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权宦 作者:陈灯-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楚煦只得连忙上前扶了楚昭道:“皇弟快起……孤知道皇弟今日抵京,特意出城来接……”瓢泼大雨落了下来,他那些客气话在大雨大雷中几乎听不清楚,又不能和村夫俗子一般挣着嗓子大喊,只得保持高贵得体的微笑,携手将楚昭接入城内。
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将楚昀精心谋划的仪式破坏得犹如闹剧一般,只是匆匆应了场面,楚昭送楚昀上了太子銮驾,也自己回了王驾进京。说也奇怪,今年天气异常,京畿诸县,夏逢亢旱,秋又早霜,田种所收,十不存一,谷米腾贵,到了冬日,不过下过几点雨星,太子亲自祭天求雨,也未能求下大雨,结果肃王进京之日,明明冬日,却电闪雷鸣,下了一场倾盆大雨,这场大雨下得十分蹊跷,明明已进了十二月,便是下也合该下雪才是,偏偏却是下了一场大雨。
天象异常,少不得有人暗自传说肃王果然才是天命贵人,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楚昭是贵人,因此出则风雨行。又有人拿了前宋人写的诗句“一冬都无五日寒,赤日杲杲后土乾。水官丐归帝弗许,诘朝不雨吾戮汝。斯须便放大瓢倾,一洗万里尘埃清。不妨更作尺深雪,桑榆之功尚堪说。”,来歌颂此大雨,却有些暗指肃王之功。
第111章 面君
双林陪在楚昭身边,一路走进阔别数年的重重宫禁内,心里颇有物是人非之感。
泰和殿里帐幔低垂,光线暗淡,鎏金仙鹤香炉徐徐吐出轻烟。元狩帝半躺在枕上,面色苍白,病容清隽,眉心处浅浅两道竖纹,原本乌黑的两鬓居然已布满飞霜,温和的目光正看向楚昭,却又隐隐带了一丝审视,楚昭和他四目相触,却已几步上前扑在床前跪倒道:“父皇!儿臣……”话未说完声音已哽咽,一时这些天来的犹疑,戒备,统统都消失不见,只有一股说不出的委屈涌上楚昭心头,只想和幼时一般,在父皇怀里诉说心事。
元狩帝嘴角含笑,眼睛里却也闪动泪光:“我儿一路辛苦了,数年不见,我儿已长成如此大好男儿,真凤表龙姿也。”
楚昭泪水涌了出来:“父皇究竟身子如何了?儿臣一路好生担心,寤寐难安,父皇务必让儿臣侍疾床前,略尽孝心。”
元狩帝轻轻抚摸楚昭背道:“并没什么大恙,不过是受了风寒罢了——都领过兵打过仗杀过人了,怎的反倒比孩儿时还不如了,这点事也要掉眼泪。”
楚昭含泪道:“父皇还当好好保重龙体。”
元狩帝微微一笑,问道:“寿哥儿呢?”
楚昭道:“暂居在驿馆内,父皇想见他,明儿我带他进宫觐见父皇。”
元狩帝道:“驿馆那边简陋,如何住得,朕教他们收拾崇德院出来,你这些日子先住那边,等外头宅子收拾好,你再挪出去。”
楚昭忙道:“祖制成年皇子不可无故宿于宫中,儿臣还是出去住吧,他们并不敢怠慢孩儿的,父皇切莫担忧。”
元狩帝一哂:“你不是要侍疾吗?侍疾自然要住宫里,谁敢说什么?”
楚昭看元狩帝神智清醒,言语清明,半点没有被挟制的样子,看上去似乎也并非传言中的病势沉重到不能视朝的程度,他心里一松,疑惑却又涌上,问元狩帝道:“父皇龙体既无大碍,为何如此着急撤藩?何不徐徐图之?”
