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带着灵泉快穿-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还要再说,忽然有人喊道,“子延,我们该走了。”
  那个落魄文人便不再多说,而是跟着同伴很快离开了书肆。
  米朵拿起那本《兰谱奥法》,试着翻了翻,便问掌柜的价钱。
  掌柜的先前注意到了两人的谈话,此时就道:“这本书不仅实用,价格还不贵,只要一两银子。您买这本书就对了,那个叫子延的,祖上几代都喜欢养兰,你听他的没错。”
  米朵不由挑了挑眉:“掌柜的认识那人?”
  “当然认识。那黄子延祖上原来是县城数一数二的富户,可惜后代一代不如一代,只知道附庸风雅,一个擅长打理家业的人都没有。那子延的爷爷就是一个种兰花的高手,只是太会糟践银子,没几年家业就被他败得七七八八。轮到他爹,在养兰上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了买到一株好苗,不惜变卖田地。
  可惜运气不好,有年下冰雹,赶上他没在家,仆人没来得及将花搬到房里,一场冰雹将十几盆兰花砸的稀烂,老爷子就此一病不起。
  从那以后,黄子延他娘就不许他养兰,怕走了他爹的老路,而且家里也供不起他买兰苗了。”
  掌柜的对黄子延的来历清楚的很,黄子延家道中落以后,就靠给书肆抄书为生,一来二往,他就将黄子延的境遇打听的差不多了。左右闲着无事,他便一边算账,一边详详细细的讲了一遍黄子延的家世,末了还告诉米朵,这黄子延从小就跟着他爹学习怎么养兰,其实也是个养兰高手,可惜时运不济,没赶上他爷爷和他爹的好时候。
  米朵听到最后,已是动了心思。
  其实这养兰也和鉴宝、品酒一样,需要很多过来人的经验,而她又不愿意止步于县城,想要培育出更好的兰花,将来卖到省城,甚至京城。
  可是要想做到这一切,就必须得耗费几十年时间潜心钻研,但若是有个养兰高手从旁指导就不一样了。
  就像上一个世界里,沈老指点了她几天时间,就比她自己摸索几年时间学的东西都多。
  


第79章 诰命夫人_
  黄子延回到家中; 已是日中时分。
  在黄家做了几十年的冯嫂正愁眉苦脸的坐在厨房门口,黄子延一见这情形,就知道家里又没米下锅了。
  “冯嫂; 我这几天抄书挣得了几十文钱,你先去买点米!”黄子延从荷包里数出十文钱。
  冯嫂接过钱; 有些欲言又止,但到底没说出来。
  黄子延进得母亲的房里; 才知道冯嫂想要说什么。
  往日他从书肆回来,母亲脸上总会挤出一丝笑容; 这次却神情忧虑的坐在窗前的椅子上,看着院子的一棵枣树发呆。
  “母亲。”黄子延轻轻唤了一声,心里生出了一丝不好的预感。能让母亲这样神情忧郁; 这次的事一定不小。
  “你回来了。”黄母好半天才看见儿子,然后问道,“冯嫂呢?”
  “我让她去买米了。”
  黄母抿了抿唇,慢慢吐出一句话:“欣姐又病了。”
  黄子延当即有些坐不住; 正准备回屋,黄母幽幽道:“别去了; 欣姐已经被林氏带到娘家去了。”
  黄母想起儿媳临走时说的话; 缓缓长出一口气; “她说的也对,欣姐跟着我们也是受苦; 还不如让她跟着舅舅舅母; 也有口饭吃。”
  林氏嫁过来三年就受不了了这样的穷日子; 不顾女儿还只有两岁,就提出了和离。
  和离第二年,林氏就嫁给一个商人做续弦,她知道现在的夫君不会答应她把女儿带到府里,便打算把欣姐接到兄长家里,她不时周济一些,也好过让欣姐在黄家挨饿受冻。
  黄子延和黄母自然不肯答应,一直挨到欣姐七八岁,眼见欣姐因为发育不良看上去像是五六岁大的孩子,又常年多病,这次林氏再提出把欣姐接走,黄氏才松了口。
