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女珍珠的悠闲生活-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翠珠站在灶旁,依着珍珠的指示,快速的翻炒着锅里的大肠,趁空瞄了一眼平顺,嘴里叨念着:“就你小子嘴最馋,这菜才下锅就跑来了,这才第一道菜,你老实干活去,姐弄好了再叫你。”
  “来,平顺,喝点水,这离晚饭还有一阵呢,先润润嗓子吧。”珍珠看着满脸失望的平顺笑着,顺手给他倒了碗开水。
  平顺接过“咕噜咕噜”一口气喝完,砸吧着嘴巴一步三回头的走了。
  天色渐黑,胡长贵家炊烟不断,阵阵的香味不时扑鼻,厨房里的土灶上两个锅同时开着过,小锅里的猪肺萝卜汤已经小火煨了一刻多钟,掀开锅盖用筷子夹起一块猪肺尝了尝,嗯,味道不错,和她老妈煮的水平差不多,珍珠喜滋滋的想着,加了生姜和花椒的汤锅有些麻嘴,喝到肚子里却一团暖和。
  另一边的灶上煮着米饭,几个炒菜已经炒好,整齐的摆放在灶边防止变凉,翠珠已经拿了一份菜回了老宅,又让平顺跑腿把菜盘拿了回来,这么麻烦的原因只有一个,她家太穷就这几个装菜的盘子了,囧。
  “姐,饭好了没?爷和大伯要回去了。”平安进来问道。
  “嗯,马上就好了,你去叫爹进来。”珍珠连忙回道。
  珍珠有些手忙脚乱,拿起洗干净的瓦罐装了一半猪肺萝卜汤,封好口装进小箩筐让她爹给老宅送去。


第三十章 赶建草棚

  夜色沉沉,李氏点上油灯,忙碌了一天的一家四口开始享受着与往天截然不同的晚饭。
  红烧肥肠、香辣小肠、粉肠青菜汤、猪肺萝卜汤,四个菜都是由平时看不上眼的猪下水做成的。
  平安一筷子夹起了红烧肥肠放进口中,眼中的惊喜之色越发明显,胡长贵本就不挑食,随手夹起一块猪肺,滋味居然很是不错,不由又多夹了几块,李氏原还有些顾虑,可看着三人吃得停不下筷子,她也试着尝了一口,嗯,味道还真是不错。
  李氏朝闺女竖起了拇指,珍珠眼里的笑意越发浓厚。
  “姐,这红烧肥肠真好吃,又香又弹口,嗯,好吃!”平安嘴里还嚼着肥肠,手也不闲着又夹了一筷子,胡家一年到头吃不上几次肉,以至于每次有肉食平安都捡肥腻的吃,这次也不例外,鼓起的腮帮子不停的动着,油亮亮的嘴唇衬得平安很是滑稽。
  “慢点,没人跟你抢。”珍珠笑眯眯的劝着,又对细嚼慢咽的李氏说道:“娘,这是萝卜猪肺汤,最是润嗓子的,你等会儿记得喝点汤。”
  李氏笑着点头,又朝她竖起了拇指。
  “这可不是我做的哦,这大厨是二姐,我只大概的告诉她步骤,她就能做得这么好吃,二姐手艺厉害吧,都能赶上奶做饭的手艺了,我就是个打下手的。”珍珠笑着解释。
  珍珠不居功的态度让李氏很欣慰,脸上的笑意浓浓。
  “娘,给你这个,这个好吃,你多吃些。”平安突然给李氏夹了块肥肠,然后嘴角带笑满脸期待的看着她。
  李氏转头看着小儿子满脸的期待,知儿莫若母,于是也给他竖起了大拇指。
  平安这才心满意足的继续吃起来。
  珍珠被平安幼稚的举动乐得哈哈大笑,这小子这么大了居然还会这样争宠,可真是个孩子呀。
  胡长贵闷不做声的大口吃着饭,耳朵却一直听着她们的话,饭桌上的气氛融洽,他心里一阵暖和。
  老宅的饭桌上,一家人正吃得酣畅,王氏把几样菜尝了一遍后感叹:“这下水也能弄得这般好吃,真是难得,特别是这大肠,以往都嫌气味大不爱吃,可这样一弄就好吃许多,脆口又有嚼劲。”
  “奶,珍珠说了,这下水得用草木灰多揉搓几次,几次过后味道就去掉了,这猪肺得多灌几次水再倒出来,还得切好再烧水焯过,我都记下了,以后咱家买回来自己弄一次,保证都能做好。”翠珠眉开眼笑的说着,不停的和王氏探讨着煮法。
  梁氏不能多吃辣,她慢慢的喝着碗里的汤,看见平顺吃着香辣小肠“滋啦啦”的直呼辣,手里的筷子不由的伸向那盘菜,小心的夹了一块放进最近,麻辣软弹的滋味蔓延开来,她眼睛瞪得溜圆直问:“翠珠,这菜咋麻呼呼的?”
