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带着灵泉快穿-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坐在米朵房间里的夏幼青忍不住抱怨,“吵死了,吴妈也是,没事来楼上做什么?”
米朵没吭声; 坐在她身边的夏幼青抱怨完,就问米朵:“二姐; 我记得你还有一对珍珠耳环; 那天借我戴一下好不好?”
米朵道:“那是姑妈送我的生日礼物; 娘让我留着当嫁妆; 已经收了起来。”
夏幼青不依道:“你再找娘要出来不就是了。何况我那天是去替你撑场面,我打扮的好看点; 邢家也能痛痛快快把婚事定下来。”
米朵仍是摇头道:“那倒不必了。你人生得好看,就是不戴那对珍珠耳环; 邢家的人见了你也会点头同意。”
夏幼青本来没要到那对珍珠耳环,是有些生气的,可是二姐这样一说; 她马上就得意起来:“二姐,你放心,那天我一定好好表现,争取把这门婚事定下来。”
米朵轻轻嗯了一声,心里对这门婚事并不在意。
夏幼青看二姐淡淡的样子,以为她是在为自己不能亲自去相亲一事有些难过; 便随口安慰了对方一句:“二姐,你也不要太难过了,天下男子也不见得都是看重相貌之人,也许那位邢家少爷并不在乎这个呢!”
夏幼青这么说,是意有所指的。她的二姐夏若青本来也是个清秀小佳人,可惜十三岁那年出水痘,留下了一脸的痘痕。因为此事,她的亲事一直耽搁到了现在。
所以当多年没有走动的远房亲戚邢家透露出想要结亲的意思,并打算相看夏若青时,夏父夏母为了把二女儿成功嫁出去,便想了个办法,让三妹夏幼青代替夏若青去和邢家的人见面。
等到相看成功以后,再把夏若青嫁过去。只要成功拜了堂成了亲,他邢家就是想反悔也迟了。
夏幼青随口安慰了二姐一下,便下楼去找夏母了。过几天就是相看的日子,她要借着这个机会,好好的从夏母那里讨点好东西出来。
米朵看着她离开房间,方才继续收拾东西。
原主夏若青所有的衣服都已经打包好,就剩下原主留下来的一些首饰和私房钱了。
米朵将梳妆台的一个抽屉打开,里面放着几件为数不多的首饰,其中就有夏幼青心心念念的那对珍珠耳环。首饰旁边还有一个小巧的锦盒,里面装着十几块银元。这就是原主给她留下来的所有积蓄。
这点积蓄刚好够一个人独身去往上海的路费。
至于以后的生活来源,米朵觉得完全不用担心,她有手有脚,又是在上海那样的大城市,只要勤快点,完全不怕没有饭吃。
米朵把衣服和首饰塞在包袱的最里面,正打算再收拾一些细小的物件,吴妈踩着吱呀吱呀的楼梯又上来了。
“二小姐。”吴妈一直走到米朵的房间门口,才轻声说道,“邢家那边来人了,太太让你待在房间里,千万不要出来。”
米朵知道邢家这次来人是改相看日期的,原本定在三天后,因为邢家少爷要亲自见一见要和他结亲的姑娘,所以日期又往后推了两天。
夏幼青刚才那句“天下男子也不见得都是看重相貌之人”,用在这位邢家少爷身上可一点都不恰当。
上一世,夏家让夏幼青代替夏若青去相亲,邢家少爷很中意夏幼青的容貌,便一口答应了这门婚事。
等后来夏家用了调包计,把二姑娘夏若青嫁过来后,邢家少爷发现成亲的对象不是那个秀美活泼的少女时当即傻眼了。他虽不敢违抗母命和夏若青离婚,但终其一生没有和夏若青说过话,结婚没几天就回学校继续读书去了。
夏若青只能留在家乡伺候婆婆,每年只能在过年时候才能见到丈夫,然后直到死也没有得到丈夫的原谅,当然也没有子嗣。
这件事确实错在夏家,不该存心欺骗。
那位邢家少爷从小喜欢读中国古典小说,一直有才子佳人的幻想,自然不可能看上容貌有瑕疵的夏若青。而且对方还欺骗了他,所以邢家少爷一直都没有原谅他这位原配。
他更是从未知道,夏若青在没有出水痘前,也曾上过两年学,从小也喜欢看中国古典小说,还曾立志想要成为作家。不过那场水痘不仅毁了她的容貌,也毁了她的自尊心和上进心。
