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歌-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跟他们说,这事儿我不可能作主,但我答应他们,向天子禀告。”
“…”
不用哈伊格尔再翻译了,李定国看到前面地大胡子们,都高兴的在连连点头。
“将军,他们希望能通过这座小小的林场,跟咱们大明做生意,他们喜欢中国的丝绸、瓷器、棉布、毛呢、毡子,还有一些红白薯。前几天的那些战利品,就是样品,如果将军同意,将来就用这些东西,做为易货贸易。那些黄金则是订金,做为以后购买货物的预付款。”
“?,易货应该没问题,但不是林场,而是守林人的小屋。至于前几天的战利品,你跟他们说,我已经备案兵部了,所以,充当样品没问题,但订金,却绝无可能。”
“…”
这次,李定国看到对面的大胡子们,冲自己弓起右臂,用左手拍了拍二头肌,但并没有过多的表示,显然他们尽管很愤怒,但也没什么其他的法子。
李定国这么个聪明人,当然感觉到对方在辱骂自己,不过没当回事儿,又叫哈伊格尔问了问,对方究竟有什么东西,可以跟物产丰富的大明帝国做易货贸易。回答很恶搞:
主要是木制的雕刻品、骨雕、石雕、加里宁托尔若可的羊毛刺绣,沙皇克里姆林宫里的窗帘、地毯,都是‘托尔若可’地区制作的。还有镶嵌乌拉尔孔雀石和大理石的十字架,打造精美的军刀。但很显然,这些东西很难入汉人的法眼,因此他们最后抛出三个李定国不得不正视的商品…木头做底帮的皮靴,木头做的蜂房人,西伯利亚软玉。
皮靴用木头做底,轻便、防潮、防寒,是雪原中最好的装备。
蜂房人,嘴巴眼睛等五官,可以供蜜蜂进出,背部可以取蜂蜜,在现如今的人文背景下,大明也有类似的技术,但并不是很完善,蜂房主要是木桶。所以蜂房人的出现,其实意味着人工养殖技术的成熟,这无疑是一项重要的农民副业。
西伯利亚软玉的矿脉,被哥萨克探明了,但他们是不会公开这个发现的,他们负责开采原矿石,然后贩卖给中国人,以满足中国人博大精深的玉文化的市场需求。
易货贸易的交易日,定为12个,基本上一个月一次,每限,如果不是李定国制止,大胡子们的初衷是十五天。
具体日期很热闹,中国人的春节、端午、中秋,他们的圣诞节、圣母领报节、主领洗节、举荣圣架节、主升天节等等等等。
李定国不敢怠慢,连忙写奏报过来,接到报告的大明君臣,都觉得十分好笑:一个国家的军人,居然不想作战,只想做生意,完了,还敢用一座守林人的小木屋,充当城池去跟沙皇那边穷对付。居然还有这样的事儿?但无论如何,这样的易货贸易,在中国文献上的记载,将变成这样:
“崇祯十五年,正月二十,西历422月,西方有国罗刹,于北海双堡,面陈望海堡主李定国,言语恭顺,仰慕天朝之威仪,请朝贺入贡。天子恩准,并赐国号为俄罗斯,准其于北海代汉家护林,距双堡500,允其修木屋一座,定员20互市开于布里亚特城。”
这,就是曹变蛟要连夜回返的前因后果,毕竟罗刹人并非易与之辈,必要的防范措施,还是要的。因为曹变蛟答应明天过来喝酒的,所以连夜过来向黄得功辞行。大家听完曹变蛟的讲述后,哈哈大笑。笑声中,曹变蛟忽然想起什么来:
“小冀,我学了他们一招回旋刀法,叫什么马穆鲁克刀法,可以在一刀之间,先后斩落手指、臂膀、头颅,来来来,时间不多,我现在教你。你们也都跟着看看啊!”
