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傅沅的后宅生活-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傅沅揉了揉眼睛坐起身来,任由怀青伺候着她穿上早就挑选好的衣裳。
    一身蜜合色折枝花卉暗纹褙子,湖绿色八湘湖裙,脚下是一双月白色乳烟缎攒珠绣鞋。
    怀青才扶着自家姑娘从软榻上下来,就听着外头一阵脚步声,碧竹领着几个小丫鬟从门外进来。
    “姑娘起来了。”碧竹见着傅沅,笑着福了福身子,上前伺候着傅沅梳洗之后,才扶着她坐在了梳妆台前。
    “怀青姐姐前几日才和万嬷嬷学了新的发式,今个儿姑娘去南阳王府,好好打扮些才显敬重。”
    碧竹说着,看了站在身边的怀青一眼,退到一边挑选起梳妆匣里的首饰来。
    怀青抿嘴一笑,拿起桌上的象牙雕花梳子,细细梳了起来:“碧竹自打来了咱们宣宁侯府,是愈发嘴甜了,难不成是咱们府里风水好,将碧竹的性子都改了?”
    怀青说着,自己就先笑出声来,傅沅也轻笑一声:“这话倒是不错。”
    碧竹听着两人合起来打趣她,不由得脸一红,道:“奴婢去小厨房看看紫薯山药粥炖好了没。”说着,就借着这个由头转身退了出去。
    傅沅看了镜子里的怀青一眼,轻笑一声开口道:“你呀,非得哪一日叫碧竹恼了你。”
    怀青摇了摇头:“怎么会?奴婢倒觉着碧竹如今这样的性子比在淮安侯府时好上了许多。”
    说话间,怀青已给自家姑娘梳好了头,挑了一支和田玉雕琢成的玉兰飞蝶簪子戴上,玉光清雅,衬得眉心盈然如水。
    怀青看了看,又拿了两朵贝壳珍珠珠花插上去,替自家姑娘敷了层薄薄的脂粉,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姑娘瞧瞧,这般打扮可好?”
    傅沅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半晌,点了点头,又从梳妆台的抽屉里拿出一个宝蓝色如意梅花纹的缎盒来,轻轻打开,黑色的绒缎上放着一只蓝白琉璃珠镶嵌金手镯。
    怀青见着这镯子,笑着开口道:“奴婢就说还缺些什么,原是这个。这蓝白琉璃珠手镯向来难得,也是三少爷疼姑娘,才将这样好的镯子给了姑娘。”
    傅沅听着,莞尔一笑,拿起那镯子戴在手腕上。她肌肤白皙,这蓝白琉璃镯子更是衬出几分灵动温婉来。
    怀青看着自家姑娘,一时竟看愣了,姑娘这般好颜色,将来不知要嫁到哪家去。
    姑娘是侯府嫡女,又是皇上亲封的仪安县主。若说有什么不好的,就是自幼丧母,而继太太黎氏又深得太后娘娘看重。
    姑娘如今已十四岁了,明年就要及笄,对于姑娘的亲事,她是既盼着又怕继夫人从中插手,在亲事上害了姑娘。
    怀青才刚想着,便听到外头一阵脚步声,万嬷嬷和碧竹一前一后从门外进来,碧竹手中拿着一个雕红漆海棠花茶盘,上头放着一个斗彩莲花瓷碗。
    “姑娘今个儿要去王府,先用碗紫薯山药粥垫垫肚子。”
    碧竹说着,将茶盘里的瓷碗放到傅沅面前的檀木小方桌上。
    傅沅又拿过她递过来的勺子轻轻搅动了几下,喝了小半碗才放了下来,见着到了时候,就带着怀青去了沉香院。
    傅沅进去的时候,黎氏和五姑娘傅珍才刚用了膳,见着傅沅进来,黎氏眼底闪过一丝不喜来。原本安阳王府赏花宴这样的场合,她是不想叫傅沅去的。只是,这丫头竟能得了老太太的喜欢,事事都要想着她。她的珍姐儿在老太太眼中,反倒成了个陪衬。
