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带着灵泉快穿-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段时间内,米朵也变得越来越勤快,村民们看在眼里,都纷纷传懒婆娘改了性子,贵子后来倒是有心想要试试那些防身术的威力,但是却发现几乎没人再说他娘的坏话了。
尤其是当他时不时的把米朵做的一些小点心分享给两三个要好的同窗时,无形中成为了一个小圈子的核心人物,不仅再没有人出来欺负他,周围反而还多了一些巴结他的人。
贵子本来就天赋不错,如今身体一好,和同窗的关系又融洽起来,慢慢的就适应了学堂的生活。
这天晚上,米朵又往灯碗里添了点油,看贵子还在认真的背书,就去厨下端了一碗冲好的面茶。这面茶是用芝麻、黑豆、核桃仁,和着小米面做的,拿来做夜宵既省事又充饥久服还能强健身体。
贵子喝完面茶,又背了会儿书,方才睡下。
第二日早起起来,贵子去了学堂,米朵把家务料理干净,想起前几天刚下过一场雨,山里应该会有不少蘑菇木耳冒出来,就提着篮子去了山上。
和米朵抱有同样念头的人不少,外围冒出来的蘑菇几乎都被采光,米朵便去了山的内围。
他们槐花村背靠的这座大山虽然占地不小,但是草木并不是很丰茂,因此山上并没有什么大型的野兽出没,就是山势有些陡峭,所以一般人很少会往内围走。
米朵觉得时间还早,便沿着一条熟悉的小路一直往前走,还未走到上次发现野人参的地方,就看到了一片刚刚冒出来的蘑菇。
米朵足足采了一篮子,直到篮子装不下才住了手。她正要往回走,就见从不远处飞来了一对野鸡。
米朵好些日子没尝过肉腥,看见这对野鸡自然不肯放过。她也不会什么扔石神技,只能跟在野鸡后面紧追不舍。追了半天,才让她找机会抓住其中一只野鸡。
她将野鸡用草绳捆好,才发现自己不知何时来到了一处狭长的谷地。谷地的西边是一个不大的斜坡,东边则是陡峭的悬崖峭壁,在那悬崖峭壁之上却生着一丛野兰花。
这丛野兰花却和米朵见过的其他野兰花不同,它的叶片并不多,却个个挺拔修长犹如碧玉,更让米朵惊喜的是,它的顶端还开着一簇外三瓣的绿白色兰花。
米朵细细数了数,那簇兰花有六朵之多,花色既淡雅又有一股清远的兰香,正是她要找的名贵野生兰花。
可是这丛野兰花生的位置却是在悬崖峭壁的高处,距离平地足有好几米。
米朵试着攀爬了好几次,发现以她现在的身手并不能爬到那丛野兰花的位置,最后只好默默记下了这个山谷的位置,准备日后再来。
从那天起,米朵督促贵子做操打拳的时候,自己也不忘锻炼身体。
张福做完一段时间的活,回家以后,就发现儿子变高变壮,媳妇也变勤快了。
张福私底下问了问贵子,才知道媳妇之所以变得勤快,是因为儿子在学堂受了欺负,才下定决心改变懒惰的习性。
晚饭的时候,张福因为高兴,破例将这次挣来的钱都给了米朵,让她也扯几尺布做两身新衣裳。
米朵道:“做衣裳就算了。还是把钱存起来留着日后盖房!”
张福笑道:“盖房的事再等两年,贵子今年去私塾,家里花了不少钱,等我再挣两年钱再说。”
米朵忍了这么些天,好容易等他回来,哪里肯这么算了,不等他转移话题就道:“前几天下雨的时候,东屋也有些漏水,我上房看了看,房顶的砖瓦已经烂了不少,现在春天还好,等到夏天漏雨可就麻烦了。”
米朵真不知道原来的江翠姐是怎么想的,宁可将钱拿去胡吃海喝也不修葺一下房子。
张福整日不在家住着,不知道除了堂屋不能住人,竟然东屋也不能住人了。
米朵想了想,又加了一句,“从前倒是可以勉强挨过去,可是现在贵子常常要在家里写先生留的课业,要是书本被淋湿了怎么办?”