“好,走。”
看着月光下,两个老兄弟练刀的身影,端着茶碗的黄得功,幸福的笑了起来,朴素而又真实。??
第十卷:第三章:海阔天空
碗居于第二天正式开业。堂堂虎山大帅黄得功,一身店忙前忙后。来的客人很多,涵盖了百姓官场军界,多数人都兴高采烈的跑过来混吃混喝,其中甚至包括孙承宗的长子孙。当然,作为小德、小满两兄弟的授业恩师,孙算得上自家人滴。
在一片喧嚣中,孙忽然拉住了正托着一个大木盘子的黄得功。
“爵爷,冀乐华呢?”
“嗯?”黄得功一边把焖酥鱼、芥末墩等小菜往桌子上摆,一边抬头张望了一下,
“才刚还在呢,许是到后面拿筷子去了?”
“呵呵,爵爷,坐下喝一点吧,咱们聊几句。喂,你们帮着把这些菜给传一下。”
后半句是对着邻桌说的,坐得都是当地官员,但这些人怎么能同孙阁老的公子比?大家连忙响应孙的号召,把那个大木盘子给接过去。黄得功抱了抱拳,连忙坐下。
“孙先生,您是不是想问小冀升迁的事情?”
“呵呵,”孙很满意黄得功的表现,也就开门见山。
“爵爷想必听说过‘国子监十九小子’的事情吧?”
“嗯!”
“十九小子再是紧要,也没有官职在身,而松江那边,不单有上海府尹马世奇,也有征北将军冀乐华,爵爷啊,为避免掘地见母的旧事重演,必会有人未雨绸缪。这才是微妙所在,爵爷可要谨慎才是。”
“请先生示下。”
说着,黄得功习惯性的一抱拳,被孙连忙按住。两人的交谈,本来就属于耳语。这时候,孙的声音更加低了。
“盛服期间,多去南京。”
说完,孙向后挺直腰板,把酒碗一举,同黄得功对饮而尽。
这话的意思不难理解,昨天下午,关于迁灵松江地事情,已经正式行文下旨意了。定王离宫,对于太子储君之位。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但问题是,松江那边的一文一武,却叫所有人心中打鼓,万一闹出个(唐初)秦王故事,就不好办了。最佳的途径,就是让南京的官场介入进来,尤其是让史可法、黄道周二人监管,大家也就都放心一些。
想通之后的黄得功,立刻起身。他要尽快找到冀乐华。而人头攒动之中,所有的人都冲他笑。却看不到小冀,因为这个时候的冀乐华,正在对着一根筷子发狠。
酒肆北面,是一小片菜地,此时田垄上,只冒着一丛从的新芽,还看不出黄大娘种的什么。菜地边上有个石头碾子,一个四、五岁的娃娃,正坐在上面。
“噶尔丹,冀叔叔昨晚学会了一种刀法。可以把筷子变成四根,想看看吗?”
“嗯!”
才四、五岁地孩子,还没有学会掩饰情绪,小狼一般的眼睛中。甚至冒出道红光。
小冀看着孩子渴望而又怯生生的脸庞,忽然间冒出一个想法:恨也好,爱也好。再是极端的情感,在一个人的心中,也是完全可以共生共存的。谁说将军会看不透眼前的这个小娃?也许将军正是希望通过他的真心,来消弭杀孽呢!
但为了保险起见,小冀还是决定按原计划来,他把一根筷子,轻轻抛向空中,随后穆刀出鞘,一刀三斩。这是马穆鲁克刀法。
他用昨夜才学会的刀法,将一根筷子,凌空削成了四段。别的刀法小冀也能做到这点,但那属于对阵之术,讲究实用迅猛,远远没有回旋刀法来地绚烂夺目,尤其在阳光下。
小冀将四截筷子依次捡起,转身蹲在噶尔丹的面前,摊开手掌给孩子看,孩子敬畏地伸手摸了摸,随即立刻缩回去,两只手按在肚子上,甜甜的笑了一下。
“呵呵,”小冀看着孩子天真的表情,也跟着笑了笑,随后很郑重的,将四截筷子放进孩子的皮囊中,两手扶着小娃的肩膀,叹了口气:
“你以后会明白的,我为什么要送你这根筷子。但你现在就要记住一句话,冀叔叔的刀下,除了筷子,还杀过狼。记住了吗?”
