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女珍珠的悠闲生活-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理所应当?迎上前的珍珠,脚下顿了顿,看着有些自得的冯氏,不由轻笑,这世间能有什么理所应当的事情。
王氏沉着脸睨了一眼冯氏,见她还在与几个围观的村妇争论不休,也不再理会她们,顺着珍珠打开的院门,一行人走了进去。
“珍珠呀,平顺姥娘和他舅今儿过来看一下兔棚,回去好照着建一个。”王氏看了一眼珍珠满手的油腻,知道她们一家正在赶着灌制腊肠,“一会儿你们先忙着,我带着他们看一圈,就过来帮忙。”
此时,堂屋房门打开,胡长贵李氏几人都走了出来。
“亲家母,青山,你们来了。”胡长贵扯着笑招呼。
“长贵呀,好些日子不见,你家都起大变化了,了不得呀!”冯氏自打进了院子便开始左顾右盼起来,这会儿堂屋房门打开,她的眼睛便一个劲的朝里面瞅着,看见屋里摆放了好几盆子的肉,眼睛更是瞪得溜圆。
今年女儿女婿回去拜年的时候,年礼比往年丰厚了许多,这其中就有腊肠腊肉,他们家吃过以后是个个口舌生津,家里的几个小娃为了最后一片腊肠还差点打了起来,胡家竟然做出这般好吃的肉食,难怪镇上最大的酒楼会买她家的吃食。
冯氏眼睛一动不动的透过胡长贵几人看着堂屋里的东西。
罗璟站在后面,看着冯氏的举动皱了皱眉,身子不着痕迹的堵住了缝隙。
“长贵,我们过来看看兔棚,回去好照着修一个,如今家里的日子不好过,这回沾沾你家的光,养些兔子,添些进项。”说话的是平顺三舅梁青山,脸盘黝黑瘦长,眉毛稀疏鼻子短平,好在眼睛还算端正,倒与梁氏母女没有几分相像。
两边寒暄了几句,李氏搓了搓手里的油腻,便想要进厨房烧水待客。
王氏一把止住,“订单赶得急,你们先忙着,下午还得准备杀猪,不能误了时辰,我带他们看一圈就行了。”
说着,转头看向冯氏说道:“亲家不会介意吧,这单子十里香催的急,咱们这几日都早晚赶着货呢,实在忙得紧。”话里的意思自然是让冯氏抓了母兔看了兔棚赶紧回去了。
冯氏却是眼前一亮,忙笑道:“忙好呀,忙不过来,正好我们都有闲空,要不,我让家里的三个媳妇都来帮忙,咱们即是亲家,自然要互相帮衬的。”
王氏的脸差点没绷着,看着冯氏的眼神却沉了下来。
“……呃,那个,娘,这十里香和我们是签了契约的,这腊味的制作也是要保密的。”一旁的胡长林赶紧拉着冯氏说道。
“这当然要保密了,可是,那是对外人来说,是吧,长林呀,咱们可不是外人呀,我们来帮忙,当然会保密的。”冯氏笑得殷切,当初选女婿的时候,果然选对了,看这满屋的肉,哪户人家能比得上。
“……这,这个不行的。”胡长林有些着急,这冯氏怎么这般模样,没看见他娘的脸色都沉下来了么?
