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带着灵泉快穿-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米朵笑着说出了自己的来意:“我想托你们弄点红茶,空着手上门不好,就装了盘茶叶蛋。我知道你们是吃惯了好东西的人,也别嫌弃我做的不好吃。”
米朵历练越久越发现,和这些有文化的人打交道时,还是最好把话说明的好,不然大家婉转来婉转去,不仅有时候猜错意思误事还耽误时间。
她说的如此直接,倒让曾智成没了婉拒的理由,他本就比叶慧更难抵挡美食,当下就接过了盘子。
“我知道了,你要红茶是想要做茶叶蛋!做茶叶蛋还是红茶最地道。”曾智成边说边将米朵让进了她住过的东厢房,“巧得很,我们来的时候,刚好带了一点红茶。因为我爱人喝惯了奶茶。只是这地方没法弄到牛奶,放着也是放着,你要是需要就拿去!”
米朵大大方方的接过曾智成递过来的茶叶罐,打开一看竟然是上好的祁红。
“这个太贵重了,用来做茶叶蛋有些浪费,其实我只要普通的滇红就好。”
叶慧和好面进来,听见丈夫与米朵的对话道:“没什么浪费不浪费的,这茶叶放着也是放着,只要拿去用就不算浪费。”
虽如此说,米朵还是觉得有些过意不去,于是第二天她又上门送了一小袋玉米面和两缸自己腌的咸菜。后来又送了几次自己做的吃食。
这样一来二去,米朵就与夫妻俩熟悉了起来。
慢慢的,她通过夫妻俩弄到了一些小地方难买到的干贝、海米等材料,同时也投桃报李,不时送给他们一点自己做的吃食。
夫妻俩下放到这里,难得遇到一两个肯与他们亲近的人,也就慢慢把米朵当朋友相待。
这天是休息日,米朵照旧起了个大早去了国营食堂,回家的时候已经是黄昏时分了。
这时候已经是秋末冬初,米朵一路走来,几乎没遇见什么人。一直走到家门口,才迎头遇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是周蓉。她低着头走的匆匆忙忙,连米朵和她擦肩而过,她都没看见。
米朵有些纳闷,好端端的,她过来这里做什么。
等她敲开姚家的老宅,把叶慧托她要买的东西交给对方后,才听叶慧说清了事情的原委。
“我也不知道赵队长的儿媳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心思,才会在这个时候让我教她学问。你要说她是存心抓着我的错处,好让我落得个更坏的下场,也不见得。可她这么亲近我巴结我,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现在的处境又不是多好,值得她这么做吗?说实在的,我真是不知道她什么意思,所以也就不敢跟她多接触。”
米朵听完这段话,方才明白过来周蓉来这里的原因,原来是出于巴结这对夫妻的目的。
可惜对方怎么说也是高级知识分子,怎么会被她一点蝇头小利就打动了呢?
不过周蓉如何做,跟她米朵也没什么干系。
米朵依旧忙着一边教书一边研究菜式的生活,直到入了腊月,张玉芬有天过来,说她家里要来客人,让她帮忙过去做几道菜。
那天正好是礼拜六,米朵为着此事就没有去国营食堂,而是到了赵家帮张玉芬做饭。
做饭的时候,米朵没看见周蓉,就问了一句。
张玉芬道:“我把她打发回娘家去了。”说到这,张玉芬忍不住叹口气,“当初我就应该坚决反对这门婚事,我倒不是嫌她和别人谈过对象,就是她的心思也太多了一些。她在队里撺掇你叔帮那两个优派就算了,竟然还插手援朝在部队里的事。你说可气不可气?”
