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歌-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综合工程。
分出三成的土地,用于拉拢奥巴等对大明友善的诸部落。分出三成的土地划归济雪连星堡的屯田范围。剩下四成土地,由张彝宪与杜宏门两人共同管理。
但这些土地都属于国家财产,那些使用者是要缴纳重税的。每亩的农业税率高达5成。
一般来说,封建社会中的盛世光景,农业税在不超过3成范围内进行浮动。3成到5成之间,属于颓世。5成以上属于大厦将倾阶段。超过了7成,就称得上乱世了。
但所有的这些,都基于一个前提,土地私有化。在国家所属的土地上,5成的税率也不算太离谱。
小朱会同内阁及兵部,直接就批准了这个计划。并单独从内帑中,批了20万两白银,从户部批了30万两白银,分五年支付给艾万年、曹文耀那边,用于工程招募工匠的支出,虽说不多,但加上老袁的军费,也就勉强够用了。
受到老袁积极建设的建议,遭到上下中外一致表扬的影响下。钱谦益为了不让自己作为首辅阁揆的风头被老袁抢走,他某天忽发奇想,提议将大明的军官教育系统进行重新整理。
呵呵,毕竟勇卫营建立初衷,是因为国家没钱,又不愿意放弃培训军官的计划,才定了这么个建制。现在好了,国家财政不再紧迫。这几年来,勇卫营出来的人,又都是名声大振,这些文韬武略的军队基层将领,切实提高了军队整体的素质。国家也确实从中尝到了甜头。
既然有甜头,那就更要发扬光大。何况现在也有钱了,该是重新整理这些教学资源的时候了。
北京城中,本来是有武学的,就在位于东城区东南部,呈南北走向,中间曲折。北起禄米仓东巷,南至禄米仓胡同,东邻小牌坊胡同,西有支巷通东八宝胡同。故而得名为武学胡同。
正统六年(1441),开办京卫武学,选都督以下子弟中才器颇优、家道相称以及幼官一百四十余人入学。武学的主要建筑有明伦堂、居仁斋、由义斋等。但开办以后,由于学生大多来自富贵之家,有些还袭有爵位,自然不肯努力学习,多数人连课也不来上。到景泰三年(1452),到学的只有十余人。
于是,武学停办,将学舍分赐给太监王谨和百户唐兴。天顺八年(1464),给事中金绅以设武学培养将才为由,请求恢复武学。于是把东城一所旧宅作为武学(即现在的武学胡同),令五府各卫自指挥以上应袭子弟入学。
为防止有人不肯学习,特地规定每月朔日由总兵或是兵部尚书对学生进行考察。
武学内设有武成王庙,以吕望为尊,古代名将孙武、吴起、张良、韩信、诸葛亮、岳飞以及徐达、常遇春等配享。武学与府学,一文一武。嘉靖十五年(1536),因武学地点偏僻,又改建在西城大兴隆寺,旋又废止。
如今,勇卫营的甜头,大家食之甘贻,重修武学,自然就摆上了议程。孙承宗会同李邦华,一起做了个计划上来。小朱和内阁瞧着也挑不出什么毛病,就给批复了。
旧有的武学胡同,进行了稍稍的扩建,同时在天津卫,正式建立了大明皇家武备学堂。北京武学作为文化课进修地点,天津武学作为武艺战技的训练之所,每年各学员分四批,一个季度一轮替,来北京武学深造。
天津武学的地点,是之前锦衣卫的驻所,时人称锦衣卫桥的地方,反正锦衣卫经过大力裁撤,那里已经早已废止,稍稍修缮便可以投入使用。
招收的生源来自三个方面,各卫所军户中有世?的子弟,各军队中表现优异的军官士卒,给他们一个自我完善的机会。
除此,还招收民间有意从戎的平民,宁要一碗粥,不当丘八头,虽说大家对当兵的兴致不大,但人口基数过大的情形下,总是不发愁招来学生滴。
规范武学的规制之后,顺势将勇卫营从武学系统中抽离出来,做为正式的战斗序列,保留下来。
勇卫营当初的成立,还有承接部分京三营汰选人员的意思,这些年来,通过李邦华的铁腕治理,最后能留下来的人,已经不存在偷懒、怠惰、骄横的现象了。而勇卫营的娃娃军经过六年多的培训之后,刚刚被送走。现在的人员不多,刚好适合与武学分开。分拆之后,又分别自锦衣卫、巡捕营、京三营等军队中,抽调人选,凑齐忠卫营、勇卫营各三营定员,他们日常驻扎的地点,也多是原有的住所,北京近郊一带。