这次米朵穿来的任务就是好好替夏若青完成她的梦想,成为民国时代有名的女作家。
米朵觉得这个任务倒不是很难,不过前提先得推掉和邢家的婚事。区区痘痕对她来说根本没什么,只消一盒膏药下去,困扰了夏若青好几年的痘痕自然就会消失。
可是米朵不愿意再和邢家有什么牵扯,她宁愿带着脸上的痘痕去见那位格外看重女子相貌的邢家少爷。让邢家主动推掉这门婚事。
至于为什么不说服夏父夏母,米朵觉得根本没这个必要。他们只在乎夏若青再这样耽搁下去,就会成为没人要的老姑娘,上一世夏若青因为父母的调包计只提出了一点反对意见,就被夏父狠狠教训了一顿。
后来夏若青在邢家受气终生不得丈夫的待见时,夏家父母对这个女儿也没有什么怜惜之情。仿佛真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所以米朵才会收拾行李,打算离家出走。
这是她计划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去邢家和邢家少爷说明真相,第三步便是动身前往上海。
在她的印象里,民国时代那些有名的作家几乎都住在上海。一来那里居住条件比较好,二来距离投稿的报社也比较近。
她这里将一些细碎的东西也收拾好,便到了晚饭时分。吴妈上楼喊她和夏幼青下去吃饭,同时告诉她,邢家的人已经走了。
夏幼青对于邢家很好奇,叽叽喳喳的问了吴妈很多话。米朵则一言不发,安静的走到了楼下。
楼下的客厅兼餐厅已经摆好了一桌简单的饭菜。
坐在桌前的夏父已经开始吃饭,夏母在一旁说着什么。
夏幼青耳朵灵得很,听到夏母在说邢家的事,边走边问:“娘,邢家来人做什么?”
夏母看了二女儿一眼:“他们家的少爷也想见见若青,便把日期往后推了两天。”
过后夏幼青又问了几句关于邢家的事,直到夏父严厉的看了她一眼,她才住了口,开始吃饭。
不过米朵也才从夏幼青和夏母的一问一答中知道了邢家具体的地址。本来夏若青只有一个大体的印象,知道邢家住在清江县城的最北边,小时她也曾跟着父母去过邢家。
那时邢家还没败落,邢老爷子还在地方上做官。可惜好景不长,邢老爷子死后没多久,刑老爷也早早的走了,邢家的家境一落千丈。
要不然,邢母也不会放着清江县城里的姑娘不选,而选夏若青这样一个远房亲戚的女儿。
饭后,米朵就回了房里。她先小睡了一会儿,等到夜深人静以后便背上包袱轻轻下了楼,继而翻墙出了家门。
彼时还没有路灯,米朵只能一路摸黑朝清江县城的方向而去。
天亮的时候,米朵雇了个轿夫,走了一上午,才到达了清江县城。
邢家就住在清江县城北边的临河街,米朵稍微一打听,就找到了高门大院的邢家。
虽然外面看着有些破败,但是里面的房屋却不少。
米朵跟着邢家的一个老仆人走了好一会儿,才到了邢母住的地方。
“太太,夏家来人了。”
邢母正在房里做针线,邢家破败以后,自此家里人的衣裳,都是她亲自来做。当下她正在为儿子做一双布鞋,就听说夏家来人了。
邢母忙道:“快请他进来。”
米朵进到房里以后,邢母微微一愣,她以为夏家派来的应该是一位仆人,可是看上去却是位小姑娘。
米朵迎上邢母打量的目光,“我是来找邢志坚的,他在家吗?”
邢母道:“你是夏家的什么人,找我儿子做什么?”
米朵道:“我是刑志坚的一个朋友,他在家吗?”
邢母方才明白过来,眼前这个小姑娘应该是和夏家同姓,却并不是夏家的人。她有些责怪的看了一眼老仆人,什么都没有弄清楚,就把对方往家里领。
不过来都来了,邢母也不好将人往外推,便道:“阿忠,你带这位姑娘去找志坚!”
刑志坚住在邢母后面的院落,老仆人偷懒,只把米朵带到院子门口就走了。
米朵只好自己敲响了院门。
很快,就有一个眉清目秀的少年从里面打开了院门。
“你就是邢家少爷?”