元狩帝冷笑道:“如今朝廷各地宗藩,除了我儿在藩地励精图治,爱民如子,保疆卫国不惜生死,其他藩国哪里还像个样子,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不过是徒拥虚名,坐糜厚禄,眼看宗禄剧增,民生日匮,各个形成国中之国,朝廷反而日见匮乏,岂能让他们如此坐大,我儿莫忧,撤藩此事朕已有打算,你安心在宫里住下,朕自有道理。”
楚昭到底才撤藩,为避嫌疑,并不敢深问,看元狩帝有些精神不济的样子,便又问了几句饮食,便起了身告退,元狩帝却命人立刻接了寿哥儿进宫来,又唤了安喜过来,亲自叮嘱了一番肃王起居,才准了楚昭下去。
这日起楚昭就在宫里以侍疾之名住了下来,果然日日到元狩帝床前服侍药食,亲尝汤药,无微不至,没几日元狩帝便传出了病体大安的消息,甚至在一日大朝之时亲自上了朝。
原本有些惶恐不安的朝臣们看到元狩帝上朝,仿佛吃了一粒定心丸一般,元狩帝却亲自颁了旨意,道是肃王秉性纯孝,处世忠厚,儒雅有节,忠于朝纲祖训,忧思社稷安危,于藩地下询疾苦,创办义学,身先农桑,兴修水利,赈灾恤荒,深受藩中百姓喜爱,又曾拒虏于边界,亲征皆能决胜,于国有大功,于民有大德,特赐敕嘉奖,并赐王府一座,并建“忠孝贤良”牌坊,以示表彰。
太子楚昀坐在元狩帝下首,脸色铁青。之前他授意弹劾楚昭,他看着父皇虽然留中不发,却未必没有猜忌之意,否则也不会下旨切责令肃王反思修身,然而后来事态愈演愈烈,从大宁藩波及到其他藩地,被弹劾的藩王越来越多,之后元狩帝病重,让他监国,虽然大事仍需每日奏报禁中,却几乎对他的处置没有异议。渐渐朝中不少臣子投向他,便是内阁大臣也多有示好之意。然而禁中撤藩令一出,朝中大哗,人人惊疑不定,虽然仍面上奉承,却都有了疏离之意,他虽不知父皇究竟何意,幕僚们却都认为楚昭必不肯束手待毙撤藩,且先想办法借此良机除掉楚昭这个心头大患最好,派了许多心腹日夜监视大宁藩动向,只要楚昭不甘心,稍有迟疑,或有怨言,则将心存怨怼、谋反犯上的罪名往上扣,定要拿下他不可。
没想到楚昭居然当真乖乖移藩,虽然有些失望,但是楚昭失去这十几万军队的大权,失去了藩地,那不是犹如俎上之肉一般任人宰割了?他专程跑去城门接见,就是想享受一下这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感觉,想看看楚昭在自己面前高高在上这么多年,如今要向自己行臣礼的感觉。结果没想到天降大雨,如今朝中居然有流言说因为自己当不起楚昭一拜,所以老天爷才打雷降雨!简直荒唐无稽!然而没想到父皇如此偏心,不仅将楚昭留在宫中住着,明明身子未愈,却还强撑着上朝,为楚昭纯孝做名声,甚至赐了牌坊!有御赐牌坊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今后哪怕是他登基为皇,到了他亲王府的牌坊前,还是得下銮以示对父皇的尊重!