    等到日后大姑娘傅娅进了东宫,只怕在老太太眼中,傅沅就成了她最疼爱的孙女儿了。
    黎氏想着,愈发不待见起这个继女来。
    傅沅缓步上前,福了福身子道:“给太太请安。”
    黎氏将她打量了片刻,才点了点头道:“起来吧,今个儿你和珍丫头随着老太太去安阳王府,这就去宁寿堂吧,别耽搁了时辰。”
    听着黎氏的话,傅沅点了点头,应了声是。
    傅珍站起身来,又听着黎氏嘱咐了几句,才随着傅沅从沉香院出来。
    只一会儿功夫,两人就到了宁寿堂,傅沅进去的时候,大姑娘傅娅已经在屋里陪着老太太说话了。
    傅娅穿着一身淡紫兰花刺绣粉红领子杭绸褙子,蹙金牡丹彩蝶戏花罗裙,梳着流云髻,戴着一支赤金镶红宝石石榴花簪子,气色看起来比几日前要好上许多。
    傅沅知道,傅娅这般打扮,也是不想叫人看了笑话。
    两人给周老太太见过礼,又听了周老太太几句嘱咐,外院的闵嬷嬷便进来回话道:“老太太,出行的马车都准备好了,可要这个时候动身?”
    “嗯,南阳王府离咱们府里远些,这会儿就动身吧。”周老太太说着,扶着卫嬷嬷的胳膊站起身来,朝外头走去。
    傅沅几个跟在周老太太的身后出了垂花门,到了二门处,上了一辆马车,马车里很是宽敞,几个人坐着一点儿都不觉着憋闷。
    马车从宣宁侯府驶了出去,出了朱紫巷,又行了一会儿转了几个弯,到了朱雀大街上,过了约半个多时辰的功夫,傅沅透过流光纱,看到了安阳王府的大门。
    正红朱漆大门顶端悬着黑色金丝楠木匾额,上面龙飞凤舞地题着“南阳王府”四个鎏金大字,给人一种庄重威严的感觉。
    马车从大门经过,自侧门而入,行驶至二门才停了下来。
    傅沅、傅娅和傅珍先下了马车,才扶着周老太太从马车上走了下来。
    一旁早有丫鬟婆子立在那里,等着各家的老夫人和姑娘们到来。
    最前的嬷嬷身着湖绿色绣花杭绸褙子,头发齐整,挽了个圆髻,插着一支赤金佛手提蓝的簪子。
    傅沅听祖母提起过,老王妃跟前有个得力的梁嬷嬷,在王府里便是王爷都要敬重她几分。
    傅沅不着痕迹看了那嬷嬷一眼,猜想这位该是祖母提起过的梁嬷嬷了。
    见着周老太太下了马车,梁嬷嬷堆着笑迎上前来,福了福身子道:“老夫人总算是到了,老王妃一早就念叨着呢。说是老妇人年纪大了,坐一路车怕受了累。”
    周老太太知梁嬷嬷是客气话,笑着开口道:“叫老王妃挂心了。”
    梁嬷嬷领了周老太太和傅沅她们从二门处进了,一路朝老王妃所住的观秋堂走去。
    “靖安公府老夫人和淮安侯府老夫人方才也到了,正在秋观堂陪老王妃说话呢。”
    傅沅听到外祖母,心里便有些高兴起来。
    自打她回了宣宁侯府,也只是在祖母寿辰的时候见过外祖母一次。虽也有书信过去,可总是比不得亲眼见着觉着亲近。
    祖母周老太太虽待她也不错,可在傅沅心里,总是觉着外祖母更为亲近。
    南阳王府规模雄伟,占地宽广,重门叠户,院落深邃。
    王府的前半部富丽堂皇的府邸,后半部为幽深秀丽的园林。后院的宜林园衔水环山,古树参天,曲廊亭榭,富丽天然,其间景致之变化无常,开合有致,在京城里颇有盛名。
    好一会儿功夫,众人才到了老王妃所住的观秋堂。
    等到请安过后,老王妃才将视线落到了大姑娘傅娅的身上。
    “这便是府里大姑娘吧?”