王氏看着胡长林急得脑门都冒汗了,心里叹了口气,“亲家,现在我们还忙得过来,就不麻烦你们家了,你们过来看看兔棚吧,一会儿你们抓几只母兔回去,过一阵子就能养出小兔了,到时候,你们伺候的精心些,兔子会越来越多的。”
边说着边拉着冯氏朝后院走,王氏最近吃好睡好心情好,身体更是倍棒,自家百来斤中的担子,都随意挑得起来,这一身的力气比她年轻那会儿还要大上几分,手上的力气更是不小,拽着冯氏的手便一路往后走去。
冯氏挣扎了几下没挣脱,无法,只得顺着王氏的脚步,心里却暗骂:死老太婆,这般小气,哎哟,这是吃了多少肉呀,手劲竟然这般大。
胡长林见状,连忙拉着梁青山跟了过去。
“平安,你去跟着奶,把养兔的注意事项告诉他们,然后看他们要买几只母兔,你再看着抓吧。”家里的兔子多数都是平安在管理,养兔的基本事项他都很清楚,平安是个细致的性子,很多细节他都管理得井井有条,珍珠对他很是放心。
细细交代了几句,便让平安洗了手到兔棚去了。
珍珠甩甩满手的油腻,皱皱鼻头,老实的进屋继续干活吧。
手头的香料已不够用了,把这批腊肠灌完,得去镇上添置一些,今天要忙的事还很多呢。
选好了五只母兔和一只公兔,算好了钱银,在王氏强硬的目光下,冯氏只能黑着脸不情不愿的付了兔子钱,虽然同意花钱买种兔,可冯氏没想到发家后的胡家还真的要他们给钱,好在她自家闺女暗地里补贴了一些钱银,要不,她还真不舍得拿钱买这些种兔。
又把注意事项交代一遍,王氏便把依依不舍的冯氏打发走了。
冯氏本来还想再待上一会儿,想着能胡家正忙着腊制腊肠,借此机会正好多探究几分。
王氏哪里会不知道她打的小九九,一句家中有事忙,亲家多多体谅。便割了两刀半肥的猪肉,捡了三十个鸡蛋,一坛子血肠、几大块卤下水、几层猪皮和几截猪骨头给冯氏的筐里装上,这才让胡长林把人送出村口去了。
冯氏瞧着一框子肉食,心里的不满顿时消了几分,这么多肉,足够她家吃好些时候了。
把人送走后,王氏立刻挽起袖子,加入了灌肉肠的行列。
不多会儿,翠珠与平顺从老宅过来帮忙,人多力量大,加上这些活都是熟门熟路的,没到一个时辰,小山堆般的肉盆就灌好了。
挂到檐下晾晒,早上的活计就算完成了。
时辰尚早,珍珠算了算时辰,再看看天色,估计就早上十点多的样子,时间还算充裕。
“驾~”胡家的牛车缓缓起步,驾车的胡长林带着珍珠朝镇上出发。
第一百一十五章 看望
冬日暖暖的阳光照耀着大地,今日却是难得的好天气。
牛车晃晃悠悠的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坐在车头的青衣少女虚晃着两条腿,秀丽精致的小脸洋溢着笑意,显示着她愉悦的心情。
过了十五,村里猫冬的人们渐渐活动起来,准备起春耕的工作,村头扯闲话的闲人就少了许多,此时也就三三两两的各自散落着。
胡家的牛车经过,好些人眼底都泛起了羡慕的眼光,牛车呀,整个望林村也就那么四五辆。
“大伯,那不是咱爷么?怎么跑工地去了?”珍珠眼神敏锐,老远便看见自家建房的工地上,胡老爷子的不时穿梭着的身影。
“哦,是呀,你爷最近腿脚利索了不少,他就闲不住,这两天就自己跑工地上去了,说是帮你们照看着点。”胡长林眼神也很好,自然看见了自家老爷子的身影。
“出来活动活动也好,省得整日坐在家里倒腾他的箩筐,弄得手上竟是裂口,如今家里又不缺箩筐,他还是不停手,奶说了都不听,总是偷偷的背着奶又编起来,唉~咋这般固执呢。”珍珠叹了口气。
家里的生活条件虽然改善了不少,可老人依旧经常编着各种大小不一的箩筐,老人的想法是,家里用箩筐的地方多,自己就会编,可不能花钱去买,能省一些是一些。
“老爷子这是恨活,手头就不能闲着,去工地上看看也好,我与柳叔说过了,不让他老人家摸重活,柳叔会留意的。”胡长林又瞧了一眼正干得热火朝天的工地,这几日天色不错,柳常平带着十来个汉子在挖地基,他抽空去看了几眼,地基的轮廓已经出来了,进度还是挺快的。
牛车缓缓驶过村口,拐了个小弯驶上了官道,这段路面还算平整,胡长林一扬手里的细鞭,牛车的速度快了起来。
到达城门口时,离正午还有些时间。
寄放好牛车,两人便朝东集走去。
胡长林午后还得赶去邻村收生猪,所以他们不能在镇上逗留太久,珍珠与胡长林商量了一下,便自己先去了那东集后巷的鲁有木家。
约好半个时辰后集市口见,胡长林就背着大萝筐去集市上购买小肠、糖、盐等这些腌制腊味的基本用料,每天腌制两三头猪的量,这些东西消耗得很快。
胡长林对独自去后巷的珍珠倒是不担心,青天白日人来人往的,小丫头眼清目明,心里明白着呢。
珍珠背着个略小的竹筐,里面装了不少东西,其中装了不少空间产的作物,比如最近才采收的花生、黄豆,这些可都是带壳作物,费了她老些功夫才把壳剥完,还有前阵子种的玉米,她暗暗剥了好几棒子凑了一小袋子。
光这些东西就得在睡前剥弄了好几天,弄得她再也不想种这些带壳的作物了,一个人剥壳实在太费力了。
鲁有木家老的老,小的小,病的病,既然遇上了,能帮一些也是好的。
当然,她没有圣母情怀,不会过分善良到毫无原则,在能力范围内,不违背她做人的基本原则,不暴露她深藏的空间秘密,那她还是很乐意做一个纯正善良乐于助人滴小姑娘。
还没走近鲁家,珍珠便远远的听见刨木头“嚓嚓”的声音。
鲁家大门关着,珍珠放下箩筐,想了想,左右看了几眼,趁着没人,掀开遮盖竹筐的草帘,又从空间里拿出一个南瓜放了进去。
“扣扣”伸手敲门。
“谁呀?”