为什么父皇明明都已对自己如此肯定了,却还是偏宠着这个弟弟呢?楚昀看着对面风轻云淡的楚昭,真的是心梗得不行,却还得在散朝的时候,上前去挽着楚昭的手道:“皇弟如今宿在宫中,不如今晚到东宫小聚,孤备下些薄酒,你我也叙叙兄弟之情。”
楚昭淡淡道:“皇兄盛情,本不敢辞,只是父皇让臣弟今晚带了寿哥儿去陪他用晚膳,如今父皇龙体不安,臣弟日夜忧虑,寤寐难安,实不愿行赴宴游玩之事,还请皇兄恕罪。”
楚昀一噎,被楚昭这么一说,反而说得自己仿佛不孝一般,不过是兄弟之间用个餐,怎么就是赴宴游玩了!他咬牙恨得不行,勉强挤出个笑容道:“孤也是看父皇今日大安了,才想着皇弟这些日子侍疾辛苦了,孤本也要床前侍疾的,只是父皇道国不可一日无主,令我监国,重担在肩,孤也是日夜不安,为君父国事担忧啊,如今幸而你清闲,还要烦劳二皇弟为父皇侍疾了,对了,父皇今岁又给你我添了个皇弟,你可见到了?孤一看到就想起当年三郎来,唉。”
楚昭淡淡道:“皇弟自然是在后宫其母妃那里养着,我不过是因侍疾暂居父皇宫内,自然未见过后宫嫔妃的,倒是进京仓促,求见过皇祖母,皇祖母却也病得厉害,没有见我,不知病情如何了,我这次进京带了些极好的人参,兴许能用上,皇兄若是需要,我迟些让人送到东宫。”
楚昀本想踩楚昭的痛处,没想到却被楚昭风轻云淡捅了一刀,洛太后在宫中一直称病,不见外人,洛贵妃又一直侍疾,他从前还能探听宫里一些消息,自从洛太后病了以后,这宫里的事,他是一点风声都听不到了。楚昀发现自己这位弟弟,口舌功夫似乎又长了些,只好心内十分不爽地又和楚昭敷衍了两句,才分了手。
楚昭下了朝,回到崇德院,双林迎上来替他宽了重重朝服,楚昭看双林换上了宫里常见的青灰色棉袍,面庞微垂,嘴唇紧抿,目光永远向下,举止一丝不苟,仿佛又重新戴上了从前宫里那谨慎小心的面具,心里微微有些不快,问道:“英顺呢?”
双林道:“他今儿说去探下御茶房里的老人儿,我想着探探消息也好,如今宫里我们一丝消息都不懂,怕行差踏错,所以让他今儿都不必当差了,小心谨慎些探听点消息回来。”
楚昭握了双林的手腕,低头看他腕侧微微凸起的骨节,轻轻揉了揉道:“宫里耳目众多——委屈你了,我今儿听工部说,宅子很快便能收拾好,到时候出宫住,你就能松快些。”
双林抬眼看他,微微一笑,反手握住他的手道:“殿下这些日子侍疾,更是辛苦,外头又是虎狼环伺的,我们这算什么呢?倒是今儿听说有好消息?”
楚昭道:“父皇给我赐了个牌坊,想必是做给诸藩看的,皇兄那笑容都快挤不出来了,还在和我假惺惺,和他应酬了几句,真是累得慌。倒是内阁诸相待我都还和从前一般,诸藩目前依然没有异动,父皇昨日和我商议,桂王、长沙王等几个藩王都没什么大志,贪蠢懦弱,应是很快会接旨撤藩,那边也都是些土司边民,边防上不需太过担忧,需要担心的是蜀王、滇王几个,怕他们与藏地勾结……偏偏京畿大旱,今年收成不好,饥民遍地,京城附近守卫薄弱,怕果真有人起了反心,趁虚而入,为祸百姓……”
双林听他侃侃而谈,居然全心全意是在为朝廷为国为民考虑,仿佛再也不介意自己也是刚刚被从那权力的高处扯下来,失去了偌大河山的人,对元狩帝竟是全无芥蒂,心里也是唏嘘非常,试想此事若是换到自己身上,藩地经营这样多年,却被生父作为棋子,在权力中心搬来搬去,与亲兄弟争利,随时都有生命之忧,很难丝毫不怨怼,他却居然仁厚到如此地步……很难教人不为之折服。
楚昭说了一会儿,看双林怔怔望着他,忍不住停了下来问他:“你看着我做什么?”
