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赘婿-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贾赦睡醒了之后,也不摆着舅舅的架子,反倒是主动地去找上了黛玉夫妇,他想要知道贾家众人的境况了,找谁方便?
    自然是黛玉了。
    当然,找女儿他女婿也是一样的!
    黛玉夫妻俩在前面花厅一起接待了大舅舅,显然,贾赦这一躺徒刑,也是吃了不少苦头的,整个人干瘦干瘦的,老了许多,头发甚至比贾母的还要白些,黛玉略略地有些心酸。
    不过贾赦却是浑不在意,毕竟自己真心没有吃太多的苦头,日子过的舒坦着呢,不过是回京途中,略略地凄惨些罢了。
    如今一切都过去了,他早就筹谋好了,反正也不会饿着自己,所以贾赦表现的比别人更加地乐观。
    当然,儿子总还是要想过法子救回来的,至于想什么法子,贾赦目前还没有想好呢,不过他想不出来什么好办法,可不代表别人也想不出来啊。
    贾赦想想玉儿他女婿多智近妖,一下子觉得自己信心满满了。
    对于黛玉打发人去京郊和贾家说上一声,贾赦也不拦着,大舅老爷回来的事情总是一件喜事儿,也该让贾家众人欢喜欢喜的。
    当天下午,贾家的两位爷们儿,宝玉和贾琮就出现在了林家,向大老爷问安,来瞧瞧他好不好,贾赦虽然混球,可对于晚辈,到底也是有那么几分慈善的,安抚了宝玉和自己透明人一样的儿子几句之后,打发了他们回去。
    贾琮本想留下来伺候照顾老父的,可惜,贾赦以前不待见庶子,现在仍旧如此,没有丝毫的改变,所以挥手让他回去了。
    晚上,贾赦的接风宴之后,听着他的这一番求恳,骆辰逸略略地有些出神,想要帝王赦免贾琏,那么就必须得是抹杀不掉的功劳。
    可是依着贾家如今的情形,只怕是不好办,也许只能再等等了。
    贾赦闻言,尽管也知道他说的有道理,仍旧是忍不住地有些失望。
    贾琏因妻获罪,本来对王家不大感冒的贾赦自然是更加地厌恶王熙凤了,若不是她肚子里有自己的宝贝孙子,他只怕早就将这女人休弃归家了。
    至于王家败落了,王熙凤能否有个容身之处等等,却尽皆不在贾赦的考虑之中。
    这样的儿媳,不早早地打发了,难道还要留着过年吗?
    听着贾赦的抱怨,言语之中的怨憎,骆辰逸和黛玉两人齐齐地沉默,毕竟这里头的事情一句两句地也撕撸不清楚。
    尽管王熙凤是个狠辣无情的,可是对于贾府,对于贾琏,却也算是尽心尽力,她作恶犯事儿得来的钱财也没有私藏,都填补了贾府的那个大窟窿罢了,所以归根到底都是贾府有问题在先,贾琏无用再后,所以才惹的王熙凤折腾周全,维持着一大家子的生计。
    可是现在事情出了,所有人都怨怪王熙凤毒辣无义,都说王熙凤如何如何,黛玉似乎有那么几分感同身受,神色略略地有些黯然。
    世道如此,骆辰逸只能保证黛玉不会遭遇了这些,也许还要保证婉慧不会遭遇这些是非指责外,竟是无能为力的。
    毕竟这样的思想,哪怕是千年后,仍旧还是存在的,甚至是许多的女人都是这么认为的,这才是最为可悲的一件事。
    贾赦在林家疗养了几日之后,便被黛玉夫妇亲自送回了京郊贾家,虽然庄子小小巧巧的,可是不管是各方面,都没有任何亏待贾家之处,贾赦自然是承情不已,再三地谢过了黛玉的照拂。
    饶是贾母一向不大爱护长子,可是在看到他的这一刻,仍旧是老泪纵横,哭的不能自已,邢夫人更加不能例外!
    一时之间,女眷们各自地被勾起了心事儿,也都是哭天抹泪的。
    哭了片刻之后,黛玉这才站出来,将众人给劝住了,大舅舅回来,大好事儿一件,哭什么呢?该欢喜才是呢!