    老王妃的视线落在傅娅身上,招了招手将傅娅叫到跟前问了几句话,赏了她一只羊脂玉手镯。随后才看着站在那里的傅沅道:“珍丫头我见过,那这小姑娘便是自小住在淮安侯府的那个了?”
    “给您请安。”傅沅福了福身子,恭敬地道。
    老王妃笑着叫她起来,又转头对着坐在那里的靖安公老夫人道:“上回你跟我说这孩子长得像当年的昭懿皇后,如今亲眼见了,倒真是有几分像,尤其是这眉眼间。”
    老王妃从头到脚将傅沅打量了一番,笑着问她读过什么书,平日里在府里做什么。
    傅沅一一答过,态度既恭敬又不显得拘束紧张,叫老王妃很是喜欢,将手腕上戴着的迦南香嵌南珠手串赏给了她。
    傅沅推辞不敢收这样贵重的礼,最后见着周老太太点头,这才恭敬地接了过来,福身谢过。
    靖安公老夫人见着老王妃赏给傅沅的那迦南香嵌南珠手串,眼底略带了一丝异色,却是很快又掩饰了下去。

☆、第43章 再见

陪着老王妃说了一会儿话,外头才有丫鬟进来回禀说是郑国公老夫人来了。
    老王妃笑着放下手中的茶盏,叫人引了进来。
    郑国公老夫人已过六旬,满头银丝,穿了件暗紫色绣着牡丹团花的褙子,耳朵上戴着两只金绿宝石猫眼耳坠,面容严肃,虽带了笑意,却依旧给人一种不甚慈祥的感觉。
    傅沅看了一眼,就将视线移在了随着郑国公老夫人一块儿进来的崔贞身上。
    不得不说,崔贞举止投足间都透着一股优雅端庄,面上含笑,又带着一种恭敬和柔和,一身葱绿底缠枝宝瓶妆花褙子,和缕金百蝶穿花桃红云缎裙,将她衬得愈发的温婉了几分。
    老王妃等着郑国公夫人坐下,才问道:“怎么这个时候才来,还以为路上出了什么事?”
    老王妃的话音刚落,郑国公老夫人脸色变了变,叹了一口气,才将方才遇着的事情说了出来。
    原来是从郑国公府出来,驶过朱雀大街,竟碰着姜家的三公子和永嘉伯府的大公子起了争执,一应仆从上去,将永嘉伯府的大公子打的头破血流,不仅如此,还逼着永嘉伯府大公子跪在地上磕三个响头。事关府里名声,那永嘉伯府大公子哪里肯,姜家三公子便叫了仆从将人捆在了烟雨阁下头的一颗槐树上,围了一层一层的人看热闹,好不容易等人群散去,马车才能驶出来。
    傅沅站在那里,听着郑国公老夫人提起永嘉伯府三个字来,自然就知道是大伯母庶妹嫁的那个永嘉伯府。
    可那姜家三公子却是何人?竟敢在天子脚下做出这种事情。
    傅沅正想着,就听靖安公老夫人道:“那姜绍是姜家的老来子,自幼纨绔,不喜读书,长大后更是吃喝嫖赌样样都学会了,姜家生了这样一个儿子,只会败坏了名声,总有一日会带累了宫中的姜氏。”
    傅沅诧异了一下,这才明白那姜绍原来是继后姜氏一母同胞的亲弟弟,怪不得敢在京城里横行霸道,对永嘉伯府的大公子说打就打,还捆在了树上。
    这大热的天儿,捆上一个时辰,都是要出大事的。更别说这般举动,硬生生打了永嘉伯府的脸面。
    靖安公老夫人的话中带着几分毫不掩饰的嘲讽,任谁都能听出她对那姜绍和皇后姜氏的不喜来。
    也是,昭懿皇后幼时住在靖安公府,对于继后姜氏,她自然没什么好感。
    尤其,姜家还出了这样的子弟来。
    老王妃和几位老夫人说了一会儿话,就对着站在那里的傅沅她们几个道:“也别将她们这些小辈拘在这里了,叫她们都去宜林园赏花吧。”
    老王妃说着,对着一旁的梁嬷嬷吩咐道:“你派几个丫鬟跟着,别叫几位姑娘迷了路。”
    “是。”梁嬷嬷应了一声,对着傅沅她们福了福身子:“姑娘们请。”
    傅沅她们侧身避了避,不敢受她的全礼,朝着老王妃和几位老夫人福了福身子,这才跟着梁嬷嬷退出了观秋堂。