双林忍不住微笑道:“我看殿下今日,觉得分外可爱。”
楚昭愕然,随机耳尖迅速染上薄红,低头轻轻咳了两声,想说什么,却居然一下子不知该说什么合适,之前那长篇大论的国家大事,早就被抛到脑后,只看那犯上的小内侍,抿着嘴笑得简直是诱人犯罪,他恨得牙痒痒,又碍着外头满是伺候的宫人,只得重重掐了下他的耳垂以示惩戒。
第112章 普洱茶
英顺很晚才回来,崇德院里房间不多,双林和英顺住了一间,看到英顺回来问道:“得喜公公如何?”
英顺道:“他可是几朝的老油条了,还用你我担心?自然是好得很,问了下宫里如今的情势,和之前打听的差不多,洛太后一直在慈安宫养病,如今宫里最受宠的是静嫔娘娘,是高丽妃,刚生下了个小皇子,陛下宠爱得很,得喜公公说怕是当初和北边打仗,要笼络高丽属国,才有了这个小皇子,另外因为陛下生病,嘉善公主这些日子一直和乳母女官在温泉行宫那边住着……得喜公公也说,恐怕撤藩之事,怕被有心人在公主跟前说闲话,公主如今也大了些,懂些事了,陛下怕也是顾忌这点,才在这节骨眼上送公主去行宫休养的。”
嘉善公主正是慧纯皇后留下的小公主,十岁之时元狩帝给她上了封号,一般本朝皇家公主大多是及笄甚至出嫁之时才赐封号,元狩帝显然对这个女儿极为宠爱,这样早便已定了封号和极为丰厚的食邑,显然是要为她出嫁铺路。而这个时候将公主送出宫去,更是意味深长的举措了。只看这一点,双林就能确信撤藩果然是元狩帝的决定。若是楚昭反了,父子反目,兄弟成仇,这位楚昭最在乎的胞妹,只怕会被有心人利用,因此干脆送出宫外,远离纷争。
那么,当时楚昭如果真的反了,元狩帝到底会怎么做?双林沉思着,却完全没办法猜测出这位皇帝的想法。
英顺看他陷入了沉思,去洗了脚回来躺下,一边道:“我劝你少轻举妄动少管闲事罢了,安生当差,别老去主子前边招眼。如今皇后不在,宫里乱糟糟的,咱们是王爷身边人,一不小心只怕就要中了算计,你可别在藩地自在惯了,露出痕迹来,惹祸呢!”
双林心情沉重道:“我省得。”
英顺看了他一眼,眼神复杂,低声道:“若是能离开王爷,我劝你还是离开吧,从前在藩地,王爷做主,王爷就是我们的天,无所谓,如今在京里,天外有天,你那脾气,还是离开的好。”
双林蹙眉道:“得喜公公提点你了?如今看起来,陛下对王爷还是器重的,我们应该还不至于殃及池鱼。”
英顺白了他一眼:“王爷再怎么样也是皇上的嫡子,犯得着你担心吗?真出了什么事,你看王爷保得住你吗?”
