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吧。
万想不到自己会穿越的李诵在穿越后的心态一直就这么复杂。自己才不过中人,又是号称现代社会里的隐士-教师-出身,穿越后又是附身在一个残废身上,幸亏是天生贵胄,不然生存都会有问题。这样的人如何治理一个庞大而危机四伏的帝国呢?能够进入中央或者称霸一方的都不是简单人物,权谋机变,杀伐决断,李诵自问是一个也赶不上。自己唯一的优势就是知道历史的走向,还有后世的眼光。李诵清楚,在实际政务中,自己现在起不到任何作用。
真正要解决这个时代的问题,还是要依靠这个时代的人才。李诵很庆幸自己没有穿越在晚唐,那时即使附身在一个健全的皇帝身上,也是大厦将倾,独木难支,现在唐室人心仍在,政治还没有腐烂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经过安史之乱后四五十年的休养,人心思治,社会财富的积累也足够李诵打几场战争。更重要的是,这四五十年为唐王朝积累了大量可用的人才,比如老一辈的杜佑、高郢、杜黄裳、陆贽、范希朝、张敬则、高崇文、郑余庆、李巽、卫次公、王叔文、郑因,中生代的武元衡,李吉甫、权德舆、裴垍、裴度、李藩、李绛、柳冕、韦执谊,韦丹、李愿、李庸等,年轻一点的李愬、李绛、崔群、王涯、韩泰、凌淮、韩愈、刘禹锡、柳宗元、白居易、元稹、韦贯之、阿迭光进、阿迭光颜等,只要用好这些人才,唐朝的中兴并不是梦想。
导致唐朝趋于灭亡的明显因素,是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牛李党争。宦官和党争消耗了唐中央的实力,使得唐中央无法积聚全力对付藩镇,最终导致了藩镇实力越来越强,中央越来越弱,直至唐朝的灭亡。而一些人们一般不太注意的因素,则也深刻地影响着历史发展,最突出的就是土地兼并问题,土地兼并一方面使得一些大家族越来越强,一方面造成了大量的失地农民沦为奴隶或者流民,严重影响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和人力资源,大量的劳动力闲置历来是导致社会不稳定的关键因素。而苛刻的统治会促使这股力量和作为朝廷统治基础的农民的爆发反抗,最终燃成燎原之火,毁灭整个统治机器。
现在影响中央效率和力量整合的宦官集团已经被拔除,宦官已去,由宦官导致的党争估计也不会出现了,起码在李诵看来,朝廷内部现在是团结的,向上的。目前朝廷主政的官员绝大部分都是主张削平藩镇的强硬派,五个宰相中杜黄裳有经济之才,陆贽善于统筹全局,威望卓著,郑余庆长于人事,武元衡刚直,李吉甫实干,而且个个进取心都很强,这样的宰相班子在整个唐朝都排得进前三。这些人里,李诵对杜黄裳、武元衡有知遇之恩,对陆贽、郑余庆有再造之恩,不用担心他们的忠诚,有这些人做帮手,李诵要做的就是利用自己的历史知识明确要干什么事,怎么干。
年前发去的百官上书论政终于在二月得到了结果。解决藩镇问题是朝野上下的共识,在宰相会议上,李诵用右手在地图上逆时针画了一个半圆道:
“先淮西,后山东,最后河北。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这一个半圆牵扯到了七个最强的藩镇,宰相们没有任何异议,七镇中淮西最弱,卡在朝廷生命线上,又四面都是朝廷控制区,理应最先动手,河北各镇西有太行,南有山东为屏障,又互相勾结呼应,朝廷在太行以东只有一个张茂昭的易定镇支持,兵员投放和粮草供给都不容易,所以排在最后。
“七镇不臣已经数十年,盘根错节,根深蒂固,不可贸然兴兵。朝廷首先要做的,是肃清政治,巩固地方,加强财政,改革军制,希望各位相公同心协力,致力国事。”
“谨遵圣谕。”
宰相们齐声说道。
至于西川,这个时候谁还会为西川操心呢?
正文 第三十九章 吓出来的胜利
更新时间:2008…10…13 16:31:20 本章字数:2616
(今天用老爸的古董级刮胡刀刮胡子,居然割破手指,带血上传啊,求收藏······感谢镀金王座兄指出错误,我对医学史所知确实不多。希望各位书友大大给出更多的意见。)
李吉甫不但是个实干家,而且是个点子很多的实干家,入相之前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建议选派中央大员节制地方,刚刚入相就针对高崇文打一仗伸一次手的讨厌行为出了个主意。
高崇文得到了嘉奖诏书自然开心不已,不过开心之余又看到了邸报,高崇文的喜悦心情立刻荡然无存,骂道:
“这些个读书人个个花花肠子恁多,说好和老子一起邀功,却背地里做出这等事情来!”
