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歌-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连续两个三年未能正常归还,或归还不足70%,两国(法、尼德兰)可以在美洲所拥有的殖民地进行归还。归还时,大明将退返对方已经偿还的债务,用于补偿两国殖民地之用。
因尼德兰此时还在西班牙的统治范围,这次作为独立国家与大明谈判,意味着大明已经提前并永久的支持尼德兰为独立主权国家,并认可其议会议长奥兰治公爵为荷兰国王地位。法国立场同大明一致。
(这条似乎很无聊,主要是因为老钱脑海中的礼制思想作怪。但无形当中却卖给荷兰一个天大的面子。)
今后三国海贸,所有商品价格均下调一成,三国之间共同承认荷兰学者格劳秀斯“公海航行自由”的理论,不接收所有国家的私掠法案。一家遭受私掠及有明确指向的海盗攻击行为,三家将联合针对有明确指向的国家船队,无论民用或是军用,均步调一致地采取军事进攻手段。
三国国王义结金兰,世代友好,鸣炮告天。
***
看了这个条约,其本身是否能够执行先抛开不谈,单就其中的条款来看,大明的国家利益,应该获益匪浅。
“不错,不错!两位先生劳苦功高,朕这里多谢了!”
“臣等无非尽职而已,皇上赞溢了!”
老钱、老温这次表现出来的国士风骨,小朱是很满意的。哪能不赏呢?
“每人各赏赐白银千两、良田百亩吧。”
“臣等多谢皇上,皇上,那范西礼的下属希亚娜,此次商谈也出力良多,臣等敢请皇上一并赏赐。”
希亚娜作为难缠的女性谈判对手,令老钱和老温很不适应,希亚娜本身的经历造成她的风情,很是万种。加上因对于国家利益上的坚持和精明,表现出非常高的风骨,竟然把老钱给迷住了。
小朱很清楚老钱这人挺风流的,现在大明的官办乐坊中,不乏金发碧眼的外族女子,可见大明另一处开放之处。
“赏什么呢?这样吧,钱先生权益处置吧,朕到时候下旨认可便是。”
“那,臣就代谢圣恩了!”
贷款协议谈妥了,大家都很高兴,虽说是花钱办事儿,很多事情还虚无缥缈,但起码,台湾可以不经战火夺回来,还是很令人振奋的,要知道,打了一场陆地上的北京保卫战,都花了500万两白银,打一场海战的银子就更多了,因此,花150万买回台湾,也算宏功伟业了,更何况,这还是放的高利贷。
所以,言官们倒也乖巧一些,除了上疏稍稍弹劾了一下温体仁外,就没什么动静了。倒是不少文臣要给小朱加个尊号,叫什么‘仁武’。小朱也就随着他们了,反正大家你好我好就是了,没必要非要煞风景。
老温真是挺倒霉的,好事坏事都挨骂,这次挨骂,是因为两条:
铸造银币的火耗比例还没定,就先跟番夷定下兑换汇率,实属于投机取巧。
第二一个,就是言官们认为,台湾是我大明的国土,荷兰人趁火打劫占了台湾,归还是应该的,现在还台湾写进两国条约之中,这不成买卖了吗?实属卖国行为。呵呵,他们没考虑到,现在打仗是要人、要粮、要银子滴。
但老温这小子估计已经被骂皮实了,全没当一回事儿。倒是兴致勃勃的投入到银币设计上去了。当然,设计银币不只他一个人。
接下来的整整一个月,满朝文武勋贵,包括小朱内宫里的诸大仙人,无论大年、小年、上元节,全不过了。都投入到银币设计之中了。铜钱不需设计,不过就是崇祯通宝而已。
因为整个中华历史中,制钱的样式向来是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现在这种银币是用于海贸结算的,一旦定稿,不仅可以留名青史,还可以将自己的名字远播到海外番夷各国,这可是天大的荣耀。
小朱也顺水推舟,反正也不是正规的流通货币,早早的就每人分了一百两的额度,大家都可以自行设计银币的样式,这样的话,可以从中优选样式最精美的,又可以尽快赶上首付30万的进度。