双林点头笑道:“我知道了,我会小心的。”
英顺点了点头,黑夜里低不可闻地叹了口气,两人都各怀心事地歇息了。
撤藩之事还在紧锣密鼓的地进行,年也近了,下了场大雪。自肃王回京后,陆续有几地藩王也移藩回京,也有桂王,被王府武将出首检举有不轨之心,迅速被围拿了全家,废为庶人,发往凤阳圈禁。楚昭也渐渐沉默起来,显然有了兔死狐悲之意,眼看元狩帝也已能上朝,便请旨出宫居住,请了几次,元狩帝才勉强应了。
肃王府已修好,峻丽非凡,远远超过其他王府的规模,楚昭择了个日子和元狩帝禀报后,便从宫里出去,元狩帝却十分宠幸于他,择了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专程到肃王府游览,太子楚昀,福王,瑞王也都伴驾前往,楚昀也带了他的大哥儿过来,乳名唤安哥儿的。
元狩帝要亲临王府,双林带着王府的奴婢,上下忙碌,只怕出了岔子,王府从内务司那里重新拨了一批奴婢过来,都不熟悉,双林少不得日夜和英顺一起忙着,样样事无巨细地检查着,确保万无一失。
到了那日,元狩帝饶有兴致逛了一遍园子,众人在芦雪亭坐了,看结了薄冰的水边芦花上压了雪,别有韵致,暖亭边梅花开了一二分,破萼深红,幽香细细。
元狩帝穿了雪貂衣,拥着手炉看了一回雪,又牵着寿哥儿安哥儿的手问了功课,安哥儿垂着手有些紧张,虽然背书十分流利,眼睛却带着惧意,时不时看向楚昀,双林一旁看着却知道这孩子怕是私下花了大功夫背诵,虽然面貌的确和当年楚煦略略相似,天赋仪态气质却大不相同,只是小小年纪就被大人硬拗着如此辛苦,真可怜见的,元狩帝大概也有些怜爱,看他背完,赏了些东西给他。
寿哥儿却是极为爱笑,背书背到不通的地方,自己就笑起来,一双眼睛骨碌碌转着很是慧黠,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虽然比安哥儿功课上略差,却一股天然拙稚,教人喜爱,和元狩帝说话也是叽里咕噜的并不见怕,元狩帝十分欢喜,笑对楚昭道:“朕从前看你信来说寿哥儿是你亲自教养,如今看来倒不像你,你小时候老成得很,寿哥儿你教得好,更有个孩子样。”
楚昭有些愧色,低声道:“孩儿让父皇失望了。”
元狩帝笑道:“又不是怪你,你很好。”看了眼一旁的楚昀笑道:“安哥儿也不错,朕如今身子不好,倒希望你们多些皇孙承欢膝下,看着心里也开心。”
楚昀道:“太子妃身子不好,不过是个贤惠的,如今孩儿后院又有个侍妾前儿有了喜信,正想等稳固些再和父皇报喜。”
只听一旁福王低笑了声,元狩帝看他也笑道:“旼儿笑什么?你再不娶妃,看看太后都担心成什么样儿了。”
福王道:“皇上龙体不安,皇祖母也身子不适,我日夜难安,恨不得以身相代,如今日日都吃斋为皇上和皇祖母祈福呢,这后院之事,等皇上和皇祖母大安了再说吧。”
一时楚昀脸上十分尴尬,他只管炫耀自己子嗣繁盛,却忘了这些日子元狩帝和洛太后都生病,虽说后院之事并不至于要求禁绝,但被福王这么一说,登时就衬得自己十分不孝来,他看了福王一眼,心里正恼怒,元狩帝却只是笑着对福王道:“你也都这么大了,后院侍妾也不少,还当为皇兄留条根儿才是,整日里只是胡闹呢。”
福王嬉皮笑脸道:“兴许是侄儿没福呢,这也是天意,皇叔父就让侄儿松快松快好了。”
元狩帝笑吟吟,又转头去和瑞王道:“今儿也不带曜哥儿过来玩玩?虽辈分高了,年龄却是差不多的,正该带来热闹热闹。”
瑞王楚霄道:“曜哥儿才入了冬便着了凉,不敢带来怕倒带了病气过来。”又微笑道:“我看寿哥儿这身子倒是调养得壮实,不知有甚么窍门?”
元狩帝笑道:“是,朕记得前年昭儿还和我抱怨过寿哥儿身子骨不够结实,说话慢。”他抱了寿哥儿道:“如今倒是沉实多了,脸色也好,说话也机灵。”又问寿哥儿问:“你在藩地每日做什么呢?你阿爹教你什么?”
寿哥儿在元狩帝怀中,却也丝毫不拘泥,笑嘻嘻道:“阿爹每日教我写五个字,先生教我一个时辰,然后睡起来,就可以和如意玩啦。”
元狩帝问:“如意是谁?”
