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带着灵泉快穿-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道菜分别是香椿拌豆腐; 菜烧面筋,风干鸡。
  素月忍不住抱怨:“从前表姑娘在病中,吃清粥小菜也就罢了。怎么如今病好了,也不给两样肉吃?”
  米朵没接茬。萧家现在虽然败落了; 但是萧清歌身边也有两个贴身丫鬟,只是她们两个都和萧清歌一样水土不服; 病在了半路上。
  来接萧清歌的秦大老爷不耐烦带两个得病的丫鬟上路; 就留下了一个管事; 等两个丫鬟身子好了再动身。
  而素月和刚来翠竹院就病了的素云都是大夫人拨给她的; 前者能干归能干,可是忠心却是谈不上的。更何况自己如今寄人篱下; 说话做事自然都要谨慎些。
  素月见表姑娘不说话,也就不再发牢骚; 站在米朵身边给她布菜。
  第二天清晨起来,素月服侍米朵穿衣的时候道:“表姑娘,昨儿素云的老子娘往大夫人面前递了话; 说素云的病眼看就要好了。想必再过几天就能回来了。”
  米朵轻轻嗯了一声,表面看不出一丝表情。
  素月觑着她的脸色,看不出她脸上一点异样,就觉着这表姑娘真是心机深沉。
  素云那病明显就是装的,她不满被大夫人从和安堂打发到了表姑娘这里,仗着老子娘在大夫人面前有脸面; 干脆托病不来。
  要不是大夫人随口问了一句,只怕她还会病下去。
  其实素云装病的事,米朵心里也是一清二楚。这样拿大的丫鬟,她是不敢要的,也不知道萧清歌那两个病在路上的贴身丫鬟什么时候才能到秦府。
  米朵正想心事的时候,大姑娘来了。
  她身后的两个丫鬟手里,每人都还提着一个食盒。
  “早起我见院子里的玉兰开得好,就下厨做了道酥炸玉兰花,正好见厨房往这里送早饭,我就替他们把食盒提了来。”大姑娘说着话,吩咐两个丫鬟把食盒里的饭菜摆到桌上。
  除去一碗清粥两道小菜外,还多了一碟酥炸玉兰片和一碟麻酱烧饼。
  米朵一扫这些东西,就知道那碟麻酱烧饼应该是大姑娘做主让厨房添的。
  她微微笑道:“多谢你想着我,一起坐下在这吃点!”
  大姑娘笑道:“我还要去给娘和二妹送一些过去,早饭便罢了。若你中午得空,我再过来陪你一起吃饭。”
  米朵本以为大姑娘本是随口一说,哪知晌午的时候,她真又带着两个丫鬟过来了。
  食盒里的饭菜也比往日丰盛了一些,在原来的三菜一饭上多出了一道汤,加上大姑娘的四菜一汤,不大的圆桌上几乎放满了饭菜。
  大姑娘不好多说厨房克扣的事,只殷勤劝米朵尝尝那道厨房拿手的油炸春鱼。
  “这春鱼是我娘陪嫁庄子里的管事送来的,听说这鱼是从山里的溪流里捞出来的,这时候吃最是鲜嫩不过。”
  米朵尝了尝这道油炸春鱼,味道确实不错。
  饭后,大姑娘又里里外外看了一遍米朵住的屋子,当初因为萧清歌刚到秦府就病倒了,大夫人便收拾了这样一所偏僻的宅院给她养病。
  因此这翠竹院不光地方偏僻不说,就是屋里的布置也十分简单。
  大姑娘觉得有些寒酸的不像话,心知自己的亲娘大夫人是不耐烦理会这些小事的,底下的丫鬟婆子又捧高踩地,只好自己多用些心,不让这位表姑娘多受委屈。
  于是大姑娘回去以后,就让底下的两个粗使婆子把庄子里的管事送给自己的几盆兰花匀了两盆送到翠竹院。
  米朵正坐在窗下写字,她心里思拊着,要不要制些祛斑祛疤的药膏拿出去换钱,可是要制药膏就得有药材,她现在寄居在秦府,要钱没钱,要人没人,可怎生想个法子托人弄点药材呢?