    南阳王府种植了众多的花草树木,所以即便是炎炎夏日,空气中犹带着几分清凉。
    从观秋堂出来,走过一道青石小路,又过了一个垂花门,很快就到了颇有盛名的宜林园。
    宜林园中有众多的亭子,其中以藕香亭和澄心亭、荷湘亭和绿昭亭最具特色。两对亭子东西对称排列,藕香和澄心为横跨于水池之上的方亭,朝南一侧伸出抱厦;荷湘亭和绿昭亭为上圆下方、四面出抱厦、使其呈现十字形平面的多角亭。两座对亭造型纤巧秀丽,颇为引人注目。
    园中奇石罗布,佳木葱茏,其古柏藤萝,皆数百年物,将花园点缀得情趣盎然。园内古树散布各处,又放置各色的山石盆景,千奇百怪。
    最前的藕香亭前有一段木化石做成的盆景,乍看似一段久经曝晒的朽木,敲之却铿然有声,确为石质,尤显珍贵。
    傅沅她们跟在梁嬷嬷的身后,踩着拿不同颜色的鹅卵石铺砌而成的彩石路面,目光不自觉看着眼前的景致。
    怪不得都说这南阳王府的后花园颇有盛名,是先帝在时便开始修建的,如今一看,果然是比别处不知强了多少倍。
    “姑娘们先到亭子里略坐一坐,喝茶赏花,别有一番味道。”梁嬷嬷引着众人在荷湘亭处停了下来,拾阶而上,到了凉亭里将园子里的景致尽收眼底。
    “妹妹你看这彩石路面,竟拼成了人物、花卉、景物的图案?”
    随着靖安公老夫人来的是府里长房的二姑娘和二房的三姑娘。
    说话的,便是这三姑娘,十二三岁的样子,天真烂漫,声音清脆灵动,叫人觉出难得的真性情来。
    随着她的话,众人全都朝下头的彩石路面望去,发现果然是各种不同的图案,若是能沿路观赏,定是妙趣无穷。
    梁嬷嬷在一旁笑着开口道:“这石子都是先帝在时派人一箱一箱从南边儿云贵之地运过来的,都是天然的颜色,内务府修花园子的时候御花园里用了一批,剩下的都在这宜林园了。往前还有戏剧、典故的图案,要是一一看过来,总要一个多时辰的功夫。”
    听着梁嬷嬷的话,众人不由得吃惊,说着一会儿要亲自看看。亭子里的气氛顿时变得热闹起来,几位姑娘也熟络了几分。
    梁嬷嬷交代了一旁的丫鬟们好生伺候着,福了福身子,退了下去。
    “自上回周老夫人寿辰我见过沅妹妹,我瞧着沅妹妹是愈发好看了,怪不得之前得了靖安公老夫人赏的镯子,今个儿又得了老王妃平日里戴着的迦南香嵌南珠手串,真真是叫人羡慕。”
    听着这声音,傅沅不用看也知道说话的是崔贞。
    傅沅嘴角抽了抽,哪里不知崔贞是心里不喜欢她,才故意说出这番话来。而最重要的原因,大概还是为了表哥谢迁吧。
    不等傅沅开口,一旁的谢琦就道:“什么羡慕不羡慕,崔姐姐不也得了老王妃赏的红宝石簪子,比起这迦南香嵌南珠串珠来,也不差。还是说崔姐姐瞧不上那红宝石簪子,若真是这样,不如将那簪子让给妹妹我吧,只要姐姐能舍得,我也不怕人笑话了。”
    傅沅听着谢琦这话,有些诧异,自打上回谢琦和她和好后,态度就变了许多,尤其是有崔贞在场的时候,谢琦就处处维护她。
    傅沅拉了拉她的袖子,笑道:“妹妹说什么话,你不怕人笑话,崔姐姐还怕老王妃知道了怪罪呢。”
    傅沅的话不轻不重,却是带着几分提醒的味道,叫崔贞眼底闪过一丝恼怒来。
    其他几位姑娘听着傅沅说出这话来,心里不免有几分诧异,原来这宣宁侯府的四姑娘看起来性子极好,竟也是个伶牙俐齿会说话的。
    一句话说到老王妃身上,崔家大姑娘便是再不甘,也只能将到嘴边的话咽了下去。
    也是,陈老夫人教导出来的,哪里能轻易叫人欺负了去。
    只是,崔家大姑娘向来温婉大度,性情柔顺,怎么一对着这傅四姑娘,总要说上几句带刺的话呢?