忠勇双卫进行整编前,国家曾经赐十支队伍以专属番号。但兵部进行过论证,害怕久成私军的现象产生,因此,建议国家做一次整顿,因为同样是老钱主导此事,因此此建议得到了批准。
这些年已经陆续收回忠毅、忠勇、忠英、忠烈、总合这五支忠字营的番号。当然,收回时也做了约定,以后再有军队出征,可进行临时赐旗、赐号。
现在剩余的三只忠字营:分别是申甫的忠武军、孙诚的忠觉军、大同那边的忠真军。
申甫是和尚出身,他能有今天,全是当今皇上的一力擢拔,又是新车军,没有马步兵种的配合,威力不是很大,这才被兵部保留下来。
孙诚是皇上礼贵妃的准妹夫,兵部怎么也要考虑到这层关系,否则孙诚也甭想当这个总兵。
大同那边,正式将忠真营从大同镇中剥离,并任命黄得功为都司主官。
黄得功是从小兵打上来的,又不是世袭军户出身,作战悍猛无双,为人又中正耿直,虽说前段时间,因为剿匪失利,被降职使用,但无论如何,都是兵部放心的将才。
前段时间,满桂出去搞游击,黄得功也算立了不小的功勋,加上他的上司阵亡,满桂又兼着大同镇的总兵,所以黄得功也就顺理成章的高升了。
但话再说回来,好容易保留下三支忠字军的日常建制,如果都是皇亲宠臣,对外说起来也不好听,因此机缘巧合之下,黄得功就成了忠真军的主官了。只是级别还是七品都司。
这样整编之后,忠卫营定员三营1万2千人,勇卫营定员三营1万2千人。忠卫营、勇卫营、锦衣卫合称京师三卫;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合称京师三营。这些建制统称为京师三卫三营,兵力一共是21营8万4千人。
锦衣卫是八个营的建制,其中:锦衣后卫营守中都凤阳,锦衣五卫营守南京,锦衣六卫营跟随申甫的车炮兵一起练兵。
既然是老钱提出来的整顿计划,又是为了和老袁抢风头的计划,所以老钱的动作还真叫大,命令国子监在城北建立雍和学馆,同时将西学院也划归到国子监之中管理,这样一来国子监真正成为了综合性学府。与东林书院合称南北二学。
但国子监的名头、实力以及科目设置,就远超东林院了。因为徐光启是九卿之一,工部堂官,礼妃又是皇上宠妃,又是皇商出身。费力、范死力这样的著名番夷,也在此挂了个虚职,无论从名头,还是实际的成果,都不是传统学院定位的东林院所能比的。
这也是皇帝对东林党行使的釜底抽薪之计。虽说这个安排并不高明,甚至有些失之愚蠢。但人家皇上并没有明说个中因由,大家也不好乱吵吵,只好认了这个头。
等整顿好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陕西那边的流寇,就犹如老人家的病根儿一般,遇到点风吹草动,就立刻重新干扰起大家的生活来。
……
洪承畴现在有两个外号,流寇之中,号称‘洪屠手’。因为他杀手无情,所过之处,无不是血流成河。诱降屠杀、围歼屠杀、受降后还是屠杀。以至于杨鹤是隔三差五的就上个折子,来提醒皇帝和内阁,
“当今大明,天下之大一统也,非春秋乱战之时。招抚流民,当悉归地方安置,此乃国策耳。万勿启用竣法,激发更大民变。”
“呵呵,咱们的杨总督,文笔还真是不错嘛!”
小朱每每接到类似的奏折,都要插科打诨的,把阁臣们往沟里带。但老钱等人却始终有些汗颜的请求小朱。
“皇上,杨大人所言,发自肺腑,请皇上谨慎行事。”
“好的,好的,朕这就传旨,嘉奖杨鹤,饬斥洪承畴,并且罚他的俸禄。”
呵呵,夸也夸了,骂也骂了,还要褒奖不是?这就引出洪承畴的第二个外号来“洪盐酒”。
自古盐铁专卖,这是必然的一件事情,贫困的农户百姓,一般是买不到好盐的。
山西西南的潞盐,是质量非常不错的内陆盐,洪承畴总督山陕,这潞盐业务自然归他所管。因此,平日里他多少还是借助一下潞盐来进行一些招抚工作滴。
他的招安政策很实际,凡是投诚并确系为生活所迫的平民百姓,赏盐一斛、酒一坛,粮菜茶肉若干。这当然是必不可少的招抚手段和政策。
洪承畴字彦演,号亨九。谐音恰与‘盐’‘酒’相通,老百姓在得到洪总督发放的精盐之后,都欣喜欲狂,久而久之,‘洪盐酒’的名号就越来越响亮了。
连年的干旱,虽说造成了很多的流民作乱,却也更显衬出国家招抚的姿态。红白薯的种植、洪盐酒的乱叫。都让更多的百姓安下心来,耐心的等待天气转好的时节。况且有那么多的银子打底儿,大家熬的也不是很艰难!
