堪地开溜了。新郎他们拿着棍子追出去老远。我们则趁机冲进去吃了个痛快,喝了平生第一顿酒。满脸通红喝多了的小李子也被大家套出话来,蹇硕大人对他只说了一个字——“滚!”
那两个人是迄今为止唯一对我们笑的人,别人见了我们这些个小叫化子,哪还有好脸色啊,只有他们和颜悦色的。不过说实话,那个胖的有一点儿苯,让人堵在荆棘丛中,就是跳不出来。还是那个瘦子聪明,大喊:“快跑啊,大胖子新娘追来了。”只见那个小胖子嗖得一声就跳了起来,比大侠史阿的轻功都高明,一溜烟就不见了。要不是我在荆棘丛中捡到的玉佩上的那个“袁”字,我都不知道他们的姓氏。小李子说他们是亲兄弟,我看也是。拿着他们给我们的铜钱,我们卖了五十个馒头呢,一人两个麦面馒头,想想就流口水,要是天天有这样的好事就好了。可惜没有,所以大伙还是讨吃等死吧。
可是我和小李子不想饿死,我们偷过钱包,抢过小孩,骗过傻子,也曾经被官府的差役打个半死。我们参加过军训,曾经在我大汉赫赫有名的屯骑营中冒名顶替帮着赌钱的孙二叔他们站过岗,在月夜里抗着比我们大出一大截的长枪流着鼻涕;也曾经在训练场上替士兵们擦着生锈的刀枪,听着老兵油子的卖弄,偶尔也在他们的笑声中练着他们中流传下来的招式。就这样,两年之后我成了洛阳北部尉曹操大人(那个我们误认为姓袁的瘦公子,胖的是袁绍公子)手下的小弟,而小李子也被蹇图大人收为了一名亲兵。
曹操大人是个很特别的人,他有的时候就像个小老头,做什么事情都规规矩矩的;有的时候比我都像孩子,扯着“五音不全”的破锣嗓子吼个半天。他爱交朋友,可是不像袁绍公子那样是个游侠就扯到酒桌上,他的朋友都是那种熟读诗书的寒门子弟,一点也不在意自己富贵的身份。而袁绍公子一见这样的就头痛,糊弄着喝几杯酒就跑路了。不知怎么,我跟曹大人很是“投缘”,走那他都带着我,可能是我才八岁,还是个孩子吧(从小也没有家人陪着,我连我的姓氏都不知道,更不用说我的具体年龄,看身量也就八九岁吧,)。而他也给我起了个名字唤作:曹铄,据说这个名字是他早夭的一个儿子的名字。这样算来曹操十五岁就娶妻生子了,厉害厉害。不过大家私下里都继续叫我曹阿呆。
蹇图大人的亲兵总是换来换去,每批亲兵都跟随他不长的时间,这据说跟他侄子蹇硕大人爱好打猎的习惯有关。打猎就打猎吧,亲兵们从来不佩甲,真是勇猛。过去我从来不知道打猎也有这么危险,因为曹操大人和袁绍公子的打猎也总是带着我这个小阿呆,我们吃点烤野兔、喝点青梅酒,最多逮个梅花鹿,从来没有遇到多厉害的猛兽。我一直以为像洛阳这种人这么多的都市附近所有老虎都泡了虎骨酒,所有的豹子都阉了做豹尾鞭,没想到蹇图大人的运气一直都这么背,每次打猎都遇见。
这天小李子欢天喜地又愁眉苦脸的找到我,他终于被通知穿上亲兵的号坎去参加狩猎,有了表现的机会,当然还是也有些个担心。不过说实在话,这些年的摸爬滚打,虽然我们年纪还小,不过筋骨都张开了,等闲两三个人不在话下,我把曹操大人给我的小号牛皮甲给他塞到褂子里,外面套上号坎,来个万无一失。不过说实话,他的号坎挺特别的,背后红红一个圈,当中一个小小的“卒”字,好像在那里见过。那天下午,他也好像格外不安一样,勒索了我半天,又把我新得的“拍髀”(应该算是长匕首吧)也抢了过去。
夜里曹操大人照常值班,带着我们这一什挥舞着五色大棒走了大半个时辰,估计是天凉的原因,一个小蟊贼都没遇到,一直没有开张,手都酸了。袁绍公子只陪着走了一半,就跟一个叫淳于琼的壮汉去青楼喝花酒去了,苦命的我们还得在这秋风里缩着脖子巡逻。大家跺着脚,溜达来溜达去,溜达去又溜达来,昏昏欲睡。突然,前面有人喊着:“救命啊,救命啊!”