  “那是珍珠买的花椒,做辣菜放一些,味就变得又麻又辣,可好吃了,娘,你少吃点辣的,你吃这个,这也好吃。”翠珠解释完后,给梁氏夹了块肥肠。
  胡长林从一开始尝过后,嘴就没停过,他原先还带着狐疑的态度,如今全都变成了惊叹,这些都是他嫌弃过的臭哄哄的猪下水么?怎么弄得如此美味,花椒放进菜里虽然嘴巴发麻,但麻辣味混搅起来又形成了另一种美味,此时的胡长林对珍珠当真是佩服不已,他这侄女似乎懂得好多东西。
  一家老小热火朝天的吃着晚饭,民以食为天,只有吃饱了吃好了,才有力气想别的事情。
  赶在下雪前,两家人几乎全部出动,从早忙到晚,胡长贵家的草棚子终于盖好了,此时的天气已是北风呼啸冷风阵阵,胡老爷子一语言道,这雪明后日怕就要来了。
  草棚围了两圈草帘子,人站在里面感受不到冷风,珍珠满意的点点头,便指挥大家把挤在鸡舍的兔子分批抬了过来,还有一些成年的公兔原来放在柴房里,柴房四面露风,虽然尽量用木板围着,可依旧阴风缠绕,好在,新的兔舍建得大,全部兔子笼搬进去,还有不少空间。
  弄好了搬迁问题,珍珠提议明早把余下的十四只公兔卖掉,以便节省草料。
  众人商议过后,便准备背着兔子去卖,依然是胡家兄弟加珍珠,这次再带上王氏,因为卖完兔子后,需要采买过冬的针线布料,胡家兄弟不懂布料,珍珠年纪小绣针都拿不好,何况是量体裁衣这样复杂的事情,梁氏李氏都不方便,王氏便亲自出马。
  王氏身体向来不错,这阵子经过珍珠小心的用灵泉滋养,更是精神奕奕,自己感觉挑上百来斤谷子都没问题。
  定下人选后,便各自早早歇下。
  李氏前些日子就开始烧炕取暖了,一直让珍珠搬进正屋睡炕,可珍珠心里别扭,一个人睡了这些年,哪乐意与人同床共枕呀,即便是父母兄弟,所以她便一直找借口拖着,反正夜里她并不觉得冷。
  次日清晨,天还没亮,王氏和胡长林便早早的到来,珍珠迷迷糊糊的起了床,看着窗外一片昏暗模糊,珍珠满脸黑线,这起的是有多早呀。
  一顿折腾后,四人摸黑抄着小道进镇去了。
  这天正逢集日,他们赶到镇上时已人潮汹涌,十里八乡的村落都各自带着土特产涌进了镇上。
  珍珠一行人有了前一次的经验,避开了人群拐进了小巷,十里香酒楼的后院门正开着,伙计正往里面搬着新鲜蔬菜,和院子里的伙计打了个招呼,张掌柜便急冲冲的跑来了。
  今日集市,酒楼坐不虚席,他这日十分忙碌,胡家的兔子卖得很是顺畅,张掌柜对数量众多的兔子虽然有些讶异,却很爽快的按照上次的价钱称了重量,十四只健壮的公兔61斤,算盘噼啪一打:1464文。
  张掌柜转身吩咐伙计去取铜钱,珍珠眨了眨眼心里对这体胖利爽的张掌柜添加了几分好感,于是上前两步细声说道:“掌柜爷爷,你们入冬还需要兔子么?我家还有一批小的,过一阵子养大了才能卖。”