张福想起自己花银子买的书本,立时就下了决定,“那就听你的,盖房。”
自己还存着二十来两银子,多请几个亲戚朋友过来帮忙,各处省省,应该足够盖一座青砖瓦房了。
米朵听到张福的决定,方才开口道:“有件事,我还没跟你说,前日我在山上采蘑菇的时候发现了一棵野人参,拿去城里的药铺,换了足足十两银子。”
其实那株被催发的野人参,被她卖了一百两银子。不过价值一百两银子的野人参可不多见,米朵便说了个合适的数目。
张福一听就是一喜,十两银子加上自己攒的二十两银子,盖一座房子绰绰有余了,还能剩下点钱给儿子买纸笔用。
第73章 诰命夫人
盖房子这件事; 其实过程并不复杂,只要舍得出工钱; 舍得买好料,盖房子不过是时间问题。
从春末到夏末; 也不过花了几个月时间,张家的这座新宅子就盖好了。
宅子占用了旁边的一块闲地,院子比原来大了两倍多; 张福按照米朵的意思还在院子的东边垒了一个兰花圃,专门用来种植兰花。
除了院子大了许多; 北边的三间青砖大瓦房也比原来的旧堂屋宽敞很多。
张福和米朵都觉得好容易盖一回房子,自然要用最好的料,盖最结实的房子。所以这三间青砖大瓦房盖好以后相当气派,中间的堂屋仍做客堂用,东边是张福和米朵的卧室,西边则是贵子的卧室兼书房。
为此,张福还特地做了一个落地罩,安在西屋的当中,这样前面的明间可以做书房,后面的暗间就用来做卧室。
张福的手艺不错,落地罩仿照镇上的殷实人家雕刻着喜鹊登梅的图案; 让贵子喜欢的不行。
除了落地罩; 张福还做了很多新家具; 他从前做木匠的时候; 攒下了不少木料; 这次几乎全拿来做了新家具。所谓新家新气象,新房子配新家具才合适。
家具做好以后,一家人才搬进了新宅。
为了庆祝住进新宅,张福和米朵按着当地的风俗,请了些亲戚朋友过来,当然还有原主的爹娘。
这也是米朵穿来以后,第一次见到原主的娘家人。
张父和张母现在还处于当家做主的地位,来的时候还提了一篮子鸡蛋过来。
张母羡慕的将三间大瓦房看了又看,尤其是贵子住的那间西屋,把那落地罩摸了又摸,“贵子现在不过是个半大小子,离成亲还早着呢,房间弄这么好有什么用?”
米朵道:“这落地罩是他爹给他做的,说贵子既然上了学堂,以后就是读书人了。有个屋子当书房,平时可以做功课,同窗来了也能接待一下人。”
张母摸完落地罩,又扫了一眼闺女身上的衣裳。米朵今日穿的衣裳是前几天特地为这天请客新做的,上身是一件雪青色的对襟褂子,褂子按照当时的式样做的比较大,一直遮到膝盖,下面则是一条丁香色的素面裤子。
江翠姐的底子还不错,尤其是很少下地干农活,皮肤比其他农妇要白皙的多,配上雪青和丁香这样淡雅的颜色,整个人平添了几分娇柔之美。
张母忍不住酸溜溜说了一句:“你们现在的日子倒是越过越好了,可是你哥却”
米朵对原主的哥嫂没有任何好感,因此听见张母这句转折的话,装作没听见一样,反而喊贵子过来给姥娘倒杯蜜水。
张母原本看闺女的日子过得挺好,就想从她这里抠点银钱给儿子。哪知闺女却不接话,张母只能暂时按下这话不表,喝起了蜜水。
后来亲戚朋友们陆续都到了,张母有心想跟闺女再说几句话,可一直没找到机会。
直到临走的时候,张母才抓住时机跟米朵再次提起先前的话题,而且还换了个委婉的说法,“自从你嫂子听说你们把贵子送进学堂以后,便也起了把你侄子送去读书的念头。可是家里的情况你也知道,你哥是个没本事的,挣来的钱只够他们一家三口吃喝。为着这事,你嫂子天天跟他吵。我就想着,能不能从你这里借几两银子,供你侄子去念书,等他将来中了秀才,我定叫他好好的孝顺你。”
米朵脸上一点表情都没有,“借钱这事,是哥嫂的主意还是娘你自己的主意?”