又通过义师的教育、驿站明刊的宣传,都知道国家正在努力的改善他们的境况,于是,流民的规模始终控制在可容忍范围之内。
但是,彪悍的民风,造就彪悍的变民,更何况,是英雄,始终会脱颖而出。是人杰,始终会鹤立鸡群。
李自成,这个旷古都难得的草莽英雄,还是走进了历史之中。当小朱看到洪承畴的战地稽考之中,突然冒出李自成的名字时,脖子前面的喉咙处,不禁凉了一下。
呵呵,脖子后面发凉,是因为害怕鬼头大刀从后面削下来。喉咙发凉,是因为害怕最终那自缢的事件重演。
“快宣旨,无论如何,都要斩杀李自成!”
小朱几乎是声嘶力竭的下着指示。以至于方正化少见的给小朱跪了下来。
“万岁爷,那李自成现在不过是一员俾将而已,何苦来万岁爷要为这样的流寇动怒?”
“朕……”小朱无奈的看着方正化,心头发冷,嘴角歪歪扭扭出一个似哭非哭,似笑非笑,难看无比的表情。
“你知道什么?朕这些年来,对驿站可谓是尽心尽力,毕自严多次语及裁撤驿站,都是朕给否了,还允许他们用明刊卖钱贴补,到现在,他李自成依然要反,朕的苦心不是白费了吗?”
“皇…皇上,李自成虽为驿卒,但属年节受命,并不在驿站编制之内的。臣,臣,臣祈请圣上息怒!”
方正化被小朱吓坏了。以至于半天才憋出这么一句来。见皇上有些发愣,连忙给到了一杯冰镇酸梅汤,希望小朱能冷静下来。但在放下的时候,他手不自禁的抖了一抖,酸梅汤溅洒了一些出来,直落在书案上的奏折之中。吓得绯儿连忙上前帮他擦拭。方正化则退后几步,跪在地上。
小朱一见绯儿的脸色都有些发白,缓缓了心情,先摆摆手,给绯儿定定神,然后再出言安慰他们两个。
“绯儿,你把这些奏折收拾收拾吧,朕今天不看了。还有正化啊,此事你也甭害怕了,朕就是急怒攻心罢了,罢了,罢了,发明旨,洪承畴抚民有度,特命其为陕西布政使吧。”
先下旨申斥,再下旨提拔,摆明了小朱明抚暗剿的决心,希望洪承畴不要令小朱失望就是了。
洪承畴的战报考绩之中,把现在山陕一带的各路流寇都说了个一清二楚。
山陕一带,流寇大帜,多者万人,少亦半之。秦晋之地。计有:李老柴、独行狼、郝临庵、刘道江、一条龙、魁大虎、红军友、李都司、杜三、杨老柴、可天飞、郝临庵、紫金梁、混世王、姬关锁、八大王、曹操、闯塌天、兴加哈利、闯王等。
其中罗汝才自命曹操,张献忠伪号八大王,高迎祥僭称闯王、李自成为闯将军。秦晋之地,横行山河之间,臣纵贼乱国,合当死罪,惟愿戴伽自赎,以不负圣上隆恩。
看完这些,小朱不禁哀叹,罗汝才、张献忠、高迎祥、李自成,这些人到底还是都跳出来了。不过如今的大明,早已不是当初的大明,虽说依然是破绽百出的局面,但有效的弥补也在有序进行。小朱相信洪承畴的本事,小朱也相信自己,绝对能打赢这场将持续十多年的缠斗。破茧嘛!自然是一点一点的破,不着急,不着急。小朱毫无效果的自我安慰着自己。
这些天,言官也少见的不再大乱,更有御史张宸极上书给小朱。
“贼自秦中来。秦将曹文诏威名宿著,士民为之谣曰‘军中有一曹,西贼闻之心胆摇’。且尝立功晋中,而秦贼且灭且出。宜敕令入晋协剿。”
好吧,既然言官系统,少见的提出一些具体的应对措施,这面子小朱也不能不给。
于是立刻下旨,命陕西、山西诸将并受曹文诏节制。命曹文诏为山陕节制总兵官,受命洪承畴麾下。这一文一武,如果配合默契,山陕的匪患还是可以看见平灭的希望滴。
曹文诏,大同人。勇毅有智略。从军辽左,历事熊廷弼、孙承宗,积功至游击。
崇祯二年冬,从袁崇焕入卫京师。三年二月,在马世龙的节制下,与参将王承胤、张叔嘉、都司左良玉等埋伏在玉田、枯树、洪桥一带,鏖战有功,升迁为参将。
自大堑山转战到遵化,领马世龙的将令,连克大安城及鲇鱼诸关。收复遵化四城的战役中,也是多有战功。他的官衔也就升到了都督佥事。
