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歌-第2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各司其职,”杨嗣昌喃喃自语,“定国人才,果然是个中最高。留在北海倒也放心。只是屈才喽……”
这就是杨嗣昌,如果圣意是另外的样子,他会毫不留情的痛下杀手,即便他也认定李定国是个人才。只有现在皇上仁德这样的前提下,他才会稍稍流露出内心的倾向……。
在杨嗣昌忙碌的后半夜,还是稍稍起了一阵北风,穿过缝隙产生的呼啸之声,让很多人都没睡好,不过到了清晨时,风力又迅速的减弱,使得这注定又是一个注定纷乱的清晨,多少显得可爱起来。
“阿全,”(老爷)“卖梨子的老丈来了吗?”
“回老爷,应该是刚到,小的看他,才削了三个梨子。”
“好,扶我出来。”
随着中年仆人的忙碌,一名富富态态的大官儿走出来轿子,这位官员的穿着倒也简朴,除了官服之外,没有任何累赘的饰物,但如果眼尖的人,会一下子就看出来,这位爷的官服内外,都是用上好的衣料做的,而且是新作得的第一水儿。再看那张保养得非常好的脸,从里到外透着润泽的玉色,并且始终带着满意的微笑。
这位挂着“贪官相”的大官儿,跟自己的管家一同来到梨子摊前,微笑着伸出左手,
“老伯,来个梨子。”
“哎哟,又是熊大人呦,您老今次,可莫要再给钱了。”
“唉,”熊文灿得意的扭了扭脑袋,这个位置距离南衙门很近,很多巡捕营、锦衣卫的卫兵都可以看到这个场景,再有就是一些下夜班的各部吏员和赶早班的官员,也都可以看到这个场景。因此这流氓的声音,立刻高了三个八度:
“老伯说得哪里话来,本官吃你梨子,付你钱款,这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更何况,本官付的银子虽多,您老缴纳的税金也会越多,这与国于民都有利的事情,怎能不给钱财呢?”
说完,户部尚书熊大官人,神采飞扬的送给老伯一枚银币。然后拿过梨子,喀嚓就是一大口,一边咀嚼,一边不忘赞着:
“世人皆说囫囵吞枣,却早忘记了吃枣之前,还有甜梨呢!”
说着话,做完秀的大熊,立刻转身回来轿子。管家熊全才撂下门帘,早就训练好的轿夫,立刻继续走起路来。留下卖梨子的老伯,捧着银币看着熊文灿的背影(轿子的背影),眼泪汪汪的他,是不可能听到这样一番低声对话的。
“阿全,”(老爷)“那个卖梨子的老伯,姓什么来着?”
“回老爷,姓崔。”
“哦,看来我是老了,这都买了十四次梨子了,每次都问一下他姓什么,居然到现在了,还是记不住老伯的姓氏,唉!”
“老爷,您可千万别这么说,户部这么多的活计,可都指望您呢!”
“嗯,可不能这么说,皇上用我为地官,乃是天子恩德。本官老喽,该让贤的时候,就应该激流勇退嘛。”
“…”
什么叫流氓?熊文灿就纯粹属于非典型意义的流氓。他能清晰的记住自己已经花了14个银币购买削皮的糖水梨,却记不住已经问了14次的姓名。这不是流氓是什么?
而且什么时候吃梨不行,非赶在上班路上,而且是快到单位的大门口,而且还要每次都说点儿光明堂皇的理论出来,这种半公开的做秀,不是流氓行径是什么?
最过分的就是,明明他还惦记着下次政府换届,能有机会入阁呢,竟然还假模三道的说什么要激流勇退,这纯粹就是一个流氓啊!!!
“熊本户,您老来得可真早啊!卑职昨夜还想呢,”(声音已近嘶喊)“您老惦记着河南夏税,一定会来得最早,这不,卷宗已经打理清楚了,请您过目!”