米朵不等刑志坚问话,就主动问了这么一句,然后道:“我是夏家的人,今天来是有件要事要告诉你。不过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你能不能请我进去?”
刑志坚一边打量米朵,一边把她让进了自己平时会客的地方。对方脸上的痘痕实在是太过明显,他很难不注意得到。这样一个芳华正茂的女子,脸上却有如此明显的痘痕,刑志坚不由得有些为眼前这个女子可惜。
不过很快他就没了先前的想法。
米朵在房间里坐定以后,心平气和的把整件事告诉了刑志坚。包括她就是夏家那位二姑娘和夏父夏母打算让夏幼青代替她去相看那件事,当然还有最后的调包计。
刑志坚听到最后已是吃惊无比,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夏家竟然设了这么个圈套等着他。原本以为调包计这等故事只存在书中,没想到自己却在现实生活中真的遇到了这样的事。
他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望着米朵道:“你就是和我相看的那位夏家二姑娘?你说的,这,这是真的吗?”
米朵点头道:“对,我说的都是真的。我不愿意通过欺骗而获得一门婚事,所以从家里跑了出来。但是为了怕他们不放弃这门婚事,我只好亲自找上了你。”
刑志坚沉默良久才道:“这件事我还要谢谢你。”虽然对方的品行确实高洁,但是刑志坚真的没办法接受一个容貌有瑕疵的女子。他对未来妻子的期望很高,希望对方是一个气质优雅、端庄秀美的姑娘。
米朵道:“谢就不必了。我也没什么别的要求,只求你将此事守口如瓶,只当不知道此事就完了。若是我父母那边仍旧把我妹妹推出来,你直接婉拒了这门婚事就是。”
米朵说完这番话,就提出了告辞。
刑志坚此人虽然在某些事上不够大度,但是人品却是没问题的,他多半会保守这个秘密。这点可以从他一直奉养夏若青看出来。
上一世,邢母去世后,夏若青每个月依旧会收到刑志坚寄过来的一笔生活费,直到她去世。
作者有话要说: 查民国作家资料的时候发现,原来张恨水有过三段婚姻,而第一段婚姻,对方就是用的调包计。
感谢洵同学的地雷,么么哒!!!
第107章 民国女作家
房东陈太太一边带米朵到阁楼看房间; 一边用带着粤语的口音道:“这边的天气是这样的,一到梅雨季; 雨就下个不停,很少有晴天的时候。”
上海是移民城市,尤为宁波人、苏北人、广东人居多。米朵现在看房的地方,就是虹口区北四川路这边; 包括陈太太一家,基本上住的都是广东人。
陈太太一家搬来这边已经好多年了; 自从在洋行上班的公公去世; 家境大不如从前后; 陈太太就开始出租空出来的阁楼。
阁楼有两扇朝南的窗户; 光线虽不甚明亮,但是写字读书是没问题的。
楼上统共只有两个房间; 一大一小,大一点的房间放着木床和半桌圆凳之类的家具。小一点的房间则堆放着些杂物。
米朵将两个房间都看了一遍; 觉得大点的房间可以用来当卧室,小一点的则可以辟作书房,就痛快的交了一个月的租金; 打算先在这边住下来,等以后有了收入再说。
租金交出去以后,米朵手上就只剩下一块银元了。
看来当务之急是先出去弄到一笔钱,把生活费挣足了再说。
米朵将阁楼打扫收拾完以后,换了一身七成新的衣裳,又照了照镜子; 发现原来的痘痕已经消失的差不多了,就简单的给自己化了个妆容,然后下楼问陈太太,这附近有没有大点的饭馆。
陈太太道:“虹口区最好的广东饭店是新亚饭店,想当年康仔爷爷还在世的时候,我们每到过年都会去那里订一只烤乳猪,那是新亚饭店的招牌菜之一。”
米朵按着陈太太所说的路径,很快就找到了位于路口的新亚饭店。
其实米朵当时之所以选择在北四川路这边落脚,一来是房价不高,二来就是她个人比较喜欢口味清淡的广东菜,住在这附近,还能吃到正宗的广东菜。
前世,御膳坊开到后来,有姚新宇和邱童坐镇,米朵便只做菜谱上记载的南派菜式,这些南派菜式便以广东菜居多,米朵选择在北四川路这边住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可以就近售卖她手中的广东菜谱。
新亚饭店从外表上看去相当气派,一楼是招待普通客人的大堂,二楼则是招待达官显贵的雅间。
跑堂的伙计看米朵穿着土气,便带着嫌弃的语气说道:“现在还不到吃饭时间,等过了十一点钟你再来。”
米朵道:“我不是过来吃饭的,我是你们大厨的朋友,有点急事要找他。”
伙计听她要找饭店的大厨,便随意指了指厨房的方向,“厨房就在那,你自己去!”