“嗯!叔叔杀过狼!”
“好,走,”小冀起身,顺势把噶尔丹抱了起来,“咱们找你干爹讨酒喝去!”
尔丹有些受宠若惊的涨红了小脸,开心的笑了笑。

“娘娘放心,虎山大帅那边,小地已经办妥当了。护卫炯哥儿的,已经定下征北冀乐华了。”
“嗯,黄得功的为人确实不错,他们家的大碗居,回头你们可要多照应照应。”
“放心吧,娘娘!小地已经交待下去,今后吃酒,只能去黄大娘那边。”
“啐!”阿萝笑着点了点曹德辛,略显刻薄的说:“你们去大娘那边,还不把人家的房子给掀了?今后只许将酒菜包好拿回去吃,不许打扰人家。”
“嘿嘿嘿,是,娘娘教训地是。”
曹德辛是曹化淳的侄子,如今胖子曹退休了,小曹为了保住军工皇商的身份,必须要跟礼贵妃搞好关系,更何况他本来就是礼妃这一系的人。也正因为他工作的便利条件,才对各个军系的人员比较了解。
选择征北冀乐华的原因是非常精细的,首先要功夫好,其次要读过书,人品也很重要,还要没结婚的,现在是低调万岁,扈从越少越好。如果是已婚人士,则按照规矩,那边的夫人孩子,就都要算在扈从的名额里。麻烦事儿太多,所以必须单身。
并且身份也不能太低,人际关系上,还要跟自家人没太多瓜葛,但也要相知相交。冀乐华同孙诚并
过两次,兴隆山和宰桑泊,可以说是最合适的人选。
眼见贵妃娘娘的神情大好,曹德辛小心翼翼的从怀里,掏出来两件玻璃制品。
“娘娘。炯哥儿出门在即,小的也没什么可送地,听闻说,殿下一直想要一个引火奴,小的便给挑了一个成色最好的,您看,还是金彩玻璃做的呢!”
“呵呵,还是免了吧,他一个小孩子,回头再走了水。你的这份情。本宫替定王谢了。”
“不敢,不敢!哪,小的告退!”

曹德辛谢完之后,立刻告辞,他的任务结束了,剩下的事情,他不想知道,也没必要知道。因为这就是宫里的规矩,让干嘛干嘛,千万别好奇心太盛。
“淑娥。赶紧出宫去找银英,今天就把这些事儿都给定了。不可再耽搁了。”
“是。”
“哎,还有,把昨天准备好的药品给她带过去,最近累着她了,记着叫她一定养好身子。”

当下午徐银英地拜表上来时,小朱正气急败坏地,忙活着几件空前绝后的事情:
首先是准噶尔盆地,土地肥沃,地理优越,北有咏归城。南有天山堡,是目前西北一带,最为安定富庶的土地。宰桑泊会战结束后,原本划给了土尔扈特部。毕竟人家是归国眷属的身份,安排一块好牧地,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但问题很快就出来了。土尔扈特部的人口不多,前些年因为饱受俄罗斯、绰罗斯的摧残,目前的部众,不过才8人左右。8人是个什么概念?后世的综合型大学,人数也比这多。
既然地广人稀,动歪脑筋的人就多了起来,这里既可以放牧牛羊,成为毡子、毛呢地原料基地,也可以种植棉花,成为棉布的原料基地。还可以种植一种花草,用来生产西域特产,白色蜂蜡。
如此一块地广人稀地土地,盯着的人自然海了去了。内省有限田令,大家都把眼光放在了外省,原本他们瓜分的已经不少了,但人心哪有满足的时候?于是很多人都把算盘打到了这里。
在这件事儿上,小朱和新一届内阁的看法是空前一致的,新省的土地,被那些‘买办’折腾的差不多了,准噶尔盆地,一定要收归国有。他们只是头疼,找个什么理由呢?