昏暗的火光下,有一个人跌跌撞撞地跑过来,身上血迹斑斑,看见穿着衙役服饰的我们一口气松下,倒在了地上!身后四五个拿着雪亮的刀剑追他的人不怀好意的盯着我们。后面还有一个骑着高头大马,居然落在了后面。看着他华美的服饰,依稀是蹇图大人的样子。
昏暗的小巷里吹来阴冷的小风,火把被吹得忽闪忽闪的,这个场景有一点儿恐怖,同行的衙役们不由自主地缩了下脖子,突然我闻到一股臊臭的味道,转头一看,一向胆大著称的钱三哥居然吓得倒在地上尿了裤子!曹操大人向前走了一步,把我护在了身后。有什么怕的,我抓紧五色木棒,横握在手,顿时有了胆气,跟曹大人站在一起。曹大人拍了下我的头,大声说道;“大汉北部尉曹操在此!”
却见那个倒下的人,后心插着一支雕翎长箭,鲜血不断涌出,一听这话,回光返照般有了力气,抬起头来,居然是小李子!!!
第二章混迹洛阳初识曹操(下)
小李子?!!
他抽搐着,嘴角不断涌出鲜血,断断续续地说道:“他……他们……猎……人!……”
终于明白了,那奇怪的号坎,分明就是一个箭靶,那所谓的亲兵,原来就是他们太监狩猎的猎物!就在天子脚下,朗朗乾坤,居然有这种以人为猎物的禽兽!
那追来的那四个家丁护院一看情形,知道我们认识这个人,冷笑着向我们扑过来,看样子是想杀人灭口!哼,我们可是有十个大人呢,再说还有曹大人这样的大官在呢!不过看着他们雪亮的环首刀,再看看我们手中的大木棒,心里实在没底。何况领头的那个居然就是史阿这个有名的剑客。
钱三哥突然冲上前去,对,这才像个男子汉!嗯?啊?老大,你怎么抱住史阿的大腿不放啊?牺牲自己,成全大伙,好汉子!??嗯?只见他满脸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着:“史大侠,我上有八十岁的老母,下有四岁的娃娃,你饶了我吧……”
三哥啊,三哥。你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你都把他认出来了,他更会杀人灭口了,这下才一点生机也没有了。就听扑的一声,只见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钱三哥直楞着眼盯着史阿,喉头耸动了好几下,可是什么也说不出来……
衙役们全愣住了,毕竟他们平时面对的都是手无寸铁的老百姓,而面对这样凶残的歹徒,他们的稍一迟疑就造成了更大的伤害。连曹大人也呆住了,公然袭击官府中人,他们要造反吗?本来威风的五色木棍就是一个摆设,现在心一慌,胆气一泻,更那里是他们的对手。四个匪徒,上来一个人就撂倒我们一个衙役。这时就听仓朗朗一声,曹操大人拔出了他的宝剑——倚天剑。一剑就削断了斩向我的长剑,再一剑就……可惜,没有架住史阿的剑。那剑客史阿阴笑着把剑又刺入张五哥的身子,顺脚又踢飞了王大哥,现在是四对四了!
“史阿,你想造反吗?不怕朝廷诛你九族吗?”
“曹大人,不要说得这么可怕,几个蟊贼偷盗不成,曹大人因公殉职,和造反有什么关系?”
“刘大,刘二,赵飞,你们对付那仨,我来会会史阿!”曹大人挥剑摆了个起首式,冲了上来。直听到当当当当金戈相击的声音,却什么动作也看不清,剑舞起来带起一片残影。
剩下的三个衙役本来就是曹家为大人配置的保镖,性命攸关之际更爆发出超常的战力,居然在我撒沙子之后把那三个迷眼的护院一个个敲成了死鱼。
就在这时,史阿突然大喊一声:“苍天已死!”动作更快了几分,曹大人一剑刺向他的手臂,史阿不但不躲,反而冲上前来,长剑居然像棍子一样,砸在了曹操大人的头上,荫红的血从曹大人的发髻中渗出,模糊了他的视线。史阿正要挥剑下落,远处突兀射来一支长箭,钉在了他的肩头,我顺着看去,是袁绍公子!他、那个淳于琼还有他家袁术领着三四个我不认识的壮士正冲了上来。蹇图早被他们踹到了地上。一个瘦弱的身子正擎着弓箭防备着,正是前几天来洛阳看望曹操大人的夏侯渊,我们得救了!