张母注意到了闺女的脸色,心下一突,忙道:“是我的主意,你哥嫂他们不知道。”
米朵淡淡道:“那就好。娘你既说我哥没什么本事,那还不如不送我侄子去读书。从来都是一家子省吃俭用才能供得起一个孩子念书,既然要供我侄子,那就供不了贵子。我们家挣钱的又是孩子他爹,你让我怎么说,他才肯放着自己的孩子不供,反而去供别人家的孩子。他又不傻,怎么可能会听我的?”
张母听见闺女提起张福,眼神躲闪了一下,“我又不是一直叫你们出钱,只跟你借几两银子先把他送去学堂读一阵子书再说。”
米朵道:“娘你要是手头紧张,我就是出去跟邻居借钱,也会给你。但如果你是替我哥找我要,那我一个钱没有。儿女孝顺父母这个天经地义,但是哪个做妹妹的出嫁了还要补贴哥哥,反正我从来没听过。”
张母从来都是个欺软怕硬的人,如今见闺女不像往日那样好糊弄,心里便消去了找她借钱的念头,既烦躁又心虚的嚷道:“不借就算了。也别跟娘扯那些大道理,我不爱听。”
米朵轻轻笑了笑:“娘不爱听,那我也就不说了。您之前不是说蜜水好喝吗?张福先前给人干活的一家是养蜂的,送了他好些蜂蜜,我现在就给您二老拿两瓶去,也好过空手回去。”
送走所有客人,已是黄昏时分。
夫妻两个收拾了碗碟,便在油灯下清点起亲戚朋友们送的礼来。
张福的两个姐姐都嫁的比较远,这次请客,她们没亲自过来,只是托人捎了一些东西过来。贵子的大姑给了一块细棉布,二姑则是一小布袋粟米。
至于其他亲戚朋友,无非是送些鸡蛋或是给几个铜板,拢共没几个钱。
米朵把那块细棉布展开来看了看,倒是够给贵子做一身衣裳了,剩下的布料则可以做几个手帕。
至于张母和几个亲戚送来的鸡蛋,米朵怕天热放坏了,把大部分鸡蛋都腌了起来。
张福看鸡蛋剩下的不少,便让米朵给他煮上五六个,“家里银钱用的差不多了,我也该出去干活了,煮几个鸡蛋正好路上吃。”
米朵已经习惯了张福经常不在家待的日子,等对方走后,便该干什么干什么。
这时候虽是夏末,临近秋收时节,但是家里的地因为原主不耐烦管张福又没精力种,早就租了出去。
家里的活计又不多,米朵闲下来以后,便又打上了那株生长在悬崖上的野兰花的主意。
为了这次能够成功采到那株野兰花,米朵特地带了几样工具,等到某个天清气朗的下午,就又去了山里。
这次再去野兰花生长的地方,米朵就发现悬崖上多了一些长出来的藤蔓。原来她发现野兰花的时候是春天,草木还不是很茂盛,那些藤蔓也不过刚刚发芽,如今一个夏天过去,它们已经攀爬到了悬崖的高处,这样一来倒给米朵提供了很多方便。
有了这些藤蔓,米朵准备的工具几乎没派上用场,顺顺利利就攀爬到了野兰花生长的地方。
这次临近了再看,眼前的这丛野兰花比在悬崖下看到的更加秀逸清雅,即使是她这样的外行人,也觉得眼前这株野兰花不是凡品。
米朵挖掘这丛兰花的时候,便更多了一份小心,还额外多铲了一些岩石上的土壤,预备将来栽种这丛兰花的时候,把这些原生的土壤放进去,这样兰花就会更好成活。
回到家里,米朵顾不上喂鸡,先把竹筐里的那丛兰花取了出来,小心的栽种在花圃里。
花圃里的另一头则栽着米朵从山里采来的普通野兰花,因为米朵时不时的用灵泉水浇灌,所以那些野兰花都生长的很好。
不过这样依赖灵泉水也不是长久之计,米朵打算过几天去镇上的书肆买几本关于养兰的书籍,有了专业的养兰知识,这些兰花应该会养的更好,将来别人问起,也有了应对之词。
三天后,米朵料理了家务,就去了镇上的一家书肆。
掌柜的虽诧异她一个普通村妇要养兰的书籍作甚,但还是叫伙计给她寻了好几本关于养兰的书籍。
米朵问了一下价格,养兰的书籍因为要的人很少,价格并不是很贵,掌柜的给她推荐的这几本书,加起来不过一两多银子。米朵手头并不差钱,便把这几本书都买了下来。
书买回来以后,米朵鉴于原主并不识字,就叫贵子念给她听,正好可以帮助贵子温习一下学过的字。
不过贵子上学才几个月,往往读着读着就因为不认识上面的字就卡壳了。米朵便让他将那些不认识的字记下来,将来问同窗或是先生。
七夕节,张福从外面回来的时候,母子两个已经磕磕绊绊读完了一本书。
米朵也已经从书上知道,自己从悬崖上采来的那株兰花应该属于素心兰的一种。
而那些普通的兰花则应该是普通的春兰。
米朵比照着书上的栽培方法,让张福在兰圃旁边挖了个大坑,里面填满落叶上面再覆一层薄土,这样来年春天的时候,这些落叶就成了兰花喜欢的腐殖质。
七夕节过后,张福就又走了,走时说下一次回来就应该是中秋节了。他还许诺贵子,下次回来的时候会给他带一些城里卖的月饼回来。
日子溜进七月末的时候,贵子天天扳着手指头,算他爹还有多少日子回来。
哪知还没等他爹回来,顾秀才就给他们这些学生放了假,说是要去访问一个旧友,差不多要半个多月时间。
贵子将这事告诉给米朵的时候,米朵起初还有些不当回事,后来某天晚上看贵子在灯下背书,这才想起来,古代的乡试不正是这段时间吗?