当下击鼓聚将,商议破关。你道邸报上写些什么?
准严砺所奏,令其从水路直驱成都。
原来严砺除了和高崇文一起上表请功外,还单独上表,请求皇帝准许他从水路进攻成都,这可就让高崇文大为不满了。
高崇文攻下万胜堆后按兵不动,一方面是应严砺所请一起向朝廷邀功,另一方面是为了消耗西川军的力量,同时扫荡各地,肃清成都周围之敌,连日来先后八次击败仇良辅,又派兵接连拿下德阳,广汉,将西川军主力死死钉在鹿头关周围,如果严砺此时从水路直驱成都,十有八九能拿下,高崇文心急如焚,想要立刻发兵去攻成都,可是鹿头关内数万兵马却不能不管。如果要拿下只怕损失不会小,只得聚将议事,商议如何拿下鹿头关。
将领们匆匆从各营赶往中军,只有李元奕在进帐的时候,回头往营外看了一眼,随即叹了口气。
高崇文的第一句话不是谈战局,而是面有愠色的问道:
“阿迭光颜还是没有到吗?”
要想攻破鹿头关就要有足够的兵马,而后援的兵马中最强的就是阿迭光颜这支,按照高崇文给出的命令,阿迭光颜应该在今天到达大营,可是天色将晚,还不见阿迭光颜的身影。高崇文道:
“罢了,不等他了,我们先议事吧!”
入川为后援的阿迭光颜此时正站在大路上诅咒万恶的大山。阿迭光颜紧赶慢赶,行军速度就是快不起来,眼瞅着无论如何是不能在高崇文规定的时间到达鹿头关了,阿迭光颜不禁觉得脖颈凉飕飕的。事实上,阿迭光颜的行军速度已经很快了,而他之所以加快行军速度完全是被高崇文吓的,本来阿迭光颜知道高崇文在鹿头关好整以暇,所以行军也并不急迫,谁知本部大多北方人马,不适应东西川崎岖多山,过了汉中后,行军速度减慢,结果在阆中听到了高崇文的一些传闻,比如说士兵在行军途中折断了根筷子就被杀头,比如前东川节度使被他以丢了城池为理由砍了脑袋,这些传言到了阿迭光颜这里被分析得出一个结论来:
高崇文喜欢杀人立威。
为了避免成为高崇文的另一个宣传工具,阿迭光颜只得想尽办法,加快行军速度,可惜山路难走,拼死拼活还是迟了,眼看天色将黑,却怎么也看不到高崇文的大营,摸摸脑袋上的汗水,阿迭光颜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路越走越窄,找个人问问,咱这是到哪里了?”
“启禀将军,咱们这是走错道了!”
阿迭光颜腾地站起来,抓住面前的小军官的衣襟,恶狠狠地道:
“你说什么?”
“将军,不是小的说的,是前哨抓住了几个西川军的士兵,咱们是走到河这边来了,再往前走,就是江口了。”
“混帐!那带路的向导呢?”
“向导跑了!”
阿迭光颜手一松,放开小军官,两手叉腰走来走去,太阳穴的青筋突突的跳,那小军官见阿迭光颜如此,怯生生地说:
“将军,咱们还是赶紧回头吧,回头走四十多里,再拐上大路,明天中晌就能赶到大营了。往前去,就是刘辟的粮草大营了。”
阿迭光颜蓦地停住,道:
“你再说一遍,前面是什么?”
“抓住的俘虏说,鹿头关贼军的粮草大营就在前头江口,翻过座山头就到,说里面有五六千兵呢。”
大帐里,高崇文道:
“眼下连上各部后援军,我军与叛军旗鼓相当,明日攻城,各军务必拼死向前,西川军被咱们打怕,已成强弩之末,只要咱们咬牙攻上半天,必定能攻下鹿头关,全歼仇良辅。向将士们许下重赏,先登上鹿头关的,赏钱百缗,本帅保举他升三级。”
说罢,高崇文扫了一眼沙盘,江口这个地方狠狠刺激了他的眼球,自己连续派去几批人马,都被敌军卡住。
“要是能拿下这个地方,该少死多少弟兄啊!”