  张掌柜低头看着眼前粉嫩的小女孩,个子娇小胆却挺大,他身材高大魁梧,脸赤眉粗,一般小孩看到他都害怕的躲到大人背后,就连他自家的五岁孙女也不敢让他抱,于是他撑起自认为和善的笑脸道:“要的,冬日山里的动物都猫冬去了,野味难逮,你家有多少兔子尽管拿来,都按行情给价钱,绝不会让你们吃亏的,你们都是王老哥的亲戚,可以向他打听我张勇强的为人,和他交易了几十年可曾少他一文钱。”
  附近村落逮兔子的猎户不少,养兔子的村民却很少,若是养得好那倒能把他们定下来长期合作,这野味时有时无没有定数,生意好的时候根本不够供应,如有稳定货源那是再好不过了。
  “这,这张掌柜的为人我们自然信得过。”胡长林有些坑坑巴巴的回着话,张掌柜气势汹汹,虽然脸上带着笑,胡长林还是有些紧张。
  “掌柜爷爷,那等我家兔子大了就给您送过来。”珍珠脸上带着甜甜的笑容继续扮演可爱小萝莉。
  细眉大眼的小姑娘甜甜的笑着,张掌柜眼睛也带上了笑意:“行,爷爷等着。”张掌柜转身接过伙计的钱银递给了胡长林。
  接过钱银细细数过后,一行人便告辞出了后院。
  “哟,珍珠,你刚才胆真大,那张掌柜五大三粗的模样,你也敢凑上去说话。”胡长林感叹。
  “哈哈……”珍珠一阵轻笑“怕啥呀,人家这么大酒楼的掌柜,长相虽然有些横,可心地还是好的,咱家有十来只半大的兔子,再养个把月应该可以卖了。”
  “哎呦,我的乖乖。”王氏忽然激动地抱了一下珍珠。
  这次与他们一同前来,亲眼见到了卖兔子的场面,一袋沉甸甸钱银进她怀里,她还有些不真实的感觉,卖得如此顺畅不说,还预订了下一批,家里没多久又能卖一批,老胡家这是养了银罐子呀!
  王氏被突如其来的幸福感砸晕了头,这可都是托了珍珠的福啊,王氏话语带着兴奋:“珍珠啊,你可真是咱家的福星呀,兔子一批批养下来,一年能挣好些银钱,家里的生计就不用愁了。”
  “奶,这都是全家的功劳,我就出出主意而已,等这批兔子大些就卖掉公兔,留下母兔生小兔,这样明年我们家兔子就越来越多了。”珍珠笑嘻嘻的规划着养兔前景,反正她只负责出主意,多数劳力还是得靠他们。
  “好、好,兔子多了咱们全家也都过来帮忙,明年顺便把咱们两家的房子都翻修一下,省得下大雨又得漏水。”王氏一直记挂着房屋翻修的问题,要不是这两年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早就应该翻修了,这一到雨季就担心屋顶碎裂的瓦片被大风刮下来。
  说着话,一行人就走到了大街上,原本宽阔的街道摆满了小摊小贩,天色虽然阴沉,寒风也有些凛冽,赶集的行人却依旧的多。


第三十一章 救了一个男娃

  四人在街上慢慢走着,兔子顺利卖了出去,时间就富余起来。