    这时,坐在傅沅身旁的傅娅轻笑一声,看着坐在对面的崔贞道:“崔姐姐可别欺负我这四妹妹,四妹妹自幼住在淮安侯府,认真说起来,也算得上是崔姐姐的半个救命恩人了。”
    “姐姐不知道,当年若不是四妹妹病了,陈老夫人走不开,谢表弟也不会替老太太去寺院还愿,自然也不会顺路救了姐姐。”
    崔贞显然没有想到还有这样的事情,更想不到傅娅会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出来,一时竟愣在那里,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没见着崔贞开口,傅娅便笑道:“崔姐姐这样吃惊,看来竟不知其中有这样的缘故。”说着唇角微微一扬,眼睛里带着几分意味深长的味道。
    崔贞捕捉到这个表情,心里不由得一惊,还未开口,就见着凉亭下头有个身着粉色绣花褙子的小丫鬟从不远处过来,走到梁嬷嬷耳边低语了几句,梁嬷嬷立时就变了脸色。
    崔贞面上露出几分好奇来,众人随着她的目光朝凉亭下看去,见着梁嬷嬷脸上露出几分异色来,又匆匆离开,心里都带了几分好奇。
    午时,到了观秋堂,傅沅她们刚一进去,就觉出屋子里的气氛很是凝重。
    老王妃坐在软榻上,脸上不复方才的慈爱温和,冷着眼看着面前身着锦衣的男子。
    傅沅心里咯噔一下,视线不由得朝那男子看过去。
    这一看,便愣住了,站在老王妃面前的人,竟是宋淮砚。
    “你兄长秉性正直,一点儿城府都没有,你既跟着他,为何不拦着他些。”
    正当傅沅诧异老王妃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训斥宋淮砚的时候,就听着宋淮砚冷笑一声,毫不在意反驳道:“正如祖母所说,大哥秉性正直,哪里会听我这城府极深的弟弟说的话。”
    “祖母若没别的事情,孙儿就先告退了,兄长伤得重些,孙儿和太医院院使刚好有几分交情,倒可进宫一趟,将人叫到王府来给兄长诊治一番。”
    “祖母若是生气,该进宫向皇后娘娘讨个说法才是。只是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孙儿劝祖母还是三思而后行。”
    宋淮砚说着,丝毫不顾老王妃铁青的脸,转身朝外头走去,只是在经过傅沅身边的时候,目光在傅沅身上停留了一下。
    傅沅心里一阵紧张,却见着他唇角弯了弯,从容迈步走了出去。
    因着这个插曲,众人自然也不好意思再留在南安王府,便起身告辞了。

☆、第44章 旧事

等到送走客人,老王妃才将手中的茶盏重重搁在桌上,胸口因着生气不停地起伏。
    梁嬷嬷上前替她顺了顺气,宽慰道:“您消消气,二少爷自小就是这样,性子一上来,再多的规矩都不顾了。他心里头,还是敬重您这个祖母的。”
    听着梁嬷嬷的话,老王妃看着梁嬷嬷,沉声道:“我是气他知道他兄长的性子,却是一点儿都不劝着。咱们王府,难道要兄弟阋墙,叫满京城的人都看了笑话?”