  冯嫂买完米回来,简单熬了一锅粥,切了一碟咸菜。
  可是黄母和黄子延却因为欣姐的离开,都没胃口吃饭,一锅粥难得还剩下不少。
  傍晚的时候,黄子延和黄母还沉浸在忧伤当中时,欣姐又被送回来了。原来欣姐死活不肯住在舅舅家,非要嚷着回黄家找父亲和祖母。
  林氏实在磨不过她,只好把她又送了回来,同时带来的还有几副药和两包点心。
  黄母搂着欣姐掉泪的时候,黄子延默默在自己的屋子里哭了一场。
  第二天,黄子延正准备再去书肆,多领几本要抄的书回来时,米朵上门来了。
  黄子延依稀认得米朵是那个在书肆里挑养兰书籍的娘子,当下就把她迎进了堂屋。
  黄母正带着欣姐做针线,看见有客人来,便望向儿子。
  黄子延欲言又止的说道:“这位娘子当时在书肆买书的时候,我从旁指点了两句。”
  米朵记得掌柜的说过,黄母不让黄子延养兰,就小心的斟酌词句道:“我来也没别的事,就是听说府上有人擅长养兰,我就想来请教一下。”
  黄母脸上客套的笑意就凝住了,淡淡道:“这位娘子应该是走错门了?我们家里没人会养兰花。”
  米朵也知道贸然前来,肯定会受一两句冷言冷语,心里并不意外,依旧平静的说道:“老太太您先让我把话说完。我养兰花并不是像某些人家那样是为了附庸风雅,而是为了生计。可惜我入门时间短,没什么经验,听说贵府有人擅长养兰,便想着来府上讨教一二。若是有那一两部关于兰花的著作,我可以出高价买下来。”
  米朵来之前想的很清楚,她一个妇道人家,请黄子延到家里教她如何养兰是行不通的,既然如此,那还不如出高价请对方帮她将养兰的注意事项写下来,这样也免了许多不便之处。
  偏巧,黄子延因为喜欢兰花,又碍于条件不能养兰,为了怕祖上流传的技艺丢失,前几年特地抽出时间写了一本养兰手册,如今听见米朵说要高价买下来,他就犹豫起来。
  黄母早知道儿子偷偷写了一本养兰的书籍,如今听得米朵说要高价收购,本打算出言拒绝,可是眼角的余光扫到欣姐,她一个心软,拒绝的话便没说出口。
  米朵察言观色,虽然不能完全猜透他们在想什么,但也猜的差不多,当下又道:“可惜我一个妇道人家,不好请黄先生到家里亲手教我养兰,不然我情愿每个月出一笔钱,就算是给黄先生的辛苦钱。”
  米朵说这话本来只是为了表诚心,确实需要黄子延的指点。
  可是黄母听了这话,眼里却闪过一丝亮光,“你此话当真?”
  米朵愕然,不知道黄母什么意思,但仍下意识的点头道:“当然是真的。可惜”
  “没什么可惜的。你既然需要有人指点你养兰,又愿意每个月出一笔钱,那么也不一定非得子延去。”黄母正正神色,“原来我家老爷在日时,我常常帮着他浇花剪枝,说起来,我比儿子懂得也并不算少,只是没人知道罢了。”
  黄子延确实不知道母亲竟然也懂养兰,实在是母亲很不赞同他和父亲养兰,所以他一直觉得母亲不喜欢兰花,如今知道母亲竟然懂得养兰,他愣了半天,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黄母又道:“可是我年纪大了,腿脚又不灵便,可能不会天天过去你那边,不知你可情愿?”
  米朵想不到事情竟然会进行到这一步,但是黄母懂得养兰也算是一件好事。
  她当即道:“要是您愿意,不妨每个月到我家住上几日。我们家里虽然简陋,但也有几间草房。就是怕乡下的粗茶淡饭,您会吃不惯。”
  “有什么吃不惯的。我们家也是粗茶淡饭,只是我这孙女离不开我,得和我同去。当然欣姐的饭钱,你可以从我的工钱里扣。”
  米朵看看依偎在黄母身边的小姑娘,笑道:“这有什么,不过就是多添双筷子的事,哪还用得上什么饭钱?”
  两人都是做事说话爽利的人,三言两语就把这事定下了。
  倒是黄子延在旁听了半天,有些不敢置信,一直到米朵走后,他还有些茫然的问道:“母亲,您真要去乡下教人养兰?”