史阿见势不好,眼露凶光,朝着我冲过来,曹操大人连忙退到我的身前,史阿长笑一声,用力一纵,就跳到了小巷边的屋子上,伸手捉住夏侯渊射来的一箭:“曹大人,误会误会,以后我可不愿半夜去你家打交道,哈哈哈哈……告辞了!”说完,几个起跃,消失在月色里。
这个砸碎,临走还要威胁大人,简直是活腻了!不过为什么那“苍天已死”区区四个字就让他战力飙升呢,改天还得研究一下。
“孟德,别趴下啊,怡红院的小妞还等着你这个黑子呢,要不我帮你照顾下”一听这么缺德的话就知道是袁家嫡子袁术那个欠扁的家伙,哪像他大哥,恩,嗯?!那个喝小酒看热闹的家伙,呸,一家子,两个缺德胚!
袁绍抿了口酒,“孟德,这个没用的废人怎么处理?交到廷尉里,三天后就活蹦乱跳地蹦出来吧。”
“杖毙!蹇图违禁夜行,抗法不尊,今天我曹孟德就捅个马蜂窝,杖毙之!”
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五百年后大汉图书馆《大汉丞相列传-曹操篇》中是这样记述的。而后史书中不断引用,据说一千八百年后的中华国家图书馆《中华共和国前身——大汉传》系列史书中的《不可磨灭的记忆——大汉四百丞相列传》开篇曹操传中也是这样记述的。我又在胡说什么,一千八百年后,我早在英烈祠里享了许久的香火吧。等等,英烈祠又是什么?我的头又开始晕起来,有一点痛。和曹操大人不时发作的头痛一样,烦死人了。
事实上,杖毙蹇图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蹇硕联合宫中几大内侍一起向皇帝哭诉,而朝中大人却又为曹大人纷纷叫好,最后大人家中长辈往皇帝万金堂里输送了十万钱,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连得宠的内侍亲属都被杖毙了,一般的大户人家那还敢嚣张,洛阳的治安好了许多。
尤其是抢新娘子这差事,除了袁绍一伙,还真没有干的了。不过现在袁绍抢新娘有个特点,他只抢好看的,而且只是评头论足一番就送回家,还要贴上一份嫁妆。弄得没被抢过的新娘家里都特没面子,为什么没被抢,肯定长地太难看。这样好多人家出嫁时都要请袁绍喝酒,说:大少爷,您也吃我们的了,也喝我们的,就费丁点劲抢我们家姑娘一次吧。淳于琼总是抱个酒坛子,一边猛灌,一边抱怨:今天安排满了,没看见我们忙吗?
至于我们,大家都说,曹大人是个疯子,他的侍从们也都疯了,正事不干天天泡在屯骑营里,跟一群老兵油子厮混,天天舞刀弄枪,太平盛世有什么用啊?