    王熙凤也被平儿搀扶着出来给公公见礼,看着她那副皮包骨,肚子大的惊人的骇人模样,贾赦嘴巴嗫嚅了几下,终究没有说出什么太过分的话来,索性扭头不去看她,吩咐平儿好生地照顾着便是了。
    眼不见心不烦吧,也别太为难自己了。
    贾赦如今可算是通透了几分,回到了庄子上,住了下来。
    家中有个成年男人,似乎一切都不同了,不管是贾母还是惜春下人们,都似乎有了依靠一般,少了几分凄惶,少不几分惊恐,少了几分不安。
    贾赦从林家借了几个得用的人手,仓鼠挪窝一样地瞧瞧地将自己藏的那些东西挪了回来,有金银,有古董字画儿,甚至还有田庄店铺,数量不多,可到底积攒在一起,别说是对如今的贾家了,纵然是以前的贾府,也不算是一笔小数目。
    骆佑是个有心的,跟着主子经见的多了,大致地也能估算是出那些东西的价值,回来之后细细密密地都跟两位主子回禀了。
    黛玉闻言,叹了口气,罢了,大舅舅只要自己有成算就好了,而且贾家有了大舅舅筹谋,又有自己的照顾,不会受了人欺负,不会饿死,那就成了。
    至于这些有的没的,她也实在是不想管了。
    再说得了皇帝嘉奖的顾子言,忙完了差事上的事情,忙完了府上的家事儿之后,终于得了空子,来林府拜访了。
    这次他是和大长公主一起来的,祖孙俩为的是感谢静孝郡主对于大长公主的照顾。
    孙儿回来之后说起了之后,大长公主这才知道孙子曾经拜托了林家照顾自己,心中自然是受用的很,想想这几个月林家不是打发人来瞧瞧便是下了帖子请出门做客,总归让她觉得各种地贴心,舒服,大长公主顿时觉得自己不亲自走上一遭,总归是有些失礼的。
    所以祖孙俩一起出门了……
    
    第49章 49|城
    
    对于大长公主和顾子言祖孙俩的上门,林家自然是各种欢迎的。外加上顾子言对于贾赦的照顾,黛玉对于他更是感激。
    黛玉对着大长公主谢了又谢,骆辰逸也是再三地谢过了顾子言的这个“举手之劳”,自然是也是知道若不是顾念林家,顾子言这样的傲慢公子哥儿,如何会搭理贾赦这样的落魄之人?更遑论是皇长子了,只怕也是看在顾子言的面子上所以才会让贾赦随着他们一同入京罢。
    不管是大长公主还是顾子言,对于林家人的客气毫不在意,反倒是顾子言再三地谢过了骆辰逸对于自己的教导。
    毕竟是人生的第一次出差,他果然经见了许多,也是长进了许多,对于所谓的民生世故都长进了许多。
    当然,也避免了很多的麻烦。
    大小他也是顾家的家主,虽然年幼,可是在地方上,官员们也正经地将他当成是个人物来对待的,顾子言很是遭遇了几次各种的算计亦或者说是奉承也可以。
    好在他还算是机警,好歹地躲了过去。
    现在来了京城,想想自己这一路上的艰难险阻,顾子言简直是感慨连连,再是想不到,这地方上,百姓竟然如此地艰难。
    骆辰逸闻言也只能是叹息,他甚至比顾子言更加知道百姓的生活到底有多么地凄苦。
    不过仅凭着个人的力量,想要改变这一切,实在是太过艰难,所以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继续受苦了。
    这些年骆辰逸暗中也算是做了不少的好事儿,不管是接济百姓还是救助孤苦,不留名地去做了不少事情,可毕竟杯水车薪,所以此刻他面对着顾子言的感慨迷茫时,他自己也只能默默。
    一时之间,气氛有些沉闷。
    最后,还是顾子言自己回神过来,自嘲道,
    “瞧我这是做什么?我本来不过是个纨绔,如今靠着祖上的名儿,做个穷官儿罢了,还哪里就成为了忧国忧民之人呢?那些事情总还是有皇帝老爷操心的,您说是不是?”
    “我却是极为赞同的,大丈夫就该有这样的胸怀。不敢说忧国忧民,昂臧男儿,最起码的担当还是要有的。人生一辈子,总不能一直放纵自己吧?你这样,我却是觉得自己没有看错人,和你成为好友,是骆某人的幸运!”
    对于他的称赞之词,顾子言却是难得的生出了几分羞窘之意来,连连摆手,道,“骆大哥,您可别再臊我了,我还能不知道自己的斤两了,您却是过誉了,过誉了!”