  黄母叹道:“若是家里有口饭吃,我这个老婆子哪还用得着四处奔波。”她说着话看了看欣姐,“我也想明白了,当下最要紧的是把欣姐养大,等欣姐出嫁了,我也就没什么心事了。”
  当然,若是能攒下一笔钱就更好了,这样也能供儿子再去考一次乡试。儿子自从中秀才后,就开始为生计奔波,之所以不去迟迟考举人,无非是家里拿不出钱。
  但若是有笔钱,儿子再用功两年,也未必不能考上举人。
  自家儿子是什么人,黄母一清二楚,虽然没本事挣钱,但是在读书和养兰上还是有几分天赋的。
  米朵和黄母说定这事以后,回去就开始打扫客房。当初建新房的时候,米朵特意留出东厢房作为暂时接待客人的房间,因此家具都是现成的。
  米朵只需将房间打扫一遍,准备黄母和欣姐的被褥就行。
  忙完以后,米朵就雇了辆马车,去县城里把黄母和欣姐接了过来。
  黄母对住的地方很满意,虽是乡下人家,但房间打扫的很干净,米朵拿出来的被褥也都是新做的。
  当然最让黄母意外的是兰圃里的那些兰花,差不多有一百来丛,而且有好几种不错的名品。
  当天中午,为了款待黄母和欣姐,米朵特地从邻家买了一只鸡,她们家自从米朵开始养兰以后就不再喂鸡了。
  午饭做得很丰盛,有一道红烧鸡块,一道素炒青菜,一道油煎豆腐,还有一大碗蘑菇炖鸡汤。
  三人饱餐一顿后,黄母让欣姐留在房里休息,自己则跟着米朵去了兰花圃。
  黄母之前说自己会养兰时,米朵还有些将信将疑,但是当黄母走进兰花圃,将养兰的几种方法说的头头是道时,米朵才真的相信黄母确实是一个养兰高手。
  她和米朵的想法一样,觉得蝴蝶兰和凤羽比其他兰花更有潜质,为此还提出了好几种培育的方法。
  比如,如何施肥,如何浇灌,如何避雨,如何通风,如何晒太阳,如何治理虫害。
  而且在培育优秀品种上,黄母也有自己的见解,给了米朵很大的启发。
  黄母住在家里的这几天,米朵真是受益良多,所以黄母临走的时候,米朵直接给了她二两银子作为这个月的报酬。
  黄母走后没多久,张福就回来了,还问起有客人来家的事。米朵就告诉了他事情的经过。
  自从米朵将两盆兰花卖出三百两银子的高价以后,张福就对米朵养兰再无二话,如今知道她花钱请人教她养兰,也觉得这是件好事。
  不过为了不引人注目,米朵和张福商量了一下,决定若是有人再问起,就说黄氏是张家那边的亲戚,想来乡下散散心,所以才三五不时过来住几日。
  黄母和欣姐来住了几回以后,便将张福和贵子见全了。
  听说贵子正在学堂念书,黄母还问了贵子几个问题,黄母也是书香门第出身,在闺中的时候也曾读过几本书。
  贵子答的头头是道,黄母不由点头道:“书读的不错,将来考个秀才不成问题。”
  黄母说这话的时候,张福也在,他不由笑道:“那就承您吉言了。”
  


第80章 诰命夫人
  贵子十三岁那年; 便在孔先生的建议下去考县试。
  黄母知道贵子要考县试后,主动提出贵子考试的时候可以住在他家,他家空余的房间不少; 就是米朵他们一家三口都过来住,房间也绰绰有余。
  米朵本来就有这个打算; 当时就接受了她的好意,赶在县试前几天; 一家三口便住到了黄家。
  县试一共考五天,每天只考一场。
  第一天; 贵子是由张福和米朵两人送到考场附近的。张福本想再叮嘱几遍,被米朵制止了,贵子第一次参加县试本来就有些紧张; 家里大人若是再给他施加压力,肯定会让他更为紧张。
  因此米朵只拍了拍贵子的肩,“别紧张,今年考不中; 明年还可以接着考,反正你年纪还小。”
  贵子这几天已经从黄子延口中; 知道了不少关于县试的有用信息; 认真来讲; 他也不是很紧张。
  进到号房以后,贵子就开始等待上面发下考卷来。
  米朵和张福回到黄宅; 一直等到中午; 才等到贵子回来。
  米朵借黄家的厨房; 已经熬好了一锅鸡丝粥,贵子考了一上午,饿的不行,喝了两大碗粥才放下筷子。
  米朵之前事先已经叮嘱过张福,因此后者虽然很想问,但是最后也没问儿子考的怎么样。