高崇文YY道,不过马上回过神来,拍着桌子上的山龟吩咐道:
“各位回营吧,明日还有恶战。”
很多时候,决定战争胜负可能只是一个不起眼偶然的因素,高崇文体会到这一点是在第二天。万胜堆被拿下后,仇良辅依靠鹿头关和八栅垒的有利地形,依然组织了顽强的抵抗,当然这也和刘辟的儿子和女婿在这里有关,正当高崇文一大早起来攻关正觉得急躁的时候,姚子远从万胜堆上连滚带爬冲到他面前道:
“大帅,叛军江口粮草大营起火了!”
和高崇文同样感到奇怪以致于目瞪口呆的还有仇良辅,正当仇良辅奇怪为什么高崇文攻了两次就停下的时候,从江口方向来报信的士兵也连滚带爬地冲到了他面前,仇良辅很想宰了这个军官,除了因为他带来了不好的消息外,还因为他隔着老远就扯着嗓子哭喊:
“将军,大营丢了,粮草全被高崇文给烧了!”
没有个粮草,还打个屁啊!西川军的军心就在那一瞬瓦解了。
首先是锦江栅打起了白旗,接着八栅垒相继投降,傍晚时分,鹿头关的关门缓缓打开,三颗大粽子坐在马上出了关,身后是关内两万名放下武器的士兵。这三颗大粽子显然就是仇良辅,刘方叔,苏强,不过区别是仇良辅是自缚,而刘方叔和苏强是被缚。
在高崇文的大帐里,仇良辅努力挤出了感激的泪水。这时从帐外走来一员气宇轩昂的胡将,仇良辅惊叹之余谦卑地问道:
“大帅,连日鏖战,从未见过这位将军,不知??????”
高崇文笑道:
“这就是烧了你粮草大营的河东名将,阿迭光颜。刚刚到我帐下效力。”
正文 第四十章 定西川
更新时间:2008…10…13 16:31:20 本章字数:2376
(一路颠簸,终于回来了!求收藏!)
阿迭光颜是在天刚亮的时候纵兵冲击西川粮草大营的,不是他不想早点,但是两座山头翻得委实不容易,一路上赶路部下也累得可以。粮草大营说是有五六千兵,但是大多数都布防在高崇文主力一面,没想到会从肋部突然冒出一支奇兵来。冲进大营后阿迭光颜才发现天亮冲击的好处,那就是有现成早饭吃。到底是粮草营,伙食确实不错,吃完了早饭后,阿迭光颜听着营外传来的喊杀声,拍拍肚皮道:
“吃饱了的随本将军出去杀一阵,辎重营烧营。”
高崇文连投降的敌将都能赦免,何况自家立功的大将呢?阿迭光颜报到后被高崇文猛夸了一番后,安心地捧着脑袋去睡觉了。
当第一张牌倒下,后面的无数张牌就会跟着倒下,这就是多米诺骨牌,鹿头关守军的投降,就是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当听说高崇文许诺上书请求赦免仇良辅后,各地的西川驻军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地向鹿头关运动,目的当然不是为了夺回鹿头关,而是抢先投降。
鹿头关外,等待高崇文接见的降将小心翼翼地排成两列,投降的士兵盘腿坐在路边,等候安排,队伍竟然连绵数里,连奉命出发去广汉的韦武部都被阻塞在关前,只得派了几名传令兵骑马在路上开道。
“老哥,您带了多少人来投降?”
“不多,才八百。您呢?”
“也不多,一千二。”
“你龟儿子可以啊,哪来那么多兵呢?”