  她还未筹划好,就听见大姑娘命人送了两盆兰花过来。
  米朵本以为是两盆普通的兰花,哪知底下的婆子抬到屋子里时,米朵不由得眼前一亮。
  那两盆兰花都已经吐出了几个花苞,尽管还未开花,但是米朵光看花苞的外形就知道这应该是一种稀有的品种。
  等婆子们拿了赏钱走后,米朵忍不住上前细看,两盆兰花的叶子修长优美,花苞素白如雪,竟然是她从未见过的一个品种。
  大姑娘派人往米朵那里送了两盆兰花以后,就坐在绣架前开始绣制绣品。
  府里靠着祖上留下来的几个铺子和田庄,面上看着衣食无忧,可是大姑娘听大夫人话里话外的意思,秦府已经入不敷出。
  因此大姑娘日常能省则省,闲时还要做点绣活,悄悄让丫鬟拿出去卖了换钱。
  她这里在绣架前刚绣好两个花瓣,就听底下的人说表姑娘过来了。
  米朵进到大姑娘的闺房时,对方已经站起来迎了上来。
  “你怎么来了?”大姑娘请米朵在椅子上坐下,又让丫鬟倒茶。
  米朵已经看到了窗下摆放的那三盆兰花,让米朵有些失望的是,这三盆兰花却是比较普通的品种。
  大姑娘见米朵盯着兰花看,轻轻问道:“这兰花有什么问题吗?”
  米朵道:“没什么问题,只是我有件事想要问大姐姐。”
  大姑娘闻弦而知雅意,看米朵停住不说,就挥退了在房里的丫鬟。
  米朵方才道:“大姐姐送我的两盆兰花是从何处弄来的?”
  大姑娘笑道:“我以为是什么大事,这兰花是我娘的陪嫁庄子的管事送来的,说是捞春鱼的时候,在山里发现的,看这几株兰花开的好,就移栽到花盆里送了过来。这府里只有我还喜欢养几盆花草,所以就都送到了我这里。”
  米朵道:“我问这个也不为别的。大姐姐可能不知道,我在家里时也曾跟着父亲养过兰花,大姐姐送我的那两盆兰花恰巧就是我当年在一户人家见过的一种名品兰花,因为印象比较深,所以名字我到现在还记得,叫做江荷水仙素。”
  大姑娘听米朵说的如此认真,有些不敢相信:“名品兰花?”
  米朵点头道:“对,那一盆兰花,听说当年买的时候花了足足八百两银子。”
  八百两银子,大姑娘有些震惊,一方面是想不到一盆兰花竟然值得上八百两银子,一方面是竟然有人肯花如此高的价格买一盆兰花。
  他们府里也算是书香门第,可是家里的女儿出嫁时,公中所出也不过一二千两银子,更别说家里的几个姐妹现在的月钱也不过一两银子。
  米朵等大姑娘回过神又开口道:“如今我们手里这两盆兰花无论是叶形还是花瓣都毫不逊色于当年我所见的那盆兰花,价格肯定也不低于八百两银子。若是遇上什么兰花盛会,卖的价格还会更高。”
  “你让我想想。”大姑娘马上就明白了米朵的意思,她低头细想此事的可行性,首先这事一定不能让父亲知道,他最不喜欢家里的女眷算计银钱,若是知道她拿底下人孝敬的兰花拿出去卖钱,非得罚她闭门思过不可。
  其次,这事也不宜让母亲知道。家里如今入不敷出,有一半情况是因为父亲手里散漫,母亲管控不力造成的。
  自己若是真的挣得了这一千六百两银子,母亲得借机要去一半多,然后就会被父亲拿去买些没用的破画破纸回来。
  自己冒着风险挣着一笔银子,也不过是让父亲买破画破纸的时候手里宽松一些而已。
  还不如留下来给自己做私房银子,将来出嫁的时候手里有了银钱,也有两分底气。
  大姑娘这么一想,就有了计较。这事既得要信得过的人去办,又要瞒过家里人。
  她抬起头来,心里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
  “妹妹说的兰花盛会是怎么回事?”
  米朵笑道:“现在正是春天,兰花盛会多半会在这个时候举办。如果大姐姐有心,出去找人一打听就知道了。”
  大姑娘就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米朵道:“回头我就将那两盆兰花给大姐姐送来。”
  大姑娘道:“这事真是多谢你了,要不是你说,我还真不知道这两盆兰花这样值钱。”
  米朵道:“这不值什么,比起大姐姐对我的情谊,根本不值一提。”
  大姑娘道:“话虽如此,但是这事我还是要谢谢你。你放心,若是那两盆兰花真能卖出一个好价格,我肯定亏待不了你。”
  米朵道:“姐姐若是觉得过意不去,不如请我到大夫人的陪嫁庄子上走一走,老实说,我对出产春鱼和这兰花的地方很好奇。也许那里不只有江荷水仙素这一个品种呢!”
  大姑娘被这一提醒,才明悟了过来,对啊,既然能有江荷水仙素那样珍贵的品种,那么也许还有其他名贵的兰花品种也说不定啊!