女孩怯怯的声音响起。
“鲁妹妹,是我,上次订了你家的炕柜,今天过来看看。”珍珠声音清脆语气沉稳。
鲁秀秀应了一声,随后便打开了大门。
“胡家小侄女来了,快进来,秀秀,去给客人端杯热水。”鲁有木从西屋探出头,脸上有种发自内心的喜悦,经过这几日的摸索,他已经把炕柜大致做了出来,虽然速度比从前慢了许多,他却已经很知足了,“怎么今天就你一个人来?你大伯没来么?”
鲁秀秀应声而去。
“来了,大伯去集市上买些东西,我自己过来看看,家里有事忙,一会儿我们还得赶回村里呢。”珍珠笑道。
“这样呀,那好,我带你先看看,这炕柜基本都做好了,还剩几个小抽屉没弄好。”鲁有木搓着双手,有些紧张。
这是他这半年来打的第一件家具,对他来说,意义非同小可,要是这手还能继续制作家具,即是是做得慢些也是另他欣喜万分的。
珍珠笑笑,把箩筐放在屋檐下,跟着鲁有木去看炕柜。
崭新的炕柜堆放在有些凌乱的西屋内,漆面又亮又光滑,边角处打磨得很平整,珍珠虽然不了解家具木料的好坏,但看着与他家炕头上的炕柜大致类似,知道是用了心做的。
“鲁大叔,这不是做得很好么,想来你这手以后还是可以继续做木工活的。”珍珠看了一眼他半弯着的手肘。
鲁有木下意识的活动了一下手肘,经过这几天的活动,肘部确实松动了几分,虽然干活的时候都会疼痛不已,不过,只要有希望,这些疼对于他来说都不算什么。
“还得多谢谢你们了,要不是你们,我还以为这手没救了呢,这几天活动着,确实松动了些。”鲁有木满心感激,大半年无望灰暗的日子,让他身心俱疲,要不是家有老母幼女需要照顾,他怕是早就撑不下去了。
鲁有木一家是外乡人,父亲带着他们辗转各地,好不容易才在太平镇落了户,靠着家传的木匠手艺,日子过得还算平稳。
只是他父亲身体不好,家里只有他一个儿子,勉强为他娶了媳妇后,没多久就病逝了,于是他接替了父亲的担子,承担起一家之主的职责。
前几年还好,他从小跟着父亲学习,手艺自然不错,找他定制家具的人越来越多,因此,他还特地收了个学徒帮忙做杂事。
可惜,好景不长,他媳妇生闺女时大出血,虽然命救回来了,可身体却损伤得厉害,断断续续吃了几年药,却还是去了。
女儿秀秀身体也不好,瘦瘦小小的,三天两头的发烧咳嗽,那几年,家里的倒掉的药渣都能堆成小山了。
鲁家就这样被渐渐掏空了家底,鲁有木几乎是日夜不停的干活,家里需要用钱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某天,鲁有木赶了大半夜的活后,又起了一早去郊外挑选木料,在赶车回途的路上,一个恍惚,连人带车翻落下半山坡,手肘下落时磕住了大石头,大腿被落下的车轮砸中,脑袋被滚落的木头砸了个窟窿,鲁有木当场便晕死过去了。
过了大半个时辰附近的村民才发现了他,等让人抬回镇上时,他已是奄奄一息的血人了。
好不容易从鬼门关抢回一条命,等待他的却是各种要钱的,买木料的钱银还没付要钱,收了定金的得退定金要钱,家具没能按时完成得赔钱,诊金药费更是要钱……
家里的那点钱银早已用完,他娘无法,只得厚着脸皮去跟他媳妇的娘家兄弟借钱,可他媳妇的娘家兄弟却不是好相与的,借出二十两银子利钱就得五两,一年后不还就拿他家房子抵押。
吴氏是断然不会卖房子的,早年的漂泊流离使其深深了解居无定所的彷徨无奈,她不想让子孙再经历同样的处境。