  王氏和俩兄弟一合计决定分开走,王氏和珍珠去布庄买些棉花布料,准备给孩子们各自做身新衣,俩兄弟则再去买些米面粮油,下雪天,雪湿路滑,道路难行,如今手头有了现银,多买些米粮囤着总是没错,约好时辰在城门口汇合后便各自行事了。
  太平镇的布庄有好几家,王氏带着珍珠朝集市边上小型布庄走去,珍珠走近细看招牌:梁记布庄。
  梁记?倒是和她伯娘一个姓。
  迈过门槛朝里走去,珍珠其实对布料一窍不通,大致上只能区分棉布和绸缎,再往细里看,棉布有粗布细棉,有带花色或素面的,绸缎也差不多,其他的就一头雾水了,不过,不懂布料也并不妨碍珍珠雀跃的心情,女人无论到了什么地方,对于衣裳首饰的喜爱总是千年不变的。
  “奶,咱都要买些啥?”珍珠好奇的问道。
  “给你和翠珠各裁两身新衣,你看看喜欢哪个花布,一会儿奶给你买。”王氏喜不自禁的说着,好些年没给两孙女裁过新衣了,多数都是翠珠捡着她大姐玉珠的旧衣裳穿,珍珠又捡着翠珠的,眼前珍珠这身碎花棉衣可不就是前年翠珠穿过的嘛,如今挣了银钱,首先就得给两孙女裁一身新棉袄穿。
  “奶,这衣服先不急,记着买些细布做两双袜子。”珍珠突然想了起来,于是轻声说着,她就两双破袜子,穿多了洗多了硬邦邦的,一点也不舒服。
  “哎,这袜子布料不用买,咱家都是拿穿小的衣裳改的,回去奶给你做两双,不过,得买些细布给你们做两件小衣。”王氏皱着眉头念叨着,思来想去感觉要买的东西一下多了起来,但想到捂在怀里的钱,她又笑了起来。
  “哦,奶,你看着办吧,细布可以多买些,奶和娘还有伯娘也可以各做一身,至于棉衣嘛,我先看看花色吧。”珍珠四下环顾着这不大的布庄,高高的柜台上整齐的码着各色布匹,红橙黄绿颜色各异。
  梁记布庄规模略小,布匹的花色也不多,想来是以平民百姓的生意为主,绫罗绸缎比较少,粗布细棉倒是挺多。
  店里买布的人不少,都是衣着普通的百姓人家,珍珠随意看了一圈,瞧中了一匹浅红色带着暗花的棉布,心想翠珠穿这颜色肯定好看,而她自己倒没特别看中什么,略微比较后,决定选湖蓝色的素布,裁件棉衣穿应该也看得过去,反正小丫头一个,耐寒耐脏比较实际。
  “珍珠,选好了吗?”王氏手里拿着选好的白棉细布走了过来。
  “奶,选好了,这个和这个。”珍珠分别指道。
  “嗯,眼光不错,这浅红带花的你穿着一定好看,湖蓝色翠珠穿着也不错。”王氏笑着点头。
  “……”珍珠张嘴正欲解释,王氏已经招唤着伙计开始裁布了,珍珠眨眨眼,好吧,回去再说吧,反正两人身形也差不了多少,裁的尺头都是一样的。
  裁好了珍珠选的布料,王氏选了一匹靛蓝色的布料裁了一块,过了一会儿又想一想,咬牙再拿起一匹靛青色的布料又裁了一块,然后有些心痛的悄声对珍珠说:“哎哟,钱在怀里还没捂热就花去了许多,可想着平安平顺今年也没裁过新衣,这过年总得给他们也裁上一身才行,现在买好布料也好用空闲的时间给他们缝制好,唉,这钱可真是不经花呀。”