三年七月,因为陕西贼炽,洪承畴急用良将,才擢拔到延绥东路副总兵的。这几年来,他的每一战,都被孙承宗看在眼里。虽说也有因为作战失利被贬黜的情况,但能够连续提拔到山陕节制总兵官,可以说是完全凭借着浴血厮杀才换来的。能有这样的良将,的确是国家的大幸。
第六章:娱乐税
把蒙古和山陕的事情安排妥当之后,这还没消停几天呢,小朱又接到了言官们的弹劾老钱有伤风化的奏章。
呵呵,老钱这次倒霉的起因有两个,一间妓院一本书。
老钱跟希亚娜的风流韵事,朝中多有风传。尤其是这种事情的来龙去脉,是由曹化淳先生来主讲,那一定能把你唬的一愣一愣滴。
原本小朱还担心范西礼回来后会找老钱决斗,但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范西礼竟然于欧洲成亲了,他的老婆带着侯爵的爵位,是勃艮第公爵的远亲,也算法王路易的一门远亲。
希亚娜对于这个结局,倒没什么太大的反应,一门心思的伙着钱谦益在秦淮河畔,开了一家南京教乐坊,就是半官方的妓院。
妓院的名字是“校迟坊”,取自杜牧七绝《叹花》的开篇头一句:自是寻春去校迟。
妓院的名字竟然是唐诗佳句,汗!
坊里面的姑娘,全是金发碧眼的西洋女子。再汗!
首辅大臣找个西洋的小秘,二人还一起开妓院?狂汗!
言官这些年学乖了不少,尤其是过年时候加发过节费一事,让这些家伙没怎么好意思太频繁的上表吵架。
老钱便也借着这机会,顺利把妓院给开了。这样的事情如果是皇商出面,估计也就没事儿了,但偏偏是大明官吏,偏偏又是大明的内阁首辅。言官们能放过这事儿才怪!
只是因为前段时间实在是事儿太多,又是蒙古又是陕西的,顾大局的觉悟,他们言官还是有的,这口气就先咽下吧!
然而,言官们忍了几忍,忍了再忍,刚刚觉得气息平稳了,眼瞧着这事儿就过去的时候。偏偏钱谦益的一名学生不开眼,找死似的,竟然假借老师的名义,写了一本《异域风情录》出来。
这本书的内容很翔实,里面不仅正式出现了‘欧洲’这个字眼,还提及了欧洲各国的风土人情、疆界范围、勋贵的族谱。总之内容很是五花八门。
但偏偏在书中的‘女子篇’一文中,却非常非常下流地,点评了世界各地的女子,并且公开说,意大利的女子是最漂亮的,也最符合国人审美观点。因此,如果想娶小妾的话,最好娶意大利女子。如果看此书的人想切身体会体会的话,欢迎各位领导来‘校迟坊’参观指导,呵呵!小朱靠!
你说这本书是黄色读物吧!还谈不上,因为里面没情节啊!你要说这本书是‘校迟坊’的宣传品吧,也谈不上,毕竟现在各地都有那么一两名番邦的女子在从事类似职业。
但说这本书有伤风化,情趣猥亵,内容很三级,那绝对够得上了,虽说人家大部分的篇章是在介绍欧洲各国,但就凭‘女子篇’一文,就足以定罪了。
这下子言官们终于是忍不住喽,加上老钱为了跟袁崇焕别苗头,闹什么军制改革、武学改革的动静过大,着实得罪了不少人,于是新一轮的折腾开始了。
拿着这些弹劾的奏章,小朱的思绪忽然有些溜号。
崇祯五年开始了,回头想想过来的四年多,仿佛只在一瞬。
日子在恍惚之中与你擦肩而过,你的所言、所语、所爱、所恨,都凝练成一个个游离在脑际中的剪影,仿佛死后也存在似的。然而,这个世界果真有未来么?如果真有未来,小朱便要告诉大家,大明,原本应该成为一个不亚于汉唐雄风的伟大时代,无论文学、思想、哲学、科技、胸襟都将领先历史。
但是,大明,就像一个调皮的神童,超越时光的限制,摸索到了神秘伟大的瑰宝之后。便和其他天才一样,顺手丢弃了,进而被一个只知道蛮力的巨怪所杀,空留下一个个的谜题,戏谑世人之后,自己睡去了。
溜号到此,就必须打住了,因为小朱忽然冒出一个念头来,如果小朱借着老钱这事儿,把娱乐税给收起来,会不会又是一笔不菲的岁入呢?