于是,她咬牙借了二十两,想着等鲁有木伤好了以后,应该能慢慢还上。
可是,鲁有木伤是渐渐好了,手肘却僵硬不便了,吴氏一度绝望的觉得自己这家怕是要保不住了。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鲁有木遇上了好心人,不仅送回了晕倒在地的儿子,还好心肠的和他家定了家具,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木柜,却足已让一家人感恩涕淋。
“是胡家小姑娘来了?”吴氏扶着墙角慢慢走了出来。
“哎,娘,你老人家慢点,小心摔跤。”鲁有木听见声响连忙走上前去。
“不用你扶,就两步路,咳咳,我还是能走的,你不用操心我。”吴氏摆摆手。
“鲁奶奶,你小心些,先坐这吧。”
瞧着吴氏走得吃力,珍珠从一旁搬了椅子放在她身旁扶她坐下。
又走到檐下拿过箩筐,从里面拿出了一小筐鸡蛋、一个南瓜、一小袋花生、一小袋黄豆、一小袋玉米粒、一坛子卤下水和几大块猪骨,胡家每天都在杀猪,如今家里最不缺的就是猪骨头和猪下水了。
“鲁奶奶,这是我家自己种的杂粮,这是我家杀猪剩下的大骨头,这个呢,是我奶卤的猪下水,味道挺好的,拿些给你家尝尝,都是些小东西,这些骨头给鲁大叔熬汤喝,大叔身体还没大好,得多喝着骨头汤养养骨头。”珍珠笑着把东西一一放到吴氏身边。
吴氏和鲁有木看着她从箩筐里一样样的往外拿出这么多东西,皆有些目瞪口呆。
第一百一十六章 俩小上私塾
“这,怎样还带了这么多东西,丫头呀,咳咳,奶奶知道你是好心,可奶奶哪能收下,赶紧拿回去啊。”吴氏连忙摇摇头,她心里很是感动的,自从儿子摔伤后,来家里的只有那讨债要钱的,以往走得还算亲近的邻里朋友却没有一个进门探望,而只见了一面的胡家,却远远的带了这么多东西来探望,她怎么不感动。
“呵呵……鲁奶奶,这些都是家里现成的东西,不直啥钱的,这些骨头和猪下水都是我家杀猪剩下的,你别嫌弃啊。”珍珠就笑笑。
“啊,怎么会嫌弃呢,可是……咳咳……”吴氏连忙摇手,她咳嗽的老毛病总也不见好。
“不嫌弃就好。”珍珠笑着打断了吴氏的话,转开话题又道:“鲁大叔,既然你的手艺没拉下,那我家新房的家具就得拜托你了,这样,把要用的床、柜子、桌子和椅子先定下来,你看有没有合适的样式可以介绍一下?”
鲁有木一听,顿时一个激动,“有的,有的,大叔这里有样品册子,你到这屋来看一下。”说着急步进了西屋。
珍珠朝吴氏笑了笑,这才跟了过去。
这一打岔,吴氏顾不上计较珍珠送来的东西,整套的家具定下来,那可是一个大单子呢,有了这样的开头,以后的日子就有盼头了,她按耐不住内心的喜悦,脸上的笑意撑起道道的褶子。
珍珠很快挑好了各种家具的样式,都是多数普通老百姓平常用的样式,主要以简洁大方为主,配以喜庆吉祥的图纹,他们庄户人家,耐用舒适才是正道。
四张床,一张双人三张单人,四个衣柜,一个大衣柜三个小衣柜,四张书桌加四把靠背椅子,两套吃饭用的八仙桌,每张八仙桌配八张凳子,这里的风俗宴请客人时,都是男女分桌而坐,饭桌自然是得准备两套的,有备无患。
先置办哪些家具,珍珠昨夜都与胡长贵李氏商量好了。
其实,说是商量,胡长贵只是在一旁笑呵呵的陪着而已,询问他的意见,他总憨笑道:行!都可以!听你娘的!你觉得好就行!
