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歌-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剩下北疆一带的器材业归刘家,毛纺业归施家,棉纺业归张家,首饰主要是玉石归杜家。
南疆一带的农副产业,主要是榨油、制糖、水果、桑蚕、麦子等等,归整个内廷的代表曹德辛所有。这里要明确一个问题,杨春既是田家的代理,也是曹家的股东,所以他委托老丁刊印《北棉录》的原因。也就清楚了。
辽东那边有些复杂,不仅有煞星吴三桂。老滑头毛文龙,还有非人类地李成梁,所以辽东的粮食、东珠、金矿、药材等产业,全部归由七家商系(没有田家)加上毛家、祖家和善友教平均分配。
看看,这种复杂的利益分配,其谈判过程得有多么复杂?更复杂的还不在这里,因为诸位皇商是没有权力拍板的,每一条新的动议出现,都要请示背后的大老板们。大老板之间还存在复杂的党派纠葛,所以这样的谈判。尽管一年前就开始了,但到现在,才初步划定了一份备忘录,离最后敲定。还有一段时间。
这才是第一件。
第二件就是选派合适的人手过去。老板们是舍不得离开内省地,所以外省的各种产业,都需要寻找最合适地人手去打理。这些掌柜的,不仅要值得信赖,还要拥有高超的管理和经营技巧,也就是职业掌柜。至此,一种新型劳动生产关系,正式出现――脑力劳动、管理知识这些软性交易商品,明确成为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
职业官僚的出现,意味着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的正式转变。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经理的出现,意味着封建制度向资本制度的正式转变。
以聘任代替原有的匠籍制度,以合约代替原有地道德约束,以‘掌柜的’控制微观上的经济运行,以‘大老板’
观上的国家运行,尤其是‘实质上’和‘名义上’都最高地权力决策层。这样的政治制度,才是真正的资本主义。
但选拔‘掌柜地’可不是什么容易事儿,总要双向选择啊,所以诸位大员大佬们,全忙活这事儿去了。这就是大明官场忙活的第二件事儿。
第三件事儿,是取消战时军管制。
我们知道,小朱在温体仁的提醒下,大举借贷,维持战争,总债务达到了3。2亿两白银之多,这些债务中,既有大量的金银铜钱,多的一部分是以‘实物折价’出贷的。因为很多物资被运送到外省,用来安抚当地的部落居民。这就造成国内物资严重短缺,而国家借来的银子还要二次投放市场,所以整体物价的高企就出现了跳跃性增长。为此,温体仁、洪承畴加上半瓶子醋的皇帝,联合出台了‘战时军管制’,主要是针对有限资源采取‘配给发放’制。
这无疑是一项异常艰难的制度,举个例子,宫里的小太监春熙,省来省去,也不过剩下半斤的红薯。这可是皇宫的发放数量,那民间、官场、诸省的定额,就更加少的可怜了。在战争没有结束时,大家还能忍,毕竟一切为了战争嘛,这点觉悟文官集团还有。但现在战争结束啦!!!胜利啦!!!所以他们坚决要取消这项使他们无法享乐的制度。这就立刻引出第四件事儿:弹劾洪承畴结党营私。
这里又出现了古代中国的政治习惯,要想取消或者更改一项政治制度,唯一的方法,就是把当初这项制度的制定者给灭了。晚唐的牛李两党,北宋的王安石和司马光,前朝地张居正和严嵩。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因为任何政策的出台,可以说都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考虑的。没有任何一个文臣,会怀着‘整垮国家’的目的,来瞎折腾。既然都是‘为了国家’又何必非要置对方于死地呢?