“…”
什么样的官,什么样的吏,熊文灿这种流氓的手下,甭有什么过多指望。但大熊有一点好处,那就是再怎么耍花枪,工作倒是没什么可挑的,户部上下的工作人员,基本都是很专业、很敬业的那种。
大熊来到办公室,先喝了口茶,再把半个梨给扔进纸篓,然后再吃点肉包子之类的早点,他还会稍微眯盹一会儿,什么狗屁卷宗,那是说给外人听的。现在这个时间段,是他熊文灿等待是否开早朝的时间,而不是工作时间。
按照徐光启的遗愿,国家现在正式确立了全天24小时制度,早朝一般来说是7点半到八点之间举办,但小朱属于经常偷懒的皇上,最近虽说一直在举办早朝,但经常拖延或者取消。反正大家已经习惯这样的方式了,每天都早早的过来等消息,然后再开始按流程工作,倒也没什么问题。
此时,办公室里只有大熊一个人半梦半醒,他的管家阿全,则逗留在外面打探消息。只有隆臣才有资格带着管家来办公,而隆臣的管家,除了照顾老爷们的生活起居,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任务,那就是信息交换。
过了有一会子功夫,熊全才轻手轻脚的走进来,一边无声的收拾桌上的早餐,一边观察老爷的神态。
“阿全,”熊文灿毕竟是传统中走来的文臣,早睡早起惯了,这时候根本睡不着,知道管家进来后,他立刻轻声开口,阿全也默契的停止手下的活计,垂手躬身等候老爷的指示:
“有什么新消息吗?”
“回老爷,杨黑子昨晚上又干了一个通宵,听说是在安置边军诸将,万岁那边要全君臣之谊。”
“嗯,这是当然,”熊文灿冷笑一声,“杨黑子秉性太狠,根本不了解当今圣上,其实说起来,如果左良玉现在反正,他的下场也不会太差。”
“是,是,老爷说的是。”阿全一边附和,一边凑得更近一些,“老爷,我还听说,皇上非常喜欢推窗之论,似乎太子那边,也有这层意思。而且昨天下午,太子择礼的事情也定论了,菜岂无名,授民以渔,被皇上赞了一声好字。”
“哦?”熊文灿皱了一下眉,“推窗之论,授民以渔,嗯,我知道了。你去吧,估计今天的早朝又停了,但你还是盯一下。”
“是,老爷。”
熊全端着早餐托盘出去了,留下熊文灿一个人。大熊起身,来到窗前,挑着帘子望外看,从这里可以窥到杨嗣昌的办公室,此时窗户大开,显然杨嗣昌还在精精神神的干工作呢。
“哼,自找麻烦,”熊文灿喃喃自语之后,转身回到书案前,提起笔,写下了四个大字:
“推窗之论”
写完之后,大熊又闭着眼睛摇了摇头,他其实非常反对“推窗之论”,但眼下既然皇上要一力推行,外加杨嗣昌这样的文官集团也有抱团的迹象,他只能转变立场,一力支持推窗之论了。
大熊和卢象升属于激进派,他们反对“推窗之论”的目的是为了推广“为民置产”这个政治纲领。杨嗣昌等人虽说没有公开反对,但从目前的各种迹象来判断,偏保守的文臣也都反对“推窗之论”。
也就是说,无论是保守党还是激进改革党,都反对这个由黄宗羲提出来的妥协性政策,只不过大家的出发点不一致罢了。而且同样阵营的不同人之间,考虑问题的角度也不同。
卢象升是推崇大国民制度,他的分田制,就是让国家把田地尽可能多的分给百姓,然后以国家名义占用一些资源。这样的体制下,国家是虚拟化的集权,百姓是实际占有的私权,中间的官吏属于代办者,不具备任何意义。
但这样的制度当然太过激进,熊文灿就率先反对,因为大熊是税制推崇者,他亲手厘定了全国各行业的税率,他也是一名“超额累进税率”的大师级人物,由他制定的税法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精神:收入达到什么程度,就配比上相应税率,各个级别的划分,以大量的实际考核为依据,起码在现阶段是趋于合理。
而通过税制来统管国家,恰恰是大国民制度的延伸,在大国民前提下,增加了政府的实际权力,官吏的统管权力相对归属在政府治下,属于大国民、大政府、小官吏体制。
所以在这点上,他与卢象升属于同样的激进派。但也相应照顾了官僚的情绪。
不过现在的黄宗羲理论,则是一种大国民、小政府、大官吏的体制。整个推窗之论的理论体系中,全部资源其实掌握在国民(草根+精英)手中,只不过以国家的名义投资而已,整个精英阶层包括官僚、乡绅、贵族则处于经营者的地位,多数草民只拥有所有权和使用权,经营权和分配权则归于庞大的官、绅、贵体系,虽然其结果是让所有的草根拥有一份美好的生活,但整个过程中,政府和草民参与操作的机会很少,更多的是已经沿袭几千年的精英阶层。
这是熊文灿最反对的。
大熊的理论是,什么都可以花钱买,大家赚钱就是了,何必非要争个名分?大家和气生财不好嘛,只要国家税制完备,然后通过财政下拨投资、经费、薪酬、奖励等方式,官僚们可以悠哉游哉的混混日子,然后享受国家放开经济之后的税收成果,何乐不为?