距离后厨好几步,米朵就听到了菜刀落在砧板上的声音,这声音熟悉无比,她便带着点微笑踏入了新亚饭店的后厨。
新亚饭店的大厨李德根正在研究一道新菜,听到有人找他,他不耐烦的抬起头来,朝门口看去。
只见门口立着一个十**岁的小姑娘,眉目清秀,穿着一身款式老气的竹布单衫,气质倒是落落大方,见他望来,主动说道:“我是某个御厨家的后人,手里有一本菜谱,想卖给你们新亚饭店,不知道你能不能做主。”
李德根听到御厨二字有些心动,但是还存有某些疑虑,就故意道:“小姑娘口气倒不小,御厨家的后人,无凭无据,谁会相信啊,反正我就不相信。”
米朵道:“你若是不相信,那我也没办法。不过你若是肯给我一个机会,我可以当场做一道菜让你们尝尝。”
李德根看她语气诚恳,不大像是说大话的人,他便一挥手:“那我就让你试试。”
米朵挽起袖子道:“有番茄吗?若是有的话,我来做一道咕噜肉。”
过来瞧热闹的几个厨房帮工道:“有,现在番茄正上市,厨房多的是。”
米朵亲自挑选了两个熟透了的番茄,这个时代还不习惯使用化肥,种出的番茄酸甜可口,用来做咕噜肉最妙不过。
十五分钟后,米朵做的咕噜肉就好了。色泽深红,散发着酸甜的香味,看着就诱人食欲。
李德根在方才米朵做饭的时候,就相信了她的说辞,米朵的动作行云流水,一看就知道是受过专门训练的,这么小的年纪就有这样的造诣,身后必有名师指导。
他又尝了尝米朵做的咕噜肉,酸甜酥脆,醒胃可口,味道比他做的还要正宗几分。
这下子,李德根彻底相信了米朵的话,把她带到了一个僻静的地方,开始跟她谈价格。
“我这本菜谱上只有八道广东菜,每道开价一百大洋。你要是能做主,我就全都卖给你。你要是不能做主,我便去别家。”
李德根道:“那八道广东菜都是什么样的菜式,你总得让我看一眼!”
米朵道:“这八道菜都记在我的脑海里。这样,我先写一道玉兰锦绣球的做法,让你看看。”她说着话,从身上取出早已准备好的纸笔。
然后刷刷刷写下玉兰锦绣球的具体做法。这道玉兰锦绣球是她根据菜谱上的一道菜式删减了的一种做法,但就是如此,也让李德根下定了决心。
“一道菜一百元有些太贵了,能不能便宜一点?”
双方讨价还价了一番,最后把价格定在了九十五元。
接着李德根回去取了几根金条和一些银元,凑足了米朵所要的数目。米朵当着他的面,写下了八道菜谱,等李德根看过没问题后,就接过了金条和银元。
从新亚饭店出来后,米朵特意绕了个远,为的就是怕李德根派人跟踪她,不过好在这事并没发生,米朵平平安安的回到了住的地方。
陈太太一家正在吃午饭,米朵谢过了陈太太邀请她吃饭的好意,就上楼先把得来的金条和银元藏在了一个隐秘的地方,身边只留下少许银元,打算下午再出去一趟,购买一些生活必需品。
有了上午出门的经验,下午的时候,米朵很顺利的就找到了一家杂货铺,买了些生活用品,接着又坐人力车去了一家绸缎铺,买了些布料。
夏若青留下来的衣服都是乡下人常穿的款式,且因为她不常出门,衣裳都已经半旧。
米朵实在是不喜欢人们看她那时,那带着稍微轻视的眼神,反正她手里有钱,自己又会做,便买了好几块时新的布料,既有外来的印度绸,又有新上市的纺绸。
回去的路上,路过一家卖糖食的店铺,米朵就进去买了些面包、巧格力、鸡蛋糕之类的吃食。
阁楼上不方便开火,陈太太倒是说过,米朵可以用一楼的厨房。
可是一楼的厨房在曾开过御膳坊的米朵来说,未免太过简陋了些,而且那些煤炉什么的,也不好算钱。米朵觉得她还是先凑合一个月再说。
晚上,米朵吃了两块面包,就开始裁制新衣。
今天下午她出去买东西的时候,偶然看见了一家报馆。她准备明天登门去那家报馆打听一下,将来也好投稿。
第二天,米朵就穿着新做的一身衣裳去了那家报馆。
报馆里几个人都忙着手头的事,米朵等了好一会儿,才抓住机会问一个要出门的人道:“我想往报馆这边投稿,请问是直接送过来还是邮寄过来?”