对于银币的叫法,小朱开始还挺担心,怕用‘元’字有问题,但其实,早在万历朝,货币就已经出现‘元’的叫法了,来历主要是外形的原因。只不过为了避忌明太祖的名讳,才填了几笔,又加了一个框子,变成‘圆’字的。所以,一个银币又叫一圆的定义,根本没有任何的阻碍。
至于份量,按照开元通宝的历史规制,银圆重五钱五分(20克多一点)、采用九成银,一成铜的比例铸造,这点是小朱一再交代下面的,无论如何,这是一个国家的体面,连铸币都掺假,那不找死嘛?当年宋代蔡京就是用五成银、三成白锡、二成黑锡的比例铸币,搞得天怒人怨,连续骂了几百年,现在还没骂利索,他们这批君臣自然不愿意招这样的麻烦。含量标准的推行依然很顺利。
但是铸币的过程却出现了问题,分给大家的一百两银子,在炼化成200枚银圆后,还剩下了十两银子的富裕,看来这些家伙,似乎很默契的想借这次机会,将以后火耗的比例,来个约定俗成。
这么高比例火耗,是小朱没有想到的,竟然高达10%!!!各路的神仙们也都很尴尬,大家最后都讪讪的说要退了多余的银子,小朱想来想去,决定算了,但是火耗的比例,却让他们重新约定,好在这些人还有些良心,最后火耗的比例下调到1%。
而铸造出来的样式也千差万别,大家各有各的想法,自家找的铸币工人的工艺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因为时间紧急,很多的工匠在没有完全到位的情况下,就进行了铸造,雌币版、雄币版、方孔版、无孔版、左旋读、右旋读、纯字版、图案版,甚至还有人铸造出了梅花版、月牙版。等等等等,总之是所有历史上出现过的铸币种类,小朱是都瞧了个遍。
这其中,小朱的版本是最难看的,原本他提供了一个万里长城的图案,正面上、下、右、左顺序,刻着“中国银圆”字样,背面是个万里长城的远景,长城上面画了一个太阳和一个弯月。但因为现在的工艺实在太差,这200多银币造出来后,太阳像黄豆、月亮像虫子,长城造型呆板,更是毫无美感可言。
看着大小不一的一堆银币,小朱和内阁都有些傻眼,旁边监币的范西礼倒是很高兴,因为无论多难看,究竟是定量的真银做出来滴,哪怕回家重新回炉,范西礼也认了。
当然,造型美观大方、风格古朴庄重的设计版式,还是有滴。
首先,陈洪绶的缠枝莲花图案最漂亮,这种图案还有防伪功能;
钱谦益瘦金体的字迹最漂亮;
礼妃阿萝的样式,也充分超越了小朱的预期:雄币形制,崇祯通宝四个字中有一个图案形式的‘圆’字,大小、布局在整个银币中显得很协调,最妙的是,圆字的外框,巧妙吻合了此时代的习惯,‘孔方’。
于是,银圆的形制就定下来了,雄币式样,正面中间有一个‘圆’字,完整承继了天园地方的中华传统理念。‘圆’字四周,右旋读方式,刻有‘大明通宝’四个字。背面围绕着中间一朵五瓣莲花,左旋出两束缠枝,首尾相交,好似太极鱼的造型。五瓣的意思指的是五钱,一两银两枚币,自然是五钱咧。
至于防伪措施,分别在缠枝莲、圆字的布局、大明通宝的笔画架势上进行了细微的规定。不过,银圆的银铜含量,也使得仿制不会有什么利润空间可言。
随着银币政策的颁布,新铸铜钱的明刊也发了下去,让天下臣民百姓,以旧钱换新钱,三年内全部替换市面上的所有铜钱,包括开元通宝,呵呵。
国内现在有通货膨胀的现象,通过红白薯的丰收已经平抑了一些,这次新旧铜钱兑换,也是如此,旧钱兑换时,质量好的是一比一,质量差的是2比1或者3比1,这点应该不存在太大问题,虽说很多小民会受到损失,但政策上有一种保证。
多对一兑换时,以粮食物品来弥补差价,等于老百姓低价购买了粮食等作物,市场物价便进一步得到了抑制。
这就是农业经济国度初级市场经济时的手段之一,一切以农产品的最初购买价格来衡定整个市场的消费价格。
崇祯四年春三月间,范西礼乘坐镇海水师的三支战船回国去了,他把2万多枚各式各样的银币和27万多枚定制的银币,都划拉走了。那艘圣安妮号,让小朱强行留下了,反正也是从范西礼手中买过来的,不论范西礼多奇么心痛自己船长的称号转书瞬即逝,在现在的大明,小朱的话就是好使。