  不过这事得等到那两盆兰花真的卖出高价再说。
  晚间,米朵让人悄悄将两盆兰花又送了回来。
  大姑娘便让底下的婆子们送去了二门,二门那里早早等候了两个小厮,将兰花小心翼翼的接过就送去了大姑娘的奶娘家里。
  米朵在翠竹院等了十来天,大姑娘那里终于传来了好消息,两盆兰花一共卖了一千五百两银子。其实还能卖的更高,不过大姑娘的奶兄到底年轻,沉不住气,不等兰花盛会结束,看有人出高价就卖了。
  不过这些银子对于大姑娘来说也已经很满足了,她当即分了两百两银子给米朵,毕竟若是没有她提点,自己也不能得这么多钱。
  后面大姑娘又找了个机会,说动自己的母亲,一家人花了一天时间到大夫人陪嫁的庄子上踏青,当然随行的人少不了米朵。
  众人在庄子里游玩的时候,米朵则跟着管事去了山上,同行的还有庄子里的几个粗使婆子。
  管事听说表姑娘喜欢兰花,就把她带到了当初发现那些兰花的地方。
  在那里,米朵找到了几株被她取名为江荷水仙素的兰花的兰苗,还有一种花瓣接近宋梅的兰花。
  作者有话要说:  不好意思,昨天收拾东西收拾的太晚,等到有时间时,已经十一点了。
  最后祝亲们猪年大吉!!!恭喜发财!!!


第119章 表姑娘
  两年以后。
  米朵将新买来的茶饼亲自装进茶罐内; 身边的丫鬟梅青拿着账本抱怨道:“姑娘,这个月您总共花了三十多两银子; 再这样下去,我们又要吃清粥小菜了。”
  梅青和梅朱是萧清歌原来的丫鬟,在一年多前才被送回到米朵身边。她二人送回来以后,米朵就把素月和素云还给了大夫人。
  这一年多; 主仆三人靠着米朵养兰花的收益,日子过得总算不那么紧巴巴了。厨房那边在有银钱打点的情况下; 送来的饭食也比从前好了不少。
  可是管厨房的管事妈妈却是认钱不认人的; 一旦她们没钱打点; 想必又会回到从前。
  米朵却没当回事; 她现在分茶刚分出一点乐趣,自然要舍得下本钱。
  “那账上不还有一百多两银子吗?”米朵将茶饼放好; 就开始煮水准备分茶。
  她那一套分茶的工具,一向是不许两个丫鬟多动的; 梅青在旁插不下手,只好拿了个扇子去扇茶炉,口里还道:“我的好姑娘; 哪里还有一百多两银子,前儿那件黑瓷茶具就花了十来两银子,加上买茶花费的三十多两银子,现在不过七十多两银子了。”
  梅青一边说一边肉痛的看了眼米朵的那些分茶工具,其实十来两银子的黑瓷茶具算得了什么,那上面的金茶匙和金茶瓶才是里面的大头; 俱是纯金所造,加起来起码也值千儿八百两银子。
  米朵行云流水般的将炙烤好又在茶碾中碾碎的茶粉,细细筛出极细的茶粉,一边将茶粉放进新买来的黑瓷茶盏中,一边注以热水,同时以茶筅快速搅拌击打茶汤,使之发泡,等到盏面上的汤纹水脉也就是汤花中心幻变出一朵荷叶,她方才放下茶筅道:“七十多两银子不少了,省着点用,也能坚持到来年春天。等到春天那两盆江荷水仙素开了花,再拿去换钱就是了。”
  梅青却已经被黑瓷茶盏中的那朵荷花吸引住了目光,从前姑娘每次分茶,大多数是梅朱在旁服侍,她倒不知姑娘已经进步如斯,竟然能点出一朵似真似幻的荷花。
  “姑娘,这才几个月时间,您就能点出荷花来,这一点恐怕老爷都及不上您。”
  梅青说的老爷是萧清歌的生父萧老爷,他也是个爱附庸风雅的,但他最多也仅仅能点出一片云朵罢了,而且汤花维持的时间也比较短。
  而眼前米朵点的这盏茶,汤花久久不散,等到那朵荷花最终消散于白色汤花中,过了一会儿,茶盏才露出了些许水痕。
  这点水痕在黑色茶盏中分外明显,梅青这才知道,为什么米朵放着其他茶盏不用,而非要买黑色茶盏的原因。
  而她身边的米朵则有些不满意,“我本来是想点一幅鱼戏莲叶图的,哪里想到只点出了一朵荷花,还差的远呢!”