  县试连着考了五天,这五天中午,米朵变着法的给贵子做各种吃食和药膳。
  药膳里都放了补气和补血的药材,所以贵子一连考完五场,也没感到一丝疲累,还在考完以后,将考过的题目和文章默写了出来。
  黄子延看过以后,点头道:“问题不大。”
  几天以后,县试结果出来了,贵子果真如黄子延所预料般成功通过了县试。
  米朵对这个结果也不意外,县试只是童试的第一场,只要好好读两年书,应该会很容易通过的。
  县试通过以后,接下来就是府试,府试要到府城去考,考试时间是在这年的四月份。
  只要通过这次府试,就可以取得童生的资格,这也是孔先生给贵子定下的目标,务必拿回一个童生回来。
  府城虽然离他们县城不远,但是米朵有自己的打算,准备带着贵子提早到达府城。
  本来张福是想带着贵子去府城的,但是米朵担心贵子的身体状况,坚持要自己带贵子去府城。
  而家里的兰花不能没有人照顾,张福就留了下来。
  米朵为了安全考虑,特地找到陈家,找陈洛借了他家的一名护院。
  这两年,她往陈洛这里送了好几盆兰花,陈洛早想还她的人情,因此答应的非常痛快,同时还给了她一封书信,让她有事可到府城的吴家寻求帮助,他和吴家的二爷有几分交情。
  那封书信没派上什么用场,米朵到达府城以后,就在考场附近包下了一个小院子。
  这时候还没到府试时间,米朵租了两个月时间,花费的银钱也不过五六两银子。
  她留下贵子在家安心读书,准备接下来的府试,自己则在余暇时间去了几次府城的花市。
  府城的花市自然比县城的花市规模要大得多,品种自然也更齐全,加上这个时候适值春天,所以花市上摆出来的兰花很多。
  兰花的品种虽多,但是称得上名品的依然很少,而且价格比县城的还要高出一些。
  米朵细细算了一下,自己的素裳若是放在府城这里,只怕可以卖到三百两银子。
  接下来米朵又打听了一下府城有没有摆花会这样的兰花盛会,打听到的情况是,府城这边倒是也有类似的摆花会,但是更为有名的则是一年一度的斗诗会。
  斗诗会举行的时间是在每年的三月份,因此年年的题目都跟兰花有关。后来斗诗会的主要内容就成了斗花,看谁家的兰花更出众。
  在斗诗会这天,那些家里有兰花的人家都可以把自家的兰花送到斗诗大会上,若是哪盆兰花被文人们写诗咏赞的最多,那么这盆兰花就是当之无愧的魁首。
  获得魁首的这盆兰花,当场就可以获得五百两银子的奖励,若是兰花的主人肯割爱,还可以获得更多的银两。
  正好米朵打听的时候,这个斗诗会刚刚举行,而且听说今年会有不少举人参加斗诗会,所以这个斗诗会肯定会特别热闹。
  米朵惦记着在宅子里读书的贵子,虽然也曾去过几次斗诗会,但都是走马观花,统共没待多少时间。
  这样一边打探斗诗会的详细情形,一边采买食材和药材给贵子做各种吃食和药膳,时间过得很快,马上就到了府试开始的时候。
  米朵听黄子延说,府试与县试的场次虽差不多,但是考试内容却比县试难上那么一些,答题的时间也就更多一些。
  米朵为了怕贵子在中午的时候饿着,特地在前一天做了许多吃食。
  五场考试考完,贵子吃完米朵做的鸡丝面,好好的睡了一觉,才跟米朵说起考试的事情。
  “娘,我觉得这次的试题并不难,至少有七成把握。”
  米朵听贵子这样一说,就准备等府试结果下来再走。
  府试榜单下来那天,贵子和护院一起去看的榜。
  两人回来以后,米朵只看贵子脸上的笑容,就知道他通过了。
  “恭喜夫人,小少爷考了第十二名。”
  等米朵和贵子回到槐花村,知道这个消息的村民都过来给贵子道喜,恭贺他成为了童生。
  米朵提前把几盆珍贵的兰花藏到了屋里,好在村民对兰花所知不多,即使看见院子里种着许多兰花,也没人觉得稀奇。
  接待完这些道贺的村民以后,米朵特地备了两份礼,一份给黄家,一份给陈洛,感谢他们在县试和府试中提供的帮助。
  而贵子在家休息了几天后,就又去了学堂。