张玉芬抱怨完,米朵方才开口安慰了她几句。
说到底,她只是一个外人,更不好站在什么立场指责别人,只好说几句劝和的话。
张玉芬也只是抱怨一下,想找个人发泄一下。等发泄完,她也就恢复了原来的爽利性格,利落的帮着米朵洗好了菜和肉,就往门外看了看,“我去外头看看,时间差不多了,也该到了。”
作者有话要说: 昨晚一点才睡,今天下午难得睡了个午觉。正好下午有个同学过来,说了会儿话,于是就晚了。
第96章 女知青
陆文华到赵家的时候; 外面的地上已经落了一层薄薄的雪。他就踏着地上的薄雪一步一步的走了过来。
张玉芬在门口看见一个穿军装的人朝自家走了过来,就知道来人就是儿子说的那个陆文华了。
“你就是陆文华吧?”张玉芬笑眯眯的招呼了对方一声; 一边让他进门,一边不着痕迹的打量他。
模样是挺俊的,怪不得儿子说他长得好看,个子也高; 若是和许敏站在一起肯定般配。
张玉芬把陆文华打量了一遍,对他很是满意; 张罗他在堂屋里坐下; 就去倒水。
陆文华忙道:“大娘不用忙活了; 我不渴。”
张玉芬不由分说给他倒了杯热水; “这么大冷的天,就是不渴; 也喝杯热水暖暖身子。”
陆文华也只好端起杯子喝了几口,然后从包里掏出一个信封; “这是援朝让我给家里捎的钱。”
赵援朝虽有心给陆文华介绍对象,可是又为了怕陆文华不好意思来这边,就想了个托词; 让对方给他家里捎点钱。这样就可以让他和米朵见上一面。
张玉芬已经从儿子的信里知道了这件事,当下笑着接过信封,“这事真是劳烦你了。在家吃了午饭再走吧!”
陆文华站起来道:“我还要回亲戚家里,午饭就免了吧!”
张玉芬忙拦住他:“那不行,回头援朝听说你在家里连顿饭也没吃,肯定会埋怨我不挽留你。再说; 我还打算让你给援朝带两件东西。你若是不留下来吃饭,我也不好意思托你帮忙了。”
话说到这个份上,陆文华也只好顺势留下来吃饭。
张玉芬这才去了厨房,一进门就闻到了一股香味。
米朵已经炖上了砂锅狮子头,正在做土豆炖鸡块。
她往这道菜里放了一些佐料,不仅没掩盖住鸡肉的香味,反而让鸡肉的香味越发丰富。若是加入鲜蘑菇,味道肯定会更好。可是这时食材有限,米朵也只好用土豆来代替。
两道肉菜有了,米朵接下来准备做两道素菜。
一道是十香菜,一道是红烧豆腐。
这两道菜她在国营食堂的时候做的比较多,火候也好掌握,做起来也快。
赵家的蔬菜自然比不上国营食堂的丰富,米朵因地制宜,选了胡萝卜、白菜,还有自己带过来的腌青菜,打算用这三样菜来做十香菜。
至于那道红烧豆腐,她用的是自己特制的一种番茄酱,番茄是她自己种的,口感本来就比普通番茄更好,制作番茄酱的时候,米朵又往里面放了些佐料,吃起来口感更是丰富无比。
最后那道红烧豆腐炒出来的时候,不仅卖相佳,那酸甜香辣的味道更是诱人无比。
为了让陆文华和米朵有更多的接触机会,张玉芬一早就支走了赵大柱,因此吃饭的时候,只有他们三人。
米朵第一眼看见陆文华的时候,有些许的怔愣,眼前这个年轻人的相貌有些相似端华。虽不及端华清贵文雅,但是眉眼却很有几分相似。
陆文华却没有过多注意跟在张玉芬身后进来的米朵,他的注意力全在桌上的饭菜上。
眼前的四道菜肴,几乎可以称得上是色香味俱全,陆文华不由暗暗羡慕赵援朝,这小子真有口福,竟然有这样一个会做菜的母亲。
张玉芬笑道:“乡下没什么好东西吃,好在有许知青过来帮忙,这些菜都是她做的,我们尝着味道还好,就是不知你什么口味。”
陆文华这才看向米朵,原来会做菜的人不是赵援朝的母亲,而是她身边坐着的一个女同志。
陆文华原本以为米朵是赵援朝的媳妇,但是听对方这样一说,才知道人家原来是城里来的知青。
米朵微微一笑道:“不过是些家常口味,没婶子说的那么好。”
米朵在怔愣过后,就明白过来了张玉芬叫自己来帮忙的原因,这个和端华有几分相似的年轻军人,应该就是张玉芬给自己介绍的对象。
只是让米朵想不到的是,对方竟然也是军人。想必这中间,赵援朝也出了不少力。
只是,他和张玉芬估计是白忙活了。因为抛开她自己不谈,只看对方对自己并没有什么兴趣,就知道这件事应该没戏。
这样一来,米朵的态度就更无所谓了。倒是张玉芬几次三番提起话题,想要陆文华多说一些,可惜对方的心思全在饭菜上,话说得并不多。
最后,即便是陆文华有意控制,他也没忍住吃了两个狮子头,一小碗鸡块炖土豆,还有一半的红烧豆腐,当然还有一大碗小米粥外加两个白面馒头。
实在是他太久没吃过这么美味的饭菜了,部队的饭菜虽然管饱,但是新近换得师傅做的菜只能勉强入口,所以难得吃到一顿可口的饭菜,陆文华也忘了自己是不吃肉菜的人了,连吃了两个大肉丸子。
美美的饱餐一顿后,陆文华就提出了告辞。从始至终他都不知道这是一场提前安排好的相亲,只以为这是一次普通的做客。
陆文华走后,张玉芬就问米朵:“你觉得这小伙子怎么样?”