希亚娜和吕赛等人,在他们自愿的情况下,有走有留,那些杂七杂八的人员当中,经过徐光启和金声的甄别,有用的全留下,没用的每人发50枚银圆,都给咱们滚回姥姥家去。
希亚娜留在了费力的教堂内,为了表彰她,或者说是为了取悦她,钱谦益请得小朱的同意,把费力教堂的面积扩大到了50亩。
其中有三亩地的范围是希亚娜个人的居所,30亩左右是教堂用地,十几亩地,是剩下那些匠人的居所和研究室。
另外还建了一个三亩地左右的驿馆。以后,凡是西洋来朝的人员,将全部安置在这里。
为了配合这样的规制,福建、澳门、天津、广州等地的教堂,都相应的进行建设,当然面积不能与北京相比。为此,钱谦益遭到了上下的揶揄和讥讽,至于希亚娜嘛!很难说和钱谦益究竟有没有瓜葛?小朱也没兴趣去深究。
但可以肯定,钱谦益和希亚娜两个的关系,确实暧昧。
范西礼的后续事件,小朱就委托刘若宰负责,这个元年的状元郎,三年来中规中矩,经筵廷讲,博得了很高的名声。既然他读书读的这么好,想来也是有骨气的士子,这两年他的风头被刘之纶和金声抢去了不少,一方面为了安抚清流的腹诽,一方面也是不想让一个状元郎成为摆设,小朱便命他为天津巡按御史,全权负责范西礼来回的银圆转送工作,反正前期都铺垫好了,他只是负责完成而已。提拔他的任命,没有任何异议。
安排刘若宰倒是牵扯出另外一个元年榜眼蔡辰恩来,本着以人为本,本着各方平衡的原则,小朱让小蔡去当台湾布政使去了,虽说现在那里属于苦寒之地,但台湾的规划是省级,小蔡的官衔现在倒是最大了。那边的治理暂时不需要什么才干,锻炼锻炼也好。
小朱现在不能不正视他的这些门生问题,因为今年又到了春闱大考的时节了。前三年忙忙乎乎的,把当年的那些学子全忽略了,现在人家担当义师已经整三年了,马上新的科举又来,总是要表示表示的。
“义师的考绩都在这里了吗?”
“回皇上,都在的。”
“喔,这么多,朕可怎么看的过来哟!”
现在小朱在文华殿里办公,前两天催促王永光把义师考绩拿给他看,不成想,老王倒也实诚,把历年积下的卷宗全给拿来了。
“呵呵,回皇上,现在这些卷宗确也繁浩,但小的听说,内阁的阁老们,都曾经做过阅批的,要不小的把那些考绩优良的给万岁翻出来?”
“曹化淳啊!你是不是有什么好的推荐啊?”
“哎呀!皇上,小的那里敢呢!只是温相前两天跟小的说了,咱大明要把‘红炉香山’那里改成专供番夷海贸的港口,所以,那边的参政怎样也要选一些精通数算的义师过去,所以,嘿嘿,小的和温大人一起替皇上选了四、五个人出来。万岁爷,您看!”
腐败啊,这就是腐败的根源,盘根错节。
“那里不但要精通速算,还要懂得人家番夷的语言的,这些人行吗?”
“回万岁爷,这胡岚宝,”
说着,曹化淳异常‘迅速’地抽出一个考绩折子出来,
“这胡岚宝祖上乃是开国时鲁国公的幼子,近些年因为旁支的关系,家道有些中落,但人很勤奋的,通晓那个什么拉丁语,好像最近还跟着学了一点法兰西的番语。”
“行了,回头着吏部呈报大录吧,这几个人朕准了。”
“哎呀,那小臣就代他们几个,多谢皇上隆恩了!”
“行了,朕告诉你,你也转告一下温体仁,你们这些年替朕办了很多难办的差事,朕也不是不通情理,这些事情朕不会拦着你们。但你们要知道,一待我大明四海承平,今日这样的事情,必会有言官来追究,你们都要提前谋划一下,免得到时候,朕都没法子帮你们了。”
“哎呦,奴才谢主子的恩德。主子的话,奴才都记着了,温相说了,只要大明现在有两年的好天气,辽事必然平复。一旦辽事平定,像今日这样的事情,便断断不可为了。”
“噢?这么说,温体仁是在威胁朕喽!”
这话一出,曹化淳连同旁边伺候的绯儿都吓的跪在了地上。
“奴才该死,奴才多嘴,请皇上责罚!”
“起来回话,温体仁不会有这么大的胆子,你仔细说说,温体仁的本意究竟如何?”