“哼,这些个死脑筋,不就是嫌这样赚钱来得慢嘛!”
熊文灿又自言自语起来,一份钱,分十年定额收取;或者一次性拿到。如果让他选择,他更喜欢前者。因为他是福建出来的官员,商业发达地区的人们,思维中都有了既定的概念,那就是收入越大,风险越大。如果将高额收入分成了十年,那么分摊到每一天的风险,则可以完全归零。死罪被分割成3650份,那还能死吗?
毫无风险的获得收益,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怎么那群家伙就想不明白呢!
熊文灿的这个理论,从他当初力主招抚时,就已经逐渐成型了,他始终认为,国家差点被变民军给搞崩盘,就在于缺钱,不仅国家缺钱,百姓也缺钱。而缺钱的主要原因,就是这些官僚们下手太毒,非要一次捞个够本,结果酿成了“穷山恶水出刁民”的险境。所以当初他力主招抚的理由就是,把吃进去的吐一点儿出来给那群刁民,变民军的乱子何愁不定?因为如果刁民不穷,那么山水有佳音,不闻恶与罪了。
而现在沿江六省的叛乱这么大规模,国家居然还可以从容应对,根源就在于有钱,不仅国家有钱,老百姓也有钱。有钱的人,通常就丧失了勇气,活着可以享受生活,死了就什么都没了,这样的人越多,国家就越安定。多好。
除了这些颇有道理的观点之外,大熊这家伙还有一个潜意识里的想法:如果所有人都不缺钱了,那自己贪污的事情,也就不算事儿了。所以不仅全体官员要有钱,老百姓的钱袋子,也最好多一些。
而且最好这些钱都是老百姓创造的,这就好比地主老财,自己不用干活,只要把田亩出包给长短工人,然后通过税赋、财政的形式来坐享其成。官僚永远悠闲,只是负责记录帐目,就可以拿到合法的高额收入。百姓则忙碌的幸福快乐,手里有余钱给自己置办新衣服、新房子,这才是大同社会嘛!
“授民以渔,授…民以渔,”熊文灿下定了决心,“既然太子也有为民争利的心思,但却要专注于这个“授”字,也罢,也罢,推窗之论,我便也支持吧。”
第四十章:桃花丙榜
如果你有梦想的话,就要去?卫它。那些一事无成的人想告诉你你也成不了大器。那只是因为他们确实一事无成。
……
就在熊文灿定下自己的政治立场时,南衙门又开始了新的一天的工作。只不过现在这个时节里,除了少数隆臣(诸如杨嗣昌、熊文灿等人)之外,大家每天的工作就是吵架。
当纷乱的叫骂声传了进来,熊文灿知道,今天的早朝肯定停了。仿佛为了印证这个判断,熊全一推门行了进来:
“老爷,宫里王公公刚走,今日早朝罢停。诸分议大臣若有急重,可入上书房。”
“?,知道了。”
熊文灿得意的点点头,现在有资格入上书房言事的只能是分议大臣。他刚好是其中一员。
“熊全啊!”(老爷)“黄得功的女儿,长得漂亮吗?”
“呃,小的这就打听去。”
说完,熊全就想出去,但被老熊叫住,
“不用,不用,这事儿不着急。”一边招手把熊全叫到近前,一边用右手抚摸着自己的胃部,天天一个凉梨,养尊处优的他,还真是有点儿吃不消。熊全连忙过来帮忙,一边还在努力的回忆关于黄得功的事情:
“老爷,您怎么忽然想起虎山大帅了?他可是多年没回来了,黄大娘的二锅头,如今也算小有名气,只是本利都少得很,而且还要兼着抚养战殁袍泽的遗孤,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对了,虎山大帅的小姐,已经与孙阁老的重孙结成了娃娃亲,大帅公子今年4岁,但身体一直不好,虽说申领了军户,但好像看见刀兵就哭闹不已。”
“行了,行了,”
熊文灿连忙摆手制止了熊全的话头,好家伙,自己的管家如此“能干”居然连这事儿都了解,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但两个人在一起已经好几十年了,这样的缺陷早就成为可以容忍的优点。老熊沉吟一会儿,再开口,已经定下了章程:
“这样,我这就写一封手札,你去送给杨嗣昌。就说我说的,让他按此办理。”
“是。”
好家伙,熊文灿这范儿可是真不小,他是户部尚书,虽说品秩上高于杨嗣昌的内阁大学士,但从权力上,他是人家杨嗣昌的下级。这么张扬的说话,其实是很少见的,但熊全可不管这个,在他心中,老爷是天。于是答应一声之后,立刻准备笔墨纸砚,老熊闭着眼睛再酝酿一下,立刻提笔行文,字不多,所以写的极快,极工整。
“调得功入京,任参谋总部后勤局正使。”
“嘶,”熊全看到这一行字,先是吓得一抽冷气。但被主人瞪了一眼之后,立刻恍然大悟,连忙收拾好信纸,放入一个户部信封之中,高捧着走出了房间。
在户部尚书的手下当了这么多年的管家,这人绝不可能是笨蛋。相反,从某种意义上来看,熊全也够资格成为历史人物!