那个人急着出门,只丢下一句“可以邮寄过来也可以亲自送过来”就走了。
倒是一个在中间桌子上忙活的胖子插话问道:“小姑娘你要投稿?”
米朵笑道:“是有这个打算。”
胖子笑道:“我看你还是回家读两年书再说!我们报馆可不是谁的稿都要的,你要是经常看我们报馆的报纸就知道,我们的主笔是郑梦楼,是有名的鸳鸯蝴蝶派作者。你一个小姑娘也无非是写情情爱爱的小说,可你的小说能好过郑梦楼吗?还是回去好好读你的!”
米朵试着问道:“我不信贵馆的报纸上就只登一类小说。总还有其他风格的小说!”
胖子道:“当然有。也有民间故事和武侠小说。不过这个你写的来吗?”
说到武侠小说,胖子想起一件事,问旁边的人道:“对了,欧阳老先生的武侠小说送来没有?上次登载的那篇小说反映极好,我们正好可以借着这个机会打响名气。”
旁边的人道:“别提了,欧阳老先生又生病住院了。”
胖子皱眉道:“好好的,怎么又病了?难得遇到一个写武侠小说写的好的作者,偏偏接二连三的生病,真是,唉!”
胖子叹气的时候,米朵心中一动,听他们的意思,现在言情小说有郑梦楼先生做主笔,自己就算是写出来,估计也不会有人收。
倒是武侠小说,写的人比较好,写得好的人更少,还可以努力为之。
从报馆出来以后,米朵就找报童要了几份报纸,又去书摊买了几本小说月报,打算回去好好研究一下。
回到阁楼,米朵顾不上吃午饭,先看自己在路上买的几份报纸和杂志。
报纸是她特地从报童那里挑出来的几份有小说连载的报纸。这些有小说连载的报纸大多是某些日报的副刊。上面连载的小说有长有短。
而杂志则是两种畅销的小说月报,一种是月刊,也就是一个月发行一次,一种是半月刊,则是半个月发行一次。无论是半月刊还是月刊,内容都差不多,上面登载的小说大部分都是中长篇小说。
其实米朵打算写武侠小说,不光是因为武侠小说比较稀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她在写武侠小说上面有一个天然的优势。
米朵上大学的时候受一个舍友影响,迷上了武侠小说。大学四年的时间里前后差不多看了有几十本武侠小说。不过比较喜欢的武侠作家也就那几个,主要是写得好的武侠作家也不多。可是写的好的那些武侠小说,她因为读的次数多,里面的情节和人物,几乎可以信手拈来。
她一边思考如何在武侠小说上把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一边寻找报纸和月报上的武侠小说。找了好几张报纸,米朵才找到一篇武侠小说。可是文笔和情节,完全不能同她最喜欢的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相比。
看来这个时代的武侠小说,还远远达不到后世的水平。
米朵心里就坚定了自己的想法,论写言情和大户人家的勾心斗角,她自然是及不上这些月报和报纸上的作者的,要知道这个时代的好些作者,放在后世也是响当当的作家,刚开始写作就跟他们抢饭吃,只怕连见报的机会都没有。
还不如从写武侠小说开始,先一步步锻炼自己的文笔,等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以后再慢慢往其他方面发展。
米朵给自己确立下目标以后,就开始回忆自己看过的武侠小说。
她当年借阅最多的当然是金庸的武侠小说,后来又迷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