  米朵这话并不是谦辞,本朝崇尚斗茶,士大夫之间也出了不少分茶高手,像鱼戏莲叶图这样的花鸟纹样还是简单的,有些人还能在这小小的茶盏上点出山水甚至禽兽虫鱼。
  梅青还要说话,帘栊一声轻响,梅朱回来了。
  她是被米朵派到大姑娘那里送点心的,回来的时候不仅提着一篮子新摘的葡萄,手上还拿了一张请柬。
  “姑娘,葡萄是大姑娘才命人在院子里摘得,说让姑娘吃了再让人去取,请帖则是二姑娘给的。她说自己近来忙着绣活,张家的斗茶会索性就不去了,听说姑娘喜欢分茶,便让我给了姑娘。”
  二姑娘和大姑娘同住一个院子,梅朱去了遇见二姑娘也是正常,不过做绣活就是托词了,前几天米朵还见她在园子里打秋千,分明是嫌张家规矩大,做客的时候束手束脚,因此推给了米朵。
  “大姑娘怎么说?”米朵接过梅青递过来的请帖,淡淡问道。
  梅青道:“大姑娘说她近来无事,若是姑娘要去,她就和您同去。”
  大姑娘才是那个最近在忙着绣活的那个,明年三月份她就该出阁了,所以她现在天天忙着绣嫁妆。
  不过她知道米朵既然喜欢分茶,那么肯定愿意参加张家的斗茶会,所以她才提出要和米朵同去,也好有个照应。
  米朵确实如大姑娘所料,对张家的这个斗茶会很感兴趣。她现在入门不过几个月,正需要这样的场合和别人切磋一下经验。
  晋阳以诗书传家的大户人家除去秦家外,就只有一个张家,一个崔家。
  崔家近年比秦家还要每况愈下,只有张家因为族里新出了一个尚书,因此这两年越发风光。
  但是风光的同时,张家对家里子弟的约束更甚,这也是他家为什么能屹立这么多年不倒的原因。
  米朵和大姑娘下了马车,一进侧门马上就被人迎着上了两顶小轿。
  小轿一直到进了二门约有一箭之地,方才被放了下来,接着迎上来的丫鬟婆子无一不言语轻声,动作有条不紊。
  米朵扫了一眼,这张家的丫鬟清一色的穿着月白色的夹衣,青色的比甲。而婆子则是一色的酱色长衣,外面套着姜黄色的比甲。
  百年屹立不倒的世家大族也见过,但是像张家这样规矩森严的家族,倒还真是第一次见。从前听二姑娘说,张家规矩大到未出阁的女儿都不允许到外面走动时,米朵还有些不相信,但是自己来了张家以后就发现,二姑娘说的原来都是真的。
  张家一共有三位未出阁的姑娘,都是家里的嫡女。张家的男子只有在妻子进门十年都无所出后才能纳妾,除此以外,连通房都不允许有。这样一来,张家上下,几乎很少看见庶子庶女。
  米朵和大姑娘进得内院,廊下早有丫鬟进屋回禀了一声。
  须臾,就出来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女,穿着湖蓝色的裙衫,头上只戴了一支玉簪,腼腆的笑道:“是秦家姐姐来了,快请屋里坐。”
  大姑娘在进屋的时候故意落后一步,轻声道:“这是张家二房的长女,在府里排行第二,人称杏娘。”
  随后大姑娘携着米朵进入房间,只见房里已经落座了十几个少女,都是与张家素常交好的几个人家的姑娘小姐,看见秦大姑娘带着一个生面孔进来,便知这应该就是秦家的那位表姑娘了。
  有那与秦大姑娘交好的少女就笑嘻嘻坐了过来,间或和米朵说上两句话。
  米朵的注意力早放在了屋里的一张大茶几上,回话的时候不免有些心不在焉。
  不怪米朵分神,那大茶几上足足摆放了十几副茶具,分茶的茶盏是最难得的建州兔毫盏,金茶匙,金茶瓶自不必说,就连茶笼茶碾也是纯金打造。
  米朵虽知道这茶匙,茶瓶,茶笼,茶碾最好是用金银之器,但也想不到张家竟然肯花这么大价钱在这斗茶上。
  杏娘应酬完一众少女后,就以微微羞涩的表情道:“难得众位姐妹赏脸,肯赴这次斗茶会。我也没别的意思,就是常日无聊,邀请几个要好的姐妹分分茶,说说话。也不论什么高低,只消大家玩的高兴就行。”
  杏娘这话刚一落下,崔家大小姐就笑道:“杏娘这话我不爱听,既然是斗茶会,那自然是要排出名次的。不然,大家玩着也没趣,是不是?”