顾秀才如今才三十来岁,对自己还没完全放弃希望,继续考取举人也是合情合理的事。
第74章 诰命夫人
若是其他人; 只会觉得举人不是那么好考的; 多半会将此事丢开。但是米朵做事一向喜欢未雨绸缪,若是顾秀才这次真的如愿考上举人了呢,他有了举人的身份,以后未必会肯在村里开办私塾。
虽然顾秀才考了那么多次; 也没考中举人; 但是事有万一,米朵想了想; 决定第二天就去镇里打听一下; 看镇上的哪个私塾比较有名。
世间的许多事,有时候偏偏就是那么凑巧。
顾秀才原来考了那么多次乡试; 却一次也没有中,这次他本来真是去访友的。但是架不住这个友人一再劝他再去下场考一次,顾秀才被他说的有些心动,便回家收拾了一下,抱着可有可无的心态又考了一回。
也许是他对乡试结果已经没有了那么多期待,这次运气又比较好,分到了天字房,所做的文章又快又好。
等到乡试结果一出来,虽然不是名列前茅,但也是榜上有名。
消息传来; 整个槐花村都轰动了。
这十里八乡; 已经很多年都不曾出过一个举人了。因此顾秀才中举的消息传来; 槐花村家家户户自发的凑了些钱财; 送到顾秀才家里,不,现在该称顾老爷了。
至于那些曾把孩子送到顾老爷学堂读书的大人们,则一个个与有荣焉,将来若是顾老爷中了进士做了官,还能不拉拔一下他曾经教过的这些学生。
相比其他人的兴奋和喜悦,米朵表现的非常淡定,她已经在镇上给贵子看好了一所私塾,教书的先生也是个秀才,也是一辈子没有考中举人,现在已经彻底死心,应该不会再有突然中举的意外了。
米朵已经打算好了,等到贵子在镇上读几年书,如果能考上秀才的话,她就把他送到书院里读书。
不过这一切的前提得建立在贵子考上秀才,所以当贵子问米朵举人是什么时,米朵不光很认真的回答了他这个问题,还讲了一些举人可以拥有的特权。比如可以出去做官,名下的田地不用上税。
贵子虽听得似懂非懂,但是从大人的神情和语气里,也知道原来教他们念书的顾先生从今以后的身份就变了。
顾老爷在槐花村没有待几日,就举家搬到了镇上,镇上的一共富户为了讨好顾老爷,特地送了他一所大宅子,还有几个仆妇。
贵子随同窗们去拜访顾老爷时,顾老爷就在一个新建的花厅接待的他们。
顾老爷如今春风得意,又搬到了镇上,自然是不会再教他们念书了,他只当面勉励了他们几句,留下了他们中的两人,就叫其他人回去了。
贵子进学堂的时间既短,天赋也不算太高,因此那两人中并没有他,而是和其他人一起回了村里。
米朵看出贵子回来的时候有些落寞,知道他应该是在顾府受到了冷待。
米朵不打算安慰他,而是给他找了个活干,帮她把花圃空地里长出的野草拔掉,等春天的时候再松松土往里施些肥,就可以用来种植兰花了。
这些天,米朵私下里已经将几本兰花的书籍都看了一遍,她从山上采来的那些春兰虽然普通,但是书上也提到过,一些普通的兰花丛里也会出现一两株不同的兰花。只要她从里面挑出来那些不同的兰花,再加以培育,未必不能培育出一两个名贵品种。
贵子干了会儿活,心情才慢慢恢复了平静,然后开口说道:“娘,我看顾先生是不打算再教我们了。可是我还想继续念书,然后成为顾先生那样令大家都羡慕不已的人。”
米朵停下了手头的动作,故意皱眉道:“可是这附近的私塾原来就顾先生一家,你要是还想继续念书,就得到镇上去了。到镇上念书,不到天明就得起身赶路,中午还不能回来,你还这么小,能吃得了这苦吗?”