    骆辰逸也笑笑,转移了话题,两人说起了别的,比方说顾子言离开这一阵子京城发生的热闹事儿。
    顾子言自然是知道骆大哥的一片好心,听的很是认真,时不时地也会主动地出声问上两句。
    片刻便听了土坷垃之言,说是酒席已然准备好了。
    骆辰逸与顾子言主客二人边吃边聊,也是各种舒心自在的。
    至于内宅的气氛却是有些微妙,虽然黛玉说的隐晦,可大长公主是谁?略略地一思索便是明白了前因后果。
    大长公主对于黛玉傻愣愣的样子简直要给气死了,当然,也更是不耻贾母一把年纪了,竟然还想着算计外孙女儿,也实在是过了些!
    却也是因为顾忌着黛玉,生怕她脸上不好看,所以大长公主说话并不多么地严重,可仍旧让黛玉觉得有些黯然。
    大长公主看着黛玉这样,叹息了一声,说道,
    “静孝啊,你也不小了,也该时候要个孩子了,有了孩子,男人更加地有责任感,尽管我也知道郡马是个好的,可是想要维系,经营夫妻关系,却并不只是有感情就可以的,万不可生出了这样那样的糊涂心思。尽管你外祖母在某种意义上也算是一片好心,可这样确实大大地不妥,所以你自己心中要有成算,否则日后有你后悔的那一日呢!”
    “却是让您见笑了。”
    黛玉的笑容很是勉强,虽然大长公主说的隐晦,可是黛玉哪里能不明白呢?
    “你们还年轻呢,不知道这其中的利害,也罢,只要记着你们夫妻才是一家人,是要彼此陪伴对方一辈子的,至于别人,即便是再可怜,再如何,与你们夫妻何干呢?”
    大长公主结语道。
    两人之间的话题也便这么莫名其妙地开始,莫名其妙地结束了。
    虽然有酒有菜,可终究略显沉闷。
    这顿饭谁都没有吃畅快了便是,顾子言和祖母很快地便告辞离开了。
    黛玉夫妻虽然各自都有些心病,可是这日子还得要继续进行下去的。
    皇长子此次出差,算是完美地完成了任务,一同随行的侍卫们俱得了半月的假期休养,且等着休息好了再当值。
    皇帝在朝堂上夸赞着了皇长子,赏了一同随行的官员,侍卫,朝臣们再三地称颂皇长子贤良能干,这场大戏才总算是结束了。
    虽然差事结束了,不过彼此之间的感情却并未结束,所以皇长子三不五时地便会送顾子言些东西,兵书,剑谱,刀法之类的。
    当然也从来都不避忌了谁,两人之间的往来大有“君子坦荡荡”的架势,却也因为这份儿坦诚,所以皇帝也没有多少的怀疑。
    毕竟顾子言还算是个毛头小子,并未及冠,看着魁梧挺拔的顾子言,皇帝也是在筹谋,是不是有什么适龄的女孩儿家可以赐婚顾子言。
    总归这个人选可以是宗室的,可以是皇室的,却绝对不会是四王,六公之类的勋贵家庭。
    当然,更不能是名门望族,有了他们的助力,顾家只怕是又要起来了。
    皇帝深受其中之苦,也想着在自己手中将这些尾大不掉的都给收拾了,省的遗祸后人。
    可惜的是,他有个扯后腿的爹,又有个爱跟自己反着来的弟弟,外加上这些勋贵,老臣们也不是坐吃等死的无用货色,所以皇帝的这一项计划进行的很是不顺利。剪除的不过是些枝枝蔓蔓,这些人的实力仍旧是根深蒂固。
    对于皇帝这种矫枉过正的心思,上皇却是没有心思去教导的,反正如今这个儿子已经成了这个德行,有重度被害妄想症的皇帝总觉得上皇对着自己是各种地不仁不慈,各种提防着上皇。
    上皇人老成精,干了一辈子的皇帝,他能看不出来皇帝的那点子心眼子?
    明明因为宫闱丑闻,父子俩的关系似乎略略有些改善了的,可惜的是,皇帝并未彻底地放下自己的戒心,也是有着属于帝王骄傲的他也没想着要和上皇说一声谢,错过了和上皇改善关系的大好机会。
    当然,上皇对此倒是毫不在意的,毕竟儿子虽然是皇帝,可是自己活着全靠自个儿,才不看儿子的脸色过日子呢!
    所以皇帝错过了这个好机会,只怕也没有下次了。
    皇帝是否后悔却是不得而知,不过在听说忠顺又派了人去了平安州之后,皇帝的脸色难看的让人心中打怵。
    戴权对于自家主子喜怒不定的模样已经习以为常了,一点儿也不觉得那里有问题,淡定地伺候着自家主子,一副宠辱不惊的模样,倒是惹的大明宫伺候的宫娥太监们感叹不已,到底是大太监呢,这份儿气度简直就是不一般。
    戴权对此嗤之以鼻,他被皇帝神经病模样吓的半死的时候这些人是没看着,所以如今这样毛毛雨,他怕什么呢?