毕竟社会文明程度还不高啊,文官集团为了取消‘战时物资配给发放’制,很习惯性的开始出手,既要搞倒温体仁,还要整垮洪承畴。而且效果还挺好,温体仁公开提出明年退休了。洪承畴则正式被打上了‘结党营私’的烙印,还是那个不是理由的纯借口:孙传庭。
在文官口中的‘洪党’架构还挺全面:主脑是洪承畴(兵部尚书)。骨干是孙传庭(西安府尹),大将是曹文诏(山陕都帅);外援分别是:刘宗周(顺天府尹)、陈奇瑜(庆天府尹),还有一个左良玉(湖广督帅);跟班打杂地基层干部更是涵盖了军、政、经济、思想、人文各个层面,分别是: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左懋第、傅山、陈确、韩霖。
这些响当当的名字,是如此的振聋发聩,以至于并不知道他们的小朱阁下,非常愚蠢地整整十三年置之不理。这样的浪费,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其实,与其说是‘洪党’不如说是‘孙党’,但谁让洪承畴是兵部尚书。下届内阁的热门人选呢?那就叫‘洪党’了。
这个所谓的‘洪党’是怎么形成的呢?很简单,山陕经济特区的建立。使得西安府治下,成为全国最具备活力的省份,面对这样具有蓬勃活力地地区,凡是思维活跃,思想另类的广大学子,都会被吸引过来,正所谓‘凤凰不落无宝之地’嘛。这些人到达山陕地具体原因,是各不相同的,这点以后再介绍。这里只是要明确一点,为了争夺下届内阁的名额。针对‘洪党’的运作,是文官集团忙碌的第四件工作。
温体仁要离开国家权枢了。周延儒自成一系,他并不是东林的人。而比照上届内阁,首辅、次辅同时退休似乎可行。于是。大家就开始了内阁名单的争夺,内阁是皇帝之下的最高权力,这点没人会否认的。但要想担任阁臣。首先要具备官声或者业绩,业绩是什么?这就引出下面第六件事情,策划。
之前的行政架构中,军系参与管理地痕迹太多,文官集团是很不适应的。但要想扭转这个现象,文官集团就必须要拿出一个说得过去的方案。步骤是先了解实际情况,然后再拿出设计草案,途径就是通过督促修路的那些人。于是,选派各地地科道官员,担任‘驿路修筑检点使’,就成为最先的权力争夺主战场,但好在这些人的共同利益是一致地,所以波折不大。之前的程远方、程品博叔侄二人,就是这种背景上来的。但这些人的调查了解,效率太慢,于是大家只好病急乱投医,随便抓几个现成的事情来说事儿,一共三个:春闱、移民筑路、献俘。
春闱看着是没大戏唱了,温体仁已经是主考官了嘛!但别忘了,考题可是早早就公布的,大臣们完全可以从容安排。曹化淳报上来的‘民论总汇’,看得小朱昏昏欲睡的原因就在于此,好钢要用在刀刃上,现在过早暴露好方法,对春闱的结果很不利啊!只要选择好合适的考生,然后把集合了党派智慧的策论送给他,则此人必将状元及第。
移民筑路,这个问题有皇商系在帮忙,因为通衢路网的建设,不仅对国家有利,也有利于商品流通,所以贪污现象居然很少,因为这是在给他们自己干活,都是他们自己的钱。这种因为‘贪污贪的心疼肉痛’而出现的清廉景象,未免有些黑色幽默。
通衢路网一旦建设成功,这将是极大的政治功绩,内省的路网明年就可以大面积竣工,届时只要将这个功绩安排在合适的代理人身上,内阁之中,将必有其一个位置。
最后就是献俘。大明2年间,还是非常安定的,是从古至今,最稳定的一个朝代,出现过的献俘只有三次,但一次比一次恶搞。好不容易,算是被他们赶上了一个真正的、伟大的献俘。而且是连续四年,每年一次,这可太好啦!有运气赶上传奇时代。即便短寿,哪怕早生,都是值得的。
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第一次的献俘将领是吴襄。
辽东利益地分配上,河农庄、济雪连星堡农庄都归国家所有;药材、木材、东珠、皮货、
近的沃土,都是毛文龙的自留地。这两方面,文官过的。
但吴三桂那边,却做出了非常大的让步,不仅把大批肥沃的土地、煤矿、铁矿等,全奉送给了皇商系;还在奉天府的文官架构上。表现得很是谦虚谨慎。条件就有两个:锦州、广宁、长春三地的农庄,归吴祖两家经营;袁崇焕的问题上,给予吴三桂最大的政治助力。
这条件可太优厚了,因为沈阳周边,被开发地非常好,这就是现成的钱啊!文官为了感谢吴三桂的慷慨,不仅答应对付袁崇焕;还在献俘的仪式上,进行了非常奢华的设计,甚至出于自我表现的心理,还搞出了一个募捐活动。理由是:
“国家好不容易盼来了伟大的献俘,做臣子的。理当自掏腰包组织这次活动,坚决不让国家再掏一分银子。”
以上,就是文官集团在忙活的事情,腐败吗?也不能算,毕竟没有一个人敢于触动国家利益的最底限,税赋。小朱会同温体仁在外省税率上,核定了一个非常高地比例,35%。却得到了所有人的响应,这些资源属于白来地,有军队保护。有移民生产,回报是无穷的,
……
“唉!”小朱看到这些汇报的时候,已经快点状元了。他头很疼。因为他真的很无奈,最近这段时间,学子风波已经逐渐冷却。小朱已经可以静下心思。一件事儿一件事儿的处理,先是要摆平戴羲问题。
戴羲这个人,符合中国人的所有道德标准。归国后,戴羲明确表示,不想当官,只想归隐,要么着书立说,要么寄情山水。这样的超脱,叫全天下的人,无不对他产生有如滔滔江水般连绵不绝的仰慕之情,为此,小朱特意找来了鸿儒社的当家人钱谦益。
老钱是戴羲地老朋友,他们老哥几个:黄道周、方孔?(方以智父)、夏允彝(夏完淳父)、侯(侯方域父)、傅之谟(傅山父)等人,现在都处于半赋闲状态,但在政坛的影响力却非常强大。看看他们的那些个好儿子就明白了。
所以,要想彻底的平息戴羲风波,只能先在钱谦益这边取得共识。
“钱先生啊,戴羲大义,堪称国之重器。而器鼎之重,在于民心而非用。但不知,先生以为如何?”