“回主子,温相的意思其实很简单,现在国事烦劳,皇上操心的事情太多,用人这样的事情,必然理不过来,做臣子的这个时候自然要多替圣上分担一些,等到海内安定后,温相就再也不敢代主僭事了。”
“算啦,你和温体仁关系不错,又都是朕的近臣,朕不会难为你们,有朕一日,定有你们的富贵。但要寻好退路才好。你倒好办,这宫里没人能动了你,可温体仁就不一样了,他在外廷,得罪的人越来越多,总不是办法。朕的话你明白了吗?”
“奴才谨记,奴才谨记!”
“行了,这些人你就让方正化去拟内旨吧,记住,别找温体仁,直接找王永光去办。”
看着曹化淳离去的背影,小朱叹了口气,可以说温体仁现在的局面,他这个当皇上的,要负一半以上的责任,今天这么说,也是为了不想到时候,这个尽心尽力为自己办事的干吏,下场凄惨。
“绯儿,你今年多大了?”
“回皇上,奴婢今年13岁了。”
绯儿这几年,许是因为跟在小朱的左近伺候,食物、营养和休息都比较跟的上,明显长高了不少,小时候那个又胖又丑的小丫头,现在已经露出美人坯子的势头来。');
第六章:政治交易
“13岁了,你们家乡14岁就可以嫁人了吧?”
“回皇上,是的。”绯儿红着脸说着,然后又连忙跪下,“皇上,奴婢已经没有家人了,宫里就是奴婢家了,奴婢愿意生生世世的守着宫里。”
“那里来的这许多话,你阿萝姐姐马上就要生了,如果是个王爷的话,重华那边就要抽调人手了,你要是愿意,就去伺候公主吧。”
“回皇上,皇上的话,奴婢不敢不听,但奴婢真的只想守着皇上身边。”
此刻,冬日的暖阳斜斜的照进来,照在小丫头细致白净的额头上,清秀的眉眼,合体的宫衣,越发映衬的标致动人。看的小朱心里升腾起一丝丝的想法出来。阿萝他们就是十四、五、六嫁过来的,现在这小子竟然又对绯儿动了歪念。
连忙正了正神情,把脑海中的绮念赶走。
“朕只是随便说说,你还当真了,行,只要你愿意,朕就不放你走,好吧?”
“奴婢谢主子!奴婢谢主子!”绯儿连忙喜笑颜开的连声回着话。
为了避免**少女的罪行发生,小朱连忙埋头到数量巨大的义师考绩之中。绯儿也乖巧的拿着扇子帮他扇风,如今是纸糊的窗户,如果不开窗户,房间里气闷的紧,可若是开了窗户,大冬天的,又冷的厉害。没的法子啊!
义师当中,大多数人都在考绩之中表达了为国为民继续当义师的理想,着实让小朱感动了一番。但国家用人,又怎么能白用呢?于是小朱叫来王永光和钱谦益,君臣三人一起,给这些义师的前程进行了一些安排,有空缺的尽量补空,安排不了的,多发了半年的银子,然后,这些人还是要从乡试考起,再考会试。
其中有个叫陈于泰的小朱特意交代钱谦益,如果会试中了,便选为今年的状元吧。
陈于泰今年35岁,为人倜傥不群,胸有大志,15岁时便精通经史。宜兴人却在陕西这个流寇遍地的险恶之地,一待就是三年。
更难得的是,他的父亲陈一教、弟弟陈于鼎、族兄陈于廷都是当朝进士,在朝为官,是一时的儒林佳话。和周延儒他们家还有姻亲的关系,这么个背景的青年才俊,却响应小朱的号召,远赴苦寒之地担任义师,不能不叫小朱感动。
义师的功效现在已经非常显著了,民智开启,初萌刻本的刊行,让大明的黎民百姓都知道了很多道理。起码,祖狄、陆秀夫;岳飞、文天祥这样的民族英雄,现在已经是家喻户晓,他们那壮烈忠贞的风骨,让大明朝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异常强大。
原本发放的各种钱粮,就已经在驿站明刊中,规定好了提留的份例,但总有贪得无厌的人要拿份例之外的财物。这个时候,义师的作用就显现了。因为义师本身具有的‘举子官’身份,使得在面对贪官时,可以平等的地位进行抗争,使得很多义师在民间的声望甚至超过了朝廷大员。
所以,为了补偿或者说报答这些义师,尤其是他们中的佼佼者例如陈于泰,状元就是最好的形式。
但钱谦益的脸色明显有些变化,这之间的奥妙,小朱用脚后跟都想的明白。现在的义师考绩,一定掺杂了大量的,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很多人都想温体仁一样,进行幕后操作。老钱估计也从中挑选了一些人,准备报给小朱呢!