这样的日子转眼就是十年,曹大人靠自己的努力升成了议郎。如果家里帮忙早就升成骑都尉这样比两千石的大官了,可是大人总是笑笑就放弃了。二师傅夏侯渊最爱干的事情就是找几个面生的有钱的“羊牯”,使劲损我,说我天天被夏侯敦海扁,老是鼻青脸肿的被踹飞,然后赌我能在他手下撑下一百招;而大师傅夏侯敦总是和刚刚赌输的“羊牯”说我射箭时常脱靶,在他们质疑的眼光中然后赌我射箭超垃圾,十不中一,然后从发誓不上当的羊牯手里赚走最后一枚铜板。他们俩靠我天天有酒喝,是青楼酒肆中最欢迎的客人。
我就不明白,为什么我马上功夫了得,跟夏侯敦百招里分不出胜负,可是射箭却一塌糊涂呢?学习射箭这些年,我最擅长就是把箭射到别人的靶子上,这成了大人在酒宴上必不可少的谈资,张口闭口我家的小阿呆。十八岁的我手握钢枪,率领一队曹家骑士,既是大人最亲信的部曲,也是大人身边最后一道防线。
第三章黄巾乱起(一)
灵帝中平元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度。连续数年大旱,百姓们衣食无着。而皇帝和大臣们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考虑,他们在立太子这个问题上争来争去,谁也不肯妥协。这样的结果就是皇帝躲进了深宫图个清静,大臣们聚来聚去一个个步履匆匆,却没一个人来考虑考虑赈灾的事宜。
这年的冬天,街两旁插草标卖身的人多了许多。有许多面黄肌瘦的汉子,排着队去屯骑营门口报名当兵,可是区区五十人的名额又怎够洛阳那上万的灾民分?大人站在辕门,沉默许久,冲我只说了一句话:天下乱矣!
排队的人群中有许多头裹黄巾的汉子,舍粥施符水,大家看到他们就看到希望,可是,看着神神道道的他们,我却不知怎的心里发慌。大人也在辕门口设了一个粥铺,皇甫大人运来了十车粮食,他还给我手下客串火头军的提了个要求:能用手巾裹着不流,插筷子不倒。愿望是美好的,可是现实却是残酷的,两天时间,十车粮食就见底了。粮食的价格一天一个价,本来两个铜板就买的窝头,现在要半贯呢,谁吃得起啊?只好改成舍粥,能延缓一天是一天,饿不死就成。就这样,大人出来了,大家还一个劲地给他磕头,愿他长命百岁,公侯世代。
好多大户人家也在舍窝头,签个卖身契,给个小不点的杂面窝窝头,可是做了家丁以后就可能不饿死,所以好多汉子险些为这争破了头。有个壮汉抢了十个窝头,两三口就吞进去了,签了卖身契可是人家不要。本来嘛,指着招人干活呢,干的比吃的都多,谁找了不挨骂啊?所以只有我这个阿呆愿意要。这家伙说他叫典韦,陈留己吾人,看到他我觉得我长的还是挺好看的。他曾为乡人刘氏报仇,杀人出市,人莫敢近。本来像他这样的,哪能缺吃的,落草为寇还不痛快。可是愣是把三个山寨的存粮都吃光了,也就没有哪个寨子愿意收留他。饿急了,逐虎过涧。大家都知道,老虎是野兽,什么都不怕,就是一大群人去围杀,他也会奋力反攻。这个典韦居然将老虎追得满山跑,试问,能让老虎都害怕的逃跑,谁有这个本事?不过这毕竟是传言,有次我曾问他,他嘿嘿傻笑,半天才说了一句话:“我看见那么一大坨肉眼就绿了,光想怎么烧烤着吃,哪记得是老虎啊?”就这回答,帐里偷听的大人和师傅他们全都笑喷了。正喝酒的大人还呛得咳嗽了半天。
骑马走在大街上,好多大户人家大门上都写着“甲子”两个大字,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尚。我家大人最近一直迷恋在一个姓蔡的人家院墙边听琴。自己特陶醉,口水流出来了也不知道,都叫我阿呆,我看他比我还呆呢,直接进去不就是了。可是大人特遗憾地说:“我乃宦官之后,党人哪会与我把酒言欢呢?”看到大人落寞的样子,半夜里我和典韦偷着砸了他家大门。第二天那个叫蔡昭姬的女孩子亲自去报案,大人穿上衙役的衣服,在旁边偷着瞅了半天。其实隔着面纱,什么也看不见。典韦撇撇嘴,有啥意思啊,早知道就趁机会躲在一边喝酒了,出来一趟多不容易。
蔡昭姬刚走,有人检举一个术士谋财害命,本来新任北部尉不想管,可是我们反正闲着没事,就跟报案的去抓那个叫唐周的术士,那小子别看挺瘦还挺有劲,把跟去的两个衙役都弄伤了,最后叫典韦一拳给打闷了,直接送进了廷尉。值班的那几个人闲着没事,拿他练手艺,据说那小子骨头挺硬,挺了大半天才把六岁偷看姑娘洗澡的事连同什么“苍天已死,岁在甲子”的事给一股脑地招出来。原来钜鹿人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奉事黄老,号“太平道”。他畜养弟子,为徒众画符治病;并分遣弟子八人,周行四方,以其道教化天下,深得农民信任。十多年时间,收聚徒众数十万,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于是,他便部署徒众为三十六方。大方一万多人,小方六七千人,各立渠帅。并传播流言说:“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还派人在京城寺门和州郡官府等处都用白土写上“甲子”字样。大方马元义等先聚集荆扬徒众几万人,以中常侍封谓、徐奉为内应,约定在三月五日内外一起起事,头裹黄巾为记。而唐周作为张角的亲信弟子,正是来此联络此事。
据说那一天,廷尉紧急出动,侦缉四出,抓了一万两千多号人,首犯马元义车裂,株九族;其余都押到洛水边上砍了头,把河水全染成了红色,让我们的火头军愣是跑到上游才打到清水,很是受了一番罪。皇帝又下令冀州刺史逐捕张角等人,参与黄巾者杀无赦。第二天排队领粥的那些人中就没有了黄巾的影子,老百姓只要能活下去,谁愿意整什么邪事呢?