  和崔家大小姐交好的一个少女就道:“阿澜这话不错。斗茶自然要是比拼分茶之技的,不然又有什么趣?”她顿了顿又道,“我倒是有个建议,听我哥哥说,外面的文人雅士斗茶时,大家都会出个彩头。我们也依样效仿如何?”
  她说着褪下手腕上的连珠纹金手镯,“我这镯子虽不甚值钱,但总算是纯金所制,就拿来当彩头!”
  崔家大小姐紧接着也摘下头上簪着的一支金丝细编芙蓉花簪子,“我也出个彩头。”
  杏娘微微抿了抿唇,虽然不满她二人的喧宾夺主,但是性格却让她说不出什么反对的话,加上在她二人的带头之下,众人纷纷摘下身上的首饰做彩头,身为主人,她也只好褪下手腕上的一对金银丝嵌宝石手镯。
  秦大小姐将一切看的清楚,她低声对米朵道:“那个崔家大小姐不是个好相与的,你待会儿要是下场,可得仔细些。”
  米朵轻轻点了点头,等丫鬟捧着托盘过来时,摘了耳边戴着的一对赤金镶玛瑙耳坠,这对耳坠还是萧清歌给她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几件首饰之一。
  秦大姑娘则肉痛的褪下了一对镶宝珠手镯,心里则暗暗期望,希望米朵待会儿可以超常发挥,赢回几件首饰,不然她可真是有些不甘心。
  丫鬟在场中转完一圈后,就将姑娘小姐们拿出的首饰端到杏娘面前,杏娘想了想,把那些首饰分成了三堆。
  “虽说斗茶要彩头才要有趣,可是为了不伤姐妹们的情谊,我就做主把这些彩头分成三份,第一名得最多的一份,第二名得中间这份,第三名得最少的一份。”
  这个处置手法很公道,毕竟若是彩头统共归拢一个人,其他人多多少少会有些不平。但若是分给前三名就好多了,起码能给人一个念想。
  彩头处置好以后,杏娘就请众人下场。
  崔家大小姐当仁不让的站在了大茶几的最中间,她对自己的分茶之技很有信心,觉得这次一定能技压全场。
  秦大姑娘对分茶这事没什么兴趣,不过抱着试试的念头拉着米朵下了场,两人都选了一个相对靠边的位置。
  到得茶几旁,米朵就发现,这张家不仅在茶具上下了大本钱,就是备下的山泉水和茶饼也都是上等之物。
  难得有这样上好的茶具、茶饼和泉水练手,米朵忍不住深吸口气,也许自己还能超常发挥,赢回几件首饰呢!
  作者有话要说:  大年初一,送上一更。祝福亲们新的一年事事顺利。


第120章 表姑娘
  十几个少女一齐站在茶几前; 有条不紊的将茶饼放在茶炉上微微炙烤一下,然后用茶碾碾成茶末; 最后再用茶罗筛下细细的茶粉。
  这一番细琐的工作下来,米朵方才喘口气,将煮好的山泉水倒进茶瓶,然后将碾好的茶粉放进建州兔毫盏; 往其中注入少许沸水,将茶粉调成浓羹状。
  接着就是点茶; 这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点茶说简单也简单; 说难也难; 无非是往茶盏里依次注入沸水; 同时另一只手用茶筅旋转打击和拂动茶盏中的茶汤,使之泛起汤花; 也就是泡沫。
  谁点出的汤花能够维持时间最长,期间不露出一丝水痕; 谁就是赢得那个人。
  所以历来点茶的好手,都竭尽所能维持汤花的时间。还有人在追求汤花维持时间久的同时,运用各种巧技在兔毫盏的盏面上幻变出怪怪奇奇的画面。
  崔家大小姐就是里中好手; 她的一手分茶之技得传自她的母亲,能够巧妙利用注水与茶筅点出一幅丹青或是草书。
  眼下只见她十指翻飞,没多久就点好了一盏茶,茶面上的汤花堆积如雪,在那雪沫之上却又绽放出一幅鱼戏莲叶图,两条锦鲤栩栩如生; 三片荷叶簇拥着一朵荷花,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挨着崔大小姐的是刚才提议要彩头的是魏家的二小姐,她看崔家大小姐一鼓作气点好了一盏茶,就探过头去一瞧,接着轻轻吸了口气,低低道:“好漂亮的鱼戏莲叶图啊!”
  她虽然压低了声音,但这时人人都在专注的点茶,就是茶炉上滚沸的山泉水发出的声音都听得极清楚,更何况是这一声说话声。
  有个少女就被这句话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