“老哥小声点,我把公差和乡兵都算上了,带多些人来面子上好看些嘛,高大帅处理起来也好从容些。”
“你个龟儿子,愣是鬼精鬼精的。”
不过这些军官跟仇良辅的两万人比起来,气魄是小了些,唯一能够和仇良辅相媲美的,就是邢泚。高崇文把刘方叔、苏强装入囚车送往长安后,就拔营直扑成都,不久就遇上了老冤家邢泚。邢泚手中本来还有两万人,但是面对高崇文的本部及降兵五六万人,头脑稍稍转了转,邢泚就把自己捆成了粽子,哭天抢地地在众目睽睽之下,进了高崇文的大营。
二月二十六日,高崇文在成都北郊击溃刘辟最后拼凑起来的一万大军,下午段文昌打开城门,高崇文大军开进锦官城。高崇文部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士兵无住处当街而宿,绝不肯骚扰百姓,成都顿时安定。
早知败局已定的刘辟和卢文若带领数十骑兵护卫家眷逃往吐蕃。段文昌禀明此事后,高崇文立刻派高霞寓、郦定进前去追赶,终于在羊灌田追上了刘辟。远远的望见追兵,刘辟的数十骑兵一哄而散,卢文若情知犯了诛灭九族的大罪,杀死全家后系石沉江而死,刘辟不敢系石,也不忍心杀死全家,纵身跳入江中,被郦定进派手下熟悉水性的士兵从江中捞出,捆在马上带回了成都。
自九月兴兵,历时五个月,终于平定了西川叛乱,高崇文将刘辟一家二十余口装入囚车,送往长安后,开始在段文昌和召回的前节度判官林蕴的帮助下,当起了父母官。跟随刘辟叛乱的西川诸人,高崇文都大度的不予追究,除了卢文若已死,只杀了诈降欺骗他纯洁感情的邢泚和死忠刘辟的馆驿巡官沈全,查封统计府库,维持治安,杀了乘乱抢劫的无赖子以及溃兵三百一十人,又派阿迭光颜率兵赶往松州加强边境防务,整个西川不到半个月就安定了下来。
朝廷中也是一片欢腾,新皇登基首次用兵就大获全胜,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鼓舞人心的?西川历来号称强兵,又四面环山,却被朝廷军队以少击多击败,这说明了什么?建中,贞元年间数次讨伐藩镇失败的阴影似乎一扫而空,朝野自信心空前高涨,有的狂生甚至议论起四海之内,率土之滨的调调来。
不过朝廷内的大臣们头脑显然清醒很多,杜黄裳,陆贽,李吉甫、李绛都先后明里暗里向李诵进言,说明之所以战胜西川,原因在于西川一直在朝廷治下,离心倾向不强,而且四周没有叛乱的藩镇,如果是对付淄青,魏博这样的强镇只怕就没这么容易了。
皇帝的头脑明显也很冷静,没有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皇帝对苟胜说:
“现在,飞鹰应该重点向淮西淄青渗透了。”
西川的捷报到了朝廷没有多久,敕封高崇文的诏书就下达了,加高崇文检校司空,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成都尹,至于节度使,则由郯王李经遥领节度大使,益州大都督。
《春明外史》三月下旬号刊登了朝廷的任命,同时刊登了薛涛的《贼平后上高相公》:
惊看天地白荒荒,瞥见青山旧夕阳。始信大威能照映,由来日月借生光。
薛涛的大名因为这首诗更多地为人所熟知,不过皇帝看到这首诗的却诡异地笑了笑,皇帝对杜黄裳,李绛说:
“高崇文只怕在西川待不满一年啊。”
三月底,刘辟一家终于坐在历史悠久的封建时代代表性交通工具——囚车里,晃晃悠悠来到了长安,路过城南独松树时,刘辟想起去年夏天离开时的豪言壮语,回来是回来了,却没想到是以这样的方式回来。
不过来不及懊悔,刚进了明德门,千牛卫的侍卫已经在等候了。验明正身后,就一把拉住刘辟的头发把刘辟拽了下来,一路拽到丹凤门下,皇帝和太子已经高坐楼上了。太子责问道:
“汝为士族,奈何造反?”
刘辟答道:
“这是罪臣手下的将领逼臣的呀!”
皇帝微笑道:
“俱文珍和刘光琦也逼你的么?”
刘辟顿时哑口无言,皇帝点点头,千牛卫士兵就把刘辟拖了下去。
《春明外史》上登出了刘辟的最好一句话:
“悔之晚矣!”
三月二十八日,斩刘辟一家十九口于城南独棵松下。朝廷遣使布告天下。
正文 第四十一章 选 择
更新时间:2008…10…13 16:31:20 本章字数:2523
(今天更新很迟,原因是老雁在情节的发展上很难选择,就如这一章的标题一样,是先打淮西还是先打淄青呢?这确实是一个问题,请各位书友大大发表下自己的看法。另外感谢十方俱灭书友的指摘,说实话唐朝的军制我并不了解,编制以及武器装备数量是通过百度搜来的,貌似是在《太白阴经》里有记载。老雁知道的是唐朝军队行军机动一般骑马或乘大车,武器不会全背在身上,而且补给不容易,携带的装备想来也不是打算一次全用完的,如果书友们看到鹿头关下之战,就会发现老雁没有安排士兵们一次放多少箭,连十支都没有放到,老雁也知道体力不允许~~~依然感谢十方俱灭书友,希望更多的书友给出宝贵意见。)
西川虽然已经平定,但是带来的冲击波显然还在扩散,西川方面,高崇文宽宏大度的免除了所有韦皋幕府人员房式、韦乾度、独孤密、符载、郗士美等跟随刘辟的罪责,这样的赦免也得到了朝廷的认可,但是包括段文昌,林蕴在内的一干人等全部从西川征入了朝廷,当然从西川征入的人员全部任职台省,只不过任职之前首先给安排的是岗前培训,至于岗前培训的内容?问权德舆吧!