米朵道:“婶子我知道你的意思,可是据我观察,他压根就没看上我。所以这事您还是不要张罗了。”
张玉芬道:“你别多心。援朝根本没跟他透露,所以他还不知道我们是在给他介绍对象。等他回到部队,我让援朝问问他的意见,你就知道他什么意思了。”
米朵一愣,有些不知道说什么好,怪不得陆文华从始至终都对她没有过多注意,却没想到是对方根本不知情。
张玉芬就又笑着问道:“现在婶子就问你,你对这个小伙子印象怎么样?”
米朵被张玉芬期冀的目光盯着,说不出不好的话,只好来了句:“挺好的。”
张玉芬就笑了:“那就好。我跟你说,这小伙子是援朝的战友,叫陆文华,听说他现在在部队的级别比援朝还高。你们要是成了,再找他给你活动一下,说不定还能调到部队里。到那时,你就享福了。”
米朵笑而不语,说实在的,她现在一点也不想离开赵家村。虽然她对陆文华是有好感,但是她现在最大的愿望是将来开一家私房菜,将菜谱上的菜式发扬光大,而若是做了随军家属,只怕以后就要处处受到束缚了。
与其如此,还不如在赵家村清清静静的过日子,一边教书一边研究菜谱。
米朵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第二天她照旧去了国营食堂。
国营食堂这边的师傅和帮工都已经跟她混熟,见她过来纷纷问她昨天怎么没来。
米朵刚跟他们解释完没来的原因,贾师傅就过来了。
贾师傅道:“秦书记前天带了一个亲戚过来,点名要吃素鸡和红烧豆腐。可惜你没在,我们虽会做素鸡和红烧豆腐,就是味道上总是差了一些。今天秦书记还会来,你先把做素鸡的材料预备下吧!”
米朵道:“其实师傅们已经做得很好的了。不过红烧豆腐用的番茄酱是我自制的,所以可能味道有所差别。”
贾师傅也知道这些佐料和酱,是人家祖传的东西,能教给他们一些已经很不错了。所以他也没多说,只是让米朵准备接待秦书记一行人。
米朵给秦书记做了这么些天的菜,大概已经摸清了对方的喜好,喜欢吃酸甜口的东西,也能接受一点微辣。
所以她今天除了打算做秦书记点的素鸡和红烧豆腐,还打算做一道糖醋素肉。
这道糖醋素肉是她根据菜谱上的一道清蒸素肉研究出来的。做法和素鸡素鱼大同小异,然后多了两味佐料,让素肉的口感更接近于猪肉。
米朵忙到一半的时候,秦书记来了。
素鸡和素肉的原材料已经差不多做好,米朵用了十分钟的时间,先后把素鸡和糖醋素肉做了出来。
接着就是红烧豆腐,红烧豆腐花的时间更短。
先把豆腐过油去掉多余的水分,然后熬好酱汁,再放进豆腐焖煮,这道红烧豆腐就好了。
当食堂的员工把那道红烧豆腐端上来的时候,陆文华愣了愣,这道红烧豆腐无论是外形还是香气,都和他昨天吃过的那道菜一模一样。
秦书记见外甥看得呆了,忍不住道:“都和你说了,这家的红烧豆腐做的最地道,谁家都比不过,你还不服气。现在信了吧!”