    皇帝所挂心的平安州,却正是史鼐兄弟如今的驻扎之地!
    保龄侯本来就是武将出身,又有贾家军中的势力大部分都在这一块儿,史家和贾家是姻亲,现在贾家败落了,史鼐兄弟趁机地就将这一部分的人手势力笼络到了史家的名下。
    整个平安州,偌大帝国的西南门户,尽皆掌握在这兄弟二人的手中,也难怪皇帝觉得各种地心慌呢。
    再者说了,史鼐和忠顺之间的苟、且之事,别人不知道,难道皇帝也不能不知道了?
    现在忠顺和上皇的动作频频,恼的皇帝几乎想杀人了。
    可惜的是,于事无补啊,众人还是该怎样便怎样的,不管是忠顺还是史鼐兄弟,一个有恃无恐,一个天高皇帝远,反正都不会将皇帝的愤怒放在心上便是了。
    皇帝本想去找了上皇的,可是每次想起他那双似乎是看透了一切的眼睛,皇帝深吸一口气,又忍住了去找父皇的冲动!
    罢了,他还不信了,自己果然是收拾不了这几个人了?
    忠顺帝王自己没法子,难道说史家兄弟,自己也是无可奈何的?
    毕竟和亲弟弟相比,还是史家兄弟容易收拾的多。
    尽管他们兄弟无论做官还是为人,都是谨慎的很,老奸巨猾,跟狐狸一样,可是皇帝想要收拾了大臣,哪怕是捏造个莫须有的罪名,也不是不可以的啊,历史上死在这样那样可笑罪名之下的忠臣良将不止是一个两个的。
    更何况,史鼐兄弟简直乱臣贼子,哪里是什么忠臣良将了?
    皇帝暗暗地在收集史家的黑历史,默默地在抓史家的小辫子。当然,也在培养着属于自己的将领,毕竟他想要掌控军队,手上没有能干忠心之人,却也不行啊!
    况且如今能干和忠心,两者缺一不可。
    这样的人物,先前就不好找,如今就更甭提了。
    皇帝也只能在自己身边的侍卫中琢磨,毕竟这些龙禁尉们大多数都是自己亲自过目的,所以大部分都算是得用之人。
    当然,其中的翘楚便是顾子言了。
    这个孩子,算的上是根正苗红了,有皇家血脉,年轻好胜,又有几分正义之心,所以皇帝觉得略略培养一番,他就是能派上大用场的。
    这也是皇帝对于皇长子的举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主要缘故,甚至很多时候还借着太后和赵皇后之手,赏赐顾子言一些有的没的。
    起初顾子言还有些惊讶的,不过在听了皇长子的暗示之后,还哪里有什么不明白的呢?
    顾子言对此也倒是喜大于忧的,不过大长公主便是截然不同了,忧大于喜的!
    自己的孙子自己疼,顾家只有这么一个独苗苗了,也不知道皇帝的这份儿器重是好还是坏了。
    自从儿子儿媳病逝之后,大长公主一心只想着能将孙子拉扯成人,却是从没有想过让他有朝一日能光耀门楣,只要平平安安,娶个贤惠的媳妇儿,为顾家,为自己诞下重孙子,这便是顾子言这辈子最为重要的任务了。
    可惜的是,现在看来,想要实现自己的这个愿望,只怕还需要费些功夫时日的。
    顾子言毕竟年轻,对于帝王的看重和栽培自然是欢喜的,至少面子上倍儿有光,成天地精神奕奕,当值时更加地卖力,也更多了几分责任心,他的这一番改变也是让皇帝欢喜的。
    顾子言是个可造之材,那么就说明自己没有看错人,这简直就太好了!
    史家的黑历史和小辫子虽然不多,却也足够让皇帝找到足够的理由和借口收拾史鼐兄弟了,谁也没有想到的是,不过是多年前国子监的一场年轻人的打架罢了,如今却成为一门两侯的史家坍塌的契机。
    此事虽与骆辰逸无关,却和骆家也算是有些干系的。
    毕竟当年,史鼐的儿子揍了的是骆辰迈的小舅子,不过那个时候,骆家长房与张家的亲事还未定下来罢了。
    事后,史家也是派了人进行了弥补的,史鼐夫人派了婆子仆妇们去了张家赔罪的,且还奉上了不菲的财物和药材。
    不过可惜的是,史家派去的人眼高于顶,不仅没有将主子们的一片心思传递过去,反倒是惹了张家的更大的不忿,恼的骆家二少奶奶的父母相继病逝,她后来嫁入骆氏之后,更是借了骆家的渠道和人脉,将弟弟送去江南的望林书院读书。
    这也是大长公主宴会上骆家二少奶奶揪着史湘云不放的主要缘故,不仅仅是为了黛玉出头,却是为了回敬史家一二,以为张家是那么好欺负的吗?