因为老熊的本行是理财,其理想也是经理天下财税。但让他得以实现抱负的却是两大英雄:郑芝龙;李自成。这两个人都曾经是国家叛匪,一个在陆地,一个在海上。但巧合的是,两个人先后受招安,都是拜熊大人那舌灿兰花一般的惊世口才所赐。
能够单刀赴会,劝动英雄投诚,这本身就是传奇,两大英雄,两段传奇,成就了熊文灿的一世英名。熊全作为贴身书童、仆从、管家有幸全程参与了这两次盛会,也算是英雄身边的配角了。
所以熊全很快就猜透了熊老爷的用意:
政治家要想成为控制事态的主角,就需要同时制造多重假象,让自己真实的目的隐藏在烟雾弹的后面,当所有人都被纷乱的表象给迷惑之后,政治家才更容易掌控全局,并且顺利完成工作。
以黄得功这样身份的人,虽说入京供职或者解甲归田,都是早晚的事儿,但堂堂咏归城虎山大帅,被强行安排在参谋总部后勤局正使的位置(在吴三桂、周定方手下听令),那可是绝对的侮辱。如果又是杨嗣昌出面颁布的工作议程,则一定会遭来言官的口诛笔伐。
而言官一旦开骂,就正中熊文灿下怀,因为他刚好可以借此机会转移矛盾,让外面那群“愤怒的老青年”都把精力用在如何安顿武将这个问题上,这样一来,才能顺势腾挪出时间,尽快完成改革大业。
而且,杨嗣昌为人是从来不顾及别人感受,如此“欺负之举”在杨黑子这里一定会被通过。那么接下来他老熊再添点儿油,加点儿醋,让杨嗣昌在这件事儿上彻底被言官困住手脚,那么这变革之功劳,也就轮不到杨黑子喽。
一箭双雕,顺水推舟。正是熊文灿的手段!
果然,一切皆如熊文灿所料,杨嗣昌根本不觉得这事儿有什么不对的,反正黄得功的军职不降,只不过把地方军队的领导权,变成参谋总部的后勤调配权,这根本是个肥缺,黄虎山一生清贫,能在这个位置干活计,摆明一个好安排嘛!非但如此,因为是熊文灿的建议,杨嗣昌还专门破例,动了几分温柔,提请国家赠黄得功十万两银票。
这个计划,当天就被公布出来,因为杨嗣昌虽是内阁辅臣,但他不分管六大部,因此他采纳的这个建议,必须要公开递交到黄景?、范景文、熊文灿这边。其中兵部黄景?是杨嗣昌推荐的,所以问题不大,直接给照转了;户部熊文灿这里,当然乐得装个好人,十万两银票又不算多,于是也立刻照转。可到了吏部尚书范景文这里,可就乱了营喽。
“老爷,老爷,您快听听,范大人开骂啦!”
熊全很兴奋的侧耳听着门外的嘶吼声,辨认清楚后,连忙扭头献宝:
“还有兵科给事魏大人……”
“嘘,”熊文灿竖起食指,他要仔细听听外面的指责内容。
“黄虎山尽忠两朝,先帝在位时,便征战平叛。今上继统,先受君命随满桂夜袭白甲军,尽毁后金红衣大炮;八年兴隆山一战,以一营人马,挡十五万大军三昼夜急攻,世人皆称山军,取意不动如山;十年,领军征北,十二年,决战宰桑泊,十三年,建堡咏归城,镇守至今。为国征战二十载,二十载啊!”范景文的声音里透出了哭腔和抖音儿,
“其老母至今还要沽酒为生,膝下仅仅一双冲龄儿女,且有胃痛痼疾,屡次呕血。这样为国辛劳若此的万古名将,你杨嗣昌竟敢如此捉弄,本官一定参你……”
“嘿嘿嘿嘿!”