陆文华没应声,拿起筷子夹了一块豆腐放进嘴里,那种酸甜中带着微麻微辣的口感正是他所熟悉的,那种酸甜有别于他所吃过的任何一种味道,几乎是独一无二的。就连他小时候在外婆家的菜地里吃过的熟透了的番茄也不及这里面的番茄酱酸甜可口。
秦书记看外甥光顾着吃红烧豆腐,给他夹了一块素鸡,“别光吃豆腐,尝尝这素鸡。这家的素鸡也和红烧豆腐一样,只有礼拜六和礼拜天才能吃到最正宗的味道。”
秦书记提到只有礼拜六和礼拜天这几个字,让陆文华不由想到昨天到赵家帮忙的那个女知青。
昨天吃的红烧豆腐和眼前的这道红烧豆腐应该都是同一个人烧制的吧!要不然如何解释,为什么这两道菜的口感一模一样。
陆文华一边想,一边吃了一块素鸡。
素鸡虽是土豆和豆腐做的,但是口感却非常接近鸡肉的味道,其中还有些味道与昨天的鸡块炖土豆有些相似。这下陆文华更确定了,昨天做菜的女知青和今天在食堂里做菜的师傅肯定是同一个人。
为着解开心中的疑团,陆文华吃完饭以后就去了打饭的窗口,询问刚才给秦书记做菜的师傅是谁。
正好那个窗口是和米朵相熟的小姑娘小秦,她嘻嘻笑道:“那是我们食堂刚来的一个师傅,虽然来的时间不长,但是厨艺是真的好。”
陆文华道:“那你可不可以请她出来一下,我有几个问题要问她。”
米朵正在后厨切菜,她忙完了自己手头的事,就开始帮师傅们准备晚饭,还能练习一下刀工。
听到小秦说有人要找她,米朵还有些诧异,她在县城又不认识什么人,怎么会有人找她。
她带着疑问走出了后厨,就看见了站在那里的陆文华。
陆文华站得地方有些偏,半明半暗的光线打在他身上,那侧身而立的身影,像极了米朵熟悉的一个人。
米朵的眼睛有些湿,她忙擦去眼角边的泪水,整理了一下心情,才朝对方走去。
“我就说是你。”陆文华看见米朵,心里的疑问终于得到了解答,“看来我没猜错。”
米朵淡淡笑道:“我礼拜六日会来这里帮忙。没想到还能碰到熟人。”
陆文华道:“我这次来是专程探望我舅舅的。他经常来你们食堂吃饭,一直向我夸说这里的饭菜做得好。”
米朵嗯了一声,看来他说的舅舅应该就是秦书记。
两人简单交谈了几句,陆文华就走了。他也没别的意思,就是想知道自己的猜测对不对。得到意料之中的结果就走了。
第97章 女知青
探亲假结束以后; 陆文华就回到了部队,他顾不上整理自己带来的行李; 先去了赵援朝所在的连部,把张玉芬给儿子准备的一些吃食亲自交到了对方手上。
赵援朝把东西收下以后,拉着他不让他走,一边给他倒水喝; 一边旁敲侧击问了他好多问题。即使是陆文华这样心思并不大细腻的人也觉出不寻常来。实在是赵援朝现在这个样子,和他母亲那天拉着他不让他走时; 一模一样。
“你老问我对那个女知青的印象做什么?”
赵援朝笑道:“我还以为你小子会觉察不出来呢!实话跟你说吧; 我妈想给那个叫许敏的知青找个对象; 我就觉得你挺合适的; 于是就安排你们俩见了一面。我妈来信说,许敏对你印象不错; 现在就看你的意思了。”
陆文华前前后后想了一遍事情的经过,尤其是想到张玉芬那过分殷勤的态度; 还有他去赵家送东西,为何那个女知青也在,当时有些疑惑; 现在才明白过来。
“好啊,你这个小子,竟然把我蒙在鼓里!”陆文华伸出手给了赵援朝一拳。
赵援朝没有避让,生生受了他这一拳,然后笑道:“我这不是怕你不愿意见嘛!你实话跟我说,到底看没看上许敏; 我也好给我妈回信。”
陆文华瞥了他一样,没说话。
赵援朝试着问道:“是不是不好意思说?”
陆文华道:“我连人家姑娘长什么样都没看清,你要我怎么告诉你到底看没看上?”
陆文华只大概记得是一个挺娟秀的姑娘,实在是对方做的饭太好吃了,夺去了他全部的注意力。再说他现在还没有资格分配房子,他不想耽误人家姑娘,也暂时没有成家立业的打算,所以战友的好意他只能心领了。
他拍了拍赵援朝的肩膀,“这次就算了。下次你若是再想告诉我一声,至少也要提前跟我说一声。”
赵援朝有些无语,他摸了摸鼻子,这事好像办砸了,要怎么跟母亲交代呢?