“吾皇圣睿,臣受教受益!”
小朱现在地口才已经很不错了,他的意思很简单,戴羲是英雄,而如果英雄被无辜利用,成为党争的地手段,就实在太过分了。其实,以老钱的性子,本来也不愿意这么干的。现在发觉皇上已经有所察觉,惊羞哀怒,百感交集。赶紧深深鞠躬,随后继续表态:
“从容淡定,不计名利,臣望止项背矣。现陡起风云,实在是吹皱春水。臣,臣也是愤而慨之的。吾皇放心,臣定要尽忠尽力。”
“唉,先生也无需再自怨自艾了,毕竟你我君臣,同时打赢了三场阵仗,我汉家旌旗飘处,无不望而臣服,至于戴羲嘛,朕已经叫御用监的王坤,为他打造一件竹节珊瑚树了,等颁赐的时候,再允他一座牌楼,想必可以了吧?”
“呃,”钱谦益很感激的拱手谢礼,他知道,这是皇上在送台阶呢,“皇上,当年南京地方,因为误传戴羲已夭,曾经立起了一个牌坊,再立的话,恐怕戴羲不愿承受。不如,不如于应天南和,设立一个雪溪书院。取自《雪溪图》,以赞誉戴羲可比摩诘先生。”
“呃,”小朱一愣,半响方才醒悟,钱谦益说的是王维。毕竟是画画出身,对于一些画家的名字还是有点印象的。想起来之后,立刻点头应允:
“好,戴羲出任雪溪书院的祭酒,果然配合,朕许了!再有学院的银子,由户部支取吧。”
“如此,足堪佳话!”
“哎呀,这件伤脑筋的事情,总算是可以消停喽。”
都轻松下来的君臣二人,相顾莞尔。珊瑚是宝物,珊瑚树?哇!然后再雕琢成竹节的模样,用来形容戴羲既是国器,又是节臣。然后天子出钱,亲送他一个学院。?,做到这个份上,也算差不多了。再加上学子们的注意力被吸引到别处,又临近放榜,戴羲风波,也就正式平息下来。

紧接着就是温体仁主持的科举,党派政治再次显现。
“皇上,今科举子中,通州魏藻德,文章曼妙,字字珠玑,已当会元,请吾皇御座太极殿!”
一边领着内阁诸大臣,从文华殿奔太极殿走,小朱一边琢磨这个魏藻德,小子今年35岁,北京通州人,属于很难得啦!为什么自古科举之中,向来北地比不过南地,原本小朱还琢磨着,找个机会跟诸位大人们说一说,别总点南地的状元,毕竟平衡才是根本!
但巧了,还没等小朱把想法说出来呢,温体仁已经推荐了一位北地考生。小朱心中明了,这件事儿上‘仁兄’失策喽,为什么?很简单,温体仁最讨厌江南的东林系,所以在殿试前进行推荐时,刻意从北地考生中筛选。然而,诸党的政治谋划更加曼妙,一定早就预判到这点,所以提前在北地考生中进行了安排。
‘算啦,不考虑这些了,通州就在北京旁边,是时候给北京人一点乐趣啦!’
小朱倒还想得开,因为他相信,党派力量敢将崇祯十三年的状元郎,送给顺天通州的魏藻德,必然有他们的道理。这种感觉,在看到魏藻德的考卷之后,更加强烈。仔细阅读了考卷之后,小朱的心中,甚至还存了几分庆幸。
‘两股政治势力都选中这个考生,不是没有道理啊!’