“钱先生,今年春闱,你还是主考官,到时候,有上佳质素的,可要提前告知,免得让朕错失人才了。”
“科举大事,臣不敢妄为。”
“今年朕不让温体仁当副考了,副考的人选,钱先生自己盘算一下吧。朕不负你便是。”
“臣,臣多谢皇上隆恩。”
这就是交易,小朱替温体仁安排了一干肥缺下去,又提前预订了一个状元的名额。那么剩下的榜眼啊,探花这类人选,就全送给钱谦益了,旁边听的有些傻的王永光,也平白拣了一个大便宜,以老钱的为人风格,王永光的关系门生,也一定会有所得的。
政治交易就是这样,不能一家独大,也不能全然公平。
温体仁很聪明,知道现在最重要的是为国家聚财招财,所以他现在推选的人才都是这方面的,将来即便被弹劾下台,也有一份巨富之资。
而陈于泰是否能够通过乡试、会试还不清楚,提前把榜眼和探花许给老钱,也是为了今后他们少一些党争而已。
接下来到春闱这段时间,大家全被陕西的匪患折腾的要疯,老杨鹤是个死脑筋,连续四年的流寇作乱,丝毫没动摇他招抚的决心。这不,前两天的一份战报里,就是这么写的:
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兵部侍郎杨鹤招抚流贼于宁州,群贼伪降,寻复叛。
接到这个军情之后,小朱高兴的差点没蹦起来,总算又有了清剿的借口了。
然而,没等小朱这高兴劲儿超过三天,老杨鹤竟然又跟着上了一个请加招抚银饷的折子。气得小朱差点骂粗口出来。
“可恼,那些个流寇,明明就是不可驯饲的豺狼之徒,偏偏这个杨鹤,竟然还要银饷,难道朕有钱吗?啊!你们说!”
内阁成员一个个面面相觑,他们的心中,显然是认可老杨鹤的想法的。
“皇上,自古圣人语,布施仁德,可安民以告高天。杨督抚之计较,臣附议。”
“附议?成基命,朕问问你,你是附议杨鹤,还是附议朕?”
“臣附议杨鹤。”
“哼!”
小朱气恼的拍了一下桌子。用手一指温体仁,厉声的喝道:
“温体仁前些日子的帐表你也看过的,朕每年光陕西一省的赈济银子就是3、4百万的白银,而我大明全体官员的俸禄还不到400万两。朕养他们,是用他们为国尽忠行义。再看看他们呢?他们配吗?朕的皇庄,每年产红白薯数十万石,除了用做宫里的用度外,几乎全用在赈济上了,北地的红白薯也多有丰厚,陕西即便是不吃不喝,也断断不至于年年叛乱,难道这些人就该着朕来养?该着朝廷来养吗?”
“回皇上,北地红白薯多资九边,凭借皇庄的产量,的确难以填陕西全境。”
“成基命,你是要气死朕啊,这些个叛匪只要剿杀干净,陕西百姓就可以安心耕种,红白薯耐寒,耐旱。朕又已经连续第四年免了他们的赋税,难道就非要花银子吗?”
“皇上可以花银子资助番夷,难道便不能花银子资助国子庶民吗?”
“你!”
话说到这份上,就属于撕破脸了,小朱气的一阵头晕,嗓子发甜,张口便喷了一口血出来。
“啊!皇上,皇上!”
“快传太医,快传太医!”
“臣成基命冒犯天颜,愿以死谢罪!”
……
乱,乱,等小朱醒来的时候,眼前的文华殿里,全是乱噪噪的声音,仔细听听,竟然是苓芷和阿萝在吵架,外面是成基命领着一群言官在跟温体仁吵架。迷迷糊糊的也听了一个大概出来。
原来阿萝听说小朱被成基命气的吐血,一惯恩宠隆誉的她,一来气,领着高起潜气势汹汹的跑到了文华殿,不由分说就让高起潜动手打人。高起潜现在领着锦衣卫千户的官衔,所以,他手下的锦衣卫也有一千来人。锦衣卫别说打成基命,就是杀了他,也不是没有先例可寻。
但是阿萝指使锦衣卫在文华殿打人,可是大事件,皇后来了之后,呵退了高起潜,然后公开指责阿萝。开始阿萝还听两句,后来没忍住脾气,跟苓芷对吵了起来,甚至甩了句闲嗑:
“你不就是怕我生下个王爷出来吗?”
这完全是添乱的话啊!!!
温体仁从曹化淳那里知道一些个中的隐情,连忙指挥外臣赶紧退出去,他本来的理由很好,皇后跟贵妃打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