贵子道:“能,只要爹娘能供我读书,就是吃再多的苦,我也愿意。”
米朵微微笑了笑,看来贵子今天受的刺激不小。这样也好,大人们再怎么为孩子考虑,再怎么为他们铺路,也比不上他们自己有奋发图强的精神。所以米朵私下里尽管做了很多事,但是在贵子面前却从来不提,就是不让他有一个感觉,好像什么事家里都会出面帮他解决,他只要好好读书就行。
如今贵子自己主动提出了要继续念书,米朵觉得这比自己事先样样都给他安排好,他只要照做强的多。
这一点只看,米朵把他带到镇上的那家私塾,孔老先生问他一些问题时,他回答的相当认真就可以看出他对待此事的态度。
孔老先生听说贵子原来的先生就是顾老爷时,眼里不由闪过了一丝复杂之色,顾老爷的事迹他这些天也听说过,不羡慕那是假的,只是让他想不到的是,竟然这么快就见到了他教过的一个学生。
有这样一层关系,孔老先生便将贵子默默划进了可以重点培养的那几个学生里面,而且把他安排到了一个比较靠前的位置。
以后贵子就开始了到镇上念书的日子,起初几天米朵有些不放心,每次都要把他送到镇上才安心。
后来村里有些大人见米朵将贵子送去了镇上读书,也起了同样的心思,在来问过那家私塾的好坏后,有两家大人也把孩子送到了孔老先生开的那家私塾,于是贵子以后上下学就多了两个人作伴。
孔老先生教了几十年私塾,每年雷打不动要给学生放两个长假。一个是年假,从腊月初十开始到正月十六,好让学生们回家过年。一个是秋收假,考虑到学生们有一半都是来自乡下,便在每年的秋收时节放半个月假,好让学生们有干农活的时间。
贵子三人去学堂的时候已经是八月底了,三个多月以后,他们就迎来了年假。
张福自从中秋过后,一直到腊月中旬才回来。儿子去了镇上念书,光是束修就比从前多了一倍,张福也就越发不敢懈怠,连着接了好几家的活,挣够了贵子来年春天交的束修和笔墨费,才回到家里。
一家人团团圆圆的过了个年,正月十五以后,张福没有急着出去挣钱。一来这个时候,很少有人家要打家具,二来贵子上下学背的书包有些不方便,张福便想着给儿子做一个三层的书箱。
米朵则忙着给兰圃松土,她还打算在院子里的西边开垦一块菜地,种一些蔬菜瓜果,这样贵子的午饭也能丰盛一些。
张福做书箱之余,也过来帮她干活。
两口子给兰圃松完土,又在西边开垦出一块菜地,便到了谷雨时候。
张福帮着米朵在菜地里栽了一些蔬菜,就继续出门干活去了。
米朵则接着给兰花分株,挑选那些叶子修长、有飘逸之姿的兰花单独栽种在一边,等兰花开了以后,她又从中挑选了几株花色比较漂亮的兰花,也单独栽种在了一边。
春兰开放不久,那丛素心兰也开了花。
这丛素心兰一共有三株,去年开放的时候,米朵见过,只有一簇兰花,而且只有六朵兰花。
今年不知道是不是经常用灵泉水浇灌的原因,三株素心兰都开了花,三簇兰花都是九朵,颜色也由之前的绿白色转为了碧玉色,雅淡中却又带着一丝娇艳,且清香扑鼻。
虽然兰花的颜色都是碧玉色,但是在细节处却还是有细微的差别。
其中一株素心兰开出的兰花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