张角见事已败露,便星夜传檄四方,于是“八州并发”。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弟弟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黄巾义军所到之处,燔烧官府,劫略乡邑,挟裹百姓,一时,州郡失守,长吏逃亡,天下响应,京师为之震动。黄巾军的主力集中在冀州、颍川和南阳三个地区,冀州地区由张角兄弟直接指挥,颍川地区由波才指挥,南阳地区由张曼成指挥,将矛头指向都城洛阳。
朝廷一看顿时惶恐不安,也别扯皮了,赶紧的吧,马上采取措施。首先,皇帝挺了个大肚子从宫女肚皮上爬起来,赶紧命各州郡在洛阳外围的八个关隘——函谷、太谷、广成、伊阙、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设置都尉,布防护卫;接着,任命自己的大舅子何进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军屯驻都亭。这下终于安全点了,定定神,赶紧穿上裤子上朝吧,朝廷上叽叽喳喳乱成一片,说什么的都有。还有个说招降的,苍天已死,哪天子还有存在的必要吗?直接下廷尉把这家伙给仗毙了。有个身长八尺二寸、音声如钟的叫皇甫嵩,建议解除党禁,赦免天下党人,好家伙,趁火打劫来了,不过皇帝也没办法,要知道,他统治天下就靠世族大家的力量,现在得把大家伙都捆在他的战车上啊,于是全部同意了。不过看大家的表情,自己也得出点血啊,心痛了半天,才拿出一部分中藏钱和西园厩马赐给将士。
曹操大人骑了匹枣红驹,配上大红的披风很是拉风;我分到了一匹白马,再穿上大人给我的染成银白色的鱼鳞铠,也引来驻地旁一群姑娘的惊叹声;典韦也分到一匹花斑马,爬了半天没爬上去,最后找个高处一**墩上——马瘫了!这就是不减肥的后果了。
第四章黄巾乱起(二)
皇帝起用卢植为北中郎将,皇甫嵩为左中郎将、朱儁为右中郎将,调发全国精兵分击黄巾义军。皇甫嵩与朱儁调发五校(北军五校,为中央主要常备军,即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校尉所将宿卫兵,各为伍千人的满编营)三河(河东、河内、河南)骑兵,同时招募精壮之士,共计四万多人。
卢植字子干,涿郡涿人也。身长八尺二寸,音声如钟。性刚毅有大节,常怀济世志,少与郑玄师从马融,通古今学,为当时大儒。著《尚书章句》、《三礼解诂》。州郡数辟,植皆不就。灵帝时,仕为博士,因才兼文武,拜庐江太守,还拜议郎。后任侍中,迁尚书。光和元年,上疏谏政,陈八事,帝不纳。皇甫嵩字义真,安定朝那人,是名将度辽将军皇甫规的侄儿。父亲名叫皇甫节,曾任雁门太守。皇甫嵩少年时有文武志介好诗书,习弓马。被察举为孝廉、茂才。太尉陈蕃、大将军窦武相继聘他为官,他都没有应召。皇帝曾公车召他为侍郎,升任北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