“回禀皇上,干脆以土尔扈特部敬献天朝的名义,将此等地方,收归国田如何?”郑三俊。
“嗯!”
小朱抬头看了看次辅大人,心中很满意,他当初决定留下郑三俊,看来是一步正棋。至于土尔扈特部,是否愿意‘敬献’,大家都懒得操这个心,不服就打呗。
但接下来的事情,争吵又开始了。因为匪患不靖,国家听从孙诚地建议,每隔1、2百里,要修建一处军备仓库,这样的秘密军是要交待专人管理的,那么交由那个系统管理,也就摆上了日程。
郑三俊的意见是由文官负责,也就是除兵部外地其余部门。但洪承畴却反对,他认为,新省距离北京太远,通衢路网又没有建设完毕,一个消息传过来,需要两个多月的时间,如果交给文官,就这些书呆子,真要有兵警出现,黄瓜菜都得凉喽。
所以洪承畴的意见是,交给军人自治。
但别忘记,承天府、天山堡、咏归城、高杰地高昌国,这自治的权力已经很大了,再不做补救性的监控措施,将来的事情,谁敢打保票?
所以由杨嗣昌提出来,交由御史台,也就是言官系统管理。
就这一个问题,大家争吵了三天三夜,最后还是贺逢圣想出了一个馊主意,交由锦衣卫统管。这是一个向所有人妥协的方案,但也可以换个角度来思考,秘密的军事设施,由情报部门统管。
“?,也罢,但此等事宜,一定要定出严格的规程出来,务必要落到实在。”
“臣等遵旨。”
“再有,贺先生的方略,务必再行完善,交由内阁通览后,方可施行!”
“臣遵旨!”
“图绘出来后,交兵部、内阁、文华殿,三处备档。”
“回禀圣上,此等图绘,应以实名以代,臣祈万岁赐号!”
“嗯,好啊。赐个什么名字呢?呃,就叫先遣图吧!”
“吾皇圣明!”
尽管小朱觉得这个名字很熟悉,但他确实想不起来在那里见过了,既然内阁都同意,他也不多纠缠,赶紧着手处理下一件事儿…《恩赐加开特用科大比之议》,这是很明确的国策了,但问题的关键是,考卷内容。
温体仁曾经定过一套考卷,但被李邦华给否了。小朱这气啊!你李邦华监管的是吏部,你管礼部的事情干啥?这两天正斗嘴呢!而且这届内阁地五人,性格都挺另类,另类的人,往往坚持己见,所以这个问题,注定不是短期内就能解决的。不过是大家互相怄气罢了。
君臣六人照例互相指责一番之后,只好厚下脸皮,暂时把争议搁置了。因为下一件事情,相对矛盾小一些…香港增制。
原本熊文灿写熊策的时候。并没有谈论到香港。可小朱一激动,把香港给提为行省了。前一段时间。大伙失位,温体仁回归内阁后,又净忙活大事儿,结果君臣上下,就都把香港给漏过去了。这下子可就热闹喽,香港现在不过就是一个人烟稀少的小岛屿,这么个小小岛屿,也要提省的话,那干脆,连崇文岛、大榭岛也都提行省算啦!