楚昭笑道:“是只草原上的牧羊犬,寿哥儿小时候身子骨有些弱,我平日也忙,无人陪伴他,教下边人弄了只狗来陪着他,他整日和狗玩耍,身子骨倒也好多了。”
元狩帝起了兴趣道:“哦?教人带上来看看。”
楚昭便吩咐人带如意上来,果然一会儿有内侍牵了头半人高极为威猛的大犬上来,毛色鲜亮,威风凛凛,看到寿哥儿却俯首听命,起身坐下都极为服帖,元狩帝笑道:“好狗。”
一边又对楚昭道:“寿哥儿虽然教养得不错,但你大男人在外始终难以兼顾,谭氏去世也有几年了,如今你后院无人主持中馈,看着也不像,还是当定个王妃才是,你有中意的哪家闺秀,只管和朕说,朕替你做主。”
楚昭低头道:“父皇做主便是。”
元狩帝含笑拿了杯茶喝了两口,笑问:“这普洱沏得好,茶谁沏的?倒是不错,该赏。”
楚昭笑道:“父皇过誉了,不过是今儿父皇驾临,下边人不敢不用心罢了。”
元狩帝道:“你不知,这茶有讲究,朕好久没喝到这样味儿正的了,是谁沏的?叫来给朕看看。”
双林站在楚昭后头,从元狩帝夸茶开始,心就已沉了下去,看他一再追问,楚昭侧头笑问身后的他道:“茶水是英顺负责的吧?叫他上来领赏。”话音未落,看到双林脸上神色,却已心里一咯噔。只看双林走出来双膝跪下道:“今儿负责茶水的英顺告病,这茶是小的沏的,小的也不过是尽忠职守罢了,凑巧合了陛下的口味是小的侥幸,不敢厚颜领赏。”
元狩帝和颜悦色道:“倒是个小心谨慎的人,朕也爱喝普洱茶,如今宫里竟没一个人能泡得如你这般好,色好,香味也都泡出来了,味道也醇厚,你叫什么名字?”
楚昭勉强笑道:“不过是凑巧罢了,这是傅双林,母后当时赐儿臣的,当时赐了几个,如今也只剩下这一个罢了。”
元狩帝却笑道:“原来是皇后的人,怪道适才看着有些眼熟。”又凝目看了一会儿低着头的傅双林道:“朕想起来了,你当年也伺候过三郎的吧?当年三郎没的时候,说有个伴读的小内侍下水去救过他,后来昭儿来找朕求过情饶了你,是吧?”
楚昭道:“是,三郎没的时候,恐母后看着伤心,打发他去御茶房了几年,后来看他勤勉,我身边又没几个细心人,便打发到了我身边,又随了我就藩,去年征狄,他任大宁府监军,于大宁守城有功,因此多有倚重。”
元狩帝点头叹道:“大宁府去岁以少胜多突围,那捷报朕有印象,原来是这般年轻的监军,宫里如今还在的老人儿也没几个了,还是你母后会调理人儿。”又转头向身旁的逢喜笑道:“朕看御茶房的得喜也不成了,泡的茶竟不如这的好,看来以后朕要喝普洱茶,还得常来肃王府了。”
这话意思已非常明白,楚昭心里明白自己这下应该表态了,但他喉咙发紧,看着地上跪着一动不动的双林,喉结上下滚动,却说不出话来,楚昀已笑道:“父皇这话说得,不过是个能泡茶的内侍罢了,让二弟将他送宫里专门伺候父皇喝茶便是了,难道还缺个人使唤不成?要是二弟舍不得,我回去调理几个给父皇送去,只是没这么现成。”
元狩帝看着楚昭笑道:“昭儿才进京,朕就抢了他身边得意的人儿,可有些不好开口。”
楚昭站了起来垂手,耳朵嗡嗡作响,只听到自己麻木的声音道:“父皇这话儿臣愧惶无地了,儿臣一身皆为父皇所赐,父皇喜欢……儿臣尽其所有,只求父皇龙体安康。”
第113章 秉笔太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