  王氏苦着脸心疼花出去的银子。
  珍珠抿嘴一笑,安慰道:“奶,没事,钱挣来就是为了花的,这钱花了,过不了多久又能挣回来了,放心。”
  “哎,我们珍珠这话说得不错,过不了多久又能挣回来了!”王氏一听这话,顿时喜笑颜开,可不是嘛,家里养的兔子就像会下金蛋的母鸡。
  当下也不再纠结,很是利爽的选好了布料,又在珍珠的提议下多挑了半匹棕色的粗布,打算给胡长林和胡长贵个各裁一身冬衣,剩下的布料留着开春裁春衫也行,粗布结实耐磨价钱便宜是平民百姓最常用的布料。
  “奶,这次买太多了,下个月卖掉那批兔子,你和爷也扯两块布做身衣裳。”珍珠看着堆得满当当的箩筐扁了扁嘴。
  “呵呵,奶和爷年纪大了,旧衣服都能穿,不用买新的,这钱呀,得存起来明年翻修房子用,用钱的地方太多了,不能随便乱花。”王氏摸摸珍珠的头,温和的说道。
  “就是年纪大了,所以要多裁新衣服,有福有禄有新衣,过年才开心,这钱呀,奶,你别担心,总有法子赚的。”珍珠劝慰道,老一辈人仿佛都是一样的想法,总是想把好的都留给儿孙辈,宁可自己吃差点穿旧点。
  王氏听了这话,有些惊喜的看着珍珠,心想难道珍珠又想到了什么赚钱的好法子了?王氏左右看了一下,人来人往的,不是说话的地,还是回来去再问吧。
  最后,还称了五斤棉花,过冬的布料采购才算完成。
  结账的时候,王氏数出420文钱心疼了一下,光五斤棉花就花去了一百文,棉花种植产量不高,即便有不少地方都种棉花,可价钱还是挺高的,虽然买了不少东西,可这钱也花去不少,因为买得比较多,掌柜的就送了几块大的碎布头给她,好几块还是色彩鲜艳的锻子,即可以做鞋面也可以绣个小荷包,还是挺实用的,王氏甚是高兴,直言下次一定再光顾。
  珍珠略略抬眉,心想这老板倒是会做生意,用一些不值钱的碎布头做为赠品,来吸引顾客的下次光顾,这买卖做得划算。
  两人背着满筐的战利品慢悠悠的走在大街上,时间还早,经过一包子铺的时候,王氏一口气买了十个肉包子,拿出两个后,油纸包好放入筐內留给胡家兄弟。
  珍珠啃着热乎乎的包子跟在王氏身后,经过一个暗巷时,巷子深处似乎传出呼呵声,她好奇的向里望了两眼,却见四五个半大的小子正围着一人拳打脚踢,被打在地的也是个男孩,捂着脑袋弓着身子一声不吭。
  “哎,这群孩子怎么在打人呢?”王氏也发现了巷子里的情形,大喝一声道:“你们在干什么!”
  说完就朝里面走去,珍珠没阻止,只是一群半大的小子,身上的衣服都是普通样式,应该没什么危险。
  巷子里打人的孩子都不过十来岁,发现有人朝他们走来,顿作鸟兽散瞬间跑远。
  王氏跑了过去,蹲下身子细声问道:“孩子,你还好吗?你家大人呢?你站得起来吗?”