    骆家二少奶奶的心思别人倒是并不知道,黛玉和骆辰逸也是因此很是感激二嫂子的一片维护之情,却是不知道这其中还有这样的一桩隐秘。
    现在此事一出,有人弹劾史鼐的儿子欺男霸女,无恶不作,又翻出了这样的陈年往事,令人诧异的同时大家也忍不住地想,自己到底有没有得罪了谁,需不需要斩草除根。
    呃,说错话了,自己哪里能是如此狠辣无情之人,若是果然得罪了谁,那么现在去赔罪求饶的话,不知道还来不来得及?
    不过是个国子监的儒生罢了,又是个未及弱冠的少年人,纵然是打架斗殴,也不过是寻常之事,少年人么,心气儿上头了,灌上几杯黄汤,被人怂恿几句,拎着板砖去打一架,又是多大的罪过呢?
    明显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只不过,实在是闹不清楚到底是谁想要对付了史家,不过如今朝臣们也是奸猾的很,轻易不会涉水,哪怕是忠顺亲王呢,在没有弄清楚事情之前,也不会贸然地出手护着史家兄弟,哪怕他们现在实在自己人,可到底这位少了许多恣意妄为的资本,也不得不收敛,不得不夹起尾巴做人了!
    至于上皇,他才懒得理会这些呢,反正不过是些没用的东西罢了,想要让自己出手护着他们,凭什么呢?
    现在的上皇已经不是几年前会护着甄家,会护着勋贵们的上皇了,自从奉圣夫人死了之后,上皇的想法便发生了改变。
    老臣的凋零,骆阁老的离去对于上皇的触动更大,不过他本人比较会遮掩,永远都是一副高深莫测之态,所以众人并未察觉罢了。
    现在轮到史家了,众人也不敢一拥而上地护着史家了,毕竟谁能知道这后面是不是另有猫腻呢?
    当初甄家在朝堂上如日中天,甄家出事儿之后,还未等甄应嘉如何呢,朝臣们便已经抱成团,逼着皇帝对甄家下了死手。而且这几年皇帝秋后算账,将当日的那些熟悉的面孔调离的调离,外迁的外迁,朝堂上的熟面孔已经不剩多少了。
    如今呢?难道要让甄家的杯具重演吗?难道要再次地给当今一个清洗朝堂的理由和借口吗?
    大家的迟疑和疑惑高高在上的那位自然是明明白白的,他冷笑了几声却也不再理会,反正不论如何,史家自己是一定要拿下的!
    恰巧的是,平安州在这个时候却是出事儿了!
    皇帝看着平安州总督的奏报,恼的在文武百官面前砸了茶盅子,失态至极!哪里就这样巧合了?这分明是有人给史家通风报信,所以得了消息的史家来逼迫自己了。
    皇帝的愤怒自然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样的关头上,自己再反悔,压下这些折子,放过史家的话,帝王彻底地成为了一场笑话!
    平安州的夷族造反,兵临城下,所以平安州总督发来了八百里加急的求救折子,希望皇帝能尽快派兵增援。
    至于当地驻军,史家的两位侯爷带着军队浴血奋战,奋勇杀敌,这也是一份请功折子!
    面对如此情况,皇帝如何地能不恼怒。
    都说无巧不成书,可是皇帝眼中,这个世界上从来就不存在什么巧合,这一切的巧合都是人为地在算计,所以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自己前脚才写了全面彻查史家的旨意,这旨意刚刚颁布下去,可平安州的总督此刻却是送来了这样的一份折子,皇帝如何能不恼?如何能不怒?
    这些人,简直是赤果果、明目张胆地将自己帝王的脸面踩在了脚底下!
    平安州的总督是上皇的亲信,史家兄弟如今是忠顺的走狗!
    一个两个地都不是什么好东西,至于西南的夷族是否真的叛乱入侵,史家兄弟是否真的事先士卒,杀敌无数,这一切在帝王眼中都不是最为要紧的了。
    如何挽回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