‘娱乐’税现在是有的,只不过是那种老派的做法,按人头收取,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奇妙的传统,标花魁制度。
因为按照现行税制,妓院养的姑娘越多,缴的税便越多。而如果建立了‘标花魁’制度,那么一个妓院的税收金额,就可以只按几个花魁的人数来定,妓院经营者们,就可以省下一大笔的税赋了。
在‘标花魁’制度下:服侍花魁的丫鬟们,其实承担了主营‘业务’,反倒是花魁们,已经很少轻易卖身了。
这个模式,据说是沈万三想出来的灵感,呵呵!沈万三投机钻空子的本事,果真是独步天下!
面对这个现状,小朱能想到‘查定征收娱乐税’的法子倒也更为聪明。哈哈!
然而,言官们被小朱这样玩世不恭的态度彻底激怒,他们启动了留习上百年的应急预案。
先是雪片一样的弹劾奏章,接着是各级官员以个人的名义,给小朱写疏表。所谓疏表,其实就是公开信。先交到内阁,内阁无权拦截直接再送给小朱。里面内容多数是指名道姓的骂人,不仅老钱成为了郭开这样蒙蔽主上的小人。连小朱也被大家定性为隋炀帝这样的荒淫昏君。呵呵!
接下来言官谏政的攻势达到最高峰,午门跪阶。
一群人相互约着:
“今日不去,无颜而死。”
“死谏乃为国士,苟且则伍佞悻。”
午门外,他们连早朝都给罢了,一大群人呼啦啦跪倒一片。甚至有人身穿孝服出面,高举血书:
“当国之盛,不乏忠烈义殉。而国之殇,定有贰臣出焉。今臣为国服丧,非标榜特异。系不愿眼见国灭,生时不能尽孝尔。”(1)
面对这样的请愿示威,静坐游行,小朱唯一的应对,就是尽快拿出解决的办法。老这么折腾,小朱就甭办公了,国家也甭运转了。
于是在某天深夜,小朱叫周遇吉悄悄的把老钱、老温还有周延儒接进乾清宫议事。
周延儒现在隐然成为朝中新的一方势力了,因为他的学生金声现在是年轻一辈中最受器重的,另外一个学生高中状元。同乡亲朋中多有在朝为官者。所以,他的身后已经聚集了一部分力量。把他们三个找来,其实就是大家一起想个办法,如何能对付以成基命为首的那些言官们。
“皇上,钱大人肆意妄为理当受过,然今日言官之事,确另有隐情,臣不才,愿助钱相一臂之力。”
温体仁口才好,脑筋更好,他知道小朱这样的做法就是摆明要保下钱谦益,所以,老温率先表态。
“臣,臣持宠而骄,有负圣恩,万死难辞,多谢皇上,多谢温相。”
老钱少有的出现语言混乱的情况,可见他现在的压力也是不小。
“周先生呢?你怎么看?”
“回皇上,钱相、温相,臣倒是在想,若钱相出阁,何人能当首辅?”
“什么?”小朱等三个人同声惊怒。
“哦,不,不,不,别误会,别误会。臣想的是孙相年老,温相势孤,在下力单,显见接替之人已经明了。”
“嗯!”小朱向后靠在了御座上,转眼看了看身边,除了小朱他们四人,只有绯儿和方正化在伺候。
“今日之事,你二人应知轻重,不可外言。”
“小的(奴婢)不敢。”
方正化和绯儿的秉性端正,老钱他们还是放心的。所以,他几个人也没什么太大反应。
“周先生,既然你说的这人是这次主脑,那么,你可有良方?”
“回皇上,臣有一计,可一石二鸟。”
“说,快说。”
“回皇上,为今之朝臣外抚者多矣,招外抚之臣入阁,实乃惯例尔!然独山陕总督杨鹤大人,方能与此人一争长短。杨鹤其名端正清直,历任三朝元老,且杨家父子同沐圣恩,同朝多年。因此杨鹤入阁乃顺理成章之态。杨鹤为阁揆亦非耸人听闻之念。因此,若皇上发内旨召杨鹤父子入宫觐见,那人眼见自己的所作所为竟然是为他人做嫁衣,百官叩阶,可销于无形。”
“这个…”
小朱用眼神征询老钱和老温二人的意见。毕竟这个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