而朝廷以敬宽为节度判官,粮料使由原西山运粮使、知邛州事崔从担任,刘辟反叛的时候,只有崔从据邛州抵抗,这也是对崔从的奖赏。
朝廷给高崇文封南平郡王,成都尹,实封三百户,勒石鹿头山的制书上还写着“授崇文检校司空,兼成都尹,充剑南西川节度、管内度支营田观察处置、统押近界诸蛮,西山国云南安抚等使”,如此多的职司,还把西川熟练的官吏给抽走了,不是为难高崇文吗?所以朝廷很厚道的在征走西川熟练官吏的同时,从台省选拔了一批员外郎级别的官员到西川任州刺史,由杜黄裳、武元衡出面推荐了一批人入高崇文幕府。
这样的人事调动在刚刚发生过叛乱的西川无可厚非,除了调整人事,朝廷还调整了行政区划,将原来隶属西川的资州,简州,陵州,荣州,昌州、泸州等六州划分给了东川,新任的东川节度使和前面的一些改变却颇为让人玩味。
按理,高崇文就任西川节度副大使后应当赴任的东川节度使韦丹却被召回了朝廷,出任尚书右丞,驻军在东川境内的严砺被任命为新的东川节度使,而严砺留下的山南西道节度使,则由将作监柳晟接任。看起来严砺也得到了封赏,调到了增加了六州之地的东川,权势有增无减,可是心思缜密的人很快就会看出,新增的六州,包括其他一些州的刺史都是由朝廷任命的。
这样的现象可以让深谋远虑的分析家们看出两种倾向,一是朝廷收回了各节度镇内州刺史的任命权,对地方控制的力度加大了,而是朝廷开始不放心节度使在一镇太久,开始玩轮换了。
四月份的大动作除此之外,还有两个调动,先是召南充郡王、奉义节度使、名将伊慎入朝为右仆射,又以尚书右丞韩皋为奉义节度使,以伊慎的儿子伊宥为安州刺史兼安州留后。奉义军节度使又名安黄节度使,下辖安州,黄州,伊慎壮年时就据安州、黄州抗击淮西李希烈,知晓淮西军事,如此布局明显是着眼于淮西了。又以秦州刺史兼陇右经略使刘澭为保义军节度使。保义军前身即陇右节度使辖区,安史之乱后陇右失陷于吐蕃之手,剩余的陇右土地归凤翔节度治下,现在重新设立陇右,并赐名保义军,其目的简直尽人皆知。
当然,朝廷在四月份除了封赏有功之臣外,对一些没有功的大员也进行了封赏,先后加成德节度使王士真同平章事,彰义节度使(淮西节度使)吴少诚同平章事,魏博节度使田济安同平章事,卢龙节度使刘济兼侍中,平卢(平卢镇安史之乱后南移淄青,称淄青平卢)节度使李师古兼侍中,将从去年老子死后一直担任留后的程执恭转正为横海节度使。受了封赏的各位当然巴巴地上书谢恩。不过李师古在拿到任命的时候说:
“杀完了鸡,又给点甜头给咱们这些猴子尝,天子可真是比他老子强多了。”
浓浓的药香弥漫在室内,李师古的判官高沐、李公度侍立一旁,偷眼看着这位手握十二州的天下第一强藩的节度使,头上扎着一条绸带,面色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红润,神情也不似以往骄横,去年春天,李师古还乘着先帝驾崩,新君即位,人心不稳,污蔑给他报丧的义成军节度使李元素散布谣言图谋造反,打算兴兵夺取义成军,又和吴少诚遥相呼应,互相支持,今年居然委顿至此。
高沐轻声道:
“大帅日夜操劳,贵体难免有恙,不如让师道来帮帮您吧!”
余下的话没有说出来,不过是“打铁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之类。李师道是李师古同父异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