珍珠暗暗叹息,好在家里没有那极品存在,要不,以他这样的性格,不欺负他,别人都觉得对不起自己。
鲁有木强忍着满身激动颤抖,才没失态。
这么多家具,鲁有木即便是特意降低了两成费用,还是能赚上不少的。
“珍珠呀,你放心,大叔给你家挑好的木料,保证很多年都不会坏,要是坏了,你家尽管来找我算账。”说了一阵话,鲁有木与珍珠熟络起来,伤后阴郁颓废的气息几乎一扫而空,说话间利爽开朗了许多。
算好了具体数额,付了二两定金,鲁有木写好定金条,珍珠便不顾吴氏的一再挽留,辞别了鲁家,胡长林还在集市上等着她呢。
胡长林买好了东西,正坐在集市口的面摊上吃着馄饨,忙了半天,他早就饿得不行了,见珍珠还没到,便先要了碗馄饨填填肚子。
胡长林眼尖,远远瞧见小侄女回来,立刻又要了一碗馄饨。
珍珠一坐下,馄饨就上桌了。
珍珠也不客气,午饭还没吃呢,当真是饿了。
填饱了肚子,还剩香料没买,好在陈记药铺离得近,两人走几步就到了。
陈皮、八角、花椒、桂皮、沙姜、丁香、孜然、茴香……只要珍珠能想到的她都买了不少,她如今记性好了很多,以前有些印象模糊的东西,如今细细回想竟能记起不少,这可让她高兴不已,知识就是力量呀,多记起一些对如今的生活还是很有帮助的。
各种香料堆得珍珠的箩筐都装不下,她又往胡长林的筐里继续塞。
胡长林看着一包包的药材塞满了自己的箩筐,嘴角不由有些抽抽,要不是知道这是腌制腊味的香料,谁看了都以为他家有啥重症病人呢。
东西如数都买齐,胡长林便赶着牛车往回赶。
午时已过,约好了人家去收猪,这时辰已经晚了些。
胡长林有些急,赶车的动作就大起来,家里的小牛如今长得高大健壮,脚下的步伐矫健有力,拉着两人快速急驶在颠簸的官道上。
路旁的行人看着急驶的牛车有些目瞪口呆,这速度都能赶上马车了吧。
养猪的村民所在的马山村,位置就在梁坪村的隔壁,与望林村隔得不算远。
胡长林急急赶了过去,时间还是晚了些,跟养猪的农户道了声歉,这才抓猪上杆秤,称好重量交付钱银,随后把猪捆绑在牛车上。
一路听着猪的哼哼声,珍珠回到了家中。
胡家的上下老小,除了行动不便的梁氏和在工地上监工的胡全福,其余的都在村尾等着两人的归来,杀猪切肉腌制一系列流程下来还是颇费时间的。
忙忙碌碌中,到了胡家俩男娃正式上学的日子。
昨个下午,胡长林便带着两兄弟拜访过私塾的刘先生,先生简单的问了几句,知道两人都在家学过一些,自然频频点头,两人交了半年束修,二天便开始上学了。
附近的几个村落舍得让小娃上私塾的不多,整个私塾就十七个学生,加上新来的平安平顺,共十九人,分为两班,初入学的启蒙班,多是九岁以下的男孩,先生教导两三年后,课业出众的或是考试过关的,便能进入另一个普学班,都是十岁左右略大的男孩。
私塾里最大的男孩是十三岁的赵正杰,就是赵三的三孙子,赵铁锤的堂弟,学业还算不错,一向甚得刘先生喜爱,正准备着今年太平书院的入学考试,一但过关,便能与村长家的赵柏铭一样,进去太平书院学习,在望林村,那可是了不得的一件事情。
无论在哪个朝代,乡下人对于读书人都是敬重推崇,能进镇上最大的书院,那就是几辈子烧香才换来的福气。
这赵正杰就是续赵柏铭后最有希望能进太平书院的学生,赵三全家也是下足了本钱供养赵正杰读书。
赵三家境还算富裕,他头脑精明,有心把家里的几个孙子都送去了私塾,以期能改换门第,只可惜,几个孙子都没啥读书天赋,只有赵正杰留到了最后。
一早,平安穿着崭新的蓝色长衫,背上珍珠新制的书包,由胡长贵领着去了老宅,与平顺一道,小哥俩开始了私塾上学生涯。
平安适应得不错,他个性原就聪明慎思,上学时间坐得沉稳,平顺可就不大高兴,上课一坐就半个时辰,他一向贪玩好动,一整天坐下来,回到家时,脸已拉得老长。
当然,不情愿归不情愿,该去上学的时候,还得乖乖的去,他老爹的拳头可不是吃素的。
私塾不管饭,午饭多是学生自己带饭,只有住得近的孩子,才回自己家吃饭。平安平顺因着路远,都是早上自己带上饭盒,中午就在私塾的厨房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