当然这个问题也好解决。杨嗣昌参
诸天大府的规仪,并以巴达维亚港为理由,将香港行进行了实际上的扩展。那就是:整个南洋,都算香港行省的行政区划。
以上,就是小朱最近忙活地事情。但要说只凭借这四件事儿,小朱就能气急败坏的话,那他的涵养可够差劲的。所以,小朱气急败坏的原因,主要是接下来的这几档子事儿。
因为卢象升迁居北京时,不是把高起潜给得罪了嘛,所以高起潜有事儿没事儿的就来小朱这边告黑状,今天早朝前,高起潜又来告状,说卢象升每天来上朝,不坐轿子不骑马,天天骑一头毛驴过来,这就是大不敬之罪啊!
小朱一怒之下,差点没廷杖了他。卢象升是没钱聘轿夫,更没钱买马,这才租了云间会馆的一头毛驴代步,如果这事儿也能治罪,那还了得?
把傻子高轰跑之后,小朱很自然的,开始了溜号:高起潜说起过,卢象升的如夫人好像叫什么清蓬,是秦淮花魁横波夫人地金兰姐妹,?,还有一句诗‘清蓬横波柳如丝’,?,秦淮,秦淮,叮咚,小朱忽然想起了赫赫有名的那个谁…陈圆圆。他现在,十分想见陈圆圆。
但他想起陈圆圆,只是好奇心使然,他并不是一个欲望强烈地人,他只是想见识见识,那个传说中倾国倾城的大美女,究竟长什么样子?看看就成,绝无二念。
除了这些乱七八糟,就是他宝贝三儿子,定王朱慈炯要扶灵松江的事宜了。
小朱一想起这件事儿,他就更加头疼,因为儿子将要去的松江,距离南京实在太近,很不利于寻找陈圆圆的工作开展啊!
在这个时代里,寻找陈圆圆?这可绝对属于昏君恶行!再说了,哪有当着儿子的面找美眉的?所以,小朱既没敢跟底下的臣僚商量,更没敢跟宫里的太监们商量。
外面的文臣就不用介绍了,单说说宫里地太监,方正化、张彝宪等人都是几位老婆的班底,然后让这些人去找跟主母争宠的小老婆,那不找着出事儿呢嘛。搞不好,他们真敢随便拽着一个歪嘴斜眼的人过来,然后理直气壮地来一句:
“万岁爷,此丑女,正是陈圆圆!”
所以小朱现在是很郁闷的,郁闷的连前面地国事都没怎么上心吵架。并且直到今天,他才忽然悲哀的发现,整整十四年的执政生涯,竟然没有培养出一名佞臣,这实在太失败了。
正在小朱为了相见陈圆圆不果而自怨自艾的时候,御前内阁会议刚刚结束,旁边留下整理誊抄的贺逢圣,忽然小声提醒了一句:
“皇上,恭人徐氏银英,才刚拜表入觐,现在还在午门外侯见呢。”
“啊?这才刚开春,这么长时间还不冻坏了?”
“呵呵,吾皇不必心焦,命妇身怀六甲,侯觐时,按例可在车轿中待召。”
“嗬。不错嘛,那就赶紧武英殿宣见吧,贺先生可愿随驾?”
“呃,”贺逢圣明显犹豫一下,但还是躬身施礼“臣愿往,老大人身后,同僚自应观顾。”

徐银英的汇报很简单,她找龙虎山的道长给算了一卦,三日后起灵,最为吉利。请皇上批准!
“银英啊。唐栋被朕留在了西域那边,你们夫妻俩天各一方,如今你又因为即将临产而不能扶灵回乡,唉,这些年真难为你啦!”
“回禀圣上,家君为国靖边,报效国家,我们夫妻只有高兴的份。”
“呵呵,银英啊,欺君之罪可是不小的罪名呦!”
小朱当然知道徐银英说地是真是假。因为他们一家子都跟徐银英关系好,所以说话也就不注意。但旁边的贺逢圣。却有点反应过度。
“启禀圣上,先有国后有家,全大国方能顾小家,徐氏之语实在是巾豪言,句句属实。”
很明显,贺逢圣虽然是在替徐银英开脱,但这话怎么听怎么不人性化。
“呵呵,银英啊,看来朕又失言了,贺先生教训的是。朕领教了。”
“臣不敢!”