    老王妃一个气不顺,咳嗽起来,梁嬷嬷忙倒了茶水上前伺候着她喝下,好不容易才回转过来。
    梁嬷嬷使了个眼色,叫屋子里伺候的丫鬟婆子全都退了下去,这才低声开口道:“您忘了当年的事情?若不是因着那件事,二少爷何至于变成如今这样凉薄的性子。”
    “事情都过了十五年,他还放不下。当年旭哥儿也才八岁,哪里有那样狠毒的心思,不过是被身边的乳母翟嬷嬷教唆了。”
    “这事情不是查清楚了?翟嬷嬷被王爷当着满府下人的面杖毙,一家子也都被发卖出去了,还牵扯上旭哥儿做什么。怎么,这事情府里还有人私下里议论?”
    老王妃说着,语气中带了几分不满,她从来都不信,旭哥儿小小年纪,就敢做出残害幼弟的事来。更何况,这些年旭哥儿处处让着砚哥儿,尽足了兄长的本分,便是王爷也挑不出错来。
    梁嬷嬷听老王妃这样说,心里有什么想法也不敢再说下去,只回道:“王爷治家严,府里没人敢议论,只老奴琢磨着这事情在二少爷心里怕还没过去,若是王妃能时常劝劝就好了,都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再大的误会也过去了。”
    梁嬷嬷提起王妃陆氏来,老王妃哪里能不明白她话中的意思。只是,她这侄女平日里对她孝顺恭敬,可唯独这事情,她怎么劝也听不进去。闹得现在两个儿子好像只旭哥儿是她亲生的一样,而对砚哥儿,却是疏远苛责得很。
    老王妃一想到这些就直叹气:“当年就不该去奉国寺,不然也不会出了这样大的事情。”
    当年老王妃去奉国寺上香,谁也没料到等到回府的时候府中竟是出了大事。
    旭哥儿和砚哥儿玩闹,不知怎么就走到了冰室里,还将砚哥儿关在了冰室,若不是伺候的人寻不着砚哥儿,满府找了起来,也不会发现了冰室里早就冻得晕死过去的砚哥儿,才将人救了出来。
    王爷回府知道此事,当场就拔出剑来,倘若不是被赶过来的王妃陆氏护住了,旭哥儿的性命早就没了。
    因着这事儿,王爷笃定旭哥儿生性狠毒,这些年对旭哥儿很是疏远冷漠,对砚哥儿却是纵容的很,甚至能叫人觉出几分溺爱来。
    旭哥儿自幼在陆氏跟前长大,而生了砚哥儿之后陆氏身子不好,精力也不如从前,砚哥儿自小就是跟着乳母长大的。
    再加上后来查清楚旭哥儿是受了嬷嬷的挑唆,才差点儿害死了自己的幼弟。陆氏心里便偏袒了几分,觉着倘若不是小儿子一直揪着这件事不放,王爷也不会这些年待大儿子这般冷淡。
    再加上砚哥儿自打经了那件事之后性子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凉薄得很,又不是个会讨好人的,母子之间处的倒比陌生人还要冷淡。
    如今又出了这样的事情,老王妃哪里能不担心。
    “你随我去沧浪院,看看世子去。”老王妃从软榻上站起身来,对着梁嬷嬷道。
    梁嬷嬷忙扶着老王妃出了观秋堂,一路朝世子所住的沧浪院走去。
    这边发生的事情早有丫鬟回禀了王妃陆氏,陆氏听了身子晃了晃,差点儿就跌倒过去,幸好是身边的嬷嬷眼疾手快扶住了她。
    陆氏稳了稳心神,才急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