没办法,他只好硬着头皮给母亲回了一封信。
张玉芬读到儿子寄来的信以后,就知道那个来家的小伙子没看上米朵。
她心里先将对方骂了一顿,亏她特地把米朵叫来做了一顿那么丰盛的饭,对方竟然有眼无珠。然后就是暗暗发愁,该怎么跟米朵说呢!
米朵这时也在看信,信是许敏的家人寄来的,一起寄来的还有几包点心。
当初知青下乡的时候,许敏和弟弟许涛都到了年龄。许涛只比许敏小上两岁,本来许敏以为就算许母偏心儿子,许父应该会站在自己这边的。毕竟他经常教育许涛,男子汉大丈夫应该吃得了苦受得了罪,这样将来才能顶天立地。
可是许父却和许母一样,不约而同的决定让许敏下乡。理由就是许涛年纪要小一些,若是到了乡下,只怕照顾不了自己。
对于这件事,许敏心里是有怨气的。她表面虽接受了父母的安排,但是心里却埋下了一根刺。尤其是到了赵家村,发现和她一起来的知青中,和许涛差不多大的比比皆是。
从那以后,许敏表面看上去和以前并没有两样,每个月还会往家里写一封平安信,可是私下里她却对那个家生了隔阂,明白了在父母心里还是弟弟最重要,而她想要过得好,靠父母是没用的,还得自己谋划。
所以她当初才会选择赵援朝,给自己找了个长长久久的靠山。
可能是出于愧疚,许敏的父母逢年过节总会给她寄一些东西,想着补偿女儿一些。
除此以外,他们的心思大部分都在许敏的弟弟许涛身上,一心想让许涛参军。
可惜许涛吃不得苦,虽然如愿参了军,但是进部队不到一个月就病倒了,然后就被遣送了回来。
后来恢复高考以后,他们就盼着许涛考上大学,好改变全家人的命运。
许涛读书还是可以的,也成功考进了一所师范大学。毕业以后就被分配到了一所中学教数学。
这一教就是几十年,临到退休,仍然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与父母当初期望的出人头地差的太远。
倒是父母不大重视的许敏在上一世因为嫁给了赵援朝,过上了将军太太的生活。
许父许母心里虽有偏向,但却不是阿谀奉承之人。再加上许敏因为父母的偏心有所怨气,所以两家走动得并不多。只是逢年过节的时候,带些礼物过去看看两个老人。
这样的做法,于米朵来说,是最合适不过的。
她看完信,按照惯例提笔写了封平安信,至于许母信里抱怨因为要送许涛去当兵所以家里经费有些紧张的话,则一个字没回。
米朵现在也算是有钱有粮的人,可是最近外面越来越不太平,她已经不敢再拿粮食到镇上卖了。
就是曾智成和叶慧夫妻那里,她现在也很少再托他们买东西。
她心里知道熬过这几年就好了,因此就算小学现在不学文化课,她也能平心静气的接受。正好还能复习一下高中课本。
相比她这里的风平浪静,姚家却不那么太平。
姚老头前两天因为成分问题又被村里批了一顿,还被扫大街,挑大粪。
姚新宇也好几天没去上学了,他只要一去学校,就会因为家里成分问题遭到同学们的嘲笑。
米朵还是偶然看见姚新宇被村里的几个孩子追着赶着说他是小地主,才知道这事的。
米朵把那几个孩子赶跑,还没来得及跟姚新宇说话,后者就跑了。
等她找到姚新宇时,姚新宇正坐在家门口掉眼泪。
姚老头去扫大街了,不到天黑是不会回家的。
米朵就问姚新宇要不要来她家吃饭。
姚新宇别别扭扭的答应了。
米朵平时如果不研究菜谱,吃的都比较简单。今天她原本打算吃饼子就咸菜凑合一顿的。不过为了让姚新宇高兴一点,米朵准备做顿好吃的。
她先贴了一锅玉米面饼子,然后就开始切腊肉,切白菜,打算炖一锅杂烩菜。
杂烩菜炖好上桌,米朵又端了一碟自制的番茄酱。
姚新宇吃了两碗杂烩菜,那种伤心难过的心情才好一些,抬起头问米朵:“许老师,你说人为什么要活着?”
米朵紧盯了姚新宇一眼,仔细辨别了一下他的神色,才慢慢道:“人活着是因为生命只有一次,唯一一次。而死亡却是必然的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