熊全一脸愚钝的傻笑起来,引得熊文灿一皱眉头,熊全立刻垂手站好身位,表情严肃。
“哼,”熊文灿很不满的白了熊全一眼,随后背起手走回书案前,既像是自言自语,又好像在跟熊全解释着:
“现在形势微妙,南衙门都快成东直门集市了,范景文这家伙,整天不干正事儿,就知道跟着那群言官吵架骂人。这里那还有旧值房的样子!现在国策既出,不想着如何打理国家,偏偏要停滞国事,真真迂腐不堪!杨嗣昌能采纳我的建议,还特意借‘赠银’一事来助我脱身,这格局器量,却是比我大啊!”
“老爷,小的知道错了!”
熊全的额头,出了一层汗。杨嗣昌冰雪聪明,老熊的计划其实并没有瞒过去,但杨嗣昌却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气魄来操作此事,目的就是由他出面吸引火力,然后掩护熊文灿等人尽快出台各项法规。所以从根儿上看,大杨能入阁,并非浪得虚名。这正是熊文灿忽然感慨的原因。
“唉,”眼见跟随自己几十年的老家人也明白了其中详情,熊文灿不由得再深叹一口气,
“阿全啊,以后你我二人,都要切忌得意忘形,并时时以大局为重,免得被有心人饬斥,大大不妙啊!”
“是,老爷。”
“…”
接下来的几天,因为吏部范景文痛骂杨嗣昌用人偏狭,所以大家的火力点,都集中在兵部黄景?、阁辅杨嗣昌身上了。
这就是转移注意力的妙处,此时全体官员都是“群众”,因为他们不明真相,所以都被熊文灿牵着鼻子,给轰到了一个牛角尖中去了。
“什么样的福利政策,才能既满足国家利益,又能够善待良将?”
这其实是个伪命题,黄得功这样的病体沉重,您让他退休不就完了嘛,以黄虎山简朴性格,能够跟老母、妻子、儿女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比什么都强。更何况还有“赠银”十万两的提案在,这本来就不存在什么问题。
可偏偏“参谋总部后勤局”这个职务给闹的,以至于所有的人都抛弃了本质,而纠缠于形式了。谁也说不服谁,人人还都挺正义,似乎别人不听自己的意见,就是祸国殃民。仿佛全世界就属他最爱国、最博学、最有正义感似的。
总之是一场闹剧。
“呵呵,熊文灿倒是机灵,这种法子,也亏他想得出来。”
小朱这话响起,已是三天后的上书房了。这三天外面闹翻了天,但却不再纠缠于阮大铖、吏治改革、经济改革了,而是围绕黄得功在乱战。于是上书房里,也连忙钻了这个空子,紧锣密鼓。不过他们能够“暗度陈仓”虽说靠了熊文灿的损招儿,但出手将舆论焦点转移的人,还是杨嗣昌,所以这变革大功,仍然被记在了大杨的头上,这点让老熊很是无奈。好在这段时间里效率很高,小朱伙同郑三俊、洪承畴、熊文灿、卢象升等几个分议大臣,已经起草了一连串的文告:
首先,一切皆利益。
不是黄得功成为讨论焦点,而是“后勤局正使”这个职位成为了舆论焦点。因为后勤局是兵部、户部、军界三方共管部门,且是一个油水极丰厚的关键岗。所以围绕这个职位,其实涉及了很多方面的经济利益,这才是焦点所在。这也正是熊文灿、杨嗣昌默契配合,引一群言官溜号的根本原因。
既然一切都源于利益的争夺,那么国家改革也就不能太蛮横了,卢象升的分田制被归在“推窗之论”的框架下了。再配合上熊文灿的税制、李定国的“各司其职”、杨嗣昌的“行政”。一个完整的治国纲领被彻底定型:
国家利益拥有其无上权威,在此权威之下,士、农、工、商皆要遵从并不得触犯。而武将不畏死、文官不贪财、士人师法天下、工匠乐业、农户安居、商人重义,使得所有这些国民皆可以住进推窗既望风景的房子,就是最大的国家利益。
这里面巧妙的引入了黄宗羲对社会阶层的划分:“士”仍然具备统治地位,但不再拥有绝对支配权,农、工、商三业的地位被显着提高,与士人并列成为了大国民。同时也给各个阶层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虽然失之简单,但具体的要求,总要比虚无的口号来得强烈且直观。
其次,就是利益如何分配。
在中国,唯一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