魏藻德提出了一个观点:实际控制!并且眼光放的非常之远,不仅辽东、蒙古、西域,甚至放到了,南洋。
……??
第九卷:第四章:等待海神
记:“双母争子,必有不肯尽力者,至亲也。”
当两个母亲抢夺一个孩子时,只有亲生母亲才会率先放手,宁肯放任孩子被抢走,也不远眼见亲生骨肉受到丁点儿的苦楚。这,就是大爱无痕!

当小朱面对魏藻德的殿试策论时,他的心中十分清楚:‘拥有统一力量的政治党派,已经正式成形’。要知道,就连温体仁这样的政坛老手,也被带入瓮中。就连春科考,也被有组织侵入。如此恐怖,让人在盛夏之中也觉得不寒而栗。
然而,面对此情此景,他的心中却充满矛盾:以他现在的威望,杀伐决断,完全就凭他一句话。即便有人想抗争,也要同时面对众多的挑战:黄得功、曹变蛟、申甫、贺赞、孙诚、毛承禄、陆继盛、曹文诏,喔,还有那位嗜血神煞手、玉面小飞龙――吴三桂!这些璀璨夜空的百战名将,对国家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
有魅力,有私恩,有威望,还有凌厉的刀锋,小朱如果真的想予取予求,恐怕任何人都没有反抗的机会。然而,经过内心的挣扎之后,他依然选择了另外一种道路。
不过说起来,他的手上还是握有最后的三张底牌,本应该是四张牌的:杨嗣昌、卢象升、熊文灿、袁崇焕。这些人的能力、声望、资历如果利用好的话,一切自然尽在掌握。只是很可惜袁崇焕这张‘分牌’了,因为‘面儿上’的分已经不够一百二了,既然双扣儿没有意义,只好把‘拖拉机’给拆开吧。
这里必须说明一点:单从战果来看,吴三桂只拿到了广宁、沈阳、长春这三座城池。差的不是一星半点。但要是从政治角度考虑,吴三桂的功劳又是无与伦比的。因为皇太极是称帝地,在‘夏夷之辩’思想占据社会主流的背景下,一个蛮族称帝,对汉家的精神刺激是极其强烈的。这就是为了保护吴三桂,而不得不舍弃袁崇焕的根本原因。
不过好在还有杨、卢、熊三个人,小朱还有的玩。并且,他非常欣喜的察觉,他可以继续利用养牌术,来静待下一次的杠上开花。也就是从现在开始。悉心培养‘洪党’的基层组员: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左懋第、傅山、陈确、韩霖。
培养干部,要为了以后做打算,每隔十年左右的时间,就要培养一批。这才是真正地‘王霸之气’,批批次次,无穷尽嘛!
想通了这些杂七杂八,小朱重新振奋起来:
“因辽东献俘,已经近在眼前。崇焕一事,留待明年再议吧。”
“臣等遵旨!”
“这个最早完成策论的魏藻德,字迹工整。卷面整洁,思虑周详。更为难得的。是他对南洋的构想,朕心甚慰!”
“臣等恭贺吾皇!”
就这样,一篇集思广益的殿试策论,定下了今年的状元归属,也定下了南洋的政治架构。这是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家名义,着手打造南洋。

南洋爪哇海,这片海域中,有一处75平方公里的海岛,。+海风。将金灿灿的阳光送到这里时,婆娑地棕树,都会摇晃着很不协调的大脑袋,向阿波罗表达谢意。
小岛成月牙形。外沿儿地大弧,因为直对着海流,所以礁石林立。海深浪高,只有海鸥才会在这边歇脚筑巢。胖胖的海鸥们,经常郁闷的叫着,因为她们不是好客的主人,而海燕、白头翁这些海鸟,又算不上礼貌的客人,于是,争斗便在每天的清晨和傍晚准时上演。
这边的喧嚣声,是影响不到另一侧的,因为环岛山脉,沿着月牙外弧的内线,逐渐平缓下来,并且延伸出,一小片适合人类居住生存的小平原。平原上,是几排很规整地石头房子,双层,涂着红红绿绿的颜色,每个房子上,都有一个镶嵌着灰白双色碎石的烟。
散落在绿油油草地上的,是典型荷兰风格地花园,颜色鲜艳,却样式单调,只有红黄白三种颜色。而且很呆板的互不影响。红就是红,白就是白,黄……。
山势到达月牙的两个尖尖时,做了最后一次地抬高,也巧妙地形成了一个天然的防御性海湾。