  孔先生对他在县试、府试的成绩相当满意,打算让他再接再厉,明年接着考院试。
  院试的时间是明年的十月份,这次米朵不打算再去陈家借家丁了,而是打算一家三口一起去省城。
  虽然明年春天又是县城三年一次举行摆花会的日子,但是米朵却不准备打算参加这次摆花会,而是准备带着蝴蝶兰和凤羽这两盆兰花去府城参加斗诗会。
  至于家里剩下的兰花,米朵则将它们交给了黄母打理。
  他们两家人接触这么多日子,米朵早就互相摸清了对方一家人的性子,知道黄母一家三口品行都不错,是可以值得托付之人。
  院试的时间是十月份,而斗诗会则是三月份,中间隔着不少时间,够米朵参加完斗诗会再回来接贵子去省城了。
  而这段时间,米朵和张福要去府城参加斗诗会,所以只好把贵子全权托付给孔先生。
  孔先生对此倒是并无异议,贵子在他家住了这么长时间,一个月多三天时间也没什么,而且这样还不容易分心,可以更好的为院试做准备。
  为了补偿贵子得有好些天见不到爹娘的遗憾,米朵过年的时候给贵子做了好几身新衣裳,买了不少东西,另外还给孔先生备了一份厚厚的节礼。
  这次张福也跟着她们母子去了,他现在已经把重心慢慢放在了米朵的养兰事业和贵子的科举仕途上,这一年来没出去过几次。
  孔先生看见贵子的爹娘都来了,便留他们一家三口用了午饭。
  席间,孔先生谈到明年的院试,说了很多考院试时需要注意到的地方,比如考院试时,省城一定会涌来大批童生,到时客栈的房间一定会供不应求,最好能提前几天到达。
  这些注意事项,米朵都一一记下了,打算找个机会再去黄家一趟,问问黄子延,看看还有没有其他需要注意的地方。
  腊月底的一天,米朵带着贵子来给黄家送节礼时,黄家正在炖煮上供的猪肉块,整个巷子里都飘着一股浓郁的肉香。
  黄母正带着欣姐缝制新衣裳,看见他们来了,忙请他们母子屋里坐。
  黄子延过不一会儿也来了,听了米朵的来意,便说了一些需要注意到的地方,和孔先生说的差不多。
  大人们说话的时候,贵子跑去看欣姐做衣裳。两人年纪相差不大,脾性又都比较温和,因此很玩得来。
  临走的时候,黄母硬是往米朵手里塞了一大块用纸包好的猪肉块,让她带回家去吃。
  没有几天,便是春节,这个年过的和往年也没有什么不同。
  唯一不同的是,初三那天,米朵带着贵子回娘家,受到了哥嫂的热情招待。
  眼见贵子年纪这么小就考上了童生,江氏的哥嫂就动起主意来,想让自己儿子去给贵子当书童。
  米朵婉拒了,理由也很充足,他们贵子比原主哥嫂的独子还小上两岁,哪有哥哥给弟弟当书童的呢?
  江氏的哥嫂有些不大高兴,米朵懒得理会,在娘家吃过午饭就走了。临走的时候,偷偷给张母塞了点钱。
  二月中旬,别过依依不舍的贵子后,两口子就出发去了府城,有之前的赶路经验,这一路走的还算顺利,最后到达府城后,米朵打听到原来考府试时租的那个小宅子还空着,就又租了下来。
  


第81章 诰命夫人
  每年的斗诗会吸引众多文人和兰友; 今年也不例外。
  举办斗诗会的芙蓉园内,辰时刚过,就聚集了众多读书人和带着兰花参加斗诗会的兰友。
  前者一边欣赏园中的风景和兰花; 一边对兰花品评一二。后者则守着自己的兰花,不时与周围的人对答上几句。
  米朵和张福所处的位置; 算不上最好,处于园子的东南方向; 但就是这样一块并不显眼的地方,也要了他们二十两银子的入园费。
  张福对此肉痛不已; 米朵也觉得二十两银子有些多,不过她对自己的蝴蝶兰和凤羽很有信心,觉得迟早能将这笔银子挣回来。
  她拿起特制的浇花壶; 稍微给两盆兰花浇了点水。两盆兰花因为连日来被放置在马车很少见阳光的缘故,有些不大精神,她这几日便用稀释了的灵泉水代替雨水浇灌兰花。
  两盆兰花经过这几日的休养,已经恢复了原来的勃勃生机; 如今被浇灌完,叶子上还残留了一些水珠; 越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