“多谢贺大人!”
“徐恭人客气。”
“对了,按我朝丁忧制,银英你的父母是不是都要回去?”
“回皇上,家父母和几位伯伯婶婶都要回去的。”
“嗯。”小朱眼见火候差不多了,连忙抛出他的预案。“银英啊,老大人是他们天主教的教徒。这代君守灵的事情,是不是让费力他们去,更为合适?”
“全凭万岁做主,银英遵旨便是。”
“他这个…”小朱尴尬的挠了挠头皮,定王守灵,是昨天刚发布的圣旨,这还没到一天呢,难道改写不成?所以别看徐银英说地很简单,实际上却滴水不漏。小朱使劲琢磨了琢磨,还是没想好解决的办法。
他这边犹犹豫豫,旁边的贺逢圣可就急了。他跟小朱一样,并不知道这件事儿的真正起因。他只是从文臣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上海府的修建是大事。因为要将上海,建设成统辖‘沿海十三卫’的第一大港,因此成败与否,关系着新政的命运。那边的马世奇年少成名,少了一些沉稳,如果借着皇子教谕的同时,对马世奇进行培养工作,完成由才子过度为名臣地成长阶段,岂非不是完美?
因此,一听说皇上想派自己的儿子去那边代君行仪,贺逢圣立刻想到了黄道周。南京地大儒啊!有才名有地位,担任定王的文学老师,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再不就选史可法,此人老成持重,文名卓
|时常出现在马世奇的身边,多少是一种助力。
所以,眼见皇上似乎有舍不得儿子的迹象,贺逢圣连忙一拱手:
“启禀万岁,派皇子扶灵,实乃人间至礼,老大人鞠躬尽瘁,劳碌一生,恰逢吾皇洪恩浩荡,极尽哀荣。如今再选定王殿下,代君父盛服,实在千古佳话。况且,雾灵山的修道院马上要举办奠基大礼了,届时,彦王和淑慧贵妃娘娘,都要列席。若放费力等人过去,恐怕于礼不合啊!”
“是,是啊!”
贺逢圣对徐光启的观感,是敬重有加的,他刚才的这番话,是要定下一个成法出来,那就是国葬的规格:选派皇族之人执晚辈大礼。这要是得到正式确立,那可就是是流芳百世啊。将来只要有国葬出现,大家都会说一句
‘首创皇族扶灵地,乃是时任内阁首辅的贺逢圣!’
至于为什么这些文臣都同意定王过去,原因就更简单了,定王慈炯这些年一直在科学院里厮混,皇上无论对其生母阿萝,还是对科学院都是青睐有加,这种情况下,尽快让定王离开紫禁城,乃是重中之重的事情。
但只有小朱很是不甘的咂舌出声,毕竟圣旨都发了,确实不好往回咽。况且,徐银英是当事人,做为孙女想让皇子扶灵,合情合理合法,也确实不好拒绝;贺逢圣是首辅,首辅地意见,皇帝是不能轻易反对的。小朱试图抓住最后一根稻草地挣扎着:
“这关键是,哦,对了。朕是怕礼妃那边,究竟母子情深,万一她舍不得了,可怎么办啊?干脆,今晚,朕再最后问问礼妃的心思吧,你们说呢?”
“臣、民女,遵旨”

“臣妾绝无意见!”
这话响起来,已经是晚上八点多钟了,阿萝不打奔儿地表态。让小朱很是尴尬和恼火,但他也没办法,总不能为了一个还没影儿地陈圆圆,而把银英、首辅和阿萝全得罪吧?
“阿萝,慈炯离京,可不是之国,也不是短期,起码要三年啊,你舍得吗?”
“皇上,民间有言:‘破心破至理。万卷万里路’;先哲也有言:‘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