海港是用纯白色的石头搭建,长长的运台,笔直地探到深蓝色的海面上,海水清澈,可以看透水面下数米深的地方。平静的海湾两侧,是被人工铲平的高崖,上面各架了两门铁炮,炮口可以自由地调整角度,辐射范围,包含了海湾和远处的海面。
沿着运台上岛,左边,是宽阔的沙滩,蓝天碧海,白沙棕,景色美不胜收。一条碎石铺成的小路,蜿蜒扭曲,通向岛里的小镇。运台的右边,很突兀的,出现一座样式奇特的建筑。
依着山势,连开凿带搭建,用石头、铁、木材修盖了三层建筑,最下一层一半在水中,一半在外面,主要是巩固用的地基和牢房;二层是主要的生活区域,餐厅、客厅,还有佣人房;三层是主人的书房和卧室。建筑的最上面,还竖着几个尖塔,狭长的望窗,厚实的墙壁,都警告来访的人们,这些是军事设施,既是了望塔,又是箭塔。
但其中最高的尖塔上,竖立着一个巨大的,金碧辉煌的十字架,十字架下的墙面上,半浮雕一位手持盾牌的勇士,原来,这里还有一座天主教的小礼拜堂。
在神和勇士的护卫下,紧邻半山、半堡建筑的海面上,还有一艘完整的战舰,被巧妙的通过廊桥、天桥、木桩还有平台,紧紧的同山体连接。形成了进退自如的船坞堡。这样的船坞堡,有两个用途:
战舰上的武器,可以直接用来防御。同时,海洋是离不开海啸地,一旦出现海啸迹象。木制的廊桥平台,可以起到缓冲和连接的双重功能,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躲避到战舰上,就可以尽可能的降低海啸影响。
日常居住时,因为考虑到了涨潮落潮的影响,所以,廊桥平台与战舰的连接处,全部采用铁链护拦。经过开始的不适应之后,每次上下时。人们普遍会喜欢上那种淡淡的冒险带来的刺激。
这座海岛,是希亚娜地封地。这片船坞堡,被人们,主要是欧洲人,亲切的称为石楠亚娜堡(德语:Erika
Bourg),石楠花语:孤单,寂寞,保佑人们梦想成真的情况非常吻合。
希亚娜为钱谦益生有一个儿子,但这个儿子,并不被钱家人所承认。如果不是钱谦益对女人还算得上仗义,希亚娜早不知道在那里讨生活了。
而自从钱谦益将希亚娜安顿在这座小岛之后。便对她不闻不问了。因为老钱最近又迷上了柳如是。所以,希亚娜其实是很寂寞的。欧洲人排解寂寞的唯一方式,就是寻欢作乐的晚会。

今天,石楠亚娜堡,正在举办一场盛大的晚会。在亚洲,或者说在大明国土内,混的有头有脸的欧洲人,都来了。
宽敞巨大的餐厅,坐落在城堡二层,大厅地4/5炉也是直接在山岩上开凿而成。另外的1/5是巨木建设,通过高大地木桩。悬空架起。餐厅下面的海水,已经被抽干填平,并种上特殊的花草。透过地板上镶嵌的玻璃,可以欣赏鲜花,闻到香味。圣。米歇尔号(Stchel)一侧船上的火炬,天花板上的枝型蜡烛吊灯,还有餐厅尽头那巨大的山体壁炉,使得餐厅里的气氛,光明而又热烈。
“我亲爱的希亚娜总督,感谢您地慷慨,使得我的船队,免费补给了淡水,我的海员,也享受到了久违的朗姆酒。敬石楠亚娜总督!”
“敬石楠亚娜总督!”
随着一个满脸横肉地海盗船长的倡议,这些西方人,纷纷起立,高举酒杯,然后一仰脖,干了!作为女主人的希亚娜,只是轻轻地抿了一小口,很有风度地点头冲大家致谢之后,回头示意仆人,给她再来点烤松果。
“亲爱的约翰船长,我听说,老巴克的船沉了,这是真的吗?”
“当然,我尊敬的总督大人!愿上帝保佑可怜的巴克,海岸就在不远的前方,酒馆的灯光也触手可及,可船却沉没了,哦,上帝保佑!”
“是啊,可怜的人,赌桌上的霉运,竟然被带到了船上,真是再没有什么事情,比老朋友巴克的彻底破产,来的更糟糕了。”
范西礼说的虽然沉重,却不影响他兴高采烈的吞下一大块烤鸡胸。今年是欧洲人与崇祯皇帝约定的,每七年举办一次紫禁城音乐会的时间。范西礼的夫人,带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