  连问数声,地上挨打的男孩却依旧抱头一动不动,王氏脸色一变,不会被打出事了吧。
  “奶,你把他手拿开看一下,是不是被打晕过去了?”珍珠打量着男孩,如此寒冷的天气居然只穿着两层单衣,身上污渍明显,脚下一双布鞋虽然破烂,但看着原先的鞋面应该是好料子,呀,不会是什么落难的贵家公子吧。
  珍珠眉头一皱,她可不想惹麻烦上身。
  王氏听了珍珠的话,赶紧拉来男孩的手臂,男孩似乎昏了过去,但手臂还是紧紧的捂着,王氏费了些力气才把它移开,“哎哟喂,这些招天打的小鬼头,怎么把人打成这样子,这是要出人命的啊。”
  地上的男孩不过十岁出头的样子,一张脸已经被打得面目全非,眼圈红肿,嘴角溃烂,额头上的伤口还不停的渗着血。
  珍珠被男孩的惨样吓了一跳,原以为不过受点皮肉伤,这样一看弄不好真是要出人命的。
  “珍珠,你拿着箩筐,奶把他背到医馆去,咱们不能看着不管,这孩子再躺在这非要了他的命不可。”眼前的男孩被冻得浑身僵硬脸色铁青,躺在地上已经有些出气多进气少了,王氏利索的把他往背上背去,腿脚飞快的朝最近的医馆跑去。
  珍珠抱起地上的箩筐紧随其后。
  集市边上最近的医馆是个专治跌打损伤的陈记药铺,王氏背着男孩气不带喘的跑了进去,直嚷着:“大夫,大夫,快给这孩子看看,他伤得很严重。”
  “这边,把他放这里。”一伙计指着角落的一铺小床。
  “快、快,这孩子在巷子里被别的孩子打成了这样,实在太糟心了。”王氏小心的把男孩放在床上,拿起床边的薄被赶紧给男孩盖上,男孩手脚冰冷被冻得不轻。
  店内一个胡子花白的老大夫走近,仔细的给男孩从头到脚的检查了一遍,再扶起男孩满是伤痕的手,给他把了把脉,大夫脸色凝重眉头紧皱,看得王氏胆战心惊,生怕从老大夫口里听到不好的结果。
  珍珠抱着箩筐小心的放到一边,走到王氏身旁默默看着,瞧着大夫一脸严肃,珍珠感觉不妙,这小子不会就这样去见上帝了吧。


第三十二章 重伤断腿灵泉救之

  大夫把过脉便吩咐伙计清理男孩额头的伤口,然后提起毛笔哗哗的开了一付药方,开口道:“他身上旧伤本就不少,现在又添上新伤,左小腿骨折了一段时间没有治疗,现在肿胀得很严重,营养不良加上受寒发烧,先开一付药,等会儿煎好给他灌下去,要是烧能退下去,这小命还能保住。”
  “哎哟,这么严重?腿还断了?天呀,孩子是遭了多少罪呀,那些人咋就这么狠心肠,这才多大一点的男孩,命都快没了,可怜见的,大夫,你得救救他呀,他还那么小,可不能就这么走了,这药钱多少?我给,你赶紧让人去煎药,晚了怕来不及了。”王氏听完眼泪都要掉下来了。
  王氏性格外强内柔,表面坚忍要强,实际上内心柔软和善,一听男孩的伤势严重,虽然内心犹豫了一下,但善良怜恤的心还是占了上风,一口应下了医药费用,男孩一身脏乱伤痕累累,他的家估计也不是个富裕的。
  大夫转身吩咐伙计抓药去煎,然后回过头对王氏道:“这位大嫂,你是个善心人,这男孩我见过两次,到我们镇上应该有半个多月了,应是外乡人流浪到我们镇上的,上次瞧见他就跛着腿走路,他腿上的伤拖得太久了,怕是命救回来这腿也得废了,唉,一个外乡来的流浪小孩,不仅地痞流氓都欺负他,好些淘气的半大小子也跟着打他,世风日下,真是太不像话了。”
  大夫叹着气,镇上人多混乱,龙蛇混杂,官府只维护大体治安,而这些乞儿和流浪汉,官兵根本不管不顾,每年冬天饿死病死的乞丐不在少数,官府只管把尸体抬到乱坟岗上一丟了事。
  “这镇上地痞流氓打人,官府不管么?”王氏被吓了一跳,她以往也不时到镇上赶集,却很少看到类似的事情。
  “唉,官府哪管那么多,平民百姓挨打还会管一下,这些乞儿却是不管的。”大夫边说着边拿出罐药膏,走到男孩边上掀开他腿上的薄被挽起裤腿,在他红肿紫黑的腿上一阵摸索,准备给他把骨头正好。
  珍珠一直安静的待在王氏身边没出声,看到男孩肿胀变形的腿时不由倒吸一口气,肿成这样腿还能要么?她不自觉的紧抿嘴唇怜悯的看着男孩,男孩虽然昏迷着,但紧皱的眉头似乎还能感受到疼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